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75|回复: 12

《无量寿经》知识问答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7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302、如何理解“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即是阿弥陀佛的光明;一切诸佛讲说《无量寿经》即是佛光;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即是佛光遍照之处。以凡夫知测度佛菩萨,当然是不正确的,且有许多偏见。有人会说,佛光这么大,我怎么没见到。实际上,我们天天沐浴在佛光之中,只是自己不觉察。你听到阿弥陀佛名号,佛法即照你。佛光不照你,你怎么能听到佛号?怎么能见到阿弥陀佛呢?
“遇斯光者”是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人,不然不会起作用。一心受持,往生不退,一生圆超三界,圆生四土。否则,虽然遇到,只是种善根而已,不能生起信乐之心。信不深,只种善根。如果欢喜念佛,那信乐之心是可以培养的。
303、为什么说是自己超度父母的?
    地藏经》是超度的模范。《地藏经》没有请法师超度的,都是自己超度父母。念佛成片,一心不乱。如果念了,但达不到一心不乱,那还是没用在经里讲到两个人,一个在定中到地狱,鬼王给他讲,他母亲三天前已经升天了。另一位得功夫成片,得相似定,梦中见到境界。如果大家问,凭什么我们念经就能超度他天上、人间、鬼道,社会很相似。如你能勤奋读书,拿到博士学位,在社会上相当有地位了,那时你的父母一出去,大家一知是某某人的父母,都恭敬了。你父母下了地狱,你成了菩萨,鬼王一听,马上请他到天上去,真正的超度是自己修成正果。
寿众无量第十三
讲佛寿无量。佛住世寿命长,才能教化一切众生,如住世短,许多众生没有机会亲近,没有机缘教化。寿命长,是一切众生的皈依处。佛的大愿无有穷尽,所以能接引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众生往生其国。这是净土无边的庄严。
304、“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所表达的含义?
  这是表法的。实在讲,诸大弟子的智慧、神通能力是平等的,不能说舍利弗智慧第一,神通不行;目犍连神通第一,智慧不行。中国历代祖师大德样样都通,为什么只弘扬一宗呢?在《高僧传》、《语录》中可看到,有学生到道场参访法师。法师会告诉他,你缘分不在我处,你的缘分在某法师处,去那里参访。学生依指示参学三两年,果然成就了。难道这法师就不如那个法师吗?若不如那个法师,他又怎么知道?可见这个法师决不比那个法师差。古人常说:“若要佛法兴,必要僧赞僧。”只有标榜一样,带领众生,才能成就众生。
宝树遍国第十四
305、宝树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此方树为木质,西方极乐世界树由珍宝所成。多宝合成。七非数目,表圆满,四方上下当中计为七。极乐世界一切都无比微妙奇丽,无法想象。极乐国中,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是法性土,无大小限量,无碍自在。想是意识心,可想过去未来,但不能想本性,只能成阿罗汉,权教菩萨。《金刚经》前部破四相,后半部破四见。性德能现一切珍宝,又具足一切珍宝妙用。“一一宝树,圆明具足万德万能。”全由弥陀自性流露。善导大师说,这些宝树,皆从弥陀无漏本心所现。
306、宝树的排列、表法方式?
  不杂不乱,非常之美。树上宝网放光,光中显示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树能出和雅之音,能说无量妙法。五音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五个音节:“宫商角徽羽”。现在音乐为七音节。今天说法,借科学的工具,用扩音器,把音声扩大。用电视把现场画面向远方传播。西方极乐世界早有了,比我们高明。我们用许多繁杂的机器,那儿不要。我们的电视机很笨重,那里树行间,树光中就现电视画面,又大又好看十方诸佛刹土,你想看那里就显那里。我们还要选择频道,动按钮。那里想要看新加坡,马上现前了,只要心念动一下。所以科学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发展到登峰造极了,任何世界不能比。故我劝东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念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留学,科学才能得第一。
菩提道场第十五
307、道场的含义?         
    一、佛示现成佛道之地二、修行之所每个人的心地就是道场。心地念念清净,舍贪嗔痴,即是道场。直心是道场”。三、供佛之处四、学道处,讲经传道之处五、寺院。随时可改寺院为道场。
308、三种忍的含义?
    音响忍:《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山谷,我们长啸一声,即有回响,空谷回音也像梦幻一样,是虚幻的。我们所接触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好是梦,坏也是梦,平等一性。心平等才能入这个境界。证这境界即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是法身大士,得理一心不乱,往生极乐,生实报庄严土。在道场外,见菩提树,尚未见佛,已证三种忍。见佛定与等觉菩萨相似。
    柔顺忍: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相不是到深山洞穴。离心所执之相,于境平等,无善恶。离第六识的相和末那识的相。离分别相、执著相、妄念相,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随顺一切境界,即是恒顺一切众生,证入别教四、五住菩萨。
    无生法忍真正离一切相。花开见佛悟无生”即指无生法忍,别教七地以上菩萨。你能真修,修得其中一忍,决定上品上生。
堂舍楼观第十六
309、极乐世界的住所?
  讲佛菩萨的住处。楼观是自然化成,不是造作而成。随众生欲,变化而成。“白珠摩尼是摩尼宝中最殊胜的。居住是生佛平等。平等中有别,即心地清净,品位高,居住处可随意高大,可在地上、空中。烦恼习气很重,楼观宫殿不能随意高大,只能在地面。
310、极乐世界的修行?
    讲经是一种效果非常显著的修行方法。不仅是讲给大家听到,劝勉大众断恶修善,更是讲给自己听的。讲出而做不到,那太惭愧了。利他不过十之一二,自利是十之八九。有讲经必有听经,否则法会不能成就。诵经包括了戒定慧三学,闻思修三慧,信愿行三资粮,六度万行。十大愿王,包括无边法门一切修行,功德无比殊胜。诵经诚心诚意,老实念,不求解才有功德。
“受经”:是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讲。老师根据学生根基而授法。佛门规定,授戒应一个一个传,一起传不可。若有大灾难,时间不足,可集体传。
“经行”:一面走,一面念。如绕佛、绕塔而念。或一面散步,一面诵经念佛。佛法修学不死板硬套,是活活泼泼的。
“思道”:忆念、思惟、观想。要熟悉经典,想想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来前发愿修行,成就极乐,广度众生,往生不退成佛,依正庄严。
“坐禅”:此处重在静坐。极乐众生的工作即是讲经、诵经、授经、经行、思道、坐禅。

 楼主| 发表于 2018-3-17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311、极乐世界的菩萨是如何证道的?
    极乐无有小乘、六道,纯一菩萨世界,且纯一普贤菩萨世界。此处小乘是比照他方说的。我们带业往生,还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品品断烦恼。断八十一品见思烦恼,等于证须陀洹果,实无须陀洹。断除欲界五趣杂染地九品惑中的前三品,证二果斯陀含。再断后六品,即证阿那含。阿那含不来欲界,在四禅天凡圣同居土。四禅天又叫五不还天。还有七十二品惑。在四禅断七十二品烦恼,是利根阿罗汉;根性顿,须经过四空天,逐渐断惑。阿罗汉是小乘最高成就,已出三界。
312、什么是“阿惟越致”菩萨? 
    “阿惟越致”是究竟不退转菩萨。圆教初住证得三不退,但未圆证。等觉菩萨,如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才圆证。菩萨五十一个等级,逐渐在晋级,但没有迹象,不知不觉成佛了,这是极乐世界微妙之处。
                           泉池功德第十七
313、七宝池与往生人的关系?                               
    七宝池与往生的人关系非常密切。往生时在宝池中,莲花化生。有人往生前就看到莲花。美国有一位专修净土的居士告诉我,他见过极乐莲花。他静坐念佛,忽然看到一莲花。花色之美无法想象。莲花上有他自己的名字。我告诉他以后决定往生。我们一起心动念,七宝莲池即长一莲花,有你的名字。将来你往生时,阿弥陀佛手上所执,即你自己修的莲花。
阿弥陀佛提供给我们七宝池,莲花要自己种。念得勤,莲花一天一天大了,光色一天胜似一天。念得不勤,花即长得慢,光色差。这都是真实的,能得到的。花的大小是念佛人勤惰不同,不是阿弥陀佛不公平。因此,头脑不要想别的,一定要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不要比此世间财富,世间财富不能带走,不过借给你看几年而已,是假的。生活马虎些,能过得去就行了。要和人家比莲花大小,争取永恒的。莲花随身,乘之可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你的交通工具。七宝池里洗澡能洗去见思惑、尘沙无明。
314、什么是八功德水?               
  《关经》详细讲述八功德水的功德:一、澄净,完全透明;二、清冷;三、甘甜;四、轻软;五、润泽、润泽皮肤;六、安和,可随心所欲;七、饮者除饥渴;八、长养善根、无过患。
 楼主| 发表于 2018-3-17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315、七宝池岸的栴檀?
    栴檀,非今日所谓檀香。今娑婆无此宝物。传记中有印度僧携来四碗栴檀送与皇帝,只一二两。当时规定送皇上香需一斤,故朝廷拒收。法师于是燃一碗,首都长安四十里都能闻到,闻者消许多病。西方极乐世界栴檀之香无法称颂,到处都有。
316、七宝池的莲花?
    七宝池中,七宝装饰,池底布以金沙,水上有青色莲花(优钵罗华),红色莲花(钵昙摩华),黄色莲花(拘牟头华),白色莲花(芬陀利华)。七宝池中。莲花色彩非常之多,此略举而已。
317、七宝池水的妙用?
    在七宝池中洗浴,水之浅深随心所欲。还妙在各自在池中,水深浅各个随意,水温随意,不相妨碍,各自感受自适如意。水之妙用,“开神悦体”; 水之洁净,“净若无形”。
318、水声说法表现在何处?
    “波扬无量微妙音声”能说无量法。“或闻佛、法、僧”三宝声,即觉、正、净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广义说能听到十方三世一切三宝声。能听到“波罗蜜声”即菩萨所修六度万行。止息寂静禅定声;无生无灭声闻证果声,佛菩萨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十力无畏佛果位的特殊德能,菩萨没具足,而七宝池能说。
    总之,说法无异于宝树。宝树、宝池都教学,无法不说,无不说法,往生者随欲而学,从初学到成佛有各种法门。说闻法得益。学佛一定要有所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好好反省自己,今年与去年有无进步:清净、无分别、正直、平等吗?心清净,少烦恼,待人接物,心正直了吗?烦恼轻,智慧长,即是得益。理论方法上没有错误,即应有进步。进步到一定时候,对一些吉、凶、灾、祸能自知,乃至他人之事也清楚,但不能泄漏天机。
319、莲华化生的成就?
    莲华表法,为佛教的标志。莲花长于水池,根植于泥土,泥土代表六道染污。花茎在水中,水代表四圣法界,花开在上面,代表四圣亦不染,超越十法界,表一真法界;二代表因果同时,花果同时。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极乐又叫莲花藏世界。
    极乐莲花是念佛人自种。心有弥陀,即现莲花。愿心一歇,其华变衰。有“教宗《华严》,行在弥陀”, 或“教宗天台,宣阐《法华》,持佛名号”之说。如杨仁山、智者大师等,也是专念佛号,专修净土,早晚课诵只在弥陀。念佛发愿的心即是养分,滋润莲华,越长越美,光色越好。
320、如何理解“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
此世界吃五谷杂粮,年岁大了,毛病浑身,不净所致。西方极乐世界禅悦为食。所谓饮食,在西方极乐世界只是习气所致。你一想:吃饭时间到了,应吃饭了,饮食餐具即现眼前。你一想:我在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饮食,东西便没了。身相不是从小孩慢慢长大的,和阿弥陀佛完全一样,无生老病死,这便是“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极乐世界没有苦,但有种种说法之音,自然快乐之意,故叫极乐。
 楼主| 发表于 2018-3-17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321、为什么“人生难得,佛法难闻”?
一生听不到佛法,即是遭难,来生保不住人身,三恶道没有时间闻法。贫穷学道难。世智辩聪,不能接受佛法。越是社会上有名声地位的,越以为学佛是迷信、愚痴,有损他的身份,实在是不了解佛教。眼瞎不能见佛像经书。有疑问说不出来,哑。四空天无佛法,无想天没人说法,定功失去后再堕落,无机会学佛。佛前佛后难。“人生难得。佛法难闻”。这个法门是无上稀有之法,遇到后深得佛恩,才会知道应报佛恩,唯一能做的,是把这个法门普遍传播介绍发扬光大,使一切众生有缘听到、接触到。
                     超世希有第十八
322、六种对比的意义?
  转轮王相貌人间第一,和忉利天王却不能相比,如乞丐。帝释即玉皇大帝。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比他化自在天殊胜太多。此皆阿弥陀佛神力所现。念佛功德、佛得殊胜第一。念《华严》不如念《无量寿经》,拜万佛不如念阿弥陀佛。同修们一定要知,“阿弥陀佛,佛中之王,光中极尊。”世间一切法不能动念,一切大乘法,显密诸宗,不能动摇其心,一生决定往生。往生品位在念佛功夫深浅。能伏、断烦恼,品位自高。要认真努力,放下世间利益。莲池大师说:“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八万四千门,饶于别人行。”只念一经一佛,圆成佛道。
323、极乐世界的生活环境?
    这段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及生活环境。住、衣、食三样,生活不能缺少。极乐世界衣食住如他化自在天。兜率天以下,一切物质受用是修福报。化乐天一切受用自己变化而成,相当自在。第六天不需自己变化,一念起,自然生。第五天即变化而现前,供养他。极乐决不是他化自在天能比的。前面正报相貌比较,实已说明。
324、极乐世界的威德、阶位、神通变化?
    “威德”,讲能力。“阶位”即级别品味,四土九品。“神通”指神识通达,于一切法无有障碍。耳闻法,眼见色,十方世界之六尘。见闻自在,通达无碍,神奇妙用莫测,非凡夫所能想象。神通是众生本有能力,“通”有大小,能力有限量。烦恼习气妄想障碍我们的神通。《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凡夫六根与佛菩萨一样,但因有障,故不能和佛一样受用。离开妄想、执著,能力立刻恢复。如果没有这种能力,阿弥陀佛便没有能力加给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3-17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用具足第十九
325、“所有众生”包括那些人?
  “所有众生”包括已生、现生或将来往生的。虽然还没有去,但信心恳切,一向专念,即是当生决定往生。有人说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这是事实。但一句阿弥陀佛,入八识田中,一得机熟,即得往生,可知亦是当生,只是不知何时。“当生”二字不可思议。听了本经,法喜充满,即是多生多劫修念佛法之人。“皆得如是诸妙色身”、“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身形相貌端正庄严,福德无量。这些在世间,或在他方世界,即使得阿罗汉果,也不能和西方极乐世界众生相比。
326、极乐世界是如何表达“受用具足”的?
欲界凡夫多生多劫有饮食的习惯,在极乐一动念,即现饮食。“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气力精神增长了,但没有便秽。对饮食没有讲究。味道只有舌头知,下了喉咙无人晓。为什么要为三寸舌头费那么多心血呢?杀害许多众生呢?为舌头造业不值得。不想就没有了。
现在科学理论证明,能量与物质可以互换。需要时,能量可变成物质,不需要则物质转化为能量。原子弹即是物质转化为能量。但不知能量变物质的方法。在西方极乐世界,人人能变。我们最聪明的科学家,和极乐最普通人相比,差很远很远。他能不借任何机械,随心所欲地变。可以说,极乐是科学发展到顶峰的世界。
衣服也是宝化。极乐世界众生于一切受用无贪心,无嫉妒,随欲而现,是平等的世界。此世间,贪心重。贪心不能满足,故嗔心起。对黄金之类,无益于饮食,却贪;空气是人最需要的,却没有人贪,因随意满足,故不贪。
                                         德风华雨第二十
    此章说华的功德。风吹树,花飘落。西方七宝柔软,吹落之花,如花毯之大地,色泽自成图案,美不胜收,图案随意而现。花柔软光明洁净,如木棉一般。脚踩在上面,陷下四指,富有弹性。抬足,即平复如初。过了时候,华自然没有了,大地清净。过一段时间,又起徐风,再下新华。如此六番。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一一莲花放光无量,一一光中化佛无数,一一佛身,紫磨金色,端严殊胜;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光中为十方众生演说微妙之法。光明无量,佛亦无量,皆阿弥陀佛所化。十方世界众生虽多,往生极乐众生虽多,然化身之阿弥陀佛更多,佛绝对不会遗漏一个念佛的人。“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由此可见极乐真为华藏世界。极乐惟有华藏世界事事无碍,重重无尽的不可思议法界,“西方不异于华藏”。西方极乐世界以莲花为佛事。
 楼主| 发表于 2018-3-1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327、极乐世界的地理环境?
佛告阿难,西方没有阴天和夜晚,也没有火光灯炬、日、月、星宿;但光明隐匿于佛光之中,不能显现。佛光、众生之光超胜日月光明亿千百万倍,是不可思议之现象。没有年、月、日、时,因所有众生没有分别执著。我们心有所执,见一切有为法,生生灭灭,变化无常,故有年、月,极乐世界人无变化,物无变化,都是无量寿,故无时间概念。没有家,虽有住处,不著相。住处随心而至,大小形状随心所欲,无有障碍。一切处没有街名牌号,人也无有名字。人身、长相、面貌完全一样。西方极乐世界众生没有取舍、执著、分别之心,所以心净国土净,没有标式名号。“心境一如,智境一如。”
328、正定聚、不定聚、邪定聚的不同解说?
1)正定聚大小乘都有。小乘初到四果都是正定聚,五逆十恶是邪定聚,一般为不定聚。
2)大乘菩萨,明心见性为正定聚,为法身大士。法身前到初果为不定聚,或称小乘为邪定聚,决定不能成佛之定为邪定聚。
3)“若当生”即指我们本人。依《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一历耳根,即为正定聚,纵然造无量无边罪业,将来要堕地狱畜生,但阿弥陀佛在他八识田中,将来一定往生极乐世界,此不同于其他大乘各种之正定聚。邪定聚即无缘遇佛法,且成见很深,排斥佛法。没有排斥、成见之心,没有遇到佛法为不定聚。
4)这生深信切愿专念净土为正定聚;听了此法门,又听别法门,舍弃净土法门,即是不定聚;其他宗教可以升天,但绝不能成正果、成佛。不定聚的人心情忧郁,遇到正法修行正法,遇到邪法即修邪法。
5)正定、邪定的修学者不多,多数是不定聚。
6)依此经典理论修行即是正定聚。我们要坚定信心,恳切愿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即是名符其实的正定聚,此生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仅要往生,而且要度一切众生,让邪定聚之人回心转意,往生时表演给他看。我们自己没有能力,求阿弥陀佛神力加持,无疾而终,坐着或站着走,一定是佛力加持。由此让很多人念佛往生。你只要用心,佛一定帮助你。
 楼主| 发表于 2018-3-18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329、诸佛称叹的意义?               
    此愿不成就,阿弥陀佛无法实现普度一切众生、不退成佛之愿。这一愿不亚于十念往生愿,不亚于发菩提心愿。没有十方诸佛为阿弥陀佛宣扬介绍,又有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呢?这是众生得生西方极乐世界关键之所在。
    此段和《阿弥陀经》六方佛赞同样意趣。此经自始至终,完全是如来果地境界,惟佛与佛才能究竟。等觉菩萨都不能彻底明了,惟佛有资格流布弘扬。一个大千世界按黄念祖老居士所说,应是所见之空域,银河系是一个小单位。可见佛世界太大了。东方有恒河沙数那么多世界,实在是无量无边。每一世界有无量无边的佛。
340、如何理解“各出广长舌相”?
    即没有一尊佛不称赞阿弥陀佛。广长舌是三十二相之一,是福德之相。平常人,三世不妄语,舌能舔到鼻尖。释迦摩尼佛当年,舌能盖面。“放无量光”。“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妄语者。”“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指本经。在本经中,本师释迦摩尼佛称赞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称赞阿弥陀佛。《无量寿经》的小本是《阿弥陀经》,其名据说为《称赞不可思议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诸佛所护念”可知此经无量功德不可思议。我讲十七年《华严经》才领悟到《无量寿经》是第一经。
341、诸佛称赞宣扬本经用意?
    “欲令他方所有众生”,极乐之外、佛之外九法界众生,“闻彼佛名”,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众生烦恼业重,刚强难化,惟此一法门能济众苦。惟以依此法门、此经典,才能一生成就。其他法门都须修三大阿僧袛劫才能成就。将来末法时期,各种佛法灭尽,独留此经多住世一百年,有缘依此而修,必得往生。
    “忆念”是忆佛念佛。“受持”接受保持,不能失去。“归依”不同一般皈依,从迷归悟,依自
性觉,皈依佛;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自性正,皈依法,“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皈依僧,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净而不染。此处是至觉至正至净,是果地之清净,是阿弥陀佛果地境界。从无量无边法门回过头来,皈依《无量寿经》;从一切法门回过头来;皈依一句阿弥陀佛。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如法修行供养”,依本经理论方法去做。即供养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佛,鲜花之类的供养都可以不要。把经中理论化为生活的准则,即是第一供养。
342、什么是“净信”?       
    净信很难,功德无比殊胜。有一念净信,往生有绝对把握。净信:即真信,没有一点疑惑。即是佛来说,还有一个更好的法门,你也能不为动摇。学了净土法门,再不要别的了,这才是净信。只要具足一念净信,功德即是不可思议。谛闲老法师是近代天台宗的祖师。演培老法师是谛闲老法师的弟子。他说他在谛闲老法师的观宗寺也接受了三个条件,和李炳南老居士要求我的一样。当时不习惯,以后才知道老师用心良苦。以后成就都得力于这个基础。三个条件的实质是一念净信。你们一有法师讲经就去听,说这个好,那个好,参禅好,持咒好,满脑邪正,只讲经中的对错,只吸收好处,不沾染缺点,对自己有绝对利益。只得营养,不中毒害,才能去听。可是好老师不是每人一生都能遇到的。好老师可遇不可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8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343、上辈往生的条件?
    包括上品上生、中生、下生: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家即家累。有田宅之家,一般人出家即是出田宅之家,并非真舍,是出了小家,入了大家,徒子徒孙一大群。在家成就比出家的高,且成就的多。真想出家,走险道,到处云游,无家。如我没有住处。只有心行如法,护法龙天会拥护,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身心自在。除念佛念经之外,把法门介绍给大家,供养大家。诸位一样可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序分里贤护等十六正士即是在家的菩萨,他们和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同为等觉菩萨。此处指心出家。
344、出家有哪四种?
    一、身出家心不出家,不如在家人。俗话说:“地狱门前僧道多”,打着佛的招牌欺骗众生。施主的供养不好消化啊!收了供养,心里害怕;不收供养,说法师不慈悲,不让种福。可收了,自己不种福田,要“披毛带角还”。所以我收了供养都印经,以后讨债大家还,不要我还。
    二、心出身不出, 指居士。有妻子儿女,有家有室,而对家没有牵挂,不贪念家室、财产,心里只牵挂阿弥陀佛,一定是上品上生,超出出家人,是真正出家。心地清净不染。
三、身心具出,是三宝中最为殊胜的。住持佛法、弘法利生。功德和心出身不出相等,为诸佛赞叹。我们能够做到身心具出家是最好的,由于因缘做不到这一点,也要尽量做到身虽不出家,但心要出家。这心出家,就像《维摩诘经》里面讲的,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为出家。是这个意思。
四、身心具不出,在家学佛,身心都没有出家,往生无份。身心都不出家就是世间芸芸众生。
345、出家的深层含义?
    即出烦恼之家、六道之家、生死之家,出这种家才是大丈夫。出烦恼家,断烦恼。有烦恼即有轮回,受六道果报。断烦恼比出田宅之家高明多了。出烦恼之家,功夫果证殊胜。谛闲老法师有一位弟子,念佛三年,站着往生;往生后还站了三天,等老法师来办后事。真是一念净信至心发愿。他是粗人出身,一字不识,谛闲老法师只传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老实依法奉行,念阿弥陀佛,预知时至,上品上生。虽然没有讲经说法,但用他自己的表演来给我们说法,帮助我们建立信心,不知度了多少人。
346、明朝末年出家人的规定?                       
    出家是有条件的。佛法传到中国,直到明朝末年,出家是经政府考试,不及格不能出家。故出家人有地位,得到大众尊敬。出家由皇帝殿试,考世间学说,水平要和进士平等。还要考佛学经典。故学问道德在进士之上。文武百官一般是进士出身。出家人是人天师,皇帝准许你出家,意即你可以做皇帝的老师。皇帝为你颁发证书,即度牒,才有资格出家。没有度牒,不须剃度出家,否则犯法。
 楼主| 发表于 2018-3-18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347、清朝以后的出家人?
    清世宗顺治帝,二十多岁即位,以为出家是好事,何必那么严。于是废除了考试制度。佛教出家人的水平一落千丈。现在出家人的身份,不如基督教的神父、牧师,人家一定要大学毕业,神学院念三年,经过考试才能传教,所以受到社会尊敬。很多出家人不识字。很多是儿女不孝,老了出家,把寺庙当养老院。为什么呢?不晓得。现在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很聪明,来出家了。为什么呢?这行业不错啊!几年可赚很多钱,名闻利养都有了。还俗的也很多。钱赚够了!这是到佛门做投机生意。
348、出家人的职责?
出家人有两个工作。两样都能做好那最好,但至少要能做好一样。佛教道场是学校,有教员和职员。教员要上课,职员要办事,要讲经说法,照顾道场,为道场工作。出家人应做这些事。监院即当家师,管总务;首座:教务主任;维那:管教训、秩序,和执事同职。只有这样,佛法才能兴旺。教员、职员目标都是弘法利生,把佛法利益传给一切众生。这才是正确的出家,否则出家是有过失的。
349、什么是“弃欲”?
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众生苦难无边。佛说回头是岸。是从欲望回头,知足常乐。古时富贵人手上常执如意。如意头是回过来的,意为回头即如意,同于回头是岸。财发足了即回头,官做大了不要再升了,这才保得住。如贪得无厌,则没有福报。
不但弃五欲六尘,学佛的欲望也要降低。有人什么经典著作都喜欢,禅、净、律、密都想学,即是多欲。对佛法的多欲也要放弃,要回头,钻研一部经。这部经是我们的归依处,以前拜很多佛菩萨,现在专拜一个阿弥陀佛。从前我们亲近很多法师大德,也要回过头来。不回头不行,一生搞人情佛事,得不到成就。
350、为什么学佛人要专一?               
    自古以来传法的大德对学生的要求都这样:五年之内只能听一个老师讲经。不能随便听,否则乱了,不知道取舍,给你五年的期限,心定了,有能力取舍了,即开放,任何法师大德都可以亲近,世出世间一切书都可以看,这对你只有好处没有伤害。如果你没有辨别是非、邪正的能力,那跑多了,严重障碍你的修学。一般有先入为主的偏见。所以邪师说法,以为是真的。遇到善知识说法,他以邪法做标准,不能接受正法。莲池大师老年时说:“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八万四千门,饶于别人行”。可以说弃欲到了家,到最后只有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
351、如何做到彻底弃欲?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即是彻底的弃欲。想成就,只能这样。真正修行了,无须天天跟着老师。古德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你一天,一生受用不尽。老师指一条路,你要走一生。一个方法教给你,一天到晚老实修,必定成就。不必多跑,即是皈依师,多跑多看也不应该。不必常亲近老师,天天念这个经即是亲近。无量寿经是我们的老师。每天念这句佛号、这部《无量寿经》,即和老师心心相映,不曾相离,绝对成佛。弃欲要弃的彻底。
    352、“沙门”与“勤息”?
    沙门是出家人通称,包括一切外道。佛教传到中国,沙门成了佛教出家的专称。沙门意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沙门包括心出家身不出家的居士。只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即是沙门。念经即是勤息。念经是戒定慧一次完成。不念经,心里打妄想。专心念经,贪嗔痴暂时就忘记了。戒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诵《无量寿经》即纵善奉行,诸恶莫作。以清净心念诵此经,即是修定,与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相应。也与一切如来称赞弘扬的大愿相应;与自己的真如本性相应。古德说,能念之心即清净心,所念佛号即是真如本性。《无量寿经》也是真如本性,故念久了会明心见性。可见念经是三学具足,一次完成。
 楼主| 发表于 2018-3-18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353、什么是“菩提心”?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本经宗旨,即修行的纲领,指导原则。一般讲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何为直?《观无量寿经》说“直”是至诚心。至诚到了极处,即是菩提心的本体。作用有自己受用和别人受用。深心是自己受用。“深心”即好德好善。德和善的极点无过于念阿弥陀佛,此是第一大德大善。这句佛号,这部经典无所不包,一切法一切经典全包括里面。对别人要“大悲心”,《观无量寿经》说:“回向发愿心”。大悲心是清净平等无分别。大慈大悲没有条件,骂我、打我、杀我,也大慈大悲,才是真慈悲。
354、慈悲有哪四种?               
慈悲分四种:一、爱缘慈,对自己喜爱的即慈悲;二、众生缘慈悲,爱自己的子女,也爱所有的老人;推己及人。孔孟讲到此。世间所有宗教都讲到这一阶点。基督教说博爱即此;三、法缘慈悲,菩萨知道一切众生与我同一本性,天地万物与我同根。老子体会到这一点。法缘慈悲建立在一定的理论上;四、无愿慈悲,佛即无条件之慈悲,理论、迹象都没有,看一切与自己一样,同体大悲。此即菩提心,觉悟之心。学佛,要把自性真心透出来。无缘慈悲是自性本有,各个具足,因迷惑颠倒而不能显露。佛菩萨觉悟了自性。心本不迷,迷即在人。
355、如何理解迷惑?
人有四相四见,有人、我、众生、寿者,即迷惑了,故只有一点爱缘慈悲。如灯泡,本发光,外包一层纸,光减弱了,包多了,渐觉无光。佛一层未包,菩萨包了一层,缘觉辟支佛包了二层,声闻、阿罗汉包了三层,天人包了四层,阿修罗包了五层,人包了六层,畜生包了七层,饿鬼包了八层,地狱包了九层,地狱无光,而里面的光没有丝毫减弱。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虽迷到阿鼻地狱,只要有机缘,至心发愿念阿弥陀佛即能往生。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自己念,劝众生念。
356、大慈悲心的第二种解释?
    即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是大慈悲心,平等度脱一切众生。度:帮组之意。你劝人念《无量寿经》、念佛,和佛没有两样,即是度众生。用其他法门,那你真的不能和佛相比,和一个法师大德都不能比。自古,净土的祖师称为大师。大师是对佛的称呼,菩萨则称为大士。因其教化和佛一样。
    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前,我们用一句阿弥陀佛,一部《无量寿经》就够了,别的都放下。现在重要的是见阿弥陀佛,其他都是次要的。其他一切到西方极乐世界再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不要再干傻事情,一心见佛。“佛道无上誓愿成”即是至诚心。心口一致才发心。
 楼主| 发表于 2018-3-18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357、什么是“一向专念”?
    “一向”即一心,一个方向,只取西方极乐世界;一向:二六时中,忆念受持,从无间断,这是圆满之“一向”,决定上品上生。古德说,不能一向,就定早晚功课,尽形寿,一天不缺,亦可称一向;早晚功课最好能念一卷《阿弥陀经》、三遍往生咒、一千声佛号。工作太忙,可修十念法。尽一口气念佛,称一念;念十口气。可在佛像前念,或面朝西方而念。这样不间断,一生坚持,即是一向专念。学佛要有长远心、耐心,要精进。发心不要太猛,太猛会退步。除早晚功课之外,还有散课,有时间即念。
    有些同修很用功,但不得法。念佛时万缘放下;做事时,把佛放下;这样佛念好。不工作时,专心念佛;工作时专心工作,要认真负责,做人家的榜样。否则做不好工作,找不到工作了。要工作做得比别人好,这样每个老板都要学佛的职工。不要把做事念佛混在一起,能做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佛不影响工作,那是高等功夫,不是初学之人。已到了一心不乱的境界。
358、如何做才能“修诸功德”?
    “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告诉我们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经》或《无量寿经》。本经讲到,阿弥陀佛从初发心、出家、发愿、修行、以及广度一切众生、不退成佛的无量无边功德。我们要效法阿弥陀佛,学他的发心、发愿、修行,把他作为自己发心修行的榜样,塑造自己,使自己和阿弥陀佛无二无别。这叫“修诸功德”,上品上生。
359、阿弥陀佛如何接引诸众生?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及许多菩萨和阿弥陀佛一起来迎接。平时所念的那些菩萨大概都来,只要你念了,他和你有缘。更多的是你多生多劫的家亲眷属、同道参友,他们先往生,他们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便知,故一同来接你。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点不陌生,那里熟人比此世界多。
怎么知道有那么多人呢?从我们本身的善根即可知。如不是生生世世所种善根福德,今天见到这部经,不可能这样欢喜。可知我们生生世世修此法门,往生的同修太多太多了。别说过去世,现在世的同修即不得了。据推测,四十年中,中国至少有一千多人往生,他们一定会来接你。为什么呢?同乡嘛!都是从地球上来的。
    “现在其前”即现在我们面前,临命终时绝对能看到。“经须臾间”时间极短,即随彼佛往生其国。要注意,这里没有说死了之后,而是说:耳亲听天乐鸣空,眼亲见阿弥陀佛,清清楚楚和佛走的。是活着走的。功夫上乘的站着往生、坐着往生,没有疾病。这是不死的法门。不学这个法门必定要死。望大家努力。这真是永生的法门。其他法门,没有带业往生的。所有大乘法门,一定要明心见性,才能生死自在,永脱轮回。
360、什么是往生之利?
“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这便是往生之利。一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圆成佛道。往生之前,有许多人,念得心地清净时,也见阿弥陀佛。慧远大师一生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所见境界和经上完全相同。他临往生时才把此境界告诉大家。他说西方极乐世界又现前了,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了,过去我曾经见过三次。
释迦摩尼尼佛劝我们,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但念名号,还要念这部经。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都在《无量寿佛》里。没念过《无量寿经》,境界现前,你不知道是佛是魔。我劝同学们先念三千遍经,以后不管什么都不动心,即使法师升座放光,也不为动,有定心。那绝对往生。
361、中辈往生的条件?               
    中辈和上辈往生有很大差别:不能行作沙门,不能出家弃欲。重心出家,不重身出家。重烦恼、生死、三界之家。不能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对世间还有贪念,是绝大多数的人。一定要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下辈也有此条件。可见这是基本条件。佛为我们举例,修善事,随自己的智慧、财力、缘分而为,尽心尽力。
 楼主| 发表于 2018-3-18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362、如何理解“奉持斋戒”?
律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无论显密,都要从戒律下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开始学佛时反对戒律,以为中国有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何必学三千年前古印度人呢?我想不通。故很难接受佛教戒律。老师知道我们的心态,他有善巧,不勉强。故章嘉大师专和我们谈理论,但每隔一段时间在送我出门时说一句:戒律很重要,轻描淡写。
他圆寂时,我在他火花的炉子旁搭一棚子,住了三天三夜。我想,向章嘉大师学习三年,他教给我什么呢?认真反省:戒律很重要,印象最深刻。想想总有道理。于是想到:三代(夏、商、周)礼不同。仪式虽不同,心却相同。故每一朝礼节有所变化,但这是世间法。戒律是佛菩萨的生活准则,不能和常情相比,不能变更,否则即会退转。于是我找《大藏经》戒律藏来看。要入圣流,必须以他们的准则生活,才能相容啊!
363、戒律在佛法里的重要性?
    戒律在佛法里有相当的份量。且经典很难读,看不懂。因为我们不知当时印度风俗礼仪。戒律有
理论、精神、仪轨、戒条。理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恶标准中有依戒经。两句话从初发心到成佛都要遵守。初学时,守人天标准:对自己有利的叫恶,对别人有利的叫善。对别人有利的即对自己有利,对自己有利的而对别人不利即不是真实之利。舍己为人,念念利益众生。最高标准是和真如本性相适应,是佛与大菩萨的标准。五戒是根本戒。成佛,五戒才能清净。佛法修学重实质,不重形式。
364、如何遵守戒律?
章嘉大师告诉我,戒律要懂一条做一条。做到了才是持戒。不一定要形式。有形式而做不到,根本就没有得戒。五戒、菩萨戒、十诫、八关斋戒,不一定请法师授,可以在佛菩萨面前自己授。最重形式的比丘戒、比丘尼戒,不能自授。这是为了维护佛门制度。但传戒不是容易的事,一定要五个以上真正的比丘才有资格传戒。比丘很多,真正的比丘哪里去找?不但我们这一代没有,而且早没有了。
弘一大师是近代对戒律非常有研究的法师。他根据明朝蕅益大师的研究,(也是对戒律有相当研究的大师,其戒律研究的声望,和现代对弘一法师一样受人推崇。)在《律学三十一种》里说,从南宋以后就没有真正的比丘了,比丘断了种。南宋以后比丘是名字比丘。其后比丘授戒而不得戒。蕅益大师受了戒,但不敢称比丘,在佛菩萨面前退了,知道自己不是比丘,如称比丘,即是贡高我慢,故自称菩萨戒沙弥。但为拥护道场,研究戒律,避免人家造口业,故去授名字戒。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的身份。学戒要做一条,受一条,不能做到,生惭愧心。做不到的不要。
    彭际清居士给在家居士编了一套戒律,有四册,十多种,包括五戒、八关斋戒、璎路菩萨戒、梵网菩萨戒,值得我们提倡。戒律绝不是那几条文字。要知道建立的理论和因缘,懂戒相、戒法、戒行及开、遮、护、犯。每条戒不是死的,有开而不破戒,不犯戒。条条戒都开有缘,如不开戒即持得不满。对这些都要明明白白,否则不知何为戒,何为持戒。
 楼主| 发表于 2018-3-18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365、什么是“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酗酒。
    不杀生:绝对不能杀害一切众生。无意杀害是过,有意杀害是罪。凡夫每天无意中不知杀害多少众生。蚂蚁苍蝇是脏乱才来的。自己家要清洁整齐,它们就不会来了。这些东西确实有害健康。在虫子没有出现的时候,杀虫剂可以用,以防为主。一个月喷一次,它们就不会来了。晚上来了,把窗户打开,点上蚊香,把它们赶出去,但不要杀死它们。要有善巧方便,不要让不学佛的人毁谤佛法,同修们一定要记住。不杀生,培养慈悲心,不与众生结怨仇。另一方面对都市的整洁,家人的健康,我们有责任维护。
另外,劝家人不要买活的东西回家。杀好的买些来吃,此为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提倡饮食健康,素食营养绝对超过肉食。吃长素的人和吃肉食的人到医院验血,绝对不同。吃长素的人、出家人,肥肥胖胖的很多,容颜非常好,哪有不健康的道理。最健康的饮食是最简单的饮食。还有,皮衣服不能穿。穿皮衣、皮鞋和吃肉一样。羊毛衣可以穿。七十岁以上,非皮不保暖,皮衣可穿。
外国人很慈悲,爱护动物,不杀生。所以拿食物喂鸟,它会飞下来,不怕人。小松鼠一见你剥花生,它马上下来,不怕你。中国人杀气太重,你还没有接近小鸟,它早就跑了。
不偷盗:不与取,最难守。有主的财物,他没有答应我就用了,就叫犯盗戒。不纳税即是偷盗国家的财物。此罪很重,比偷盗个人的东西要重得多。偷了政府的东西,全国人民都是债主。宁可偷个人的,不要偷国家的。偷三宝物罪最重,堕地狱。三宝是十方常住。三宝之物尽虚空遍法界,所有出家人都有份。在政府部门工作,用公家的信封信纸写信,即犯盗戒。如政府说可以私用,那不算犯戒。
    不邪淫:依戒经说:夫婦以外的淫事,或者侵犯正在受戒的佛弟子(如夫妻正在受一日戒),就叫做邪淫罪。也就是说,只要是「合法夫妻」以外的「男女淫欲行为」,都称之为「邪淫」。那么现在的许多男女都沒有正式结婚,只是同居在一起,算不算是「邪淫」呢?严格说起来,当然算邪淫!
不妄语:做生意的人最难做到。我对做生意的人说,可以开戒,能多赚就多赚。但要记住,如多赚的钱,自己受用则有罪过。合理的利润是应得的,但要用这些钱,为他做功德,这叫菩萨商人。这个妄语是利益众生,不自利而利他。
不酗酒:绝不能故意饮酒。佛教五戒的特色就是不饮酒,其他各宗教都没有戒酒。因为佛教是重于般若智慧的宗教,饮酒能使人昏迷沉醉,失去理智,所以佛教戒酒。这句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指出了一切酗酒者的必然结果。酒合药可用;料酒可用;年岁大了,身体不健康的人,喝一点帮助血液循环。
366、“起立塔像”的意义?
    塔供养佛舍利、佛像,即建立道场之义。佛的经典即是法身舍利,比佛灵骨还有价值。佛灵骨看看,你不能开悟,得不到真实利益。佛灭度后,三宝中以法宝为最。经典所在之处即为塔庙。我们自己真正皈依处:三宝。依靠三宝来修学,住持三宝启发我们自行三宝。
367、什么是“饭食沙门”?
是奉献师长的意思。沙门是出家传道人,是弘扬佛法的人。他不事生产,要在家同修供养。在家信徒有责任供养出家人。但只供养一钵饭,没说供养别的。戒经说,供养有四件事:一、饭食供养;二、衣服供养;三、卧具供养;四、医药供养。
现在四事供养变成代金。供养太多了,不如法,其弊病过失非常之多。现在出家人心不在道,是供养过分造成的。出家人不好,是居士害的。出家人堕落,阎罗王一审问,各位供养害的。你们也受报应,一个跑不掉。他是主犯,你们是共犯。所以供养要非常小心。我学佛三十多年,苦头吃的很多。一般寺庙不欢迎我,一般出家人见我就摇头:我挡住了他们的财路。各地请我讲经弘法的都是居士道场,从没有寺院。对法师大德、居士讲经都要供养。他的生活清苦,过得去,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研究佛法,修持佛法,弘扬佛法,要我们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2 03: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