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4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8-3-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有时有行在闲静处。若在树下露地冢间。观出入息。有时有长有时有短。有时有寒。有时有暖。诸法生生因缘共会思惟分别。意不错乱。所以行者知出入息。息长亦知息短亦知。前息亦知前息。后息亦知后息。渐渐乃成一禅之行
何谓四禅?弃欲恶法,但念但行,志乐无为成一禅行;念行已灭,内守一心,志在恬静,成二禅行;惟观无淫,心安体正,分别见真,成三禅行;已断苦乐,无忧喜想,意已清净,成四禅行
六度集经卷第七
禅度无极第五凡九章 (七四)
禅度无极者云何。端其心。壹其意。合会众善内着心中。意诸秽恶。以善消之。凡有四禅。一禅之行。去所贪爱五妖邪事。眼睹华色心为淫狂。去耳声鼻香口味身好。道行之志必当远彼。又有五盖。贪财盖。恚怒盖。睡眠盖。淫乐盖。悔疑盖。有道无道。有佛无佛。有经无经。心意识念。清净无垢。心明睹真得无不知。天龙鬼妖所不能惑。犹人有十怨脱身离之。独处山间众所不知无所复畏。人远情欲。内净心寂。斯谓一禅。心获一禅进向二禅。第二之禅。如人避怨。虽处深山惧怨寻之。逾自深藏行家虽远十情欲怨。犹恐欲贼来坏道志。得第二禅。情欲稍远不能污己。第一之禅。善恶诤已。以善消恶。恶退善进。第二之禅。喜心寂止。不复以善住消彼恶也。喜善二意。悉自消灭。十恶烟绝。外无因缘来入心者。譬如高山其顶有泉无流入者。亦非龙雨水自内出。水净泉满。善内心出。恶不复由耳目鼻口入。御心如是。便向三禅。第三之禅。守意牢固。善恶不入。心安如须弥。诸善不出外事。善恶寂灭不入心。犹莲华根茎在水。华合未发为水所覆。三禅之行。其净犹华。去离众恶身意俱安。御心如是。便向四禅。善恶皆弃。心不念善亦不存恶。心中明净犹琉璃珠。又如士女净自沐浴。名香涂身。内外衣新。鲜明上服。表里香净。菩萨心端获彼四禅。群邪众垢无能蔽其心。犹若净绘在作何色。又如陶家埏埴为器。泥无沙砾在作何器。又犹锻师熟炼名金。百奇千巧从心所欲。菩萨心净得彼四禅。在意所由。轻举腾飞。履水而行。分身散体。变化万端。出入无间存亡自由。摸日月。动天地。洞视彻听靡不闻见。心净观明得一切智。未有天地众生所更。十方现在众心所念。未萠之事。众生魂灵为天为人。入太山、饿鬼、畜生道中。福尽受罪。殃讫受福。无远不如。夫得四禅。欲得沟港.频来.不还.应仪。各佛如来至真平等正觉无上之明。求之即得。犹若万物皆因地生。自五通智至于世尊。皆四禅成。犹众生所作非地不立。众祐又曰。群生处世。正使天帝仙圣巧黠之智。不睹斯经。不获四弃之定者。犹为愚蒙也。既有智慧。而复一心即近度世。此为菩萨禅度无极一心如是
时,诸比丘愿度须深出家,已经半月。 有一比丘,语须深言:「须深!当知我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彼须深语比丘言: 「尊者!云何学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具足初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比丘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离有觉有观,内凈、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比丘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尊者,离喜,舍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乐,圣说及舍,具足第三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尊者,离苦,息乐,忧、喜先断,不苦、不乐,舍凈念,一心,具足第四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若复寂静、解脱,起色、无色,身作证具足住,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须深复问:「云何尊者所说不同,前后相违?云何不得禅定,而复记说?」 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脱也。」 作是说已,众多比丘各从座起而去。 尔时,须深知众多比丘去已,作是思惟:此诸尊者所说不同,前后相违,言不得正受,而复记说自知作证。 作是思惟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彼众多比丘,于我面前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我即问彼尊者:得离欲、恶不善法,乃至身作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彼答我言:不也,须深!我即问言:所说不同,前后相违,言不入正受,而复记说自知作证!彼答我言:得慧解脱。作此说已,各从座起而去。我今问世尊:云何彼所说不同,前后相违,不得正受,而复说言自知作证?」 佛告须深: 「彼『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须深白佛: 「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佛告须深: 「不问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心善解脱。」 须深白佛:「唯愿世尊为我说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见法住智!」 佛告须深: 「我今问汝,随意答我。须深!于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离生有老死耶?」 须深答曰:「如是,世尊!有生故有老死,不离生有老死。」 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无明。 「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耶?」 须深白佛:「如是,世尊!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 佛告须深:「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而老死灭耶?」 须深白佛言:「如是,世尊!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而老死灭。」 「如是乃至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明灭而行灭耶?」 须深白佛:「如是,世尊!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明灭而行灭。」 佛告须深:「作如是知、如是见者,为有离欲、恶不善法,乃至身作证具足住不?」 须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须深: 「是名『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佛说此经已,尊者须深远尘、离垢,得法眼凈。尔时,须深见法,得法,觉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于正法中心得无畏
有乱意者以禅救之
复次,须菩提,菩萨住无相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禅那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禅那波罗蜜?”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入初禅乃至入第四禅,入慈悲喜舍,入无量心,入无边虚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空三昧、无相无作三昧,入如电光三昧,入如金刚三昧,入圣正三昧,除诸佛三昧,诸余三昧若共声闻、辟支佛三昧皆证皆入,亦不受三昧味,亦不受三昧果。何以故?是菩萨知是三昧,无相,无所有性,当云何于无相法受无相法味?无所有法受无所有法味?若不受味,则不随禅定力生若色界、若无色界。何以故?是菩萨不见是二界,亦不见是禅,亦不见入禅者,亦不见用是法入禅者、不见入禅处。若不得是法,尔时菩萨能具足无相禅那波罗蜜,菩萨用是禅那波罗蜜,能过声闻、辟支佛地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五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禅那波罗蜜。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禅那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诸法等中,不见法若乱、若定。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禅那波罗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禅那波罗蜜
九次第定——何等九?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灭诸觉观内清净故,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离喜故行舍受身乐,圣人能说能舍念行乐,入第三禅;断苦乐故,先灭忧喜故,不苦不乐舍念净,入第四禅;过一切色相故,灭有对相故,一切异相不念故,入无边虚空处;过一切无边虚空处,入无边识处;过一切无边识处,入无所有处;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和拘舍罗祐利众生劝助之言:‘当念禅,一心莫生乱想,亦莫生三昧想。何以故?诸法性皆空,空无法中亦无乱者,亦无有一心者,当住是三昧
佛言:“菩萨摩诃萨以萨云若意,自以沤和拘舍罗,入诸禅不随禅生,亦复教他人使行禅而无所倚,是为菩萨禅波罗蜜
须菩提,复有摩诃衍,谓三三昧也。何等为三?第一、有觉有观,第二、无觉有观,第三、无觉无观。何等为有觉有观?谓第一禅是为有觉有观。何等为无觉有观?谓第一禅未至二禅在其中间,是为无觉有观。何等为无觉无观?从第二禅至无思想无思想慧禅,是为无觉无观。是为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取檀那波罗蜜?”
佛言:“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离诸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入慈悲喜舍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住禅那波罗蜜中心不乱,行二施以施众生——法施、财施,自行二施,教他行二施,赞叹二施法,欢喜赞叹行二施者。持是功德与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向声闻、辟支佛地,是为菩萨住禅那波罗蜜取檀那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禅那波罗蜜,不生淫欲、瞋恚、愚痴心,不生恼他心,但修行一切智相应心。持是功德与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向声闻、辟支佛地,是为菩萨住禅那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禅那波罗蜜,观色如聚沫,观受如泡,观想如野马,观行如芭蕉,观识如幻。作是观时,见五阴无坚固相,作是念:‘割我者谁?截我者谁?谁受?谁想?谁行?谁识?谁骂者?谁受骂者?谁生瞋恚?’是为菩萨住禅那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取毗梨耶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禅那波罗蜜,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是诸禅及支不取相,生种种神通:履水如地,入地如水,如先说;天耳闻二种声——若天、若人;知他心——若摄心、若乱心乃至有上心、无上心;忆种种宿命,如先说;以天眼净过人眼,见众生乃至如业受报,如先说。菩萨住是五神通,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亲近供养诸佛种善根,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持是功德与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菩萨住禅那波罗蜜取毗梨耶波罗蜜。”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禅那波罗蜜,不得色,不得受、想、行、识,不得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得四念处,乃至不得一切种智,不得诸法有为性,不得诸法无为性。不得故不作,不作故不生,不生故不灭。何以故?有佛无佛,是如、法相、法性常住不生不灭。常一心应萨婆若行,是为菩萨住禅那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来若去视瞻一心,屈申俯仰、服僧伽梨、执持衣钵、饮食、卧息、坐立、睡觉、语默、入出禅定亦常一心。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内身中循身观,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时,一心念入息时知入息,出息时知出息,入息长时知入息长,出息长时知出息长,入息短时知入息短,出息短时知出息短。譬如旋师若旋师弟子,绳长知长,绳短知短,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一心念入息时知入息,出息时知出息,入息长时知入息长,出息长时知出息长,入息短时知入息短,出息短时知出息短。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