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83|回复: 0

[祖师开示] 净土法门之“行”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4 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1.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2.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3.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净宗四祖法照大师:

1.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此华还到此间迎。
2.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3.弥陀光明广无边,普照群生度有缘; 但有倾心能念佛,当来决定离人天。
4.西方净土更无过,阎浮极苦罪人多; 欲得今生出三界,唯须至意念弥陀。
5.西方净土实堪停,若欲求生发至诚; 弥陀令遣称名字,唯须专心尽一形。
6.急须念佛莫悠悠,欲超苦海要船舟; 称名决定生安乐,永绝阎浮生死流。
7.菩萨妙行虽无量,当知念佛最为先; 乘此因缘生净土,须臾即至世尊前。

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真修行之士,端的要生西方极乐世界者,专一诚意,念持一句阿弥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师。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猛将。只此一念,是斩群邪之宝剑。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径路。只此一念,是开黑暗之明灯。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慈航。 只此一念,是脱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本性弥陀。只此一念,是唯心净土。但只记得一句阿弥陀佛在心,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无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乐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何必问人更觅归程乎。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1.予见新学后生,才把一句佛顿在心头,闲思妄想越觉腾沸,便谓念佛工夫不能摄心。不知汝无量劫来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断?且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2.既居凡地,未能绝虑忘缘,何不即缘虑而作修进。故以念还攻于念,念一阿弥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也。而妄从真起,波逐水生,即念即空,居然本体,非于念外别得菩提。故云万法虚伪,唯是一心,了悟自心,触目菩提矣。
3.念佛高声觉太费力,默念又易昏沉,只是绵绵密密,声在唇齿之间,乃金刚持。又不可执定,或觉费力,不妨默持,或觉昏沉,不妨高声。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鱼子,随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譬如一人浓睡,一人唤云某人,则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摄心。

净宗九祖藕益大师:

1.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必一门深入,念佛为正行,余一切戒定慧等为助,正助合行,如顺风之舟,更加板索,疾到岸矣。念佛之法虽多,持名最为简便,持名之法亦多,记数尤为稳当,真操实履之士,岂求异愚夫愚妇哉?
2.殊不知现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离过绝非,不消作意离绝。即现前一句所念之阿弥陀佛,亦本自超情离计,何劳说妙谈玄?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
3.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瞋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饶汝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用不著。珍重。

净宗十祖行策大师:

1.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也。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名,使心中佛号历历分明。著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矣!
2.余光有几?至稳至易之途,仅以六字真言劝勉。此是海上奇方,能疗急病。标本齐治,缓急咸宜,贵在深信、力行、专持耳!
3.凡我同伦,宜各痛念娑婆险恶,早求出离六道,舍秽取净,毋骛虚名、毋执空见、毋受高帽禅和口头三昧惑乱、毋求旦夕速效,动诸魔事。恒以念佛为正行,勉修众善为助行,净念相继,愿行相资,自然千稳百当。
4.如囚赴市,步步近死,直需孜孜昼夜,矻矻暑寒,一句洪名,无间歇时,净土决定可生,慎勿锐始怠终。
5.专求出离,不求世间福报,亦不求功德智慧、辩才悟解,与夫世世为僧,兴显佛法等愿。惟愿命终得生彼国,脱生死苦。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

1.执持名号,持一声是一九莲种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正因,直须心心相续,念念无差,唯专唯勤,无杂无间,愈久愈坚,转持转切,久久自成片段,入一心不乱矣
2.所谓执持名号者,即拳拳服膺之谓,谓牢持于心而不暂忘也。稍或一念间断,则非执持也。稍或一念夹杂,则非执持也。念念相续杂无间,是真执持精进。精进不已,则渐入一心不乱,圆成净业。若到一心不乱,仍复精进不辍,将见开智慧,发辨才得神通,成念佛三昧,以种种灵异瑞相皆现前矣。但不可预存期效之心,唯当致力于一心不乱耳。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1.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2.礼拜不须出声,但心里念。绕念当出声,不可音声太大,以免伤气。坐念不昏沉,则默念。昏沉,则朗念。无论念经念佛念往生咒,都要心口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不使有一切念头。犹如就要死了,任事通置之度外。每顿吃饭,须先供佛,供过再吃。不可吃过饱,饱则昏沉。
3.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 念佛之人,以省事为妙。若过为张罗种种行宜,或致疲劳。
4.念佛岂有定章,但取适宜。 法无定相,不可固执,亦不应泛滥。唯取得益合机为事耳。 念佛须音声高低适中,缓急合宜。 若高声如赶贼之猛烈,始则心火上炎,或致吐血,以成不治之病。 朗念默念,两俱有益。然朗必不能久,多主于默,则不至受伤致病 耳。 念佛一事,当随个人的力量,随便出声、默念、大声、小声皆无不可。 凡同众修持,需按大家之精神另 定。个人修持,须按个人精神为定。 精神用极之后,不是退堕,便是 受病。 量己力为,则有益无损矣。
5.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加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如是则「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6.凡静坐时,但心中默念佛号、此外不加一点别的功夫、及别的念头。久而久之、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且问什么禅定、有如此之深妙乎。什么工夫、有如此之高尚乎。

7.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 譬如小人撒赖,若主人不理,彼即无势可乘。若用刚法抵制,彼亦以刚法从事。 若以柔法安慰,彼必谓主人怕 他,又益加决烈。 二者皆是损多而益少。 只置之不见不闻,彼既无势可 乘,只得逡巡而去
8.修净业的人,着不得一点巧,倘 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 若肯守平淡朴实家风,则极乐之 生定可预断,否则,不生极乐,亦可预断矣。
9.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 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佛。 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 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10.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知见者,方能得益。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 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

随佛愿敬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0 0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