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1|回复: 0

故道白云 46、一把申恕波树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30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那年,在瞿师罗园精舍,经师和戒师发生了一次冲突。他们的争论由很小的事引起,但却演变成为僧团里严重的分歧。事缘那位经师没有把盥盆清洗而被戒师认为是触犯了轻戒。经师是个骄慢的人,认为自己不是故意使盥盆污染,故而不应受责。他们各自的学生纷纷支持自己的老师,以至争拗加剧。这边谴责那边毁谤,而那方又怪这方愚笨。终于,戒师当众宣布经师的破戒,并且要他正式在僧众前忏悔,否则不许他参加每两周一次的诵戒仪典。

情形日恶化。双方互相中伤。他们的言词如毒箭一般。除了一些不偏袒任何一边的比丘,其他的比丘,大都站在其中一边。中立者都慨叹:“这次事态严重了!这只会造成僧团的分裂。”

虽然佛陀住在离寺院不远的地方,但他却对此事全不知情,直至一队来访的比丘告诉他,并请他出面调停。佛陀直接与那戒师面谈,对他说道:“我们不可以太执着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也去了解他人的观点。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僧团的分裂。”接着,佛陀又到经师那里,对他说同样的话。佛陀希望他们两人可以和解。

但佛陀的介入,并没有得到他预期的效果。他们彼此已说得太多对方的坏话,所做成的伤害已非常严重。中立的比丘,没有能力影响他们和好如初。这次的纷争,很快便传到在家众的耳里。其他的宗教团体也开始知道佛陀的僧团出现了问题。这对僧伽的声誉大为损害。佛陀的随从罗祗多也按捺不住,而与佛陀商谈,请求他再一次出面调停。

佛陀穿上他的外衣,来到精舍的大礼堂。罗祗多敲起召集众僧的钟鼓。比丘齐集后,佛陀这样说:“请你们别再争辩。这只会令僧团分裂。请回去继续修行吧。我们是真修行,就不应该成为傲慢和瞋恚的受害人。”

一个比丘站起来说:“世尊,请你不要插手此事。回去静修吧。这事与您无关。我们已是成人,一切都懂得自己解决。”

接下来的,是鸦雀无声的沉默。佛陀站起来,离开了礼堂。他回到自己的房子,拿起乞钵,步往挢赏弥乞食。之后,他独自行入森林里用食。吃完后,他又起来离开挢赏弥。他向着河边走。他没有通知任何人他的离开,就是他的随从罗祗多和阿难陀也不知道他离开了。

佛陀一直步行,直至来到芭娜迦留罗伽罗村这个市镇。他在这里遇到他的弟子薄功尊者。薄功请佛陀到他独居的森林里。他给佛陀奉上毛巾盥盆清洗手脚。当佛陀问及他修行的情形时,他告诉佛陀虽然他只有一个人独修,但却体验到喜悦和自在。佛陀说:“有时候,一个人独居要比与人一起更愉悦。”

与薄功道别后,佛陀起行前往离这里不远的东竹林。佛陀正准备进入森林时,却被林地的守卫拦住:“僧人,别进去呀,你会打扰林中正在修行的几位僧人的。”

佛陀还未来得及反应,阿耨楼陀尊者突然出现。他兴奋地跟佛陀招呼,并对守卫说:“这位是我的师父。请让他进去。”

阿耨楼陀带佛陀进入森林。他与竺难提伽和金毗罗两位比丘一起住在这里。他们都很高兴见到佛陀。竺难提伽替佛陀拿钵,而金毗罗又替佛陀接过外衣。他们清理了金竹丛旁的位置给佛陀坐下。他们又奉上毛巾盥盆。三位比丘向佛陀鞠躬顶礼。佛陀请他们坐下,问道:“你们在这里感到满意吗?你们的修行,进展如何?在这里乞食和教化,曾遇到困难吗?”

阿耨楼陀回答道:“世尊,我们对彼此关怀备至,生活上的和谐犹如乳蜜交融。我认为可以与竺难提伽和金毗罗一起是我的福气。我很珍惜他们的友谊。我每做一件事之前,无论他们在或不在,我都会先停下来,问问自己他们的反应将会是怎样。我的言行会令师兄们不高兴吗?只要有怀疑,我便立刻抑制自己。世尊,我们虽是三位,但犹如一体。”

佛陀点头,表示赞许。他望向另两位比丘。金毗罗说:“阿耨楼陀说的都是真话。我们和平相处,而且都互相关怀。”

竺难提伽也加入:“从食物至修行的见解体验,我们什么都一齐分享。”

佛陀嘉许他们说:“好极了!我真高兴看到你们如此融洽相处。一个真正的僧团是应该这样和平共处。你们真的醒觉了,所以你们才证得这种和谐。”

佛陀在这里和三位比丘住了一个月。他观察他们每天早上怎样在禅修后乞食。那一个比丘最先回来,便替其他的比丘准备座位、取水以备清洗和摆放好一只空钵。他自己用食之前,必先把一些食物放进空钵内,以防其他的比丘乞不到食物回来。他们全都用食后,又将所余的食物放置地上或水流中,小心不会伤害附近的小动物。然后,他们才一起把乞钵清洁洗净。

谁先发觉到茅厕需要清洗,便立即去做。需要别人合力的工作,他们都一起合作。他们又不时坐下来,交换修行上的心得和经验。

离开三位比丘之前,佛陀对他们说:“比丘,僧团的本来性质就应该是和谐的。我认为依照下列的原则,和谐相处是可以达到的:

一、共同享用一处公用的地方,如森林或家居。

二、共同享用日常的必需品。

三、一起守持戒律。

四、只用有利于和合的言语,避免导致僧团分歧的言说。

五、互相交换见解和心得。

六、尊重他人的观点,而不要勉强别人跟随自己的看法。

僧伽如能依照这些原则,必定能够获得喜乐与和谐。比丘,让我们以后遵照这六条原则。”

比丘们都很乐意接受佛陀的教导。佛陀与他们道别后,便步行至波奈耶伽附近的罗稽罗森林。在一棵娑罗树下禅坐后,他决定一个人在这里度过即将来临的雨季。



出处

阿含经故事选105  拘睒弥地方僧团的纷争

——六和敬的教说

有一次,住在拘睒弥城瞿师罗园的比丘们,因为对一位比丘的犯戒与否,有不同的认定而起了争执,后来僧团分裂,形成对峙的两方,彼此互相谩骂攻击。

佛陀听到了这个消息,前来瞿师罗园,想为他们排解。

首先,佛陀确认起争执的传言是否属实,问比丘们说: 「比丘们!听说你们为了一件犯戒与否之事起了争执,彼此以言语互相攻击,而不是互相规劝、慰问,大家不同意对方、不和睦,是吗?」

「是的,世尊!」

「比丘们!有六件事,有助于僧团的向心力,使僧团保持无诤、和合、团结。哪六件事呢?那就是对僧团的同修们,不论是在公开的场合,还是在私底下,都要『身慈』、『口慈』、『意慈』、『饮食均分』、『戒律共守』、『见解相应』。

比丘们!这六件事中,最首要、最具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就是『见解相应』了,也就是那圣者解脱之见;能令实践者趣向苦尽之见。比丘们!这就像重阁高塔的塔顶一样。

比丘们!如何依圣者解脱之见,实践趣向苦尽呢?透过自省,比丘知道自己应离贪、瞋、昏沈、掉悔、疑、世俗之见、与人争执等,会使自己不能如实知见事情真相的缠缚,这是圣、出世间、不共凡夫的第一智。

其次,深知对此见之修学、再修学,能获得内心的寂静,这是圣、出世间、不共凡夫的第二智。

其次,确知这是其他沙门、婆罗门所不曾有的见解,这是圣、出世间、不共凡夫的第三智。

其次,一如正见具足者的特质一样,一旦犯错,即能发露忏悔,改过永不再犯,就像婴儿的本能,当手脚一碰到火,就立刻反射收回一样,这是圣、出世间、不共凡夫的第四智。

其次,一如正见具足者的特质一样,对同修们戒、定、慧的增上,始终保持热忱的关心,就像母牛护小牛一样,这是圣、出世间、不共凡夫的第五智。

其次,一如正见具足者的精进力一样,以渴望之耳,倾听如来教导的法与律,这是圣、出世间、不共凡夫的第六智。

其次,一如正见具足者的精进力一样,一受教于如来法与律,便能获得义之感化,获得曱法之感化,获得来自法的喜悦,这是圣、出世间、不共凡夫的第七智。

具足这七支的圣弟子,就获得了预流果了。」  

然而,拘睒弥的比丘们还是不接受佛陀的劝诫,回答佛陀说: 「请世尊不要挂虑我们的事,我们自己会处理。」

佛陀看他们听不进劝告,就离开他们,到跋耆国去了。



上面是一半的出处,还有另一半的出处。

阿耨楼陀尊者,即阿那律尊者。

中部第一二八经  随烦恼经(也称优婆塞经、或者称小杂染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憍赏弥瞿师罗园。其时,世尊于清晨,着衣持衣、钵,为乞食而入憍赏弥。至般那蔓阇寺林。而其时,恰尊者阿那律、尊者难提、尊者金毗罗住于般那蔓阇寺林。

林之守护者见世尊从远而来,见已,如是白世尊曰:‘沙门!勿入此林中。于此处住有自爱形三人之善男子,莫作彼等之不快。”  尊者阿那律闻林之守护者与世尊共话,闻己,如是告林之守护者曰:‘友,林之守护者!勿妨世尊,乃我等大师世尊之到来也!”

时,尊者阿那律、尊者难提、尊者金毗罗诸世尊处,一人持世尊之衣、钵,一人整理设座,一人准备洗足水。世尊坐于所设座,坐已而洗足。彼等尊者敬礼世尊亦坐于一面,世尊对坐于一面之阿那律如是言曰:‘阿那律!汝等如何安快耶?如何供养充分耶?如何为乞食而不疲劳耶?”

阿那律等言:‘世尊!安快,供养充分,我等为乞食不疲劳也。”

世尊曰:‘然者,阿那律!汝等如何和合、相喜悦而无诤论,如水与乳之性,互相以爱眼相见而住耶?”

阿那律等言:‘世尊!我等实和合、相喜悦而无诤论,如水与乳之性,互相以爱眼相见而住。”

世尊曰:‘然者,阿那律!汝等如何和合、相喜悦而无诤论,如水与乳之性,互相以爱眼相见而住耶?”

尊者阿那律、尊者难提、尊者金毗罗如是白世尊言:‘世尊!我等亦如是思念……心正是同一也。世尊!我等如是和合、相喜悦而无诤论,如水与乳之性,互相以爱眼相见而住也。”

世尊曰:‘然者,如何汝等不放逸、热心、劳力而住耶?”

阿那律言:‘世尊!于此,我等之中,最先由村行乞归还者,彼设诸座、准备饮用水、洗澡水、并准备屑物器。又后由村行乞归还者,若有残食,若欲者即食,若不欲者,或弃于无草之处,或落于无生物之水中。彼敛诸座、处理饮用水、洗澡水屑物之器洗净已而收之,即清扫食堂,若见饮用水、洗澡水之瓮空无者,即准备之。若彼力所不及者以手招呼第二者,以手示:‘我等准备。”然者,世尊!我等因此无须发言。而且,世尊!我等每五日共坐终夜说法。世尊!我等如是不放逸、热心、劳力而住也。”

世尊曰:‘善哉!善哉!阿那律!然者!阿那律!汝等如是不放逸、热心劳力而住,有诸上人法,胜十二分、使得达圣智见、有乐住耶?”

阿那律言:‘世尊!于此,我等不放逸、热心、劳力而住,善认光明以见诸色,然而我等于彼光明不久而消失,且见诸色而我等未彻见其相!”

世尊曰:‘然而,阿耶律!汝等应不能不彻见其相。阿那律!我亦同于正觉以前,在未正等觉之菩萨时,当认光明又见诸色。虽然彼光明于我不久消失又见诸色。

阿那律!我起斯思念:‘有何因、何缘,我光明消失又见诸色耶?”

阿那律!我不放逸,热心、劳力而住,虽见光明而不见诸色:虽见诸色而不见光明--如是此终夜、又终日、又终日终夜也。”故阿那律!我起斯思念:‘有何因、何缘,此我虽见光明而不见诸色,虽见诸色而不见光明耶?”--如是终夜、又终日又终日终夜。而阿那律!我起斯思念:‘若不作意我色相而作意光明时,即其时,虽正见光明而不见诸色。然而若我,不作意光明相而作意诸色时,其时,虽正见诸色而不见光明--如是此终夜、又终日、又终夜终日也。”

然,阿那律!我不放逸,热心、劳力而住,正见少光明,又少见色,且认识无量光明,又认识无量色。--如是此终夜、又终日,又终夜终日也。然,阿那律!我起斯思念:‘有何因、何缘?我认识少光明,又见少色,且见无量光明,又见无量色--如是此终夜、又终日、又终夜终日耶?”然,阿那律!我起斯思念:‘若有少三昧时,其时,于我有少眼。故其我以少眼见少光明且见少色。而且,若我有不少三昧时,其时,于我有无量眼。故其我以无量眼见无量光明,而且见无量色--如是终夜、又终日又终夜终日。”然,阿那律!我为‘疑惑是心之随烦恼也。”为知如是,令舍断心之随烦恼之疑惑。‘不作意是心之随烦恼也。”知如是而今舍断心之随烦恼之不作意。‘惛沈、睡眠……欲望……种种之想……诸色之极观察性是心之随烦恼。”知如是而令舍断心之随烦恼之诸色极观察性。然,阿那律!此我起斯思念:‘其我心之随烦恼,此等于我令舍断之。所以我今当修三种三昧。”阿那律!其我修有寻有伺定,亦修无寻唯伺定,亦修无寻无伺定,亦修有喜定,亦修无喜定,亦修乐俱行定,亦修舍俱行定。然而阿那律!我修有寻有伺定,亦修无寻唯伺定,亦修无寻无伺定,亦修有喜定,亦修无喜定,亦修舍俱定故,而于我更生智见。‘我解脱不动,此是最后生,今亦无后有之事。”

世尊如是说已,尊者阿那律随喜世尊之所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09: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