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93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1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7-9-23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已不是原来的东西。所以严格地说,我们无法获知该物体的本来真象,所获知的都是我们心中所生的形象(心相)。
2.为方便讨论起见,我们可以用三度空间加时间的实际座标系统来考虑。设图7右边的座标系统为物理空间的真实系统,它可以用来描述一支烛的位置及这支燃烧着的烛对于时间的变化。因为我们观测者所看到的红色或彩色烛,是原来的烛经过我们内心结构作过染色等调制作用所生的影像,而必然不是这支烛原来的颜色及形象,严格讲应该说这支烛本来是不能说有颜色或是无颜色。为了表达清晰起见,我们可以使用两个座标系来描叙,如图7左右二边的二座标系。在左边座标系内,我们可以看到烛是红色或彩色的。
图7
反之,在右边的座标系统中就不能确定其有无色彩等特性;因为在这里我们假设这物体(烛)有它的客观的独立存在,而且未受到观测过程的影响。所以右边这个座标所描述的空间可以称为假设存在的「客观空间」。相对地,左边座标系统所描述的空间可以称为观测者实际观测的主观心理的「心相空间」。用「心相」的意思是指这种空间是内心所现形象的场所。又因为这两件物体(两支烛)应该就是同一支烛,这两组座标系统应该重合为一个,如虚线箭头所示(因座标原点位置本来可以自由选取,当然可以选取它们重合在一起)。
从上述可知:每位观测者都有一个他自己的心相空间,以描述他的心相;而每个人的心相(心中形象)当然也各自不同。如前述色盲人以及有特异能力的人,他们所得的心中形象显然是有所不同的。这种个别有所不同的形象或心相,在《楞严经》里称之为「别业妄见」。又因我们多数人所见到的某物体(如红烛),虽然彼此不能真正作比较,但都认定是得到相同的心中形象;这在《楞严经》里称之为「同份妄见」,因为多数人的视觉特性曲线(见图2)大致是相同(同份)的。
这种由视觉所得的心相空间,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万象世界,即是《圆觉经》所谓「六尘缘影」中的「色」尘缘影;因为我们是「缘」着原来物体(如原来的烛)的特性(对反射光波波长的选择性)而得到该物体(红色烛)的「影」像。
三、阐明心外无法
1.心相空间的范围:由上面各节已然得知世界万象都是由心所现,即《楞严经》所说的「因心成体」。现在我们要探究心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心之外还有东西吗?我们前面引用的红烛等东西在假设存在的客观空间里可能实际上是存在的;另一方面,例如我们作梦的梦境可以不必与「客观空间」相对应,但它很显然也是「心相空间」的事物,因为梦境必然是心中所现出的。其他如幻想、回忆、思维等等,无不也是心相空间之物。换言之,「心相空间」可以与「客观空间」相合,也可以包含抽象而非局限在客观空间之内的东西。用佛学字眼来讲,色、受、想、行、识五蕴都在心相的范围里面(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涅槃的清净相也应纳入心相之内)。所以真正是「心包万法」,没有甚么不是被心所含摄的,也即是「心外无法」了。因为心外如果还有法的话,那种法既在心外,即为「心」所不知;心既不知,对心而言就等于没有那种法了。从这里又可以导出另一种「心外无法」的意义,即是如果要想修习佛法而成道的话,他必须要从心上着手,心外即无成佛之法了。这原因很简单,因为万法只能由心显现,即所谓「万法唯心」。我们要成佛、要证寂灭──寂灭相也是心中的一种清净相──必须要在清净心上修行,即直指人心,心外别无他法,此即是「心外无法」了。
2.《楞严经》的具体印证:我们在上面已说明心相空间包含了物理世界为其一部分,我们也知道这个空间就是自己的心的活动范围,亦即自己精神意识所在的处所;它充塞宇宙,而且不止于此。但通常人们却只认为自己的心大约是局限在自己的身体里面,不能把自己广大无限的心的本有体量(法身)发挥出来,这实在很可惜。关于这一点,我在下面将整页《楞严经》影印出来作几点说明及印证。这页《楞严经》(见图8)是该经卷二中「十番显见」的「显见不失」的结尾部分。第一点:在第四行里佛陀说:「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这是佛陀表示一切色法及心法都是自己内心所现的,即心相空间之物。佛陀接着又说:「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这不单表示一切皆心中所现,而且更进一步强调本体真心的独特功能不是因缘法所可以解释的(请参阅本人于一九八九年七月廿七日在台北举行的第九届国际佛学研讨会上所发表的「从科学与佛学观点看因与果的观念」)。
图8
所以佛陀用妙明、真精、妙心等等超乎常情的词来形容本体的真心。第二点:在第八行:「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这是说一般人迷惑不知,认定自己的心必在身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此表示自己的肉身以及肉身外的山河、虚空、大地,即一切万象都是本体真心所现之物。第三点:「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这表示我们心的本有体量是像百千大海那样的广大无限,但我们放弃了不要,而只认定一个小水泡以为是全部的大海,即是认自己肉身内的心为心的全部,这真是加倍的迷人了。「加倍」的意思表示不但不知道外洎山河大地都是自己心中之物,而且还认定一个小水泡就是自己的全部。
四、讨论与结论
1.与诸经相验证:我们从科学的领域──即几种光学现象──推导出心相空间的世界观。从此更可了解「心外无法」及「万法唯心」的理念。在上面曾引用《楞严经》「显见不失」来印证心包万法等观念,下面将简略地引出几种在修证上极为重要的佛经,以增加科学与佛学的相通性。在《金刚经》里我们记得有这样的名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与我们心相空间的理念是完全相合的,因为我们所见的相,红红绿绿的世界,都是我们自己染色出来的,自然都是虚妄不实的了。《金刚经》最后的「六如偈」更是强力地表达了这种虚妄不实的感觉:「一切有为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