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70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8-10-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夫净土法门者。乃末世机缘出生死之要路。
横截五道之舟航。一生彼处永无退转。以诸
天身飞行自在。衣食自然得。预清净海众。常
得见佛闻法速入圣位。无虎狼师子蚊虻蚤
蝨有情之恼。无寒热风雨无情之所煎熬。莲
华化生寿命无量。既无生老病死等苦但受
诸乐。故名极乐世界。故我释迦如来欲令此
土在迷众生。出离众苦开折伏之门。弥陀慈
父示摄受之路。所以苦口叮咛殷勤告诫。偏
赞净土普劝往生良由于此。是故西天此土
圣贤道俗。回向发愿临终见佛得往生者。具
载典记不可胜数。但下劣凡夫贪着麤弊色
声甘心。流浪生死不求出离。譬如入城句当。
若不预办安歇之处。至乎日暮无所栖泊。深
可痛伤悲悼也。然而诸上善人。厌苦求乐发
心念佛者多。知于境观者少。因引笔略书大
概。庶使信乐之人。因此以得入道之门。不致
徒劳苦行也(初入道场当存想三宝。心生恳恻默发愿云。我与法界众生诸佛菩萨性体不二。
但我与众生在迷。诸佛菩萨已悟。我今普为法界众生。求生安养净土。入是道场讽诵经文称念佛号。如补助仪)
观无量寿佛经云。若欲志心生西方者。先当
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身量无
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是则八万相好乃是
十信位人方得见之。非是凡夫初心所观境
界。是故令观丈六之身。身有三十二相不可
遍观。须是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三十
二相自然当现。观若纯熟不妨改观。观余身
相无不可也。若观此相极须明了。其相在两
眉中间白如珂雪。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外
有八棱内则虚通。右旋宛转显映金颜分齐
分明。莹净明彻不可云喻。欲观此相应须先
了万法唯心一切唯识。故经云。心包太虚量
周沙界。又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
世间中。莫不从心造。是则极乐依报国土宝
树宝地宝池。弥陀海众正报之身三十二相
等。皆是我心本具。皆是我心造作。不从他
得不向外来。能了此者方可论于即心观佛。
所以得云唯心净土本性弥陀。故观经云。诸
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至八
十随形好诸句。天台大师作二义释之。一约
感应道交释。二约解入相应释。若无初释则
观非观佛。若无次释则心外有佛。是则解入
相应者即心也。感应道交者观佛也。至释是
心作佛是心是佛。从修观边说名为心作。从
本具边说名为心。是文出第八像观义遍初
后。夫如是例此合云是心作日是心是日。乃
至是心作势至是心是势至。以至九品之中。
随境作观莫不咸然。然而即心观佛亦名约
心观佛者。约心就托佛边说。即心就本具边
论由具故即也。各举一义意必双含也。此之
境观说者虽多未见的当。今当先引旧说评
之而后正出其意。净觉法即谓。摄佛归心然
后用观名为观佛。今谓送想西方境在东土
境观既差。何由生彼亦滥直观于心也。广智
法师谓。摄心归佛名为观佛。此乃直观于佛。
祖师何名心观为宗耶。若据二师所见必须
先了万法唯心。方可观心先了万法唯佛。方
可观佛。此同常坐等直观三道。是为直观心
直观佛也。二师执诤不已遂求决于四明祖
师。祖师双收二家云也。不是摄佛归心也。不
是摄心归佛。乃是约心观佛。何者弥陀净土
既是我心本具。是故托彼果佛三十二相。熏
我自心本具法身性体。观智若成自然发现。
故妙宗云。托彼依正熏乎心性。心性易发即
此义也。问约心观佛唯是所观。境亦含能观
观耶。答观之一字是能观观。心佛二字是所
观境。若尔此所观境是妄耶是真耶。答一家
所论境观永异诸说。直观真心真佛唯属佛
界。是故凡曰观心观佛皆属妄境。意在了妄
即真。不须破妄然后显真。诸家直观真者。妄
必须破真理方显。此乃缘理断九之义。正是
破九界修恶。显佛界性善是断灭法。乃属偏
前别教非是圆顿妙观。问既曰约心观佛。佛
是果人何得是妄。若是妄者。弥陀世尊应是
凡夫耶。答初心行者外境未忘以来见有他
佛。无非是忘亦是外阴入也。则知过在于我
何关佛耶。问凡所观境不出内外。心则属内
佛则属外。今云约心观佛。莫也内外俱观。若
尔必须仰面观佛低头照心。如足跨门限如
首鼠两端。毕竟如何用心。答此尤难得的当。
今略举一家之非。而后出其正义。初义者先
辈乃云定境属外观属唯心。须知此说有二
失。一者正堕内外俱观之失。二者观属唯心
有滥真心之失。以由初心行者须约妄心。而
观弥陀应身。显真佛体方免斯过。祖师虽有
唯心观立之言。正是唯于妄心所造之境。用
三观体之。观若成时真佛方显也。故知此说
失之甚矣。次出正义者。须知我心不局方所。
如前所引经文是也。故荆溪云。唯心之言岂
唯真心。须知烦恼心遍。子尚不知烦恼心遍。
安能了知生死色遍色。何以遍色即心故。若
尔不须摄佛归乎东土。五阴质内亦不须仰
面观佛低头照心。今断之曰。定境属外。境
便是心。不须摄佛归心。方名约心观佛。如此
明之非但深得佛意。亦乃迥出常情。况佛亲
口引喻云。如执明镜自见面像。镜中之像在
外。岂可摄归我身方是我像耶。亦是引心向
彼作往生因。虽无方所在迷成局。今以妙解
融此局心。而即于佛成三谛三观。是则镜喻
观法。执喻修观。见像喻观成。即见本性佛
也。观未成时像既在外。以譬于心何须摄归
我身耶。此譬显然人自不达耳。问约心观佛
定为外。境乃属于妄。其义显然无可疑者。用
于三观体此妄境成妙三谛愿示其相。答如
观白毫一心一意专想不移。了了分明能了
此境。具足诸法此相为从我身得。为从我心
得。佛不从我身得。不从我心得。不从我身得
佛心。不从我心得佛色。何者若是心佛无心。
若是色佛无色。不可以色心求三菩提。所观
之境既空。能观之观亦寂。能所俱亡不落情
想。空虽不可得随念即见。如镜照面像现其
中。又如比丘观骨起种种光。此无持来者亦
无有此骨。皆意作耳。悉如幻化假。佛本不
曾来我亦无所至。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
心有想则痴。无想是泥洹。是法不可示。皆念
想所为。设有念亦无所有空耳。中三观就能
观边论。三谛就所显边说。谛观不二能所一
如。故祖师云。三谛三观三非三三一一三无
所寄谛观名别体。复同是故能所二非二斯
之谓也。问一心三观三谛一境。不前不后方
是圆顿三昧。据上所论似如次第一心义之
何在。答说虽前后用在一时。且如照此白毫
即是我心。心外无法法法叵得是空。其相宛
然是假。假即是境。空即是观。了了通达不为
境所染亡假也。了了通达不为智所净亡空
也。非染非净。境观双绝能所顿亡。即是中
道何有前后耶。若论假观亦复如是。白毫宛
然如骨起光是假。其相叵得是空。此无持来
者。亦无有此骨是中也。若论中观了此白毫
非空非假。若心有想则痴。无想是尼洹。是
法不可示皆念想所为亡二边也。既其双亡
必也双照。以双照故空假宛然。亡照同时不
可前后。是则一空一切空三观俱空。一假一
切假三观俱假。一中一切中三观俱中。不前
不后绝思绝议。问净土依正在十万亿刹外。
何云唯心净土本性弥陀。又经云阿弥陀佛
去此不远耶。答此义须约三谛三观说之其
疑方解。何者就不失自体东西宛尔边。何妨
在十万亿刹之外。即妙假也。就同一性体不
隔毫厘边。即妙空也。就不一不异二相亡泯
边。即妙中也。亦是一即一切故不妨远。一切
即一故不妨近。非一非一切故不远不近。以
例取舍不取不舍。合散不合不散等莫不皆
然。具如止观前六章。依修多罗广开妙解直
论诸法本真。无非三谛妙法。由此理具方有
事用。以即假故不失自体。不远而远往生彼
土。复由即空故同一性体故。以佛力故。三昧
力故。一念能见故。心在定故。如弹指顷故。不
近而近实不往生双非二边。非生非不生事既
即理便是妙事。但佛世根利随举其一必具
三。故小弥陀偏语其远。十六观经偏语其近。
既其远近双照必也远近双寂。是则近远非
近非远。生即无生无生即生非生非不生。
今人随语生解偏执一边不能圆解。故十疑
论云。今人闻生便作生解。闻不生便作不生
解。正堕此责也。悲夫。若不约理具三法。而
论事用三法。则遭从心生法之过。复招缘理
断九之讥。岂是圆顿法门。若不尔者。何故妙
宗引般舟三昧经三力为证。一佛力。二三昧
力。此二非事用耶。三者本功德力。此非理具
耶。然末代行人而欲立行造修。须拣入理之
门起观之处。以众生在迷未悟理故。故至第
七正修章中。方论阴等十境的拣所观。今亦
如是如前所辩。良由于此不见此意岂不惑
哉。问唯心净土之唯心与本性弥陀。及十不二
门唯色唯心之唯心同异如何。答唯心净土。
是所观阴境。本性弥陀。是所显法门亦是能
观观法。各举一边意在互显。若十不二门约
三谛。妙色妙心而论唯心。故云非色非心空
也。而色而心假也。唯色唯心中也。此乃直约
中道绝待而论。名为妙色妙心。岂与唯心净
土所观阴心同日而语。熟看金[金*畀]指要自见
臧否。若观二菩萨身相既同弥须拣别。经云。
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如是大势至。首相者。
观音顶上有一肉髻。如未开莲莹净红鲜。大
势至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若念此
菩萨名时须观此相。若念清净海众时。须想
三乘诸天。围绕一佛二菩萨也。所论境观之
相悉例上可知。若不精拣何称圆修。是故不
能已也。信笔述此老眼昏华不及检文多有
疏脱。观者恕之。至大三年冬至前三日
净土境观要门(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