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7|回复: 8

生活禅话——禅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9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生活禅话——禅是什么?


禅是什么?禅,是思维方式;禅,是生活的智慧。我们也许永远和晨钟暮鼓、习经参禅的生活保持着遥远的距离,但只要用心,就会发现吃饭睡觉、担水劈柴是禅;一句话、一个手势也是禅。   
    禅宗五祖弘忍曾问:“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答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滚滚红尘大千世界,让我们心动不已的诱惑委实是太多太多了,但弱水三千,只可取一瓢饮,心幡摇荡之际,何妨低眉问禅?比如,去听一听在太阳下袒胸露腹号曰“晒经”的那位禅师严肃的话语:“你们晒的藏经是死的,会生虫。我晒的藏经是活的,会说话,会干活,会吃饭,有智能者应该知道哪一种藏经才更珍贵。”
    会元和尚师徒二人赶路,到一条河边看见一女子待渡,无船无桥,老和尚二话没说就背女子渡过河去。回到寺庙小和尚忍不住问老和尚:“出家人禁近女色,师傅为何要背那女子?”老和尚正色道:“我早就放下了那女子,你怎么还背着?”  
    这样的小故事相信我们早已经看过不止一遍,并且每次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不过,看归看,笑归笑,看过了笑过了,故事的禅意是否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并体现到日常生活里了呢?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的呈现
    过去有个专门制造假面具的人。  
    有一天,有一位朋友拜访他,一见面就觉得他的脸好象变得较不和善,有一份说不出的冷漠感,于是就问他:“你近来有什么不对的吗?你的脸色好象不大对,是不是工作太忙了,还是身体不舒服?”  没有呀!”  “真的吗?”他的朋友似乎不太相信,没有再说什么,就回家了。过了半年,他的朋友再次来访,一见面就说:你的脸色真好,和以前都不一样,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啊?”“没有啊!”他还是这样回答,心里一面盘算着,为什么前后半年,他朋友的问话是这么奇怪呢?我还是我,一点也没变啊!忍不住,他就问朋友说:“为什么你半年前和这次问我是不是有事,难道我变了吗?”我只是觉得奇怪,有一次来时看你的脸色,似乎阴沉不友善的样子,而这次又显出和乐而且愉快的模样,我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我才这么问的啊!”朋友回答  这时他才有所领悟的想起:原来他半年前受顾客的委托,定制一批妖怪的鬼面具,在制作时必须要想象成咬牙切齿、凶狠怒目的样子,这样才能把面具做得惟妙惟肖,如此,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那凶煞的摸样就呈现到脸上来了,看起来也就阴沉不友善了。而最近刚好受顾客委托,制作一些菩萨面具,心里所想的,都是一些慈眉善目和蔼亲切的面孔,因此脸上就呈现出亲切和善的可爱面相了。其实一切景象都是由心所造,不仅面相如此,连一切一切的事物也是如此;一样的月亮,从古至今高高地悬挂在天上,却有着千百种心看着它,所以也呈现出千百种不同的感触。心中充满慈祥善心,对万物秉持感恩的人,他的脸上始终是充满和善的,反之,就变成恶魔的脸,这就是由他的心所显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台和尚写过一诗“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无心万虑忘。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商量。” “南台静坐一炉香”,他点起香,坐在那儿,“终日无心万虑忘”,一天到晚都无所萦怀,一切东西都不住于心了,什么修行,不打妄想,看心看净等等统统忘记了。“不是息心除妄想”,我坐在这儿,并不是硬要把心息下去,故意不起妄想,而是因为有下面点眼的结句:“只缘无事可商量”。本来就没有事嘛!见了性,就没有事了。所以昭觉和尚说:“我看这千万人都是迷糊的,都跑到这儿来找佛,找菩萨,没有看见一个无心道人。”注意,这个“无心道人”并不是故意无心,是因为见了道以后,世间的那个心就死了,不起作用了,才是坐禅。
  再如药山禅师见道后,有天在庙外的石头上坐禅,石头希迁禅师问他:你在这儿干什么?药山说:我什么都没有做。石头说:那你是在闲坐了?药山说:如果是闲坐,那就是有所作用了。石头说:我这里针扎不入。药山说:我这里如石上开花。这才是禅宗的坐禅,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但境界却大得很。从这里,你再看那些观心观净的,全是在打妄想。你再看临济大师,他在黄檗处见性后,一天在僧堂里睡觉,黄檗来查房,看他睡觉,就用杖子打他一下,临济睁眼一看师父,又合眼睡去,黄檗禅师又到上房去查,看见首座和尚在那儿坐禅,于是用杖子打他说:下面那个小和尚却知道坐禅,你却在这里打什么妄想。大家好好参一参,临济睡大觉,打都打不醒,黄檗大师说在坐禅;首座和尚明明在坐禅,而黄檗大师却说他在打妄想。里面的道理何在呢?就是六祖大师上面所说的道理嘛。“若见诸境不乱,是真定也”。临济被他的师父打都打不醒,其实他们明白得很,临济是“见诸境不乱”,所以尽管睡大觉,而黄檗大师却赞叹了是真正坐禅。
  “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这就是六祖为禅定所下的定义。六祖大师还引《菩萨戒经》说:我本性元自清净,因此,一切学佛的人要念念不忘自己的本性,要看到自己本来就是清静的本性,如此而已。所以要“自修、自行、***”。自己修自己的本性,自己按照自己的本性行动,用不着只想依靠着什么别的力量,自己的本性就是佛嘛!所以祖师们大悟后,往往第一个感叹是:“啊,原来是这样,其实我早就成佛了!”开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坛经》坐禅这一品并没有讲怎样坐禅,而是放在这个“本性”上来讲的。六祖千言万语,就是一句话,只是叫你明心见性,***,一切都在这里。
  唐代有一位很有名的禅师,叫马祖。他到湖南衡山怀让惮师的庙子里挂单,一天到晚都在静坐。怀让发现他是个人才,很想度他,多次找他谈话,但马祖坐在那里理都不理。怀让于是拿了一块砖,天天在马祖面前磨,马祖也不理。不知过了多久,马祖终于忍不住了,说:“和尚,你在干什么啊?”怀让说:“我在磨镜。”马祖很奇怪,说:“镜子是用铜磨,你用砖磨,怎么成得了镜子呢?”怀让说:“既然砖头磨不成镜子,那么你在那儿坐禅就成得了佛吗?”马祖的确不凡,立刻有所省悟,并且请教说:“那怎么修持才对呢?”怀让仍然用比喻进一步说:“如果一头牛拉的车停在那儿,要牛车上路,该打牛还是该打车呢?”马祖说;“当然该打牛,打车有什么用!”怀让说“因此你应当知道,人的身体等于一辆车,心等于是牛。要想成佛,必须以心上用功,不在坐啊!”怀让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呢?若说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马祖于言下就大彻大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的手段
一位禅者在河边打坐时,听到挣扎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一只蝎子正在水里挣扎。
他伸手把它捞上来时,被毒蝎子蜇了一下。
过了一会,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一看,蝎子又掉进水里去了。他又把它救了上来,他的手又被蜇了一下。
旁边的渔夫说:'你真蠢,难道不知道蝎子会蜇人?“
”知道。被它蜇了两次了。“
”那你为什么还要救它?"
"蜇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会因它的本性而改变。"
蝎子又掉进了水里。禅者看看自己肿起来的手,再看看水里挣扎的蝎子,正犹猭间 ,渔夫把一个干树枝递到他手上。他用干树枝捞起蝎子,他的手才没有被再蜇。
渔夫笑着说:"慈悲是对的,但慈悲也要有慈悲的手段。"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點壹無所求
故事略
 宋朝雪竇禪師在淮水旁遇到學士曾會先生。 曾會問道“禪師 您要到哪裏去”
雪竇很有禮貌地回答道“不壹定也許往錢塘也許往天臺方面去看看。”
曾會就建議道“靈隱寺的住持珊禪師跟我很好我寫封介紹信給您帶去他定會好好地待妳。”
可是雪竇禪師到了靈隱寺時並沒有把介紹信拿出來求見住持壹直在大眾中過了三年。曾會於三年後奉令出使浙江時便到靈隱寺去找雪竇禪師但寺僧卻沒有人知道有這麽壹個人曾會不信便自己去雲水所住的僧房內在壹千多位僧眾中找來找去才找到雪竇便問道
“為什麽您不去見住持而隱藏在這裏是不是我為妳寫的介紹信丟了”
雪竇“不敢不敢因我是壹個雪水僧壹無所求所以不做妳的郵差呀”
即從袖裏拿出原封不動的介紹信交還給曾會雙方哈哈大笑。曾會將雪竇引見給住持珊禪師珊禪師甚惜其才後蘇州翠峰寺缺住持時就推薦雪竇任其住持。
故事解
 “不壹定”此乃此事之眼也世人執相故要麽執壹端要麽執兩端……是於勞苦算計中總不見其余也
雪竇禪師本即言“不壹定也許往錢塘也許往天臺”最終卻不是落入這二邊中去而是去了發善心的曾會指引地“靈隱”雪竇這“不壹定”因壹善心改變了此可喻發善心成善善即於眼前之貴也。是為因緣法。
曾會所言“他會好好待妳的”是常法乃壹定之見也。曾會壹到寺中即找雪竇乃執定雪竇必去靈隱執定雪竇必付信執定雪竇必於靈隱當僧眾……然所出現之壹切在意料之外
雪水僧終成壹住持雪竇再離靈隱而駐翠峰寺是又兩個意外事由此看來曾會之介紹信也不是個好的了若用之則雪竇受人恩而不得自在則其必為僧眾中人而不自苦修為矣則其必不再駐翠峰而自主矣……
然此“不壹定”之善事卻為曾會所發之壹善心推引妙哉本故事以曾會寓示於“壹定”之法以禪師寓示於“不壹定”之法兩者相得兩端更莫執是為大道也
雪竇之“不壹定”行之能成乃在其自強不息與道行修為之高也。曾會炎“壹定”行之能成乃在其誠心堅持也到寺後問不到人還不忘繼續尋找非有誠心不行此也 雪竇禪師所示現者乃無常之因緣化行也。明此無常修其無心是則為“壹無所求”也“壹無所求”則脫於壹切系縛獨得自在矣
下附壹則來自釋迦牟尼之故事同參之
世尊因外道問“昨日說何法”曰“說定法。”外道曰“今日說何法”曰“不定法。”外道曰“昨日說定法今日何說不定法”世尊曰“昨日定今日不定。”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萨婆多论云。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不犯女人。
蛇有三事害人。有见而害人。有触而害人。有啮而害人。
女人亦有三害。若见女人而发欲想灭人善法。若触女人身犯中罪灭人善法。若共交会身犯重罪灭人善法。
一若为毒蛇所害害此一身。若为女人所害害无数身。
二者若为毒蛇所害害报得无记身。若为女人所害害善法身。
三者若为毒蛇所害害五识身。若为女人所害害六识身。
四者若为毒蛇所害得入清众。若为女人所害不与僧同。
五者若为毒蛇所害。得生天上。人中值遇贤圣。若为女人所害入三恶道。
六者若为毒蛇所害故得四沙门果。若为女人所害于八正道无所成益。
七者若为毒蛇所害。人则慈念而救护之。若为女人所害众共弃舍无心喜乐。
以是因缘故。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终不以此而触女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僧:“当一个禅者没有悟道时,他善于言词,他说的能够算禅悟吗?”
慈受:“既未悟道,说出的怎能算做禅悟呢?”
学僧:“因为他讲得头头是道,如果不算作禅悟,那他像什么呢?”
慈受:“他像鹦鹉学话!”
学僧:“哑巴吃蜜与鹦鹉学话,有什么不同呢?”
慈受:“哑巴吃蜜,是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鹦鹉学话,是不知,如小儿学话,不解其义。”
学僧:“然则,未悟的禅者,如何说法度生呢?”
慈受:“自己知道的给他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不要给他知道。”
学僧:“老师现在是知抑是不知!”
慈受:“我是如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也如鹦鹉学讲话,讲得非常像。你说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
学僧于言下有省。
禅悟的境界是怎么样?这实在是无法说明的,历代祖师用打用骂,硬是不肯说话,佛陀甚至讲,我所说法,皆非佛法,这不是笑话,因为不用言说的佛法,才是佛法。佛法、禅心,是自证的境界,是从无分别的平等性智而了知的,这不是黄莲,应该是甜蜜;这不是鹦鹉,应该是菩萨。

点评

你说的这些都不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9 20:56
发表于 2018-5-9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家_D5BZh 发表于 2018-5-9 17:56
学僧:“当一个禅者没有悟道时,他善于言词,他说的能够算禅悟吗?”
慈受:“既未悟道,说出的怎能算做禅 ...

你说的这些都不对。

点评

如来说经,诸位祖师造论。宗,教两个门派,其实是一个法。从来就没什么可以分开的,也没什么可以合并的,只是随着众生的根基而获得利益,随着各自获得的利益而建立名相。上等根基的人听了,马上明了自己的心,圆满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0 09:36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雷神 发表于 2018-5-9 20:56
你说的这些都不对。

如来说经,诸位祖师造论。宗,教两个门派,其实是一个法。从来就没什么可以分开的,也没什么可以合并的,只是随着众生的根基而获得利益,随着各自获得的利益而建立名相。上等根基的人听了,马上明了自己的心,圆满道品,就命名为“宗”。中下等根基的人听了,进修道品,逐渐地了悟真性,就命名为“教”。佛法到了像法的时期,法在我们中土流传。那时,人的根性聪利,多数都听受经典。主要以读诵讲说为日常功课。僧人的本分,就是研究经典。真正去参悟和亲身实证的少,泛泛空谈的多。所以达摩大师特地前来阐释直指人心的法门。令人亲身见到本来面目,后世就把这叫做“宗”。见到本来面目,然后再看经典,修行,才知道一个大藏教,都是自己家里的话。六度万行,都是自己家里的事。因此,宗门的悟解好比是眼睛,教下的修行好比是双脚。没有眼睛就看不见道路,没有双脚就不能走到家。所以,宗门与教下是互相需要,而不是互相驳逆的;是互相结合,而不是互相背离的。
至于南岳和天台,他们的究竟指归大略相同。所以传灯录和指月录把两位大师列到应化的圣贤科当中。而高僧传不把他们列在义解中,而是列在习禅中。这是古代的大德具有慧眼,把宗与教视为是一贯的。到了六祖在曹溪弘法后,禅道兴盛起来。不立文字这样的说法广泛传播。解路逐渐开启,悟门逐日闭塞。所以南岳,青原诸位祖师,都用打机锋的方式来接引弟子。使佛祖现成的语言,没法回答他们的问题了。不是真明了,就没法明白他们话。以此来检验是金子还是粗铁,一下就辨别出来了。美玉和石头,永远分开,没法造假冒充。这是机锋转语的由来。从此以后,这种方法日渐兴盛,有见识的人纷纷宏扬,惟恐自己用的与别人一样,变成俗套,贻误了参学的人,败坏了宗门的风气。因此,机锋越来越峻,变化莫测,令人无法琢磨。所以有呵佛骂祖,斥责经教,拔除净土的(对这些事情,南岳慧思大师两句话,就说尽了:超群出众太虚玄,指物传心人不会。认做是实法,罪如同五逆。)因为这样的话,会搅乱人的情绪知见,闭塞人解脱的道路。根基成熟的人听了,马上就能找到归途,彻底开悟,向上提升境界。根基还没成熟的人,根据这些机锋,努力去参究,直到大彻大悟为止。因为当时善知识众多,人的根基还很通利,教理明白,生死心切,纵使没能马上了悟,也必定不会生下劣心,认为那是真实法。
而现在的人,大多数是儒家的书读的少,不明白世理。没有学习教乘,不了解佛法。才刚刚发心,就进入了宗门。那些知识,只为了支持门厅,也学古人的样子,不去管他什么利害。那些弟子,也不去真正用疑心去参那些话头,个个都认为是真实法。或者在当世人的一些言谈举止,或者是古人的事迹言论中,用自己的知见理解出一翻道理来,总离不开文字的字面意思,就以为是彻底开悟,参学的事情就结束了呢。而那些所谓的知识呢,既然处在知识的位置上,开导后学,守一个诺大的门庭,恐怕人家说自己不是通家,就因此又讲经又说禅,想要以宗门教理都通达而自居。谈论宗门的时候,那些古代大德们要人去参究的机锋,竟然被说成了解释和开导的话;讲教呢,那些如来修因克果的真实道理,反被说成是比喻的言辞。结果是以教破宗,以宗破教。盲人引领着更多的盲人,互相拉扯着走入了火坑。致使后人不能了解古人的芳规,只效仿了些轻视佛法,凌辱祖师,排斥因果的言行而已。古人的语言,绝没有真正的明了。而僧人的本分,连梦都没梦到过,何况做到。现在,我讲宗教的语言和意思,来略为分别一下。——增广·卷二·宗教不宜混滥论 ·P43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6 12: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