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71|回复: 0

[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全注解-上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0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问曰。云何名定善。云何名散善。答曰。从日观下至十三观已来名为定善。三福九品名为散善。问曰。定善之中有何差别。出在何文。答曰。出何文者。经言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即是其文。言差别者即有二义。一谓思惟。二谓正受。言思惟者。即是观前方便。思想彼国依正二报总别相也。即地观文中说言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土。即合上教我思惟一句。言正受者。想心都息缘虑并亡。三昧相应名为正受。即地观文中说言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即合上教我正受一句。定散虽有二义不同。总答上问竟。又向来解者与诸师不同。诸师将思惟一句用合三福九品以为散善。正受一句用通合十六观以为定善。如斯解者将谓不然。何者。如华严经说。思惟正受者但是三昧之异名。与此地观文同。以斯文证。岂得通于散善。又向来韦提上请但言教我观于清净业处。次下又请言教我思惟正受。虽有二请。唯是定善。又散善之文都无请处。但是佛自开。次下散善缘中说云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已下即是其文。六和会经论相违。广施问答释去疑情者。就此门中即有其六。一先就诸法师解九品之义。二即以道理来破之。三重举九品返对破之。四出文来证定为凡夫不为圣人。五会通别时之意。六会通二乘种不生之义。

注解:问:什么是定善和散善呢?回答:在十六观当中,从日观(第一观)到十三观之合称为定善,其余三观,即三福九品称为散善。问:在定善当中有什么观行次第上的差别?这些差别出自哪些经文?回答:所说出处即经中“教我思维、教我正受”。所谓的差别,就是有思维和正受两层内涵。所谓“思维”,是观行得定的前方便,指行者思维缘想彼国依报正报的总相和别相。也就是地观文当中所说: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土。这就对应了上面“教我思维”一句。而所谓“正受”,是能想的心全都息灭,缘虑消亡,与三昧相应,称为正受。这也就是地观文中所说的: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这就对应了上面“教我正受”一句。总之,修行方法有定善和散善差别。至此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以上文段的解释和诸师不同。诸师把“思维”一句与三福九品合并,判为散善,而把“正受”一句通合十六观的行法,作为定善。像这样解释,善导大师认为并不正确。为什么呢?按照《华严经》所说,思维、正受只是三昧的别名,换言之,三昧的内涵就是思维和正受,和本经的地观文所说相同。以上述《华严经》的经文来证明,怎么能把“思维”这句归为散善呢?再者,韦提希夫人请法于释迦佛时,只说到“教我观于清净业处”,接着祈请“教我思维、正受”,虽然有两次祈请,但所请都是定善的修持方法,并未有祈请散善的经文。而散善的内容是释迦佛无问自说。接下来关于散善因缘所说的“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这句及以下的内容,就是经文证明。(因此“思维”这句不应该归为散善的行持。)第六、和会(调和、融会)经论相违处,广泛施设问答,释去学人的疑情。在这一门当中,分六部分内容:一、举出诸师解释九品的含义;二、引经论来驳斥;三、重新例举经中九品的文句,反诘驳斥;四、出示经文来证明,宣说九品决定是为凡夫,而不是为圣人;五、会通“别时意”的含义;六、会通“二乘种不生”的含义。--
随佛愿浅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