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08|回复: 3

[地藏论坛]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2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4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原文: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

少失父母恩爱者,未知魂神在何处,
兄弟姊妹及诸亲,生长以来皆不识,
或塑或画大士身,慈悲瞻礼不暂舍,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萨当现无边体,
示其眷属所生界,纵堕恶趣寻出离,若能不退是初心,即获摩顶受圣记。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
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
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根耳;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
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
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至于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
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
但当瞻礼及供养,地藏菩萨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
观音至心听吾说,地藏无尽不思议,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
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礼者,香华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
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是故观音汝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义:世尊而说偈言,与如来重说偈言,表达的意思相似。
我属于比较粗糙,不喜欢作“偈言”;诗歌,诗词,之类的。习惯直接了当,或者闭口不答。但佛经,道经,儒家经典,历史长河,经常出现,偈言;诗歌,诗词等,代表的是什么?就是“心行”,或说“行法”。

所以,对照前面原文内容,将世尊而说偈言,划分为四个段落,二部分内容含义相互对应。即,分别对应生老病死阶段性历程。
为何要心行,行法?因为在此处,对于众生而言:生老病死,死门中的死门。有生就有死,生生死死,六道轮回。有些众生为了复生,生个更好的出来。
对于世界而言:就是“空”的阶段;起起灭灭,无量无边的,数也数不清的世界,都会经历灭亡。即,散失的过程;希望重新汇集,诞生美好世界。
对于求道学佛人而言,《金刚经》云: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目的有一个:对治“生老病死”,结果也就是离“生老病死”。俗话说:渡过难关。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阵子看了西方十大神话,其中牛头怪的故事,与此处很相似。故事大意为:有个地区大国克里特,每年都要给海神进献最好的一头公牛。有一年出生了一个很漂亮公牛,国王没舍得,却以次充好。接下来,王后与漂亮公牛交合,生下一个牛头怪。国王为其建造了一座地下迷宫;每隔九年,需要希腊国,进献七名童男,七名童女,供牛头怪吃掉,无一幸免。多年后,希腊出生了一名男孩,传说是神与国王共同的儿子。自告奋勇,进入迷宫,杀死了牛头怪,带出了同行的童男童女。前面地区大国衰落,希腊老王国自杀,希腊从此向外扩张,成为地区大国,传播希腊文明。

故事含义为:海神代表诸多善根的汇聚处,发源地。前地区大国,代表“天”道。神,代表天像运行;国王,代表自身福报。王后与公牛所生的牛头怪,代表的是“地”初始形成。建设迷宫,代表地藏范围,是“心”一手设计,一手建造出来的。牛头怪,住在迷宫深处,代表越陷越深,即死亡。希腊男孩,代表的是“人”身的形成。故事的顺序,就是天,地,人,的形成全过程。希腊男孩返回希腊,老王国随即自杀,代表新一轮的变化开始,即,成就“王大”的历程。东方文化表述,是在西游记中,由灵感大王的故事来演绎。灵感大王每年都要吃童男童女,但结局要中和一些: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灵感大王最后被观音菩萨收走。

我们最关心的:男孩如何出来?前地区国王的女儿,问了最初迷宫的设计师;给了男孩一团毛线,一头系在迷宫入口,一头紧紧攥在手里;杀死牛头怪后,顺着线索,原路返回,重见光明。好像很简单?学习儒释道,也是如此;各自修行,很是相似。忘记初心,迷失本性,东西驰走,原地打转,不见小门,如何能出?又比如,西游记狮驼山一集,孙悟空先是钻进狮子肚里,出来之时,手里拿着一根绳子,拴着狮子的咽喉。猪八戒与二代王大象打斗时,腰间也拴着一根绳子,断了后,就被妖怪所抓。所以需要,而说偈言。

再去对照第八品内容譬喻,各自的善知识,就如同守护在地下迷宫的出入口;迷路人扑通一声,掉下迷宫入口;善知识就会问:有何异术?能解诸毒?有何能力,能进能出?小心丧失性命。迷路人忽闻是语,幡然醒悟。知识又伸出手,拉迷路人出来,一再叮嘱,告诉其他迷路人,不要误入生死险路,进去就很难出来。
公主问了最初迷宫的设计师:就如同你无他,如是我闻《地藏经》;学习,修持《地藏经》,是不?不断地认识各种路径,积蓄善业资粮。除非你是顿悟者,不问自通。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西游记》中,巧妙地将这两部分的,内容与含义,用“天,地”两名字演绎出来。网上许多人在问,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为何不叫悟空直接去取?反而需要唐三藏,走上十万八千里,经历了众多苦难,用十四年时间,才取来了“一半”的真经?相当于这里,世尊而说偈言的含义。不然话,取经路上,孙悟空突然学乖了,很会化解各种矛盾。

从世界散失与相聚的角度讲:西游记,通过九九八十一难,对新旧势力,新旧人物,在取经过程中,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事情,不同的结局,一一展现。最后,唐三藏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都是在西北方。而中土唐王朝,是在长安西方。释迦牟尼佛,是在东北方成佛。也就是说:各自正在“精进”中。

在佛经中,经常出现“偈言”。比如法华经里,世尊给舍利弗,四大阿罗汉,五百罗汉,阿难,佛子(罗睺罗),千二百学无学,授记作佛,都需要世尊重宣此义。代表上述各阶段,都需要心行,行法;才能够最终成佛。而对女众,虽然也授记作佛,但并没有重宣此义,只是说:先做大法师,然后过多久,才能作佛。因为你无他,虽然本性相同,但是,需通过一系列的明白道理和解决事情,才能显现出各自智慧的大小。

学习过《法华经》者,其顺序为,法师品在第十,女众授记作佛,在第十三品。“法师”的含义,解释过多次,不能随便用,用了要负责。授记女众,自身还不能行法。先做大法师,流通法华经。同样,在最后六品里,讲各位菩萨本事品时,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单独一段有重说“偈言”的内容。强调在这一阶段,求道学佛探索者,各自在不同领域里,不断精进的重要性。

此品内容顺序含义,更像先是打开空间,然后在空间中行法,组成完整的一系统。对于现在的我们也一样。人生历程中,该想的,该做的,该玩的,感觉得,一一都有了。接下来,静下心来,认真听闻一点儒释道经典;打开各自的未来空间。根据各自的情况和能力,逐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本就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中外历史里,及近些年来,流行末日之说;希望所谓的圣人,救世之说的出现。对照《地藏经》,好像在第七品和此品位置。不要指望前所未有的理论学说,忽然让许多人醒悟复活,好像我们以前都生活在错误中?实际是一系列大道演绎,发展变化到这样一个阶段;没有前十一品的内容,也就没有这一品的出现。并且,即使有些知道了理论,还需要顺应大趋势大环境,去各自行法经历,才会最终结成果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8 00: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