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76|回复: 2

[其它] 八识规矩颂讲记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8 19: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第三讲    八识心王

一    前五识

古来大德和现代时贤,讲八识规矩颂的,多是一开始就由颂文讲起。按照颂文的顺序往下面讲。本颂四十八句颂文,已在第一讲中录出,我们看得出来,颂文中充满了佛学名词,并且颂文中的名词,前后都有连带关系。我们若一开始就讲颂文,势必把有连带关系的名词加以割裂,讲起来有困难,听的人也可能听不出头绪来。我们现在换一个方式,先讲解颂文中的名词,到名词全部了解,再讲解颂文,才能听出头绪,融会贯通。现在我们依照八识心王,五位心所,识体四分,九缘生识等顺序讲下去,最后再讲颂文。

学习唯识学,有一本入门的论著必须要读,那就是世亲菩萨造的 <百法明门论> 。这本论著,在‘一本十支’之学中,称作‘略陈名数支’。顾名思义,就是粗略的解释百法名数。百法是什么? 原来世间事物,林林总总,不可胜计,此泛称之为‘宇宙万法’。万法不能一一为之说明,乃用分类归纳的方法,把万法归类。因此,世亲菩萨将万法约之为百种,复□之以五位,称之为‘五位百法’。五位百法是:

一、心王法: 八种,称为八识心王。

二、心所有法: 五十一种,称为五十一位相应心所。

三、色法: 十一种。

四、心不相应行法: 二十四种。

五、无为法: 六种。

于此,今日就讲五位百法中的心王法——八识心王。

八识心王,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识就是心,何以我人一心而八识? 原来我人通常执著于实我实法——把宇宙间的一切视为实体。说到心时,也隐然有一整体的东西存在。唯识家以分析的方法,分析此心为八,以破遗我人的执著。于此先来探讨前五识。

前五识、即眼、耳、鼻、舌、身五识,这是我人的五种感觉器官,其作用是:

一、眼识: 依于眼根,缘色境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

二、耳识: 依于耳根,缘声境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

三、鼻识: 依于鼻根,缘香境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

四、舌识: 依于舌根,缘味境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

五、身识: 依于身根,缘触境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

前五识,是感觉器官,依于我人色身中的五根 (即眼、耳、鼻、舌、身五根) 而生起

,所以又有以下五种名称:

一、依根之识: 此识依其根而生起。

二、根发之识: 此识由其根而发生。

三、属根之识: 此识是属于其根之识。

四、助根之识: 此识助其根而起分别。

五、如根之识: 此识如其根而命名。

五识依于五根而生起,但所依之根,又有内根、外根的分别。外根,就是我人视觉可见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但这五种根,是四大合成的物质,它的作用是扶助内根,为内根所依托处,这在佛经上称为扶根尘、扶助内根的尘法。扶根尘不能生识,生识的是内根,又称之曰‘净色根’,亦名胜义根。佛经上说: 胜义根质净而细,有如琉璃,肉眼不可见,唯佛眼天眼可见之。近代科学发达,使我们知道所谓净色根,事实上就是人体的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净色根有发识取境的作用,功能殊胜,故名胜义根。

眼、耳、鼻、舌、身五识,缘色、声、香、味、触五境,五境又称五尘,麈者虚浮之法,生灭变异,随著因缘而改变; 尘也是染污的意思,以此五者,能染污我人的心识,所以称尘。五识所取之五境,分别说明如下:

一、眼识: 眼识缘色境,此色是颜色之色,非有质碍性(物质) 之色。此色有三类:

      1、显色: 有十三种,青、黄、赤、白、光、影、明、暗、云、烟、雾、空。
      2、形色: 有十,长、短、方、圆、粗、细、高、下、正、不正。
      3、表色: 有八,取、舍、屈、伸、行、住、坐、卧。
      4、法处色: 有五,极回色、极略色、定自在所生色、受所引色、遍计所执色。

二、耳识: 耳识缘声境,此境有三:

      1、执受大种因声: 人之语言、动作 (如鼓掌) 所发之声音。
      2、非执受大种因声: 自然界所发之声音,如风声、水声等。
      3、俱大种因声: 人与物质界共发之声音,如吹笛、奏萧,伐木、凿石等。

三、鼻识: 鼻识缘香境,此有六种,三实三假,三实者,顺益者名好香、如沉檀; 违损者合恶香、如粪秽; 无顺违者名平等香,如土石。三假者名俱生香,和合香,变异香。

四、味境: 舌识缘味境,此有六种,有甘、酸、咸、辛、苦、淡。

五、身识: 身识缘触境,即是我人的触觉,略说如冷、暖、滑、涩,轻、重、痛、痒,细说有二十六种,不细述。

五识只能了别自己界限以内的东西,不能越出自己的功能范围以外。如眼只能缘色,不能越色而缘声; 耳识只能缘声,不能越声缘香,其他各识亦然。并且,五识缘境,只是感觉,‘唯是现量,不带名言’,所以无分别的功能。分别色、声、香、味、触五境的内容,是第六意识的功能。此将在下一节叙述。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19: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第六识   第六识名意识,这是我人心理活动的综合中心,我人的思考、判断、记忆、决定,以至于喜怒哀乐的情绪用,全是第六识的功能。   前五识各有其根,第六识也是依根而生起。前五识是依于清净四大组成的净色根,是色法之根; 第六识依于第七末那识,是心法之根。前五识缘色、声、香、味、触五境,缘的是色法; 第六识缘法境,是心法。前五识只能了别自己界限以内的东西,而第六识则是前五识任何一识发生作用,第六识即与之同时俱起,以发生其了解分别的作用。   意识与前五识比较,它有下列几种特点:   一、意识缘虑法境,它能了解分别一切外境。   二、意识能了别一切色法 (物质现象) 的自相与共相。即此物单独的形相,及与他物       比较的差别相。   三、意识不仅了别现下之事之理,且能了别过去、未来之事之理。   四、意识不仅是刹那了别,还能相继不断的了别。   五、意识‘思心所’ 的造作,能造成业果。   意识有‘五俱意识’ 与‘独头意识’的分别,五俱意识是:   一、意识与眼识同起,发生其了别作用时,称为眼俱意识。   二、意识与耳识同起,发生其了别作用时,称为耳俱意识。   三、意识与鼻识同起,发生其了别作用时,称为鼻俱意识。   四、意识与舌识同起,发生其了别作用时,称为舌俱意识。   五、意识与身识同起,发生其了别作用时,称为身俱意识。   五俱意识,并不是同时五俱,而是或一俱、或二俱、或三俱、或五俱,视缘而定。   前六识缘外境,有四种原因。 <瑜伽师地论> 称:‘六识缘境,有四因故,能令作意警觉趣境。’这四因是:   一、欲力: 欲是希望,如果心识对外境,生起爱著,就对外境生起作意 (注意) 力。   二、念力: 念是记忆,如对外境‘似曾相识’,生起记忆,就对此境生起注意。   三、境界力: 心识所缘的境界,极为特殊,就对此外境生起注意。   四、数习力: 就是习惯性,如穿越马路,习惯上要注意有没有车辆。   再者,五俱意识缘外境时,要经过五段程式,才能充分发生其了别作用。这五段程式,又称为‘五心’。五心是:   一、率尔心: 这是前五识根境相对生识,刹那间的了别。   二、寻求心: 这是五俱意识于前五识刹那了别之后,生起寻求之念,以了别外境。   三、决定心: 五俱意识寻到了目标,决定去了别。   四、染净心: 五俱意识了别外境后,所生起的善恶染净之心。   五、等流心: 这是因五俱意识的善恶染净,相续流转,而成就善恶之业。   独头意识,是不与前五识俱起,单独生起的意识。独头意识缘虑的只是法境。独头意识又分为四种:   一、梦中独头意识: 这是在睡觉的时候,缘梦中境界生起的意识。梦境在三量中是非量,所以我们不必为梦境所困惑。   二、定中独头意识: 这是在禅定时,缘定中境界生起的意识。定中意识,唯是现量。   三、散位独头意识: 这是既不在梦中,也不在定中,也不与前五识同缘外境,而是平常情形下,散乱心起,在意念游走中,上下古今,恩怨情仇,胡思乱想个不停。这在佛教中叫做‘打妄想’ 。这多是比量或非量。   四、狂乱独头意识: 人在颠狂——神经错乱的时候,常常自言自语,甚至于比手划脚,以加强语势。我们看他语无伦次,事实上他有他意识所缘的境界。这种境界,也是非量。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19: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七八识   第六识是心理活动的综合中心,我们的见闻觉知,思想判断,全以第六识为主,第七、八识是属於潜意识的范围。但第七识是意识之根,第八识是宇宙万法的本源,无疑义的,第六识的活动,一定受到第七、八识的影响。于此我们来探讨第七、八识的行相业用。   第七识名末那识,末那二字,是梵语的音译,义译曰意,但恐与第六识混淆,故保留末那原名。第七识唯一的作用,就是‘恒审思量’,思量些什么呢,它误认为第八识是恒、是一、是遍、是主宰的‘自我’。它恒常的审虑思量,执著自我。因此,它是一个自我中心,也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中心。   说到思量二字,八个识都有思量的作用。但前五识时常间断,也没有审虑作用,所以是‘非恒非审’的思量。第六识有审虑的作用,但也有时间断 (如五位无心) ,所以是审而非恒的思量。第八识是‘恒转]  (恒转如瀑流) ,但它并不审虑,所以是恒而非恒的思量。唯有第七识,它恒时审虑思量,执著自我,维护自我,这就是我人何以时时以自我为中心,起惑造业,损人利己的原因了。   最后说到第八识,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这也是梵语的音译,此在天竺义为‘无没]在我国译为藏识。称为无没者,是说此识含藏万法种子,不令失坏; 亦因它历经生死流转,永不坏灭。译为藏识者,藏是储藏意思,有能藏、所藏、执藏三种意义。能藏,是指它能储藏万法种子 (种子,见第二讲第二节。) 生起宇宙万法。这时,第八识是能藏,种子是所藏。在种子起现行 (发生作用) 的时候,受到前七识杂染法的薰习,现行种子受薰成为新种子,仍藏于第八识中。这时新种子称为能藏,第八识称为所藏。至于执藏二字,又称‘我爱执藏’,这是因为第七识误认第八识为自我,对于自我妄生贪爱,执著不舍,这称为‘我爱执’。这时第七识是能执,第八识是所执。   第八识有许多异名,录出几个,顾名思义,就可知道它的作用:   一、种子识: 此识含藏万法种子,能生起万法,故称种子识。   二、本识: 此识是万法的根本,故称本识。   三、宅识: 是藏识的别义,谓此识是种子的房宅。   四、第一识: 八识顺序,由本向末数,此称第一识。   五、现识: 言万法由本识现起,故称现识。   六、异熟识: 此识是前生业力的异熟果报体,故名异熟识。   七、转识: 转有漏的第八识为无漏的大圆镜智,故称转识。   八、神识: 佛法中本无‘神我’之说,而此识含藏万法种子,功能殊胜,故称神识。   九、阿陀那识: 阿陀那梵语,是执持之义,此识能摄持根身不坏,种子不失,故名。   十、无垢识: 此识以修持力,转染成净,转识成智,称无垢识。   相关名相表解   一、五位百法: 百法、是把宇宙万有归纳为百种,束之以五位。前九十四种是因缘和合      的有为法,只是现象; 后六种是非因缘和合的无为法,是万法的体性。                          ┌ 心法八                        ├ 心所有法五十一               ┌ 有为法│               │       ├ 色法十一百法 (一切法)               │       └ 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               │               └ 无为法六   二、八识心王: 是五位百法中的第一位法,这是精神作用的主体。           ┌眼识——缘色境——即视觉作用 ┐         ├耳识——缘声境——即听觉作用 ┤         ├鼻识——缘香境——即嗅觉作用 ┼此五者是五感觉器官   八识—┼舌识——缘味境——即味觉作用 ┤         ├身识——缘触境——即触觉作用 ┘         ├意识——缘法境——是我人心理活动的综合中心         ├末那识——执著自我,是自我意识中心         └阿赖耶识——含藏万法种子,宇宙万法由此变现生起   三、百法口诀:   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位心所法,不相应行二十四,六种无为成百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1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