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39|回复: 0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12((配有注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4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甲)二正宗分三: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
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①。


注释:1.圆瑛大师对蕅益大师之判赞叹备至:“蕅公判此经正宗。不出信愿行三科。为千古独唱。深合佛意。无人能及。”
(乙)初文为二:初依报妙、二正报妙。(丙)初又二:初征释、二广释。(丁)初又二:初征、二释。(戊)今初。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注释:1.征:同“证”
(戊)二释又二:初约能受用释、二约所受用释。(己)今初。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众生是能受用人,等觉以还①皆可名。今且约人民言,以下下例上上也。娑婆②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③,逼身心故。乐是坏苦④,不久住故。非苦非乐是行苦⑤,性迁流故。彼土永离三苦,不同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一往分别⑥。同居五浊轻,无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游行,天食天衣,诸善聚会等乐。方便体观巧⑦,无沈空滞寂之苦,但受游戏神通等乐。实报心观圆,无隔别不融之苦⑧,但受无碍不思议乐。寂光究竟等⑨,无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称性圆满究竟乐。然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复次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良以上之,则十方同居,逊其殊特,下又可与此土较量。所以凡夫优入而从容,横超而度越。佛说苦乐,意在于此⑩。


注释:1. 以还:以下
2. 娑婆:指娑婆世界,即释迦牟尼进行教化之现实世界。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忍受诸烦恼,不肯出离,故名为忍。又有诸佛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苦恼之义,表其无畏与慈悲。
3. 苦苦:三苦之一。有情之身心,本来即苦,更加以饥渴、疾病、风雨、劳役、寒热、刀杖等众苦之缘而生之苦,故称为苦苦。
4. 坏苦:又作变异苦。对所爱之人或物,因死亡破坏之变化所生起之苦感。又身中地、水、火、风等四大互侵、互坏之苦,亦称坏苦。此外,诸可意之乐受法,生时为乐,坏时逼恼身心之苦,亦称坏苦。
5. 行苦:行,迁流之义。因一切有为法迁流三世,而无刹那常住安稳;见诸法无常,而感逼恼,称为行苦。
6. 一往分别:大略划分
7. 方便体观巧:娑婆世界的方便有余土,有藏教析空观,拙度证入者以及通教体空观,巧度证入者,但这些圣者往往沉滞化城(偏真涅槃),若与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的圣贤相比,仍有沈空滞寂之苦。因为后者修圆教观,即色即空,不滞空寂。
8.此句指实报庄严土的菩萨众是通过修习“一心三观”证入,即在现前一念心性当中就具足空假中三观,观智圆融,没有空假中三观的前后隔别不融之苦。
9. 寂光究竟等(这句):是将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净土与娑婆世界的常寂光净土作苦乐对比。前者既有分证的別教佛,也有究竟圆满的圆教佛。別教佛只破十二品无明(还有剩余三十品无明未破),等同于圆教二行菩萨位,故法身渗漏,无明烦恼未尽,变异生死未了,未证入真常不变,所以尚有真常流注之苦。而极乐世界常寂光净土的究竟即佛,无明烦恼全部断尽,且断除一切习气,理智不二,身土一如,究竟圆满,故受称性圆满究竟乐。
10. 佛说苦乐,意在于此:释迦佛将娑婆与极乐两土进行苦乐对比,就是为了让众生了知两土苦乐悬殊,发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一得往生,便可以横超三界,度越生死苦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7 17: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