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25|回复: 11

[其它] 金庸与佛经因缘(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30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家不认为人生在任何方面是单向圆满的。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伟人与美人总难脱于自然的法律,也就注定会衰会老了。这就是所谓的无常、所谓的茫然。

  撰文 傅国涌

  与温瑞安一同见到金庸的廖雁平天真地问:“查先生,您有没有过不开心的时候?”他笑说:“有啊。”再问:“那您不开心的时候怎么过呢?”他说:“睡个觉不就过去了?”

  丧子之痛

  其实,金庸也有睡个觉过不去的时候。“1976 年10 月,我19岁的长子传侠突然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杀。这对我真如晴天霹雳,我伤心得几乎自己也想跟着自杀。当时有一个强烈的疑问:‘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忽然厌弃了生命?’我想到阴世去和传侠会面,要他向我解释这个疑问。”

  在突如其来的死亡面前,万贯家财、一切身外的虚名浮利都变得空空洞洞。这也许是他一生遇到的最大打击,他自称:“在香港几十年都很开心,除了大儿子死亡、与前妻离婚,以及许多好朋友去世之外,其他都没有大的不开心。在小学、中学、大学读书时本来也挺开心,只是抗战期间物质生活艰苦些,但精神生活也很愉快。”儿子的死使他伤心欲绝,他拼命用《格林童话》里的一个故事安慰自己:

  有一个妈妈死了儿子,她非常伤心,从早哭到晚。她去问神父,为什么她的儿子会死,他能否让儿子复活?神父说:“可以,你拿一只碗,一家一家去乞。如果有一家没死过人,就让他们给你一粒米,你乞够十粒米,你的儿子就会复活。”那个女人很开心,就去乞。但一路乞,竟发觉没有一家没死过人,到最后,一粒米都没乞到。她就觉悟:亲人过世原来是任何一家都避免不了的啊。于是,她开始感到安慰。

  此后一年,金庸读了无数书,探究“生与死”的奥秘,详细研究英国出版的《对死亡的关情》,汤因比博士讨论死亡的长文有不少精湛的见解,却解答不了他心中对“人之生死”的大疑问。这个疑问,只有到宗教中去求解答。他在高中时期曾从头至尾精读过《圣经》,回忆书中的要义,反复思考,他肯定基督教的教义不合他的想法,后来他忽然领悟到(或者是衷心希望)亡灵不灭的情况,于是到佛教书籍中寻求答案。

  在极度痛苦中,金庸开始研读佛经,试图从中找到生与死的答案。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充满了佛、道的元素,经常出现少林、武当,对佛教他并不陌生。有人以为《九阴真经》就是《楞严经》,以为他读过《楞严经》才写《射雕英雄传》。2003年10月9日,他在陕西法门寺说:“其实我是先写小说,然后才开始真正研究这些禅经的。”

  “佛经的境界与武侠小说相当冲突,要求人把欲望减到最低限度,要求人情感要淡泊,这对艺术创造有妨害,小说总是要情感愈强烈愈好,内心冲突愈鲜明愈好。”

  佛教的要求不仅与武侠小说冲突,也与他的现实人生冲突。1980年的一天,金庸在台湾从容地点燃一根烟,也不忙着吸,看着长长的一截烟灰滚落,然后对高信疆夫妇和张大春说,佛家经常讲“变”,透过了“变”,“佛家不认为人生在任何方面是单向圆满的。悲亦不久悲,不止于悲;喜亦不常喜,不止于喜。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伟人与美人总难脱于自然的法律,也就注定会衰会老了。这就是所谓的无常,所谓的茫然”。他还说起希腊古典悲剧强调的“命运”,说起佛家的“因缘”,他说自己说得太多了,“个人于佛,只是初学,修习的是较古的原始佛教??有人学佛是为了研究学问??有人修佛是出于信仰,即使不能读很多经典,只要一旦开悟,也有所得”。

  自省于身

  1981年,金庸访问内地回港,对《明报》月刊记者说:“近年来我信仰佛教,对一生所犯的各种错误内心惭愧,更加盼望努力对别人好些。只是实际上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好事做出来。”

  佛教令他有了一些自省,他一生到底犯了什么“错误”,他没有说。译成中文的佛经已卷帙浩繁,金庸只读过几本简单的入门书,就觉得其中迷信与虚妄的成分太重,不符合他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但他还是勉强读下去。后来读到《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几个月废寝忘食、苦苦研读、潜心思索,突然间他有了会心:“真理是在这里了。一定是这样。”

  中文的佛经太过艰深了,有时一两个字有完全歧异的含义,就很难明白。“有些佛经的注释很难懂,愈看愈糊涂,我就只看英国人直接从印度翻译过来的,比较容易懂。”金庸向伦敦的巴利文学会订购了全套《原始佛经》英文译本,英文佛经容易阅读得多。南传佛经内容简明平实,和真实的人生十分接近,他相信佛陀的确是觉悟了人生的真实道理,并将这道理(也即是“佛法”)传给世人。经过长期的思索、查考、质疑、继续研学,他终于诚心诚意、全心全意地接受了。佛法解决了他心中的大疑问,他内心充满喜悦,欢喜不尽——“原来如此,终于明白了!”从痛苦到欢喜,大约经过了一年半时光。随后金庸研读大乘佛经中的《维摩诘经》、《楞严经》、《般若经》等,又产生了疑问。直至读到《妙法莲华经》,经过长期思考,他终于悟到——原来大乘经典主要是“妙法”,用七妙的方法来宣扬佛法、解释佛法,使得智力较低、悟性较差的人能了解与接受。他了解“妙法”两字之旨,才对大乘佛经中充满幻想的夸张不起反感。这个从大痛苦到大欢喜的过程大概是两年。

  “人生于世,任何人都有生活需要,也就必有欲望。衣食住行的需要必须满足,人要求传宗接代,要求婚姻配偶??我曾有过努力赚钱的阶段,然而也曾觉悟到,一个人在世几十年,最后终究要死,一死就什么都没有了。几十年的光阴,如果全部花在以多得一万、两万、八万、十万元的金钱为目标,心灵中充满了贪婪、空虚、疑虑、寂寞、挫败、恐惧、忧愁、失落、嗔恨、烦恼??是不是十分不值得呢?”

  金庸从小就听祖母诵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和《妙法莲华经》,整整六十年之后,他才通过痛苦的探索和追寻,进入佛法的境界。他说,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在心灵上与他最接近的是“般若宗”。

  1981 年,杜南发问他为什么对佛学发生兴趣,他回答:“宗教是一种神秘经验,信就信,不信就不信,这不是一种理性的,而是宗教性的。我信佛教,因为我相信人生就是这样子,所以就信了??写小说是追求美。我写社评,则是在力求弄清真和假、理由充足不充足和判断对与错。至于佛学,则属于宗教性的范畴,是你信仰不信仰的问题,没什么道理可讲的。”为了能直接读佛经,金庸甚至学习梵文,不过他说所学的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几乎等于不懂。

  金庸用了好几年的时间,将钻研佛经的心得以及佛经中的故事、经义,编写成数百篇朗朗上口的诗歌,那几年他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这事上面。倪匡见到他小心书写、校对过的一沓厚厚的原稿,却一直未见公开出版,不知是什么原因。

(本文节选自《金庸传》)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见,金庸。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多家港台媒体10月30日消息,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终年94岁。

点评

一位巨笔,写出多少英雄高义;虽说离开人世时已是高寿,却仍让许多人叹息 ……(阿弥陀佛,愿金庸先生在另一世界里幸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 22:17
发表于 2018-11-1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8-10-30 20:43
再见,金庸。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多家港台媒体10月30日消息,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 ...

一位巨笔,写出多少英雄高义;虽说离开人世时已是高寿,却仍让许多人叹息 ……(阿弥陀佛,愿金庸先生在另一世界里幸福。)

点评

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伟人与美人总难脱于自然的法律,也就注定会衰会老了。这就是所谓的无常、所谓的茫然。%%%%%%%% (那个自然的法律,你不看看一些人 如:台湾“林志颖”,大陆“刘晓庆”都青春不老…… 而且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1 21:59
发表于 2018-11-2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巨笔,写出多少英雄高义;虽说离开人世时已是高寿,却没有写出九阴真经------楞严经真实义--------仍让许多人叹息 ……(阿弥陀佛,愿金庸先生在另一世界里幸福。)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侠客行》后记:

由于两个人相貌相似(这使我想起3楼和4楼的行文模式),因而引起种种误用会,这种古老的传奇故事,决不能成为的坚实结构。虽然莎士比亚也曾一再使用孪生兄弟、孪生姊妹的题材,但那些作品都不是他最好的戏剧。在《侠客行》这部小说中,我所想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所以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并不是重心之所在。

一九七五年冬天,在《明报月刊》十周年的纪念稿“明月十年共此时”中,我曾引过石清在庙中向佛像祷祝的一段话。此番重校旧稿,眼泪又滴湿了这段文字。

各种牵强附会的注释,往往会损害原作者的本意,反而造成严重障碍。《侠客行》写于十二年前,于此意有所发挥。近来多读佛经,于此更深有所感。大乘般若经以及龙树的中观之学,都极力破斥烦琐的名相戏论,认为各种知识见解,徒然令修学者心中产生虚妄念头,有碍见道,因此强调“无着”、“无住”、“无作”、“无愿”。邪见固然不可有,正见亦不可有。《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皆是此义。写《侠客行》时,于佛经全无认识之可言,《金刚经》也是在去年十一月间才开始诵读全经,对般若学和中观的修学,更是今年春夏间之事。此中因缘,殊不可解。

一九七七·七
发表于 2018-11-2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信佛法 ,实修了多少?没有说 。愿金庸先生到了极乐世界 。

点评

这位金庸 ,我虽喜欢他 但不喜欢他写的《**侠侣》。 (希望,以后他投胎到另y一世界,不再有如此作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1 22:04
发表于 2018-11-11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06 发表于 2018-11-1 22:17
一位巨笔,写出多少英雄高义;虽说离开人世时已是高寿,却仍让许多人叹息 ……(阿弥陀佛,愿金庸先生在 ...

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伟人与美人总难脱于自然的法律,也就注定会衰会老了。这就是所谓的无常、所谓的茫然。%%%%%%%%
  (那个自然的法律,你不看看一些人 如:台湾“林志颖”,大陆“刘晓庆”都青春不老……  而且我认识的朋友中也有不少。)
发表于 2018-11-11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rocm 发表于 2018-11-2 22:39
阿弥陀佛 ,信佛法 ,实修了多少?没有说 。愿金庸先生到了极乐世界 。

这位金庸 ,我虽喜欢他 但不喜欢他写的《**侠侣》。 (希望,以后他投胎到另y一世界,不再有如此作品……)

点评

阿弥陀佛 ,呵 ,有句话叫 “厨师难调众人口” ,不喜欢某部小说也平常 。有段时间我也喜欢金庸梁羽生古龙等的小说 ,现在学佛法了 ,读也在明智之中 ,不沉迷 ,多时疲惫了还会看下网络小说 。唉 ,一介初修 ,散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1 22:22
发表于 2018-11-11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06 发表于 2018-11-11 22:04
这位金庸 ,我虽喜欢他 但不喜欢他写的《**侠侣》。 (希望,以后他投胎到另y一世界,不再有如此作品…… ...

阿弥陀佛 ,呵 ,有句话叫 “厨师难调众人口” ,不喜欢某部小说也平常 。有段时间我也喜欢金庸梁羽生古龙等的小说 ,现在学佛法了 ,读也在明智之中 ,不沉迷 ,多时疲惫了还会看下网络小说 。唉 ,一介初修 ,散心念佛 。

点评

阿弥陀佛 ,在我心里 希望每一位真正得“大众喜欢的人物” 都得好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1 22:31
发表于 2018-11-11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rocm 发表于 2018-11-11 22:22
阿弥陀佛 ,呵 ,有句话叫 “厨师难调众人口” ,不喜欢某部小说也平常 。有段时间我也喜欢金庸梁羽生古 ...

阿弥陀佛 ,在我心里 希望每一位真正得“大众喜欢的人物” 都得好报!

点评

阿弥陀佛 ,没有人能都得大众喜欢 ,包括佛 ,即如地藏经里有说 ,“或有业重 ,不生敬仰 ”,即指业重之人并不喜欢佛菩萨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3 22:36
发表于 2018-11-13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06 发表于 2018-11-11 22:31
阿弥陀佛 ,在我心里 希望每一位真正得“大众喜欢的人物” 都得好报!

阿弥陀佛 ,没有人能都得大众喜欢 ,包括佛 ,即如地藏经里有说 ,“或有业重 ,不生敬仰 ”,即指业重之人并不喜欢佛菩萨 。

点评

很有些道理! 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4 17:35
发表于 2018-11-14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rocm 发表于 2018-11-13 22:36
阿弥陀佛 ,没有人能都得大众喜欢 ,包括佛 ,即如地藏经里有说 ,“或有业重 ,不生敬仰 ”,即指业重之 ...

很有些道理! 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5 1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