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颂释(分二)
J1.颂止行 J2.颂观行
今J1 若有比丘 及比丘尼 诸优婆塞 及优婆夷
国王王子 群臣士民 以微妙义 和颜为说
若有难问 随义而答 因缘譬喻 敷演分别
以是方便 皆使发心 渐渐增益 入于佛道
除懒惰意 及懈怠想 离诸忧恼 慈心说法 若有比丘,及比丘尼,诸优婆塞,及优婆夷:若遇到有比丘,及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和国王、王子、群臣、士民:国家的国王、国王的王子,或者一般的大臣,或者一般的读书人及老百姓。 以微妙义,和颜为说:以微妙不可思议的道理,和颜为说。和,是和顺;和颜,这不是笑得很厉害,也不是板起面孔来发脾气的样子。也不发脾气、也不太笑,就是面上一点火气也没有,很和气的,而为他们解说佛法。若有难问,随义而答:或者他有疑难来请问,你就随他问的意思,而答覆他的问题;但是要用大乘的义理来答覆他,不要用小乘的法来答他。 因缘譬喻,敷演分别:以种种的因缘,用种种的譬喻,给他敷布、演说,分别给他说法。以是方便,皆使发心,渐渐增益,入于佛道:用这种种的方便法门,使听法的众生都发菩提心,并且一天比一天的增长他这个菩提心,成就佛道。 除懒惰意,及懈怠想:除去他懒惰不精进的这种意念,和他懈怠的这种妄想,离诸忧恼,慈心说法:离开一切的忧愁烦恼,慈心为众生而说法。 J2.颂观行 昼夜常说 无上道教 以诸因缘 无量譬喻
开示众生 咸令欢喜 衣服卧具 饮食医药
而于其中 无所希望 但一心念 说法因缘
愿成佛道 令众亦尔 是则大利 安乐供养 昼夜常说,无上道教:这个修行菩萨道的菩萨摩诃萨,以慈悲心而为众生说法;不单一时是这样子,昼夜六时常常演说这无上修行的道理,和无上的佛教。以诸因缘,无量譬喻,开示众生,咸令欢喜:唯恐众生不明白,所以用无量的因缘,无量无边这么多譬喻来开示众生,使令一切众生得大欢喜、得大安乐、得大寿命。 衣服、卧具、饮食、医药:所穿的衣服、卧具、饮食、医药,以上种种的这四事供养,而于其中,无所希望:在说法的中间,也不希望衣服、也不希望卧具、也不希望好饮食,也不希望最有营养、最有补养的医药。但一心念,说法因缘:但一其心而念佛法,为众生随机说法,要这样想:“我给这个众生说法,用什么因缘,才可以把他教化明白醒悟呢?用什么譬喻,才可以令他开悟呢?” 愿成佛道,令众亦尔:我愿意成佛道,我也愿意令一切众生成佛道,像我一样。是则大利,安乐供养:这种的思想,才是最大的利益,才是安乐众生的一种最大供养呢! I3.明行成 我灭度后 若有比丘 能演说斯 妙法华经
心无嫉恚 诸恼障碍 亦无忧愁 及骂詈者
又无怖畏 加刀杖等 亦无摈出 安住忍故
智者如是 善修其心 能住安乐 如我上说
其人功德 千万亿劫 算数譬喻 说不能尽 我灭度后: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在佛住世的时候是正法时代,佛灭度之后,有像法时代、末法时代。若有比丘:假设有比丘,也就是修行菩萨道、行菩萨法的出家人。 能演说斯:能,就是能力所及,可以做得到。譬如你可以翻译而不作翻译,那就是“能者也不能”;若你本来不能翻译而一定要尝试作翻译,那就是“不能也能行”。你看!如果要你们这么等着,不叫你们翻译的话,到现在恐怕还不行;只管去做,所以就成功了,这就叫“能”。 这“能演说斯”,就是能演说这个经;斯,就是这个。究竟能不能说呢?你可以讲,就是“能说”;你能讲而不讲,就是“不能说”,没有什么!我本来也是不能讲的,但我看没人讲,我就试一试;一试,果然成功了,这么多西方人来听!所以我一天比一天讲的声音就大了,不怕人来听了。以前我讲经是小小的声,为什么呢?怕人听见我讲得不对了!假设有人讲话驳斥我,怎么办呢?同我辩上,怎么办呢?现在讲的时间久了,也不怕了,这就叫“不能也能行”──也能讲经。 你们听见了吗?你不要以为我是会讲经的。我连听经都不会,根本我没有耳朵,也没有眼睛;不但没有耳朵、没有眼睛,连鼻子都丢了。说是:“怎么样没有耳朵、没有眼睛、没有鼻子?那有没有嘴呀?”嘴不会丢的。嘴若丢了,就不会吃饭了;我还会吃饭,我知道我嘴还没有丢,所以还可以讲经。你看这妙不妙?耳朵、眼睛、鼻子都丢了,这个嘴没有丢;你们遇着过这么一个人没有?没有遇着?现在就是。“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你说若不是丢了,怎么会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怎么会不闻圆顿教?诸佛有香光室,这个“香光室”,无论你在远近,都可以闻得到这股香;你们闻了这么久也闻不到,你说,这不是丢了是什么?这不是和你们讲笑话,真是这样子!(注:称佛居处为“香室”) 妙法华经:能听这《妙法莲华经》、能演说这《妙法莲华经》,这就是不可思议微妙之法呀!人也应该把心丢了它,可是这个心不容易丢的;为什么呢?因为一丢,你就要找。你学佛法的,就要找你这个心;不学佛法的,随便它丢,心丢了就不找了!心无嫉恚、诸恼障碍:心里头没有妒嫉、瞋恚。你若有妒嫉,就有烦恼;有瞋恚,那更是烦恼。所以没有妒嫉、没有瞋恚,就没有一切的烦恼障碍了。 亦无忧愁,及骂詈者:也没有烦恼、也没有障碍。不但自己没有障碍,也对人也没有障碍;不但对人没有障碍,就人对我有障碍,我若里边没有障碍,那个障碍也障碍不着我。好像你没有那个肮脏东西,苍蝇就不来;你有肮脏东西、有不洁净的东西,苍蝇它才来。也没有人骂你,你也不会骂人。为什么人家骂你?就因为你骂人。为什么那么多人骂我,说我这么样坏、那么样坏?就因为我欢喜骂人,人当然骂我了!所以你要想人不骂你,先不要骂人,这是最现实的逻辑;你若不懂得这个逻辑,尽往外找──为什么你骂我呢?为什么他不骂你呢? 又无怖畏,加刀杖等:也没有恐怖,什么都不怕的,所谓“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诸葛亮是马前课。 诸葛亮骑着马走,探子在前边问:“军师!现在魏国的兵又来杀我们了!”诸葛亮说:“没关系,没有事情!他们退回去了!”果然到前面那儿再一探,曹操的兵真的回去了,这叫“马前课”。你如果说:“等一等!我查一查,看看怎么样?”过几天,探子回来报说:“曹操的兵走了!”你说:“我早就知道他会走的!”这就不算的了,这就是“马后课”。要先知道才算呢!等人家告诉你,你才说:“哦!我早就知道这件事了!”那都是“马后课”。 马前课也会变成马后课,马后课也会变成马前课。我以前也讲,袁天罡和李淳风(注:均是唐太宗时人擅长命数),事情还没来,他已知道。有一个人来,手上拿着一只鸟说:“你算一算,这个鸟是活的?是死的?”如果他说是活的,这人用手一攥就把它攥死了;要是算它是死的,这人一松手,它又飞了。你说怎么算法?所以这马前课、马后课都没有用了。 亦无摈出:不会被人摈出。摈出,譬如大家在一起住,你尽给人很多麻烦,人家就把你赶走了。或者大家一起住,你和我也有心病,我和你也有心病;你见着我,这个脸色就黑起来了,我见着你,不黑也红红的。这么样子,大家心里有病;心里有病,口里就发脾气了,然后就不共住了!说:“你这么大脾气,你不能和我们在一起了,你赶快滚蛋了!”就把你迁单了!这就叫“摈出”。 为什么不摈出呢?就因为忍耐,也不障碍人;人障碍我,我也不知道。譬如他骂我,“骂谁呢?不是骂我吧?”说是他提着你的名字骂,说:“果明!你是个坏东西!”“哦!我是个‘明’,明就不应该‘不明’了,这不要紧的!”这是真明了。说:“果不明!”“哦?谁叫‘果不明’?没有这么个‘果不明’,不是我!”这就没有事了。你会忍,无论“果明、果不明”,你都不知道有这么个“明”,把这个“明”忘了它,变成无“明”了。你无“明”,也没有人;没有人,谁发脾气?所以他能忍能让,才不被摈出。安住忍故:因为他安住这个“忍”的缘故。 智者如是: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呢!你有大智大慧,怎么会因为一点小小的问题,就发起大的脾气来了?不会发脾气的。就发脾气,也不是一定真的,或者是假脾气;假脾气,那还是没有脾气,你们要认清楚了。善修其心,能住安乐,如我上说:这叫善修其心,能住到“安乐”的这种行门上,好像我上边所说这个道理。若能像上面我所说这样子地修行菩萨法、行菩萨道,其人功德,千万亿劫,算数譬喻,说不能尽:这个人的功德,千劫万劫、百千万亿劫,用算术来算、用譬喻来比方,也没有法子可以说得完他这种功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