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07|回复: 16

[佛教经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8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十六 十住品第十五
  十住品第十五
  菩萨的地位,有四十二阶梯。就是十住(十信在内)、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因为菩萨有四十二分无明惑,所以要从十住开始,修行圆满一个法门,便减少一分无明,而增加一分法身,便向上增进一位。乃至等觉位时,尚有一分生相无明未断。如果断尽,就是妙觉菩萨,也就是佛。
  这一品是讲菩萨的十住。十是代表数目的无量。十能生百,百能生千,千能生万。华严经无论讲什么法,都说十种,表示法是重重无尽,圆融无碍的境界。住是安住。所谓“慧住于理,得位不退,而为之住。”慧是能住,理是所住,得入正位,位不摇动。什么是十住呢?就是①初发心住②治地住③修行住④生贵住⑤具足方便住⑥正心住⑦不退住⑧童真住⑨法王子住⑩灌顶住。这十住是菩萨开始修行的法门。十住的义理,在下边经文有详细的解释。这一品在华严经排列为第十五品,所以叫十住品第十五。
  尔时,法慧菩萨,承佛威力。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
  当第十四品讲完之后,在这个时候,有一位法慧菩萨,仰承十方诸佛大威神力所加持,在定中观察一切众生的因缘,应以什么法能得度,就演说什么法来教化众生。
  无论是佛或是菩萨,在说法之前,一定先要入三昧。这位法慧菩萨,他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菩萨是觉有情,觉悟的有情;又叫有情觉,有情中的觉悟者。方便是权巧方便。权是善权,巧是巧妙。三昧是正定正受。菩萨在观察众生所欢喜的法门来说法,令众生得到法喜充满。这种方便法有无量无边。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所以在讲经以前,要静坐两小时,把心清净,没有杂念。等到讲经时,真正的智慧,便会现前,从自性流出来。犹如泉水,滔滔不绝;令听经的人,觉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如果在讲经之前,不能静坐。那么,所讲的道理,便会枯燥无味,令闻者不起感应。所以要先入定,清净其心,扫除杂念,才能辩才无碍。
  以三昧力。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世界之外,有千佛刹微尘数诸佛,皆同一号,名曰法慧,普现其前。告法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入是菩萨无量方便三昧。
  法慧菩萨入定,以定的力量。在十方中每一方都有千佛刹微尘数那样多世界之外,又有千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诸佛。虽然有那样多的佛,但是同一名号,都叫法慧佛,他们普遍现于法慧菩萨的面前,而言“善哉!善哉!你是最好的善男子!你为教化众生,而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然后出定,说法教化众生。这是最好的一件功德事。”
  善男子。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诸佛,悉以神力共加于汝。又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愿力,威神之力,及汝所修善根力故。入此三昧,令汝说法。
  千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法慧佛,同时对法慧菩萨说:“你是位很好的男子!我们十方各有千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诸佛,各率领千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一起来到这里。用我们智慧光明的大威神力,共同来加持你,令你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你出定时,来说无量方便法门。不但我们诸佛来加持你,又有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也来加持你。因为毗卢遮那佛在往昔时,曾经发大愿力,以大威神力来加持说法者。这也是你在往昔所修种种善根的力量,才能入这种无量方便三昧,令你在华严法会上为众生演说华严妙法。”
  为增长佛智故、深入法界故、善了众生界故、所入无碍故、所行无障故、得无等方便故、入一切智性故、觉一切法故、知一切根故、能持说一切法故,所谓发起诸菩萨十种住。
  法慧菩萨入定、住定、出定,都是蒙十方诸佛所加持,才有这种境界。法慧菩萨为什么要说法呢?因为①令信解菩萨闻法开解,增长佛智慧的缘故。②令信解菩萨深入法界的缘故。我们众生虽然是法界中的一份子,但是没有和法界合为一体,不了解法界性,不明白法界理,所以不能深入法界。③令信解菩萨善于了知众生界的缘故。九法界的众生,各有各的因缘果报,各有所不同。④令信解菩萨所入没有障碍的缘故。明了一切真理——诸法实相,就无所障碍。⑤令信解菩萨所修行的业,没有业障的缘故。⑥令信解菩萨得到无有可比方便法门的缘故。⑦令信解菩萨能深入一切智慧性的缘故。⑧令信解菩萨觉悟一切法的缘故。⑨令信解菩萨知道一切根性的缘故。⑩令信解菩萨能内持一切法,外说一切法的缘故。这是所说的发起菩提心的菩萨,所修十种住的法门。
  善男子。汝当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
  千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法慧佛,同时说:“善男子!你现在得到诸佛的加持。诸佛用身口意来赞叹你,令你得到利益和神力。你应当仰承诸佛大威神力,来演说十住的妙法,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
  是时诸佛,即与法慧菩萨、无碍智、无著智、无断智、无痴智、无异智、无失智、无量智、无胜智、无懈智、无夺智。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
  在这个时候,十方诸佛同时施与法慧菩萨十种智慧。是那十种智慧呢?就是①无碍智:无所障碍的智慧。有辞无碍、义无碍、法无碍、乐说无碍四种无碍辩智。辞无碍辩就是所说的言辞是无量无边,辩才无碍。义无碍辩就是所说的义理是无量无边,辩才无碍。法无碍辩就是所说的法是无量无边,辩才无碍。乐说无碍辩是乐于说法,随时随地宣扬佛法,令一切众生闻法而修,由修而证。②无著智:无所执着的智慧。虽然有了无碍的智慧,但是不可目空一切,瞧不起任何人。否则就是执着,就得不到解脱了。要有无著的智慧,才能得到自在。③无断智:无所间断的智慧。智慧有时而有,就忽然聪明。有时而断,又愚痴了。总而言之,智慧不能常常现前,就是断智。无断智就是智慧相续不断,总是现前。④无痴智:无所愚痴的智慧。有智慧就聪明,无智慧就愚痴。常修佛学,智慧现前。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时没有愚痴、没有无明、没有黑暗,时时现出智慧光明。⑤无异智:无所变异的智慧。智慧始终是一样的,不会变为两样而不相同。⑥无失智:无所错失的智慧。所讲的道理,都是正确没有错误。⑦无量智:无所限量的智慧。这种智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智慧的泉源,源源而来,永不间断。⑧无胜智:无能可胜的智慧:这是殊胜的智慧,没有可胜过这种智慧。这种智慧有五种德。第一种德,甚深如雷:这种智慧,如同晴天一声雷响,令迷惑的众生醒悟。第二种德,清彻远闻:这种智慧,不但清彻,而且在很远的地方也能听到。第三种德,其声哀雅:这种声音,令人哀愍而又和雅。好像迦陵频伽鸟(好音鸟)的声音,十分悦耳,人人都欢喜听。第四种德,能令众生入心敬爱:令众生听到这种声音,能深入心中,而生出恭敬爱慕的思想。第五种德,其有闻者,欢喜无厌:凡是听到这种殊胜声音的众生,常常欢喜而不讨厌。具足这五种德,所以为无胜。⑨无懈智:无所懈怠的智慧。凡是懒惰不修行,就是懈怠。若是得到无懈怠的智慧,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精进。⑩无夺智:无能夺取的智慧。这种智慧,无论遇到什么境界,不会被境界把智慧夺去。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说这十种智慧?因为用这十种智慧加被法慧菩萨,令他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等出定时,以便为一切众生说法。说法的规则,应该像这样子。
  是时,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萨顶。法慧菩萨,即从定起。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住处广大。与法界虚空等。佛子。菩萨住三世诸佛家
  在这个时候,千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法慧佛,每位佛伸出右手,来摩法慧菩萨的头顶。这时有人在打妄想:“法慧菩萨只有一个头顶。那样多的诸佛,同时伸出右手来摩顶,是怎样摩法?”这就是一多无碍的道理。诸佛同时摩顶,没有前后,这是不动而至,无为而成的道理。也就是多不碍一,一不碍多的境界。一多无碍,互相利益。摩顶的作用,除去愚痴,增长智慧,也是去业障增善根。这是直接利益法慧菩萨,也是间接利益一切众生。因为法慧菩萨得到智慧,再为一切众生说法,令众生离苦得乐。
  这位法慧菩萨在定中,蒙诸佛摩顶,即从三昧而出定,告诉十方来的菩萨说:“各位佛的弟子!发菩提心的菩萨,他们所住的地方,广大无边,如同法界虚空一样。”菩萨的法身,也是尽虚空遍法界,遍满一切处。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菩萨是住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家中。”因为佛是法王,菩萨是法王之子,称为法王子。菩萨应该绍隆佛位,继承正等正觉的地位,所以说菩萨住三世诸佛家。
  彼菩萨住,我今当说。诸佛子。菩萨住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
  发菩提心的菩萨,所住的地位,我(法慧菩萨)现在应当说出来:“各位佛的弟子!菩萨所住的地位,有十种住。过去诸佛,已经说过菩萨十种住的道理。未来诸佛,应当说菩萨十种住的道理。现在诸佛,要说菩萨十种住的道理。”
  何者为十。所谓初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是名菩萨十住,去来现在诸佛所说。
  什么叫做十住?所说的①初发心住:就是菩萨在过去所种的善根,所修的菩萨道,所行的六度万行,善根成熟,发大菩提心,住在此位,所以叫初发心住。②治地住:就是菩萨在往昔修治心中的贪瞋痴、无明、烦恼、执着、习气等,一点一点除尽,住在此位,所以叫治地住。菩萨的烦恼有去无增,我们凡夫的烦恼有增无去。去一分烦恼,而增二分烦恼,所以一天比一天多,有了八万四千的烦恼,这是没有治地。③修行住:就是菩萨勤修种种行门,对一切知见都能明了。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所以叫修行住。④生贵住:菩萨因为修行,有种种善根,所以生在佛家,既尊且贵,一切和佛相同,所以叫生贵住。⑤具足方便住:菩萨既然生在佛家,就能具足一切方便法门,来教化众生,所以叫具足方便住。⑥正心住:在这时候,菩萨住在正心三昧,道心和佛相同,所以叫正心住。⑦不退住:就是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就是不退菩提心,行不退就是精进修行,位不退就是不退于二乘。菩萨有这三种不退,勇猛向前精进,所以叫不退住。⑧童真住:就是童子真实的体,也就是没有结婚。菩萨生生世世保持本来面目(童体),所以叫童真住。⑨法王子住:菩萨是法王之子,有继承佛位的权利,所以叫法王子住。⑩灌顶住:法王子将要成佛时,要接受十方诸佛用法水来灌顶,令其具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所以叫灌顶住。
  这十住的义理,在下边经文有详细的解释。在每一住中,菩萨对于众生要发十种心,应劝发众生学习十种法门。现在是简约的说一说。
  这是菩萨的十住位。在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都是说这种法门,教给所有来听法的人,令所有人发菩提心,将来能得到这十种住的地位。
  一、初发心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发心住。此菩萨见佛世尊,形貌端严,色相圆满,人所乐见,难可值遇,有大威力,或见神足、或闻记别、或听教诫、或见众生受诸剧苦、或闻如来广大佛法,发菩提心,求一切智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怎样叫做菩萨初发心住呢?就是要发菩提心、修无上道、行菩萨道,所以叫初发心住。初发心住的菩萨,见到佛世尊,有十种缘。①形貌端严:佛的形相,非常端正而威严,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②色相圆满:佛的色相,非常庄严而圆满,所谓“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③人所乐见:因为佛相圆满,所以人人都想见佛。④难可值遇:佛要经过百千万劫,才出兴于世,来利益众生,所以不容易遇到佛。⑤有大威力:佛有十力无畏,能降伏天魔,制诸外道。⑥或见神足:佛的神通变化不可思议,或者见到佛的神足轮。⑦或闻记别:或者闻到佛给授记别。⑧或听教诫:或者听到佛的教诫,知恶可断,善可进修。⑧或见众生受诸剧苦:或者见到众生受苦时,生起大悲心,代众生受苦。或闻如来广大佛法:或者闻到如来所说的广大佛法,有不可思议的境界。
  以上所说的十种缘,菩萨闻见之后,而发菩提心,求一切佛的智慧,而住在初发心住的地位上。
  此菩萨缘十种难得法,而发于心。何者为十,所谓是处非处智、善恶业报智、诸根胜劣智、种种解差别智、种种界差别智、一切至处道智、诸禅解脱三昧智、宿命无碍智、天眼无碍智,三世漏普尽智,是为十。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发心住的菩萨,依照十种难得的法,而发于心,这十种法,在菩萨分上来说,是为十智。在佛分上来说,是为十力。因为菩萨的定力还没有坚固,只能说是智,不可以说是力。佛的定力到究竟处,所以智变成力。什么是十种难得的法?所说的①是处非处智:是处是合理,非处是不合理。合理的就能得到觉悟,不合理的就是迷惑。又可以说是处是出离三界之处,非处是在六道轮回里边。智是智慧,这不是分别而明白的理论,而是无分别就能明白这种是处非处的理论。②善恶业报智:凡是利益于人叫做善,损害于人叫做恶,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虽小,不可不作;恶虽小,不可去作。所谓“泰山不却微尘,沧海不择细流。”泰山自小累成高大,沧海自浅小而成深广。作善要一点一点去作,集少成多。恶也是由一点一点而集多。所以说是一点点的恶,也不要去作。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终有报,不报,时辰未到。”修行人为什么要持戒?就是止恶防非。止恶就是诸恶莫作,防非就是众善奉行。有了这种智慧,就不会颠倒是非,善恶不分。③诸根胜劣智:菩萨不但知道众生的诸根胜劣,也知道自己的诸根胜劣。菩萨有这种智慧。智慧是没有分别,识心才有分别。这种诸根胜劣不是由分别心所明白的,而是由智慧所照了的。④种种解差别智:菩萨对一切法都了解,能认识诸法实相的道理。菩萨有这种的智慧。⑤种种界差别智:无论是那一界的众生,菩萨都能认识清楚,虽有种种不同的境界,可是都知道。菩萨有这种的智慧。⑥一切至处道智:就是一切究竟的智慧。知道五戒十善的行门,又知道四谛十二因缘和六度万行的法门。⑦诸禅解脱三昧智:诸禅是四禅八定,解脱有八解脱,三昧是定,有九次第定,就是四禅、四空、灭尽定。灭尽定是灭尽第七识,这是圣人所修的定。菩萨有这种的智慧。⑧宿命无碍智:宿命是前生的因缘果报。菩萨知道众生在往昔生生世世所行所作的因果。这种无有障碍的智慧,菩萨已具足了。⑨天眼无碍智:在初发心住的菩萨,已得到天眼通,能观察诸天的根性,和人间众生的善恶,没有障碍。菩萨有这种的智慧。⑩三世漏普尽智:三世就是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人虽在今生,但和三世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就是有业报的关系。漏就是习气毛病,把三世的漏流到三界里边来。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什么有漏?因为有欲念、有无明。如果没有欲念和无明,就说是漏尽。菩萨把三世的漏普遍灭尽,所以有这种的智慧。
  这是初发心住的菩萨,缘这十种难得的法,而发菩提心,住于初发心住的地位上。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勤供养佛。乐住生死。主导世间,令除恶业。以胜妙法,常行教诲。叹无上法。学佛功德。生诸佛前,恒蒙摄受。方便演说,寂静三昧。赞叹远离生死轮回。为苦众生,作归依处。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初发心住的菩萨,应该劝说众生来学习这十种法门,可是自己也要学习这十种法门。什么是十种法?所说的①勤供养佛:教导众生,广修供养一切诸佛。有人在打妄想:“佛有无量之多,我怎能在每位佛前来供养?就是一生的时间,也不能满供养诸佛的愿。那么,怎样才能满愿?”要以法界为心,以法界为体。所谓“礼拜一佛,即是礼拜无量佛;供养一佛,即是供养无量佛。”只要诚心观想:“我在供养一位佛;就是供养多位佛。”或者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或者供养东方药师佛,或者供养西方阿弥陀佛,或其他诸佛。就是一供养,即是一切供养;一切供养,还是一供养。又要观想自己的身是尽虚空遍法界,都在诸佛面前广修供养,这就是勤供养佛。②乐住生死:菩萨是心甘情愿住生死,所谓“乘愿再来。”虽住生死,但不执着生死相。不像二乘人,一定要了生死。所谓“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菩萨是普度众生,常住生死。我常对你们说:“凡是见到我的面、或闻到我的名、或皈依我的弟子、或听我讲经的信众,我曾经发愿:要他们在我以前而成佛;如有一人未成佛,我也不成佛。等待他们都成佛后,我再成佛。就是等一生或百生,也要等待。甚至一劫或百劫,也要等待。这样,即在生死相而无生死相,即在生死而了生死。”所谓“生死即涅槃”,都是一样的。③主导世间,令除恶业:作为众生的依护主,教导世间的众生,令除一切恶业,舍邪归正,反迷归觉。④以胜妙法,常行教诲。⑤叹无上法:赞叹无上甚深微妙法。⑥学佛功德:要学习诸佛的功德。⑦生诸佛前,恒蒙摄受:要生在诸佛在世的时代,常常蒙诸佛摄受而被教化。⑧方便演说,寂静三昧:用权巧方便法门来演说一切教理,修寂静的定。⑨赞叹远离生死轮回:菩萨自己虽然乐住生死,但赞叹远离生死的轮回。⑩为苦众生,作归依处:为所有受苦的众生,作为他们所归依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以故。欲令菩萨于佛法中,心转增广。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原因要劝学这十种法门?因为想令初发心住的菩萨,使他们在佛法中,菩萨心一天比一天增加广大。无论在那位佛的法会中,所听闻佛所说的法,自己就能豁然贯通,开悟了解一切诸法实相。也不需要耳提面命的教诲,便能闻一知十,发大菩提心,求无上道。
在大藏经中,有部法灭尽经。这部经是说末法是怎样的情形。其内容说,到末法的时候,楞严经先灭,其次是佛力三昧经。这两部经代表正法时代的表现。
为什么要先灭楞严经呢?因为楞严经把人的毛病说得太清楚了。有邪知邪见的人,不能存在。因为若有楞严经存在的话,人人应该有正知正见,不可不守戒律。如果没有楞严经存在,便可以随便,为所欲为。其他经典没有说得像楞严经那般清楚。
明末蕅益大师说:「有人说楞严经是假的,我认为是佛说的。若不是佛说的,怎有那样有条不紊,顺序有次的经文?假设释迦牟尼佛现身,对我说楞严经是假的,我也不会相信!」我们是要护持正法的人,就应该深信楞严经,不可有一毫髮那样细的怀疑。所以楞严经是正法时代的代表者。换言之,有楞严经就是正法时代;没有楞严经,就是末法时代。
凡是金山寺的出家人或在家人,对楞严经不可以有所怀疑。不要听信一般无知无识,没有正知正见的人,乱讲楞严经是伪造。不可相信这种谬论!可是,人有特性,对他说正的,很不容易相信,对他说不正的,却很容易生信心。例如学不好的事,他能无师自通。教他学好的事,纵使耳提面命,他也不相信。人就是这样的奇怪。所以正知正见的人少,而邪知邪见的人多。佛曾经说过:「众生好度人难度」,人虽然是众生之一,但是人为万物之灵,就因为太灵了,所以难度。所谓「宁度众生不度人」,人的心太复杂,妄想太多,是不容易度的。古德说:「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人」,就是这个道理。
二、治地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治地住。此菩萨于诸众生发十种心。何者为十,所谓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己心、师心、导师心,是为十。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怎样叫做菩萨治地住呢?这住的菩萨,用这十种心来修治自己的心地,依法修持,所以叫治地住。治地住的菩萨,要发出十种教化一切众生的心。什么是十种心?所说的①利益心:要利益一切众生,不是利益自己。②大悲心:对一切众生有大悲心。悲能拔苦,能拔除众生的痛苦。③安乐心:众生如有不安乐时,菩萨能发大悲心,令他们安乐,而没有忧愁。④安住心:令众生安住在菩提觉道上。⑤怜愍心:菩萨有怜愍众生的心,见众生顚倒、愚痴、无知,实在可怜,而生出救护的心。⑥摄受心:菩萨常生摄受众生的心,令众生将不良的习气毛病去除,慢慢改恶向善。⑦守护心:菩萨有守护正法的心,令正法久住不灭。⑧同己心:菩萨有慈悲的心肠,见众生受饥受寒,如同自己在受饥寒一样。⑨师心:菩萨存心教化众生,作为善知识。⑩导师心:就是佛心,菩萨的心像佛心一般的慈悲,普度众生。这是菩萨应该发的十种心。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诵习多闻。虚闲寂静。近善知识,发言和悦。语必知时。心无怯怖。了达于义。如法修行。远离愚迷。安住不动。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治地住的菩萨①诵习多闻:要读诵大乘经典,学习大乘经典,多闻大乘经典,研究大乘经典。菩萨不但自己要这样,也要劝化众生这样做。②虚闲寂静:住在寂静处来修行。③近善知识:要常常亲近善知识,要远离恶知识。④发言和悦:菩萨所说的话,非常和蔼,令人闻之,而生喜悦。⑤语必知时:菩萨说话是知时的,到说话的时候才说话,不随便乱讲话。⑥心无怯怖:菩萨自己心中没有怯怖,也劝其他众生心中没有怯怖。⑦了达于义:菩萨对于一切经典及一切义理,都明白了解它的眞实义。⑧如法修行:按照佛法来修行,不修无益的苦行。⑨远离愚迷:菩萨能远离一切愚痴迷惑,也就是把无明破了,也教众生远离愚迷。⑩安住不动:常常修定,观智照理,决定究竟,所以安住不动。
何以故。欲令菩萨,于诸众生,增长大悲。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缘故要劝修这十种法?是想令治地住的菩萨,对于一切众生增长大悲心。若有所闻到的一切佛法,自己就能开悟了解,不需要善知识苦口婆心来教导。
三、修行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修行住。此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何等为十,所谓观一切法无常、一切法苦、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作、一切法无味、一切法不如名、一切法无处所、一切法离分别、一切法无坚实,是为十。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怎样是菩萨修行住呢?这住的菩萨,依照佛所说的法修行。知道有为法是无常、苦、空、无我,所以叫修行住。修行住的菩萨,用十种修行的方法,来观察一切诸法实相。菩萨修行的法门是六度万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①要常修行布施:布施给人,不是教人布施给自己。②要常修行持戒,就是止恶防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③要常修行忍辱,能忍饥渴、忍寒暑、忍风雨,一切要忍受,不被境界所转。④要常修行精进,身精进、心精进、昼夜常精进。身精进就是参加早晚课,认眞坐禅。心精进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⑤要常修行禅定。为什么要修习禅定?因为由定能生出智慧。所谓「久坐有禅」,要经过长久时间来静坐,才能有所成就。⑥要常修行般若,努力研究经典,才能明白佛法眞实义。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修行的目的,就是对治烦恼,控制妄想。一切不如意的事,都能忍受,所谓「逆来顺受。」栽培自己的菩提果,就能达到波罗蜜的彼岸。修行人就怕懒惰。如果懈怠不精进,就会把菩提果枯乾了,失去成道的机会。
什么是十种修行的法门?所说的①观一切法无常:什么是无常?就是前念生,念后灭;后念生,后后念灭,念念都无常,念念是生灭。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菩萨道的时候,为半首偈,而捨性命,所谓「为法忘躯」。有一天,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的某一生)在树下静坐,耳闻有人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睁眼一看,见一个罗刹鬼(以人为食)在前边站着。菩萨心里想,偈颂都是四句,乃对罗刹鬼说:「请你说出下两句好吗?」罗刹鬼说:「你要闻法,我要吃饭。我有三天没有吃人,没有气力说出下两句。如果你能把身体供养于我,我才肯说出来。」菩萨一听,即时答应了:「这个条件我接受,请你说吧!」罗刹鬼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说完之后,罗刹鬼就老实不客气要吃他。菩萨要求的说:「请你稍等片刻,我把这首偈颂写在大树上,将来有人看到,便可以依法修行。」罗刹鬼同意的说:「可以!」于是便把偈写在树上。又一想,写的字会被大雨淋掉,不如刻在石头上,时间能耐久,受益的人比较多。又向罗刹鬼要求,说明本意,罗刹鬼说:「你要快点刻字,我饿得不耐烦了。」菩萨迅速地将「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十六个大字刻在石头上。心愿已了,便对罗刹鬼说:「请你来吃我吧!」说完之后,心静无念,闭目等待罗刹鬼来吃,过了约有五分钟,听不到罗刹鬼的声音,睁眼一看,罗刹鬼已凌身虚空中,现天人身而说:「善哉!善哉!汝是最精进修行人,为半偈语,肯捨性命」,言毕凌空而去。原来是天人前来考验,看看释迦牟尼佛修行的功夫如何?
凡是生灭法,都是无常。不生灭法,也是无常。世间一切法,都是无常。根本就没有一个常,也没有一个不常。按眞正法来讲,实相的理体,没有一个常,也没有一个不常。
修行有十种观想的行门:一是无常、二是苦、三是无我、四是食不净、五是一切世间不可乐、六是死、七是不净(白骨观)、八是断、九是离、十是尽想。观一切法无常,就是这十种观想中之一。
②一切法苦:苦有无量无边。简言之,有三苦和八苦。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虽然有无量苦,可是娑婆(堪忍)世界的众生,迷失自性不认识苦,所以染苦为乐。③一切法空: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自己没有体性,凡是因缘所生的法,都是空的,所以说一切法空。④一切法无我:凡夫执着我,放不下我:这是我的,那是我所有的。如果能知一切法空的道理,一切法就没有我,也没有个我所有,所以不执着有个我。⑤一切法无作:既然一切法无我,那么,一切法也没有一个造作者。⑥一切法无味:因为一切法无作,所以一切法没有可乐的味道。⑦一切法不如名:一切法也没有一个眞实的名字。⑧一切法无处所:因为一切法无我,所以一切法出没有一个处所。⑨一切法离分别:一切法应该离开分别心。若无分别心,一切法的实相理体,就会现前。⑩一切法无坚实:一切法都是虚妄而生,虚妄而灭,没有坚固不坏的眞实。这是修行住的菩萨,要观的十种行门。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观察众生界、法界、世界。观察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观察欲界、色界、无色界。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修行住的菩萨,应该劝化众生学习十种法门,自己也要学习这十种法门。什么是十种法呢?所说的①众生界:众生界就是菩萨、缘觉、声闻、天道、人界、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九法界。用观照的智慧,来观察无量无边的众生界。要明白众生界的因缘,才能度众生,所谓「尽人性,尽己性,尽物性。」要知道人性的界限,我性的界限,物性的界限,所以说众生界是无量无边的。②法界:就是人的眞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尽虚空,徧法界,无量无边。③世界: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观察起来,都是无量。可是要明白一切世界未离一切心,所谓「十法界不离一念心。」那么,这些众生界、法界、世界是从什么地方造成的?就是从众生的心造出来的。所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不但要观察众生界、法界、世界的因缘。还要观察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四大种的因缘。④地界:地有断截色妄想大种,生出内外地界。内就是身体,外就是山河。⑤水界:水有津润妄想的大种,便生出内外水界。内是身体的水,外是大地的水。⑥火界:火有堪能妄想大种,它能堪可令一切物成熟,而生出内外火界。内是身体的水,外是虚妄的火。⑦风界:风有飘动妄想大种,而生出内外风界。内是身体内的气,外是虚空的气。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一个身体,分而各归其位。坚性归还于地大,湿性归还于水,热性归还于火大,动性归还于风大。⑧欲界:观察欲界的众生,有无量的因缘。欲界的众生有欲念、物质、心识。⑨色界:观察色界的众生,有无量的因缘。色界虽有色相,但无眞实之形质。但这是我们凡夫的肉眼所看不见的,必须是证得天眼通的人,才能看到色界天人的行动和境界。⑩无色界:此界的天人,连形色都没有了,只有一个识。修行住的菩萨,应该劝众生,学习这十种观察的法。
何以故。欲令菩萨智慧明了。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缘故要劝修这十种法?是想令修行住的菩萨,智慧明了,无论在那一位佛的道场中,有闻到的佛法,自己就会开悟了解,不需要佛重新教导,因为菩萨有闻一知十的智慧。
四、生贵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生贵住。此菩萨从圣教中生,成就十法。何者为十,所谓永不退转。于诸佛所,深生净信。善观察法。了知众生、国土、世界、业行、果报、生死、湼槃。是为十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么叫做菩萨生贵住?这住的菩萨,生在富贵处,住在富贵位,所以叫生贵住。生贵住的菩萨,是从佛所说的圣教中生出来的。此住菩萨成就十种法。是那十种法呢?所说的①永不退转:菩萨修行,只向前精进,绝对不后退。勤修六度万行,得到住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地位在生贵住,不退于二乘。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念念之中,发菩提心,不为贪瞋痴所转。因为有三不退的意志,所以永不退转。②于诸佛所,深生净信:菩萨常在诸佛道场中,礼敬诸佛,称讚如来,广修供养,常随佛学。修这种法门,深深生出清净的信心。对佛法没有丝毫的怀疑,而得到相应。③善观察法:善于观察法界,明白法界性不出自心。④了知众生:菩萨明了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性。⑤国土:菩萨了知所有十方国土,是怎样成,怎样坏。⑥世界:菩萨了知一切世界的成住坏空四劫的过程。⑦业行:菩萨了知一切众生所造种种的业行,是善业还是恶业?⑧果报:众生所受一切的果报。⑨生死:众生是怎样生的?是怎样死的?怎样能了生死?菩萨都晓得了。生死有两种:一种是分段生死,一种是变易生死。分段生死,就是每人各有一分,各有一段。变易生死,就是念念生,念念灭,念念不停。二乘人了分段生死,未了变易生死。菩萨已了变易生死,所谓「二死永亡。」⑩湼槃:就是不生不灭,一般人认为圆寂就是湼槃。其实,湼槃有常乐我净四德的境界。这是生贵住菩萨应该成就的十种法。
人的生死,按照自己所造的业来决定。造善业向上升,造恶业向下降。人死的时候,第八识最后才离开躯壳。从上身走,证明生三善道;从下身走,证明堕三恶道。怎能知道?第八识所走出躯体的地方,是有热度的。例如最后足心热,这是堕地狱的象徵。如果是头顶热,这是生天的现象。总而言之,生平行善,定生三善道;生平作恶,定生三恶道。这是永恆不变的因果律。
人死之后,在七七四十九天这期间内,在地府里要经过多番的审判。审判之后,善业重,就生在善道;恶业重,就生在恶道,这是人的生死大概情形。所谓「若要人不死,须作活死人。」这话怎样讲呢?就是说想要不死,就要做活死人。活死人就是眼不看东西,耳不听声音,口不言语,心不思想,就像活死人一样。如果能到这种境界,就了生死。活死人不容易作成功。所谓「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这就是活死人的标準。
 楼主| 发表于 2018-4-7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住具足方便住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了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法、修集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法、圆满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法、了知一切诸佛平等。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生贵住的菩萨,应该劝众生学习这十种法,自己也要学习这十种法;否则,便成为口头禅。是那十种法呢?就是一般所说的①要明了知道过去诸佛所说一切佛法。②要明了知道未来诸佛所说一切佛法。③要明了知道现在诸佛所说一切佛法。但对于佛法不单是明了就可以,还必须躬行实践,知道一点佛法,就去修行一点。知道两点佛法,就去修行两点。总而言之,知多少佛法,就修行多少佛法。集少成多,集沙成塔,功到自然成。修六度的法门,是一度一度的修,一行一行的持。④要修集过去诸佛一切佛法。⑤要修集未来诸佛一切佛法。⑥要修集现在诸佛一切佛法。⑦要圆满过去诸佛一切佛法。⑧要圆满未来诸佛一切佛法。⑨要圆满现在诸佛一切佛法。知道佛法之后,还要修行佛法,修行才能证得圆满。⑩要了解知道一切诸佛是平等,一切佛法也是平等。
何以故?欲令增进于三世中心得平等。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要勤学这十种法?因为想令生贵住的菩萨,增加精进,对于三世中,心都得到平等。有所闻到的法,立即自己开悟了解,不需要善知识来教导。所谓「闻一知十」、「擧一反三」,有这种的智慧。
佛子,云何为菩萨具足方便住。此菩萨所修善根,皆为救护一切众生、饶益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哀愍一切众生、度脱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诸灾难、令一切众生出生死苦、令一切众生发生净信、令一切众生悉得调伏、令一切众生咸证涅槃。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怎样叫做菩萨具足方便住?这位菩萨,深入善巧方便法门,修行成功,具足具足功德,所以叫具足方便住。具足方便住的菩萨,所修六度万行,所修福慧,所修一切善根,都是为众生所修行。各位注意!读这段经文时,应该廻光返照,检讨自己所行所做,所种的善根,是不是为众生?要做到下边的十种法门:①要救护一切众生:要发菩萨的慈悲心,要行菩萨的救生道。不要做个自了汉,不要有自私自利的思想,一切为救护众生出离苦海。②饶益一切众生:无论什么,要利益众生,不要利益自己。凡是对众生有益的事,儘量去做,做到尽善尽美为止。③安乐一切众生:众生有灾难,要去救护他。众生有困苦,要去饶益他。众生有忧愁,令他得安乐。行菩萨道的菩萨,只知有众生,不知有自己。这种牺牲的精神,多么的伟大!我们修道人,应该向菩萨来学习。存菩萨心就是菩萨,存佛心就是佛。所谓「志在圣贤,则为圣贤;志在豪杰,则为豪杰。」志在忠臣孝子,就是忠臣孝子;志在伟人哲士,就是伟人哲士。志在菩萨,就是菩萨;志在成佛,就能成佛。佛是人成的,菩萨也是人成的。那么,我们也是人,为什么不能成佛不能成菩萨?因为没有发成佛成菩萨的志愿。怎样发心?就要救护、饶益、安乐、哀愍、度脱一切众生。④哀愍一切众生:看见众生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屋住,在受一切苦,就如同自己在受苦一样。要尽自己的力量,去援助受苦的众生,或者用良言婉语去安慰受苦的众生,要有这种哀愍心。⑤度脱一切众生:众生无论有什么痛苦,皆设法度脱,令他们得到解脱。⑥令一切众生离诸灾难,在没有办法之中,也要想办法令众生离开一切的灾难。这是菩萨的心肠。⑦令一切众生出生死苦:阿难尊者在楞严法会上所发的愿:「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阿难的大愿,是令一切众生出离生死的苦海。菩萨所修善根,就是令众生登到湼槃的彼岸。⑧令一切众生髮生净信:令所有的众生,都发生清净的信心,没有半点的怀疑。⑨令一切众生悉得调伏:令一切众生没有烦恼,刚强的众生,完全被调伏了,知道改邪归正,反迷归觉。⑩令一切众生咸证湼槃:令一切众生同证得湼槃的妙理,常乐我净的眞快乐。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知众生无边、知众生无量、知众生无数、知众生不思议、知众生无量色、知众生不可量、知众生空、知众生无所作、知众生无所有、知众生无自性。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具足方便住的菩萨,应该劝导众生学习这十种法门。但是自己也要学习这十种法。是那十种法门呢?所说的①知众生无边:菩萨应该知道十二类的众生,都是无边的。②知众生无量:应该知道众生是没有量的,无法统计有多少?③知众生无数:应该知道众生是没有一定的数目。④知众生不思议:知道众生是无边际、无数量、无数目,又知道众生是妙不可言。一切众生的顚倒妄想,是不可思议,修行道果也是不可思议的。
⑤知众生无量色:又知道众生有无量的色相,身形也不相同。⑥知众生不可量:又知道众生是不可以用心来思量。⑦知众生空:又知道众生有生住异灭四相,终归于空。⑧知众生无所作:又知道众生根本就是空的,怎能有所做。所以没有一个能做,也没有一个所做。⑨知众生无所有:众生本来性空,所以知道众生本来无所有。⑩知众生无自性:知道众生都有佛性,皆堪作佛,众生本来是没有自性的。
何以故?欲令其心,转复增胜。无所染着。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要勤学这十种法?因为想令具足方便住的菩萨,其心比以前更加殊胜。智慧殊胜、思想殊胜、一切的一切都殊胜,没有染汚的思想,没有情爱的欲望,谁能没有这种染汚执着的思想,谁就是具足方便住的菩萨。可是教人没有染着的心,那是不容易的事情,没有大的染着心,还有小的染着心。就是没有小的染着心,在八识田中还有染着的种子,所以说不容易把它全部没有的。那要怎样办才能没有染着?就要修行,严守戒律,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此住的菩萨,无论在什么道场,闻佛说法,便会开悟了解眞实义,不需要他人再教导。
从前泰国有位高僧,是修小乘法的禅师。他住在深山中,终年不下山,吃松子喝泉水,维持生命,过着所谓「餐食无饱,居无求安」的生活。有一天,在定中来了一个境界,耳听有人对他说:「明天你的宿配(前生的妻子)来找你,会给你麻烦,看你怎么办?」我常说:「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觌面若不识,须再从头炼。」这位禅师即将面临考验,看他的定力到何等程度?第二天中午,果然来了一位中年的男人,约有五十多岁,风度翩翩,属于教授型。还有一位少女,约有二十多岁,乃是父女二人。这俩人,到这位禅师面前合掌问讯。这位教授便问禅师修道的情形。禅师一一囘答。教授讚叹修行者之苦行,眞是了不起,十分敬佩。

 楼主| 发表于 2018-4-7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他的女儿向他要求:「爸爸!我要嫁给禅师。」他非常惊奇!便问他女儿:「为什么?」他女儿说:「因为禅师太苦了!无人照顾他,等到老时,更要苦了。所以我决定和禅师结婚,照料他一辈子!」禅师一听,大吃一惊,便说:「不可以!我是出家人,不能结婚。」这位少女一听,大失所望,便哭起来,要求禅师答应,和她结婚。禅师坚决不同意。少女苦苦哀求,禅师却无动于衷。这位教授型的绅士,大发雷霆,将禅师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可是禅师的定力,已到了不为境界所转的程度。他如如不动,仍然打坐。心不烦,意不乱,决定打饿七,饿死算了。开始时,不吃不喝,可是那个少女的影子仍然在他的面前出现,痛哭流涕一定要嫁给他。第二天也是现出这种境界。第三天忽隐忽现。第四天少女的影子不现前,乃恢复以前的清净,这是定力克服境界。禅师从此以后,专心静坐,没有一切执着,不为境界所转。
由此观之,众生的业报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修道人,一定要断欲去爱,用定力来克制淫欲的念头,不要生出不清净的思想。要学习这位禅师的作风,美女当前而不动心。如果定力不够,戒律不坚固,随着境界而转,那么便很容易失去道业,后悔莫及,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囘头已百年身。」勉之!勉之!
六、正心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正心住。此菩萨闻十种法,心定不动。何者为十。所谓闻讚佛毁佛。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讚法毁法。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讚菩萨毁菩萨。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讚菩萨毁菩萨所行法。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众生有量无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众生有垢无垢。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众生易度难度。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法界有量无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法界有成有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法界若有若无。于佛法中,心定不动。是为十。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怎样叫做菩萨正心住?因为这住的菩萨,对于佛法认识得十分清楚,没有迷惑,用正心的智慧来思惟这个法,所以叫正心住。正心住的菩萨,有正定正受,听到这十种法,而心定不摇动,所谓「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是那十种法?所说的①正心住的菩萨,听到有人讚叹诸佛或毁谤诸佛,对于佛法中,而心定不动摇。为什么?因为此住的菩萨,心中没有讚叹和毁谤的分别,一切平等。有智慧的人,被人称讚也不欢喜,被人毁谤也不烦恼,所谓「毁誉不动于心。」若是愚痴人,被人说个好,就抱着好跑到天上去,高兴的不得了。被人说个坏,就抱着坏跑到地狱去,伤心到极点。高兴就是笑,伤心就是哭。人能常常发笑,就是等于到天上去;如果常常忧愁,就等于到地狱去。所以修行人,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意气用事。要有理智,才能控制感情的冲动。所以人要常笑,笑的时候,才有理智,分别善恶才清楚。笑是长寿的密诀,所谓「自古神仙无别法,广生欢喜不生愁。」这是至理名言。②正心住的菩萨,听到有人讚叹诸法或毁谤诸法。对于佛法中,而心定不摇动。③正心住的菩萨,听到有人讚叹菩萨(僧)或毁谤菩萨。对于佛法中,而心定不摇动。总之,听到讚叹三宝,或者毁谤三宝,也不欢喜,也不发脾气。这是不被境界所转,也就是定力坚固的缘故。④正心住的菩萨,闻到有人讚菩萨或毁菩萨所修行的法。在佛法中,而心定不摇动。⑤正心住的菩萨,听到有人说众生有量或无量。在佛法中,而心定不摇动。⑥正心住的菩萨,听到有人说众生有垢或无垢,在佛法中,而心定不摇动。⑦正心住的菩萨,听到有人说众生易度或难度,在佛法中,而心定不摇动。⑧正心住的菩萨,听到有人说法界有量或无量。在佛法中,而心定不摇动。⑨正心住的菩萨,听到有人说法界有成或有坏。在佛法中,而心定不摇动。⑩正心住的菩萨,听到有人说法界或有或无。在佛法中,而心定不摇动。这是不为境界所转的十种法。
有人在打妄想:「正心住的菩萨,既不是木头人,也不是泥土人,为什么心不动?」因为此住菩萨,已证正定正受,不为境界所转的缘故。所谓「人能转境,境不转人。」正心住的菩萨已经修到这种程度了。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体、一切法不可修、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无眞实、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性、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如梦、一切法无分别。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正心住的菩萨,应该劝导众生学习这十种法门。可是自己也要学习,不然的话,就成为口头禅。教人修行,自己不修行,是无用处。要以身作则,躬行实践,实实在在去修行,才有效果。是那十种法?所说的①一切法无相:法本来就没有相。如有执着,就有个法相存在。若无执着,人也空,法也空,这就是无相。②一切法无体:一切法是即相离相,没有眞实的体性。所以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捨,何况非法。」这是说就是正法也就应捨去,何况不是法,更应该捨去。有所执着有个本体,那是错误的。③一切法不可修:不执着什么法可以修行,什么法不可以修行。一切法没有一个可修或一个不可修。修不修是在人,而不在法。法没有修不修。有人说:「一切法不可修,那么,我们不要修行了。」因为法的本身,不需要修不修,可是我们要依法修行,才能除去习气毛病。④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本来是什么也没有,都是空的。⑤一切法无眞实:法是方法,法是规则,所以一切法没有一个眞实体。⑥一切法空:证得一切法空,什么也没有了。这就是六祖大师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一切法空的境界,到了这种境界,还有什么可执着?贪瞋痴慢疑五种烦恼没有了,只有常乐我净的湼槃四德。⑦一切法无性:为什么说一切法空?因为一切法无自性。有人才有法,法才有用。人空了,法也没有用处。所谓「人能弘法,非法弘人。」⑧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好像幻化,不是眞实的。⑨一切法如梦:一切法好像作梦,也不是眞实的。所谓「人生一场梦」人死梦一场,梦里身荣贵,梦醒在穷乡。朝朝是作梦,不觉梦黄梁,梦中若不醒,枉作梦一场。」⑩一切法无分别:所有一切法,都没有分别。我们听经,不要用分别心来听。为什么?因为一切法无分别嘛!
这段经文是教我们不要执着法,如果有了法执,就和我执一样的重。所谓「见事省事出世界,见事迷事堕沉沦。」就在迷悟之间,执着就沉沦六道,不执着就出离三界。也就是「即相离相」,就在相上,就离开相;「在尘出尘」,在尘世间就要超出尘世。所谓「身在尘心出尘」,心中没有染汚的妄想。好像井里栽花不染尘,这叫一尘不染,万虑皆空。这种境界,多么自在!
何以故?欲令其心,转复增进。得不退转无生法忍,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要把法执破了?因为想令正心住的菩萨和其所教化的众生,辗转增强精进,就是没有罣碍。修行人,要能提起一念修行。到成功时,便要把一念放下。一念也没有了,那还有什么可忧虑?还有什么可罣碍?如果没有罣碍,就远离顚倒梦想。为什么有顚倒梦想?就因为有所罣碍。大而言之,放不下世界;小而言之,放不下身心。如果无罣碍,就得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得到一切不退转。不退转什么?就是不退转无生法忍。什么叫无生法忍?就是「不见少法生,不见少法灭」,这就是法空的境界。人也空、法也空,自性了了在其中。这时候,明明了了,忍可于心。这种境界,有点受不了,有点忍不住,但是还要忍受。不要认为不见少法生、不见少法灭这种境界是容易事。是很难能证到这种境界的。如果到了这种境界,就无忧无虑,远离顚倒梦想,究竟湼槃。
在这个时候,正心住的菩萨,所闻一切法,立刻开悟了解,所谓「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到了这种境界,有人骂你,或者有人讚你,无动于衷,这就是心定不动。这个不动,就是在中庸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就是说也没有欢喜、也没有微怒、也没有悲哀、也没有快乐。这四种感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这就是中道,也就是定。所闻的法,能契合眞理,不需他人来教化。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不退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不退住。此菩萨闻十种法,坚固不退。何者为十,所谓闻有佛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有法无法。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有菩萨无菩萨。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有菩萨行无菩萨行。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菩萨修行出离修行不出离。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过去有佛过去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未来有佛未来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现在有佛现在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佛智有尽佛智无尽。于佛法中,心不退转。闻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于佛法中,心不退转。是为十。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怎样叫做菩萨不退住?就是不退菩提心,住在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没有无明、烦恼、愚痴。觉悟一切有为法是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这就叫不退住。不退住的菩萨,为什么要听这十种法?因为要坚固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是那十种法呢?所说的①不退住的菩萨,听见有人说三世有佛或者三世无佛。在佛法中,而不退转菩提心。什么叫佛?佛是一位大觉悟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大智慧人。佛是诸天的导师,也是人间的导师。菩萨眞正认识佛,我们凡夫不会认识佛。好像一生出就没有眼睛的人,根本就不知太阳的形相。有人对他说太阳是圆的,他就相信是圆的;有人对他说太阳是方的,他就相信是方的。究竟太阳是什么样子?他也不知道是圆还是方?说不出个所以然。无知无识的人,不知道有佛,就和生盲的人不知太阳一样的情形。不退住的菩萨,都有定力,不会被言语所转动。②不退住的菩萨,听见有人说有佛法或无佛法。在佛法中,心不退转。③不退住的菩萨,听见有人说有菩萨或者没有菩萨。在佛法中,心不退转。④不退住的菩萨,听见有人说有菩萨行或者没有菩萨行。在佛法中,心不退转。小乘人不承认有诸佛,只承认有释迦牟尼佛。也不承认有菩萨,只承认有阿罗汉。大乘的菩萨,是脚踏实地去行菩萨道,救度众生。无论任何人说什么,都是如如不动,不为境界所转,不被言语所支配,对佛法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顺境或逆境,都是精进,而不退转。⑤不退住的菩萨,听见有人说菩萨修行,能出离三界,或者不能出离三界。在佛法中,心不退转。⑥不退住的菩萨,听见有人说过去有佛住世,或者无佛住世。在佛法中,心不退转。⑦不退住的菩萨,听见有人说未来有佛住世,或者无佛住世。在佛法中,心不退转。⑧不退住的菩萨,听见有人说现在有佛住世或者无佛住世。在佛法中,心不退转。⑨不退住的菩萨,听见有人说佛的智慧有穷尽的时候,或者说佛的智慧没有穷尽的时候。在佛法中,心不退转。⑩不退住的菩萨,听见有人说三世是一相,或者说三世不是一相。在佛法中,心不退转。凡夫听到这些理论,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一念无明起,就不明白了,便生退转心。菩萨没有一念的无明,于佛法中,心不退转。这是十种法。
佛教的教义,是尽虚空,徧法界,没有一粒微尘不是佛教所在处。不过所做的工作不同而已。各做各的工作,都是劝人向善。改邪归正。因为这个道理,所以人人都可成佛。佛曾经这样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这是佛的金口所言,绝非妄语。我的宗旨,相信佛的众生也成佛,不相信佛的众生也成佛。今天不信佛,明天会信佛。今生不信佛,来生会信佛。今劫不信佛,来劫会信佛。终有一天会信佛。只要信佛,就有成佛的机会。佛教以法界为体、为用、为宗、为教,什么都是法界。譬如有人讨厌月光跟着他走,走到那里,月光跟到那里。于是他跑到东胜神州去,看见月光仍然在他的头上。又跑到南赡部洲去,看月光还是在他的头上。又跑到西牛贺洲去,看月光还是在他的头上。又跑到北俱卢洲去,看月光还是在他的头上。东南西北各处跑,始终见到月光跟着他跑。有眼睛的人,想不要月光跟着他,但是没有办法不见月光。
佛教好像月光,不管你怎样的跑,也跑不出佛教的外边,都在佛教智慧光明的里边所包括着。所以糊涂人就做糊涂事,明白人就做明白事。本来没有一个糊涂,一个明白,根本就没有事,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这世界上所有的人,所做的事,都是在还债。还完了债,就不需要做了。
行菩萨道的人,要利益人,不要损害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要自私自利?为什么要损人害人?一切的一切,要替旁人想一想,要对旁人有好处,不要对旁人有害处。这就是菩萨的发心,菩萨是牺牲自己,而成就他人。这是菩萨的思想,也是菩萨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是不是为吃饭穿衣?来找好的享受?若是这样的想法,就没有做人的价值,没有什么意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帮助这个世界,令世界一天比一天好。不要在世界上争呀!贪呀!只知有自己,不知有他人,千万不要这样子。如果有这种思想,赶快纠正过来,不要糊涂一辈子。我们做人,要有功于世,有德于民,对天下国家有所贡献,对一切众生有所利益,这样做人,才有意义。
从前有位老修行,吃饱饭没事做,和徒弟讲笑话。有一天,师父对徒弟说:「人人都喜欢第一,事事比人强,要有好名誉,要有好地位。今天我们俩说一说谁最贱,被人瞧不起。谁说不出来,就是输了,被罚买糖果请客。」徒弟有辩才无碍,同意师父这个办法。师父说:「我是一只狗。」徒弟说:「我是狗的屎中的虫子。」师父说:「你在那里做什么?」徒弟说:「我在狗屎中沐浴。」师父无言可辩,承认输了,乃请徒弟吃糖。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有哲理。这是说不垢不净的道理。如果心中一生分别心,就会作呕。所谓「心净一切净,心秽一切秽。」我们修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境界时,就有成就了。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种广大法。何者为十,所谓说一即多,说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于文。非有即有,有即非有。无相即相,相即无相。无性即性,性即无性。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不退住的菩萨,应该劝化众生,修学这十种广大的法,但是自己也要学习这十种广大的法。因为这种法,令众生不相信、不明白、不了解,所以叫广大法。什么是十种广大法?就是①说一即多②说多即一。说一种法,就是一切法;说一切法,也是一法。说一切微尘,就是由一粒微尘所成就的。把一切微尘再分开,还是一粒微尘。一粒微尘集聚众多微尘合起来,这是多的微尘。说多就是一,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一本譬如大地,万殊是大地所生长所成就的一切花草树木、五穀杂粮,包罗万象。这样多的种类,将来还复于大地。
我们的身体,也有一个一。一散为无量,无量归为一,如果能把一成0,那么,什么麻烦也没有了。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能悟得这个空理,能证得这个空理,在空理上入空定,一切烦恼也没有了。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这是一多不二的道理,一就是多,多就是一。③文随于义④义随于文。经文要顺着义理来讲说,由经文产生出义理。义理又要随着经文,要文义无碍。譬如,经文上说:「忉利天能天主。」如果不以文随于义来讲,便说阎罗王住在忉利天,在那里管理鬼。这就是把义讲错了。若讲忉利天的能天主,在那里统理一四天下,四天下就是义,这就是文随于义。那么,统理四天下的能天主,这是归囘来讲,还是讲能天主。这就是义随于文。⑤非有即有⑥有即非有。非有即有就是妙有,有即非有就是眞空。眞空不碍妙有,所以非有。妙有非有,所以不碍眞空。眞空妙有,妙有眞空,互相无碍。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⑦无相即相⑧相即无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开一切相,就是一切法。就在相上要离相,把它看空了,这就是无相即相,即相无相的道理。⑨无性即性⑩性即无性。因为性相不二,所以在相上要了解性,在性上也要把它看空了。在相里就是性,在性里就是相,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种道理,是广大不可思议的理,不是凡夫所能眞明白的。
何以故?欲令增进,于一切法,善能出离。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缘故?要劝说众生学习这十种广大法?因为想令不退住的菩萨,一步比一步精进,对于一切法,善能出离,而能明了。有所闻的法,自己就能开解,不需要善知识来教导。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童眞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童眞住。此菩萨住十种业。何者为十,所谓身行无失、语行无失、意行无失。随意受生。知众生种种欲、知众生种种解、知众生种种界、知众生种种业、知世界成坏。神足自在,所行无碍,是为十。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怎样是菩萨童眞住?因为此住菩萨身如童体,思想纯眞,没有不良的习气,所以叫童眞住。童眞住的菩萨,常住在十种业,而无过失。是那十种业?所说的①身行无失:身体所行所做,不会有一切的错误或一切的过失。②语行无失:所说的话,都是正确无讹。绝对不说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的话。③意行无失:在心中所思想都是清净、光明、仁慈、怜悯,绝对没有染汚的思想,也不打有过失的妄想。④随意受生:随着自己的意思去受生。来生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也就是遂心所欲。⑤知众生种种欲:清清楚楚知道众生种种的欲念。⑥知众生种种解:知道一切众生所了解的是什么?⑦知众生种种界:知道每一界的众生所行所做。蜜蜂界的蜜蜂,就知道採花汁来酿蜜糖。蚂蚁界的蚂蚁,就知道寻找食物搬囘洞中。在十二类众生中,每类都不相同,各有其生活的技能。⑧知众生种种业:知道所有的众生造种种的业。狗为什么做狗?因为造做狗的业。猫为什么做猫?因为造做猫的业。总而言之,造什么业,就受什么果报。⑨知世界成坏:知道世界是怎样成就?是怎样破坏?又知道人是怎样生?怎样死的过程。⑩神足自在,所行无碍:有神足通,随意而去,自在变化无穷。遂心如意,所行没有障碍。这是童眞住的菩萨所住的十种法。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种法。何者为十,所谓知一切佛剎。动一切佛剎、持一切佛剎、观一切佛剎、诣一切佛剎、游行无数世界、领受无数佛法、现变化自在身、出广大徧满音、一剎那中、承事供养无数诸佛。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童眞住的菩萨,应该劝化众生学习这十种法,可是自己也要学习这十种法。什么是十种法?所说的①知一切佛剎:童眞住的菩萨,应该知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佛刹。每位佛的刹土在那一方?在那一方中的那一方?②动一切佛剎:知道一切佛刹方向之后,要想震动某一佛刹,必须知道某一佛刹的所在方位。③持一切佛剎:④观一切佛剎:虽然护持一切佛刹,但是还要观察一切佛刹的因缘。是否应该来护持?⑤诣一切佛剎:应该护持那个佛刹,便到那个佛刹去。⑥游行无数世界:童眞住的菩萨,都有神足自在,可以游行无数无量世界。⑦领受无数佛法:到无数世界去做什么?去领受一切诸佛所说的法。⑧现变化自在身:现出自无化有,自有化无;自小化大,自大化小;自少化多,自多化少,遂心如意,变化无穷这种的自在身。⑨出广大徧满音:出广长舌相,发广大音,徧满诸佛刹土,讲说佛法。⑩一剎那中,承事供养无数诸佛:在一念之间,能到十方世界去承事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他有这种神通妙用的力量。
何以故?欲令增进,于一切法,能得善巧。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原因,要劝学这十种法?因为想令童眞住的菩萨,增加精进。对于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每一法门,都能得到善巧方便这种智慧。无论在那位佛的法会中,所听闻佛所说的法,自己就会豁然贯通,开悟了解一切诸法实相的道理,不需要佛再详细解说,再来教化。

 楼主| 发表于 2018-4-12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法王子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王子住。此菩萨善知十种法。何者为十,所谓善知诸众生受生、善知诸烦恼现起、善知习气相续、善知所行方便、善知无量法、善解诸威仪、善知世界差别、善知前际后际事、善知演说世谛、善知演说第一义谛,是为十。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怎样叫菩萨法王子住?因为佛是法王,菩萨是法王子。有继承法王的位,所以叫法王子住。法王子住的菩萨,善于知道这十种法门。是那十种法?所说的①善知诸众生受生:他善于知道一切众生怎样造的业?怎样受生死?每类众生各有其独特的因缘,完全晓得。②善知诸烦恼现起:他善于知道一切众生为什么现出烦恼的起因。③善知习气相续:他善于知道一切众生的习气,好像波浪一样,相续不断。众生前生的习气,而生出今生的习气;今生的习气,而生出来生的习气,生生世世,相续不断。菩萨怎能知道呢?因为菩萨证得宿命通的智慧,所以知道一切众生的习气。④善知所行方便:他善于知道应该所行的方便法门。就是应以何身得度,就现何身而为说法。应以何法得度,就用什么方便法门来为说法。⑤善知无量法:菩萨是照了诸法实相,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善于知道无量的妙法。⑥善解诸威仪:他善于了解三千威仪,八万细行。⑦善知世界差别:他善于知道世界成住坏空的四劫,各有些什么不同的特徵。⑧善知前际后际事:他善于知道前边的边际事,也知道后边的边际事。又知众生前边的心念是怎样生的,后边的心念是怎样生的,一切事都晓得。⑨善知演说世谛:他善于知道众生的根性,用世间有为法,来为他们说世谛法。⑩善知演说第一义谛:他善知众生有利根者,给他们演说出世间无为法,令众生了悟第一义谛的道理。这是法王子位的菩萨,善于知道的十种法。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种法。何者为十,所谓法王处善巧、法王处轨度、法王处宫殿、法王处趣入、法王处观察、法王灌顶、法王力持、法王无畏、法王宴寝、法王讚叹。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法王子住的菩萨,应该劝化众生来学习这十种法。可是自己也要学习这十种法。是那十种法?所说的①法王处善巧:法王(佛)处理善巧的方法。也可以说在法王所住处,怎样处理一切善巧方便。法王子应该倣佛之仪,合子法度。总之,一切要向佛学习。②法王处轨度:轨是规矩,度是法度。法王怎样处理一切的仪式和轨度,应该学习。③法王处宫殿:宫是休息处,殿是议事处。法王在内宫时,法王子应行子礼,法王子在外殿时,法王子应行臣礼。这也有一定的轨度。④法王处趣入:法王趣入一切礼的时候,仪式怎样,也应该学习。⑤法王处观察:法王在位时,法王子要观察一切因缘。所谓「入则观父王,察其声色。出则观羣臣,知其贤愚。」菩萨入则观佛教理,出则审机可否?⑥法王灌顶:法王子要受法王位时,要经过灌顶的仪式。十方诸佛用法水灌其顶,令发四无量心,来教化众生。⑦法王力持:法王怎样力持一切法?法王子应当学习。菩萨六度四摄,万行总持,这是力的意思。⑧法王无畏:法王怎样无所畏?菩萨修行,离五种怖畏,得十种无畏。⑨法王宴寝:法王怎样睡觉?宴于侧室,寝于正处。所谓「昼无故不内宴,夜无故不外寝」,都有一定的规矩。⑩法王讚叹:法王应该讚叹什么?菩萨应该仰讚佛德,哀叹众生。这十种法,法王子住的菩萨都应该知道,要学习这些法度。
何以故?欲令增进,心无障碍。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法王子住的菩萨,为什么要学习这十种法?因为想令其增加精进,心里没有一切障碍和执着。凡是在诸佛道场中,所闻的法,自己就会明白,不需要佛再来教导。

 楼主| 发表于 2018-4-12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灌顶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灌顶住。此菩萨得成就十种智。何者为十,所谓震动无数世界、照耀无数世界、住持无数世界、往诣无数世界、严净无数世界、开示无数众生、观察无数众生、知无数众生根、令无数众生趣入、令无数众生调伏,是为十。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怎样叫做菩萨灌顶住?因为菩萨继承法王子位时,先要受灌顶的仪式,十方诸佛来灌顶,所以叫灌顶住。菩萨要成就这十种不可思议的智慧,才能得到灌顶的地位。什么是十种智慧?所说的①震动无数世界:灌顶住的菩萨,有大威神力的智慧,知道那个世界应该震动,就现六种震动,来摄伏一切众生。②照耀无数世界:灌顶住的菩萨,有大智慧、大光明,能照耀无数世界。③住持无数世界:灌顶住的菩萨,用神通力来护持无数世界,令其持久安住,而不毁坏。④往诣无数世界:灌顶住的菩萨,要去十方一切诸佛的道场,承事、供养所有的佛。⑤严净无数世界:灌顶住的菩萨,能庄严清净无数的世界。⑥开示无数众生:灌顶住的菩萨,用他不可思议的智慧,来开导一切众生,来指示一切众生,令无数众生发菩提心,将来成佛道。⑦观察无数众生:灌顶住的菩萨,善于观察无数众生的因缘,用种种方便法来教化。⑧知无数众生根:灌顶住的菩萨,知道无数众生的根性。众生的根性不同,有的善根种得多,就聪明;有的善根种得少,就愚痴。知道众生根性之后,要用方法来救度,令众生离苦得乐。⑨令无数众生趣入:灌顶住的菩萨,能令无数众生趣入菩提道。⑩令无数众生调伏:灌顶住的菩萨,用大智慧来调伏刚强的众生,所谓「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可是此住的菩萨,都能调伏无数众生,发菩提心,修无上道。这是灌顶住菩萨的十种智慧。
佛子,此菩萨身,及身业、神通、变现,过去智、未来智、现在智,成就佛土,心境界、智境界。皆不可知。乃至法王子菩萨,亦不能知。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灌顶住菩萨的身和所造的身业,都是神通所变化的。他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用过去所修的智慧、未来所修的智慧、现在所修的智慧,成就一切诸佛的佛土、庄严一切诸佛的佛土、清净一切诸佛的佛土。一切众生心的境界,一切众生智的境界,都不能知道菩萨这种境界。乃至法王子住的菩萨,也不能知道灌顶住菩萨如上所说种种的境界。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诸佛十种智。何者为十,所谓三世智、佛法智、法界无碍智、法界无边智、充满一切世界智、普照一切世界智、住持一切世界智、知一切众生智、知一切法智、知无边诸佛智。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灌顶住的菩萨,应该劝化众生学习诸佛的十种智慧。自己也要学习这十种智慧。什么是十种智慧?所说的①三世智:就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的智慧。②佛法智:诸佛所说佛法的智慧。③法界无碍智: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这种智慧。④法界无边智:法界是没有边际,这种的智慧。⑤充满一切世界智:这种智慧,能充满一切世界。⑥普照一切世界智:这种智慧,能普徧照耀一切世界。⑦住持一切世界智:这种智慧,能住持一切世界。⑧知一切众生智:知道一切众生的智慧。⑨知一切法智:知道一切法的智慧。⑩知无边诸佛智:知道无边诸佛的智慧。
何以故?欲令增长一切种智。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要学习诸佛十种智慧?因为想令灌顶住的菩萨,增长一切种的智慧。有所听闻的法,自己就能开悟了解,不需要诸佛再来教导。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一万佛剎微尘数世界,六种震动。所谓动、徧动、等徧动。起、徧起、等徧起。踊、徧踊、等徧踊。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击、徧击、等徧击。
在这个时候,因为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缘故。在十方中的每一方,都有一万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世界。每个世界,都有六种震动的情形发生。但是不会令众生受到损害,是令众生醒悟。什么是六种震动?就是动、踊、起(属于形),震、吼、击(属于声)。这六种现象又变为十八种现象。所说的①动:此动而彼不动,或者彼动而此不动,是局部的动。②徧动:是普徧的动,整个世界都在动。③等徧动:等于所有的世界,同时普徧动。④起:在这个地方有起,在另外地方没有起。或者在这地方没有起的情形,在另外地方有起的情形。⑤徧起:在这世界普徧而起,在其他世界没有起。⑥等徧起:等于在所有的世界,同时普徧而起。⑦踊:在这个地方有踊的现象,在那个地方没有的现象。⑧徧踊:在整个世界普徧在踊。⑨等徧踊:等于所有世界,同时普徧而踊。⑩震:在这方有震动的感觉,可是在另外方就没有震动的感觉。⑪徧震:在全世界普徧的震动。⑫等徧震:等于所有的世界,同时有震动的感觉。⑬吼:在这地方有吼声,在另外地方没有吼声。⑭徧吼:在全世界普徧有吼声。⑮等徧吼:等于所有世界,同时普徧有吼声。⑯击:在这地方有击撞的声音。在另外地方没有击撞的声音。⑰徧击:全世界普徧有击撞的声音。⑱等徧击:等于所有世界,同时普徧有击撞的声音。这是十八种震动的情形。
雨天妙华、天末香、天华鬘、天杂香、天寳衣、天寳云、天庄严具。天诸音乐,不鼓自鸣。放大光明,及妙音声。
在大地六种震动的时候,从虚空中像降雨一般而落下天上的妙华。天上的末香,天华所编的华鬘,天上的杂香,天人所穿的寳衣,天上的寳云,天上一切的庄严妙具。天上所有的音乐,都自然发出妙音,不需要去演奏。又放出天上所有的光明和天上所有的妙音声。
如此四天下须弥山顶,帝释殿上,说十住法,现诸神变。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
好像娑婆世界的四天下须弥山顶,帝释天所住的寳殿上,而演说十住法,现出种种的神通变化。在十方所有的世界,统统像娑婆世界这样子,释迦牟尼佛在须弥山顶帝释殿上说十住法。
又以佛神力故,十方各过一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十佛剎微尘数菩萨,来诣于此。充满十方。作如是言。善哉善哉。佛子。善说此法。
十方所有的菩萨,又以佛的大威神力缘故,乘佛愿力的寳筏,从十方中的每一方超过一万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世界,有十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来到娑婆世界须弥山顶帝释天的殿上,充满十方,他们同时的说:「善哉!善哉!佛的弟子!你善于说十住的妙法。」
我等诸人,同名法慧。所从来国,同名法云。彼土如来,皆名妙法。我等佛所,亦说十住。众会眷属,文句义理,悉亦如是,无有增减。
这些菩萨说:我们所来的菩萨,大家同一个名字,都叫法慧。我们所从来的国土,也是同名,都叫法云。在所有法云国土中的佛号,都叫妙法佛。我们在佛的处所,也是说十住的法。法会中的大众和所有的眷属,都是一样的。所讲十住的文句和义理,都和现在娑婆世界所讲十住法是一样的,一字不增,一字不减。所谓「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音。」都是说这个妙法。
佛子。我等承佛神力,来入此会,为汝作证。如于此会。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
十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来到华严法会对法慧菩萨说:「佛的弟子!我们大家仰承释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来到娑婆世界,入华严法会,是为你说十住法来证明。在十方所有一切的世界,都和这法会一样的情形,没有分别,都在说十住妙法。」
尔时,法慧菩萨,承佛威力。观察十方,暨于法界,而说颂曰。
在这个时候,这位法慧菩萨,仰承释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缘,乃至法界所有众生的因缘,而说出一百首偈颂,来教化法界的众生。
见最胜智微妙身 相好端严皆具足
如是尊重甚难遇 菩萨勇猛初发心
法慧菩萨说:我现在见到佛的最殊胜的智慧,又见到微妙不可思议的佛身。因为佛身是变化无穷,隐显莫测。又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既端正又庄严。福也具足,慧也具足,所谓「两足尊」。一般众生尊重佛、供养佛,因为佛的微妙身不容易遇到。有时生在佛前,有时生在佛后。能生在佛世时,也很难遇到佛。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菩萨勇猛发菩提心,精进修无上道。
见无等比大神通 闻说记心及教诫
诸趣众生无量苦 菩萨以此初发心
见到佛无有可比的大神通,听到佛所说的授记法、权巧方便法、眞实法,来教诫众生,令众生止恶行善。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六道轮廻中的众生,都有无量的诸苦。每道的众生有每道的苦楚。初发心住的菩萨,见到这种情形,要救受苦的众生得到快乐,所以发菩提心,修无上道。
闻诸如来普胜尊 一切功德皆成就
譬如虚空不分别 菩萨以此初发心
又闻到一切如来普胜尊,所有的功德,统统有所成就。佛的功德,究竟有多少?是无法可说。所谓「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繫,无能尽说佛功德。」所以说佛的一切功德皆成就。佛的功德好像虚空一样,没有分别。虚空是无所不容、无所不包,能容纳一切万事万物。初发心住的菩萨,仰慕佛所修的功德、所成的功德。因为这种缘故,而发菩提心,勤修佛道。
三世因果名为处 我等自性为非处
欲悉了知眞实义 菩萨以此初发心
过去世的因果、未来世的因果、现在世的因果,各为受果报的处所。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是三世因果的说明。前生种什么因,今生就结什么果。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种不善不恶的因,就结不善不恶的果。要想知道来生的果是怎样,就要看看今生所行所作是什么。今生尽做善事,来生就会结善果。今生尽做恶事,来生就会结恶果。所以因果是丝毫不爽。因果是自己所造的,并不是佛菩萨所造的;好像自己走路,愿往东走,就向东走;愿往西走,就向西走,随自己的心念而走。因果也是这样子,所以说三世因果名为处。我们的自性,空无所有,就是和法界合而为一。这是眞空,也是妙有。眞空妙有是自性,自性是找不出一定的处所。初发心住的菩萨,想要眞正明白这种眞实的道理,而发菩提心,勤修无上佛道。
过去未来现在世 所有一切善恶业
欲悉了知无不尽 菩萨以此初发心
过去生、未来生、现在生,这是三世。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这也是三世。过去念、未来念、现在念,这也是三世。三世有长时间的三世,又有短时间的三世。在三世中所造的业,是善恶夹杂的。有时善中有点恶,或恶中有点善。不是纯净的善业,也不是纯净的恶业,是善恶混合的业。菩萨想把这一切道理都了解,直至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因为这种原因,所以菩萨住于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诸禅解脱及三昧 杂染清净无量种
1 ...161718192021222324 / 24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悉了知入住出 菩萨以此初发心
四禅、八解脱、九次第定、杂染、清净,都有无量无边那样多的种类。菩萨愿意了知入定、住定、出定种种的境界。因为这种关係,所以菩萨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修无上道。
随诸众生根利钝 如是种种精进力
欲悉了达分别知 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的众生,生来就聪明,这是利根;有的众生,生来就愚痴,这是钝根。所以众生的根性有所不同。但是,无论是利根或钝根,都要勇猛精进,才有成就。有种种精进的方法。想要完全明了通达,分别知道众生利钝的根性。因为这种关係,菩萨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求无上佛道。
一切众生种种解 心所好乐各差别
如是无量欲悉知 菩萨以此初发心
一切众生,有种种的知见、种种的解。每个众生心中所欢喜的,各有不同。像这样无量无边的解,为了想完全知道,菩萨因此住在初发心的地位,来发菩提心,修无上道。
众生诸界各差别 一切世间无有量
欲悉了知其体性 菩萨以此初发心
众生是由众缘和合而生。众生有十二类,就是胎、卵、湿、化、有想、无想、有色、无色、非有想、非无想、非有色、非无色。详细分析起来,在每一类众生中,又有无量无边之多众生。众生的界各有不同。在一切世间上的众生,是没有数量,菩萨想要完全了解知道众生的界和众生的体性,因为这种原因,所以菩萨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修无上道。
一切有为诸行道 一一皆有所至处
悉欲了知其实性 菩萨以此初发心
所有一切有为修行的道路,每一种行道,都有一个所至处,就是将来所到的地方。菩萨想了解知道这种眞实性,而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修无上道。
一切世界诸众生 随业漂流无暂息
欲得天眼皆明见 菩萨以此初发心
十方所有一切世界的众生,都是因为起惑、造业、受报的缘故,所以随着所造的业而漂流。忽然而天,忽然而地,在六道轮廻中旋转,没有停止的时候。菩萨欲得天眼无碍的智慧,才能明见这种境界。因为这个原因,而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过去世中曾所有 如是体性如是相
欲悉了知其宿住 菩萨以此初发心
在过去宿世中,曾经所有像这样的体性和这样的相。菩萨为了想明了知道宿世的因缘,所以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一切众生诸结惑 相续现起及习气
欲悉了知究竟尽 菩萨以此初发心
所有一切的众生,都有自己所造的结业和所有的迷惑,都是相续不断。现起和习气,而不间断。菩萨想要明了知道这些结惑相续现起习气种种问题,究竟怎样能断尽?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随诸众生所安立 种种谈论语言道
如其世谛悉欲知 菩萨以此初发心
随顺一切众生所安立,有种种的谈论,有种种的语言道。每一类的众生,都有自己的谈论语言道。以人类而言,在全世界上有许多的文字或语言。每一个国家都有一种文字和数种语言。众生的种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字不同,所有世间的俗谛法,十住菩萨都想知道,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修无上道。
一切诸法离言说 性空寂灭无所作
欲悉明达此眞义 菩萨以此初发心
所有一切法,凡是能说出来的,都不是眞实法。眞实的法,是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它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所以说「一切诸法离言说。」若是眞谛法,皆是离开言说,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的道已经断了,心所行的地方也没有了,这就是法的实相理体。一切法的自性是空的,没有实体,所以「性空寂灭无所作。」没有一个能作,也没有一个所作。菩萨想要明了通达这种眞实义,所以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欲悉震动十方国 倾覆一切诸大海
具足诸佛大神通 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欲悉十方国土有六种震动,能倾覆一切大海,为什么能有这种力量?乃是具足诸佛的大神通力。菩萨以此住在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欲一毛孔放光明 普照十方无量土
一一光中觉一切 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想在一根毛孔中,放出大光明藏,普徧照耀十方无量诸佛国土。在每一根毛孔中,都能放光。在每道光中,能觉悟一切众生,令众生皆发菩提心。菩萨以这种因缘境界,而住于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欲以难思诸佛剎 悉置掌中而不动
了知一切如幻化 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想把不可思议的诸佛刹土,完全安置在自己的手掌中,而且又不摇动。十方诸佛刹土,也没有小,菩萨的手掌也没有大,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为什么能这样?凡夫的知见是不会明白的。等证得五眼六通时,轻而易擧就明白其中的道理。菩萨明了一切法,如幻如化,没有眞实性。因为这种原因,所以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欲以无量剎众生 置一毛端不迫隘
悉知无人无有我 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想把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的众生,完全放在一根毛的端上,而又不相迫隘,也就是互相不拥挤。为什么能怎样?因为菩萨悉知无人、无我这种境界。菩萨以此而住于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欲以一毛滴海水 一切大海悉令竭
而悉分别知其数 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想用一根毫毛来沾大海水,能令一切大海水完全乾竭(菩萨有这种神通妙用,不能不相信)。菩萨又能知道用了多少次的毫毛,把海水沾竭了。菩萨以这种神通妙用,住在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不可思议诸国土 尽抹为尘无遗者
欲悉分别知其数 菩萨以此初发心
十方世界所有的国土,有不可思议那样的多。如果把所有不思议的国土,抹成微尘,没有遗漏的,菩萨欲悉分别而知道有多少粒微尘?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菩萨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过去未来无量劫 一切世间成坏相
欲悉了达穷其际 菩萨以此初发心
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现在无量劫,所有一切世间是怎样成?是怎样住?是怎样坏?是怎样空?这四种劫相,菩萨欲悉明了,穷达其境。因为这个原因,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三世所有诸如来 一切独觉及声闻
欲知其法尽无余 菩萨以此初发心
三世所有一切诸佛、一切独觉、一切声闻,菩萨想知道怎样修成佛的法?怎样修成独觉的法?怎样修成声闻的法?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无量无边诸世界 欲以一毛悉称擧
如其体相悉了知 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无量无边那样多的世界。菩萨想用一根毫毛完全把它们称擧。这种世界或者是体?或者是相?菩萨完全明了知道。十住菩萨,以这种神通妙用,而发菩提心,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
无量无数轮围山 欲令悉入毛孔中
如其大小皆得知 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无量无数那样多的轮围山,菩萨欲把它们入到一毛孔中。这种轮围山,或者是大,或者是小。在一根毛孔中,都能知道。菩萨要修这种神通妙用,所以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再向前求胜定,修无上道。
欲以寂静一妙音 普应十方随类演
如是皆令净明了 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想以寂静一种微妙的声音,普徧应十方所有的众生,随类而演说不可思议的妙法。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好像这样,令一切众生都能清净明了这种法音。因为菩萨也要得到这种神通妙用,所以发菩提心,所以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
一切众生语言法 一言演说无不尽
悉欲了知其自性 菩萨以此初发心
所有一切众生的语言法,人类的语言和畜生的语言。有神通的菩萨,用一句话就能把一切语言完全说尽。菩萨想要完全明了知道语言的自性,所以十住菩萨发菩提心,住于初发心住地位上。
世间言音靡不作 悉令其解证寂灭
欲得如是妙舌根 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对于世间一切的语言音声,没有不能说的。令所有每一类的众生,都能明白,而能证得
常寂灭之法。菩萨要想得到这种微妙的舌根,能辩言一切妙法。十住菩萨,因为这种因缘,而发菩提心,住于初发心住地位上。
欲使十方诸世界 有成坏相皆得见
而悉知从分别生 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想令十方所有一切的世界,有成住坏空这四种相,皆能得见。而且又能知道成住坏空,都是由众生分别思想而成就的。因为这样,所以十住菩萨发菩提心,住于初发心住地位上。
一切十方诸世界 无量如来悉充满
欲悉了知彼佛法 菩萨以此初发心
十方所有一切的世界,在每一个世界中,都有佛在那里教化众生,所以说「无量如来悉充满。」菩萨想要知道诸佛所说一切法,所以十住菩萨发菩提心,住于初发心住地位上。
种种变化无量身 一切世界微尘等
欲悉了达从心起 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愿意得到种种变化无量无边的化身。希望化成像一切世界所有微尘数那样多。这种神通妙用的境界,还没有离开一念心,都是从心生起的。十住的菩萨,因为欲悉了达从心起的道理,所以发菩提心,而住于发心住地位上。

 楼主| 发表于 2018-4-1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未来现在世 无量无数诸如来
欲于一念悉了知 菩萨以此初发心
在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有无量无数诸佛。菩萨想在一念之中,都能明了知道诸佛的数目,十住菩萨因为这个缘故,而发菩提心,住在初发心住地位上。
欲具演说一句法 阿僧祇劫无有尽
而令文义各不同 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想具足演说圆满一句佛法,就是穷尽无量无边的劫,也说不完一句法。所有的文和义,各有不同。有时文随义,有时义随文。十住菩萨,因为欲满这种愿,所以发菩提心,住于初发心住地位上。
十方一切诸众生 随其流转生灭相
欲于一念皆明达 菩萨以此初发心
十方世界所有的一切众生,都是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在生死轮廻中,周而复始,循环无端,流转生灭的相。菩萨想在一念之中,皆能明了通达众生的生灭相。怎样令众生不在生死轮廻流转,而囘到圣人法性流中。十住菩萨想得到这种智慧眼,所以发菩提心,而住于初发心住的果位上。
欲以身语及意业 普诣十方无所碍
了知三世皆空寂 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想用身语意三业,在一念之中,能普徧到十方去亲近诸佛、供养诸佛。教化众生,普度众生。这三业到十方去无所障碍。所谓「无入而不自得焉」,愿怎样就怎样。菩萨要明了知道三世都是空寂。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十住菩萨因为这种原因,而发菩提心,住于发心住的果位上。
菩萨如是发心已 应令往诣十方国
恭敬供养诸如来 以此使其无退转
十住菩萨发这些大菩提心之后,应该到十方世界诸佛国土去,恭敬诸佛、供养诸佛。菩萨因为要勇猛精进,而发大菩提心,令所发菩提心,永远不退转。
菩萨勇猛求佛道 住于生死不疲厌
为彼称叹使顺行 如是令其无退转
菩萨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在念念中皆发菩提心,而不起其他妄念。菩萨虽然住于生死,但不疲厌生死。为什么?因为菩萨有慈悲心,认为是自己的责任,所以心甘情愿住于生死, ,来教化众生,离苦得, 乐。可是二乘人,就没有这种思想。他们看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所以急急出离生死。菩萨的思想,在生死就是湼槃,没有两个想法,所以不疲厌生死,为众生所称讚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就是顺行。因为菩萨是顺行精进而修行,所以一天比一天向前精进,而不向后退转。
十方世界无量剎 悉在其中作尊主
为诸菩萨如是说 以此令其无退转
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刹土,每个刹土中,都有佛在那里教化众生。为十住菩萨演说十住法门,令十住菩萨发大菩提心,而不退转这种果位。
最胜最上最第一 甚深微妙清净法
劝诸菩萨说与人 如是教令离烦恼
法是最殊胜、最高上、最第一的。在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眞实义。」这个法,是甚深微妙清净法。这个法要说,才能微妙。若是不说,微妙也不微妙了。所以佛希望一切菩萨把这种无上甚深微妙法,来对人演说,令其明白这种法的微妙。因为菩萨是帮助佛来教化众生。所以倒驾慈航,来到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离开烦恼,得到自在。
一切世间无与等 不可倾动摧伏处
为彼菩萨常称讚 如是教令不退转
这种坚固的金刚心,是一切世间没有可比的。也不可倾动,也不可摧伏,为十住菩萨,常常称讚勇猛精进菩提心。像这样子,佛教令菩萨和众生不退转菩提心。
佛是世间大力主 具足一切诸功德
令诸菩萨住是中 以此教为胜丈夫
佛是世间大雄大力的主人,已经具足所有一切的功德,令发菩提心的一切菩萨,住在大力中,住在功德中,以这种因缘,教化菩萨和众生,成为殊胜的丈夫,也就是大丈夫。
无量无边诸佛所 悉得往诣而亲近
常为诸佛所摄受 如是教令不退转
在无量无边诸佛的处所,菩萨都能到所有诸佛道场去亲近佛,常常为诸佛所摄受。像这样子,佛教令一切菩萨不退菩提心,勇猛精进,求无上道。
所有寂静诸三昧 悉皆演畅无有余
为彼菩萨如是说 以此令其不退转
所有寂静一切三昧,常常都在演畅这种妙法,而没有余。佛常为十住菩萨说这种妙法,令菩萨不退转菩提心,也令众生不退转菩提心。
摧灭诸有生死轮 转于清净妙*轮
一切世间无所著 为诸菩萨如是说
摧灭诸有生死的轮廻。诸有就是三界二十五有,有生有死。要勤转清净的妙*轮,所谓「*轮常转」,令一切世间的众生无所执着,又为一切菩萨来说无著大法。令十住菩萨转不可思议的无上妙*轮。
一切众生堕恶道 无量重苦所缠迫
与作救护归依处 为诸菩萨如是说
法慧菩萨说:一切众生为什么会堕于三恶道?因为贪瞋痴太重,所以造出罪业过。有了罪业过,当然要堕落在三恶道中,就要受无量无边的重苦。在地狱要受上刀山下油锅的苦刑,渴时饮铁法汁,饥时吃铁丸,有说不尽的诸重苦,来纒绕、来迫害。菩萨作为受苦众生的救护者,也是众生的归依处。为一切菩萨说应该救护众生的法。
此是菩萨发心住 一向志求无上道
如我所说教诲法 一切诸佛亦如是
这是十住中第一住——菩萨发心住。因为一向志求无上道,所以住于初发心住。像我(法慧菩萨)现在所说十住法,是教诲菩萨和众生的法,一切诸佛也是这样说的。
第二治地住菩萨 应当发起如是心
十方一切诸众生 愿使悉顺如来教
第二住是治地住。住在治地住的菩萨,应当发起这样的心(如下所说的心),但愿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都要顺从如来所教化的道理,依法修行。
利益大悲安乐心 安住怜愍摄受心
守护众生同己心 师心及以导师心
治地住的菩萨,对众生要发十种心。就是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悯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己心、师心、导师心。总而言之,菩萨处处为众生而发各种的慈悲心。
已住如是胜妙心 次令诵习求多闻
常乐寂静正思惟 亲近一切善知识
二住菩萨已住于前边所说的殊胜微妙不可思议的心,求无上道。其次,又令一切菩萨和一切众生诵经习法,求博学多闻。也就是诵经写经、受持经典、多闻佛法。要常乐寂静,愿习禅定,这是思惟修的法门。又要亲近一切善知识,远离一切恶知识。为什么?因为善知识能教导你如何去修行,怎样能除去习气毛病。恶知识教你不修行,增加你的习气毛病。所以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发言和悦离麤犷 言必知时无所畏
了达于义如法行 远离愚迷心不动
无论在什么时候,说话的态度要和颜悦色,不可粗言暴语,更不可说些没有礼貌的话。到需要说话的时候,再说应说的话,不要有所畏惧。不该说话的时候,就不要乱讲话,要愼言,切记「言多必失」的古训。古人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是经验之哲理。要明了一切义理,依方法去修行,要远离愚迷,这时,心有定力,而不能摇动,不会被外境所转。所谓「泰山崩前而不惊,美女当前而不动。」
此是初学菩提行 能行此行眞佛子
我今说彼所应行 如是佛子应勤学
这是初发心的菩萨,所修习的菩提行门。能修行这种行门,就是眞正的佛子。我(法慧菩萨)现在为初发心菩萨,说一说应该修行的菩提行。像这样的法,一切佛的弟子!应该勤习精进,不可懈怠。
第三菩萨修行住 当依佛教勤观察
诸法无常苦及空 无有我人无动作
第三住是菩萨修行住。住在修行的菩萨,应当依照佛所教的法,勤加观察,依教修行。要知诸法是无常、苦、空、无我。不但没有我,也没有人,也没有动作。要把一切执着破了,就没有我执和法执。我执就是烦恼障,法执就是所知障。
一切诸法不可乐 无如名字无处所
无所分别无眞实 如是观者名菩萨
一切诸法,都是不可乐,也没有名字、也没有处所、也没有分别(识心有分别,智心无分别)、也没有眞实,一切都是虚妄的。能这样来观察一切法,名为菩萨。
次令观察众生界 及以劝观于法界
世界差别尽无余 于彼咸应劝观察



 楼主| 发表于 2018-4-17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又令菩萨观察一切众生界和劝说观察法界。所有的世界,怎样的分别,都要明白了解。所有的众生界、法界、世界,都应该劝说观察。
十方世界及虚空 所有地水与火风
欲界色界无色界 悉劝观察咸令尽
十方世界和虚空界,以及所有地水火风四大,乃至欲界、色界、无色界,都要劝说菩萨和众生仔细的观察。这一切的法,要知道它的一切差别相。
观察彼界各差别 及其体性咸究竟
得如是教勤修行 此则名为眞佛子
观察所有众生界、法界、世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和地水火风四大界,各种的差别相。和每界的体性,究竟明了,能得这样教勤修行,观察一切法的因缘,能以照了一切法,这就是眞正的佛子。
第四生贵住菩萨 从诸圣教而出生
了达诸有无所有 超过彼法生法界
第四住是菩萨生贵住。生贵住的菩萨,是从一切圣教中所生出的。能了达一切诸有(二十五有)都是空的,没有眞实体性。超过一切有为法,以法界为体。
信佛坚固不可坏 观法寂灭心安住
随诸众生悉了知 体性虚妄无眞实
信仰佛的心,要比金刚还要坚固,不能破坏。观察一切诸法,都是寂灭相,心中不惊不怖,安住于法。随顺众生界都明了知道,体性是虚妄,而没有眞实的。
世间剎土业及报 生死涅槃悉如是
佛子于法如是观 从佛亲生名佛子
世间有正觉、有情、器三世间。佛菩萨圣人所住的叫正觉世间,一切众生所住的叫有情世间。一切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所在处叫器世间。世间刹土的众生,因为一念无明,生出迷惑。迷惑就去造业,造业就要受果报。造善业受善报,造恶业受恶报。生死和湼槃,都是这样。有烦恼就是生死,把烦恼变成菩提,就是湼槃。佛的弟子,对于一切法,都要这样的观察。如果没有一切执着,就是等于从佛亲自所生,名为佛的弟子。
过去未来现在世 其中所有诸佛法
了知积集及圆满 如是修学令究竟
在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这三世之中,诸佛所说的佛法,都明了知道是由少积集成多,由不知而少知,由少知而多知,由多知而圆满。这样修学六度万行,令到究竟果位上。
三世一切诸如来 能随观察悉平等
种种差别不可得 如是观者达三世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能随着因缘来观察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种种的分别,皆是了不可得。这样没有执着的观察,便能通达三世无碍的道理。
如我称扬讚叹者 此是四住诸功德
若能依法勤修行 速成无上佛菩提
好像我(法慧菩萨)所称扬讚叹一切菩萨,这就是第四住的菩萨所有一切的功德。若能依法勤加修行,就很快成就佛的菩提果。
从此第五诸菩萨 说名具足方便住
深入无量巧方便 发生究竟功德业
第五住是菩萨具足方便住。具足方便住的菩萨,深入无量无边善巧方便法门,修行成功时,而能发生种种究竟功德,得到圆满的业报。
菩萨所修众福德 皆为救护诸群生
专心利益与安乐 一向哀愍令度脱
菩萨因为修了一切福德,所以有大神通的力量,可以救护一切众生。菩萨是专一其心,来利益众生,令众生得到快乐。菩萨一向对众生哀愍,令众生反迷归觉,改邪从正;发菩提心,修菩提道,从生死此岸,经过烦恼中流,达到湼槃的彼岸。
为一切世除众难 引出诸有令欢喜
一一调伏无所遗 皆令具德向涅槃
菩萨以慈悲为怀,为一切世间除去一切灾难,接引一切众生出离一切烦恼。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欢喜。每一个刚强的众生,都被调伏了,没有遗漏一个众生没有调伏,完全都得到救脱。令一切众生都具足福德,向湼槃道路上走。
一切众生无有边 无量无数不思议
及以不可称量等 听受如来如是法
所有一切众生是没有边际、限量、数目,有不可思议那样之多。也不可以用秤来称,用尺来量。这样多的众生,都听受佛所说具足方便住的法。
此第五住眞佛子 成就方便度众生
一切功德大智尊 以如是法而开示
这第五住的眞佛子,所成就具足方便法,来普度一切众生出离苦海。一切功德所积集大智慧的世尊,用这种法来开示一切众生,令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第六正心圆满住 于法自性无迷惑
正念思惟离分别 一切天人莫能动
第六住是菩萨正心圆满住,正心住的菩萨,对佛法是明明了了,认识非常清楚,没有丝毫的迷惑。菩萨用正念的智慧,来思惟这个法,离开分别心。所以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无法测量这种境界,也无法能摇动这种正心念。
闻讚毁佛与佛法 菩萨及以所行行
众生有量若无量 有垢无垢难易度
正心住菩萨的定力都圆满,所以听到讚叹佛或毁谤佛,讚叹法或毁谤法,讚叹菩萨或毁谤菩萨,而不动心。不会被言语风所吹动。菩萨所行的行门,或者讚叹、或者毁谤,都不动心。或者众生有量、或者众生无量、或者众生有垢、或者众生无垢、或者众生难度、或者众生易度,正心住菩萨听到有人说这些问题,不动其心。为什么?因为正心住菩萨的定力,非常坚固,不会被外境所摇动。
法界大小及成坏 若有若无心不动
过去未来今现在 谛念思惟恒决定
有人说法界是大的、或者是小的、或者是成就的时候、或者是破坏的时候、或者是有、或者是无,这些说法,都是假借之词,不是实有的,所以心不动。不管是过去、或未来、或现在,谛念来思惟,恒常来决定。
一切诸法皆无相 无体无性空无实
如幻如梦离分别 常乐听闻如是义
所有一切法,都没有一个形相,也没有一个体,也没有一个性,不是实在,而是寂灭相。好像幻化不实,好像梦中的虚妄境界。法的本体,是离开分别的。正心住的菩萨,常常愿意听闻这种不可思议的道理。
第七不退转菩萨 于佛及法菩萨行
若有若无出不出 虽闻是说无退转
第七住是菩萨不退住。不退住的菩萨,对于佛法僧三宝,有人讚叹或毁谤,不动于心。有人说有三宝或没有三宝,也不动于心。有人说修行能出离三界或不能出离三界,也不动于心。虽然闻到这种种的说法,而心不摇动,不退转菩提心。
过去未来现在世 一切诸佛有以无
佛智有尽或无尽 三世一相种种相
有人说三世有佛、或者无佛;佛的智慧有尽、或者无尽;三世是一相、或者多相,这种种的说法,不退住的菩萨,都无动于衷。
一即是多多即一 文随于义义随文
如是一切展转成 此不退人应为说
一就是多,多就是一。有执着的人,认为一就是一,多就是多。如果对他说一是多,他不会相信,说多是一,他更不会相信。为什么?因为有所执着。假设没有执着的人,知道一是由多而一,多是由一而多,本来没有什么分别,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在文字里有个义,文是显义,义也是由文生出来的。文字般若就是文,观照般若就是义。实相般若就是文和义的眞理,好像多即是一,一即是多,这是文随于义,义随于文。这种种的道理,都是相续不断,互相成就,辗转而成的。这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道理,不退住的菩萨,都明白了,应该为众生说。
若法有相及无相 若法有性及无性
种种差别互相属 此人闻已得究竟
或者说这法有相、或者说这法无相、或者说这法有性、或者说这法无性,不退住的菩萨,听到这种种说法,不会被境界所转。这种种的差别,互相为眷属。不退住的菩萨,闻这法之后,已得究竟的义理。
第八菩萨童眞住 身语意行皆具足
一切清净无诸失 随意受生得自在
第八住是菩萨童眞住。童眞就是纯阳童子的眞体。童眞住的菩萨,没有不正当的思想,也没有不良的习气,所以身语意三业,都具足清净,没有一切的过失。随着自己的心愿而去受生,愿意到那类众生界去度化众生,就到那类众生界去,不受限制。
知诸众生心所乐 种种意解各差别
及其所有一切法 十方国土成坏相
童眞住的菩萨,知道一切众生心中所愿意的事。所有的众生、所有的思想、所有的见解,各有差别,而不相同。和所有修行一切法,十方国土的成住坏空四相,菩萨都知道而且了解。
逮得速疾妙神通 一切处中随念往
于诸佛所听闻法 讚叹修行无懈倦
童眞住的菩萨,很快得到神通妙用,一切处中,随心念而往,到十方世界诸佛道场,去听经闻法。讚叹修行,就是躬行实践,勇猛精进。无懈倦,就是不懈怠、不疲倦。

 楼主| 发表于 2018-4-17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了知一切诸佛国 震动加持亦观察
超过佛土不可量 游行世界无边数
童眞住的菩萨,明了知道一切诸佛国土,有时震动,有时加持,也善于观察。所震动所加持,超过佛土不可量之多,又能现出游戏三昧的境界,游行世界,没有数量。
阿僧祇法悉谘问 所欲受身皆自在
言音善巧靡不充
诸佛无数咸承事
有无量无数那样多的法,童眞住的菩萨,在一念之间,可以谘问。因为菩萨不怕生死,所以所欲受的身,都很自在,没有一切的痛苦。童眞住的菩萨,所说的言语,都很和雅悦耳。他善于演说一切妙法,靡不充满法界,并且到十方世界去承事诸佛、供养诸佛。
第九菩萨王子住 能见众生受生别
烦恼现习靡不知 所行方便皆善了
第九住是菩萨法王子住。法王子位的菩萨,能见到一切众生受生的区别。烦恼的现象和习气,靡有不知道。所修行一切方便法门,都善于明了。
诸法各异威仪别 世界不同前后际
如其世俗第一义 悉善了知无有余
所有一切法不同,所有一切威仪也不同,所有一切世界也不同,前后际也不同。或有世俗的俗谛,或有出世的眞谛。这些法门,法王子住的菩萨,完全善于了知,所以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法王善巧安立处 随其处所所有法
法王宫殿若趣入 及以于中所观见
法王善于教化众生,安立救护众生,随其处所的情形,而用何种方法来教众生。法王所住的宫殿,法王所趣入的菩提大道。以及法王于法所明白,所观见种种的法。
法王所有灌顶法
神力加持无怯畏
宴寝宫室及叹誉 以此教诏法王子
佛为法王,菩萨为法王之子。菩萨要成佛时,必须先受灌顶法。十方诸佛都来为他灌顶。佛以神力加持,令他没有怖畏,常行慈悲喜捨四无量心。法王怎样宴寝?怎样住宫殿?在宫殿应做些什么?法王被人叹誉的时候,应当怎样?这种种的规矩,诸佛都教诏法王子怎样去做。
如是为说靡不尽 而令其心无所著
于此了知修正念 一切诸佛现其前
像前边法王为法王子说种种的规矩,靡不说尽。佛说法的目的,是破执着,而令其心没有执着。改邪归正,去识存智。了知怎样修行正念,才有正知正见,得到正定。如果依正念来修行,诸佛便现前来灌顶授记。
第十灌顶眞佛子
成满最上第一法
十方无数诸世界 悉能震动光普照
第十住是菩萨灌顶住。灌顶住的菩萨,是眞正的佛子,不会退转,常随佛学,成就圆满最上的第一法。能在十方无数的世界,用六种震动,令众生发菩提心,又放出大光明普照十方法界,令众生学无上道。
住持往诣亦无余 清净庄严皆具足
开示众生无有数 观察知根悉能尽
灌顶住的菩萨,他能住持世间一切佛法,又能以神通力到十方世界,供养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佛土不去供养。凡是有佛的国土,都去供养,清净庄严,皆具足而。
发心调伏亦无边 咸令趣向大菩提
一切法界咸观察 十方国土皆往诣
灌顶住的菩萨,发心调伏刚强的众生。调伏无量无边的众生,皆令趣向菩提大道,走到佛的果位。所有十法界,菩萨都用智慧来观察。十方诸佛国土,都去承事供养一切诸佛。
其中身及身所作 神通变现难可测
三世佛土诸境界 乃至王子无能了
灌顶住的菩萨,身和身所作的业,所修的净业,神通变现不可思议、不可测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国土,所有的境界,都不相同。这种境界,住在法王子住的菩萨,也不能明了,只有灌顶住的菩萨,才能明了这种境界。
一切见者三世智 于诸佛法明了智
法界无碍无边智 充满一切世界智
一切见者有三世的智慧,对于一切佛有明了的智慧。用圆融无碍的智慧来观察法界,要充满一切世界的智慧,这是灌顶住菩萨的妙观察智。
照耀世界住持智 了知众生诸法智
及知正觉无边智 如来为说咸令尽
有智慧才有光明,有光明才能照耀一切的世界。住持佛法的智慧,要明了知道一切众生的因缘和果报,以及起惑造业受报这种诸法的智慧,又要知道正觉佛的无边智慧,佛为一切菩萨说这种智慧,完全令其明白。
如是十住诸菩萨 皆从如来法化生
随其所有功德行 一切天人莫能测
这些十住的一切菩萨,都是从佛所说的法化生出来。所谓「从佛口生,从法化生。」是为法王子,随着菩萨所有一切功德行。一切诸天的人和人间的人,都不能知道菩萨所修的一切功德行,也无能可以测量。
过去未来现在世 发心求佛无有边
十方国土皆充满 莫不当成一切智
十住的菩萨在三世中,就发心求无上道,这种修行的行门是没有边际。在十方国土中,皆充满了这种的功德,很快成就一切智,圆满佛果。
一切国土无边际 世界众生法亦然
惑业心乐各差别 依彼而发菩提意
有一个须弥山、一个日月、一个四大洲,称为一个世界(地球)。在世界上有很多国家,这叫国土。国土没有边际、世界没有边际、众生没有边际,众生因为无明,而生出三细相。①业相:就是起惑造业。②现相:现出业相。③转相:辗转轮廻这种业相。起惑就要造业,造业就要受果报,这是自然的道理。众生心中所好乐、欢喜、欲望,各不相同,无明所生的惑业苦,若是能觉悟,就发菩提心,研究怎样来修行?怎样能返本还原。
始求佛道一念心 世间众生及二乘
斯等尚亦不能知 何况所余功德行
在初发心来修佛道,这一念的心,世间所有的众生和二乘人就没有办法能知道。何况所余功德行呢?更没有人能知道了。
十方所有诸世界 能以一毛悉称擧
彼人能知此佛子 趣向如来智慧行
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菩萨能以神通力,用一毛可把十方所有世界称擧起来。十住的菩萨,才能知道佛子的功德和能力,才能趣向佛智慧圆满的行门。
十方所有诸大海 悉以毛端滴令尽
彼人能知此佛子 一念所修功德行
十方所有一切大海,菩萨用一毛端来沾大海水,可以令大海的水乾尽。有这样神通的菩萨,才能知十住菩萨的境界。在初发心的一念,所修行所成就的功德行,皆能知道。
一切世界抹为尘 悉能分别知其数
如是之人乃能见 此诸菩萨所行道
如果把十方一切世界抹成微尘,菩萨也能分别出来究竟有多少粒微尘。像这样有神通的菩萨,才能见到十住菩萨所修行的道路。
去来现在十方佛 一切独觉及声闻
悉以种种妙辩才 开示初发菩提心
过去十方佛、未来十方佛、现在十方佛,所有一切独觉(辟支佛)及一切声闻(阿罗汉),他们用种种微妙的辩才,来开示教导一切众生,令其初发菩提心。
发心功德不可量 充满一切众生界
众智共说无能尽 何况所余诸妙行
十住中的初发心住菩萨的功德,已经是不可思议,何况其余九住菩萨的功德,更是不可思议。普徧充满一切众生界。所有一切的智慧,共同来说十住的功德,也是说不尽。何况其余的妙行,更是不能尽了。





此经书由尹国富(普觉)请,全套二十四册总共历时三年,(24-7)由上海智诚法师发心打字并校对,有错误之处敬请大家体谅,并指点。愿把此经廻向给各人父母、师长,以及法界一切众生,愿生者消灾免难,增福延寿,阖家平安,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社会和谐,大家都能了生脱死,百年以后都能往生极乐,各人各姓堂中亡者老祖宗、历代宗亲、各人过去七世父母、冤亲债主齐超生,得见弥陀!
1 ...  161718192021222324 / 24 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22: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