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13|回复: 16

[佛法知识] 天台的“四门入道”说——助你把握经论、宗门要旨,非常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四门,也就是四句,“离四句绝百非”的那个四句:

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有无”也可换成别的词,总之不离如下形式:a,b,亦a亦b,非a非b

圣人依此四句讲经说法,离此四句,无法可说,所谓“离文字无菩提”

这四门通用于藏通别圆四教,不过圆顿教一般用“非有非无”说法,因而给人的印象是“非。。非。。”这种句式说的就是上上乘了义教理,而用前三种句式的说法就落了下乘。其实这种看法是被“非非”限制了,仍是心有所住,着相了,纯正的圆顿教是四门皆可入道

以上说法出自 智者大师《四教义》:
寻佛三藏。夫趣缘多种。最寻其正要。不出四门入道。其四门者。一者有门。二者空门。三亦有亦空门。四非有非空门。但四教各明四门。虽俱得入道。随教立义。必须遂便。若是三藏教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有门。通教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空门。别教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亦有亦空门。圆教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非有非空门也

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门。二空门。三空有门。四非空非有门。圆教虽有四门。而诸大乘经意。多用非空非有门以明位也。正如此经。诸菩萨各说入不二法门。一往虽同。细捡不无四门之别。而多用非空非有门。入不思议解脱也。此义在下自当可见。若随机利物。四门赴缘。皆入不思议解脱。岂可偏用。但一往明行位义便。事须如此。是以今明圆教次位。正约非空非有门以辨也

问曰。因缘所生四句。因何而起。答曰。因缘所生四句即是心。心即是诸佛不思议解脱。诸佛不思议解脱毕竟无所有。即是不可说。故净名杜口。默然无说也。有因缘故亦可得说者。即是用四悉檀。说心因缘所生之四句。赴四种根性十二因缘法所成众生而说也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合经文举例,《占察善恶业报经疏》:


云何安慰。所谓钝根小心众生。闻无上道最胜最妙。意虽贪乐。发心愿向。而复思念求无上道者。要须积功广极。难行苦行。自度度他。劫数长远。于生死中久受勤苦。方乃得获。以是之故。心生怯弱。
 
本为执性废修者。说此称性修行之法。是圆有门。而钝根闻之。则作三大阿僧祇劫苦行之解。又以小心而生怯弱也。
 
我卽为说真实之义。所谓一切诸法。本性自空。毕竟无我。无作无受。无自无他。无行无到。无有方所。亦无过去现在未来。乃至为说十八空等。无有生死涅盘一切诸法定实之相而可得者。又复为说一切诸法。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干闼婆城。如空谷响。如阳光。如泡。如露。如灯。如目〔目*壹〕。如梦。如电。如云。烦恼生死。性甚微弱。易可令灭。又烦恼生死。毕竟无体。求不可得。本来不生。实更无灭。自性寂静。卽是涅盘。
 
此是善说第一义空以破有执。皆约圆教空门。仍复依三谛说。初云所谓一切诸法乃至而可得者。卽圆真谛。次云又复为说乃至易可令灭。卽圆俗谛。后云又烦恼生死乃至卽是涅盘。是圆中谛也。初言一切诸法者。卽十界百界千如假实国土等法也。本性自空者。缘生无性也。毕竟无我者。十界内外诸法。推求主宰实不可得也。无作无受者。无我故无作因受果之人也。无自无他者。既无我人。则不可分别自他也。无行无到无有方所者。既无实迷。亦无实悟。无有此岸彼岸处所可分别也。亦无过去现在未来者。过去已灭。现在不住。未来未有。三世皆悉性空寂灭也。十八空者。空尚非一。那有十八。约十八境而显空理。名十八空。所谓一内空。二外空。三内外空。四空空。五大空。六第一义空。七有为空。八无为空。九毕竟空。十无始空。十一散空。十二性空。十三自相空。十四诸法空。十五不可得空。十六无法空。十七有法空。十八无法有法空也。生灭涅盘一切诸法。皆无定实之相。所谓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此则一空一切空。假中皆空。依于圆融真谛说也。如幻如化等者。非有似有。有非实有。五住烦恼。二种生死。性皆微弱易灭。此则一假一切假。空中皆假。依于圆融俗谛说也。是中举十四喻。总是六喻九喻十喻出没开合有殊。而义并无增减。又虽并含空假中意。而皆对治实有法执。仍属空门。言阳光者。卽是阳焰。亦名野马。灯焰喻其易灭。目〔目*壹〕妄见空华。电不久停。云易出没。余并可知。又五住烦恼。二种生死。卽以一实境界法性为体。故毕竟别无自体可得。卽是不生不灭寂静涅盘。此则一中一切中。空假皆中。依于圆融中谛说也。而亦对治实有法执。还属空门


如此所说。能破一切诸见。损自身心执着想故。得离怯弱。
 
一切皆空。何所不破。涅盘尚空。况复身心情见。一切皆假。复何所不破。涅盘亦假。况复身心情见。一切非空非假。又何所不破。生死烦恼皆悉非空非假。更何得有身心情见。所以能破诸见。能损执着。令离佛道长远之怯弱也。初慰小心怯弱竟。
 
复有众生。不解如来言说旨意故而生怯弱。当知如来言说旨意者。所谓如来(已能)见彼一实境界故。究竟得离生老病死众恶之法。证彼法身常恒清凉不变等无量功德聚。复能了了见一切众生身中。皆有如是真实微妙清净功德。而为无明闇染之所覆障。长夜恒受生老病死无量众苦。如来于此起大慈悲意。欲令一切众生离于众苦。同获法身第一义乐。而彼法身。是无分别离念之法。唯有能灭虚妄识想不起念者。乃所应得。但一切众生。常乐分别取着诸法。以颠倒妄想故而受生死。是故如来为欲令彼离于分别执着想故。说一切世间法。毕竟体空无所有。乃至一切出世间法。亦毕竟体空无所有。若广说者。如十八空。如是显示一切诸法。皆不离菩提体。菩提体者。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非有无俱。非一。非异。非非一。非非异。非一异俱。乃至毕竟无有一相而可得者。以离一切相故。离一切相者。所谓不可依言说取。以菩提法中。无有受言说者。及无能言说者故。又不可依心念知。以菩提法中。无有能取可取。无自无他。离分别相故。若有分别想者。则为虚伪。不名相应。
 
见彼一实境界。证于中道实相体也。究竟得离生老病死。卽证如实空义也。证彼无量功德。卽证如实不空义也。自证三德秘藏。了知众生同具如是三德秘藏。故起大慈大悲。欲拔其苦。欲与其乐。为说毕竟第一义空。令彼得离分别执着。然所谓一切世间法一切出世间法毕竟体空无所有者。正以十界假实国土染净诸法。皆不离菩提体。所以别无自体。正显因缘所生。无不卽中。而菩提体。卽是一实境界第一义自性清净心如来之藏。此体本自非有非无乃至离分别相故也。言菩提体非有者。不同情计生死有故。言菩提体非无者。不同情计断灭无故。非非有非非无者。不堕双非戏论句故。非有无俱者。不堕双亦相违句故。非一者。不变随缘作种种故。非异者。随缘不变无二性故。非非一非非异者。离戏论句故。非一异俱者。离相违句故。乃至毕竟无有一相而可得者。不堕有无一异种种四句相故。言菩提体离一切相者。以不可依言说取。亦不可依心念知故。卽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方显菩提法体。此等开示。本依圆教非有非空门说。三谛皆悉非有非空。大部般若多明此义。昧者不知。故判作空宗耳。
 

如是等说。钝根众生不能解者。谓无上道如来法身但唯空法。一向毕竟而无所有。其心怯弱。畏堕无所得中。或生断灭想。作增减见。转起诽谤。自轻轻他。
 
遮遣情执。本为显示法性无分别体。而钝根随语谬解。一向谓空。或生恐畏。或计断灭。畏则作增见而转起诽谤。谓非佛说。计则作减见而自轻轻他。谓归断灭也。初明不解竟。
 
我卽为说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圆满。非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减。
 
此依圆教有门。直显法身中道之体。诸佛众生平等具足。非断灭也。
 
如是等说。能除怯弱。是名安慰。又复愚痴坚执众生。闻如是等说亦生怯弱。以取如来法身本来满足。非修非作相故。起无所得相而生怯弱。或计自然堕邪倒见。

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以无所得。则无所不得。故得大用现前。二利满足。而彼妄起无所得相。则以不可凑泊而生怯弱。又妄计生佛平等。不假修习。闻说淫怒痴性卽是佛性。则恣行贪恚。无惭耻心。闻说幻化空身卽是法身。则宝其臭秽。不复厌离。闻说地狱天宫皆为净土。则安此泥沙。不求出要。当今谈圆顿者。类皆堕此。亦可哀也。
 
我卽为说修行一切善法。增长满足。生如来色身。得无量功德清净果报。
 
此依圆教全性起修之义。仍属有门。对治无所得见。并治自然邪倒见也。
 
如此等说令离怯弱。是名安慰。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四句生执,就有了离四句。若认为离四句为究竟了义,即四句为不了义,还成执着,不出四句范畴:

即四句,离四句,亦即四句亦离四句,非即四句非离四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执与不执的区别:

不执:四句皆可显于实相,圆融无碍,随需取用,无可无不可

执:一味执取某句以为究竟,否定其它,比如常见的那种否定成性,“非不无没离空”等否定词常挂嘴边,认为只要说肯定句就着相了,不能平等对待否定与肯定
 楼主| 发表于 2018-4-14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下是佛,当下非佛,当下亦佛非佛,当下非佛非非佛

佛像是佛,佛像非佛,佛像亦佛亦非佛,佛像非佛非非佛

执与不执的区别(2):

不执:四句皆药,对症施之,可愈病

执:一味执取最后句或离四句等否定形式的句子为究竟,认为只要说了肯定句,如“当下是佛、佛像是佛”就是着相,分不清缘起四句与遍计所执之间的区别。此辈执病为法,如来说为可怜悯者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执的典型:

捕获.PNG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立故无所不立,有所立则依于不立。用非佛立是佛,用是佛立非佛,用非佛破是佛,用是佛破非佛,两边都不废,两端都不沾

这话没毛病,不过给人的感觉是说套话,其心里话是:
这个即一切佛,不还是个相吗?后面还跟着又是是佛,又是作佛。所以,可反证并没有离一切相。还在名相佛里面

若按上面的套话,应该是:离一切佛故即一切佛,即一切佛依于离一切佛。用离佛立即佛,用即佛立离佛。。。但是他这里却说:即一切佛就是着相,说明没有离一切佛。。。这是不是自打嘴巴?所以说,他上面的说辞完全是套话,这里才是他真正的见解

补充内容 (2018-4-15 12:55):
认为“即一切”的肯定句是着相,“离一切”才究竟,这种偏执
发表于 2018-4-15 12: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恩!
发表于 2018-4-15 14: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占察经》的讲解,是蕅益大师吗?
别人看见解的如何好,而我看讲解的如何“破”。
这讲解当中,可有证第一义谛究竟了生死的说法啊,这不是我说的吧。对有些人认为没有了生死,可有矛盾啊。

点评

整个台宗你都不放在眼里吧,还好,不是整个汉传,这点你没火山走得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15 14:35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见 发表于 2018-4-15 14:25
《占察经》的讲解,是蕅益大师吗?
别人看见解的如何好,而我看讲解的如何“破”。
这讲解当中,可有证第 ...

整个台宗你都不放在眼里吧,还好,不是整个汉传,这点你没火山走得远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论门:无我是空门,常乐我净是有门

“能所”也可论门:

空门——如《圆觉经》: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

有门——

成唯识论:三。所缘缘。谓若有法。是带己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

述记:是带己相者。谓能缘心等。带此色等己之相也。带者。是挟带义。相者。体相。非相状义。谓正智等生时。挟带真如之体相起与真如不一不异。非相非非相(此句是非空非有门)。若挟带彼所缘之己以为境相者。是所缘故
亲所缘缘者。若与见分等体不相离者。简他识所变及自八识各各所缘别。唯是见分内所虑托。此有二种。一是有为。即识所变。名内所虑。二是无为。真如体不离识。名所虑托。即如自证缘见分等。并是此例。
宗镜录:三藏云。谓若有法。即真如是有体法。名缘。即此真如是本智所虑处。又名所缘。二势合说。名所缘缘。所缘即缘。持业释

宗镜录:护法云。亦有所缘缘义。虽见相分。而可有带如相起。不离故。即本智见分。亲挟带真如之体相起故。名所缘缘。如自证分亲带见分。名所缘缘。此亦应尔。实无变带之义。唯有挟带。名所缘缘。故与后得别也
问。所明挟带是亲所缘缘者。为复挟体挟用。 答。应作四句分别。一。体挟体者。即自证分缘证自证分。证自证分却缘自证分是也。二。用挟用者。即八识心心所见分缘自亲相分是也。三。用挟体者。即根本智见分缘真如是也。四。体挟用者。即自证分缘见分也。
唐三藏救云。我宗大乘解带有二义。一者。变带变。二者。挟带变。若变带者。即变带似质之己相起。是相状之相。今根本智缘如时即无。若挟带者。即有根本智亲挟带真如体相而缘。更不变相分。故亦成所缘缘
本智缘如。虽不变相分。然亲挟带真如体相而缘。亦成所缘缘。古大乘师错解所缘缘义者。夫所缘缘义者。以有体法是缘。即此有体法是能缘心所虑处故。便名所缘。今古大乘师。既唯将实相分为所缘者。错之甚矣

亦有亦空门——如《圆觉经》: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宗镜录:或直指明心(有门)。或破执入道(空门)。以无方之辩(四药)。祛必定之执(四病)

四门既可成药,也可成病,区别在于一个“执”字。从名相上来说,药是依他起性,病是遍计所执性:

成唯识论:一切心及心所。由熏习力所变二分(此等皆是不二而二)。从缘生故。亦依他起。遍计依斯(依他起性的种种不二而二之法。)妄执(为决)定实(有):有无、一异、俱不俱等。此(之对于种种)(法的执实戏论)方名遍计所执

蕅益大师解释说:护法正义。一切心心所四分。皆依他起。于中妄执为决定实者。方名徧计执性。乃至于圆成性及五尘性境。若坚执为实者。亦名徧计所执

所以药病仅一线之隔,如太虚大师《楞严经摄论》说:此之真妄二本,间不容发,天地悬隔,只差在毫厘耳



补充内容 (2018-5-15 08:29):
比如认为实相只能是非有非无,乃至非非有非非无,不可言说,一切无住。同时认为说实相是有是无(有门空门)都不对。。。这种认识就是执定第四句“非有非无”门为实,药还成病

补充内容 (2018-5-15 08:32):
或者只认真谛一尘不立、无能无所(空门),认为说有能所就错。这都是执定某一门为实法,药反成病

补充内容 (2018-5-15 08:38):
实相之空门,比如狗子无佛性

补充内容 (2018-5-18 05:51):
四药是绝待的,如说无,不是相对于有的无,故无也可以是有,说有说无都不会矛盾。四病是相待的,有无不能相即相摄。所以药病四句虽然相同,但言下所指却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明大师《万善同归集》中有一段,与此类似:

问。泯绝无寄。境智俱空。是祖佛指归。圣贤要路。若论有作。心境宛然。凭何教文。广陈万善

答。诸佛如来。一代时教。自古及今。分宗甚众。撮其大约。不出三宗。一相宗。二空宗。三性宗。若相宗多说是。空宗多说非。性宗惟论直指。即同曹溪见性成佛也。如今不论见性。罔识正宗。多执是非。纷然诤竞。皆不了祖佛密意。但徇言诠。如教中或说是者。即依性说相。或言非者。是破相显性。惟性宗一门。显了直指。不说是非。如今多重非心非佛、非理非事、泯绝之言。以为玄妙。不知但是遮诠治病之文。执此方便。认为标的。却不信表诠直指之教。顿遗实地。昧却真心。如楚国愚人。认鸡作凤。犹春池小儿。执石为珠。但任浅近之情。不探深密之旨。迷空方便。岂识真归



雍正皇帝为此书作序,感觉写得很好,一并贴出来:

御制妙圆正修智觉永明寿禅师万善同归集序
朕尝谓佛法分大小乘,乃是接引边事。其实小乘步步皆是大乘,大乘的的不离小乘。不明大乘,则小乘原非究竟,如彼净空,横生云翳。不履小乘,则亦未曾究竟大乘,如人说食,终不充饥。

盖有以无故有,无以有故无。禅宗者得无所得故,是为实有;教乘者得有所得故,是为实无。实际理地,彻底本无;涅磐妙心,恒沙显有。有无不可隔别,宗教自必同途。迷者迷有亦迷无,达者达无即达有。非证明显有之一心,何由履践本无之万善?非履践本无之万善,又何由圆满显有之一心?
乃从上古德,惟以一音演唱宗旨,直指向上。其于教乘,惟恐学者执著和合诸相,不能了证自心,多置之不论。而专切教乘者,著相执滞,逐业随尘,以诸法为实有,正如迷头认影,执指为月。所以同为学佛之徒,而参禅之与持教,若道不同不相为谋者。禅宗虽高出一筹,若不能究竟,翻成堕空。盖住相遗性,固积诸杂染,而同于具缚之凡夫;离相求心,亦沉于偏空,而难免化城之中止。
依古宗徒,皆以教乘譬杨叶之止啼,而以性宗为教外之别旨,话成两橛,朕不谓然。但朕虽具是见,而历代宗师,未有阐扬是说者,无徵不信,亦不敢自以为是。进阅古锥言句,至永明智觉大师,观其《唯心决》《心赋》《宗镜录》诸书,其于宗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至高至明,至广至大,超出历代诸古德之上,因加封号为“妙圆正修智觉禅师”。其唱导之地,在杭之净慈,特敕地方有司,访其有无支派,择人承接,修葺塔院,庄严法相,令僧徒朝夕礼拜供养,诚以六祖以后,永明为古今第一大善知识也。乃阅至所作《万善同归集》,与朕所见,千百年前,若合符节,他善知识便作是说,朕亦怀疑,不敢深信,今永明乃从来善知识中,尤为出类拔萃者,其语既与朕心默相孚契,朕可自信所见不谬,而宗教之果为一贯矣。

夫空有齐观,性行不二。小善根力,并是菩提资粮;大地山河,悉建真空宝刹。是书也,得其妙用,自必心法双忘,涉其籓篱,亦可智愚同济。心通上谛,入教海而数沙;足蹑虚无,依宗幢而进步。从此入者,不落空亡,至彼岸者,仍然如是,诚得千佛诸祖之心,诚为应化含识之母,实惟渡河之大象,实乃如来之嫡宗欤。

朕既录其要语,与《宗镜录》等书,选入《禅师语录》,同诸大善知识言句,并为刊布。又重刊此集,颁示天下丛林古刹、常住道场,欲使出家学佛者,依此修行,张六波罗蜜之智帆,渡一大乘教之觉海,具足空华万善,刹刹尘尘,往来随喜真如,层层级级,饮功德水,而一一同味,截旃檀根,而寸寸皆香,薰己他薰,利他自利,遍虚空而无尽,当来世而无穷,无始无终,不休不息。此则朕与永明所为弘正道而报佛恩者也。

夫达摩心传,本无一字,而永明《心赋》,乃有万言。不立一字,该三藏而无遗;演至万言,觅一字不可得。故云:“假以词句,助显真心;虽挂文言,妙旨斯在。”观此万言之头头是道,可知万善之法法随根,何妨藻采缤纷,清辞络绎。多闻逾于海藏,语妙比于天花。宁非高建法幢,即是深提宝印,曾何丝毫之障碍,转增无量之光明。在言诠而亦然,岂行果之不尔?爰附刊于此集之后,俾学者合而观之,如宝珠网之重重交映焉。是为序。
                          

                                  雍正十一年癸丑夏四月望日御笔



发表于 2018-6-10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善同归集接下来的问答也很有趣:
问:诸佛如来三乘教典,惟有一味解脱法门,云何广说世间生灭缘起?拟心即失,不顺真如。动念即乖,违于法体

答。若论一相一味,此乃三乘权教。约理而言,即以一切因缘而为过患。今所集者,惟显圆宗一一缘起,皆是法界实德,不成不破,非断非常。乃至神变施为,皆法如是故,非假神力暂得如斯。才有一法缘生,无非性起功德。华严经云:“此华藏世界海中,无问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

红字是提问者暗含的意思,永明大师替他明说出来了。否认当下是佛,根源也在此

对此,我早引用过蕅益大师语:
若人不开圆常妙解。则谓众生去佛甚远。佛是修成。非关本性。又谓众生但有正因佛性。不具缘了佛性。又谓众生虽有性中三因。仍须别藉修中三法。方证果上三身。不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信众生现行无明烦恼。卽了因性。现在身口意业。卽缘因性

但今人觉得蕅益大师不够分量吧,不把这些话当回事


补充内容 (2018-6-11 15:02):
一切染净法,华严说是性起,天台说是性具,都是圆宗

补充内容 (2018-6-11 17:09):
大慧禅师说:不得用意等悟。若用意等悟。则自谓我即今迷。执迷待悟。纵经尘劫。亦不能得悟
同样可以说:不得坚执佛是修成,若执佛是修成,则自谓我今是凡,执凡待圣,纵经尘劫,亦不能成圣

补充内容 (2018-6-11 17:10):
原因在于,开悟就是悟到迷悟不二,若自认为处于迷中,求开悟,则是执迷悟为二,自然与迷悟不二的悟境背道而驰,永远无法触及了

补充内容 (2018-6-11 17:23):
在开悟前,若要做到“不用意等悟”,需要开圆解

点评

下面三个补充,末学顶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11 18:39
非是分量不够,师兄不贴出来,又有几人知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11 16:52
发表于 2018-6-11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杰里米 发表于 2018-6-11 14:57
万善同归集接下来的问答也很有趣:

红字是提问者暗含的意思,永明大师替他明说出来了。否认当下是佛,根 ...
又谓众生但有正因佛性。不具缘了佛性

但今人觉得蕅益大师不够分量吧,不把这些话当回事


非是分量不够,师兄不贴出来,又有几人知道。
发表于 2018-6-11 18: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杰里米 发表于 2018-6-11 14:57
万善同归集接下来的问答也很有趣:

红字是提问者暗含的意思,永明大师替他明说出来了。否认当下是佛,根 ...

下面三个补充,末学顶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0 05: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