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35|回复: 28

上净下空老法师慈悲开示:净业三福 第一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2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上净下空老法师慈悲开示:净业三福 第一集

2000/9/9  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  编号:03-011-0001

尊敬的弘法大会筹委会主席丹斯里李金友贤伉俪,极乐寺代住持日恒法师,诸位诸大宗教的代表,诸山长老,各位拿督、拿汀,各位净宗学会的同修,各位州、市议员,诸位大德居士,诸位文教界的代表,报界的代表,以及诸位护法,诸位法师大德同修们:大家好!

今天在槟城极乐寺这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道场,我们大家聚会一处,在这里学习佛法,因缘是无比的殊胜。

这个道场有一百一十一年的历史,在日恒法师领导之下,短短几年当中,给人面目一新,这是三宝威神加持,地方首长的拥护,这个地区众生有福,我们看到这样殊胜明显的感应

这一次净空法师到此地来,为诸位选讲的是《观无量寿佛经》中的“ 净业三福 ”这一段经文。

昨天晚宴的时候,我也简单的向诸位报告我与这个道场的因缘。虽然我们第一次到这里来聚会,可是缘分很深很深。

过去圆瑛老法师专攻《楞严》,我的师父白圣法师是圆老的学生,一生也是专攻《楞严》。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楞严经也是我主修的功课,过去也曾经讲过很多遍,记得好像是前后讲过七遍。

一直到李炳南老居士往生之后,我受他的嘱咐,专修专弘夏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

这在佛法里面,就是古人所说的 “ 师承 ” ,在现代社会里面已经很难看到了。

可是,近代这些弘法的老法师,我们常常遇到,也很感慨的叹息着,能够在海内外讲经说法的法师,几乎全部都是受古老的教育,新兴的佛学院里面出来的人非常稀少;包括此地竺摩老法师,已经往生的新加坡演培法师,我们都是接受古老的承传。

这个承传虽然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效果还是很殊胜,值得我们在教学当中深深的来思考,不应该把它舍弃。中国古老的东西,里面有许许多多好东西,正如同佛陀的教学一样。

这一段经文,经典里面记载,韦提希夫人当时遭遇到家庭、国家的灾变,对于人生感觉到非常的灰心,向释迦牟尼佛要求,“ 这个世间有没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有移民的倾向。

世尊接受韦提希夫人的启请,将十方诸佛剎土,用神力变现在她的面前,让她都能够亲自看到。

这个地方我们要想到,我们今天能够把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状况,用科学的技术、卫星传播,用电视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机器设备很繁杂,而世尊不需要这么麻烦,用他的神力就能变现给韦提希夫人看,而且她所看到的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如同对面。

我们从这里体会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科技比我们高明太多了。

所以往年我在美国讲经,我都劝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应当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留学,好好的跟阿弥陀佛学习。

韦提希夫人看了许多诸佛的世界,他们那个地方生活环境、修学环境比我们这个世间殊胜太多,她选择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世尊没有先介绍给她,让她自己选择。她的选择,当然释迦牟尼佛非常欢喜,确实她有眼光、有智慧,在诸佛世界里面选择最殊胜、最圆满、最稳当,这么好的一个生活环境。

于是韦提希夫人向世尊要求“ 怎么样去?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好,如何能往生?” 用现在的话讲,我们用什么方法、什么条件,才能够移民到极乐世界去?

世尊在没有教给她方法之前,先为她说这一段经文。这一段经文一开头: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否,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世尊这几句话明白的告诉我们,极乐世界去此不远,确实不远。古大德常说“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这个话的含义过去人的确很难理解,现代人由于科学发达,我们接受一些科学的教育,用近代科学来印证,就容易懂得太多了。

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现前的世界是不同维次的空间,就像我们看电视一样,电视屏幕是一个,频道不相同,我们转换一个频道,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这个画面,所以说 “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 ,转一个频道。

我们今天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转换空间,如果懂得转换空间的频道,十方诸佛剎土都在眼前。

佛在经典里面常讲 “ 十法界依正庄严 ” ,实际上是不同维次空间。佛这句话讲的意思很深很深。

可是用什么方法?“ 汝当系念 ” 。

《弥陀经》上教我们 “ 一心系念 ” ,这是玄奘大师的译本。

玄奘大师是 “ 一心系念 ” ,罗什大师译本是 “ 一心不乱 ” ;罗什是意译,玄奘大师是直译。

这是教导我们往生秘诀,这个秘诀佛在大乘经上常讲,《华严经》上讲的 “ 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 ,大乘经上常说 “ 一切法从心想生 ”,系念、观想,我们知道是突破时空的秘诀。

我们何以不能突破?我们的妄念太多,分别执着太多,所以不能突破。

由此,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不同空间,从理论上来讲,是无限度的维次。

怎么造成的?从哪里来的?佛说法界原来是一真,《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净土经讲的极乐世界,都是属于一真法界;法界原本是一真,为什么会变成这么复杂的维次空间?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一切众生妄想执着无量无边,把空间扭曲了,把空间变形了,所以变成了十法界。

十法界是大分,每一个法界细分非常非常复杂,我们知道十法界从哪里来的,我们也就懂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恢复到一真。

佛在《华严》、在大乘经、在《弥陀经》、在《无量寿经》,我们今天读的《观经》,都说到 “ 系念、谛观 ” ,净业才能成就。

心净则佛土净心净就能够突破时空的障碍。这个方法已经为我们提出来,细说在后面的经文。

佛非常慈悲,不但韦提希夫人请法她得到利益,由于她这个请法,也能够特别是讲末世一切凡夫,这指我们现在这些人,我们要想修净业,也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都能够成就。

于是佛下面就说出三桩事情,这是三个前提: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我们知道,成佛,一切经论上都说,佛是 “ 二足尊 ” ,足是满足的意思,就是圆满的意思,佛的智慧圆满,佛的福报圆满。

西方是佛国,一真法界是诸佛国土,我们要是没有智慧、没有福报,是没有办法进入他们的净土,不能够到达他们的生活修学环境。

所以,首先教我们修福。

佛家讲 “ 福慧双修 ” ,福在前面,慧还在后,先修福再修慧,这个很有道理。谚语常讲 “ 福至心灵 ” ,一个人修福,福报现前,这个人突然聪明了,有智慧了。

由此可知,福报跟智慧有密切的关联。世尊在此地教我们先修福“ 修三福 ” 。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40&fileId=95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福: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这是头一条,头一条也就是根本,福德的根基。释迦牟尼佛这样教我们,在古时候中国,孔老夫子也是这样教我们。

我过去遇到一些念孔子书的人,实在讲,现前也不太多了,我问他:“孔孟毕生的教学,他教人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把它介绍清楚?” 我出这个题目,没有人能答复我。

其实这个答案在四书《大学》里面,你们翻开《大学》第一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孔孟教学毕生不离这一小段,总纲领、总原则。

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能,就是这一句“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 ,四十九年所说的不离开这个纲领,这是佛法的根本教义,跟儒家通的。

儒家讲 “ 明德 ” ,什么是明德?明德就是 “ 孝敬 ” ,孝敬是本性里面的德能。

“ 孝 ” 这个字,意思深广无尽,中国这个字的写法,在六书里属于 “ 会意 ”

中国创造文字有六个原则,叫 “ 六法 ” ,也叫 “ 六书 ” ,这是六法里面的一种,叫 “ 会意 ” ,你看到这个样子,去体会它的意思。

这个字上面是个 “ 老 ” ,下面是个 “ 子 ” ,这个意思很明显,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如果分开了,现在讲 “ 代沟 ” ,代沟,“ 孝 ” 就没有了,这个字就没有了。

外国人有代沟,中国文化里头没有代沟,上一辈还有上一辈,下一辈还有下一辈,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个生命体,这是这个字里头的含义。

在佛家讲 “ 真如 ” 、讲 “ 本性 ” 、讲 “ 真心 ” 、讲 “ 理体 ” , “ 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 ,跟这个符号所表的没有两样;这个符号里面看到 “ 竖穷三际,横遍十方 ”

佛经里面常讲“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 ,“ 孝 ” 这一个符号就是法身的代表,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一个代表,中国用这一个字。

你要是不了解孝的道理,你怎么会明了?孝的德行你怎么会生得起来?这个符号里面无所不包。

《华严经》上讲:“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有情,我们今天讲动物;无情,现在人讲的植物、矿物、自然现象,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东西。

所以 “ 孝 ” 这个字,它代表的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本来就是这样的,佛家讲 “ 法尔如是 ” 。

“ 孝 ” 这一个字的理论深广无际,落实是落实在父子。

我们仔细观察,婴儿初生下来,父母对他的关心、疼爱,那是自性的表现,自自然然流露出来。

再观察婴儿两、三岁的时候,到三岁,懂事了,没有不爱父母的,天性如是。

所以 “ 孝 ” 这一字是天性,出自于天性的。

可是,人如果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天性很容易迷失。后天的教育非常重要,后天必须要接受圣贤人的教育。

什么叫 “ 圣 ” ? “ 圣 ” 这一个字,它的定义是对于宇宙人生、万事万物通达明了而没有错误,这种人我们就称他 “ 圣人 ” ;换句话说,圣人要用现在浅显的话来说,就是个明白人。

我们凡夫对于宇宙人生事理因果完全不通,通达了,这个人就叫圣人,不通达就叫凡夫。

中国人叫 “ 圣人 ” ,印度人称 “ 佛陀  ”,佛陀就是圣人,西方人称 “ 上帝 ” 、称 “ 神 ” ,其实一桩事情。

我们仔细读诵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典籍,我们就明了,他们写经典的那些圣人,他对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都懂得、都通达,没有两样。

使我们想到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观音菩萨没有一定的相状,随众生的心,变现不同的相状。

《楞严经》所讲的 “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 ,《普门品》讲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当跟众生说什么法,他就说什么法。

所以佛没有一定的形相,无有定法可说;这是真实智慧,决定没有定法可说。就好像一个好的医生、一个大夫,大夫有没有好的处方?没有。

他给你诊断,诊断完了之后,给你处方;绝对不是先预备一大堆好处方来给你看病,那你一定吃得不对。“ 你没有照我的药方害病,我的药方不错,你病害错了 ” ,哪有这种大夫!

诸佛菩萨、世间宗教里头的圣人都了不起,所以我们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所有宗教的众神都是佛菩萨化身,全是佛菩萨。

我这么一说的时候,许多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师听了眼睛都睁得很大。

我说:“ 从你的眼光来看,诸佛菩萨都是上帝的化身。” 他一听,咱们摆平了,就没事了。是一不是二,不要再吵架了,不要再争执了,确确实实是一个。

就如同我们一个人身体一样,不同的宗教是我们这个身体不同的器官,不同的族群是我们身上不同的部位,一个身体;哪个地方有一个细胞出了毛病,我们整个身体都不自在,一个道理。

“ 虚空法界是一个法身 ” ,这样你才能把这个经义念通了。

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后孝道的意思你就通达明了,你也懂得如何落实。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40&fileId=95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学说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法基础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往后无非是孝道的发扬光大而已。

佛在戒经里面明显的告诉我们“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 ,尽孝的范围就扩大了,孝顺一切众生,这是性德圆满的显露。

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违背了佛陀的教诲,违背了圣贤的教诲,我们细细将儒、佛学说合起来看,更容易明了,更容易体会。

所以孝道的落实,就是 “ 亲民 ” ;亲民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 仁慈博爱 ” ,对象是一切众生。

末后告诉我们,明德跟亲民都要达到最圆满、最究竟,达到 “ 至善 ” ;人的一生在世间,这是一桩大事情。

“ 至善 ” 是什么?至善就是作圣、作佛。

所以古人读书跟现在人读书不一样,古人读书 “ 志在圣贤 ” 。

学佛的人,我为什么来学佛?我学佛志在作佛。作佛,才是至善;作圣人,这才是至善。

“ 止于至善 ” 就是立志作佛、立志作圣人,我们的心就定了,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了,不会被外面环境动摇了。

你的心定了“ 定而后能安 ” ;安,你得自在,你得快乐。

“ 安而后能虑 ” ,虑是智慧,智慧开了。

最后“ 虑而后能得 ”得,你所希求的至善得到了。

我们一般人讲,你学佛,证得了佛的果位,你学儒,你得到了圣人的境界,儒佛讲的没有两样。这是讲一个 “ 孝 ” 字。

“ 孝 ” 字落实在我们生活里头是 “ 养 ” ,所以第一句是 “ 孝养父母 ” 。

不但父母日常生活我们要照顾,天经地义;但是现在外国人不养父母了,中国还有这个观念,可是现在这个观念已经逐渐淡薄,这是我们民族意识的危机,我们有没有警惕到?

养父母的身,算是尽孝吗?不算,古人举的例子太多了,动物都有养父母的;要懂得养父母的心,养父母的志。

如果我们常常叫父母因自己的行为而生烦恼,这就不孝。

少年时候,在学校念书功课不好,父母操心、忧虑,不孝;身体不好,不孝;总而言之,你叫父母操心。

不尊敬老师,不和睦同学,都叫父母操心,这个不是养父母了。

长大,学业完成,结婚了。结婚之后,兄弟因妯娌不和,父母也操心。你自己再生小孩,儿孙不和,父母又操心,父母操一辈子心。尽孝不容易!

踏进社会,我们举一个例子说,你在公司服务,你不能够忠于老板,不能够跟同事互相合作,不能够善待你的部下,全是不孝。你才晓得孝的范围之广大,把我们全部的生活都包括进去了。

这是讲我们怎样养父母的心,叫父母心安快乐,这才是个孝子。

但是还没有能真正叫尽孝,为什么?父母之志,你有没有想到?这是父母对你的期望。

世间人常讲 “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 ,你成不了龙、成不了凤,不孝。

“ 龙 ”是什么?“ 龙 ” 是佛,“ 龙 ” 是圣人。

换句话说,你没有能够修养自己达到圣贤的地位,没有能够做到兼善天下的善行。

父母对你,“ 你物质生活照顾了,也能叫我很快乐 ” ,可是父母对你的愿望,你没有能做到。

所以等觉菩萨孝还没圆满,为什么?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

“ 孝养父母 ” 这一句话,做得圆圆满满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是谁?如来果地,等觉菩萨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

你想想看,佛法,不但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就这一句。

人家要问:什么是佛法?佛法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它不是宗教,它是教育。

我们仔细从经典里面观察,释迦牟尼佛一生他所为的,实实在在讲,是对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释迦牟尼佛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要用今天定位,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

当年他在世,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值得人尊敬;不但我们人尊敬,神也尊敬,十法界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恭敬。

他一生完全是付出的,他没有向任何人提出要求,彻底的付出。

他不消极,每天教学,跟大家上课八个小时,四十九年不休息。

我们没有在经典上看到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去度过假,释迦牟尼佛没度假的,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休假都没有,真精进!都是给后人做榜样的,那是一个彻底觉悟的人。

这是 “ 孝养父母 ” ,我用这一点时间粗说这一句的大意,希望同修细心去体会。

我们要恢复性德,要想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这四个字重要!

如果这个根基疏忽了,在佛法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像我们盖房子一样,不管盖什么式样,不管盖的是高、盖的是矮,这是地基、这是基础,你没有基础,你决定不能成就。

孝道要谁来教你?要老师。所以佛法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40&fileId=95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7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句 “ 奉事师长 ”

中国旧社会里面,老师的恩德跟父母是相等的、平等的。

我们在《礼记》里面看到的,古人的风俗习惯跟现在不一样,古人对于成年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戴帽子。行冠礼,你是成年人了,不可以把你当小孩看待。女子十五岁行笄礼,梳头,成年了。

成年,人家尊重你,不称你的名,你的平辈兄弟朋友送你一个字,我们讲 “ 别号 ” ,称字不称名了。

一生能够称你名的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你才晓得老师跟父母是平等的。

如果你成年了,人家还称你的名,你就有罪了,不把你当人看待了,那个很严重。

我们在古书里头看到,皇帝对于大臣都称字,不称名,恭敬,敬大臣。

如果皇帝称你名,你犯法了,你有罪了,你应该判刑,那就不称你的字,称你的名。

所以我们从古礼里面来看,学生对于师长跟对于父母完全平等。

老师的恩德是把圣贤的教诲传给我们,我们才懂得做人,这个教学是 “ 明明德 ” 的因由。

我们为什么能明德?为什么懂得孝养父母?老师教的。

所以对于老师要奉事,奉事里头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老师教导我们,我们要有信心,要能理解,要把它切实做到,这样才不辜负老师,这是老师的好学生。

如果对于老师所教的不相信,决定不能跟他学,这个老师再高明、再好,有道德、有学问,你对他没有信心,你在他的会下决定不能成就。

所以我们选择老师没有别的,选择你最尊敬的这个人就成了。

在佛门里面,我们看看古大德的参学,这个例子很多,亲近一位大德,一谈完之后,他告诉你:你的因缘不在我这里,你的因缘在什么地方,你到那里去求学,一定会成就。

他有能力指点,他不能教,什么原因?文字上没有详细记载,但是我们能想象得到,他来参访,当然一定谈话很多,古人不会记录那么详细,一定问问:你多大年岁了?你姓什么?你家在哪里?过去学些什么?你喜欢些什么东西?你对于哪些人最佩服、最尊敬?他要说他最佩服哪个、最尊敬哪个,“ 那是你的老师,你到他那里去学,你就会成就,你在我这里不会成就 ”,把你介绍到别人那里去了,就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要亲近的老师是自己心目当中最敬仰的老师、最尊敬的老师,他讲的话我们会听、我们会照做。

如果对这个老师不相信、不尊敬,他跟我们讲的我们不会去做。

不会去做,哪能成就?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也会指点别人,不会把人家的路指错。

佛法是师道,佛法不是神道、不是宗教。

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在第四中山大学做了一次讲演,这个讲演很著名,当时也震撼了全国的佛教界,他的题目是 “ 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 ” ,他讲这个讲题。

那个时候的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他的讲演由他的学生王恩洋居士笔录,出了一个小册子。我是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看到的,他分析得很清楚。

他在这个讲演里头做了两个结论,他说宗教是迷信的根源,哲学是斗争的根源,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又何况它是真实究竟圆满的智慧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40&fileId=95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孝道、师道我们明白了,怎样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去表现?那就是后面这两句话,后面两句是落实“ 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 ;这两句要是做不到,你对父母不孝,你对老师不敬。

这里面特别讲存心。圣贤人、佛菩萨他们存心是仁慈的,儒家讲仁,佛家讲慈悲,“ 仁慈博爱 ” 是世出世间所有圣贤、所有宗教创始人共同的一个善心,真诚的善心;在佛法里面讲真心,真心是仁慈博爱,大乘佛法里面讲菩提心,菩提心也是仁慈博爱。

菩提心讲得最具体、讲得最明白就是四弘誓愿。

第一句 “ 众生无边誓愿度 ” ,这是慈心。众生,没有分国土,没有分种族,没有分宗教。对待一切众生,要平等心、清净心、真诚心去帮助一切众生,众生有苦有难,无条件的去帮助他们。

“ 度 ” 这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帮助、就是协助,帮他解除苦难。

苦难的根源是什么?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迷惑不了解,这是一切苦难的根源。

所以,帮助他虽然是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他开悟,也就是帮助他破迷为悟,这是真实的帮助,究竟圆满的帮助。

他没有衣服穿,你送他衣服,没有东西吃,送他食物,这帮助是一时,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他自己觉悟,要他自己智慧现前、能力现前。

智慧、能力都是自性里头本具的。佛在《华严经》上说得好“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 德 ” 是德能、能力,相是相好;一切众生的智慧、能力、相好,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

我们今天智慧、能力、德相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这是我们迷失了自性,所以才变成这个样子。

怎么迷的?我们今天没有办法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佛说这三种东西害了我们。

我这个说法大家好懂,佛学的名词叫 “ 见思烦恼 ” ,就是执着“ 尘沙烦恼 ” 就是分别“ 无明烦恼 ” 就是妄想。用佛学名词来讲不好懂,我们换换名词,大家就很容易体会到了。

如果我们真的能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智慧就现前了,相貌会改,相随心转。不但相貌会转,风水也会转。

什么叫 “ 风水 ” ?我们居住的环境,居住的环境也会转变。所以看相、算命,他们也懂得这一套,所谓是 “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

所以佛在没有教我们学习之前,先跟我们讲三福,我们有福了,福人就居福地。

所以培养慈悲心就是培养真心,我们对于一切众生,要以真诚、平等的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清净平等真心、是正常的心。

真心、正常心永远不会生病,我们这个世间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病苦?你的心不正常、不清净、不平等,就容易变成病毒。

不清净、不平等果然变成了严重的病毒,这病毒是什么?贪瞋痴,叫三毒。

内有三毒,外面就有感染,内外交感,人怎么会不生病?病是这么来的。

怎么样把三毒拔掉?清净心、平等心现前,三毒烦恼就拔掉了。

从清净平等里面生慈悲心,慈悲是平等的爱护一切众生,这是你的真心,这就是你的本性,就是儒家讲的 “ 明德 ” 。

再落实到我们日常生活行为,就是十善业道。

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导我们,一切菩萨,他们有一个方法能断一切苦恼,一切苦恼是讲十法界。

这个方法是什么?佛跟我们说出,“ 昼夜常念善法 ” ,你的心善,昼夜常念善法;“ 思惟善法 ” ,你的思想善;“ 观察善法 ” ,你的行为善;“ 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 ” 。世尊这一段的开示非常重要!

我们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环境?佛在经上明白告诉我们,那个地方是 “ 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 ,我们要不善,怎么能去?阿弥陀佛慈悲来接引我们,到了极乐世界,那些人拒绝我们,不让我们进去,那也是枉然。

为什么?这里都是善人,你来一个不善的,你不是把这个环境染污了?决定不容许有不善的人进去。

所以世尊在此地把条件给我们开出来了,我们一定要修十善业道。

落实十善就是落实孝养父母,落实十善就是落实奉事师长,学佛的同修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

十善,我想每一个人都会记得,这是佛法修学的基本法,不从这个地方做真功夫,你就不是学佛,你不是佛的学生,你也不是父母的孝子。

十善:身三、口四、意三。身三,第一条“ 不杀生 ”不但不杀生,如果令一切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就错了。

中国人讲到孝道,首先我们就想到大舜,舜王真的把十善业道落实了;那个时候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他的所作所为跟十善圆满相应。

由此可知,十善不是学来的,是性德自然的流露。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40&fileId=95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跟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完全相应。

六祖讲 “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 ,人如果能够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你的道业有成就;道业不能成就的人恰恰相反,只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这个人无论他怎样勇猛精进,都不能成就,根本上犯了错误。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都是别人的不对,我没有什么不对,这正是自己的大过失。

看到别人的好处、善处,我们要向他学习;看到别人的不善处,回过头来反省我有没有,我要有,赶紧改正过来。

于是,“ 世间的善人、不善人,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善知识。不善人造的不善事,他是来教我的,让我反省的,未必他做的真不善 ” ,我们常常用这种心态来学习,这一生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不是难事,难在我们自己不知道怎么样修学,我们学错了。

所以决定不可以恼害众生,要成就自己圆满的性德,对于真正不善的人,要用真诚至善去感化他。

上一次我在香港,亚视来访问我的时候,何守信先生提了一个问题,他说他从前读书,读过孟子主张性善“ 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主张性恶,“ 人之初,性本恶 ”

他说:“ 我搞了几十年都搞不清楚,到底人性是善、是恶?”

我跟他说:“ 那是学生的见解,见解不圆满,老师的见解就圆满了。”

老师是谁?老师是孔老夫子。

孔老夫子说人之初“ 性相近,习相远 ”

“ 性相近 ” 跟佛讲的自性是一样的,佛性;从性上看,“ 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 ,那叫至善

孟子、荀子是贤人,不是圣人,所以他们讲的善恶是习性,不是本性;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是看本性,不是看习性;习性有善恶,本性没有善恶,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我们要学佛菩萨、要学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看一切众生的本性,不要去看习性,习性不是真的,本性才是真的。

习性染上不好的习气了,可以改的,我们要有耐心、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帮助他回头、帮助他改正。

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什么?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同一个法身、同一个本体。

这样学佛,这样做学问、做功夫,你才会有成就,你才能够转迷为悟,转恶为善,转凡成圣。

不管你现在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你是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地位,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佛家讲的金色光明

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再迷惑,你通达明白了,你怎么会伤害众生?

不但是众生侮辱我、欺负我,陷害我,杀害我我也不会怪他,我也没有看到他有什么不好。

大家《金刚经》念得很多,你看《金刚经》上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有没有看到歌利王的不善行?没有看见。

这个故事详详细细记载在《大涅盘经》里面,《金刚经》说得简单,详细的故事在《大涅盘经》。

“ 歌利 ” 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我们中国人讲 “ 无道昏君 ” 、 “ 暴君 ” ,是这个意思。但在忍辱仙人的眼睛当中,他没有什么不善。

何以忍辱仙人不像我们一般见识?忍辱仙人看一切众生的本性,本性是至善的;他做出这个不善的,“ 一时胡涂,这个可以原谅的,用不着放在心上的 ”

你看看人家用什么心处事待人接物,用什么眼光来看事,所以他能作菩萨,他能作佛。

我们用错了心,也用错了眼,因此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搞成六道轮回,搞成了三恶道,这是我们自己的过失,决不是别人的事情。

所以真正修行人,哪里会怨天尤人?凡是怨天尤人,都是对于事实真相不清楚、不了解,这里头产生了误会,这就是迷惑颠倒。

所以我们在事相上修,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是佛弟子、这是孝子所应当学习的,应行之道。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40&fileId=95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偷盗。第一个是不杀生,第二个是 “ 不偷盗 ”

不偷盗,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决定不可以起心动念占别人的便宜,如果有这么一个念头,这叫 “ 盗心 ” ,你还没有犯盗戒,你的盗心起来了,这就错了。

佛弟子念念要存布施的心、要存供养的心,怎么可以存占人便宜的心?这个心不可以有。

念念要帮助一切众生,念念要念着施舍。舍,得大福。

我们看到世间人,有很多有福报的人,福报从哪儿来的?如果是天生下来就有福报,我应该也有福报,不可以说不公平,不能有差别。

这个差别是过去生中人家修福,这一生人家得福报,业因果报,自自然然的感应。

我前生没有修福,这一生就没有福报。人家现成发财的生意交给我,我做几天就赔本了,为什么?命里头没有福、没有财,这个事情哪里能勉强?

“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 ,现在人想求福、求财,佛会教你发财,真的发财了,一点都不假。

怎么样会发财?财布施。我用财力帮助别人,自己得财富。愈施愈多,不要以为施掉之后,“ 我统统没有了,我明天生活怎么办?”

你要想到这个,你就不敢布施了,你就不相信佛的话了,对佛讲的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你还是相信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这个错了。

真正相信佛,佛教我们做的我们真做,做了之后果报果然现前。

所以舍,“ 舍 ” 下面是 “ 得 ” ,舍你就得到了,舍财得财,舍法得法。

所以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这三样东西人家都要,想要财富、想要聪明智慧、想要健康长寿,他又不肯修,不修因,哪来的果报?

如果真的明白这个道理,晓得事实真相,接受佛陀教诲,依教奉行,偷盗的念头没有了,从根拔掉了。

我们懂得。我年轻的时候受了许许多多的辛苦,前生没有修财布施,生活非常艰难。

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人也非常聪明,前生也没有修财布施,一生教书,拿一点钟点费过日子,生活过得很辛苦。

我们学佛之后,恍然大悟!学佛之后,虽然每个月收入很微薄,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统统去布施,去做好事,这几十年当中愈修愈自在,感应不可思议。

佛在经上讲的这些理跟事,在我身上都应验、都兑现了。所以我愈来愈相信,信得愈真,行得也愈切。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晓得我的法缘很好,过去在新加坡演培法师有一天特别请我吃饭,我问他老人家:“ 你今天为什么请我吃饭?”

“今天我有一桩事情要向你请教,你要教教我。”

“我不敢当。” 他是我的前辈,我说:“ 什么事情?”

他说:“ 你的法缘很好,你能不能教教我?”

我说:“ 这个事情很简单,布施。布施,法缘就好了。”

财布施、法布施,我到任何地方讲经,人没有到,结缘的这些经书、录像带、VCD统统都到了,无条件的跟大家结缘,要多少,你拿多少,法缘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我要跟别的法师一样,我接受供养我就盖个大庙,我的法缘就没有了。

很多法师跟我同时出家、同时出来的,他们都有很多道场,我一个道场都没有,这是什么?

这是法布施带来的智慧。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我向他学习,跟他看齐,一生住别人的道场,尊重别人。

道场是学校,这个我们要知道。

现在佛教道场称 “ 寺 ” ,寺是什么意思?现在懂得 “ 寺 ” 这个意思的人已经不多了,寺是学校,是政府办事的机构,外国人叫 office ,我们现在叫 “ 办公室 ” 。

你们如果到中国去观光旅游,你看看北京的皇宫,里面寺的名称还有。

古时候直接属于皇帝管的办事的机关称 “ 寺 ” 。

“ 寺 ” 是什么意思?寺是永远存在的机构,“ 寺 ” 是 “ 继嗣 ” 的意思,就是继续不断,这个机构永远不能够撤消的、不能更改的,称作 “ 寺 ”,是皇家的机关。

宰相下面的机构称 “ 部 ” 、称 “ 院 ” ,那个可以撤消、可以更改的,寺不能更改。

中国古时候的帝王对于佛陀教育直接用 “ 寺 ” 的名称,非常的尊重。寺里面的方丈住持是校长。

是办什么事情?佛事;是佛陀教育机构,从前是这种性质的,所以在里面翻经、讲经、教学,这是佛寺,与宗教完全不相干。

宗教称 “ 庙 ” ,寺跟庙不一样,庙是宗教。我们一定要了解名词的意义,名不正则言不顺。

现在大家对 “ 寺 ” 的意思完全不知道,夏莲居老居士提出一个新的名词,叫 “ 学会 ” ; “ 学会 ” ,大家看到这个名词很新,不至于发生误会,所以净土宗的寺院,他老人家改作 “ 净宗学会 ”好!使人耳目一新,不至于迷惑了。

所有佛家的道场、教学机构,统统改成学会,天台宗的 “ 天台学会 ” ,楞严宗的 “ 楞严学会 ”“ 法华学会 ” “ 华严学会 ” ,这样人家一看就晓得这是教学的机构,不至于想到迷信。

所以,我们如何帮助社会转迷为悟,不能不用一些新的名词。所以夏老居士提倡,我很赞同,但是我没有奉行。

一直到我到北京访问,见到他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黄老居士劝我:“ 法师,你在全世界弘扬《无量寿经》,你应当提倡净宗学会。”

我说:“ 好,这个附带的。” 于是每一个地方讲《无量寿经》,都在那个地方成立净宗学会。

其实净宗学会就是从前古老的 “ 莲社 ” ,跟莲社的性质完全相同。

每一个净宗学会都是独立教学的机构,我们当中彼此互相帮助,但是行政、人事、财务各个都是独立的,没有统辖、没有组织。

这样我们才心安理得,真正是一种道义的结合,做到互助合作,来推动佛法的教学。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40&fileId=95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善第三条 “ 不邪淫 ” ,这一条关系非常非常重大,因为今天整个世界的动乱,根本的原因是家庭伦理教育丧失掉了。

古时候对于家庭教学,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家庭是社会基本的组织,家庭出了问题,社会就会动乱,世界就不会和平。

家庭的核心是夫妇,夫妻好合,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天下太平,关系太大太大了。所以这一条戒律非常重要,务必要遵守。

不遵守这一条,这个罪过结罪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不是你一家的事情;因为你对于社会安全有责任,对世界和平有责任,夫妻不和,社会动乱,天下不太平,你有分。谁造成的?你造成的。这个道理发现的人不多。

夫妻结成夫妻的时候,双方都看对方的好处,都包容对方的缺点,所以两个人结婚;结婚之后,专看对方的缺点,不再包容对方的好处,麻烦就来了。

所以佛不能不讲、不能不学,希望夫妻永远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包容,看对方的长处,不要看对方的缺点,才能够百年好合,维系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我常常看到哪个地方报导,“ 这个地区离婚率这么高 ” ,我说:“ 糟糕了,这出了问题,出了大问题!” 问题非常严重。离婚率如果超过百分之五十,现在很多国家地区超过百分之五十,不得了!

他生下的儿女都变成单亲,单亲失去了父母之爱,他有怨恨、他有不平,他长大之后就是社会动乱的因素。所以夫妻离婚,造的罪业比什么都重。

过去有人问我,我直接了当:“ 离婚的罪恶就是堕地狱。” 所以这不是两个人的事,它影响太大了。

这是十善的前面三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意义深广无限。

我们今天讲只讲到世界、世界和平,其实再要扩大,扩大到虚空法界,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再说太大了,人很难理解,我们只讲到今天居住的地球。

整个地球的安危在夫妇好合,这是佛家教学、儒家教学、所有宗教家教学衷心的期望。

  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40&fileId=95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净下空老法师慈悲开示:净业三福 第二集

2000/9/10  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  编号:03-011-0002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居士:

昨天我们将净业三福第一条四句里面的“ 修十善业 ”讲了一段。

十善第二段是口业的四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世尊在许许多多经论里头教人断恶修善,多半都是依照身、语、意这个排列方式。

而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世尊教我们修学的纲领,他的排列顺序跟一般经论不一样,他把口业摆在第一“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 ,这个用意很深很深。

众生造恶,做一些不善,口业是最方便、最容易,也造得最多,所以佛把口业摆在第一,这个用意很深很深。

第一条就教给我们 “ 不妄语 ”。

今天的社会,许许多多同修告诉我:“ 不妄语不行,不妄语我们处处要吃亏,处处都得不到利益。” 我们学佛到底要不要遵守佛这一条的教诫?

如果我们仔细去思惟,冷静的去观察,要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还想继续在六道里头搞轮回?还是希望在这一生永脱轮回,去作佛、去作菩萨?这是我们思考的第一个大前提。

如果我们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不再搞三界六道的事,我们就一切要顺从佛陀的教诲。

如果继续要搞六道、搞三途,那就可以随顺自己的意思。

这个事情佛都不勉强人,我更不敢勉强了,我只能够点到为止,诸位自己去选择。

你要问我,我可以告诉你:“ 我选择这一生永脱轮回,我不再搞六道生死轮回了。” 一切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佛教我们怎么做,老老实实的去做。

不妄语,决定不欺骗任何一个人。他欺骗我可以,为什么?他是六道轮回的人。我欺骗他不可以,我要跟佛菩萨学。不怕吃亏,不怕上当。

人生在世,很难活到一百岁,纵然活到一百岁,这一百年的时间很短,吃一百年的亏、上一百年的当,而后就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值得!

这个帐我们要算清楚,到底哪个有利、哪个有害,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不妄语是正确的。人与人往来、人与一切众生往来,最重要的是诚实,言而有信。

第二“ 不两舌 ” 。

两舌是挑拨是非,这个罪业非常之重。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两舌的果报在拔舌地狱。

诸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地狱里头有拔舌地狱,拔舌地狱是造什么样的罪业?两舌,挑拨是非。

第三种, 恶口 ” 。

恶口是说话粗鲁,说的话很难听,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40&fileId=95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种“ 绮语 ” 。

这个也非常的严重,花言巧语,目的是欺骗众生。

有一些同修问我:“ 哪些是绮语?举个例子让我们明了。”

现在这个例子太多了,歌舞场合里面种种的表演,就是绮语。

今天讲的 “ 文艺 ” ,名字很好听,文艺、歌舞演出,古时候有没有?有。

《论语》里面,孔老夫子 “ 删诗书 ” ,对于礼乐他守住一个原则,那个时候的诗歌就是现在的民谣,搜集起来,重新加以审定,审定的标准是三个字“ 思无邪 ” ,这是正面的文艺效果。

今天是唯恐你的思想不邪,电视、电影,歌舞、戏剧,都是教你邪思邪行、杀盗淫妄,都搞这些。

尤其是暴力,年轻的小朋友常常接触这些画面,常常观赏这些表演,有意无意之中就培养成暴力是正常的观念。

在外国有同修告诉我,现在许多一般人称为先进的国家,倡导的是 “ 贪婪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 ;换句话说,贪瞋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这还得了吗?

我来的头两天,新加坡《联合早报》刊了一篇很大的广告,“ 贪心是无罪的 ” ,很大一篇,他们拿来给我看,我看了也不能不迎合现在社会大众一般观念:“ 没错,贪瞋痴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什么社会?地狱、饿鬼、畜生。”

佛陀今天告诉我们,五戒十善是人天社会进步的动力。

一般人认为佛教讲到戒律都是消极的,消极怎么能推动社会进步?这是对于佛法完全不认识、完全不理解。

而我们佛教四众弟子,特别是出家众,我们的表现确实给社会大众看到消极,我们做错了,我们就不懂得佛教的教义,不知道佛陀在经典教导我们是些什么;换句话说,连基本的净业三福我们都不懂,我们都没有做到,如果懂得,你一定去做。

你要说消极,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典范,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是从事于社会教育工作,不要待遇、不要薪水,每天只接受信徒一钵饭,他需要的就这么多,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每天跟大家上课八小时。

你到外面去找,找遍今天全世界,找老师不要拿待遇的、不要钱的,每天上八点钟的课,找遍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

这不是积极是什么!所以,我们要拿出事实来答复别人的疑问。

佛教导我们,我们在今天这个社会上,我们自己要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自己从事于哪一个行业、哪一种工作,全心全力站在自己岗位上,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第一、做到最好,昨天跟诸位说的 “ 止于至善 ” ,就是做到尽善尽美,这是消极吗?

不为自己,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对自己,的确人家看到是消极;但是我们对社会、对众生、对人民,是无比的积极。非常可惜,我们出家弟子没有能做到。

我们在全世界,现在我们的培训班同学,这一段时期跟着我,我给你们大家做个样子,我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哪个地方请我们去讲经、去教学,我们没有理由推卸,这是我们的本分,是我们的职责,但是一分钱不能要。

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没有收大家的供养,我们如果要是收供养,上一堂课要谈钟点费,这成什么话!这就是裨贩如来,这是买卖佛法,罪过就很重。

同修们自动供养,供养的我们决定供养常住,自己一分钱不可以带走,跟常住结法缘,这样将来全世界人都欢迎我们去讲经说法。

为什么?我们给他带来人气兴旺,带来财气,他欢喜。

如果我到这里来,一皈依,徒弟我都收了,钱财我都掳走了,这个地方的常住说:“ 这个法师下次不再请他了。” 法缘怎么会殊胜的?

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的,我们要依教奉行,决定舍贪瞋痴,名闻利养什么都不要;我们所要的是讲台,要的是每天研究讨论佛陀的教诲,自利利他。

天天在接受佛陀教诲,把我们所得到的殊胜利益与社会大众共享,这是正面的,这不是绮语,我们一定要懂得。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40&fileId=95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条:不贪、不瞋、不痴。

这是贪瞋痴,昨天跟诸位提示,“ 三毒烦恼 ”,我们决定要从内心里面把三毒拔除,没有贪瞋痴。

贪瞋痴没有了,跟诸位同修说,戒定慧就现前。

转贪心为戒行,转瞋恚为禅定,转愚痴为智慧,贪瞋痴的反面就是戒定慧,戒定慧还需要去学吗?断贪瞋痴,自性戒定慧就现前。

这四句是第一福,人天福德,这里头的意思要清楚、要明了、要认真的学习。

三福第二条有三句“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

今天上午我们时间很匆促,在此地跟诸位举行了一个三皈五戒的仪式,没有时间跟大家讲解。

但是我们过去专门以这个题目做了三次的讲演,都保留着有录像带,现在都制成VCD;另外有同学依照录像带写出文字,《三皈传授》,比较说得清楚、说得明了。

接受三皈的同修,无论你是在哪一个道场,无论是哪一位法师传授,这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要明了三皈真正的意义。

” ,这是三个条目,“ ” 是回归、回头,“ ” 是依靠。

这三条,我们一般的讲法都是讲佛法僧三宝,这个说法没错,但是现在人听“ 佛法僧三宝 ” ,把意思统统错会掉了,这怎么办?这一桩大事情,我们不敢轻易更动,可是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老人家改了,改得好,这是我们的模范。

他老人家传授三皈,就不是讲 “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 ,他不是这个讲法;你们把《坛经》拿出来看就知道,他讲的是 “ 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 ”

我们晓得他老人家完全是从三宝意思上说,这在翻经的话,这是 “ 意译 ” 。

” 是什么意思?佛是 “ 觉悟 ” 的意思。

我们念这一句 “ 阿弥陀佛 ” ,有什么功德?你们天天在念,念了阿弥陀佛保佑你?没有,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念一下,阿弥陀佛就保佑你了。

你要是懂得 “ 阿弥陀佛 ” 的意思,就保佑你了,一点都不假。

南无阿弥陀佛 ” ,“ 南无 ” 是印度话梵文音译,什么意思?皈依;“ 南无 ” 就是 “ 皈依 ” 的意思。

“ 阿弥陀 ” 翻作 “ 无量 ” ; “ 阿 ” 翻作 “ 无 ” , “ 弥陀 ” 翻作 “ 量 ” , “ 佛 ” 翻作 “ 觉 ” 。

这一句名号的意思是 “ 皈依无量觉 ” ,我每天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不可以迷惑,一定要觉悟;这六个字是把我们的自性觉唤醒,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就是皈依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念得声声唤醒自己,无量无边的功德,真的保佑你了。

你一天念到晚,看到人、看到事、看到物,还是迷惑颠倒、还是愚痴,还是会起贪瞋痴,你这一句阿弥陀佛白念了。

念阿弥陀佛的人不会有贪瞋痴,不会有自私自利,不会有名闻利养,不会有贪瞋痴慢,都念光了,这一句佛号功德多大!

我们今天只会唱歌,意思完全不懂,这怎么行?希望大家从今而后都会念,都懂得意思。

密宗念咒也是这个意思。我早年学佛,第一位亲近的善知识是密宗的章嘉大师,他传我一个咒,六字大明咒,教我念 嗡嘛呢叭咪吽 ” ,我会念,我问他:“ 什么意思? ”

他老人家告诉我,“ ” 是 “ ” ,这个 “ 身 ” 是佛家讲的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统统包括在这一个字里头、一个音里头,嗡。

不仅是佛法,这一个根源是从印度教来的,但是佛给它解释更圆满;印度教里面这一个字是 “ 宇宙万有 ” ,它是这个意思,而佛讲得非常详细,法身、报身、应化身,这也把宇宙万有都包括了。

嘛呢 ” 是 “ 莲花 ” ,我们在佛经上常常念到,咒语上 “ 嘛呢 ” 是莲花;“ 叭咪 ” 是 “ ” ;“ ” 是 “ ” 。

你懂得这个意思,这是古印度的文法,要用中国的文法来讲,“ 保持自己的身心像莲花一样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所以念这一句 “ 嗡嘛呢叭咪吽 ” 要保持自己身心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你说多好!

念经不解其义,那怎么行!一定要懂意思,才能提得起自己的观照功夫;我们净宗讲 “ 观想 ” ,你才能提得起自己的观想。

“ 皈依佛 ” 是觉而不迷,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觉悟。

“ 皈依法 ” ,法是正知正见,从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

僧,不是指这些出家人,我们看到这些出家人,不管他怎么样,与我不相干,就要想到 “ 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 。

“ 皈依僧 ” ,僧是清净的意思,从一切污染,今天的污染严重,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生理的污染,污染太严重了,从种种污染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身心清净,这叫皈依僧。

所以,佛传授我们这三皈,全是自性三宝,我们自己真心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

现在我们迷了,把自性三宝失掉,如何能够恢复?这就要常常念着三皈依,要回头,要依靠。

可是我们今天是凡夫,我们今天确确实实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在这个状况之下,我们发心学佛,怎么办?唯一的方法,依靠佛陀的教诲。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尊灭度之前,教导我们的 “ 四依法 ” ,传给后世。

第一条 “ 依法不依人 ”法是经典,你所讲的这些东西、教我的东西,没有经典、经文做依据,我不接受,我不能够相信你;你所讲的、你所说的、你所教的、你所行的,决定要依靠经典,这是佛教导我们头一条。

第二条教给我们 “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 。

什么是 “ 了义 ” 用佛法讲,契我自己的根机,我自己学了立刻就得受用、就得好处,这是了义;我学了没有用处,学了也做不到,这对我就是不了义。

换句话说,适合我的程度,适合我的工作,适合我的生活方式,适合我现前的社会环境,种种都能够适应,这是了义,这个东西学了马上就有用处,学以致用;如果学了这个佛法没有用处,白学了,我们得不到利益,那就叫不了义。

所以佛教我们 “ 依法不依人 ” 、“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 ,这两条开示非常重要,我们有没有遵循?

所以人说的,人怎么做的,做得再久,我们在经本上读到了,产生怀疑。

譬如诸位看到我们搭的衣,我们全是染色衣,咖啡色的染色衣;一般道场法师们搭的是黄海青红祖衣,我们也沿袭很多年。

台北华藏图书馆韩馆长往生的时候,我在病房里给她助念,我突然想到,我们的衣着不如法,因为佛教我们用色的。

诸位要知道,佛陀的用意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黑是正色,是一元的,不是多元的。

所以这个染色衣,红黄蓝白黑染在一起,这是多元文化,这是多元的代表。

我们想到这个问题,所以我就想到我们这个衣着要改,改成染色、咖啡色的。

当时我就通知台北专门做僧服的店,我们家里有二十多个出家人要做衣服,我就叫人打电话通知他。

第二天他来给我们量衣服,告诉我:“ 法师,您打电话来的时候我早就知道。”

我说:“ 你怎么知道的?”

他说中午阿弥陀佛到他家里来告诉他:“ 图书馆有重要的事情,你要赶紧替他办。” 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这个我们都记录下来,是僧服店的老板中午遇见阿弥陀佛,而且叫这个老板把衣料统统给我们准备好,赶工赶出来。

我们得到这么大的启示、这么大的感应,这就说明我们这个想法、作法是如法的。这就是经读多了,慢慢、慢慢就想通了。

我们的衣,现在很多人知道这个衣我们搭的是二十五条,二十五条是三长一短,二十五条,大家都叫 “ 福田衣 ” ,我们也相信这是福田衣,真正的意思也不懂。

去年我接受中国宗教局的邀请做为国家的贵宾,参加去年他们建国五十年的大庆,到北京去住了几天。

当中他们给我安排了一个节目,陪同我去参观北京历史博物馆,正在展览青州出土的一批佛教文物,四百多尊佛像,是北魏时代的,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国家宗教局长、国家文物局长陪同我去参观。

我看到三尊毘卢遮那如来裟袈每一格子里面都画有彩绘,仔细一看是什么?十法界,我恍然大悟,这个格子代表什么?多元文化,不同的国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统统在一起,格子一样大,是平等的,混合在一身,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人,我懂得了,我明白了,才晓得这格子是怎么来的。处处都是表现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这是世尊的智慧,无时无刻不提醒我们。

穿衣吃饭,吃饭是一个钵,托的所有的菜混合在一起,多元的,不是一个一个菜摆在那里,一个一个菜,那就是单元的,不是多元的。

佛吃饭一个钵,所有的菜混合在一起,表示着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

所以我说释迦牟尼佛是什么身份?要用今天的话来说,他老人家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学家,他的身份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无比的积极,他一点都不消极。

我们要体会到世尊他的精神、他的大德大能大智,我们应当要效法,应当要学习,应当要发扬光大,这叫三皈依,我们真的回头了,真的依靠佛菩萨的教学。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地,我是今天讲 “ 三皈依 ” ,做一个简单的补充,希望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三皈依的意义。

三皈依决定不是皈依一个法师;皈依一个法师,我在以前讲解时讲得很详细,你决定堕阿鼻地狱。

为什么?你造了破和合僧的罪。“ 这个法师是我的师父,那个法师不是我的师父 ” ,你在分化僧团,你破和合僧,这个罪过是阿鼻地狱。

所以一定要知道我们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个法师。

我们是三宝僧团里面的一分子,出来代表跟大家传授三皈,给大家做证明,而不是说这些人皈依我的,我就搞了一个党派,跟别人就对立了。

佛法跟国土、跟族群、跟宗教、跟一切众生,永远是和睦而没有对立的。

所以大家要记住,凡是搞对立就不是学佛了,就不是佛弟子;佛弟子跟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对立,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佛家是讲和平的。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40&fileId=95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句是 “ 具足众戒 ” ,这一句佛教导我们要守法。

“ 众戒 ” ,佛陀在世的时候,印度没有统一,都是一些小部落国家,每一个部落,就是每一个小国家,有他们的法律、风俗习惯、规矩,佛弟子也是周游列国,到处教化众生,到哪一个地方就遵守哪一个地区的规矩、法律,这是 “众戒 ”两个字的来源。

像我们今天跟不同的宗教往来,我们到人家宗教里面去,我们要行礼,我们要守他们的规矩,也要像孔老夫子 “入太庙,每事问 ” ,处处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不会失礼,才能够得到他们的尊敬欢迎,我们才能沟通。对宗教如是,对族群也如是,对于不同的国家亦复如是。

所以佛陀、菩萨、佛弟子,确确实实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决定受一切大众欢迎。

为什么?他懂得礼节,懂得守法,绝不破坏别人的规矩。

戒经里头世尊特别还说了四条,你们在戒经通常能看见的我就不说了,你们念了很马虎念过去之后没有留意,我提出来跟你们说。

《梵网经》里面佛说了两句话很重要,第一个 “ 不作国贼 ” ,这一条重要!决定不能破坏国家、不能破坏民族,不作国贼。

第二条 “ 不谤国主 ” ,对于国家的领导人一定要尊重,决定不可以毁谤。

《梵网经》上佛对出家菩萨说的。《璎珞菩萨戒经》上也有两句,对在家菩萨讲的。

第一条 “ 不漏国税 ” ,纳税是国民的义务、是国民的荣耀,不可以偷税,不可以漏税,这不是佛弟子。

第二个 “ 不犯国制 ” ,“ 国制 ” 就是国家的法律,决定不可以违犯国家法律,这是佛的根本大戒。

在两部重要的戒经里头所说,我们不能不重视,不能不遵守。

这四条走到任何国家地区都受欢迎的,我相信每一个政府都欢迎,每一个执政的人都欢迎,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没有错。

第三句是 “ 不犯威仪 ” ,“ 威仪 ” 是礼节,我们守礼、守法,小小的礼节都不失。这是第二福,小乘人所修的佛法。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40&fileId=95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福第一条人天之福,第二条是声闻、缘觉之福。

第三条是大乘菩萨之福,第一句 “ 发菩提心 ” ,菩提心是什么?大慈大悲。

大慈悲心平等的爱护一切众生,我们才能够牺牲奉献,为一切众生服务。

你不爱他,你怎么肯为他服务?为什么要爱他?大乘经上佛常说 “ 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 ” ,我们要不要爱护?佛讲的话句句是真话。

过去无量劫当中,我们跟一切众生什么关系?都做过亲属的关系,现在这一生到人间来,这一投胎,把过去生中事情忘掉了。

什么时候你的业障消除,你阿赖耶里面的种子、无始劫的种子都能够起现行,你就忽然都想起来了,所有众生跟我的关系非常非常密切;何况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他将来决定作佛。

我们对佛要尊敬,对父母要孝顺,这就是为什么用大慈大悲爱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基本的因由、基本的原因、基本的道理。

这是 “ 发菩提心 ” 里面最重要的,其他的诸位可以从 “ 净业三福 ” ,我们也有一个VCD流通,也有一本小册子,大家可以看,我在此地都做补充。

净宗法门,我们一心要想求生极乐世界。净宗是大乘法门,换句话说,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它的条件头一个是 “ 发菩提心 ” ,接着说 “ 一向专念 ” 。

“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 ,这是求生西方净土的秘诀,诸位在《无量寿经》上看到,不论是上辈、中辈、下辈,都有这两句,可见这两句是净土修行的根本法。

“ 一向专念 ” ,古德强调的是执持名号,但是名号的义理深广无尽,如果是那么简单,念佛的人个个都会往生,为什么就像李炳南老居士告诉我们的“ 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两、三个 ” ,简直不成比例,什么原因?

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只懂得这个名号的形式,不懂得名号所包含的义理,所以得不到理想当中的效果。

古大德常说 “ 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 ,我们常听,嘴皮上也会说,究竟什么功德?说不出来。

在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前面有梅光羲居士的一篇很长的序文,希望大家把那一篇序文多念几遍。

序文里头有一段,给我们一个启示。隋唐时代有许多高僧大德,包括朝鲜、日本到中国来留学的这些法师们,他们曾经做了一个统计,来研究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哪一部是第一?做这么一个统计。

结果大家公认《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后人称《华严》是世尊的根本法轮、圆满的大教。

没错,确确实实他们选得妥当,《华严》确确实实是佛家教学的概论;一切经都是《华严》某一个部分的细说,总说在《华严》,《华严》称根本。

然后再看《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跟《华严经》再做一个比较,这些人看出来了,《无量寿经》第一。

为什么?《华严经》到末后的圆满成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原来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圆满、才成就;如果没有普贤菩萨劝导大家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就没有结论、没有结果。

《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

《无量寿经》,夏老居士把它分成四十八品。这四十八品经,哪一品第一?我们再继续找,找第一。

这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都肯定的,第六品 “ 四十八愿 ” ,四十八愿是全经的核心,这是第一。

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哪一个第一?再找,这也是古大德公认的,第十八愿第一。

十八愿是什么?念佛;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必定往生。然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名号功德我们逐渐体会到。

四十八愿就是第十八愿的批注,《无量寿经》就是四十八愿的详细说明,《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批注。

这一大藏教,今天我们讲《大藏经》,一大藏教是什么?《华严经》的批注。

你这么反复一观察,你才晓得世尊一代时教的核心就是一句 “ 阿弥陀佛 ” “ 阿弥陀佛 ” 展开是三藏十二分教,这样我们才真正找到了世尊教学的中心点。

“ 阿弥陀佛 ” 四个字,意思刚才跟诸位报告了,“ 无量觉 ” ,真正成就了圆满的无量觉。

念佛,在一生当中就成就圆满的佛果,所以这个法门不仅仅是快速、稳当,容易修学,成功太高、太殊胜。

特别在《华严》上看到,这是世尊在《华严》里面告诉我们的,“ 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 ” 。十地,“ 始 ” 是初地,“ 终 ” 是等觉、十一地。

到什么时候专念阿弥陀佛?登地菩萨。

没有登地,也许你还有别的兴趣修学其他的法门;一登地之后知道,把整个佛法的总纲领抓住了。

“ 执持名号 ” 如果不这样详细的分析,仔细参详,“ 佛号功德不可思议 ” 很难理解。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40&fileId=95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5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学佛,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李老居士是印光大师的学生,他把净土传给我,劝我学净土。

我那个时候年轻,对于净土教不太容易相信,但是我相信印光大师的话,也相信李老师的话,不反对而已,但让我学习有一点不甘心。

我到台中去,老师问我:“ 学什么?” “ 我很想学《华严》,对《华严》特别爱好。”

老师说:“ 这个经太大了、太长了,我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来教你。” 最后让我重选,我选《法华》,这两部都是经中之王。

那个时候老师正在讲《楞严经》,就跟我商量:“ 你学《楞严》好不好?因为你学《法华》,我要另外找时间来教你,你学《楞严》,就随顺我这个讲学就可以了,我不必另外再拨时间。” 我同意了。

《楞严》也好,古人讲 “ 成佛的法华,开智慧的楞严 ” ,我就决心跟他学《楞严》。

所以我学教,《楞严》是我的看家的本事,学成之后我讲过七遍。

这是一部真实智慧的经典,自始至终都没有冷场,热烈的在讨论、探讨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非常有趣味。

现代的科技、太空物理,一直到量子力学这些理论,都在《楞严经》里面,《楞严经》比这些科学家讲得更透辟。

李老师往生之后,我承传他的净宗法门,所以这十几年来,专修专弘《大乘无量寿经》。这是我自己学佛的一段因缘。

发心非常非常不容易,但是发心无比的重要,不发心不能成就。

我学佛的根柢更早了,是在章嘉大师会下打的基础;我跟他老人家三年,这是密宗的大德。

他老人家往生之后,我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学教。我对于教是非常有兴趣,也有这个能力。

章嘉大师给我奠定的根本就是看破、放下。

我二十六岁,初次接触佛法,第一次跟他见面,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 我现在知道佛法好,无比的殊胜。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就能够入进去?” 我们年轻,性子很急,他看出我的毛病,教导是对症下药。

你不是性子急吗?他眼睛看着我的眼睛,看了半个钟点一句话不说,这个教学法高明!

一直让整个情绪定下来,然后才说出一个字:“ 有。” 这一个字说完之后,又没有话说了。

我又要等,恭恭敬敬的等。这次等的时间短了,大概五分钟,说出两句话“ 看得破,放得下。” 你才能入佛法之门。

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 从哪里下手?”

他告诉我“ 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所以我从那一天起,就学会了布施。

头一天见面,我向他辞行,他老人家非常慈悲,送我到大门口,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 今天我告诉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 我真听话,为什么?被他折服,他那一种慈悲、爱护,那种稳重,令人赞叹、令人尊敬,以德感人。

一生从来没有遇到过像这样的善知识,确确实实像经中所说的 “ 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 行住坐卧,你看他的威仪,都在定中,真善知识!我这个根柢是在他那里定的,所以以后到台中学教,一帆风顺。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40&fileId=954
发表于 2018-11-26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菩提心重要!发心之后,你决定能爱护众生。

菩提心就是四弘誓愿。

真正有帮助一切众生这个弘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 ,“ 度 ” 就是帮助、协助,要帮助众生,自己要有能力、要有德行,所以必须要断烦恼,烦恼不断智慧不开。

智慧是本有的,不是从外头得来的。《华严经出现品》里面佛说得多清楚“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妄想是无明,执着是见思、尘沙烦恼,所以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断掉,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就现前,智慧不是从外面得来的。

因此,佛法的修学修什么?八万四千法门,无数的宗派,方法不一样、门径不一样,原理原则是一个,都是修禅定。

“ 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 ,这个 “ 慧 ” 是自性本具的智慧,那个 “ 戒 ” 是什么?戒是方法。

所以 “ 戒 ” 这一字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讲法,不是一样的讲法,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

戒定慧三学那个 “ 戒 ” 是方法,你修学的方法正确没有错误,你才能得定,得到定之后智慧就开了。得小定开小智慧,得大定开大智慧。

定的层次很多,世间就有四禅八定,出世间禅定等级更多,你的定功愈深,你的智能愈广,就这么个道理,这个原理原则是所有一切法门、一切宗派都共同的。

我们今天用持名的方法念阿弥陀佛,目的何在?修定。

依照念佛这些规矩,这是持戒;依照规矩去做,然后你就得定。

念佛这个定叫 “ 念佛三昧 ” 。功夫最浅的叫 “ 功夫成片 ” ,只要得功夫成片,就恭喜你,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了;品位不高,你决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

如果你念到 “ 事一心不乱 ” ,这个念佛功夫高,你生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

如果你念到 “ 理一心不乱 ” ,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

所以往生的品位决定在你念佛功夫的浅深,这个话是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所说的,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的第一桩大事!

我们要问:我们到底是在念佛堂一天到晚老实念佛,还是到社会上帮助大众?

在念佛堂念佛,我能够修念佛三昧,我要是到外面去帮助社会大众,我功夫不就学不成?这是你对于佛法了解得太少,误会还很严重。

什么叫 “ 念佛三昧 ” ?连这个名词你都没有搞清楚。

什么叫 “ 念佛 ” ?天天拿着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叫念佛?心里头胡思乱想,古德所说的,天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 ” ,为什么?“ 口念弥陀心散乱 ” ,这个没有用处的。

所以念佛堂念佛是训练小学生的,训练成功之后,要离开学校。

这一个人在学校里念书,你的父母送你到学校念书,不能说在学校里念一辈子,永远毕不了业,那不变成没出息了?聪明的学生提前毕业,毕业要为社会大众服务。

念佛三昧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那是真正的禅定。哪里说帮助一切众生,禅定就没有了?哪有这种道理!

譬如我们今天这里一场法会,我举这个例子跟你说,我们看到有这么多听众,心里好欢喜,听众少了,心里就难过了,你没有禅定。

你如果有禅定,人多,是这样子,我讲得很高兴,一个、两个坐着,我声音还是这么大,还是一样高兴。

听众多少决定没有影响,怎么会被外面境界影响?看到大众红包供得多就欢喜,少了就难过,这个不行!这是心被外面境界所转,戒定慧三学都没有了。

要学成之后,无论什么境界,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如如不动,一片真诚,清净平等,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是我们的使命,是我们在这个世间唯一的一项工作。除此之外,丝毫都不沾染,你说多么清净、多么自在!才能够常生欢喜心。

所以,烦恼不能不断。从哪里断起?从自私自利。

凡人所以断不了烦恼,真的,他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烦恼的根就是自私自利,我们必须要用智慧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着想,不要为自己。

这个身体根本就不需要去理会它,你才能得自在。起心动念想到这个身,糟了,你的业障消不了。

念头一转过来,自己自身忘掉了,自身、他身是一个身,为一切众生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是真正害自己,这个道理佛经里头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们一定要懂。

果然从这个地方转过来了,恭喜你,你在佛法里头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会一帆风顺,都会得到真实利益,成就真实的智慧。

我们到这个地方、到这个阶段,是不是就可以终止?不可以,你的功德还不圆满,不能停止,永远在求进步。

到什么时候才终止?跟诸位说,没有终止的,永远没有终止。

到成佛了,圆满的佛果你证得了,证得之后还是不能终止;成佛之后,倒驾慈航,普度众生,要为众生做种种示现,为众生做种种说法,没有休息的。

世间人说佛教消极,我不知道他从哪里看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佛教导我们,发菩提心之后“ 深信因果 ” 。我过去学教,这一句话搞了我有两、三年,我想不通。

为什么?三福第一是人天福报,第二是二乘人福报,第三是大乘菩萨福报。假如这个 “ 深信因果 ” 放在第一条,我一点都不怀疑,放在第三条,我就不懂了。

我们凡夫初学佛的人,都相信因果。印光大师一生教人,他老人家提倡的第一个教材,《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这个教材的内容就是深信因果,人天法,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一定有恶报,谚语常讲 “ 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 ,因缘会合的时候果报立刻就现前,决定逃不过的。

这个我们都懂得,难道菩萨不懂吗?这个问题我搞了两、三年才搞清楚、搞明白。是读《华严经》里头悟出来的,就是读《十地品》,“ 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 ” ,我从这里恍然觉悟了。

这个因果不是别的因果“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 ,真的,这个因果很多菩萨都不知道,这个不是一般的种善因得善果。

所以这一句我们一定要清楚,就是十地菩萨。佛法到最后的一个阶段,无论修学哪个法门,统统都归到念佛法门。

正是普贤、文殊所示现的,他们两个在《华严经》末后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给华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做榜样,起带头作用,这才真正看到净宗的殊胜。

难怪世尊常常提到这个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弘扬,我们才体会到一点消息,法门无比殊胜。

提到《楞严经》,《楞严》开智慧,智慧要不往生极乐世界,算什么智慧?记得圆山临济寺第一次传戒,我参加了,我在戒坛担任书记。

那个时候台湾大学有几位同学,是文学院四年级的同学,有一天带了一个日本的客座教授,是个日本的法师,到临济寺来看我。那个台大的学生也是我们慈光讲座的学生,我跟那些学生们很熟。

这个日本的教授气焰很高,姿势很高,瞧不起我们年轻的出家人,问我学什么。那个时候我正在学《楞严经》,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楞严经》,他懂得《楞严》。

他问我修什么法门,我说修净土。

他那个脸色马上就很难看,很讽刺的说:“《楞严》跟净土有什么关系?” 大家都知道《楞严》跟密有关系,五会楞严神咒是密宗;《楞严》跟禅有关系,首楞严大定。

所以他说:“《楞严》跟净土有什么关系?” ,我看到他那个样子,不狠狠的打他一棒他不会觉悟,我说:“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左右手的这两个席次,左右手的助手,一个是观世音、一个是大势至,你知不知道?”

“这个我知道,看西方三圣,一看像就知道了。”

我说:“《楞严经》里头的二十五圆通,跟这两位大士有没有关系?” 我这个话一说出,他脸就白了,不好意思。

诸位同修必须要晓得,《楞严经》的精华是圆通章。佛举了二十五位菩萨做代表,说明修行怎么样证果,证到无上菩提。

为什么选二十五个?修行的方法不外乎二十五大类,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六根、六尘、六识是十八界,加上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就统统全都包括了,所以用二十五位菩萨来做代表。

这代表按照顺序排列的是普通法门,不按顺序的是特别法门。像我们世间人表演节目,最好的表演放在最后,压轴戏,最精彩的,佛也如此。

观世音菩萨拉到最后,压轴戏,所以大家都知道《楞严经》里头观世音菩萨代表的是特别法门。大势至菩萨代表的疏忽了,大势至也是压轴戏。

但是观世音因为他距离太远、太明显了,按照顺序排,观世音菩萨 “ 耳根圆通 ” ,六根眼根、耳根,他排在第二名,第二名拉到摆在最后,太明显了,大家一看就晓得了。

而大势至菩萨,按照顺序的排列,他老人家排在第二十四,距离二十五只差一个位次,他跟人家调换一个位置,人家没有看出来。

他跟哪个换的?跟弥勒菩萨换的,弥勒菩萨是识大,是最后的;地、水、火、风、空、见、识,识是最后的。

你去看二十五圆通章,弥勒菩萨排在二十三,大势至菩萨排在二十四,观音菩萨排在二十五,明明白白告诉你两个特别法门,不是一个。

但是许许多多念《楞严经》的人都疏忽了,都没有注意到大势至跟弥勒菩萨位置的交换,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我们读经,字字句句不可以疏忽,稍稍一个变动,里面有很大的作用。

大势至菩萨为什么在观音菩萨之前?大势至菩萨这个念佛法门是契合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之机,你想想看,这就是常讲的 “ 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 ,《无量寿经》世尊代表诸佛赞叹弥陀 “ 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 ,表这个意思。

观音菩萨放到最后是契娑婆世界之机,文殊菩萨拣选“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 ,我们众生的根机,给他看,他看不清楚,跟他讲,他听得清楚,耳根的能力比眼根强。

所以观世音菩萨代表的,深深契合娑婆世界众生之机,他并不契合所有虚空法界,大势至菩萨契合所有虚空法界。

所以这两位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表法的,突显出净土第一。

《楞严》怎么会跟净土没有关系?这日本法师不通。

所以 “ 深信因果 ”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http://www.foxdwedu.com/v3_cms/v3_ftjy_detail/?type=2&classId=40&fileId=95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30 2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