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2|回复: 14

《无量寿经》知识问答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6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408、什么是机缘成熟?
  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愿力非常之大,决定一生补处成佛。虽已往生极乐,但并没有忘掉十方世界众生,哪方众生机缘成熟了,既往教化。接受此法门,心中欢喜,愿意学习,能信能解,能发愿念佛求生净土即是机缘成熟。我们发心,那这一生必定去,也必定成佛。
409、什么是地藏精神?       
    不急于成佛,忙于度众生这便是“地藏精神”。我们要学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是地藏菩萨的大慈大悲。地藏菩萨从生死界到六道“度众生”,作狮子吼,比喻说法无有畏惧、障碍。“擐大甲胄”,比喻精进甲胄是古代铠甲。今天打仗,战车在第一线,表达了发心度众生的大愿。地藏菩萨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怕苦、不怕难,为救一切众生,牺牲自己。地藏菩萨也是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的。否则他哪有这么大的智慧、神力?他本早已成佛了,但他不成佛,自利利他,舍己救人。
410、众菩萨如何示现?
菩萨到世间,一定要示现同类。在人世间要吃尽苦头。修行人要吃人家不愿吃的食物,做人家不愿做的工作。虽生生世世在六道里行菩萨道,但不会堕落。如观世音菩萨常到饿鬼道去。焦面鬼王是观世音菩萨在饿鬼道的化身。她如不现同类身,即度不了同类众生。地藏菩萨在地狱道即现地狱身。生生不迷,天眼通、天耳通不失,知自己的示现。
佛菩萨帮助有缘的众生。有缘即通常讲的善根福德。菩萨帮助是增上缘。善根福德是本因,是自己真正解脱、成佛之因。能信、能解是善根;能愿、能行是福德。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诸位能信能解,听后欢喜,是善根;肯发愿往生,肯念这句阿弥陀佛,这是你们的福德;佛法、经本,是因缘。如今,三个条件都具足了,是无量劫来稀有的大因缘,决定往生成佛。   
411、阿弥陀佛的本愿?                  
    作菩萨者,令悉作佛。”“即作佛已,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这也是释迦摩尼佛的本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本愿都如此。此话要认真想想。阿弥陀佛之愿不可思议,希望众生都生彼国,到了那,圆满证得无上菩提涅槃,如来果德。我们已得到了佛法最殊胜无比的利益,一定要利益众生,让众生分享,不能自私自利独自享受。亦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带一些人去,带得越多越好。这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
    讲一部经,一部论不易,而劝人念佛容易。甚至和人说话,说一句阿弥陀佛,即是度脱他。一句佛号,一历耳根,即把阿弥陀佛名号的种子播在他的八识田中。他如欢喜,要不断帮助。他不欢喜,见面还说一句阿弥陀佛。接电话,拿起话筒,说一句阿弥陀佛,即是度脱。心心念念不离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如果他想听经,你不会讲。你把录音送给他,等于把讲经法会送到他家里去了。
412、如何理解“彼佛国中,常如一法,不为增减”?
佛告诉我们,纵然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往生极乐,极乐人也未增多。“一法”即一真法界,一多无碍,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可思议。佛比喻说:“犹如大海,为水中王,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宁为增减。”确实江河水一天一天不断的流,海水不见多;不少地方干旱几年不下雨,也不见海水少了。西方极乐世界即如大海。八方上下,佛国无数,阿弥陀国,长久广大,明好快乐,最为殊胜。西方极乐世界超越一切佛国刹土。“长久”指佛无量寿,众生无量寿,国土无量寿,一切庄严无量寿。“广大”,如大海,十方世界众生往生其中,不增不减。光明殊好、快乐,在一切诸佛国中最为殊胜。
413、阿弥陀佛对一切众生的恩德?
    即“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这便是阿弥陀佛对一切众生的恩德。他的布施即建立在西方极乐世界,帮助我们圆成佛道。如无此法门,成佛需三大阿僧袛劫。“深大无量,不可胜言。”是释迦摩尼佛的赞叹。阿弥陀佛在此世界恩德第一,其次才是诸佛菩萨。父母之恩一生一世。诸佛菩萨恩德生生世世。不依教奉行,怎对得起阿弥陀佛的恩德呢?要报佛恩,唯一方法,自己依教奉行,发愿往生;其次把净土法门介绍给一切有缘、能接受的大众
菩萨修持第三十
414、什么是诸菩萨的圆满功德?         
“彼佛刹中一切菩萨”,如同前面,现在的、当生的菩萨都包括其中。只要具足信愿行,你即是“一切菩萨”的一分子。“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不圆满。”禅定:心定于阿弥陀佛,除此之外,心不执著,即是圆满禅定。放下世间名闻利养,即是无上智慧,否则不会选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的第一法门。神通:神即神奇;通即通达,无有障碍;一切通达无有障碍威德只要天天念佛,自己相貌即转化,和佛一样,哪有不圆满的道理,更何况到西方极乐世界。
415、什么是“信”?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把信分为六方面:一、信自,相信自己的性德与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二、信他,即信佛信经,相信佛经字字句句真实,不欺骗我们。我们依教奉行,一生绝对得度。违背经典,必堕地狱。“地狱门前僧道多”,不如法修行必堕地狱。本经一再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天眼洞视,天耳侧听,他心遍知。我们起心动念,佛菩萨清清楚楚。
大家要照顾自己:各人造业各人受,与别人不相干。时时要回光返照,照自己的修行。每天念三遍《无量寿经》,即是照三次镜子。脸要洗,心里肮脏也要洗干净。此法门从清净心入。心净即正知正见、觉而不迷。修这个法门,二六时中保持心地清净。三、信真;四、信理;五、信因;六、信果。事理因果,在本经讲得圆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416、什么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
    “诸佛密藏,究竟明了,调伏诸根,身心柔软。深入正慧,无复余习”,这里讲的便是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我们今天也要做,虽然做不到圆满,但可以做到相当接近。密藏不是密宗之密,密宗之密是一句阿弥陀佛。这不是密宗所能推测的。念这句最上密咒成最上圆满佛。念其他的咒消业障而已。有的不但不能消,还增长业障。一切诸佛依这句佛号成就无上菩提;十方众生依这句佛号往生不退成佛。“究竟明了,调伏诸根,身心柔软。”即是禅定、智慧、神通。“无复余习”,这是功夫。如还有习气,要努力。习气烦恼轻了,修学得力了,天天进步。
417、什么是“依佛所行”?
这是总说。佛所修行的,皆在此经中。依此经理伦、教诲而行,百分之百做到,必能上品上生;百分之九十做到,上品中生;下品下生,至少做到百分之二十。做不到两成,往生就没有把握了。经上所说的,要变成我们的生活、思想、行为。这才是真正的学佛。光念经是没有用处的。有口无心,比骂人好一点,不造业。依教奉行才好。
418、什么是“七觉圣道”?       
即指三十七道品,取最后“七觉支、八正道”。三十七道品,从四念处修起。這这是佛法的基本修行方法。能够修成三十七道品,就能得解脱。三十七道品本來是小乘的教法,但是在大乘经典里,都主張修菩萨道,也应当要修三十七道品,只是修行的态度不同。四念处: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四念处的内容主要以五蕴为主: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身不净”,世人我执很重,是一切人的大病。所以一切人自私自利,与生俱来。能破我执,绝对不会造罪业。
看破我即证小乘须陀洹果,位不退。“观受是苦”,要知在娑婆世界,一切享受只有苦,纵然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还有行苦。知此才愿舍三界。“观心无常”,念头不定,梦中还做梦,心日夜不宁。修行要在心地上下功夫。“观法无我”,法是一切万法,身体也是一法,也是万法之一,一切法里面找不到我。
419、什么是真正道场?
    黄念祖老居士说:“同参道友,贵精不贵多。”道场重质不重形。形是香火之类,质是-是否真正修行,有没有道风学风。如净土道场,学五经一论;一句阿弥陀佛,常年不断,精进不懈,即是道风,学是解,道是行,行解并重,行解相应,是真正道场。有三个五个人就不得了,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场再大,人再多,说不好听,是三恶道的道场,将来成畜生,饿鬼,妖魔鬼怪。修行得一心不乱,不重禅定,境界,不重感应,神通。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420、什么是“修习五眼”?                                       
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佛才具足五眼。《金刚经》上说:“五眼圆明”、“照真达俗”,佛以真俗二谛而说法。真:一切诸法实相;俗:现象、作用。即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肉眼简择”,即选择,选择此法门不可思议,和诸佛菩萨没有两样。文殊、普贤、观音、势至、马鸣、龙树、智者、永明都选择此法门。阿难尊者也选择此法门。“法眼清净,慧眼见真。觉了法性。”觉:觉悟;了:明了。“法性”,即第一义谛,《法华经》说的一真法界,也称不思议解脱境界。
421、如何体现“利他”?
    “辩才总持,自在无碍,善解世间无边方便。”自此说利他。诸位同修,弘扬佛法,一定要通达世间法,否则绝对有障碍。如此,你所在之处,一定要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讲经说法契机契理,大家乐听,又不违背佛所讲的理论、原则。“所言诚谛”,处事接人待物,一定要真诚,利益众生,舍己为人,没有丝毫虚假。《金刚经》说:“如语者,真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言语让人听了回味无穷。
422、什么是“无相无为”?
    “无相无为”等四句,简言为离一切相。《金刚经》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不著两边,心才真正清净觉悟。有分别、有执著,心就不清净。我们起心动念立即转为阿弥陀佛,这便是不著相。因为能念之心是始觉,所念之心是本觉,是究竟觉。这是念佛法门殊胜无比的功德。
423、如何理解“亦无彼我违怨之想”?
在此世间过去无量劫来,与众生结怨太多了,故有抱怨之念。现在已觉悟,知一切法如梦幻。化解恩怨之心,恢复清净平等。从今以后,虽利益一切众生,不作利益想。如作利益想,即是执著。作而无作,不作而作。帮助一切众生三轮体空,忘掉能帮助之我,我帮助之对象。帮助之后,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要生感情。感情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感情和理智为迷悟之不同,实为一体。觉悟为慈悲,迷惑为爱情。佛菩萨真爱真情;凡夫没有爱也没有情。一会爱,一会恨,是虚情假意。惟佛菩萨,真心永远不变,爱护一切众生。你爱他、害他,甚至杀他,他永远爱你。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424、如何做到“亦无彼我违怨之想”?
“何以故?彼诸菩萨,于一切众生大慈悲利益心故,舍离一切执著,成就无量功德,以无碍慧,解法如如。”《华严经》、《出现品》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说明众生之成为众生的根本,即是妄想、执著。舍离一切执著,即成无上佛道,性德现前。“以无碍慧,解法如如。”是《金刚经》的境界。如如理,如如事,如如智,如如相,即《华严经》十如是,智者大师赞为“百界千如”。
佛菩萨有无碍慧,解法如如,故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善治、明了、通达。于世间一切法不乐语。不贪不攀,把正意落在正论上,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知一切法悉皆空寂”。《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生身烦恼,二余俱尽”。“于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西方极乐世界才是究竟一乘。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425、菩萨妙德是如何比喻的?
第一形容菩萨智慧。“其智宏深,譬如巨海”智慧如大海,无边无涯。“菩提高广”,“喻若须弥”觉悟高广,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迷失,如须弥山一样。须弥山是此世界最高的山,义为妙高山。此句很重要,凡夫乃至二乘权教菩萨,警觉性都不高。比较而言,警觉性最高的无过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一生成佛要很高的警觉性,知道轮回苦,九法界不究竟。
我特别讲了《华严经》是一乘了义。此法门真正相信不容易。因为一切经上都说,这是难信之法,这是成佛的法门。我们想想,我们之中,有几个够成佛资格呢?有成佛资格才能相信此法门。相信此法门即可一生成佛。所以说“菩提高广”,不是一般人能相比的。九界菩萨,乃至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要跟普贤菩萨求生净土。
“自身威光,超于日月;其心洁白,犹如雪山。”雪山指喜马拉雅山。佛当年出生于现在的尼泊尔,离雪山很近。雪是干净的,一尘不染。这些都是菩萨本体德行可尊可贵之处。
426、什么是“忍辱如地”?
    用大地比喻忍辱。大地能忍。你洒香水他接受;你扔垃圾,他也接受。他不会说不接受。修忍辱应像大地,一切是非善恶都能忍受,一律平等,若无其事。这样才能得定开慧。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菩萨六度里有两条非常重要。《金刚经》特别提出:布施、忍辱二度。布施能修德,忍辱能成德。能布施不能忍辱,随修随失。有忍辱,所修功德才能累积。佛法从总纲说,即戒定慧三学。定为中心,慧于定中自得。戒帮组得定,是手段。无量法门,都是修定。一心不乱即是首楞严大定,如来果地之定。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忍辱后面才有禅定,不能忍则不能得定。
如人骂你几句,烦恼几天;人家赞叹你,你便欢喜,那不能得定。风吹草动,受不了外界诱惑,得不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也得不到,往生有问题。往生最低限度要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相似定,不是真定,未断烦恼,但能伏烦恼。如石头压草,虽未除根,但不能往上长,即是功夫成片;除了草根即是一心不乱;永远不生烦恼。做到石头压草,即能带业往生。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427、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
    菩提烦恼是一不是二。悟时烦恼即菩提。迷时菩提即烦恼。名不同而体无异。不同在迷悟。烦恼多不要紧,只要觉悟了,烦恼即转为菩提。“清静如水,洗诸尘垢”。心地清净,烦恼习气就没有了。烦恼如尘,洗尽尘垢即是洗去烦恼。而般若智慧如大火,“烧烦恼薪”。一把智慧火,能尽烦恼薪。
428、为什么用莲华比喻清净心?
“如净莲华,离染尘故。”以莲花比喻清净心。莲花开于水上,代表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莲花根著泥土,莲花不著染净,真清净,超越十法界,为一真法界。淨土宗特別着重在清净,莲花代表清净,所以我們用莲花来表法。莲花根生在泥土里面,泥土表六道;其上水清净,喻四圣;十法界;莲花長在水上面,這个意思就是表示世間法、出世間法統統不染,這才叫真正清净。
429、什么是“破邪执”?
“如金刚杵,破邪执故。”金刚喻智慧。金刚为一切物中最坚固者,能破一切物。护法神,手执金刚。此喻金刚智慧能破邪执。邪执有等级。如佛法中执著于小乘不如大乘,即为邪执;不知实教而修权教,也为邪教;修学大乘,不知修学净土,也还是邪执。因为唯此法门一生成就。层层比较,修净土才非邪执。
430、为什么他任何法门不可能一生成就?
    倓虚老法师讲,除净土之外,其他任何法门很难一生成就。特别是参禅的人。他说,得禅定的有,明心见性的没见到过。学禅不明心见性,不能出三界了生死。得定,生三禅天四禅天,不出三界,寿终还堕轮回。带业往生是唯一出路。不带业即没有贪、瞋、痴、慢、疑,没有四见四相。修其他大乘法门,如能做到不带业,则能了生死,否则出三界了生死没份。这是一定要知道觉悟的。
431、如何表达志愿坚定不动摇?  
    “如铁围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选择此法门,一生绝对成就。他们在极乐如此;到十方见佛闻法,教化众生,亦复如是。《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修净土法门而成就。他得“理一心不乱”之后才出去参学。他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参学,门门通达。但他如铁围山,如如不动,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明了别人的法门而不学。我们今天听说这个法门好,去学;明天听说那个法门好,又学;把一生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了。修净土,得理一心不乱才能参学,否则没有资格。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427、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
    菩提烦恼是一不是二。悟时烦恼即菩提。迷时菩提即烦恼。名不同而体无异。不同在迷悟。烦恼多不要紧,只要觉悟了,烦恼即转为菩提。“清静如水,洗诸尘垢”。心地清净,烦恼习气就没有了。烦恼如尘,洗尽尘垢即是洗去烦恼。而般若智慧如大火,“烧烦恼薪”。一把智慧火,能尽烦恼薪。
428、为什么用莲华比喻清净心?
“如净莲华,离染尘故。”以莲花比喻清净心。莲花开于水上,代表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莲花根著泥土,莲花不著染净,真清净,超越十法界,为一真法界。淨土宗特別着重在清净,莲花代表清净,所以我們用莲花来表法。莲花根生在泥土里面,泥土表六道;其上水清净,喻四圣;十法界;莲花長在水上面,這个意思就是表示世間法、出世間法統統不染,這才叫真正清净。
429、什么是“破邪执”?
“如金刚杵,破邪执故。”金刚喻智慧。金刚为一切物中最坚固者,能破一切物。护法神,手执金刚。此喻金刚智慧能破邪执。邪执有等级。如佛法中执著于小乘不如大乘,即为邪执;不知实教而修权教,也为邪教;修学大乘,不知修学净土,也还是邪执。因为唯此法门一生成就。层层比较,修净土才非邪执。
430、为什么他任何法门不可能一生成就?
    倓虚老法师讲,除净土之外,其他任何法门很难一生成就。特别是参禅的人。他说,得禅定的有,明心见性的没见到过。学禅不明心见性,不能出三界了生死。得定,生三禅天四禅天,不出三界,寿终还堕轮回。带业往生是唯一出路。不带业即没有贪、瞋、痴、慢、疑,没有四见四相。修其他大乘法门,如能做到不带业,则能了生死,否则出三界了生死没份。这是一定要知道觉悟的。
431、如何表达志愿坚定不动摇?  
    “如铁围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选择此法门,一生绝对成就。他们在极乐如此;到十方见佛闻法,教化众生,亦复如是。《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修净土法门而成就。他得“理一心不乱”之后才出去参学。他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参学,门门通达。但他如铁围山,如如不动,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明了别人的法门而不学。我们今天听说这个法门好,去学;明天听说那个法门好,又学;把一生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了。修净土,得理一心不乱才能参学,否则没有资格。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432、度化众生的态度?
    即“其心正直,善巧决定。” 如果自己不相信,说话模棱两可。自己一丝毫疑惑没有,说出的话句句斩钉截铁。理论要肯定,没有犹豫。“论法无厌”觉他,像普贤菩萨,教化众生不疲倦。“求法不倦”上求佛法以自利。“戒若琉璃,内外明洁。”比喻戒体清净明洁,内外一如,身、语、意、行皆清净。清净在心。心清净了,一切清净;心不净,则没有不染污的。心不净即为贪、瞋、痴、慢、染污,为财色名食睡而染。断尽烦恼才清净。
433、什么是“寂定明察”?
    寂定:于外境,心清净而寂定。禅定之定是行住坐卧皆在定中,无时不在定中。经论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明察”是智慧,心如镜,于世间一切明了通达,定慧等持。此慧不单知现在,也知过去、未来,处一切事恰如其分。
434、烦恼的归类?                                                       
    “爱著”是六道轮回的根本。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百法明门论》把烦恼归纳为二十六大类。其中六种根本烦恼,二十种随意烦恼。最后归纳为贪爱。贪爱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如舍爱著,则断一切烦恼。
435、什么是“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
也就是以明灯比喻菩萨施放光明照耀世间,为最殊胜福田,可接受众生供养。佛门是最殊胜福田。可现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如不辨邪正而供养,那就错了。种子种在肥沃的泥土里才能生长。现在佛门里很多已变成了沙石,种下去糟蹋了种子。你们弘扬此法,可以接受供养。佛法是师道,不分出家在家。在家居士升座讲经,出家人也要三绕礼拜。轻视居士讲经即心不清净而执著,得不到佛法真实利益。礼敬诸佛要平等诚敬。一切众生是佛,凡夫只我一人。如自己德能不够,“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此是真的。那么接受供养后可辗转布施。如印光大师德高望重,供养无量。他没有把供养用来享受,钱都用于印经布施。学佛一生,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自在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436、什么叫“信”?
佛在经里,教的都做到了才叫信。念了做不到,即不叫信佛。如佛经教我们孝顺父母,可在家并不孝顺;知道恭敬师长而不恭敬,即不信佛。真正信佛,样样不用操心,佛菩萨加持你。章嘉大师告诉我,要信佛,不要求人,而要求佛。求人看脸色;求佛一定应。求不到,是自己的业障,立刻忏悔。业障消除了,佛力绝对加持得上。
437、什么是“念道之自然”?
“念道之自然”就是指念佛,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是念道之自然。这说得非常妙,说得好!“亦即念实相”。“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这全都是念道之自然。这么多的功德,一个方法完成,就是真心去念阿弥陀佛。这个佛号功德不得了,不可思议!佛勉励我们:“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所有一切成就,无一不自然。如真正信奉佛教,那此生生活必定清净、安乐、自然。
438、什么是“忏悔”?
真正的忏悔是改过自新。知道自己的过失是觉悟,改正是真正功夫。不改过,怎么都是假的,是用贪、瞋、痴、慢念佛。“佛,你保佑我发一万的财,我供养你一百!”佛不会答应,我也不答应。拜忏是表演给人看的,提醒未学佛的人觉悟,是大慈大悲。故形式也不能忽略。
439、什么是最好的修习态度?
即“外若迟缓,内独使急。”外表温文尔雅,动作缓慢,而内心精进。我们应学习,这是最好的修习态度。修行人动作要缓慢,不要急躁,要稳重。内心要精进,一句佛号,二六时中永无间断。“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即儒家说的中庸。体空、相有、用中,不空、不有、得自在。《华严经》大、方、广、三字代表体、相、用。体大、相方、用广。
450、什么是生活中修行的标准?                                       
    从“检敛端直”直到“无有忧思”即是我们修行的标准,应当重视。“检敛端直”,初学者特别要注意。“检敛”每天要反省收敛,不放逸,处事、接人待物,认真负责,端庄正直。内心清净,不染不邪,身清净,决无爱贪,瞋恚、愚痴。世出世入志愿都要安定,不受迷惑。心安于净土法门;世间法,选择一个行业,营生即可,不必发财。贪财实是痴人说梦,知足则一生快乐。学佛之人应有愿而无求。努力修,但不希望马上得到。一定安分守己,衣食不缺即是快乐。富贵人是可怜愍者:怕钱宅被人侵占,怕货币贬值。忧虑太多,日子太苦,不愿见的人也要拉手。在我看来很痛苦。
451、如何理解“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
这个境界须适得其中才能达到。无为:一切不必造作,自然成就,真实自然。大家真明了通达佛法,纵然不能了生死往生极乐,来生得人天福报是自然的,但要知修法。今日布施,出于诚意,欢喜快乐而修,则来生快乐,福报自然无忧,自然而出;如果布施是人劝的,来生福报经很多周折才能得到。如布施之后又后悔了,想尽办法拿回来,那来生发了大财没几天又丢掉了。什么因得什么果。“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没有偶然侥幸,修供养亦如是。
你供养法师,请他到菜馆吃饭。法师辛辛苦苦接受供养,那你以后得福报也辛苦。如果在家做好,送给法师,那即很易接受福报。现在有的人很容易得到福报,有的人则费了很大劲才发了财。不明事理,想得到好的果报很难。惟有佛经把因果说得圆满详细。“自然无为”,即无为而无不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是说菩萨惟利益众生,年年为人,不为自己,久而久之,我自然忘却。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452、佛法如何才能为大众欢迎接受?
即“做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年年为众生。虽修佛法,而不离世间法,不违世间礼仪法令,风俗道德,如此才为大众欢迎接受。如有抵触,则不受欢迎。许多宗教受政府限制,在于破坏生活习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在一切世间法中,觉而不迷,正而不邪。
无论境界顺逆,皆能保持清净心,不为境界所动。环境没有好坏,好坏在心。心地好,好境坏境都好;心地染著,则顺逆境界都不好。真正修行人用心转境,境随心转。我们应求净、定、安、乐。心不清净,决不能得定;无定则心不安;心不安无乐可言。四字互为因果。如真得到,则真正快乐。
453、什么是“开达明彻”、“自然之有根本”?
“开达明彻”即开悟。成净定安乐而开悟。明心见性,则一切万物森罗万象,是自然中自然相,即诸法实相,其意甚深。科学能解释现象而不能知真实本质。
“自然之有根本”,根本即本性,亦可说是理一心不乱。我们念佛求的即是自然之有根本。自然中光色灿烂,美不胜收。一切万物成于自然,性德所流露。《华严经》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识宗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454、什么是“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
    “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这是最大的功德利益。不依次法门,不免六道轮回。《楞严经》讲六道最为详细。经告诉我们,阿修罗道除地狱没有,其他道都有。“横截于五趣”指出轮回。西方菩萨乘愿再来,应化度众生,不是受报。如不是从西方来的菩萨,而从他方或娑婆世界而来,则有隔阴之谜。“恶道自闭寒”即永不堕于恶道。
455、什么是“无极之胜道”?                               
    也就是说,殊胜到了极处,指西方极乐世界。佛非常感叹地说;“易往而无人”,容易去却没人去,因为难信。十方诸佛刹土,想去未必能去,为难行之道。五戒修不好,来世难得人身。佛告诉我们,一定要向往极乐世界,放下万缘,提起正念。放下名闻利养,一心求道,求无上菩提大道,即: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求成佛之道,普度一切众生之德。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圆满普渡一切众生。
456、“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为什么要贪著世间事?一切世间法皆无常,为什么放不下呢?为什么不肯发心求生极乐世界呢?世尊真是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反反复复,不断劝我们。佛利生本愿完全流露出来了。我们如果不能依教奉行,实在辜负师世尊的大恩大德。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457、什么是六道众生“所急之务”?
娑婆世界六道众生。大家所争的都是不要紧的事情。环境剧恶,身在造杀盗淫,口在造妄语、两舌、绮语之恶;心在造贪、瞋、痴、慢、疑之大恶,受三苦八苦,天灾人祸。“勤身营务”是为了“以自给济”,为生活奔波。因为佛在世间说法,故偏重人道,实指一切众生。
佛举例说,无田忧田,无宅忧宅,无眷忧眷,无儿女想儿女,无财产想财产。“有无同忧”妙极了,有无同忧,无想得,有怕失。前面读过,纵然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真正修道之人急的是赶快成就,连供养佛菩萨都不是所急之务。供养佛菩萨是修福。福再大也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定慧才能成就。把精力放在成佛、了生死、出三界上才是真正觉悟。
458、什么是欲望?
    即人们所说的“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欲望如大海,无有止境。现在世界,妖魔鬼怪非常之多。你们没有慧眼,把它们当做好朋友,而真正的善知识你不理会他。妖魔鬼怪是天天想新花样的人。举例说,如服装、新潮流等。衣服很新式,做好才几天,又有新花样,样子落伍了。这设计师即是魔,把你的心扣住了。你赚钱供养他,为他工作,苦不堪言。电器产品日新月异,买了一两年落伍了。“有一少一”,永远跟不上,受魔摆弄,为魔支配。
像出家人的衣服,穿几十年样子不变,裁缝、设计师无可奈何。如不被魔摆弄,我想大家十年不必置新衣。衣服不时髦了,怕穿出去人家笑话。人家笑是他笑,与我不相干。想通了,日子很好过。一个冰箱,保养得好,用十来年没有问题,何必年年换新样子呢?这样每月有不少收入可以修福。真正积福,福报越来越大。福报不要消掉,到临终时没有福报是最糟糕的,阿弥陀佛来了你也不能去。生活中一定要惜福,临终享福;清清楚楚,正念分明,不病往生净土。
459、如何才能放下?
佛举例说,水淹火烧,盗贼抢夺,天天忧虑,日子不好过。“心悭意固”不肯布施,极为执著,守财如命。因此死时忧苦万分。佛告诉我们,应当和睦。不和则嗔毒起。学佛人贪佛法也不可以。不可贪功德、好胜、争第一柱香。争贪法物、贪爱经书、都不能往生。我从前爱书如命,现在不了,否则以后到经书里做书虫了。如果爱你的房子,放不下,来生如没因缘,投生做小猫、小狗、老鼠、蟑螂。所以不要小看它们,它们是这里从前的主人。没有贪心,往生才有把握。一切受用简单朴素,得过且过,不要增长贪心。
460、如何培养包容之心?                               
要互相爱护、尊敬,不可憎恨嫉妒。有无相通,相互帮助、不贪,也不吝啬。和颜悦色。相处要忍辱,否则起争执,能忍则家庭和睦,社会祥和。怨怨相报,要小心。不要与人结怨仇。纵然别人陷害,我也不记恨,逆来顺受。他陷害我,一定有前因。如无前因,他陷害我是替我消灾,何必记恨?是好事情!你能包容,他即佩服你。冤家宜解不宜结,应看破这事。要真诚对待别人,不论人家用什么心对我。我们的目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何必计较恩怨呢?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461、如何舍恶修善?
人若断爱欲,即不来六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除阿弥陀佛一个念想,没有别的念头,绝对往生。贪财色名食睡,是想六道轮回;如以非法获利,即想三恶道。不如一切妄念换成阿弥陀佛,常读此经。生死轮回独来独去,一切业报独作独受,没有人能代替,否则佛菩萨早代我们受苦受难了。
我们此生再相爱的人,死后各走各的路,不知何时才相会,无量劫才见一次,真是“会见无期”。临命终时所说见到某某亲属来了,实都怨家债主,来诱惑你报前仇。为什么不于年轻力壮时努力修善,还想等待什么时候呢?修善即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一切法中的第一之善。
462、什么是“迷于嗔恚,贪于财色”?
即贪嗔痴。贪、嗔表面严重,而痴毒之害,超过前面两个。痴毒藕断丝连,很难断。智慧不开,难破愚痴。不知善恶即是痴,故造恶业。觉悟之人,知善恶、是非、邪正,绝不造恶。愚痴之人颠倒善恶、是非,迷惑不解。心中黑暗无有光明,迷惑颠倒。心迷则身愚。
最粗浅的,即不信佛教,不究竟,决不能出三界,最多不过升天。深一层说,余教即是小乘,禅宗与净土比,则禅宗也是余教,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才是正教,所得才是真实之利。古人说,大乘为径路,禅宗是径中径,而净土是径中径又径,无过此者。“迷于嗔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果报必堕三途。佛叹说:“哀哉可伤”!
463、前世来生之说?                               
很多人不相信有六道轮回,不信人死后会堕饿鬼地狱。很难讲通,非常顽固。有人听后能信。现在旅游业发达了,常可以各国旅行。也许诸位有过这种体会:到一个地方,以前确实没有去过,但忽然觉得很熟悉,甚至大致情形能说出来,一点不错。过去生中如果不是住过很久,隔了几生几世,他怎么想得起来呢?由此可以想到前世必有。
美国蔡文雄居士,学佛不久。他学佛因缘很特殊。父亲病重,他回台湾照顾父亲,家里人念佛,他也跟着念。父亲临命中时,看到了阿弥陀佛,至少有二十分钟,像木雕的阿弥陀佛像,盘腿而坐,手执莲花,停在窗前,于是他相信了。回美国后,他做古董生意。一次看到一尊佛像,就是他那次看到的那尊,一模一样。他在旧金山,住在圣荷西。有一天开车走错路,到那里以后,看到街道建筑物好熟悉,名称都说的出来。车在街道上开,一点没错。他说,他从前可能是到美国做矿工的华侨。人绝对有前世,有前世必有后世。外国科学家也证明有前世。这就是轮回的根本。
464、为什么修道的人多,成就的人少?
因为不专不精。诸位如学佛多年,拜很多佛菩萨,念很多经咒,你仔细想想,得了什么。比如有病,吃很多药,病有没有好些呢?好些了,药对症。念经念佛也是如此,应反省一下,烦恼是否减了,智慧是否长了。如果多年念佛,烦恼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苦,那这些药一点效果也没有。那赶紧换地方,否则是执迷不悟。佛法最讲现实,绝不离开现实。
所谓专, 即一生只能学一样。专了才能精,纯而不杂。不用多时,依此经,用我教的方法,先仔细看《净土五经读本》十遍,念三年《无量寿经》三千遍,则在现在世界,学佛人中第一人,成为阿弥陀佛的专家,成阿弥陀佛的化身。那时,经不用人讲,自己就通达了,和阿弥陀佛心心相印。阿弥陀佛威身加持你,无有障碍。应警惕,“年寿旋尽,无可奈何。”人寿日短。学多了,来不及,也没有必要。要博学多闻,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里无量寿、老师、是阿弥陀佛,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465、为什么“惑道者众,悟道者少”?
    因为许多大众于念佛法门,惑乱颠倒,天地鬼神夺其阳寿,堕于地狱,出期无计。要深思熟记,远离众恶。作恶将来必受恶报,无法幸免,要择善而行,物质生活不要求奢侈,能过一般平常生活即可。当勤奋精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仅极乐众生,只要你真正发心,你现在即得三种不退之庄严。不能随心妄为,亏负了佛祖的教诲。别人都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菩萨去了,而我们还在六道轮回,那怎么说得过去呢?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466、如何理解“佛语教诫,甚深甚善”?
    甚深是理深,而方法“甚善”,非常善巧。如果不蒙念佛法门,末法时期没有一个能学佛成就的,这决不是武断。我们冷静想想,能否破我执,断贪嗔痴?纵然有甚深禅定,我执不破,出三界,了生死没份。无量劫来,遇此法门很不容易;若错过了,那太可惜。闻后依经典而修行,即得解脱。弥勒慈悲,不负佛之嘱托,不仅说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现在直说,听到无量寿声,即阿弥陀佛名号,发心专念,没有一个不往生的。这就是心得开明的人。心不开悟不会选择这一生成佛的法门。选择此法门和文殊普贤无二无别。

467、如何信佛?
    我们要信佛,真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每天念《无量寿经》三遍,二六时中一句阿弥陀佛不断,即是对佛致以最高的敬意,最圆满的敬意。不但释迦摩尼佛欢喜,阿弥陀佛欢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有不欢喜的。“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实当念佛”,即真实应该念佛。“开示正道”即念佛法门。大家可以学讲这部经。如念三千遍,不学即能讲《无量寿经》。“读书千遍,其意自明。”专心念经三年,心定了,不攀缘,不妄念。心定能开慧,经义自明。自己智慧和佛一样。经念三年即可代表阿弥陀佛接引众生了。你就是大使,办签证的。你能为别人办签证,你自己还不能往生吗?
468、如何自度?
    “宜自决断,洗除心垢”。自己要明白,下定决心,洗尽贪、嗔、痴、慢,是非人我。“言行忠信,表里相应。”做到身、语、意三业清净。“人能自度,专项拯济。”要能自度才能度人。自己一定要好好修。自己不能往生,别人听了半信半疑。我自己能往生,说话肯定,无有怀疑,我能去,你就能去。没有学佛之前我和你一样,我学几年能去,你一定可以去。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469、如何做到“自在随意”?
    纵然一生勤苦不懈怠,但时间很短。人间百年,忉利一天。一生勤苦是值得的,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再轮回,现在即是无量劫来最后一生。下次来娑婆世界,以菩萨身乘愿再来。西方极乐世界一切随意,寿千万劫随意自在,无有障碍。心有愿求,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求。那里所得永远不失。西方第一庄严即是无量寿。应把此世间看作旅馆想,有使用权即可,不要所有权。我什么都没有,但到新加坡,这讲堂我使用一个月。我走了,由所有权的人看管;哪天我回来,再用。多自在,无牵无挂,无忧无虑。
450、什么是“无得疑悔,自为过咎”?
    即决不要怀疑、后悔学佛。如怀疑,则“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弥勒菩萨为我们作榜样,完全接受,不怀疑,专心修学,如教奉行。可见弥勒菩萨也念佛、念《无量寿经》,否则他就不如教奉行了。他早晚功课也念阿弥陀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451、为什么捨恶修善“甚为大德”?
佛赞叹弥勒菩萨等如教奉行。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佛对他尚且赞叹,像我们凡夫如能依教奉行,专精修行不至有疑,佛一定是大大赞叹我们的。尤其现在,可说浊恶到了极处,还能端心正意,不为众恶,保持正知正见,清净慈悲,不做恶事,“甚为大德”很难很难。
佛赞叹弥勒菩萨,即赞叹末法时期闻经修学之人。佛说话没有妄语、夸张。为什么呢?佛说:“十方世界,善多恶少。”十方世界,虽都有九法界,但众生业报不同,佛住世间有长有短。我们世间如今时运不佳。娑婆世界人寿最长为八万四千岁,最短为十岁。我们处于增劫,人寿两万岁以上,则很多他方世界不如我们。所谓风水轮流转。“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最难教化。
452、为什么说这章经文是照我们身心的一面镜子?
这类人恶习甚多,贡高我慢,以为自己都有办法,横行威势,常侵犯别人。希望别人怕他,尊敬他。我们应自反省,有无这类毛病。如有,赶紧改正。如有这类恶行,那往生太难,要改过自新,断恶修善。很多人看了眼前的现象,以为果报是假的。你再看几年就有变化了。你能看到恶道,他死后,那你就明白了,因缘果报丝毫不爽。福尽寿终,恶报现前。
阴曹地府,有每人的档案,一切作为都有记录,罪恶无法摆脱。只得前行,下油锅,受刑罚,身心摧毁,神行苦极。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刑是自己所造,不是别人造的,自作自受。如想离此苦难,须自己立即真正忏悔,改过自新。别人无法代替。
453、瞋恚的表现?
    “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父母对这种子女非常失望,他们整日游荡,不务正业。这是抱怨而来,怨憎会也。“负恩违义,无有报偿。”不知报恩,放逸纵情。酗酒好吃。粗鲁扈户不讲理。“不识人情,无义无理。”对这种人,远远躲开他。无法劝化。对六亲眷属生活,一点不挂念。不想父母之恩,没有老师同学之道义。三业无有一善。
454、愚痴表现在哪些方面?
不信佛法是愚痴。真人是修行正果得道之人,小乘须陀洹果以上。欲害真人,即五逆罪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愚痴蒙昧,不认为自己愚痴,还以为学佛人愚痴迷信。佛法弘扬不易,我告诉他们,如果说我们迷信,那你们是加一倍的迷信,正信都没有资格,只有搞清楚了才能下断语。
“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这即是迷惑颠倒。不爱众生,没有同情心,不孝顺父母。希望长生,这是做不到的。父母师长苦口婆心教诲而不肯相信。和他讲丝毫利益都没有。不开悟,糊涂到了极处。“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临命终时后会害怕。“不与修善,临终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不预先断恶修善,此时后悔莫及。前世没有善根,悔之晚矣!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455、如何对待不同的宗教?
    抗战之后,我在南京念书,在同学家住。他一家信三种教。祖母信佛,父亲是回教徒,母亲、姐姐和他是基督教徒,我常和他们一起去教会。我认真看了《圣经》,牧师叫我受洗礼,我不肯。因为我提出了六七十个问题,牧师无法回答。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信了上帝即得救,为非作歹都得救;而不信基督,做什么善事都不能升天堂。我说这很不公平。如果这样,那上帝是黑社会的头目,是他们的庇护所,我不敢去。那牧师指着我说:“你是魔鬼!”信仰不能随随便便,不是别人劝我就信。一定要搞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值得我们信才信,一定要合情合理合法才能相信。
456、三途果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
佛菩萨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但依照修行的人很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讲得清清楚楚。不仅三途是自然的,六道也是自然的。升天不是上帝提拔你,而是你具备条件。你去了,他表示欢迎。天地鬼神是六道之一,和我们程度差不多,敬而远之即可。你作善求他保佑,他保佑你;你不求也得;你作恶,求他,他无能为力,无有此权,不能赦免,反而增加了过失。
受过三皈五戒,你不要礼拜鬼神。他不肯接受你的礼拜。你是佛的学生,你可向他问询。问询之后,要他开示,这才对。对鬼神不要轻慢,要有礼貌,可交朋友,劝他念佛护持正法。很多鬼神给他开导,在此讲经,听经的鬼神超过大众,他接受欢喜。经常讲经的道场,鬼神冥冥当中护持、保佑。讲经说法,人鬼都得大利,即是福地。
457、什么是“五大善”?               
“端身正念,言行相符,所作至诚,独作诸善,不为众恶”。“是为五大善也”。如能于现在环境,不造五恶,持五戒,心中主宰,修清净慈悲心,表里一致。处事接人待物用至诚心,别人所作恶行,绝对不做。如此,则此生必定度脱自己,即可获福。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即可往生极乐,得大涅盘之道。从五恶回过头来,行五大善,为诸佛所赞叹。有些年老的人,知道在此世间不久,家中儿女不孝,不学佛,怕临终后没有人为他超度,心里着急。只要断恶修善,现在即是自己超度自己,天天超度自己。别人靠不住,靠自己,绝对得度。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458、什么是“五恶”、“五痛”、“五烧”、

    “恶者五恶”,杀盗淫妄酒这五恶。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酒本身没有过失,酒乱犯前面的戒,就有过失。你造作本身就是罪,饮酒本身没有罪,叫遮罪。酒喝多了酒醉了,你会犯杀盗淫妄,你在清醒的时候你不会做,酒醉的时候会做,所以把酒列了进去。
    什么是“五痛”?“身遭厄难”,这是痛。“以此五恶,於未来世三途受报,是为五烧”。烧是什么? 把你活活的烧死。什么时候? 死了以后在三途。你在地狱里头,要被这些恶鬼像对待畜生一样,杀你。这叫烧,真烧。地狱所现的是一片火海,地狱到处都有火,所以叫烧。
459、“五恶”、“五痛”、“五烧”的因果报应?
    佛一开始即总结以上五恶之因,即杀盗淫妄酒,及贪、嗔、痴、慢。五痛即是化报,此生所受痛苦。五烧是三恶道之果报。因果辗转相生,因结果,果生因,循环无有了期。越往后越痛苦,恶因重故。如对宇宙人生事理,真正明白,相信没有人敢造恶业,因为造恶业必受恶报。造恶因时短,受苦报时长。比如,“死生不得,示众见之”,大家都能见到这种事。有些人,家庭环境很好,但得了病,什么医生都治不好,求生不得,死也不得,现在称之为老人病。这必定是恶业欠尝。如佛懂法,任何病都能治。佛的警告,要记在心里。
460、人得病有哪三种类型?
第一、        为生理病,是饮食起居所致,医药可治。如伤风感冒一类的。
第二、        怨鬼附身,医药无效。《慈悲三昧水忏》是唐朝悟达国师,因为冤家找他,膝上长人面疮,一切天下名医不能治。他是十世修行的高僧。因一念贡高我慢,以为自己是皇帝的老师,护法神走了,冤家找上来,几乎送了命。伽洛伽尊者是阿罗汉,用三昧水洗,给冤家说法,说出前世因缘,劝他怨要解开,不要结怨。这类病往往请法师拜忏能好。法师起调解作用,他接受了。                       
第三、        是业障病,不是怨家债主找来,也不是身体不健康,是造业所致,即“生死不得,示众见之”。世间常有这种病人。真正忏悔业障,从今回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病即好了。“佛事门中,有求必应。”但应如理说法才应愿而满。学佛不能不明理。明理一定要念经。本经非常好,理事圆融。你知道一生遭遇,即知其因果,也知挽救之法,但遭遇苦难的人不知道。他如没有善根,你跟他说,他还说你诅咒他,还生你的气,则无可奈何,帮不上忙。
461、如何得知临终果报的好坏?
    果报,看临终时情形,即可大致知其去向。大凡善终,来生到人天两道,临终神智一定清楚,不会迷惑。一迷惑,入三恶道的机会就大了。哪个头脑清楚的人,愿意去变畜生恶鬼呢?入三恶道是糊里糊涂去的。得三恶道身,知道不对的时候,已经没有办法脱离了。一生修行,只希望临终清楚不颠倒,这是大福报。中国说五福临门,最后指好死。好死决定好生,决定胜于今世。死时非常痛苦,则必入恶道。修福第一就是一心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则阿弥陀佛派二十五位菩萨日夜保护你,什么灾难都没有。
462、什么是“从小微起,成大困剧?
    往往小小的嫌疑,如彼此不能忍让,则怨仇越来越重,争执越来越厉害,越来越剧烈。要我们认识因缘果报真相,应远离一切恶行。故六度中忍辱波罗蜜非常重要。能忍即不易造罪业。其原因,“皆由贪著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小的如个人,大的如战争,争执都是这些原因,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认为自己是对。强大的欺负弱小的,小的反抗。总之,贪、嗔、痴、慢是根本。人与人国与国争利,天下怎能太平?唯有读佛经,才知宇宙人生的真相,才知安分守己,与人无争,与世无求。
463、如何理解“威势无几,随以磨灭”?
    二次大战日本人侵略新加坡,那些日本军阀,真是一时快意。但没二三年,威势无几,向别人投降了。不知造了多少杀业,得的是什么呢?最后战败,几乎亡国。威势不能长久,会消失。消失后怎么办呢?强时欺负人,衰时人家用同样的手段对付你,你感觉如何呢?如果不愿人家这样对待我,那在强的时候也不可以欺负别人。善因善果,恶因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20: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