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原文: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译文: 这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对佛说:“世尊,现在说杀盗淫恶业,因为这三缘断除的缘故,杀盗淫三种恶因不生,心中像演若达多那样的狂性自然止歇,止歇就是菩提,不从人获得,这就使因缘清晰明白,为什么如来却舍弃因缘?我从因缘而心得开悟,世尊,这义理哪是单独我们这些年少有学声闻是这样,今天这大会之中,大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等随从的老梵志们,因为听闻佛说因缘,激发明心而开悟,得以成就无漏阿罗汉。今天您说菩提不从因缘而得,那么王舍城中拘舍梨等人所说的自然不就成第一义了吗?只求佛陀垂降大悲,开示启发我们的迷惑愚痴。” 原文: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借因缘。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如摩登伽。宿为淫女。由神咒力。销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睺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译文: 佛告诉阿难:“就如同城中的演若达多,狂性因缘如果得以灭除,那么不狂性就自然而出现,因缘自然,理由穷尽在这里。阿难,演若达多,头本来自然,本来自己就是那个样子,没有这个样子就不是自己。什么因缘的缘故,怖畏自己的头而疯狂乱跑呢?倘若自然头,因缘的缘故而疯狂,为什么就不能自然头,因缘的缘故而迷失?本来头不迷失,疯狂怖畏因妄想而出,头不曾有变化迁易,何需借助因缘呢?如果本来狂怖是自然的话,本有狂怖,那么未狂的时候,狂性潜伏在哪里呢?如果不狂是自然的话,头本来无有妄想,为什么疯狂乱跑呢?如果能悟透本头,那么就会认识到狂走、因缘自然都是戏论。所以,我说杀盗淫三缘断除的缘故,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生,生灭的心念就灭了。这只是生灭,灭生都尽了,不借助功用而任运自在。如若有自然,如此就会明了,自然心生,生灭了心就灭了,这也是生灭,无生灭的话,名为自然。就如同世间诸相杂揉和合,成为一体的,名为和合性;非和合的,称为本然性。本然非真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这句话只是名叫无戏论法,离菩提涅槃尚且还很遥远,你不经历数劫辛勤修证是不能成就的,你虽然还能忆念奉持十方如来的十二部经、清净妙理,数如恒河沙,却只是有益于戏论。你虽然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白了知,人间称你多闻第一,可是用这积累数劫的多闻熏陶积习功夫,却不能免除远离摩登伽女的劫难,何必还须等待我的佛顶神咒来救护?因为有这佛顶神咒,摩登伽女心中淫火顿时止歇,得阿那含果位,在我法中成为精进人才,爱河干枯,让你得以解脱。所以,阿难,你虽然经历数劫忆念奉持如来秘密妙严佛法,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行,远离世间憎爱二种苦恼,如摩登伽女,以前为淫女,由于神咒之力销除了她的爱欲,在我法中现在名叫性比丘尼,与罗睺罗母亲耶输陀罗同样悟知宿世之因,觉知历世之因,贪爱是苦恼,一念熏修无漏善的缘故,或是得以出离缠缚,或是得蒙授记。你为什么还自己欺骗自己,还停留在观听的地步呢?” 原文: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苦海。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译文: 阿难和各位圣会中的大众,听闻佛的开示教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体和意念轻快安乐,从未获得过这种感觉,重新又感动得悲喜而流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对佛说:“最具大悲心的清净宝王,您善于开化我们的心,能以如此种种因缘、方便提拔带领我们,引导所有沉溺在幽冥中的受苦众生出离苦海。世尊,我今天虽然承受您的如此胜妙法音,悟知如来藏、妙觉明心普遍十方世界,包含蕴藏着如来十方国土以及清净宝严妙觉王刹,但是如来您还是叱责我虽多闻却无功用,比不上修持践行。我今天犹如旅行漂泊的人,忽然承蒙天王赐给华丽的房屋,虽然获得大房屋,却需要找对门才能进入。衷心祈愿如来您秉持大悲之心,开示我们这些在大会中的所有昏蒙愚昧的人,抛弃小乘修行,终究获得如来无余涅槃、从本性发心的大乘胜路;让有学的人知道从哪里去摄伏以前的攀缘心,获得陀罗尼,证入佛的知见。”说完这些话,五体投地,在大会中一心敬候佛的慈悲教导。 原文: 尔时。世尊哀悯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译文: 这时,世尊哀怜悯念大会中的缘觉声闻和对于菩提心不太坚固不太适应的众生,以及为将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的,开通最上乘的绝妙修行之路,宣说开示阿难以及所有大众:“你们决定发菩提心,对佛如来的绝妙三摩提不生疲怠厌倦,应当先明白、从内心觉察发初心的二种决定意义。怎么个初心二种意义决定呢?阿难,第一义,你们如果想抛弃声闻修菩萨乘,契入佛的知见,应当审视谛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位是相同还是不同。阿难,倘若在因地以生灭心为根本来修因,而求证佛乘不生不灭果位,这种情况不会存在。 原文: 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云何为浊。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汝浊五重。亦复如是。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译文: 由于这样义理的缘故,你应当观照明白所有国土世间一切有为法都会遵从变化消灭的规律。阿难,你看世间的有为法,谁是不变坏的?然而终究没听人说过烂坏虚空。为什么呢?虚空不是可造作的,由于这个原因始终无有烂坏消灭。然而在你身体中,坚硬稳固的相状为地,润湿为水,温暖感觉为火,动摇为风。由于这四大的缠缚,分你的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眼耳鼻舌身五重层叠浑浊。什么是浊呢?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是本来面目,同理那些尘土灰沙之类的东西,本质是驻留坚碍的,二种物质的体性不相顺从符合。有世间的人,取那些灰土沙尘投在净水中,土失去了驻留坚碍性质,水也失去了清洁本质,表现出扰动浑浊不清的样子,把这种样子称为浊。你的五重浑浊也是这样。阿难,你看见虚空遍满十方界,虚空和见不能分辨,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互交织妄想形成,这是第一重,名为劫浊;你的身体现在是揉合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积让你认为是驻留障碍,水火风土,旋转飘动让你觉察知晓,相互交织妄想形成,这是第二重,名为见浊;又你的心中记忆认识读诵学习,从习性萌发觉知见解,容纳显现六种尘相,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互交织妄想形成,这是第三重,名烦恼浊;又你朝夕生灭不停,觉知见解每次都想留于世间,业力运势每次常常迁变在国土之中,相互交织妄想形成,这是第四重,名众生浊;你们这些人见闻本性没有区别,众多尘相阻隔或超越,无缘无故产生差异,体性中是相互了知统一的,功用中是相互背离的,同异失去标准,相互交织妄想形成,这是第五重,名为命浊。阿难,你现在想让见闻觉知深远契入如来常乐我净的境地,应当先找到死生根本,依从不生灭法,圆满清湛本性显现,用这种清湛本性返回头来去观照虚妄的生灭,降伏虚妄还其本元觉性,得到本元清明觉悟、无生灭本性,作为因地心,然后圆满成就果地修证。如同澄清浑浊的水,贮存于静止的容器中,静置长时不动,沙土自然下沉,清水呈现在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除泥沙提纯净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清明相状精真纯净,一切变在现前,不再是烦恼,都契合涅槃清净妙德。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