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67|回复: 6

来报个道,记录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顺便求给为善知识指点迷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这些是最近的一些想法,因缘而起念,记录一下,因缘来这里求善知识帮解惑。
-------------------------------
先前断断续续看楞严经,有一些印象
楞严经:
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
万事开头难,如何摄心呢?
说道摄心,金刚经中有类似的问答:
须菩提问师尊: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曰: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
每次看(听)金刚经,总觉得东西没讲完就结束了,看的云里雾里,很是迷惑,刚好昨天发现一个帖子讲了一个点,解了我的惑: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出自金刚经直译是:应当象这样去安住,去降伏自己的心(什么样的心呢?不清静的心)让我们来回忆下当时讲经说法的场景。当时,佛陀与众弟子外出乞食,乞完后,回到祗园精舍,吃完、把钵啊什么的洗干净,然后铺好座垫,准备开始打坐了。(没有放光,没有放云,没有放电,有的只是平平实实的实相,须菩提长老懂了这个示现,但是很多是不懂的,于是就从大众中走出来,问法)这时候,须菩提长老就出来问法了。问的什么呢?就是问如何降伏其心的问题。(而所有的修行,归到一点上就是降伏其心的问题)注意,这时候的微妙处。须菩提胡跪在地,合掌于胸,毕恭毕敬请法。请问,这时候须菩提在想什么?心到处跑没有?胡思乱想没有?所以,佛陀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但是这种微妙,不好理解,须菩提也示现出理解不了(其实他明白着呢,不明白也就不会问了),所以呢,愣在那,等着佛陀讲法。佛陀一看,第一义理解不了?得,往下讲吧,于是接下来,讲第二义。开始围绕“无所住生心”展开阐述——离一切相,人我法空。如果能理解那微妙,实际上,在金刚经一开头,经就已经讲完了。
----------------------------
因为文字很难表达现场中的东西,现场的那个刹那的状态,所以读金刚经要代入场景中代入身份中去模拟一问一答才能明白背后的意义。


---------------------------
降伏其心和摄心有什么差别,我不清楚。
现在回过头来说摄心。

摄心之前先了解一下心和意的区别,这点在黄帝内经中有讲。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是接受,担任之意。这是说明接受外界客观事物的信息并作出反应的是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而意之所存谓之志!(意是心做出反应的一种,这一种只是状态,而非行为)

摄心就是让心不起反应。
而外界的反应又是通过我们身上器官传导,就是佛经中常说的眼耳舌鼻身意(色声味触法)。
屏蔽六识最重要的是止住念头(严格意义上说是不起念头或者说让自己脑袋空掉忘记念头)
所以我们常看到的修炼方法(方便法门):念佛号,敲木鱼,比如参话头,打坐调息、时刻觉察自己在干什么。
———————————
以上都是我胡说八道,我自己也没有实证过,只是想当然的弄清楚逻辑[微笑]



------------------------------
每天自省的话,自省的是什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是行为思想不符合什么?
何为正确的三观?
所以自省是伪命题。
那么换个词:时刻觉察。不做任何评价。
又有说法,顺从本心,一切以本心为标准。
那么如何确保你当前所想所思是真的本心呢?本心如何流露如何自发而发?
或者有说以圣人标准时刻反省自己,可是圣人的圣又圣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成为圣人呢?成为圣人又是否是虚妄的念头。


-------------------------------
最近是在思考 心是个什么东西。
本心是啥。
脑子里涌出的词汇是 通体遍照、明镜以及金非销固有,不复重为矿、能婴儿乎等等。
初步形成的想法是:本心就是千万座用透明类似镜子的东西东西做成的一个复合体,所有日常六识所感的东西会在镜子上形成烙印或者痕迹或者尘埃。镜子本身有在一定程度上对接收到的信息做出反应,这些反应可能是思想、行为乃至梦境。
接受的嘈杂的六识越多,尘垢越厚。
只有先停住接受这些尘垢在剔除这些尘垢才能显现本体真如。
然后我想到了婴儿,道家崇尚返璞归真,回到婴儿状态,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婴儿的话,本体真如又是什么样的呢?
应该是尚未成型的镜子,如果不是,那么理论上讲天生的呆子应该最接近如道最接近清净真如的本心了,但是实际明显不是。这就让我想起来了上面所说的金非销固有,不负重为矿的说法,我的曲解是,在攒机金沙的过程,有金沙后通过后天的熔炼最终形成金砖或者纯金。

回到上面最开始的地方,如果停止接受这些尘垢呢?
我能想到的是两个,一个就是以一执灭万念。
还有一个就是看透这些尘垢,掌握背后的真相。
第一个方法其实在先前佛教中有类似的修行方法,就是那种经常说人生是苦的那些说辞,以人生是苦,来生离世心厌世心,达到不染尘埃。这种最后应该是还要破这个执才能达到最终的成就。
另外一种应该就是类似禅宗这种突然悟道?了解背后的真像后不再“惹尘埃”?

-----------------------------------
这个只是停止接受,那么如何清洗先前已经存在的尘垢呢?
没有实修,所以疑问很多,能否有善知识为我解答?



发表于 2018-12-1 22: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随喜师兄认真学习佛经,师兄帖子很长,涉及内容很多,不能一一作答。简单的说说个人愚见。金刚经须菩提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生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关于楞严经前三卷半讲的是什么是真心?心在何处。后七卷是三摩地如何修证。二十五圣各述圆通,怎样设坛?如何修行。以及五十五位菩提路和修证过程中会遇到五十阴魔。五阴各自会出现的境界。把握住这样的主线去阅读楞严经就不难了。对基础的名相搞清楚就不会越看越糊涂了。请看本论坛楞严经版块。逐渐的就融会贯通了。
发表于 2018-12-3 11: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们初学来讲,以金刚经经文指导实修有点高了。无住生心也是以摄心为定为基础的。具体入手处,佛瑜伽师地论,天台止观,南传四念住均可,都是通的。打好基础,在学楞严咒或金刚经中的实修法门,就容易多了。

广义的禅定,就不说了,狭义说,摄心就是专注的意思,摄心为定,就是专注似相得近行定,安止定乃至四禅八定。似相是由遍作相取相修出来的。遍作相,取相和似相是修止观时不同阶段的三种禅相。


所谓禅相,(巴利语nimitta)标志、标记、征兆的意思。禅修时由于专注禅修所缘生起的影像为禅相。

禅相由心想而生,属于概念法。
有三种禅相:遍作相(parikammanimitta)、取相(uggahanimitta)和似相(pañibhàganimitta)。
在三种禅相中,四十种业处都可通过适当的方法获得遍作相与取相,但只有十遍、十不净、身至念与入出息念22种业处才能获得似相,并且必须通过专注似相证得近行定与安止定。以念佛为所缘获得似相,证得安止定,即为入念佛三昧。


发表于 2018-12-3 13: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以肯定的说,你引的论坛上的帖子,关于《金刚经》的解读,是胡说八道。
发表于 2018-12-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金刚经的解读实在是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也无需都看。大多根据本门的思想来解读,遇到与本门思想有冲突的就乱扯意图圆融,结果面目全非。至今没看到一篇用般若中观思想来解读金刚经的,至少我还没看到。
金刚经是般若系经典,离开般若思想来解读金刚经,无论你说的多么天花乱坠最终一句话,与金刚经无关。
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重点强调善护念,因为引导人们开悟的章句对于已开悟者来说不重要了,开悟后的善护念才最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因为还在细细品味各位师傅的回答,所以不知道该说什么。
最近还有点体悟,正在酝酿中。

说千遍不如自己实修一遍。
我准备去实修了。

以后遇到困难了再向各位师傅请教。
发表于 2018-12-14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事开头难,如何摄心呢?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就是非常好的摄心方法。

印光大师云: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1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