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00|回复: 14

探求善巧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4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H2中间十境(分十)
I1贪求善巧 I2贪求经历 I3贪求契合 I4贪求辨析 I5贪求冥感
I6贪求静谧 I7贪求宿命 I8贪求神力 I9贪求深空 I10贪求永岁 I1分七
J1定发爱求 J2魔遣邪附 J3客邪投扰
J4主人惑乱 J5按其言状 J6出名示害 J7教悟戒迷
今J1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阿难!这位修定的善男子,受阴虚妙,邪虑不能侵犯。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在圆满的这种定的境界发明,在这个定力里头,心里又生出一种爱心,爱这个圆明的境界。锐其精思,贪求善巧:“精思”,就是这个圆明。他向前追究精思,贪求善巧方便这种的方法,想用善巧方便来教化众生,所以他生出这一种贪心。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受阴虚妙,不遭邪虑”,这个地方是受阴过去了,在想阴里,它本来是很微细的、很妙的,这种妙是如果你没有毛病,就不会遭到这个邪虑。“邪虑”,这个虑就是有一种忧愁恐惧感。什么忧愁恐惧感呢?他就是杞人忧天;好像有个杞人,他说这个天不知什么时候塌下来,这就是邪虑了。那么“受阴虚妙”,就是他没有这个境界了,不遭这种境界,就是他自己没有了。可是虽然自己没有了,但他防备的力量不够,所以外边的麻烦又来了。

为什么外边的麻烦来?就因为他里面有所爱、有所贪、有所求,还是有一种自私心,也有自利的心在里头藏着,所以外面就有这种的境界来了。他自己没有这种的念了,可是等到外边的麻烦来了,他又被境界转了。所以这个“邪虑”,不单单是念,也就是你这忧愁恐惧感。好像我们人,这个也怕,那个也怕,这就是邪虑了。被人压迫得也怕,不敢公开,这就是怕,这就是邪虑,受不了这个压力。

现在研究这五十种阴魔,我们恐怕五百种阴魔都会来的,所以各位把你们门开开,欢迎魔来捣乱。那么虽然说是魔,他是帮助修道的,不过是在反面上来帮助,就看你到底志愿坚不坚固。你若真坚固,千魔不改,万魔不退,什么也不怕的,因为你无所求嘛!你在修行无所求,“到无求处便无忧”,你无所求,什么也不怕,怕什么?有的人怕鬼,为什么?觉得鬼很丑陋、很难看的,因为人人都知道鬼是人死了变成鬼,所以他就怕。可是没有人怕神,金甲神人也是很厉害的,可是人都不怕。孔子曾说:“敬鬼神而远之。”这是说你应该对他们恭敬,但不要接近他们,所以不要怕鬼,也不要怕神。

魔是我们修道人的一种考试,也是来试验试验,所以各位不要有一种恐惧心。你若有恐惧心,你就不想叫这魔来,他也会来了;你若没有恐惧心,他要来也来不了了——这是最要紧的秘诀,就是不怕。你若不怕,无所恐惧,这就是个正。正,什么都可以降伏的,邪不胜正;所以魔所怕的就是“正大光明”这四个字,你若能正大光明,魔也就循规蹈矩,也就向你叩头顶礼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廿一日补述

上人:“贪求善巧”这个“善巧”,并不是方便,方便是很随便的。这个善巧,是他用的方法你听不出来什么毛病,很巧妙活泼的,用得也很好的,是你不能听得出来他是方便。

弟子:他是不是追求教化人的善巧?

上人:不是单单teaching(教化),他这是一切一切都有善巧的这种智慧。若说的好像方便法,一般人听上来,就知道他讲的是方便法。这个善巧呢,旁人突然间看不出来的,他说得也很合理的,很巧妙的,说得好像天衣无缝,也找不出来什么毛病,所以这叫“善巧”。

──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廿一日补述至此

J2魔遣邪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在这个时候,六欲天的天魔一看这个人的定力已经将要成功了,所以就想方法等着他,找他毛病,候着他有这个便。这“便”,就是他有漏洞的时候。什么叫漏洞呢?就是他在修道时,定力不坚固,偶尔或者就生出一种其他的什么妄念。一生出妄念,就有漏洞,这个定力就不坚固了,所以天魔就候得其便。
飞精附人:什么叫飞精附人呢?“飞”,就是飞檄。飞檄的意思就是天魔命令他的眷属,说:“你到那个地方去,去把这个人的定力给破坏了!”在色阴和受阴没尽的时候,这个邪魔可以入到这个人的身上,来迷惑这个人。在受阴和色阴都尽了,到这想阴的时候,这个魔就不能入修道人的体里边来了,他就要另外找一个人,附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上,来给你说法。口说经法:他口里也说这个经典,说这个法,可是他这种法都是一种邪法,所以要认识他。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一日补述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这可以是两个讲法:可以说魔是附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上,来给这个人说法;也可以说是魔附到修定人的身上。这两个意思都可以存在的,不是单单一个意思。

在想阴时,这个飞精不能附到这修道人身上,不能把他的心给迷住。好像现在某人在那儿修行修行,但是他又打太极拳,又大喊大叫的,可是他心里明白,知道这是不对的,这就是这个邪没能把他的心给迷住。要是不修行的人呢?或者他一迷,就连心也不懂了,什么也不明白,不知道邪这个东西来了,自己做了什么事情。

一般不修行人,这个邪一来,他就讲;讲完,邪过去了,你问他方才讲什么来了,他说:“我不知道呢!”这就是迷住了,把那个心──性灵都给迷住了。那个没有迷住的,就是他心里还明白。所以是附带的这种种的意思都要懂得,不是单单一个的;如果单单说是邪附到旁人身上,这也是不圆满的。这都有可能的,都是不一定的,你把它想得可以往左走,也可以往右走,可以往前走,也可以往后退的,这都不是决定辞。

这五十种阴魔是他里边有那个阴气,才着外边那个天魔;他还有一个贪求善巧的那个贪念,就招来天魔。所以经上说“飞精附人”,他是从外边飞来的,不是从里边生出来的。

弟子:在想阴里,他是没有知觉,自己还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

上人:分别得出来啊!就那个飞精附人附到他身上,演说经法。他也认为他自己是开悟了,这是一种好像现在美国这一些个说是有什么神附他的身了,讲什么灾难,说什么的,都是这一类的。

──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一日补述至此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补述

这不要太执着,这个经文怎么说,这都是说一个样子给人听,不一定是这样子的。你要知道这里边不只是五十种,五百种、五千种、五万种都有的,说不完那么多的,这都是一个总括。总括,你们也不要拿它当怎么样高深奥妙那么想,就把它当很平常的人在说话那样,不是尽钻牛角尖。

我讲经都叫浅释,我不深释。我讲经只要人能听得懂,我的意思和人的意思大家互相都懂了,不要往太深了想;往深了想,谁也讲不完。不要钻窟窿,这一定是怎么回事。尤其这是翻译的,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添的,它和梵文都有出入的,所以你把总的意思得到了,就都没有问题了。这不要细追究它,不要在文字上用功夫。

弟子:到了想阴,天魔就不能直接扰乱他的心性,而要附到他人的身上来扰乱这修定人的定力。

上人:这就是好像你这修道的人,常常遇到那鬼上身的人,就来或者和你讲法啊,或者和你较量高低啊!

你们知不知道万佛城有一个人,他是普吉利(柏克莱)大学的一个学生,很多条蛇跟着他。你们没有看见,果真在金山寺看见他那个蛇和我斗法。噢,那个威风不得了的!他在这儿,那帮蛇就来这个地方和我斗、斗,大约有十多年了。他到了万佛城,病就逐渐好;回到普吉利去读书,病就发作。他自己知道身上有很多条蛇,这些蛇是被他杀的,都来和他要命的。我现在就是用善法来和它们讲和,给他们调和。它听,我也这么讲;不听,我也这么讲,慢慢来。这十多年了,他这些蛇跑了很多,现在还有几条在身上,以前是一大帮。这就是这一类的嘛!

弟子:如果住到万佛城来,那些东西就不敢来找。

上人:不是不敢啊!一样来的。你看它和我斗法,那个神气很厉害的,先跪着,跪跪就站起来,瞪着眼睛和我来比画。喘大气,呼叱呼叱的,噢,那比猫叫还厉害,比猫呼吸气还厉害!

弟子:那师父怎样?骂他一顿?

上人:我也不骂,我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他们看着我没有那么回事,其实我就是把它度了嘛!它对我敌对,我对它不敌对。不像以前我用降伏法,现在不用这个,我现在用息灾法。

弟子:受阴尽的时候,邪魔不能附到修行人身上,要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可是也有一种讲法,说他可以直接附到修行人身上?

上人:这千变万化的,他或者附到一只猫身上都有的。这个就看你认不认识他,他附到其他动物身上也不一定的。

弟子:修行人本人身上呢?

上人:他进不去了。

弟子:可是以前上人讲五十阴魔时,说他也可以附到修行人本人身上?

上人:No(不),我方才没有说吗?这个都不是一定的,这只是举出一个例子,不是仅仅这样子,这千变万化,他一个可以分成很多的。

弟子:可是,刚才上人又说,他进不到那个修行人本身?

上人:那个修行人真若修行,他到不了的,那因为有护法保护着。

弟子:如果那修行人打起妄想来,那就?

上人:那就来啦!

弟子:就好像我们住在万佛圣城,守师父的规矩,他们就来不了;如果我们不守规矩,他们就来了。

上人:外面有很多人来到这儿,身上已经带着很多邪魔外道、妖魔鬼怪,那护法菩萨也不挡着他,说你不要进来。我们这是慈悲嘛!所以我们这儿不是那么戒备森严的,我也不防备。

弟子:所以如果这个人真修行的时候,就进不来;如果不修行,又开始打妄想,就来了。

上人:嗯,这就是以邪引邪嘛!

弟子:不是说进不了,就永远进不了。好像悟达国师,他起了一念贡高心?

上人:嗯,就是这个。这说得很清楚嘛!

弟子:本来十世都进不了,结果一念差了,就进来了?

上人:就来找他来了,要命来了嘛!

弟子:所以你说进得了,还是进不了,这没有一定的。真修行,就进不了;不修行,就进得了。

上人:嗯,这没有一定的。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你把这个道理懂了,不要太追究它。这里边都是有千变万化的,我方才没说吗!这五十种,五百种、五千种、五万种都可以变化出来的。不要在这例子上用功夫,这是举一隅,你要知道其他的、变化的。总而言之,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所以你可以说一切经都是假的,但是要在这个假的里边找真理。哪部经说得有道理,都可以信的;它没有道理、不正确的,都不要信的。

──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补述至此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J3客邪投扰

其人不觉是其魔着,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
其人不觉是其魔着:你看这个魔的境界多厉害啊!这个被魔附身的人自己也不觉得,也不知道有魔在帮助他,附到他身上了。自言谓得无上涅槃:他自己怎么样说呢?他说自己已经得到涅槃这种的道理、这种的妙果了。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他来到想要求善巧的这个修道人的地方,就设备好了一个座位,来给这个求善巧的男子说法。
其形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斯须”,就是很短的时间。他这个身形在很短的时间或者现一个比丘的相,令这个求善巧的人看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者变一个天帝释的身,或者变成妇女身,或比丘尼的形相。那么这个求善巧的人,一看他这么样变化,“喔,这大约是观世音菩萨来了!”殊不知,这原来还是个魔。所以,你见到什么境界,不要跟着这个境界跑。
或寝暗室,身有光明:或者睡到一个黑的房子里边,他的身就现出光明。这你若不明白佛法的人,一看,就:“哦,这个人身上放光啊!这一定不是佛就是菩萨了!哦,或者是阿罗汉了!”殊不知这是魔王来现的神通。魔王附身的这个人,来故意诱惑你这修道人,令你生出来一种邪知邪见。
所以一般人虽不真正明白佛法,可是无论见到什么,也不要随着它转,不要跟着它跑去,不要被这个境界转。要怎么样子呢?要见有若无;见到境界就和没有见到境界一个样,也不要生欢喜心,也不要生讨厌的心。你见到魔,若生欢喜心,你这也是随着魔境界转了;你若生一种讨厌的心,你这也是随魔境界转了。怎么样呢?就是保持你的中道,也不欢喜也不讨厌,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不要说:“喔,这是好的境界,我想再看一看!”不要有这个心,你如果有这种念头,这就是错了。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魔很聪明的,他看这人有什么贪心,魔就用什么方法来诱惑你。所以我们修行人也不用念什么咒,也不必用什么法,就老老实实的,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埋头苦干,好好修行,什么魔也没有办法你。你一有了贪心,一有了侥幸心,想要占便宜,找捷径,就容易着魔的。因为魔的智慧很高,他看你这个修行人到什么程度了,用什么方法来可以引诱你,他就用什么方法。至于他选什么人,这个对象不是什么问题,这个人只是给他做一个假招牌在那里,他就利用这个人,用种种的法来诱惑你。我们修道的人,如果没有自私自利的心,什么魔也不怕的。

**“其人不觉是其魔着,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人的“人”,也可以说就是这个修道的人,不是另外有一个人。他自己因为被魔着了,以为自己真是开了悟,真是证果了,“啊,现在有这么大本领了!”所以自己不能觉察到。“来彼”,这个“来”是外边来的,外边来了善男子或者善女人,外边来的人干什么呢?到这儿来求法。因为他有神通了,所以这些人从旁边来,从外边来,所以叫“彼”。彼,就是他在那儿说法,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就到那个地方去了,他就敷座给他们说法,来教化这些来向他求法的人。

**我们现在是大家的意见共同来研究,并不是说谁一定对,谁一定不对。我们研究这个真理,真理就是真经,与真理不吻合,这个都是不对的。所以这《楞严经》,为什么我说它是真的呢?就因为它这个理说得太清楚了、太真了,所以这一些个邪魔外道都原形毕露了。这一些个冒充善知识,冒充什么什么东西啊,都在这个里头写出一个写照来。他现原形了,这一般的没有办法了,只可以说《楞严经》是假的,那么就弄一个鱼目混珠来,又可以混水,在那儿摸鱼了。

**翻译经文,你们不能照注解的意思翻,经文就好像海似的,注解就好像其他的河流似的,一个一个怎么样流来都可以的,但你不能就拿河流去当海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其人不觉是其魔着,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总而言之都是魔对魔在那儿讲话,他求善巧,一开门,魔来的时候他就着魔了。他就不信戒律,行淫欲,那就着魔了嘛!外边的魔也就入他的窍,飞精附人了嘛!魔可以说动他,当然也可以跑到他那儿去,他那儿一开门,魔就可以到他那儿去嘛!

魔不是像我们人有障碍,他是无障碍的,不是像你们想像那个,“噢,他是怎么去的?怎么来的?”他来你也看不见,去你也不知道。这若有智慧眼的一看就知道了,好像那天来的就是这个嘛!那天来的在这儿现的那些法,你若相信她,那就着魔了。你也在这儿求法了,说:“啊,这人说得真妙!”就是这个嘛!这还用研究,这么参的?这还有什么好参考的?这一点都不值得。

那天那个是很好的说法,就是那种情形嘛!她很大本事的,样样都能干,什么都知道,知道你杀几个人,你怎么样子都知道的。说她自己灵得不得了,说她肚子里怀了个菩萨,生的时候这菩萨头上有一个红点,或者有一个黑点。生出来时,就叫他爸爸要赶快给这小孩子叩头,说小孩子是菩萨。你想想看,真是这样子吗?生出来果然有红点,就是这个嘛!第二次又生了个菩萨,说妈妈就要死了,病了要开刀,不会好了,又是她师父叫她不能走,“还有事情没办完,快点回去。”她就又活过来了。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就是真的,也没有什么价值的。就是这个嘛,还要研究什么东西?那个来了,叫他能有这个本事,能知道过去、未来,这就叫“飞精附人”,你们懂了吗?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4主人惑乱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这个人,哪个人呢?就是修定力这个人,他在这个时候很愚迷的,他一看:哦,这个人又能变比丘相,又能变帝释相,又能变妇女相,又能变比丘尼相!这种忽然变这个相,忽然变那个相,一定是个菩萨了!
信其教化,摇荡其心:于是乎,就深信他的教化,把他的心就摇荡动了。破佛律仪:你观察这个修道的人哪,观察什么地方呢?就观察他守不守佛的戒律。他若不守佛的戒律,这一定是魔;他若守佛的戒律特别精严,特别地守着这个戒律不犯,这个就是真的佛教徒。如果他又说是佛教徒,又说是长老,又说是什么什么,却潜行贪欲:偷偷地行贪欲。这个贪欲也就是淫欲,偷偷地行淫欲,不叫人知道。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信其教化”,这里包括两个意思,他是修双身法。双身法不是一个人修的,是有人传给他的这个邪法,叫他那么修的,这是破佛戒律的。因为他自己还守戒律,被这个邪魔来对他一讲,说:“你若这么修行,又可以成佛,又可以行淫欲,这是天生的,你不要守戒律,要这个你才可以修行成佛了,这不是很好的吗?”嗳,行淫欲,破戒律了!你一想就知道,就是这么回事嘛!这还要凿什么字窟窿?

自己没有定力,听这个邪说一讲,是这样的,都要这样修行成佛的,就用这个双身法,这就是最好的譬喻。以前有个女的姓刘,生得也很漂亮,打扮得也很时髦,就说她是什么巫山老母来的,见着男的就说这是她第几个儿子、第几儿子,在灵山一起来的;见着个女的,就说这是第几个女儿、第几个女儿,她是她妈妈。完了,这儿子就抱到怀里,抱到怀里就行淫欲,所以就把人迷得都相信她。你看这是人?是魔?还是什么?这个就是魔嘛!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5按其言状

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
口中好言灾祥变异:邪魔附身的这个人,他欢喜说什么呢?说“灾祥变异”,“灾”,就是不吉祥的事情,就是凶事。说什么地方有灾难了,又什么地方有吉祥的事情了,又什么地方有一种非常的事情、变异的事情。变异就不是常常有的。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者他说:“喔,你知道吗?现在某一个佛在什么地方出世了,来到世间了。”
或言劫火:或者说这个三灾八难就来了,水灾、火灾、风灾,或者这个劫就要坏了。或说刀兵:或者说:“哦,这个地方就要打仗了,小心一点!苏联或者和某一个国家就来开战了。”恐怖于人:就尽讲这一些个耸人听闻的事情,尽吓人,令人听了:“哦,这不得了啰!就要打仗了!不知道我生命会不会有危险呢?”就生一种恐惧心。令其家资无故耗散:或者说:“现在都要打仗了,你快拿出一点钱,我可以保着你这个命。如果你不给我多少多少钱哪,你的命就会没有了!”尽讲这些个欺骗人的事情。
你要是想认识,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菩萨,还是魔?你就可以在这个地方来看。(一)看看他有没有淫欲心。(二)看他有没有贪欲心。这个贪是贪财,他若又贪财又骗色,这个就不是真的了。
怎么贪财?好像他就说:“哦,现在大劫就临头了,这个世界就没有了!原子弹就要在什么地方爆炸了,氢气弹又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就讲这些个令人恐怖的事情,完了,怎么样子呢?结果他的目的就是要你给他钱。你要知道,他若是有这种的情形,他就是放光动地,有什么特异情形,你也可以不相信他,因为他有贪心。若没有贪心,这就是真的;有贪心,就是假的。我现在告诉你们这一个最实际的测验办法。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若能没有贪欲,什么麻烦也没有了;你有贪欲,什么事情都发生出来了。世界上万事万物万类,什么都是由这个贪欲生出来的。所以才说“一念不生全体现”,若没有贪欲这个念,那佛性就现前了。“六根忽动被云遮”,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一着到境界上,就好像云彩把天空给遮起来了,现不出太阳光。

**这六根,它根本在什么地方?就因为一个贪欲!贪欲放不下,所以这个六根就变成六贼,六识就生出来了。你要是没有贪欲,六根这贼也不贼了,识也不识了,什么都返本还原了,什么麻烦也没有了。所以各位要注意这点,就是看你有贪欲、没有贪欲。你若有贪欲,那和魔还没有分开;没有贪欲了,和佛也就合股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八○年代补述

**“或言劫火”,劫火,没有一定是指火;水、火、风三灾都可以包括的,注解是可以这么说,但是经文上这个劫火不一定就是三灾,七灾、八灾、一百灾都可以包括的。注释是勉强来把它解释解释,这都不可以那么执着,说是一定的;着魔的人,那也不一定懂得三灾八难。

**──上人八○年代补述至此

**J6出名示害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这种的鬼叫什么鬼呢?怪鬼;奇奇怪怪的这种鬼,时间久了,他就变成魔了,来扰乱这个修道的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时间久了,他这个把戏玩得也讨厌了,也够了。这够了,怎么样?就讨厌心生出来了,就不附着那个人了,走了。弟子与师俱陷王难:走了,这个弟子和师父俱遭王难,都被国家捉去了,说他妖言惑众,然后或者就被杀头,或者做什么。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这个色蕴破了,我相空了,没有我相了,凡是有形有色的,有所质碍的都会空了,你若不明白,可以把那个经文熟看多几遍,自然就懂了。这一切的宗教,当然都是在五蕴里头转的,你看后面的文说“师父和徒弟俱遭王难”,这如果不是一个宗教,怎么会有师父、徒弟?他们得到一点,就得少为足,就立一个宗教,说他们那个是真的,他们是什么什么的。我们也不必指出来哪一个宗教,就用代名词说某一个宗教,不必把它名字说清楚,这就可以明白了。至于你说一定要知道他们是从哪个蕴来的,在哪个地方。这就在于你自己和我们每个人,要是把这五十种阴魔都研究清楚了,就都会知道他们是在什么程度上。

**所以你们不是问问题,是研究问题。我们互相研究,谁也不一定答覆谁的问题,因为智慧都是平等的。我们研究出来,大家认为这个道理对了,那就是对了。我们把大家的意见都集中起来,将来出〈五十阴魔〉的时候,把大家的意思都加进去。所以这是共同来研究,不是谁问谁的问题,谁都有权利发挥意见。

**为什么单独要两个人念呢?因为这两个人的中文、英文都过得去。把大略的意思讲一讲,如果有不圆满的地方,谁都可以发言的,并不是问问题。这不是讲《梵网经》,我们现在是研究的性质。在研究的性质上,大家都平等的,谁也不需要请法,也不需要怎样,就是大家共同来研究,做研究学问的一种态度。大家谁也不是和谁辩论,就是谁有什么意见,都可以发挥出来,是这样子的。你们各位说这个方法好不好?

**弟子:经文说师父与弟子俱堕地狱?

**上人:是啊,就是那个修道的人!

**弟子:修道人是指那个徒弟?

**上人:No(不),师父也一样的,师父也是修行人嘛,好像人民教就是这样子的。这个有一种分别的地方,什么地方呢?就是有淫欲、没有淫欲。你有淫欲,那就是魔;没有淫欲,那才是正的,那才是佛。分别在这里,他没有断淫,他还不能降伏其心。他不过就坐在那儿可以入定了,可是在三摩地中,他还有所贪、有所求的,“潜行贪欲”,就从这两个,你就可以知道他。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J7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你应该先觉悟,不入这种魔王的轮回里头。迷惑不知,堕无间狱:如果你要是迷昧而不明白,将来就会堕无间地狱的。

发表于 2017-10-4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0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06:4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3-23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见如是言:赞叹演程心明眼亮!
我亦随喜!
学习演程。顶帖积福慧!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9-29 09: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12-26 16: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3-17 07: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19: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9-25 06: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14 12: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6 07: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