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674|回复: 1

[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全注解-上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0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次责中辈三人者。诸师云中上是三果者。然此等之人三涂永绝。四趣不生。现在不造罪业。必定不招来报。如佛说言。此四果人与我同坐解脱床。既有斯功力。更复何忧乃藉韦提请求生路。然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以斯文证。故知诸师所判义同前错也。以下可知。
第三重举九品返对破者。诸师云上品上生人是四地至七地已来菩萨者。何故观经云。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者为三。一者但能持戒修慈。二者不能持戒修慈。但能读诵大乘。三者不能持戒读经。唯能念佛法僧等。此之三人各以己业专精励意。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相续不断。各回所作之业求愿往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与化佛菩萨大众放光授手。如弹指顷即生彼国。以此文证。正是佛去世后大乘极善上品凡夫。日数虽少。作业时猛。何得判同上圣也。然四地七地已来菩萨论其功用不可思议。岂藉一日七日之善华台授手迎接往生也。此即返对上上竟。次对上中者。诸师云是初地四地已来菩萨者。何故观经云。不必受持大乘。云何名不必。或读不读故名不必。但言善解未论其行。又言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善根回愿往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与化佛菩萨大众一时授手即生彼国。以此文证。亦是佛去世后大乘凡夫行业稍弱。致使终时迎候有异。然初地四地已来菩萨。论其功用。如华严经说。乃是不可思议。岂藉韦提致请方得往生也。返对上中竟。次对上下者。诸师云是种性以上至初地已来菩萨者。何故观经云亦信因果。云何亦信。或信不信故名为亦。又言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唯此一句以为正业。更无余善。回斯一行求愿往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与化佛菩萨大众一时授手。即得往生。以斯文证。唯是佛去世后。一切发大乘心众生行业不强。致使去时迎候有异。若论此位中菩萨力势。十方净土随意往生。岂藉韦提为其请佛。劝生西方极乐国也。返对上下竟。即此三品去时有异。云何异。上上去时。佛与无数化佛一时授手。上中去时。佛与千化佛一时授手。上下去时。佛与五百化佛一时授手。直是业有强弱。致使有斯差别耳。

注解:其次,破斥中品往生三种人的判位。诸师说到中品上生者是前三果的圣人,但是这些圣人已经断绝了三恶道之苦,不会生在四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当中,现在既不造罪业,必定不会感招来世的苦报。如同佛所说,这样的四果人跟我同坐解脱床。既有这等功力,还需要担忧什么?难道还要借助韦提希夫人为他们向佛请法而求生安乐国么?然而诸佛如来对一切苦难众生施以救度,内心特别悲愍久劫沉沦于生死苦海的众生,所以才劝勉他们归于西方极乐世界。譬如溺水之人,急需救助,而站在岸上的人(比喻已经脱离生死苦海者),又何须救拔呢?以这些经文为证,诸师对中品三种人的判位跟前面一样,也是错谬的。接下来可以知晓。

第三、再例举经中九品往生章的情形来进行对比反诘。诸师说,上品上生人是四地到七地之前的菩萨,那么为什么《观无量寿佛经》里说三种众生都能上品上生呢?哪三种呢?第一种是但能持戒修慈的行人;第二,不能持戒修慈,但能读诵大乘经典的行人;第三,不能持戒、诵经,只能念佛、念法、念僧等修持六念的行人。这三类人各自专精励意,在一日一夜中乃至七日七夜中相续不断地修持各自的行业,并且各自把所修的功德回向求愿往生。这样在他们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以及化佛菩萨大众放光授手,弹指之间就生到了极乐国土。以上述经文为证,这是指佛涅槃以后大乘极善上品凡夫(而不是四地至七地以前的大菩萨)。虽然他们修持的日数很少,但是由于修行极其勇猛,而得以上品上生。这种情况怎么能判位为四地以上,七地以前的菩萨呢?然而若论四地以上,七地以前菩萨们的功用,实在不可思议,难道还要借助一日至七日的行业来感召弥陀与诸圣众花台授手,迎接往生吗?以上对比破斥了诸师对于上上品的判定。接下来针对上品中生的判位进行驳斥。诸师说此位的往生者是初地到四地之前的菩萨,那么为什么《观经》中说“不必受持大乘经典”呢?为何言“不必”呢?意思是或读或不读(不一定读诵),所以才称作“不必”。而且只是说到善解意趣,于第一义谛(又名真谛、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等,是深妙的真理的意思)心不惊动,没有谈及行持。又说“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这样的功德回向愿往生,到临欲命终时,阿弥陀佛和化佛菩萨大众一时授手就生到了极乐净土。以上述经文为证,也是指佛灭度后的大乘凡夫,由于所作行业比上品上生者稍弱,以致临终时显现的接引境界也有所差别(上品上生者往生时见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上品中生者往生时,见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注意二者所见往生境界的区别)。但若论初地至四地以前菩萨们的功用力,正如《华严经》所说,已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境界,哪里需要借助韦提希夫人祈请才能往生呢?以上对比破斥了诸师对于上品中生的判位错误。接下来针对上品下生的判位进行驳斥。诸师说此位的往生者是指种性以上初地以前的菩萨,那么为什么《观经》里说(此位的往生者)“亦信因果”呢?何为“亦信”?“亦信”指“或信或不信”,所以称为“亦”(后文中善导大师补充云:“所信因果不定.或信不信.故名为亦.或可亦同前深信也。”由此可见,“亦信因果”有两层含义1.“深信因果”2.对于因果道理信心不定)。又说不谤大乘,只是发起了无上菩提心,只有这一句为正业,再没有余善。回向这一善行的功德求愿往生,到了临终之时,阿弥陀佛与化佛菩萨大众一时授手,即得往生净土。以上述经文为证,(此位往生者)唯是指佛涅槃之后一切发大乘心的众生,由于他行业不强,以致临终时显现的接引境界有所差别。若论种性位以上菩萨的功用力,他们可以随意往生十方净土,哪里还需要韦提希夫人来祈请佛,劝生极乐世界呢?以上对比破斥了诸师对于上品下生的判位错误。上品三人往生净土时所显现的接引境相有所差别。什么差别呢?上品上生者往生时,显现的是佛和无数化佛一时授手。上品中生者往生的时候,显现的是佛与一千化佛一时授手。上品下生者往生的时候,显现的是佛与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这是因为在因地所修净业有强有弱,致使临终显现的果相有这样的差别。

次对中辈三人者。诸师云中上是小乘三果者。何故观经云。若有众生。受持五戒八戒。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比丘圣众。放光说法来现其前。此人见已.即得往生。以此文证.亦是佛去世后。持小乘戒凡夫。何小圣也。

注解:接下来针对中品三人的判位进行驳斥。诸师说,中品上生者是小乘前三果的圣人,那么为什么《观经》说,如果有众生受持五戒、八戒,修行诸戒,并不造五逆重罪,也没有众多过患,在他们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和比丘圣众放光说法,显现在他们面前,这些人见后就得以往生呢?以上述经文为证,此类往生者是佛灭度后持小乘戒的凡夫,怎么能说是小乘的圣人呢?---随佛愿浅释

发表于 2018-12-11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4 08: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