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8|回复: 0

[感应分享] 什么是佛?无忧便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0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微信图片_20180120112750.jpg
随着年龄的增大,对年轻时的生活经历便有了回忆、留恋和向往,向往那时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向往那种没有负担、没有压力的日子。

一次,我在书中看到一弟子问佛祖:“什么是佛?”

佛祖回答:“无忧是佛。”

我突然明白,我年轻时思想单纯,整天无忧无虑地生活,那就是佛的生活,那种日子就是佛的日子。

想想确实如此,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忧郁、恐惧,充满着欢喜、宁静、慈悲、善良,那么我们就是佛。

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佛要众生做,众生本是佛。

佛性本来现成,每个人都是天真佛,但大家对自己的本来面目不认识,不承认,还时时处处刻意寻求,或者故意装饰,反而扭曲了本来面目。
微信图片_20180120112754.jpg
有学僧问法眼文益禅师:
“什么是各位佛祖的佛法?”
法眼文益禅师:“你自己也有。”
学僧问:“如何是佛?”
法眼文益禅师:“你还问谁呢?”
学僧又问:“什么是佛祖成佛的秘诀呢?”
法眼文益禅师:“全在自己领会。”
学僧还问:“如何是佛?”
法眼文益禅师:“张三李四。”
我们都可以是佛,佛即是我。但并非如此简单,无忧才是佛。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无忧呢?

俗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真正做到无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生的得失、进退、是非、成败,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生活中发生,而我们又常常执著,烦恼就从这妄想执著中产生。

妄想执著是因为我们有分别心,而分别完全是我们的主观计度,本来没有的事,一分别,一计度,就有了。“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烦恼也就来了。
微信图片_20180120112801.jpg

我们只有以智慧对所发生的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解脱这些烦恼与忧愁。
要常见己过
人因不觉而迷,因迷而执,因执而生是非、烦恼、忧愁。

孟子曰:“行有不得,返求诸己。”即在反省中净化和升华自己,不断使自己蜕变,加强修养和改造,以减少烦恼或消除烦恼。

而揭人之短护己之过又是人们的通病,因此常常产生烦恼,忧愁不断。

我们需要有自我批评精神,自我批评需要勇气,还要有一个正确认识自己的境界。

常见己过,自我批评,才不怨天尤人、责怪他人,招惹烦恼;才能看清自己的烦恼,并能化解烦恼,向前迈进。
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宽容,即是慈悲、善良、包容、分享、结缘的心,既能容忍别人,也能忍辱负重。

感恩自己所结识的善缘,包容自己所结识的恶缘,恶缘善了,当下自在,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要自己有宽容的心,首先得能忍,能忍饥忍饿,忍热忍寒,忍是忍非,忍常人所不忍。做到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想,海阔天空。
要用禅智慧对待生活
该放下的要放下,该舍的要舍掉,戒除贪、嗔、痴,管住自己的嘴、眼、手。

真正做到灵光独耀,心地朗然,行所言,言所行,保持一颗平常心,无造作、无取舍、无断常、无圣无凡,烦恼何有,欢喜自来。

无忧便是佛,即心中无碍,脚下无绊,任运自在。虽说的容易做的难,但在实际的生活,也只是一个心态问题,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生活,生活就回报你什么样的状况



微信图片_2018012011275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6 02: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