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69|回复: 14

[佛法知识] 唯识三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3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三性,也称为三自性或三自相,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

        
  1、遍计所执性

            遍计所执性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时主观分别的产物,它与事物的本来面目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在认识任何事物时,总是依主观的构想,不由自主的周遍计度、妄想分别,从而产生种种名称、概念,并加以执着为真实的存在,这就是我执和法执。


            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假名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

            这就是说,一切名言、概念都是遍计所执的产物,概念本身并不等于真正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心识的经验和分别,是遍计所执的世界。这遍计所执的实我、实法,纯属虚妄,在本质上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因为众生的妄想、迷情而显现,但有假名,无有实体,就像是在黑暗的房间里,错把绳子认为是蛇一般。或者更直接地说,遍计所执性就是我们人为地强加在事物之上的,所以它根本没有自性。正如《唯识三十颂》所说:“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其实都是处于遍计所执性之中。甚至可以说,我们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幻觉和想象之中。人们所认识和领略的事物,并不是事物本身真实的状况,而只不过是其幻相和虚名而已。

            《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三对遍计所执性的种类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提出了五种变计所执性,即:“依名遍计义自性”,“依义遍计名自性”,“依名遍计名自性”,“依义遍计义自性”,“依二遍计二自性”。对于这五种遍计所执自性,周叔迦先生用五种分别,作了形象而具体的解释,很有启发性:

            第一,由名分别义;如听见人说牛,不认识是何物,便推求牛是什么样的东西。第二,由义分别名;便是看见牛,不认识它,便推求叫个什么名 。第三,由名分别名;便是世间历史、语言的学问。第四,由义分别义;便是世间一切科学。第五,由名义分别名义;便是世间一切学术的争论。由这五种分别所得的结果唯是虚名,决不会得到真实的了解的,所以佛教中说“唯证自知”了。

            由此可见,世间一切学问、知识,说到底都是虚妄分别。

            不论是感性认识、知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没有离开遍计所执自性。从唯识学看,辩证法哲学也同样没有超越遍计所执。因为世间法都把法当成识外之法,不了达唯识无境之理。 

            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世间的一切学问,也不能认为意识的分别就毫无用处,因为解铃还需系铃人,没有意识的分别作用,学佛、断烦恼同样是不可能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2、依他起性
  所谓依他起性,就是指一切依托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世界。
  色心诸法,依托他众缘而生起,故名依他起,所谓众缘,即四缘(因缘、增上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心法通依四缘生,色法依因缘、增上缘生。故百法中,从缘所生之心法、心所法、色法及于缘所生之色心上所假立之不相应行法等,四位九十四法,皆依他起性。

  云何一切法依他起性?谓一切法缘生自性。
  既然依他起性是众缘所生,也就没有独立不变的实体,而是有生有灭的。
  云何成依他起?何因缘故名依他起?从自熏习种子所生,依他缘故名依他起。生刹那后无有功能自然住故,名依他起。
  这说明,依他起性是依仗亲因(“自熏习种子”)和其它助缘而成立的。而且,依他起的事物,是即生即灭的,不可能自然而住,只有在其它诸法的相互依持下,才刹那间发生作用。
  此外,依他起性还有杂染、清净之分。
  一者,依他熏习种子而生起故,二者,依他杂染清净性不成故,由此二种依他起别故,名依他起。
  在这里,“依他熏习种子而生起”的,是指仗因托缘而生的依他起,侧重点在于杂染。而“依他杂染清净性不成”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它本身是杂染还是清净,是不能确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总之,依他起性指的是宇宙间一切相对存在的事物,即因缘所生法。
  一切世间流转门法和一切世间还灭门法,都要建立在这因缘性的依他起法上。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只能通过文字和思维去认识依他起性,但却无法彻底地理解依他起性。因为,无始以来,我们的认识都是停留在遍计所执性的基础上。而依他起性本身与人为的遍计所执性是毫无关系的。
  这是冒过经验层以讨论客观存有的构造,不必通过主体活动的分析。虽然,唯识家的依他起自性的内容,仍然通过主体(阿赖耶识)所摄持的功能(种子)待缘而起现行的方式来说明,但这种主体观念,是在宇宙论的意义上讲的,它不是知识论上的主体。由赖耶持种观念来交待世界的构造,可见依他起自性的意义主要在解释客观存有的理法,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在这理法下展现。问题是,站在经验的立场,我们不能如实证见依他起法,我们只能依我们的经验所得,起识心分别,然后使用语言套上客体。换言之,我们只能获得遍计所执自性,只能看到自己心灵活动下的世界。
  所以,对于凡夫众生来说,我们是无法真正明了依他起性的,我们只能带着遍计所执去分别依他起性,这也就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修行的原因所在。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3、圆成实性

  顾名思义,圆成实性,就是圆满、成就、真实的体性,也就是真如法性。圆满显示其体周遍,成就显示其体常住不灭,而真实则表示其体真实不虚。
  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
  云何圆成实性?谓诸法真如、圣者所行、圣智境界、圣者所缘,乃至能令证得清净,能令解脱一切相缚及粗重缚,亦令引发一切功德。
  如果从三性的角度来说,圆成实性就是指在依他起性上远离遍计所执性而显现的真如实性。
  此即于彼依他起上,常远离前遍计所执,二空所显真如为性。
  这“二空”指的是能取空和所取空,也就是我执空和法执空,因为能取的我执和所取的法执能障碍真如,使之无法显现。
  圆成实性亦有二种:一者,自性圆成实故,二者,清净圆成实故,由此故成圆成实性。注
  这里的“自性圆成实”是指法性本具的真实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不生不灭、永无变异。而“清净圆成实”则是指离染、去圬之后而显现的真实本性。正因为有“自性圆成实”的存在,所以每一个轮回的众生都有解脱、成就的希望;但同时,“清净圆成实”又告诉我们,假如不在佛法上勇猛精进、认真修学,以去除妄想、执着,那么这种希望就永远不可能变为现实,不可能迈向生命的圆满。
发表于 2017-11-3 15: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生之见,没懂三性!!!!
发表于 2017-11-3 15: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遍计执性,指这是茶坏,那是茶瓶,那是人,那是猫,那是花盆,那是小车。。。。这种安立假名心物现象是遍计执!!!
发表于 2017-11-3 15: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是住于遍计执的!
发表于 2017-11-3 15: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住于遍计执随起言说分别想象!

点评

妄执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3 15:45
发表于 2017-11-3 15: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依他起性。。。。。。指大种。。。

点评

缘起。生无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3 15:4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尘道长 发表于 2017-11-3 15:41
由住于遍计执随起言说分别想象!

妄执有。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尘道长 发表于 2017-11-3 15:44
何谓依他起性。。。。。。指大种。。。

缘起。生无性。
发表于 2017-11-3 16: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相森罗军林人物是遍计执性!
发表于 2017-11-3 16: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遍计执性是依托着大种性而起的。。。。故说缘生自性!!!!
发表于 2017-11-3 16:1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成实性即法界一相!!!
发表于 2017-11-3 16: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厉害的是三无性。。。。无住。。。。

点评

三自性,对三无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3 16:2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尘道长 发表于 2017-11-3 16:20
真正厉害的是三无性。。。。无住。。。。

三自性,对三无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0 22: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