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87|回复: 9

《楞严经卷四》白话浅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2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末学怀着恭敬的心对《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用白话进行了浅显的解释,因末学才疏学浅、领悟不深,肯定有很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仅供交流参考。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
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于广州制止道场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

原文: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译文:
当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刻从座位上起身,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请示佛说:“大威德世尊,善于为众生广泛演说如来最殊胜的第一真理。世尊经常推举我为说法人中第一,今天我听闻如来的微妙法音,我竟然如同聋哑人在超过百步之外听蚊蚋等小虫的叫声,本来连看都看不见,何况听到叫声呢?佛虽然宣说分明,令我消除迷惑,但我现在还是未能详细领悟这理义的究竟而达到无疑惑的境地。世尊,如阿难等人,虽然开悟,但习气烦恼没有除尽。我等这些大会之中达到无漏果位的人,虽然已除尽所有烦恼,今天听闻如来所说法音,尚且纠结于疑惑和后悔。世尊,倘若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都是如来藏,清净本然,那为什么忽然产生山河大地各种有为相,依次迁变流转,终而复始?又如来曾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如果地性周遍,还怎么容纳水?如果水性周遍,火就不能产生,还怎么阐明水火二性都遍虚空、不相互陵夺消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怎么可能两种相状同时都周遍法界?而我不知道这理义的来龙去脉,还祈盼如来宣扬流布广大慈悲法音,开拨我的迷云和各位大众的疑惑。说完这些话,五体投地,钦敬渴望如来作无上的慈悲教诲。
原文: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译文:
这时,世尊告诉富楼那及所有大会之中的除尽烦恼的无学阿罗汉说:“今天,如来要广为这大会宣说最胜道理中的真实最胜义理本性,让你们这些大会中的定性声闻、所有一切未得人法二空的人和回向大乘的阿罗汉等,都获得修行佛乘寂灭的场地,真正的寂静修行处所。你们现在认真细听,定当为你们演说。”
原文:
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
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译文:
富楼那等人,钦敬佛的说法之音,静静地领受聆听。
佛说:“富楼那,如你所说,清净本然,怎么会忽然生出山河大地?你通常没有听如来宣说过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吗?”
富楼那说:“是这样,世尊,我常听佛宣说这个义理。”
佛说:“你所称觉明,是觉性清明称为觉呢,还是觉不够清明,称为清明的觉呢?”
富楼那说:“如果把这觉知不够清明称为觉的话,那么就什么也不明白了。”
原文: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滩。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滩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逾。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译文:
佛说:“倘若没有需要弄明白的事,就没有清明觉知。有所要弄明白的事不是觉悟,没有所要弄明白的事也不是明白的觉知。无明愚痴又不是觉悟的清湛妙明本性。觉悟本性必定清明,虚妄心起认为是清明觉悟,觉悟的并不是所要弄明白的。因为要明白而设立所要明白的对象,所要明白的对象既然虚妄设立,就产生了你的虚妄的能明白的主体,在本来没有同异之中,猛然明显地产成不同,能明主体不同于所要明对象,因为有不同而设立对立面相同,相同和不同明显表现出来,因此又成立了无同无异。像这样纷扰混乱,相互对立而生疲劳,疲劳久了而妄想产生尘相,自己与尘相相互混浊不清。由这虚妄而引起尘劳烦恼,生起为世界,沉静成虚空。虚空为相同,世界为不同。其实这些本来没有同异,是真的有为法。觉悟清明而虚空昏暗,相互对立而虚妄形成尘摇相状,所以有风轮支持着世界。因为虚空生成尘摇,坚强欲明树立障碍,那金宝是清明觉知成立的坚固之物,所以有金轮保有支持着国土。坚执觉知金宝生成,摇动欲明有风生出,风金相互摩擦,所以有火光生起成为变化性。金宝遇月明生出湿润水珠,火光烘烤湿气向上蒸腾,所以就有水轮含裹十方法界,火使水汽升腾遇冷成水而下降,交互发生而形成坚固之物,湿为巨海,干为陆洲滩涂。因为这个义理缘故,那大海中火光经常生起,那陆洲滩涂中江河经常流注。水的强势能减弱湮灭大火,凝结形成高山,所以,山石撞击就能形成焰火,融化就能形成水。土的强势能减弱阻挡水,能生长草木,所以,山林草木遇火烧成为灰土,因为拧压成水,交互虚妄发生,依次传递相互为因种。因为这样的因缘,世界相续不断。再者,富楼那,清明与迷妄并非其他原因造成,都是觉明的过咎。所明对象已虚妄建立,能明义理不会逾越。因为这样因缘,听不会超出声音范畴,见不会超出色尘范畴,色、香、味、触等,六种妄心成就,由这些分开见觉闻知,共同业因相互缠缚,合离形成各种变化。见到光明色尘显现,清晰看见情想生成,异见形成憎心,同想生成爱欲,流露爱欲成为因种,纳受情想成为胚胎。交遘行为发生,吸引具有相同业因的,所以就有因缘而生成羯罗蓝、遏蒲昙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随着他们业力所感应的,卵生是因为想而生,胎生因为情欲而有,湿生因为合而感召,化生因为离而应化。情、想、合、离,更替着相互变化迁易。所有应领受的业报,驱使着他们飞升沉溺。因为这样的因缘,众生相互接续。富楼那,情想欲爱共同结缚,爱欲不能舍离,那么所有世间的父母子孙,相互依存而生连续不断,这些都是以欲贪为根本。贪心爱欲共同滋长,贪不能停止,那么所有世间卵生化生湿生胎生,随着力量强弱,交替相互吞食,这些就是以杀贪为根本。因为人吃羊肉,羊死后转世为人,人死后转世为羊,如此推及到十生种类,死死生生,交替着来相互残害吞食,恶业一同造作,穷尽未来际不能停息,这些就是以盗贪为根本。你欠我命,我还你债,因为这样因缘,经历百千劫,常在生生死死中轮转。你爱我心,我怜爱你的色相,因为这样因缘,经历百千劫,常在情爱中纠缠结缚。唯有杀盗淫三种恶业为根本,因为这样因缘,恶业果报相互接续。富楼那,如此三种颠倒相互接续,都是觉悟清明,明了知道本性,因为明了而显发尘相,从虚妄见而生出山河大地等等各种有为相,依次迁易流转,因为这样的虚妄,终而复始。”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原文: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
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否。
否也。世尊。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亦如翳人。见空中花。翳病若除。花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花所灭空地。待花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译文:
富楼那说:“如果这妙觉本来绝妙觉悟清明,与如来心相比不增多不减少,无故忽然生出山河大地各种有为相。如来现在已得到绝妙空寂清明觉悟,山河大地有为习性烦恼各种相状,怎么能又生出呢?”
佛告诉富楼那:“譬如迷路人,在一聚落中,错误地认为南是北。这种迷失方向是因迷而有呢,还是因悟所出?”
富楼那说:“像这样迷人的迷失方向,也不是因迷而有,又不是因悟所出。什么缘故呢?迷误本来无根,怎么还因为迷而有?悟不会生迷,怎么还因为悟所出呢?”
佛说:“那个迷人,正在迷惑时,忽然有明白人指示给他让他醒悟。富楼那,你怎么看呢,此人纵然迷惑,在这个聚落里,还会发生迷失方向的情况吗?”
“不会的,世尊。”
“富楼那,十方如来,也是如同这个样子。此迷没有根本,本性毕竟空,原本无迷,似乎有迷惑而后又觉悟,觉察到了迷惑,迷误就湮灭了,觉不生迷,也就如同眼睛有病的人,见到虚空中有花,眼病如果消除,花在虚空中就湮灭了。忽然有个愚痴的人,在那些虚空中花所湮灭的空中原地,等待花再次生出。你认为这个人是愚痴呢还是有智慧呢?”
原文:
富楼那言。空元无花。妄见生灭。见花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译文:
富楼那说:“虚空本来没有花,因为虚妄而见到花生灭。看见花灭空无已经是颠倒妄想,还想让这花再出现,这种人实在是狂痴,怎么还能对这样的狂人称得上是愚痴或是智慧呢?”
佛说:“如你所理解的,怎么还问我说:诸佛如来绝妙觉悟清明空寂,怎么能又生出山河大地?再比如,金矿杂质多于精金,那金矿一经提纯,就不会再成杂质金矿。如同木头烧成灰就不会再重新成为木头。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也是这样道理。富楼那,再者你又问我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怀疑水火性会不会相互陵夺消灭,又疑惑虚空和所有大地都是遍法界的话,能不能相容。富楼那,譬如虚空,本体不是众多尘相,却不抗拒抵触其他所有色尘相状的阐发显现。为什么会这样呢?富楼那,那太空虚空,日照就会明亮,乌云屯积就会黑暗,风吹摇就会晃动,雨后放晴尘雾下沉就会清朗,雾气凝结就会混浊,尘土聚积就会形成霾,水澄清后就成映照。你怎么看呢?如这些不同方面的各种有为相状,是因为日、云、风等所产生呢,还是因为虚空所有?倘若是因为日、云、风等所产生,富楼那,暂且说日照时,既然是日明,十方世界应该一同为太阳的颜色,怎么会在空中还能见到圆圆的太阳呢?倘若是因为虚空有明,虚空应该自己照亮自己,怎么会在深夜有云有雾之时,不产生光明而照耀整个虚空呢?所以应当知道这明,不是因为太阳也不是因为虚空而有,又与虚空太阳没有不同。观看和尘相本来都是虚妄,没有可真正指示陈说的,就像希求虚空的花能结成虚空中的果实,怎么还能追问其相互陵夺消灭的理义呢?观见本性本来真寂,只是绝妙觉明,妙觉明心,先本没有水火,怎么还问是不是相容的话呢?真正的妙觉明,也是像这样。你如果以空为觉明,就有空显现;以地、水、火、风等等为觉明,就有分别显现。倘若同时都阐发明性,就会有各种境相同时显现。怎么会同时显现呢?富楼那,如在一坛水中现出太阳的光影,两个人同时观看水中的太阳,分别向东西各自行走,就会各有一个太阳跟随二人而去,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起先本来没有目的性,不应该难说这太阳是一个,可后来又怎么各随人走?两个人看见的太阳既然是两个,又怎么会在空中呈现成一个呢?随顺变化都是虚妄,没有可以当作凭证和根据的。富楼那,你以为色空相互倾压相互陵夺在如来藏中,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却周遍法界,所以,在其中就有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惑不清,背离觉悟而与尘相相合,所以就显现出尘劳相状,就有世间相状。我用妙明不灭不生与如来藏相合,而如来藏就是妙觉光明,圆满普照十方法界。所以,在如来藏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却能遍至十方世界,一身能含纳十方无尽的虚空,在一根毛发顶端能呈现七宝庄严的诸佛国土,坐在微尘里能为众生阐扬佛法、教化众生。灭除尘相,与觉悟相合,故尔显发真如妙觉明性。而如来藏本元绝妙圆满心性,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此以至于非意识界,非明、非无明,非明尽、非无明尽,如此以至于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如此以至于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非三藐三菩提,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因为这些都不是世间和出世间法的缘故,就是如来藏元明心妙,就是心就是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此以至于即意识界,即明、即无明,即明尽、即无明尽,如此以至于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蜜多,如此以至于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即三藐三菩提,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因为这些都是世间和出世间法的缘故,就是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怎么才能使世间三界众生以及出世间的声闻缘觉,用所知心来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间的语言来悟入佛的知见呢?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然能发出美妙音声,如果没有灵巧精妙的手指,终究不能自己发出声音。你与众生也是这个样子,宝觉真心各个圆满,如同我按手指结海印就发光,你们刚刚举心动念,尘劳相状就最先虚妄而起,这是由于不精勤求证无上觉的胜道,贪爱恋念小乘,获得少许就知足的缘故。”
原文: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译文:
富楼那说:“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圆满没有区别。而我往昔遭受无始妄想,很久都在轮回。现今得以登上圣妙大乘,但还未达到究竟。世尊,各种妄想一切圆满消灭,独留绝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什么原因而有妄想,自己遮蔽妙明真性,遭受这沦堕沉溺之苦?”
佛告诉富楼那:“你虽然消除疑问,但余留的迷惑尚未除尽。我现在用世间现前的各种尘事再问你,你难道没听说过吗?室罗城中有一个人叫演若达多,忽然在清晨用镜子照自己的脸,执爱镜子中的头及眉目清晰可见,嗔责自己的头不能返观看见自己的面目,以为是魑魅作祟,无缘无故疯狂乱跑。你是怎么认为呢?此人什么原因无故疯狂乱跑?”
富楼那说:“这个人心狂乱,更没有其他缘故。”
原文: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辗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借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译文:
佛说:“妙觉清明圆满,本来圆满清明绝妙。既然称为妄想,怎么可能有原因呢?假若有所原因,怎么还能叫作妄想呢?自然是各种妄想辗转相互为原因,从迷误积累迷误,这样经历微尘数劫长的时间,虽然佛极力阐发示明,还是不能迷途知返。如此迷误的原因,是因为迷误自有。当认识到迷误无因,妄想就无所依存,尚且无有生,要以什么为可灭的而得菩提呢?如同清醒时的人说梦中的事,心纵然精明,却想着要以什么因缘取梦中之物,况且还无有原因,本来无所有。如同那个城中的演若达多,哪有什么因缘,是自己怖畏嗔责自己的头而疯狂乱跑。忽然狂性止歇,头不是从外面获得,纵然是尚未止歇狂性,又有什么遗失呢?富楼那,妄想本性如此,因为什么而存在妄想呢?你只要不随着分别的世间相续、业果相续、众生相续而随波逐流,杀盗淫三种恶缘断除的缘故,杀盗淫三种恶因不生。那么在你心中像演若达多那样的狂性自然止歇,止歇就是菩提,殊胜清净妙明的心,本性周遍法界,不从人所获得,更何必借助于辛苦劳累、勤肯努力修证呢?譬如有人,在自己的衣服中,系着如意珠,自己还不知道。因为贫穷流落其他地方,乞食流浪。虽然确实贫穷,宝珠不曾丢失。忽然有明智的人指点告诉他那颗珠子是宝物,因此他才能够随心所愿,以致非常富有,这时他才醒悟这神珠并非从外面所得。”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原文: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译文:
这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对佛说:“世尊,现在说杀盗淫恶业,因为这三缘断除的缘故,杀盗淫三种恶因不生,心中像演若达多那样的狂性自然止歇,止歇就是菩提,不从人获得,这就使因缘清晰明白,为什么如来却舍弃因缘?我从因缘而心得开悟,世尊,这义理哪是单独我们这些年少有学声闻是这样,今天这大会之中,大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等随从的老梵志们,因为听闻佛说因缘,激发明心而开悟,得以成就无漏阿罗汉。今天您说菩提不从因缘而得,那么王舍城中拘舍梨等人所说的自然不就成第一义了吗?只求佛陀垂降大悲,开示启发我们的迷惑愚痴。”
原文: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借因缘。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如摩登伽。宿为淫女。由神咒力。销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睺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译文:
佛告诉阿难:“就如同城中的演若达多,狂性因缘如果得以灭除,那么不狂性就自然而出现,因缘自然,理由穷尽在这里。阿难,演若达多,头本来自然,本来自己就是那个样子,没有这个样子就不是自己。什么因缘的缘故,怖畏自己的头而疯狂乱跑呢?倘若自然头,因缘的缘故而疯狂,为什么就不能自然头,因缘的缘故而迷失?本来头不迷失,疯狂怖畏因妄想而出,头不曾有变化迁易,何需借助因缘呢?如果本来狂怖是自然的话,本有狂怖,那么未狂的时候,狂性潜伏在哪里呢?如果不狂是自然的话,头本来无有妄想,为什么疯狂乱跑呢?如果能悟透本头,那么就会认识到狂走、因缘自然都是戏论。所以,我说杀盗淫三缘断除的缘故,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生,生灭的心念就灭了。这只是生灭,灭生都尽了,不借助功用而任运自在。如若有自然,如此就会明了,自然心生,生灭了心就灭了,这也是生灭,无生灭的话,名为自然。就如同世间诸相杂揉和合,成为一体的,名为和合性;非和合的,称为本然性。本然非真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这句话只是名叫无戏论法,离菩提涅槃尚且还很遥远,你不经历数劫辛勤修证是不能成就的,你虽然还能忆念奉持十方如来的十二部经、清净妙理,数如恒河沙,却只是有益于戏论。你虽然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白了知,人间称你多闻第一,可是用这积累数劫的多闻熏陶积习功夫,却不能免除远离摩登伽女的劫难,何必还须等待我的佛顶神咒来救护?因为有这佛顶神咒,摩登伽女心中淫火顿时止歇,得阿那含果位,在我法中成为精进人才,爱河干枯,让你得以解脱。所以,阿难,你虽然经历数劫忆念奉持如来秘密妙严佛法,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行,远离世间憎爱二种苦恼,如摩登伽女,以前为淫女,由于神咒之力销除了她的爱欲,在我法中现在名叫性比丘尼,与罗睺罗母亲耶输陀罗同样悟知宿世之因,觉知历世之因,贪爱是苦恼,一念熏修无漏善的缘故,或是得以出离缠缚,或是得蒙授记。你为什么还自己欺骗自己,还停留在观听的地步呢?”
原文: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苦海。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译文:
阿难和各位圣会中的大众,听闻佛的开示教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体和意念轻快安乐,从未获得过这种感觉,重新又感动得悲喜而流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对佛说:“最具大悲心的清净宝王,您善于开化我们的心,能以如此种种因缘、方便提拔带领我们,引导所有沉溺在幽冥中的受苦众生出离苦海。世尊,我今天虽然承受您的如此胜妙法音,悟知如来藏、妙觉明心普遍十方世界,包含蕴藏着如来十方国土以及清净宝严妙觉王刹,但是如来您还是叱责我虽多闻却无功用,比不上修持践行。我今天犹如旅行漂泊的人,忽然承蒙天王赐给华丽的房屋,虽然获得大房屋,却需要找对门才能进入。衷心祈愿如来您秉持大悲之心,开示我们这些在大会中的所有昏蒙愚昧的人,抛弃小乘修行,终究获得如来无余涅槃、从本性发心的大乘胜路;让有学的人知道从哪里去摄伏以前的攀缘心,获得陀罗尼,证入佛的知见。”说完这些话,五体投地,在大会中一心敬候佛的慈悲教导。
原文:
尔时。世尊哀悯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译文:
    这时,世尊哀怜悯念大会中的缘觉声闻和对于菩提心不太坚固不太适应的众生,以及为将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的,开通最上乘的绝妙修行之路,宣说开示阿难以及所有大众:“你们决定发菩提心,对佛如来的绝妙三摩提不生疲怠厌倦,应当先明白、从内心觉察发初心的二种决定意义。怎么个初心二种意义决定呢?阿难,第一义,你们如果想抛弃声闻修菩萨乘,契入佛的知见,应当审视谛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位是相同还是不同。阿难,倘若在因地以生灭心为根本来修因,而求证佛乘不生不灭果位,这种情况不会存在。
原文:
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云何为浊。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汝浊五重。亦复如是。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译文:
由于这样义理的缘故,你应当观照明白所有国土世间一切有为法都会遵从变化消灭的规律。阿难,你看世间的有为法,谁是不变坏的?然而终究没听人说过烂坏虚空。为什么呢?虚空不是可造作的,由于这个原因始终无有烂坏消灭。然而在你身体中,坚硬稳固的相状为地,润湿为水,温暖感觉为火,动摇为风。由于这四大的缠缚,分你的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眼耳鼻舌身五重层叠浑浊。什么是浊呢?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是本来面目,同理那些尘土灰沙之类的东西,本质是驻留坚碍的,二种物质的体性不相顺从符合。有世间的人,取那些灰土沙尘投在净水中,土失去了驻留坚碍性质,水也失去了清洁本质,表现出扰动浑浊不清的样子,把这种样子称为浊。你的五重浑浊也是这样。阿难,你看见虚空遍满十方界,虚空和见不能分辨,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互交织妄想形成,这是第一重,名为劫浊;你的身体现在是揉合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积让你认为是驻留障碍,水火风土,旋转飘动让你觉察知晓,相互交织妄想形成,这是第二重,名为见浊;又你的心中记忆认识读诵学习,从习性萌发觉知见解,容纳显现六种尘相,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互交织妄想形成,这是第三重,名烦恼浊;又你朝夕生灭不停,觉知见解每次都想留于世间,业力运势每次常常迁变在国土之中,相互交织妄想形成,这是第四重,名众生浊;你们这些人见闻本性没有区别,众多尘相阻隔或超越,无缘无故产生差异,体性中是相互了知统一的,功用中是相互背离的,同异失去标准,相互交织妄想形成,这是第五重,名为命浊。阿难,你现在想让见闻觉知深远契入如来常乐我净的境地,应当先找到死生根本,依从不生灭法,圆满清湛本性显现,用这种清湛本性返回头来去观照虚妄的生灭,降伏虚妄还其本元觉性,得到本元清明觉悟、无生灭本性,作为因地心,然后圆满成就果地修证。如同澄清浑浊的水,贮存于静止的容器中,静置长时不动,沙土自然下沉,清水呈现在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除泥沙提纯净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清明相状精真纯净,一切变在现前,不再是烦恼,都契合涅槃清净妙德。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原文: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只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译文:
第二义,你们必定想发菩提心,对于菩萨乘,生起大的勇猛之心,决定抛弃各种有为相,应当仔细审察烦恼的根本,这无始来由烦恼滋润业而引生未来之果,谁作谁受。阿难,你修菩提,如果不审视谛观烦恼根本,就不能知道虚妄的六根与六尘这十二处,哪一种处颠倒,处尚且不知,怎么去降伏,以至于取得如来果位?阿难,你看世间解结的人,见不到所要解的结,怎么能知道如何来解?没听说过虚空被你毁坏撕裂,什么原因呢?虚空无形相,无结可解的缘故。那么,你现在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是贼的媒介,自己抢劫家中宝物,由于这无始以来众生世界生缠缚的缘故,在国土世间轮转,不能超越出离。阿难,为什么名叫众生世界?世是迁变流逝的,界是有方位的。你现在应当知道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这些方位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个,世的顺序数有三个,一切众生交织虚妄相状生成,身体中变化不停,与世界相互干涉、影响。而这界性,设置虽然有十方,定位可明确的,世间只能用眼睛确定东、西、南、北,上下没有位置,中没有确定的方,四这个方数必定明确,与世相互干涉,三四或四三,来回都是十二。流数三次扩大每次三倍并且叠加,就如同从一按十倍扩大三次并且叠加就成了1+10+100+1000一样,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个功德【(3+9+27+81)×10(方)=1200】,都有一千二百。阿难,你再从这六根中,评定出优劣,比如眼睛观看见到的,后面暗前面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可见三分之二,总的来讲眼睛所作的功德不全,按照三分来谈功德的话,其中有一分没有功德,所以应当知道眼睛只有八百功德。又比如耳朵能周遍听到十方发出的声音而无有遗漏,响动或近或远,静无边际,都能分辨,所以应当知道耳根有圆满的一千二百功德。又比如鼻子的嗅闻通晓出入息,有出有入,而缺少中间不出不入状态在鼻根的体验,三分缺一,所以应当知道鼻子只有八百功德。又比如舌头能宣扬说尽所有世间、出世间的智慧,语言虽然有地方区分,道理没有穷尽,所以应当知道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又比如身体感觉接触,区分痛苦与舒服,合在一起时能觉知,离开状态中没有觉知,离开时是一种没有觉知,合在一起时是双觉知,体验在身根中的感觉是三分缺一,所以应当知道身根只有八百功德。又比如意默默容纳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和出世间法,唯圣人与凡夫,无不包容,穷尽其边际界限,应当知道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阿难,你今天想要逆生死欲望之流,返回穷尽欲流根本至不生不灭,应当验证这些六种受用的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是圆通的,谁是不圆满的。如果能在这六根中悟知圆通根,逆那无始以来交织妄想造业欲流,就能得以遵循圆通。与不圆通根所得功德,如同日与劫相差的倍数。我今天完备显现六种根的清湛圆明、本性所具有功德,数量如这样。随便你详细选择那可入的,我应当阐发说明,令你修行增进。十方如来,在于十八界,一一修行,都得到圆满无上菩提。在这中间,也没有优劣。但是你下劣,没有能在这十八界中圆成自在智慧,所以我要宣讲阐扬,使你只在一门深入,深入一门没有妄想,那六种觉知的根,一起都会清净。
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
阿难言。我用耳闻。
译文:
阿难对佛说:“世尊,怎么样逆欲流深入一门,能让六根一时清净?”
佛告诉阿难:“你现在已证得须陀洹果,已灭除三界众生世间见道所断的烦恼,然而还是未能觉知六根中积累生存着无始劫以来的虚妄习气,那些习气需要因为修道所断而得以去除,何况这当中的生住异灭、分际剂限头绪纷繁数量无尽呢?今天你暂且观察现前的六根,为一为六?阿难,如果说是一的话,耳朵为什么不见?眼睛为什么不闻?头为什么不行走?脚为什么不说话?倘若这六根决定成六的话,就如我现在在大会中,给你宣说阐扬微妙法门,你的六根,谁来领受?”
阿难说:“我用耳朵来听闻。”
原文:
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于圆湛。一六义生。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黏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黏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黏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黏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黏湛发觉。觉精映触。抟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如腰鼓颡。浮根四尘。流逸奔触。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黏湛发知。知精映法。揽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译文:
佛说:“你耳朵自己听闻,关你身口什么事?口是用来问理义的,身体起的作用是恭敬地继承或承受。所以,应当知道不是一终归成六,也不是六终归成一,终究不是你的根器本元是一或本元是六。阿难,应当知道这根不是一也不是六。由于无始以来妄想颠倒沦溺交替,所以从圆满清湛状态生出一六之义。你得须陀洹果,虽然得以销灭六,但还未销亡一,如同太虚空,加入各种容器,由于容器形状不同,就名这些不同形状虚空,除去容器再观察虚空,说虚空为一体。那太虚空,怎么会为你而成为相同和不同,更何况还名叫一或非一?那么你了知的六种受用根,也是这样。由明暗等二种境相互相衬托显现,在精妙圆融中,像糨糊一样黏着清湛而起发见,见精映现色尘,凝结色尘成根,把根元看作清净四大,因而名叫眼体,形如蒲萄朵,浮虚的眼根与色尘,流淌散逸奔向一处而成色。由动静等二种境相互相反击,在精妙圆融中,像糨糊一样黏着清湛而起发听,听精映现声尘,卷住声尘成根,把根元看作清净四大,因而名叫耳体,形如新卷的叶子,浮虚的耳根与声尘,流淌散逸奔向一处而成声。由通塞等二种境相互相感发,在精妙圆融中,像糨糊一样黏着清湛而起发嗅,嗅精映现香尘,收纳香尘成根,把根元看作清净四大,因而名叫鼻体,形如双垂爪,浮虚的鼻根与香尘,流淌散逸奔向一处而成香。由恬美与变化等二种境相互相参比,在精妙圆融中,像糨糊一样黏着清湛而起发尝,尝精映现味尘,绞结味尘成根,把根元看作清净四大,因而名叫舌体,形如初偃月,浮虚的舌根与味尘,流淌散逸奔向一处而成味。由离合等二种境相互相摩擦,在精妙圆融中,像糨糊一样黏着清湛而起发觉,觉精映现触尘,抟揉触尘成根,把根元看作清净四大,因而名叫身体,形如腰鼓框架,浮虚的身根与触尘,流淌散逸奔向一处而成触。由生灭等二种境相互相接续,在精妙圆融中,像糨糊一样黏着清湛而起发知,知精映现法尘,收揽法尘成根,把根元看作清净四大,因而名叫意思,如幽暗无光屋子中的见,浮虚的意根与法尘,流淌散逸奔向一处而成法。阿难,如前所说的这六根,由于那想觉知光明的心念,有了光明就有了光明的感觉,失去了那原本的精湛了达,黏着妄想而发光。因为这个你现在离暗离明无有见的本体,离动离静根本无有听的实质,无通无塞嗅的觉性不会产生,没苦没甜尝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不离不合根本没有感觉接触,无灭无生,了知还依托什么呢?你只要不因循执着于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这十二种有为相,随便拔除一根,摆脱虚妄黏着而从内心降伏,降伏而归返本元真如,启发本元光明闪耀,闪耀的光性又激发复明其他五种被黏着的根性,随应着拔除一根而全部圆满解脱,不再任由前尘影响而起知见,明不因循根,而依托根启发明。因此六根互相为用。阿难,你难道不知道今天在这大会之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能见,跋难陀龙无耳而能听,殑伽神女不用鼻子而闻香,骄梵钵提不用舌而知味,舜若多神无有色身而能感觉接触,在如来光中映照令其暂时显现,既然是风质,其体元无。所有已达灭尽定得证寂静声闻果位的,如这大会中的摩诃迦叶,很久灭除了意根,圆明了知不是因为心念。阿难,现在你的所有根如若圆满拔除以后,内心晶莹发光,像这浮虚的尘相以及国土世间所有变化相,就会如同热水销融冰,随应心念化成无上知觉。阿难,如那些世间人聚合见于眼,如果让他急速合眼,黑暗相状现前,六根昏暗不光明、模糊不清的样子,感觉头足相类似。那人用手沿着身体在外面摸索绕圈,他虽然不能看见,头足一一能辨清。知觉是相同的,由于见是因明而有,黑暗而成无见,外界不明亮但自性光明却能激发,那么所有暗相永远不能真实昏暗。根尘既然销亡,觉明还不能成为圆妙吗?”
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惟垂大慈。开我蒙吝。
译文:
阿难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的,因地觉证本具之真心,想要追求恒常永住,要与果位名称数目相对应。世尊,譬如果位之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这七种名,称谓虽然有差别,但清净圆满、体性坚固凝结,如金刚王常住不坏。倘若这些见听等,离开明暗、动静、通塞等,毕竟无体,还比如这思想的心,离开面前的尘境,本无所有,还怎么能将这毕竟断灭的见听、念心等用来修因,想要获得如来的七常住果?世尊,倘若离了明暗,见毕竟空;如果没有面前尘境,念心自性变灭。前进后退循环往复,认真仔细推敲寻求,本无我心和我的心所有法,拿谁来立因去证求无上觉果位呢?这样一来,如来先前所说清湛精妙圆满恒常,就违反背离了诚实言论,最终成为戏论,还怎么能说如来是讲真实语言的人呢?惟愿如来您垂降大慈教诲,开化我的蒙昧无知。”
原文:
佛告阿难。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实未能识。恐汝诚心犹未信伏。吾今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即时。如来敕罗睺罗。击钟一声。问阿难言。汝今闻否。阿难大众俱言。我闻。钟歇无声。佛又问言。汝今闻否。阿难大众俱言。不闻。时。罗睺罗又击一声。佛又问言。汝今闻否。阿难大众又言。俱闻。佛问阿难。汝云何闻。云何不闻。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我得闻。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闻。如来又敕罗睺击钟。问阿难言。尔今声否。阿难大众俱言。有声。
译文:
佛告诉阿难:“你学习、听闻很多,尚未除尽所有烦恼,心中仅仅知道颠倒所形成的原因,真正的颠倒出现面前时,其实不能真正认识到。恐怕你真心还没有坚信调伏,我今天试着拿尘世各种凡俗之事,用事例定当消除你的疑惑。”当即,如来指示罗睺罗击钟一声,问阿难说:“你现在听到没有?”阿难和大众都说:“我闻。”钟停止振动没声了,佛又问道:“你现在听到没有?”阿难和大众都说:“不闻。”这时,罗睺罗又击钟一声,佛又问道:“你现在听到没有?”阿难和大众又说:“都闻。”佛问阿难:“你怎么个闻,怎么个不闻?”阿难和大众都回答佛:“钟声如果敲击,那么我们就得以听闻;击后时间久了声音销灭,音响双双绝灭,就名无闻。”如来又指示罗睺罗击钟,问阿难说:“你现在有声吗?”阿难和大众都回答:“有声。”
原文:
少选声销。佛又问言。尔今声否。阿难大众答言。无声。
有顷。罗睺更来撞钟。佛又问言。尔今声否。
阿难大众俱言。有声。
佛问阿难。汝云何声。云何无声。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名有声。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声。
佛语阿难。及诸大众。汝今云何自语矫乱。
大众阿难。俱时问佛。我今云何名为矫乱。
译文:
一会儿钟声销灭,佛又问道:“你现在有声吗?”阿难和大众答道:“无声。”
又过了一会儿,罗睺罗又来撞钟,佛又问道:“你现在有声吗?”
阿难和大众都答:“有声。”
佛问阿难:“你怎么个有声,怎么个无声?”
阿难和大众都回答佛说:“钟声如果击,就名有声;击的时间久了声音销灭,音响双双绝灭,就名无声。”
佛告诉阿难及诸大众:“你现在怎么会自己说话颠倒错乱呢?”
大众和阿难同时问佛:“我现在怎么会名为矫乱呢?”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原文:
佛言。我问汝闻。汝则言闻。又问汝声。汝则言声。唯闻与声。报答无定。如是云何不名矫乱。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云无。谁知无者。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于时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音将为鼓响。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译文:
佛说:“我问你闻吗,你就说闻;又问你有声吗,你就说有声。只是这闻与声,回答没有固定,像这样的话怎么不叫矫乱?阿难,声音销灭无响,你说无闻,倘若确实无闻,闻性已灭,与枯木相同,钟声再次击起,你怎么能知道呢?知有知无,自然是声尘或无或有,哪里是那闻性为你有无?闻实在要说无的话,那么是谁知道无呢?所以,阿难,声在于闻中自有生灭,并不是你听到的声生声灭使你的闻性为有为无。你尚且颠倒,疑惑声为闻,还怎么怪昏迷的人把恒常认为断灭呢?终究不应该说,离开各种动静、闭塞开通,说没有闻性。譬如沉睡的人熟睡在床枕上,他家有人在他睡觉时,捣洗衣物或舂米,那人在梦中,闻舂捣之声,当作别的其他事物,或是击鼓,或是撞钟,即刻在做梦之时,自己还责怪那钟怎么是木石的声响。这时忽然醒了,马上知道是杵的声音,自己告诉家人‘我正在做梦时,误认为这舂捣声音为鼓响’。阿难,这人在梦中,哪里能记得静摇开闭通塞?他身形虽然睡着了,闻性不昏迷,纵然是你的身形销亡,生命之光迁变凋谢,这闻性怎么能因为你身体销灭而绝灭呢?因为所有众生从无始以来,因循各种色声,追逐念头流转,不曾开化悟知性净妙常,不遵循恒常而逐求各种生灭,所以生生杂染流转。如果摒弃生灭,坚守于真如恒常,常寂之光显现在前,根尘识心应时销灭陨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这两个都远离,那么你的法眼应时清明,怎么能不成无上知觉呢?”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3-15 10: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6 0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