- 积分
- 1352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11-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9-3-20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6.涅槃,是无住的美
凡夫心是有粘著的,这和无明有关,和贪嗔痴有关。无明使我们看不清世界和自我的真相,从而对世界和自我产生错误设定,并牢牢地执著这种设定,对我和与我有关系的一切产生贪著和依赖。
贪著越深,当贪著对象发生改变时,我们就会越痛苦。在一个人陷入痛苦时,我们通常会以“不要太执著”来开导。事实上,这种说法往往作用不大。因为这些执著根深蒂固,不是想放就能放下的。
怎样才能放下执著?首先要学习佛法智慧。比如《心经》《金刚经》,自古以来就是很多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宝典。因为儒家是积极入世的,而在入世过程中,难免宦海浮沉,人事变迁。如果把地位、名利看得太重,不管得意还是失意,其实都会辛苦。得意时很累,失意时很惨。如果在入世的同时,明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明白一切无非是条件关系的假相,那么得意时可以兼济天下,失意时可以独善其身,就无所谓得失,更不会因此带来什么情绪。
佛法对世界的观察,有两个字特别精辟,一是“假”,一是“幻”,可以引导我们从更高的角度看待世间。所谓假,说明一切现象都是假有。既不是没有,也不是永恒的、真实不变的有,而是条件、关系的假相,并会随着条件、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所谓幻,说明一切都是幻化的,不是真实不变的有。
佛法重视缘起,让我们学会用缘起的眼光看世界,而不是活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中。这样就会看到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因缘因果,都是正常的。不论出现什么结果,都能欣然接纳,因为它们是缘生缘灭的。同时也就不会那么粘著,不会把得失看得太重。
因为粘著程度就取决于我们怎么看问题,只有看淡了,才能减少粘性,反之亦然。其中的难点在于,以痴和贪为基础的凡夫心本身是有粘著的,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如果要在一切事相上减少粘著,是非常困难的。根本的解决之道,是体认粘著背后那个不粘著的层面,那就是觉性,是空性。
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走向烦恼,走向生死,走向轮回;一是走向真理,走向智慧,走向解脱。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主要取决于我们怎么看世界。如果我们带着无明、烦恼和错误认识看世界,就会产生我法二执,制造烦恼、生死和轮回。只有通过修学,把佛法智慧转化为自身认识,并用这种智慧指导禅修,才能突破能所的二元对立,抵达空性。
当我们体会到空性,就能体会到虚空一样的心。当我们以为云彩就是整个世界时,云彩会遮蔽一切。当生命安住在虚空状态时,我们还会粘著云彩吗?
那么,如何体会没有粘著的心?必须获得不粘著的能力。
涅槃就是不粘著的能力,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无住生心”。经中反复告诉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论修布施,还是利益众生、庄严国土,都要看到一切是缘起的假相,在空性层面,任何现象都是了不可得的。
只有不执著于事相,才能在做的当下体会空性。否则就会像凡夫那样,即使在行善过程中,也会进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对自己所做的事产生执著,最后还是在成就凡夫心,还是处处挂碍。只有于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命才不会被束缚。
7.涅槃,是大自在的美
世人都追求自由,比如政治是从社会体制追求自由,哲学是从思想层面追求自由,艺术是从精神领域追求自由,还有现代人崇尚的财富自由等。但这些真能带来自由吗?事实上,如果内心不得自在,再宽松的环境和财富,都不能解决问题。
佛法所说的自在,是从生命本身而言。对于证悟空性的觉者来说,不论处在什么环境中,都是自在无碍的。外在的一切,不会对他构成任何束缚和伤害。
凡夫因为贪嗔痴,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形成依赖。我们只要喜欢什么,就会不断对它产生需求;一旦建立需求,就会逐步形成依赖;一旦有了依赖,就会胡思乱想,希望它永远存在,永不改变,最终作茧自缚,为物所役。
现在有个词叫“被控”,这并不是个别的,而是一种普遍现象。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生活在被控中。除了被外物控制,还被内心的各种念头控制。其实,被外物所控也和念头有关。我们有什么样的依赖和需求,就会被什么控制。正是这种需求和依赖,使生命不得自在。
因为我们对世界有一份期待和设定,所以在面对得失、荣辱、是非、生死时,只要结果和期待不符,我们就会不接纳,不自在。这使得我们不断攀缘,去创造符合内心需要的一切。但世界并不是根据我们的需要而存在,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面对各种挫折,各种不自在。
佛法所说的自在有两种,一是慧自在,一是心自在,也叫慧解脱和心解脱,以此解决生命内在的两大问题。
首先是慧自在,解决认识的问题。因为智慧能了知世界和人生的真相,使我们不再迷惑。如果一个人充满困惑,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也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就只能凭着感觉随波逐流。这样的生命是不能自主,也不得自在的。慧自在就是让我们看清真相,知道什么是对人生有真正意义的,这样才能作出正确选择,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其次是心自在,解决情绪的问题。我们的心之所以不自在,是因为有重重烦恼,此起彼伏。这就需要通过闻思和禅修,从文字般若到观照般若,最终开发生命内在的实相般若,从根本上摆脱迷惑,断除烦恼。
很多寺院的殿堂中,悬挂着“得大自在”的匾额,这正体现了佛菩萨的生命境界。《华严经》中讲到十种自在,分别是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业自在、生自在、愿自在、信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心自在。因为心的自在,其他各方面才会随之自在。
以上从七个方面解读了涅槃的美。这是代表佛菩萨所成就的功德之美,人格之美,是世出世间最为圆满、究竟的美,也是佛菩萨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了解到,学佛正是帮助我们成就这样一种美好的生命,我想,它将成为每个人的心之所向。尤其在今天这个喧嚣的时代,随着物质的空前发达,人类对自我的迷失却越来越深,甚至越来越烦恼,越来越不容易幸福。所以对自我的认识,对生命良性潜质的开发,不仅对个体生命意义重大,而且对未来世界意义重大。---济群法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