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19|回复: 4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8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化城喻品第七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化”,自有化无、自无化有,自无化有、自有化无;这就有一种令人不明白的道理存在。什么道理呢?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道理,不可用你心来思、不可用你言来议,这叫一个“化”。“城”,是一个大的城市。为什么要这个城呢?这个城就为“防非御敌”。防非,防不守规矩的人来侵占;御敌,御是守御,我在这儿有一种准备,敌人来了,就没有法子攻进这个城。“喻”就是个比喻。“品”是品类;这一品,在《法华经》里来说是第七品,就是〈化城喻品〉。
怎么会有个“化”?这是佛的神通所变化的;因为用神通来变化,所以就从“没有”,变成一个“有”。本来没有这个城,现在现出这么个城来,就给它起个名字叫“化”;防备着恶人与不讲道理的人以御敌,就给它起个名字叫“城”;合起来就叫“化城”。这个化城,我们首先要明白,没有这么一个城的,是变化出来的一个假城。假城,也就是一个方便城;方便城,也就是一个方便法;方便法所度的,就是方便人。
可是要知道,这完全都是假的;方便人也是假的,方便法也是假的,方便城也是假的。假的有什么用呢?没有这个假的,你就找不着那个真的。这个化城,就是给那个“宝所”预备的;化城就是“权”,宝所就是“实”。所以这个化城,是没有的,没有这么一个城;若有这个城,就不叫“化城”,那就叫“城”了。
化城,是譬喻二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二乘,有没有这么一个“二乘”呢?没有的。那没有二乘,怎么又说出个“二乘”呢?就因为没有,才要说出这个二乘来;若是有,就不必说了!说这个二乘是方便法,所以这个“化城”就譬喻二乘的涅槃。所谓“涅者不生,槃者不灭”,就到那个不生不灭的境地上。本来无有“生”,怎么会又有个“灭”呢?没有生、就没有灭,没有灭、也没有生;这个二乘的涅槃,是权智所说的,是方便法。权智,佛用权巧方便的智慧,说的这个二乘法。
为什么要说二乘法?我问问你!你读书为什么要读小学?一开始就读大学,不就得了?一读书,十岁就得到一个博士;你看好不好?你不要读小学、也不要读中学,一读就读大学,可以不可以?不可以的。二乘就是小学,菩萨乘就是中学,佛乘就是大学。所以我在香港,我曾经对人讲,我所教的是大学的学生,不是小学的学生。小学的学生,你要给他讲一些个故事,令他生一种欢喜心,才能读书、有进步。中学,你就要给他讲多少道理。到了大学里边,你必须要令他真正学到一点东西,然后才能合格。这也是这样子!
本来没有二乘,佛就要设一个二乘。本来不需要小学,但是因为人太小了,所以要设一个小学;人长大一点,设个中学;到了二十岁,就入大学,或者十八岁也可以。那么进了大学,这是最高的学位;最高的学位里边,又分出来有学士、硕士、博士,有这么多的分别。所以这个二乘,也就是小学;学成佛,也要先入小学,然后进中学;中学就是行菩萨道,大学就是要成佛了。这么样一讲,对这化城,你们就认识了。因为你们都是读书的人,一讲学校这种的制度,你们就都明白了。噢!原来二乘就是小学啊!但是你又不要执着,这是个比喻;比喻像这个样子。
在佛教里头,最主要的就是成佛。但是一般人,你若突然间就叫他说:“你来学佛,可以成佛了!”他就怕了!“佛是个什么?为什么我要成佛呢?”他不懂的,所以就设立一个小学。小孩子一开始,你就给他一个博士学位,他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什么是博士啊?因为他年纪太小,知识还没开呢!你突然间就给他最高的学位,他也不懂。所以这个化城,就譬喻二乘的权智、二乘的涅槃,就是权巧方便所说出来的这么一个名称。根本没有这么个名称,那么因为是权巧方便这种力量,所以就“无而说有”。
有一个人,听讲到这个地方,就生了退心了,说:“哦!原来佛也尽打妄语呀!没有,他又说出个‘有’来。”没有,说出个“有”,所以叫化城,这并没打妄语;这叫二乘,所以不叫它大乘,也不叫它佛乘,这是权巧方便。用这种的教体来教化众生,是教一般人防备思惑,来断除见惑,这是“偏空的涅槃”。偏空,不是中道,是偏于一边,是“偏空理”。
这个偏空理,来令众生“苏息引入”;苏是明白,息是把烦恼断了。苏息,这就是说的三藏法;三藏,就是小乘,也就是二乘人,就是声闻、缘觉。等到“二酥”的时候──酥,是酥油,就是牛油──五时教有方等教、般若教,就譬喻生酥、熟酥;这生酥、熟酥,就叫二酥。这二酥的教,就是“引”。引,就好像引导你,引导你往前走路。“入”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个“开、示、悟、入”的“入”。
苏息,也就是一个“开”;“示”和“悟”,也就是个“引”。示,就是指示你,令你明白了,这是个“引”字;引,是接引。到《法华经》的时候,开权显实,就单单说佛乘,不说余乘,不讲其他的法门,这叫“入”。可是“苏息引入”,还没有到究竟的宝所,所以说它这个灭度,是个化城;这就是佛的权假方便,设施做出来的城。
在前边所讲的道理,是按照因缘所讲的;若从机来说,又有四悉檀。什么叫四悉檀?悉,按照中文的意思,是普遍的意思;按照梵语的意思,是成就的意思。檀,是布施。有四种的悉檀,能成就四种的布施,也是普遍来做这四种的布施。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世界悉檀:能得世界益,就是本来没有又有了;有了,又能看见;看见,又能生出一种欢喜心,这叫世界益,世界都得到好处、得到利益了。
(二)为人悉檀:能令人得到苏息、明白;这就是为人益,对人有利益。
(三)对治悉檀:能防非御敌,这是一种对治益;防非御敌,这都是一种对治的性质,所以这得到对治的益。
(四)第一义悉檀:最后,得到灭度,这就是得到第一义,得到第一义的利益。
佛以这四种来说法,普遍施于一切众生,所以叫四悉檀;这是对着“机”来说的。若对着“应”,也有四种说法;应,是指佛的应身。
(一)佛用这权巧方便的法设立一个城,令人得到世界益,这叫世界化。
(二)令一切人生小善,而不生大善,这叫为人化。
(三)除去见惑和思惑,这叫对治化。
(四)得到大乘、大果,最后得到成佛,这叫第一义化。
在三藏教的人,他对这个涅槃,生一种的安稳的想:“入涅槃是最好了!这个地方什么麻烦也没有了,什么烦恼也没有了,什么是非也没有了!”所以二乘这三藏教的人,就对“涅槃”是特别有好感。他对涅槃也生一种灭度想:“我证得涅槃,就不生不灭了!”他看三界如牢狱、生死如冤家,他说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这就是牢狱;生死,这就是我的仇敌。所以他要快一点入涅槃。藏教的人是这样子,通教也是一样的。
通教也是二乘人,也是对于“涅槃”生有一种安稳的想;说是得到涅槃是最好的,对这个三界,他都没有兴趣了,所以要做独觉,又做自了汉。好像有的人,看见所有的人都不好,就觉得我自己好;所以要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去住,那是最妙了,有人,就很多麻烦。
菩萨不是这样子,“你越不好吗?我越接近你多一点!不能离开你,专门度不信佛的人!你不信佛吗?我用种种的感应、感化的力量来感动你,令你发菩提心!”这是菩萨的境界。所以菩萨和二乘人完全不同的,就好像父亲找儿子,遇到一条很危险的路,这是往危险的城市;他一只脚就到这个城的里边,另一只脚在城的外边。他这时候也知道这城里边最危险了!可是他想起他的儿子,也不管自己危险,所以就到危险的城市。这是比方佛和菩萨到险城里边,发誓度众生。
菩萨他发愿“伏余习”,他还有这么一点点的余习没有断;所以他说:“我不断了!我去到险城里边去,到那个生死里边去,不证得这真空的理体。”所以这叫“伏余入生”,伏他这个余习,来再到这生死里边来,这是菩萨发心。
前边所讲的是藏教和通教,现在讲别教。藏教是阿含时,通教是方等时,别教是般若时,圆教就是法华涅槃时。别教也有个城,叫“不道城”;这不道城如化,好像化了是的。他用这个城来防备危险。菩萨在这城门来回这么走,把这当作一个方便城,断除见惑和思惑。虽然断除见惑、思惑,他还不说这种的境界是到了最高的境界,所以叫“不道城”。好像二乘,他就说他所得的涅槃是究竟的;其实不究竟!菩萨是净佛国土、游戏人间、教化众生,所以他知道这不是究竟法。在圆教的意思,他知道没有贼;没有贼,所以也不要有城;不要有城,所以这个城,就叫“化城”。这〈化城喻品〉就是根据圆教的道理而立名,所以这一品的题目叫〈化城喻品〉。
藏教和通教,认为涅槃是到极点了,不是化城。别教的菩萨,认为这种境界也不是到极点,也不是化城;这是菩萨的境界。圆教,佛的境界,就说这种境界不是到极点了,而是一种变化城,这叫非极非化,这是圆教。非极是化,是圆教的意思;非极非化,也是圆教的意思;是极是化,也是圆教的意思;是极非化,也是圆教的意思。这圆教怎么叫“圆教”?就是你怎么讲都可以,它圆融无碍的;就像水似的,“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在哪一个地方有缝,就往哪个地方钻。圆教是圆融无碍的,就是儒教所谓左右逢源,你怎么讲、怎么对;左右都是源头、都到这个源头,左边也有水的来源,右边也有水的来源。这若详细讲,叫约教;以约教讲起来,太多了!不过我先给你们念念这个意思,提一提这个名,然后慢慢地研究,你们去发掘你们自己的智慧。这是“化城”大概的意思。
什么叫“约教”?讲经有“因缘、约教、本迹、观心”这四种讲法。在佛一生所说的法,分为五时八教;现在讲了四时,没有说华严时,八教也只说了四教。佛最初说的三藏教,就是阿含;然后说方等,这是通教;再说般若,这是别教,最后说法华涅槃,这是圆教。那么佛就“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弹偏,弹就是批评他不对;说你这是偏空!这叫弹偏,批评他不合乎中道。斥小,斥是喝斥,就是有一点骂的意思;说你们这些个小乘,是焦芽败种,太没有用了!叹大,说大乘才是最妙的佛法,啊!这大乘法真不可思议,无上甚深微妙法啊!褒圆,褒是褒奖;就是说它最好了,再没有这么好的了!圆教是最妙的,所以叫《妙法莲华经》;在《妙法莲华经》所说的道理,都是圆融无碍的,都是不可思议的道理。
有的人就说,这一品很多地方都讲的因缘、讲的过去的事情,为什么不用“宿世品”,怎么就用一个“化城”呢?这化城,是权法;经,是实法、是实智。所说实智的道理,为什么把实智不要了,用这权的名──用这“化城”来名这一品呢?不错,这一品在前边所说的,都是过去、宿世的因缘,不知道有多少劫以前的事情;而后边,就举出这么一个“化城”来作比喻。因为举出这个化城正是显这实智,这叫“动执开权”。动执,以前二乘人都不动、都入定了,在那地方,一天到晚都要得到涅槃、要在涅槃上;就常常在那个地方,生安稳想、生灭度想:“我现在所作巳办,大事已毕,不受后有了!我没有什么问题了!没有麻烦了!”在涅槃这儿,就住下来了,不往前再去修行、不往前再研究了,这叫执,是个执着;他执着什么上呢?这二乘人,就执着涅槃上了!所以现在动执,给他活动了。开权,把权法给开开了,说你那个不对啊!所以这斥小,就是说他的不对,你还要再往前去修行!那么现在就给他动执开权了!所以这品的名字,叫〈化城喻品〉。我们对佛法,一切时、一切处,听了之后,不要生一种执着,要把执着没有了!

发表于 2017-11-13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善哉 。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20:3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4 16:1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17: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