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97|回复: 22

请问师兄们净土法门所依的经典的有关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6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请问师兄们净土法门所依的经典有关问题
     下面有几段经文,请问师兄们:净土法门所依的经典是「五经一论」。除了这「五经一论」,还要不要再依大佛顶首楞严经和大般涅盘经遗教品这些经典呢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沈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

       大般涅盘经遗教品第一:    “阿难,如汝所问,佛去世后,以何为师者?阿难,尸波罗蜜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
  “阿难,如汝所问,佛涅盘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楼主| 发表于 2019-5-20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无量寿经 卷上(节选)

曹魏康僧铠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十九)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二十)

     《楞严经》卷七: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罗咒,从旦至暮,音声相联,字句中间,亦不重叠,经恒沙劫终不能尽,亦说此咒名如来顶。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楼主| 发表于 2020-6-25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往生品第四:“舍利弗,有菩萨人中命终还生人中者,除阿惟越致,是菩萨根钝不能疾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不能疾现在前。

“舍利弗,汝所问‘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从此间终当生何处?’者,舍利弗,此菩萨摩诃萨,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常值诸佛终不离诸佛。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不以方便入初禅乃至第四禅,亦行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得禅故生长寿天,随彼寿终来生是间,得人身值遇诸佛,是菩萨诸根不利。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入初禅乃至第四禅,亦行般若波罗蜜,不以方便故舍诸禅生欲界,是菩萨诸根亦钝。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入初禅乃至第四禅,入慈心乃至舍,入虚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行佛十力乃至大慈大悲,是菩萨用方便力不随禅生,不随无量心生,不随四无色定生,在所有佛处于中生,常不离般若波罗蜜行,如是菩萨贤劫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阿弥陀经:“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点评

佛说阿弥陀经:“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27 08:17
发表于 2020-6-2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好。

哪里有疑问?

我没看出经典之见有何冲突?

点评

能不能这样解释? 印光大师法语:(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 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舍利弗,有菩萨人中命终还生人中者,除阿惟越致,是菩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25 17:2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5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法光 发表于 2020-6-25 08:58
师兄好。

哪里有疑问?

能不能这样解释?

印光大师法语:(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


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舍利弗,有菩萨人中命终还生人中者,除阿惟越致,是菩萨根钝不能疾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不能疾现在前。)

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舍利弗,汝所问‘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从此间终当生何处?’者,舍利弗,此菩萨摩诃萨,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常值诸佛终不离诸佛。)


点评

能不能代业往生,佛学界一直争论,没有定论,佛的经论也是各说各的,没有明确。 若依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它那国土,没有那么多烂七八糟的东西,你造业也只是善业。比如,你的这个身体,现在是父母所生身,才有男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26 05:01
发表于 2020-6-26 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6-25 17:27
能不能这样解释?

印光大师法语:(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 ...

能不能代业往生,佛学界一直争论,没有定论,佛的经论也是各说各的,没有明确。

若依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它那国土,没有那么多烂七八糟的东西,你造业也只是善业。比如,你的这个身体,现在是父母所生身,才有男女,饮食等问题,在极乐世界,你是莲花化生,不存在这些问题。

近朱者赤,为什么要往生净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与大菩萨们同行,你与大菩萨们同行,哪了还会造恶业?

点评

佛说无量寿经里说的“波罗蜜声”是不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的般若波罗蜜相应?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26 06:31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法光 发表于 2020-6-26 05:01
能不能代业往生,佛学界一直争论,没有定论,佛的经论也是各说各的,没有明确。

若依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



佛说无量寿经里说的“波罗蜜声”是不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的般若波罗蜜相应?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彻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

‘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谓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极乐。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往生品第四:“舍利弗,有菩萨人中命终还生人中者,除阿惟越致,是菩萨根钝不能疾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不能疾现在前。

“舍利弗,汝所问‘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从此间终当生何处?’者,舍利弗,此菩萨摩诃萨,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常值诸佛终不离诸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6-25 07:52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往生品第四:“舍利弗,有菩萨人中命终还生人中者,除阿惟越致,是菩萨 ...

佛说阿弥陀经:“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佛说无量寿经里说的称其所闻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的般若波罗蜜相应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彻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

‘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谓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极乐。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往生品第四:“舍利弗,有菩萨人中命终还生人中者,除阿惟越致,是菩萨根钝不能疾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不能疾现在前。

“舍利弗,汝所问‘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从此间终当生何处?’者,舍利弗,此菩萨摩诃萨,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常值诸佛终不离诸佛。

发表于 2020-6-27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虽然佛门“净土宗”将“五经一论”的内容进行扩展,演化成“净土宗”的修行理论和核心价值,但“五经一论”公正平和,修行下去不会出现大于问题。
但有些经论(例如:《楞严经》)理论似是而非,剑走偏锋,修行下去可能会出现问题,特别是文化素质较高的修行者而言。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阿弥陀佛!

补充内容 (2020-6-27 09:18):
(修改)修行下去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修改)特别是对文化素质较高的修行者而言。

点评

你说《楞严经》)理论似是而非,剑走偏锋...... 听听印光大师的。 印光大师:为什么楞严、大悲两咒,是每日必须要念,不可间断 持咒却魔。初修行时,小小魔关,容易打破;等到道力渐深,藏在八识里面的多生根本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27 17:30
对照学习一下,看看有什么问题。 佛说无量寿经里说的耳根圆通与楞严经里说的耳根圆通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27 10:43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 发表于 2020-6-27 09:04
南无阿弥陀佛!
虽然佛门“净土宗”将“五经一论”的内容进行扩展,演化成“净土宗”的修行理论和核心价值 ...

对照学习一下,看看有什么问题。

   佛说无量寿经里说的耳根圆通与楞严经里说的耳根圆通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曜无极。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阿难,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六卷  宣化上人著述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世尊,我既得到真实圆通,再历位进修,终于证到无上佛道,故又能得到任运自在,不假作意,不可思议之神妙德相。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

  第一种无作妙德:我修反闻功夫,初从入流照性,以反闻自性之始觉妙理,来照自性之本觉妙智,理智双妙,合而为一,故得妙妙闻心。这时,这颗微妙心精,脱离能闻之根与所闻之境,即闻所闻尽,就能六根互用。见、闻甚至鼻嗅、舌尝、身觉、意知,都不再分隔。六种知性,混成一个圆融清净的宝觉。故此我能一身而现多种的容貌,又能说无边的秘密神咒。
..........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第二种无作妙德:由我从闻思修,得到正定,一根返源,六根亦同时得到解脱,脱离六根六尘。犹如声音一样,能透过墙壁,不为墙壁所阻,所以我有无作妙德,能变现种种形貌,能诵持种种神咒,能把所有无畏的威力,施给一切众生。因此十方微尘数国土,所有众生都叫我为施无畏的大菩萨。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第三种无作妙德:由我专心修习本来微妙圆通,清净无染的闻性,故此所去游化的世界,都能使得所有众生,破除他们的悭贪心,乐意施舍珍宝,有的甚至舍弃身命来求我的哀悯。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

  第四种无作妙德:我深得诸佛的因地心,如来藏真心,亦已证到究竟坚固的正定,故能将种种的珍宝,来作供养,上供十方诸佛,下及法界六道一切众生。

  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所有六道一切众生,有所要求的事情,我都能令他们遂心满意。求妻的,得好妻;求子的,得好子。众生的欲望,都想得到好妻子、好儿女。等到有了妻子儿女,又觉得人生无意思,还是修道好。故想得到三昧定力,或求延年益寿,甚至想求成佛得大涅槃,只要他们一心称念我的名号,我都会随其心愿,满其所求。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现在佛问圆通法门,哪个第一,照我所证,我是由于耳根法门,反闻照性,照到一念不生,一心本源,便得楞严大定。故能随缘应化,运用自在的妙用。这都是由我的反闻功夫,逆生死流,入涅槃流,回光内注,直到生灭既灭,寂灭现前,遂证这个坚固大定,得成无上觉道。故我认为耳根法门,最为第一。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世尊,古佛观世音如来,看见我很快得到圆通,故赞叹我为善得圆通法门,并在大会中为我授记,号为观世音。

  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由我观照耳根,听闻之性,圆融无碍,遍满十方法界,故能令十方众生,一心念我名者,都能遂心满愿,自在成就。因此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能够遍满十方世界。

点评

呵呵! 没有可比性。 一是:赞叹阿弥陀佛的能力(或功德),它使闻者能得成功;一是:自己修行所得能力。 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27 14:34
发表于 2020-6-27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6-27 10:43
对照学习一下,看看有什么问题。

   佛说无量寿经里说的耳根圆通与楞严经里说的耳根圆通

呵呵!
没有可比性。
一是:赞叹阿弥陀佛的能力(或功德),它使闻者能得成功;一是:自己修行所得能力。
阿弥陀佛!

补充内容 (2020-6-27 14:39):
而且,我也不懂“反闻”是何种修行方法,无法置评。

点评

什么是闻者? 佛说无量寿经里的“闻我名字”是不是“念佛心”“妙妙闻心”? 佛说无量寿经 卷上(节选) 曹魏康僧铠译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27 18:19
印光大师:为什么楞严、大悲两咒,是每日必须要念,不可间断 持咒却魔。初修行时,小小魔关,容易打破;等到道力渐深,藏在八识里面的多生根本习气,被功夫逼迫出来,或慾念横飞,或妄心乱起,力量甚大,非比寻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27 17:56
什么是反闻? 对照学习就明了: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27 17:4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 发表于 2020-6-27 09:04
南无阿弥陀佛!
虽然佛门“净土宗”将“五经一论”的内容进行扩展,演化成“净土宗”的修行理论和核心价值 ...

你说《楞严经》)理论似是而非,剑走偏锋......
听听印光大师的。
印光大师:为什么楞严、大悲两咒,是每日必须要念,不可间断
持咒却魔。初修行时,小小魔关,容易打破;等到道力渐深,藏在八识里面的多生根本习气,被功夫逼迫出来,或慾念横飞,或妄心乱起,力量甚大,非比寻常,修行人惟此末后一关,最难逃过。全仗自力,诚恐把握不住,必须仗着佛力帮忙,惟有摄住心神,持诵神咒。咒为佛之金刚心印,无论何种恶魔,遇着即摧成粉碎。诸咒降魔之力,以楞严为最胜;当日阿难证须陀洹初果地位,尚且仗此脱离淫席。次则大悲心咒,为观世音菩萨所说;观世音具十四种无畏功德,故降魔之力亦宏。但持咒功夫,必须平日持得烂熟,否则魔到临头,恐字句都记忆不起,何能通利?何能相应?所以平日功课中,楞严、大悲两咒,是每日必须要念,不可间断的。

【印光大师】: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之痛切。则于一行三昧,实为最善。若以悠忽当之,久或懈惰放废,固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握。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

点评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 : [/backcolor] [/backcolor]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27 20:25
佛说无量寿经 卷上(节选) 曹魏康僧铠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27 20:21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 发表于 2020-6-27 14:34
呵呵!
没有可比性。
一是:赞叹阿弥陀佛的能力(或功德),它使闻者能得成功;一是:自己修行所得能力 ...

你说:一是:赞叹阿弥陀佛的能力(或功德),它使闻者能得成功;一是:自己修行所得能力。

真的是这样吗?

先看佛在楞严经 卷七的开示: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 发表于 2020-6-27 14:34
呵呵!
没有可比性。
一是:赞叹阿弥陀佛的能力(或功德),它使闻者能得成功;一是:自己修行所得能力 ...

什么是反闻?
对照学习就明了: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楞严经卷四: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齐头数!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

**阿难言:“我用耳闻。”


点评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六卷 [/backcolor]宣化上人著述[/backcolor] [/backcolor]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27 18:08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 发表于 2020-6-27 14:34
呵呵!
没有可比性。
一是:赞叹阿弥陀佛的能力(或功德),它使闻者能得成功;一是:自己修行所得能力 ...

楞严经 卷七的开示: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 发表于 2020-6-27 14:34
呵呵!
没有可比性。
一是:赞叹阿弥陀佛的能力(或功德),它使闻者能得成功;一是:自己修行所得能力 ...

印光大师:为什么楞严、大悲两咒,是每日必须要念,不可间断
持咒却魔。初修行时,小小魔关,容易打破;等到道力渐深,藏在八识里面的多生根本习气,被功夫逼迫出来,或慾念横飞,或妄心乱起,力量甚大,非比寻常,修行人惟此末后一关,最难逃过。全仗自力,诚恐把握不住,必须仗着佛力帮忙,惟有摄住心神,持诵神咒。咒为佛之金刚心印,无论何种恶魔,遇着即摧成粉碎。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6-27 17:47
什么是反闻?
对照学习就明了: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六卷 宣化上人著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初于闻中】: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下手来修,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这“闻中”二个字,要特别注意。不是肉耳之中,不是耳识之中,亦不是意识之中;而是不生不灭的闻性,亦即如来藏性之中。
  【入流亡所】:入流是入流照自性,不向外驰求,心光时常内注。出流是攀缘外尘。攀缘外面声尘,便是生死轮回结缚。不要跟声尘跑,而是收拾身心,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入圣人之法性流。忘却外边声尘,没有动相,就解除第一个动尘之结,叫做入流亡所。亡即解脱,所是声尘。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 发表于 2020-6-27 14:34
呵呵!
没有可比性。
一是:赞叹阿弥陀佛的能力(或功德),它使闻者能得成功;一是:自己修行所得能力 ...

什么是闻者?
佛说无量寿经里的“闻我名字”是不是“念佛心”“妙妙闻心
佛说无量寿经 卷上(节选) 曹魏康僧铠译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6-27 17:30
你说《楞严经》)理论似是而非,剑走偏锋......
听听印光大师的。
印光大师:为什么楞严、大悲两咒,是 ...

佛说无量寿经 卷上(节选)

曹魏康僧铠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十九)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二十)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6-27 17:30
你说《楞严经》)理论似是而非,剑走偏锋......
听听印光大师的。
印光大师:为什么楞严、大悲两咒,是 ...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   :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5 21: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