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89|回复: 2

[其它] 唯识三十颂讲记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3 07: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一讲    唯识宗学统概述

<唯识三十颂> ,是唯识宗的基本论典,唯识宗即依此论典而建立。所以要讲三十颂,必须要由唯识宗的建立与传承说起。中国的唯识宗,源自印度大乘佛教的瑜伽行学派。而说到瑜伽行学派,又不能不追溯到中观学派,兹依次介绍如下。

一、 印度大乘佛教的中观与瑜伽二派

印度的大乘佛教,兴起于西元世纪开始之后。一代大哲龙树,住世年代约在西元一五零至二五零年之间,他出身于南印度的婆罗门种姓,自幼受婆罗门传统教育,后来皈依佛教。当时南印度已有大乘经典流行,他读之不以为走足,传说他游行北印度时,自雪山地区一个老比丘处得到一部分大乘经典,又在大龙族聚居之地得到许多大乘经典,这样就更充实了他的大乘理论。他回到南印度,把当时流行的般若思想组织起来,完成了‘缘起性空’的空宗哲学体系。

原来龙树住世时代,印度思想界的潮流,一方面是外道的诸法实有、或常或断的思想,一方面是小乘有部的‘我空法有’,及‘法体恒有、三世实有’思想。龙树为破邪显正,他依据佛陀的根本思想缘起理论、及当时的般若思想,广造论典, 破斥邪说。 这种思想,表现在 <中观论> 一书中。如‘八不偈’所称: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八不,其实就是全盘否定——自诸法空性上,否定小乘、外道的生灭、常断、一异、来出诸戏论。诸法以因缘和合而生,非独立存在,故无自性。无自性即‘性空’,亦曰 ‘空性’性,这一点则表现在‘三是偈’上。即所谓:

诸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龙树菩萨的著作很多,古有千部论主之称,除 <中观论> 外,主要的尚有 <十二门论> , <大智度论> 等。继承龙树学说的,是他的弟子提婆。提婆所著的 <百论> ,与龙树的 <中论> 及 <十二门论> ,合称三论。是后来我国三论宗所依的论典。而龙树、提婆这一系的理论,在印度被称为 ‘中观学派’,亦称‘空宗]。

龙树、提婆的空观,是以诸法无自性立论,并非徒持空见,妄计一切皆空。惟传至后世,则流为‘顽空’——学者不解空义,妄执一切皆空,于世俗谛,不施设有; 于胜义谛,真理亦无。此谓之‘恶取空’,亦称为‘沈空’。佛灭后九百年倾,无著、世亲两大论师出世,为矫治当时沈空之弊,而标示 ‘有’义。此有,非是小乘外道之诸法实有,而是破我法二执后所显示的‘真空妙有’。这在印度称为‘有宗’,亦称‘瑜伽行学派’。

无著菩萨住世的年代,约为西元三六零至四六零年之间。据说天宫兜率内院的弥勒菩萨,应无著之请,在中印度阿瑜遮那国,为无著说 <瑜伽师地论> 、 <分别瑜伽论> 、 <大乘庄严论> 、 <辩中边论> 、 <金刚般若论> 五部大论,无著承弥勒之说,与其弟世亲把五部大论做了一番综合整理工做,依此建立有宗,即印度的‘瑜伽行学派’。但弥勒不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也许世间另有一个名叫弥勒的人。或者,五部大论根本是无著的著作,假托弥勒之名行世的。更可能的是,早在无著之前,就有许多无名的饱学的瑜伽师,而无著是继承他们学说而加以发扬的。

无著梵名阿僧伽 Asaga、 是印度笈多王朝 (320—500) 中期的人,他是北印度健陀罗国富娄沙富城人,出身于婆罗门家庭,父名乔尸迦 Kausika、 居国师之位,有子三人,长即无著,次名世亲,幼名狮子觉。无著先在小乘佛教化地部出家,相传他因思惟空义不能得入,曾欲自杀,后得遇宾头罗罗汉为讲小乘空观,他初闻悟入,然犹不能满意,后来得到弥勒的五部大论,继承此说,集众宣之,由是大乘瑜伽法门传至四方。

无著晚年游化于中天竺的乔赏弥国,百岁左右始入圆寂。他的著作很多,亦有千部论主之称。他所著的 <显扬圣教论> ,相当于 <瑜伽师地论> 的节略本; 而 在<摄大乘论>中已建立了唯识学的核心, <大乘阿毗达摩集论> 则是建立法相学的中心。无著的主要著作,有 <显扬圣教论> 、 <摄大乘论> 、 <大乘阿毗达摩集论> 、 <大乘庄严经论> 、 <金刚般若论> 、 <能断金刚般若论颂> 、 <六门教授习定论颂> 、  <顺中论> 等多种。

世亲梵名 Vasabandhu、音译婆薮槃豆,是无著的异母弟,生卒年代约在西元三八零至四八零年间。陈代真谛译 <婆薮槃豆法师传> ,称他:  [于萨婆多部 (即说一切有部) 出家,博学多闻,遍通坟典,师才俊朗无可为俦,戒行清高,难以相匹。’ 据说世亲为了取舍阿毗达摩一系理论,他曾匿名化装,到有部的学术中心迦湿弥罗城,学习有部教理四年,后来回到富娄沙富城,用经量部教义,批判有部,集众宣说。且随讲随写,著为 <阿毗达磨俱舍论 > 。此论一出,颇有争论,而无能破之者,时人称此论为聪明论。

世亲在北印度宣扬小乘,隐蔽大乘,其兄无著悯之,托以疾病,诱其来见,命弟子于邻室宣读 <华严经、 十地品> ,世亲闻之,方知其兄苦心。他深悔以往弘扬小乘诽谤大乘的错误,要割舌以谢过。无著对他说:  [你先前既用舌头诽谤大乘,现在何不用舌头来赞扬大乘呢? ’这样世亲乃舍小入大,广造论释,宣扬大乘,而大成了唯识宗。

世亲约于八十岁的时候,在阿瑜遮那国逝世,时其兄无著逝世已二十余年。他遗留的著作很多,与唯识学有关的,如下列所举:

一、  <摄大乘论释> 十卷,有三种译本,陈真谛译本名 <摄大乘释论> ,隋达摩笈多译本名 <摄大乘论释论> ,唐玄奘译本名 <摄大乘论释> 。

二、  <辨中边论释> 一卷,唐玄奘译。

三、  <唯识二十颂> 一卷,唐玄奘译。

四、  <唯识三十颂> 一卷,唐玄奘译。

五、  <大乘五蕴论> 一卷,唐玄奘译。

六、  <百法明门论> 一卷,唐玄奘译。

印度古人造论,是先作本颂,总括全书要义,然后依颂作释,名曰长行,长行是论著的正文。而 <唯识三十颂> 一书,是世亲晚年之作,长行未作而已示寂。此际瑜伽行学派的理论已成为大乘佛教的主流,研究者极多,世亲寂后的百年之间,许多学者竞为三十多作释论,其中最著名者有十位,后世称为十大论师。十大论师的名字是:

一、 亲胜: 梵名畔徒室利,Bahbhu'sri, 与世亲同时。

二、 火辨: 梵名质旦罗婆拿 Citrabhana ,与世亲同时。

三、 德慧: 梵名娄拿末底 Gunamati ,他是安慧的老师。

四、 安慧: 梵名悉耻罗末底 Stharamati ,是大乘唯识宗有名的大学者。

五、 难陀: 梵名 Nanda,意译欢喜。在唯识学心识上主张立相、见二分。

六、 净月: 梵名质咀罗婆拿 Citrabhana ,与安慧同时。

七、 护法: 梵名达磨波罗 Dharmapala ,六世纪中叶人。

八、 胜友: 梵名毗世沙密多罗 Visesamitra, 曾在那烂陀寺从护法学唯识教义。

九、 胜子: 梵名若那弗多罗 Jinaptra,著有 <瑜伽师地论释> 一卷,唐玄奘译。

十、 智月: 梵名若那战多罗 Jnanacandra, 他也是护法的弟子。

此处特别要介绍的是戒贤,他是西元六至七世间人。生于东印度三摩坦国,婆罗门种姓,少年好学,游历四方,访求名师,至中印度那烂陀寺,从护法受学出家,三十岁时,与南印度一大外道辩论获胜,受到国王的嘉赏,为他起造伽蓝。后来长期主持那烂陀寺,弘传唯识宗义,他依据 <解深密经> 、 <瑜伽师地论> 等经论,将佛教判为三时:

一、 第一时教:谓释尊初说阿含,说‘我空法有’之旨,称为有教。指小乘教。

二、 第二时教:谓释尊为大乘者说般若‘诸法皆空’之理,心境俱空,指大乘空宗。

三、 第三时教:谓释尊以三自性三无性之说,肯定非空非有之中道教,指大乘有宗。

我国唐代玄奘三藏游学印度时,曾在那烂陀寺师事戒贤,依之学习 <瑜伽师地论> 及十支论等唯识学说。时戒贤已一百零六岁为寺中大长老,众共尊称为正法藏。
 楼主| 发表于 2019-3-3 07: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中国唯识宗的建立   玄奘大师,是我国的四大译经家之一,也是唯识宗的开创人。他俗家姓陈、名褛,河南偃师人,隋文帝开皇二十年生。他有兄长捷, 早年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玄奘亦于十三岁时随兄出家。唐高宗武德元年,与兄同入长安,寻赴成都参访。武德五年受具戒重回长安,从法常、僧辩二大德听 <摄大乘论> ,以诸师所说,各异宗途,圣典亦有隐晦,不知所从,乃欲西行天竺以明之。表请不许,奘师不为屈,乃就番人学书语,唐太宗贞观三年,私发长安,途中历经险阻,历时五年,始抵中天竺,于那烂陀寺,依戒贤论师学 <瑜伽师地论> 及十支论奥义五年。复从胜军居士学 <唯识抉择论> 及 <庄严经论> 等论典二年。   奘师于贞观十九年回国,由天竺携回梵典六百五十余部,归国后广译经论,先后译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余卷,其中关于法相唯识一系的,有下列各种:   一、  <解深密经> : 五卷。   二、  <瑜伽师地论> : 弥勒菩萨造,一百卷。   三、  <辩中边论> : 弥勒菩萨造,三卷。   四、  <摄大乘论> : 无著菩萨造,三卷。   五、  <显扬圣教论> : 无著菩萨造,二十卷。   六、  <大乘五蕴论> : 世亲菩萨造,一卷。   七、  <大乘百法明门论> : 世亲菩萨造,一卷。   八、  <瑜伽师地论释> : 世亲菩萨造,一卷。   九、  <观所缘缘论> : 陈那论师造,一卷。   十、  <唯识二十论> : 世亲菩萨造,一卷。   十一、  <唯识三十论> : 世亲菩萨造,一卷。   十二、  <成唯识论> : 以十大论师之释论百卷,揉集为识论十卷。   由于玄奘广译法相唯识一系经论,窥基复弘扬之,开创了我国的唯识宗。除上述经论外,他也译出了小乘说一切有部的论典,如 <阿毗达磨发智论> 及六足论, <大毗婆娑论> 、 <俱舍论> 等。玄奘于唐高宗麟德元年示寂,享年六十五岁。   玄奘大师的入室弟子窥基,俗姓尉迟,字洪道,是元魏尉迟部后裔,为唐初勋臣尉迟恭犹子,唐代京兆长安人。出生于唐太宗贞观六年,禀性聪慧,体貌魁伟,年十七岁奉敕出家,为玄奘弟子,依玄奘学佛教经论及天竺语文。二十五岁参与译经,唐高宗显庆四年,玄奘译 <成唯识论> ,原拟将十家释论各别全译,并命窥基与神[日+方]、嘉尚、普光四人,分别担任检文、笔受、纂义工作,数日之后,窥基请求退出,奘师固问其故,基言:[群圣制作,各驰誉于五天,虽文具传于贝叶,而义不备于一本,情见各异,禀者无依,请错综群言,以为一本…’。   奘师乃礼遣三贤,窥基独任笔受,译出 <成唯识论> 十卷。其后奘师又为窥基阐说陈那之 <因明正理门论> ,及 <瑜伽师地论> 等,故窥基通达因明之学。窥基著述丰富,有[百部疏主’ 之称,其主要且与唯识有关者如有 <瑜伽师地论略纂> 十六卷, <瑜伽论劫章颂> , <成唯识论述记> 二十卷,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四卷, <唯识二十论述记> 三卷,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 一卷, <成唯识论别钞> 四卷, <辩中边论述记> 三卷, <杂集论述记> 十卷, <因明入正理论疏> 六卷, <大乘法苑义林章> 十四卷。   由玄奘、窥基两代的弘扬,建立了我国大乘八宗之一的‘唯识宗’。唯识宗亦名法相宗、普为乘教宗、应理圆实宗、慈恩宗。由决判诸法体性相状故,名法相宗。由明万法唯识的妙理故,名唯识宗。由普为发趣一切乘者故,名普为乘教宗。由所谈的义理,均为圆满真实故,名应理圆实宗。由大唐慈恩寺玄奘、窥基二师所弘传故,名慈恩宗。   窥基的弟子慧沼,淄州淄川 (今山东淄川) 人,生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十五岁出家,曾亲炙玄奘法席,后转依窥基学唯识,深入堂奥。因为他住在淄川大云寺,故人称淄川大师。窥基示寂后,圆测著 <成唯识识疏> ,与窥基见解不同,慧沼撰 <成唯识论了义灯>破斥圆测之说,以显法相正义。他曾先后参加过义净、菩提流志的译场,担任正义,多所刊正。他的著作除 <成唯识论了义灯> 外,尚著有 <能显中边慧日论> 四卷、 <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 、 <金刚般若经疏> 、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 <劝发菩提心集> 等。   智周是慧沼的弟子,濮阳人,唐高宗总章元年生。出家后初学天台,后师慧沼,著有<成唯识论演秘> 、 <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 三卷、 <因明入正理论后记> 三卷,及 <大乘入道次第章> 等十种。他的 <成唯识论演秘> ,与窥基的 <枢要> 及慧沼的 <了义灯>,合称为 <唯识三疏> 。智周的弟子如理,著有 <成唯识论义演> 及 <成唯识论演秘释>二书,唯内容则流于琐细。   唯识宗建立后,宗风颇盛,百余年后,唐武宗‘会昌法难’兴起,此宗经疏大部焚毁,以后就日益式微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3-3 07: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唯识宗所依经论   唯识宗所依的经论,有所谓‘六经十一论’,及‘一本十支’之说。六经是: <大方广佛华严经> 、 <解深密经> 、 <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 :此经 中土未译。 <阿毗达磨经> : 此经中土未译。 <楞伽经> 、 <厚严经> : 此经中土未译。   十一论是:  <瑜伽师地论> 、 <显扬圣教论> 、 <大乘庄严经论> 、 <集量论> 、 <摄大乘论> 、 <十地经论> 、 <分别瑜伽论> 、 <辨中边论> 、 <二十唯识论> 、 <观所缘缘论> 、 <阿毗达磨杂集论> 。   以上六经十一论,在六经中,以 <解深密经> 为本经; 在十一论中,以 <瑜伽师地论> 为本论。   一本十支,又称‘十支论’,是以 <瑜伽师地论> 为本论,以百法、五蕴等十种论典为支论的名称,这是研究唯识学必读的论典,十支论的名称如下:   一、 略陈名数支:  <百法明门论> ,这是略录 <瑜伽师地论、 本地分> 中名数,以一切法无我为宗。   二、 粗释体义支:  <大乘五蕴论> ,这是摄 <瑜伽师地论、 本地分> 中境事,而以无我唯法为宗。   三、 总苞众义支:  <显扬圣教论> ,这是错综 <瑜伽师地论> 十七地要义,而以明教为宗。   四、 广苞大义支:  <摄大乘论> ,这是总括瑜伽、深密法门,诠释 <阿毗达磨集论>、 <摄大乘论> 宗要,以简小入地为宗。   五、 分别名数支:  <阿毗达磨杂集论> ,这是总括 <瑜伽师地论> 一切法门,集 <阿毗达磨经> 所有宗要,以蕴、处、界三科为宗。   六、 离僻彰中支:  <辨中边论> ,这是叙七品以成瑜伽法相,以中道为宗。   七、 摧破邪山支:  <二十唯识论> ,这是释七难以成瑜伽唯识,以唯识无境为宗。   八、 高建法幢支:  <三十唯识论>, 这是广诠瑜伽境体,以识外无别实有为宗。   九、 庄严体义支:  <大乘庄严论> ,这是总括瑜伽菩萨一地法门,以庄严大乘为宗。   十、 摄散归观支:  <分别瑜伽论> ,此论中土未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12: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