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92|回复: 1

[般若] 宏圆法师: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度缘觉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我们先来看第一层: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度缘觉的。缘觉是从十二因缘上悟道,这段经文就是破除缘觉的十二因缘。声闻缘觉虽然破了我执,而法执尚存,因为实相中如果有一法未亡,都是虚妄所在,不能够彻证真空圆融之理,所以也要破除法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缘觉。缘觉,梵语就是辟支佛,辟支是因缘的意思,佛译为觉,合起来就译为因缘觉,我们简称为缘觉,也叫做独觉。佛在世的时候,为缘觉人开示了十二因缘法,缘觉圣人看到花开花落悟道了。因为花不常好,月不常圆,人不常在,都短暂的很,所以都不可得。他们就是从因缘所生法,而悟道觉悟的,所以称为缘觉;有些人生在佛前或者佛后,或者生在佛住世的时候没有因缘亲闻世尊讲经说法,只能凭自己宿世的善根,独宿孤峰,春睹百花开,秋观黄叶落,观察万物的缘生缘灭,生命无常的道理而悟道,叫做独觉。无论是缘觉或者是独觉,都是从因缘而悟道的。
  十二因缘,因是亲因,缘是助缘,因缘具足,则生万法。十二因缘又叫十二缘起,十二有支。十二因缘的名称:第一个是无明,第二个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是十二因缘。世尊说十二因缘法,是以因果法则,开示生命三世流转的真相皆是十二因缘。事实上,释迦世尊也是以十二因缘,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在《过去现在因果经》中记载,世尊在雪山修道,苦行六年,后来到尼连禅河,入水沐浴,浴罢独行,来到毕波罗菩提树下,结跏趺坐。经中说,至第三夜,观众生性,以何缘故而有老死。即知,老死以生为本,若离于生,则无老死;又复此生,不从天生、不从自生、非无缘生、从因缘生,因于欲有、色有、无色有之业生;又观三有业从何而生,即知三有业从四取生;又观四取从何而生,即知四取从爱而生;又观爱从何生,即知爱从受生;又观受从何生,即知受从触生;又观触从何生,即便知触从六入生;又观六入从何而生,即知六入从名色生;又观名色从何而生,即知名色从识而生;又复观识从何生,即便知识从行而生;又复观行从何而生,即便知行从无明生。若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逆观十二因缘,第三夜分,破于无明,明月出时,得智慧光,断于习障,成一切种智。这就是经中给我们说这十二因缘的由来。
  下面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这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的第一个是无明。无明,我们大家学佛,这个名词大家都非常了解,但是也有好多的居士不明白,到底什么是无明。大家一来就来找师父,师父,何为无明?无明就是一切烦恼的总称,由于我们最初一念妄动,障蔽妙明本觉,对真空实相不了解,迷惑了,对妙明真相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的执着,这就叫无明。我们错误的见解就称为无明,无明就是迷惑心,到底迷惑的是什么,就是对我法二空之理的迷惑。第一、众生不明了五蕴幻化不实,妄执我们四大假合的身体是我们自己本有,不知道他是因缘和合法,是四大假合,还有,六尘缘影是我们自己的心,六根接触到尘了,我们认为是自己本有,这就是我执无明;第二、就是众生不明了诸法缘生无性之理,妄执万有现象为实法,这就是法执无明。认为我们外界的种种的万法都是实法,眼见为实,不知道他是因缘所生的,都是没有自性,没有自体,都是假和合。为什么加一个“假”呢?我们看到的都是假象,都是一个因缘所组合的假象,这就是所谓的内执根深为我,以为我们的根为我,外执器世间以为法,迷了我法二空的真理,把真理给昧却了,所以这就是无明。无明就是由于对我法二空的真理迷惑所起的一念不觉,这是无明。
  第二个是行,行就是造作的意思,指一切的行为,由于一念不觉,迷惑,认假为真了,就生出种种的烦恼来,因此造出种种的业来,这叫做行。
  第三是识,这里的识不是第六识的意识,而是第八阿赖耶识,我们都有一点佛学基础的都知道,阿赖耶又是种子库,他又叫做藏识,我们的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阿赖耶又叫做藏识,我们无量劫以来造作的种种的业,都称为种子,含藏在第八识阿赖耶里面。比如说我们眼见到的,我们耳听到的,不管你有没有善恶的意识,哪怕你没有任何的意识,它也储藏在阿赖耶里面,它就是一个种子库,种子都藏在我们的阿赖耶里面了。当我们遇到什么样的缘,你这个种子自然就出来了,所以它有含藏的意思。说这个阿赖耶是我们生死流转的根本,当我们一个人临欲命终的时候,阿赖耶是人生的时候、投胎的时候他是先来,我们人死了的时候他是最后一个走,先来后走,做主翁,都是以他为主的,他最后一个离开我们的人体。在没有受生以前,他叫做中阴身,中阴身还能在我们死了的时候,没有受生以前这么一个阶段,我们通常说四十九天,七七四十九天,他叫做中阴身,中阴身还能保持原有的形态,就在没有受生的时候他还保持原有的形态。怎么理解呢?就好比我们人的中阴身他还是人的形,畜生的中阴身还是畜生的形,但是他比原来的形状小,他无形无质,以他过去的业力,与和他有缘的父母,因为他的业力,并不是说父母指人道的,是指六道的,与他有缘的父母业力相感召,也就是说当他投胎的时候,眼前一片黑暗中,只能见到父母交媾处有光明,他看到这个光明,业识刹那间达到父母身边,在迷昧之中突然生起爱欲的心,男的爱母憎父,女的爱父憎母,于父母的精血之中纳识为胎,就住里面来了,阿赖耶于精血当中,父母交媾,然后就住到胎中,纳识为胎,从此业识就处于胎狱之中,在胎胞中了。这是我们讲的识,他是指的阿赖耶识,我们一定要明白。
  第四、名色,因为刚投胎的时候,六根未成,心识不能显发它了别的功能,只有心的名称,没有心的作用,心识在这个阶段不能称为心,只能称为名;刚投胎的时候,形体不全,五官没有长成,不能称为身,只称为色。这是婴胎还没有完成六根的一个阶段,他只是胎,还没有成形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在住胎五个七日之内,在《修行道地经》中,把胎儿在子宫中的发育经过,叙述的比现在的胚胎学还要详细。第一个七日,只是父母的精血和合而成的凝滑之物,这是第一个七天;到了第二个七日,十四天之内,如薄酪,就像特别松软的奶酪一样;第三个七日,渐渐长成软肉,这时逐渐快有形状了,长成软肉了;第四个七日,就是渐成坚固之肉;第五个七日,开始生出诸根的形状,慢慢慢慢就都在开始了。师父在看玄学书的时候,上面也是这么说,说我们人为什么都以鼻子为主,因为在我们人没有成形的时候,先成鼻子的形状。人死后的中阴身是七天一个生死,所以民间都有烧七的习惯,我们这边也是这个风俗习惯,佛教我们的超度,也是以七天为一个周期,七天做一次法会,请大众来给助念,帮助读经,超度亡灵。我们现在也经常做这个工作,我们的师父们也都去帮助这些亡灵,叫他们能够求生净土。要是条件好的就做七个七,做七次,条件不好的也要做一个七,人在投胎后也是七天一个变化,所以最好还是做七个七,比较圆满。从名色到出胎是要经过三十八个七日的,我们在座的好多老菩萨们,这些女居士们,你们这些也都有经验,要经过从名色到出胎,要经过三十八个七日。
  第五是六入,六入就是六根,在母胎中的十个月,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完备,六根在出胎后,对六尘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所以六根也叫做六入,就这么一个意思。
  第六个触,触就是接触的意思,胎儿出生后两岁以内,小孩天真纯朴,六根与一切外境接触,只是一种单纯的直觉,没有憎爱的分别,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分别,这个时候六根交际一切外境的作用,就叫做触。他只是接触,没有生起爱憎的分别心来,后面才生出来的。《涅槃经》云:未别苦乐,是名为触。没有分别苦与乐的时候,这个时候名为触。
  第七个就是受,就是领受,领受所处之境。接触了以后他就要领受了,受就不是单纯的触了,我们刚才讲了,触是没有爱憎的分别,到了触的时候,因为他接触不同的境界,生起苦乐两种感觉,这个就叫做受了。当儿童长到四五岁,或者到了十岁期间,知道接受一切的境界,对于饮食、衣服、玩具他都会有要求了,而且能分别好坏,他现在就已经接受分别了,但是他虽说分别、还没有特别强烈的贪爱之心,这个为受。受了以后、随后再去熏习,习气再去熏习这个种子,就会产生爱了。
  第八、爱,因为受会产生爱。这时候就是贪爱了,这个时候儿童长到十一二岁,逐渐逐渐的大了,欲望渐增,对于五欲的尘境心生贪爱,只是还没有广去追求,爱是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大乘义章经》云:贪染名爱。他有了贪染的心了。
  第九、就是取了,取就是要去追求、要去造作。人到二十岁以后,进入社会,接触人事,逐渐欲望炽盛,对财色名利,千方百计的去争取、去贪求,这个时候就贪得无厌了。
  第十、就是有,因为贪,有就是业,为了达到五欲的满足,争名夺利,不择手段,这身口意三业就有了,自己已经具足了身口意三业了,有了种种的善恶业作为业因,必然召感以后生死的果报。
  第十一就是生,生就是受生。以今生所造的业为因,感得来世受报之果。那至于受生到三善道还是三恶道,都是由业力来决定的,这是生,来生果报已经生起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老死,未来受生之身又要老了,死了。有老就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诸根衰败叫做老;人老了,不免忧悲苦恼,身坏命终叫做死。像我们人要到死的时候,家属不明理,自己也糊涂,哭哭啼啼,舍不得亲人离去,要死的人也是哭哭啼啼,舍不得离开亲人,舍不得丢掉自己所有的一切,舍不得这个娑婆世界,生离死别,不明理的话谁不伤心?总希望自己能够多活几年,包括我们现在好多学佛的,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多活几年,让我身体好,让我心情愉悦嘛。学佛了,佛法是觉悟,反而稀里糊涂的。这是因为人们,不知道自己的佛性并不是随着人的生死而生灭,我们不是随着这个色身的腐朽坏掉,而我们的佛性就没有了,就是说这个佛性并不是随着婴儿的出生而有的,也不是因为我们老死了佛性就没有了,人死了只不过就是换一种身份,换一个房间,就像我们搬家一样,另换一间房子,所以不要执着这个身体是真的,以至于贪恋这个世界不肯离去。尤其,像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的人,要坦坦然然,欢欢喜喜的,知道我们不但是将来,我们现在就已经是极乐世界的人了,就已经是极乐世界的菩萨了,像师父就时刻准备着,真的就是这样,非常坦然。在娑婆多留一天呢,我做着极乐世界的事业,多去讲讲经,为这个社会留点我自己应该做的事;如果走了我也是高高兴兴的,换一个万亿紫磨真金色身。以后有因缘,你们还没有往生,师父再回来脚踏莲花,再来度化你们,再来和你们为师为友,就是这样的,多自在的。哪有一个什么灭?哪有一个什么生?都没有,都是生灭的现象。我们只是看到了生灭的现象,我们一定要心胸坦荡荡,把生死看得明白,你活的特别坦荡荡的,而且特别的快乐的。所以我们为什么学佛的人心胸要博大,就是因为我们把这一切看的都明白了,看的都透彻了,不再糊涂了,所以这个真修行人,他的妄念就是比较轻的,他是不怕死的。我们都听说过二祖神光大师的公案,当他在遇法难的时候,他把衣钵交给三祖以后,他就去还杀身之债,在临刑的时候,他面无难色,并且做了一个偈子:将首迎白刃,犹如斩春风。
  好,我们再把十二因缘再重新总结一下:无明,就是无始一念不觉,障蔽真心的一种虚妄;行,就是因为无明所造的一切的业因;识,就是依所造而现世投胎的阿赖耶识;名色,就是神识依父母精血,身心渐次发育的一种状态;六入,就是在母胎中六根初长成的名称;触,是六根与六境接触,生起了这种爱憎的一种作用;受,是对所接触的外境,分别了苦乐的一种感觉;爱,是对境生起的一种欲望;取,是广求五欲的造作;有,就是由贪爱而造作的业力;生,就是依所造的业力去投胎、去受生;老死,就是无常转变根败身亡的一种现象结果。顺观从无明到老死这十二因缘,我们就明白了一切众生,都是依十二因缘,而在六道中轮转不息,这叫做顺观流转门。
  但是只知道一切众生是如何流转的,而不知道解脱的办法,还是没有用的,这就需要逆观十二因缘,就是逆观还灭门。
  我们人生的忧悲苦恼,是依老死而来的,老死从何而来呢?是因为从投生做人而来的;那我们再来看为什么要投生呢?因为有的这个业牵引而来,有了业了,都是因为业的牵引而来;有的业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妄取而来,因为妄取你会造有的业嘛;那妄取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你有贪爱的心,贪爱的心驱使了业力;那贪爱心是由领受而来的,你有这个向往的,好坏的感觉了,你就会生出贪爱,这是领受而来的;领受是由六根,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六尘而来的,接触的六种境界而来的;接触是由六入而来的,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入是由名色而来的;名色怎么来的呢?名色是由业识而来的;识是受行的业力牵引而来;而这个行,是由无明的迷惑心所驱使,胡作非为,妄作胡为而来的。心不迷惑,自然就不会胡作非为,不会妄作了。讲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生死的根源就是无明,无明灭了,行等后面十一支也就灭了。
  那么如何来灭除这个无明呢?《心经》中说,是诸法空相。无明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实物,无明当体是空,不是真的,本来没有,那又何谈破呢?实际上无明没有什么可以破不破的,一觉便没有了。就像我们说的,一灯能破千年暗,只要灯一亮,这个黑暗也就没有了,一觉便了。所以无无明,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无明等着你去破,无明当体即空,不是真有,只要一觉。就像我们妄念一样,我们回到我们的念佛上面来,大家更好的理解。妄念来了以后,你不要想着我怎么去破妄念,只要一提起圣号,妄念自然没有,转妄念为佛号,转无明为觉悟,就这么一个意思。大家能不能听的明白,妄念来了,不要想着我怎么又来妄念了,怎么办?我用什么办法把它去掉?这又是妄念。妄念来了不要去管他,也不要自责,也不要烦恼,它是无量劫以来的习气,这个习气本来没有,它也是因缘和合法,它也是诸法空相,我们就当下提起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妄念当下没有安足的地方,它也是生灭法,我们只要转一下也就行了。就像波,波本来没有,是因为动才起了波,你不动自然没有波,不就是水了嘛,都是湿性,波的本质是湿性,波本来没有,只要不动不就是水了嘛,哪还去找一个波去?波浪的波,可不是师父吃饭的钵,你们不要看师父吃饭的钵。这个波本来没有,它的本质就是水,湿性,只要不动,就没有波了。无明就是这样,你不要想着我怎么去破,不要找方法去破,你只要觉悟它自然就没有;你只要念佛,妄念自然就没有了。你们千万不要想着我怎么去破妄念,我怎么去消除妄念,转念,转念即觉。所以没有无明,就没有破,又有什么破可言呢?所以经中说,亦无无明尽,就连破尽无明也没有了。下面的乃至一词,是省略之词,把中间的十支全部省掉了,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诸法空相,根本没有老死,我们讲了,我们的清净本性不会因为你老死了就灭了,不会因为你生了他就长了,这些老死都是生灭的现象,都是诸法空相,既然没有老死,又有什么尽可言呢?这样就把十二因缘法的,顺观流转门和逆观还灭门都破了。
  一切都不可得,《心经》是大乘法门,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就是要破缘觉的法执,指出他们所修持的十二因缘法都是空相,是根本没有的,了不可得,从而教育他们回小向大。诸法皆空,佛法了不可得,心性不可着,一切都不可得。就像《金刚经》中说的: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修道成佛的法,就像一个渡船的竹筏,我们要渡过了这个生死苦海,我们过了河,就要把筏舍掉,不能老背着筏到处跑;我们同样也要把法舍掉,佛法都要舍,何况世间的虚幻之法,更要舍了。其实应该说,一切都要舍掉,我们现在学佛,学的一个是误会了,我们现在好多人真的是都执着这个法,全都执着这个法上面了,佛经是给我们说的放下。不是说让我们放下世间法,所有的东西你都要放下,拿起佛经是为了更好的放下,大家能不能理解师父说的?拿起佛经是为了更好的放下,连佛经都要放下,明了理后是帮助我们放下的。现在我们是牢牢的把佛法给拴住了,我们都错解如来真实义了,所以我们一直都在说,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都错解了。就像《金刚经》中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学法就是这样,应无所住。我们去学佛法,我们都是用有所住的心去学佛法,有所住的心去做一些善法、去修六度,反而把佛法变成善法了,而不是佛法。在我们行住坐卧的时候,我们的心一点都不去染浊,一点都不在心里去有挂碍,不去执着它,佛法说让我们放下,我们就彻彻底底的放下,而不是说把别的东西放下了,我们每天把经本,佛法装的满满的,这就是我们错误的地方。你看我们现在做一些善法,放生,师父昨天在一个新闻报道中看到的,几个居士为了自己去行善,买了几条眼镜蛇,把蛇放了,为了放生而放生,放到哪个地方了呢?放到学校门口的草丛里面去了,这个学校每天过来的都是孩子们,最后市政府教育局赶紧出一个公告,让孩子们放学一定要注意安全,你把蛇度了,你把人害了。其实他们自己不是为了放下,而是更执着自己修善,执着自己。我们学佛法真的最糟糠的就是这个,都是为了自己去学佛,不顾别人。而佛法里面叫我们利益众生,把自己放下。而我们学佛法是把自己捧的高高的,把别人放下,借着修善法去利益自己,这也是一种大自私。包括我们修念佛法门,也是这样,什么是阿弥陀佛?是无量的觉悟,无量的慈悲。我们一念阿弥陀佛了,知道自己可以往生,然后就开始贬低别人,你们是业障鬼子,你们将要堕落地狱,你们也不念佛,这是标准的大邪见、大执着。虽说你念佛了,但是念的可是糊涂佛,佛一点都没糊涂,是你糊涂了。所以我们学佛法一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做一切的善法我们不去执着,要把自己的身心干干净净的、利利索索的放下。这也不但是破这种二乘人的,我们现在执着的更厉害的。
摘自:宏圆法师心经讲记第九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6 12: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