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0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4-8-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8-10-26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利益存亡品第七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若得遇善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幡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及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滴,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是长者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地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时,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已获。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说是语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之心,大辩长者,作礼而退。
讲义:这一品含义,利益存亡,“存”就是对活着的人,“亡”就是逝去的人,所产生的功德利益。
属于四生中的“湿生”。可以对应四大物质中的“火”。
谁存在?谁消亡?是在描述天地之间的存亡?还是个人生老病死,各种现象,相互转换,运行规律?
对应《西游记》中的人物,沙悟净。沙僧常说的三句话: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沙僧外部形象,红头发,脸青黑;胸前挂九个骷髅头。通俗的说:就是个死人相,一脸的倒霉相。
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第六品,第七品,都出现此段描述。如何理解?
即,无生法忍。与之对应,具体方法,就是行“无为法”。如何理解无生法忍及无为法?有无相生,简单理解为:有为法以“取利”为目的;无为法则以“有用”为目标;有为法对应“相对范围”,无为法对应于“范围不定”,有为法相对个人而言“性格鲜明”,无为法相对个人而言“没有性格”。
比如沙悟净,取经路上,基本没有多余的想法;也基本不怎么动,说话也少。主要任务负责挑担子,里面装的生活基本有用东西。食物来了,基本顺序:师父先吃,大师兄次之,二师兄再吃,最后自己吃,同时喂好白龙马。简单有秩序的生活方式。
原文含义:第一段,主要讲无生规律趋势,以及原因,发展轨迹。比如,由于举心动念,去追求各种利益,退失初心;忘了当初的誓言或承诺。欲望之火,烧掉善根;纤毫之罪,便至无量。在不知不觉之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或者说,此刻的举心动念,会进入生死轮回之中。(卵生阶段)
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幡盖,及燃油灯......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因为此阶段的父母眷属,是亡人所能依止之处,父母与子女之间,互有缘分,有此功德,就有希望,就能复生。是不是有点像传承文化,中华孝文化的内容?是的。(胎生阶段)
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这种习俗,早已深入到传统文化之中。从一七到七七日,即四十九天。百天。一年。三年祭祀和守孝。实际就是存与亡,在天地之间的一种联系和转换。藏传佛教里《中阴身解脱》,描述的就是七七日里具体情况。存与亡,在此阶段,相互成长。(湿生阶段)
“杀业”对应一切众生中的“卵生”。所以,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存在的人,能利益逝去的人,也能起相反作用。杀生与放生,现代人熟悉。像我们这个岁数的人,经历不少。比如,父亲坐彩车而去。母亲骑黑马离开,不久还生了孩子。经历过的人,大概清楚代表什么?(化生阶段)
做事明理:表现出不同的人格魅力和能力。一生当中,习性体现,经历事情多少,都是做事明理的一个过程。比如,宽容大度,单纯善良,积极面对,做好本职。又比如,遇见生老病死等事,尽各自一份力,不轻视不浪费,希望好的结果或归宿,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态度。
有生必有死。死亡即无生。这也是传统文化中,积极倡导的一套东西。
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这段含义,在西游记中,演绎过几次。比如,唐三藏在镇海禅寺,即,从中土唐朝远地来,也指各自离初心的近远。遇见白毛老鼠精,因为浪费一粒米,被如来佛祖惩罚,在床上死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即,绝粮三日。担物百斤,是指你我他,各自的身体。用俗话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常说的:各自的百来十斤肉,为此奔波,忙活奋斗。此时此刻,就需要有明白人,在其身边,适当助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