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75|回复: 6

四无碍辩,四摄法妙法莲华经譬喻品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8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N2 广明车等 分二
O1 明车之体相 O2 释有车之由
今O1

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交络,垂诸华缨,重敷婉筵,安置丹枕。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又多仆从而侍卫之。
其车高广:高广,究竟有多高、多广呢?这个高广,是车的相貌,但是这都是一种譬喻,所以也就不能说它有多高、有多广。这个车,也是个假名而已,就譬喻大乘法。有的人就问:“哪个人是学大乘的?哪个人是学小乘的?”我就问他:“大乘有多大?小乘又有多小?多大,才算个大乘?怎么样小,才算一个小乘?有没有一个界限呢?”所以这一个大乘,就高不见其顶,广不见其边。
这个“高广”也是一个譬喻,就譬喻如来的知见。如来的知,就是一切的智慧;如来的见,就是佛眼。如来的知,无所不知;如来的见,也无所不见。所以横着来讲,就譬喻佛的知见深远,横周法界的边际。那么法界的边际有多大呢?没有再比它大的了!没有人可以发现它的边际。为什么?三千大千世界,都在这个法界里头包着;究竟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用算数来算出来呢?算不出来的。所以,这是横着来讲,如来的知见是周遍法界的。竖着来讲,竖彻三谛的底源。三谛,就是空谛、假谛、中谛。这“空、假、中”三谛,包括一切的佛法;所以如来知见,也就具足一切的佛法。其车高广,大略的意思是这样子。
众宝庄校:这“校”字,要读“绞”音,就是互相勾连的意思;众宝互相勾着,连结到一起。庄,是庄严;众宝,是很多种的宝贝。这些宝贝都接连到一起,用它来庄严这个车的美观。“众宝”是比喻六度万行的万行;用万行来庄严我们的法身,万行也就是众宝。“庄校”就是要我们修行,才能圆满万行;你若不修行,那就不能圆满了。所以“众宝庄校”,就是要我们老老实实地躬行实践,去修万行的行门。
周匝栏楯:按照字义讲,就是在这辆车上边,四周围都有栏杆来围绕着。四面悬铃:四面都悬着一种铃铛;铃悬到上头,它就有一种响的声音。这也是一种譬喻;因为这一品所讲的,完全都是譬喻,不能照着字义来讲。在《法华经》,这〈譬喻品〉最难讲,也最不容易明白;可是你若深入《法华经》的义里头去,这一品也是最值得讲,最应该讲的。这一部《法华经》,如果把〈譬喻品〉明白了,其余的就都很容易了解。所以也可以说,它也是最容易讲的;怎么说最容易讲呢?你若明白,就很容易;你若不明白,它就是最难,一切的事情都是这样子的。
前边“众宝庄校”,是譬喻“因修万行,果证万德”,在因地的时候修万行,到果地时就得到万德圆融的美成。这“周匝栏楯”譬喻的是陀罗尼。陀罗尼是梵语;它又有什么用处呢?这陀罗尼的用处可就多了,无量无边那么多;所以翻译成“总持”。总,就是总一切法,把这一切法都集中到一起了;持,就是持无量义,持无量微妙的道理。
又有一个意思,就是叫你总持你的身、口、意,三业不犯──你总持不犯口业、身业、意业。持无量义,你受持一切的佛法,这也叫总持。那么在这儿,为什么又说它“周匝栏楯”呢?陀罗尼的功用,可以“持万善”;万善,是万种的善事。言其所有的善,它都可以去做,都可以做得到。它又可以“遮众恶”。遮,是遮盖,把这一切的恶给遮盖住了;遮盖住,那么一切的恶,就无形无相地消灭了。这也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所以“周匝栏楯”是譬喻陀罗尼。四面悬铃,铃铛是响的,“叩之则鸣”;你一打这个铃铛,或者它一动弹就有声音出来。这又比方四无碍辩,就是辞无碍辩、法无碍辩、义无碍辩、乐说无碍辩。
(一)辞无碍辩。好像我们讲的〈归去来辞〉,陶潜虽然要藏起来,但是他还写出一篇〈归去来辞〉;有这个辞了,他就藏不住了。到现在,一般人还读他这一篇文章,所以他这也就是辞无碍辩;就是所说出的话很流利,这种的辞句非常动听,人人都欢喜听。辞无碍辩,本来人不相信佛法,他讲法讲得是非常动听;所以令众生由言辞方面,就生了一种信心。
(二)法无碍辩。一样法而发挥成万法,以万法又收归一法。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就是一个理,而发挥出无量无边的道理;无量无边那么些个道理,还归回去,仍是一个道理。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怎么样有的一切?因为由“一”积聚而成的;怎么样又有个一?由这个一切而显出来有个一。法无碍辩,就是法无定法,不论你横说、竖说,怎么样说都是法。
(三)义无碍辩。义,就是义理。义理的意思多得很;多得很,也就是没有意思;所以这个意义,也有无碍辩。
(四)乐说无碍辩。对说法没有兴趣的人,他不说法;有兴趣的人,他说起法来,好像流水似的,川流不息,道理讲得是无穷无尽的。
又于其上,张设幰盖:又在这大的车上边,铺张幰盖。张,是铺张;幰盖,是以绸缎作成很美丽的一种盖,用来遮着车的。这也是比喻,比喻佛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慈”是给众生乐,“悲”是拔众生苦,“舍”是舍给一切贫穷的众生,“喜”是欢喜教化一切的众生。
佛所以具足最大的德行,也就因为“慈悲无量,喜舍无量”。在一切德行之中,慈悲是最高的、也是最大的,它能覆护一切的众生;所以在经上说,你慈悲,若能具足十力、四无所畏,这就叫如来的慈悲。佛的慈、悲、喜、舍,是无量无边的,所以“幰盖”就是譬喻佛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佛修四无量心这种行门,所以成就清净的梵行,这叫张设幰盖。
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这是说,四无量心是要修万行来庄严。珍奇杂宝,也就是种种的行门;而严饰之,是用来庄严这个车,令这个车美观。这也就是说,在大乘法里边是要具足六度万行;以一切的法门,来庄严、帮助这大乘法。
宝绳交络:这也是比喻。本来宝绳是很宝贵的绳子,在这儿就比喻四弘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是这四弘誓愿,不是就这么念念就得的,必须要身体力行;你如果不去做,就这么念念,那是没有用的。你要回光返照,问问自己:
“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么我有没有度众生呢?我要是度了众生,这是行菩萨道;我要是没有度众生,应该怎么样?应该去度!可是你度众生也不要着到度生之相,不要说:“这个众生是我度的,那个众生是我度的。”不要有这个相,所谓“离一切相,扫一切法”。
“烦恼无尽誓愿断”,天天要问一问自己:“我誓愿断烦恼,现在我断了没断?”没有断,就要断的;你若不断,烦恼就不会没有的。说断烦恼,怎么样断法呢?这一点也不困难,并不是要你用刀,一刀把这个烦恼斩去了;你若知道“烦恼即菩提,冰就是水、水就是冰”这个道理,只要你把你烦恼的冰,化成菩提的智慧水,那就是断了。并不是叫你在菩提之外,另外找一个烦恼;在烦恼之外,另外找一个菩提;不是的,它是一个的。你会用,它就是菩提;你不会用,它就是烦恼。重点在这个地方!
我们为什么说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呢?你若把众生度尽了,你就是佛;你若没度尽众生,那你就是众生。众生和佛也是没有分别的,只要你觉悟,就是佛;你迷昧,就是众生。所以你不要在你自己以外,另外去找众生度去,那是向外驰求;你把你自性的众生度完了,那就是度众生。
《六祖坛经》上,六祖大师不是说“自性众生誓愿度”?怎么没说“他性众生誓愿度”,而说“自性”呢?因为一切众生都是一个的,没有你、我、他;所以这都在自性里头包含着。“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的烦恼你要断,没有说“他性”,不是看人:“喂!你学这么久的佛法,你怎么不断烦恼呢?”你若断烦恼了,你怎么会看见人家有烦恼?你若把烦恼断了,有烦恼的众生,也不知道是烦恼了!众生就是这样子的,若不这样就不是众生。所以这个样子不能改的,众生就是众生;那么佛呢?佛也就是佛。佛和众生没有分别,你若修,“觉者佛也”,你觉悟了,就是佛;“迷者众生”,迷了就是众生。觉悟和迷也没有分别,你不迷就是觉,你不觉就是迷,也没有分别;和那个冰、水又是一样的。
“法门无量誓愿学”,法门无量无边,我学了没学?“我一天就是睡觉来着,什么也没有干!”那你就没有学啊!没有学,就没有用处,还要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你成了没成啊?没成!你想不想成啊?那等我考虑一下!你考虑一下?那又要等了三大阿僧祇劫;你若不考虑,不要等三大阿僧祇劫,或者明天你就可以成佛。因为你不需要考虑,所以这是很决定的:“我一定要成佛!”一定要成佛,就会成佛吗?有志者事竟成,“佛”就是等着你去成的嘛!你若不想成,那谁也不能勉强叫你成;所以一定要自己欢喜去修佛法、成佛道。没有成,就要去修行;不修行,是到不了佛的果位的。
垂诸华缨:垂,就是向下低垂;诸华缨,就是很多华穗,好像幢幡垂着的穗。这个车上有这一切的华和缨,这也是譬喻四摄法、四摄的神通。摄,是摄受。什么叫四种摄受众生的法呢?
(一)布施。所谓“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一切众生,你想要叫他开佛的智慧、入佛的智慧,你先要知道他欢喜什么、愿意什么。他所欢喜的,你先用这种的方法去引度他;一切众生,都欢喜钱,所以你就先布施给他一点钱,这是财施。布施给他,他一想:哦!我现在正没有钱用,有人布施给我一点钱。他心里就很欢喜,你再给他讲一点佛法,他就容易接受了,这就是“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财施是第一,法施是第二;本来法施是第一,但是你若把它放到第一位上,因为对方没有欢喜,你给他说法,他就不听的。所以先布施给一点钱,然后给他说法;他就好高兴了:“啊!你说得有道理,真是头头是道!”这是法施。然后再给他一个无畏施,告诉他:“你什么事情都不要忧愁!你明白佛法了,自然就会遂心如意,一切的恐惧都没有了!”
(二)爱语。在佛法里讲爱语,这个“爱”要把它看做一种慈爱,就好像父亲、母亲爱护子女那样的爱护;又怕他冷着、热着,又怕他渴了、饿了,照顾小孩子照顾得很周到的。这种爱,是一种慈悲、爱护子女。小孩子就欢喜人家说爱他,所以做父母的对子女说:“我对你真欢喜,是很怜爱你的!”那么佛法里头要有这种爱语,就是你说话,不一定要说情爱怎么样子的,就是说些令他欢喜听的话,这都是一种爱语。你对于众生一说这个爱语,也把众生就摄来了!这也可以摄的。你布施可以摄持众生,爱语也可以摄持众生。
(三)利行。就是你做种种的善事,来利益众生。
(四)同事。你想要教化这个众生,就要和这个众生是一样的,先和他做朋友。他做生意,你也做生意;他读书,你也去读书。总而言之,和他做一样的事情,这叫同事;和他做一样的事情,和他做朋友,久而久之,就可以度他信佛,度他反迷归觉。
所以菩萨教化众生,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对于一切众生无微不至那种的心,比父母对子女尤其真诚、尤其真挚。菩萨行菩萨道,令一切众生生一种欢喜心;所以菩萨对于众生,就是明明这个众生有过错了,他都想把他度过来,原谅他、包涵他。将来这个众生,也一定会改过自新;不会永远都沉迷不醒的。于是也不见众生的过,不论哪一个众生有什么过错,菩萨都原谅他、慈悲他、不怪他,这就是四摄法。
由修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个四摄法,就能得到四种的神通,来教化众生,这叫四摄的神通;四种什么神通?也就是布施的神通、爱语的神通、利行的神通、同事的神通。这不是仅仅去做,这都有一种神通妙用,在默默中来教化众生。你看!众生有的有过的,也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就把过错都改了;他不知道菩萨默默中有一种感应的力量,把众生的心都给感化得改过自新了。有的也感化不过来的,菩萨对他也不放弃这种的希望,也是希望他将来改过的;所以这四摄法是妙不可言的。我们都是众生,想起菩萨对我们这种的慈悲爱护,我们应该感谢菩萨,赶快忏悔,痛哭流涕:“我这么样愚痴!菩萨对我这么好,我都还不知道呢!”

 楼主| 发表于 2018-4-2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敷婉筵:重敷,就是一层一层的;婉筵,就是在车里边铺的毡、褥那种东西。铺了一层又一层这样子,这也是有一种表法,是譬喻修一切禅那的功夫。你天天依照这观照般若来薰修,久而久之,就会有所成就。“重”是重复、柔软;这表示在禅宗里头,你坐禅得到一种轻安的境界。
轻安,就是觉得自己通体都舒泰,身上有一种特别快乐的感觉,这样有一种轻安;所以重敷婉筵,就是表示这种境界。这种境界,它是左一次、右一次,这种感觉接接连连,不断的。行路也觉得像一股风似的,但是并不是走得快;是觉得自己没有迈步,就已经走了,像风那么样子,所谓“微风徐来,水波不兴”,也不觉得自己走路。行不知行、坐不知坐、立不知立、卧不知卧,到这一种无人无我的境界,这就叫重敷婉筵。这种境界,一定要你去修行,才可以得到。你用功,可以真知道这其中的妙处;你若不用功,是不会知道的。这种妙处,我现在只不过说这种意思;真正的滋味,还是要你自己去尝试。
安置丹枕:把丹枕置放在车上。安是安放,置是置放。丹是红色的,表示一种红色的光,也就是譬喻无分别法。枕,车上有内枕、外枕。外枕,是车到什么地方,想要停止了,用这个枕把车支起来;若没有枕,车前边的车辕子就会贴地的。这也有一种譬喻,譬喻修道用功,动不碍静、静不碍动;动也就是静,静也就是动,动静一如;即动即静,即静即动。好像车在走,这就是动;车停止了,就是静;静、动都是这一辆车。所以我们人修道,动、静也都是我们这一个人。这是外边的枕表示这样子。内枕,是在车里边,是预备人的身体来靠一靠、或者躺一躺,休息休息,是休息身心的。这休息身心的枕头,是譬喻一行三昧,能生出你真正的般若智慧。
驾以白牛:驾,就是把白牛套到车上。这个白牛也是个比喻,比喻我们人没有漏,无漏了。以前不讲过无漏的智慧?无漏的般若智慧,这叫驾以白牛。无漏,这是不容易的。我们人所有一切的习气毛病,都是漏;你所有一切的欲念,也都是漏。这个漏,就把自己害了!为什么我们不成佛?就因为漏;为什么没有开悟呢?就因为漏。为什么习气这么重?就因为漏。为什么欲念这么重?就因为漏。若无漏了,那就是得到解脱了。你得到无漏智慧,你修四谛,四谛也成就;你修十二因缘,十二因缘也成就,也会开悟。你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得到彼岸。
怎么叫无漏?你保持着无漏的这种智慧,不去做一切邪知邪见的事情,这都是无漏。总而言之,你要是能看着自己的家,这就是无漏。
在中国有一句话:“天天防火,日日防贼。”你又要看住家,天天防火,防什么火呢?就防我们的无明火。这无明一生起来,那时候,天也不怕、地也不怕、神也不怕、鬼也不怕;什么我都不怕,妖精来了,我也敢和你打一架。为什么这样子呢?就因为无明火生起来了!所以要天天防备这个无明火。
日日防贼,防你里边的贼,不要防外边的贼;所谓“家贼难防”啊!外边来的贼,他不知道你的宝贝放在什么地方;你家里头若有贼,你有什么宝贝,他都把你偷去。月月防贼,每个月都要防贼,就要防备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贼!你这个心,被这六贼给支配得颠颠倒倒、烦烦恼恼,你说可怜不可怜?这六贼,把你自性的法宝都给偷去了,所以就没有看住家;没有看住家,就漏了!这一漏,就随大溜了──随大溜,就是和一般的人一样。你若能以保持无漏,这决定成佛的;所以这个“漏”是最容易犯的一种毛病。你要是无漏了,那就驾上白牛车了;你若有漏,就没有驾上白牛车。
我讲《心经》偈颂,有一句说:“白牛大车磷磷转,黄面小儿跳跳钻。”也就是驾上大白牛车,就无漏了。黄面小儿跳跳钻,就是譬喻你那个“意”不停地跑来跑去的,反覆不定。但是你有白牛大车──无漏了,所以他跳钻也没有用,因为可以把持这个意。白色是色的本体,没有染污就是白;这就譬喻法的本体,是清净无染的,一点尘埃也没有;这色的本体,与无漏的智慧相应,没有染污。你若染污了,“染污即不得”,就不可以了。
白牛大车,又表示四念处,也表示你修四念处开悟了、圆满成就了。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以前讲过很多次。白牛,又表示四正勤,又代表四如意足。四正勤,就是未生善根令生起、已生善根令增长、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消灭──没有生善根的,令善根生出来;已生的善根,令增长起来。好像没学过佛法的,就叫他学;已经学过佛法的时候,就叫他增长;不是说我学过两天半佛法,我就明白佛法了,我就不再学了!要增长。没做的恶事,令它不生;已经做过的恶,就令其消灭、没有了。
这两种善根,已生、令增长,就表示“肤色充洁”的肤充。肤,是皮肤;充,就是很光润的,看着很好看的。二种的善圆满了,这叫肤充;二种的恶消灭了,就譬喻色洁,这个色也清净了、光洁了。

发表于 2018-11-25 19: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3-15 21: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5-29 16: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9-13 10: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8 14: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16: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