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原文: 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因触所生。以触为界。阿难。若因身生。必无合离。二觉观缘。身何所识。若因触生。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身触二相。元无处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相。内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复立。内外性空。即汝识生。从谁立界。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译文: “阿难,又你所明白的,身、被触物为缘,产生身识。这身识是因身所生、以身为界呢,还是因被触物所生、以被触物为界呢?阿难,倘若身识因身所生,必然没有离合这二种觉知攀缘相状,身还有什么所识知的?倘若身识因被触物所生,必然无有你身,谁有不是本身而知道离合的本事呢?阿难,被触物不会触知,身体觉知才有触,觉知身体即是触,觉知触即是身体,而被触物不是身体,这身体又不是被触物,身、被触物二相,本元就没有存在之处。触物与身体合贴在一起即是身体自己的体性,触物与身体分离即是虚空等相,触在内、在外都不成立,中间位置又怎么成立呢?中不再成立,内外性空,即使你的身识产生,又从谁立界呢?所以,应当知道身、被触物为缘,产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被触物及身识界三种,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原文: 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因法所生。以法为界。阿难。若因意生。于汝意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若无前法。意无所生。离缘无形。识将何用。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为同为异。同意即意。云何所生。异意不同。应无所识。若无所识。云何意生。若有所识。云何识意。唯同与异。二性无成。界云何立。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非意所摄。汝识决定依于法生。汝今谛观。法法何状。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得。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相状不有。界云何生。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译文: “阿难,又你所明白的,意、法为缘,产生意识。这意识是因意所生、以意为界呢,还是因法所生、以法为界呢?阿难,倘若意识因意所生的话,在你的意中,必然有所思维才能阐发表明你的意,如果没有以前的法,意无所产生,离开法缘意就无形,识还有什么用呢?又你的识心,与各种思量和明了分别性,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呢?与意相同的话,识心就是意,识还怎么产生?与意不相同的话,应当无所识知,如果无所识知的话,还怎么产生意呢?假设有所识知的话,既然识心与意不同,还怎么识知意呢?这样看来识心与意的同异两种性状无法成立,界又怎么成立呢?倘若意识因法所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你观察色法以及声法、香法、味法和触法,相状分明,以对应眼耳鼻舌身五根,不是意所摄受,假使你的意识必须依于法生的话,你现在仔细观察,这种法、那种法都是什么相状呢?如果离开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超越这些相的话,法终究无所得。这些相生则色空诸法等生;这些相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意识所产生的法因既然没有了,因法生而有的意识又作何形相?意识相状不再有了,意识界又怎么产生?所以,应当知道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识界三种,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悯。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悯。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 译文: 阿难对佛说:“世尊,如来经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都是因为地、水、火、风四大和合才显现出来。为什么如来现在又把因缘和自然二者都排斥摈弃了呢?我今天实在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祈愿世尊您哀怜悯念我们,为众生开示中正之道、明了理义、没有错误言论的教法。” 这时,世尊告诉阿难说:“你先前已厌离声闻缘觉、各种小乘法,发心勤奋追求无上菩提。所以我今天为你开示了深妙无上的第一真理。你现在怎么又拿着世间不符合实理的言论和妄想因缘来自己在这里纠缠不清呢?你虽然多闻,如同说药的人,当真药摆在面前时却不能辨别,所以如来说你是真正可怜悯的人。你今天认真听着,我要为你分别进行开示,也让将来修大乘的人们,通晓了达实相。” 原文: 阿难默然。承佛圣旨。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译文: 阿难沉默不语,等待着佛的教诲。 “阿难,如同你所说的,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表现出世间的种种变化。阿难,如果那些大的本性,体不和合,那么就不能与其他各种大进行杂和,犹如虚空不能与各种色尘和合一样。如果四大和合的话,他们就会共同变化,从始至终的虚妄的相就会形成,生灭相互接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同旋转的火轮不会有休止。阿难,如同水变成冰,冰还能变成水。你观察一下地的体性,粗的为大地,细的为微尘以至于达到邻虚尘,再分解那极微细的色尘边际相七次而得到邻虚,更进一步分析邻虚,就会实如虚空。阿难,倘若这邻虚尘分解成虚空的话,就应当知道虚空能产生出色相。你今天问道,由于和合的缘故产生了世间各种变化境相,你暂且观察这一邻虚尘,是用几个虚空和合而有的?因为邻虚尘分解成虚空,则不应该邻虚合成邻虚。再者,邻虚尘分析进入虚空的话,是用几个极微细邻虚尘色相合成虚空的呢?倘若色相合成时,合色就不是虚空;倘若虚空合成时,合空就不是色相。色还算可以分析,虚空怎么去合成?你确实不知道如来藏中,妙色变化无常、无有自体、本性真空,性空是真实色性,一切本来清净无染、周遍法界,但随着众生的心念妄想,应和所感知的程度,遵循业力的牵引而阐发显现出色空诸相。世间人无知,迷惑认为是因缘和自然性,其实都是识心的分别、计算、量度,只有言说,都没有实义。” 原文: 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阿难。名和合者。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罗门种。优楼频螺。迦叶波种。乃至阿难。瞿昙种姓。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执镜于日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于日来。阿难。若日来者。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若镜中出。自能于镜。出燃于艾。镜何不镕?纡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若生于艾。何借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译文: “阿难,火性无有自我实体,依存于各种外缘。你观察城中尚未吃饭的家庭,想要烧火做饭时,主人手拿着阳燧在太阳光下取火。阿难,名叫和合的,比如我与你和一千二百五十比丘,现在是一个团众,团众虽然是一体,但深入研究其根本,每个人各个有自己的身体,都有自己的出生地、姓氏、名字,例如舍利弗是婆罗门种,优楼频螺是迦叶波种,以至于你阿难是瞿昙种姓。阿难,倘若这火性是因和合而有的话,那人手持镜子对着太阳求火时,这火是从镜中而出呢,还是从艾草而出,还是从太阳而来呢?阿难,如果火是从太阳而来的话,自然能烧你手中的艾草,来到这里各处的林木,都应当受到火焚。如果火是从镜中而出的话,自然能在镜子中出火烧着艾草,镜子为何不被烧熔化呢?弯曲你的手指握着,尚且没有热的感觉,还怎么能够融化镜子边畔呢?如果火是从艾草生出的话,何必还借助太阳和镜子把光明相接,然后才能生火呢?你再仔细观察,镜子因为手持,太阳从天上来,艾草本地所生,那么火是从什么地方游历到此的呢?太阳和镜子相距遥远,既不能和也不能合,不应当火光没有产生的地方就自己而有。你还不知道如来藏中,火大遍于一切色法、本性真空,性空是真实火性。一切本来清净无染、周遍法界,但随着众生的心念妄想,应和所感知的程度,阿难,应当知道世人在一处拿着镜子,这一处就能生火,遍法界都拿着镜子对着太阳,满世间都会起火,火起遍世间,难道真有这样的地方吗?其实是遵循业力的牵引而显现出火相。世间人无知,迷惑认为是因缘和自然性,其实都是识心的分别、计算、量度,只有言说,都没有实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