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20|回复: 2

宗镜录摘要《冥枢会要》黄龙庵主 (晦堂祖心禅师) 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3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晦堂祖心(1025~1100),北宋临济宗黄龙派高僧。广东始兴人,俗姓邬,号晦堂。十九岁时出家,翌年试经得度,住受业院奉持戒律。后谒云峰文悦,侍居三年;又参黄檗山慧南,亦侍四年。机缘未发,遂辞慧南,返文悦处,文悦示寂,往依石霜楚圆。一日阅《传灯录》,读多福禅师之语而大悟。后随慧南移黄龙山,慧南示寂后继黄龙之席,居十二年。其后入京,元符三年十一月十六日示寂,世寿七十有六,谥号“宝觉禅师”,安葬于南公塔之东,号称双塔。法嗣有黄龙悟新、黄龙惟新、泐潭善清等四十七人,著名诗人黄庭坚曾受法于师。祖心禅师遗著有《宝觉祖心禅师语录》一卷、《冥枢会要》三卷等。
黄龙派是临济宗的支派,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称黄龙宗,以黄龙慧南为宗祖,慧南为临济宗第七祖石霜楚圆门下,于宋景祐三年(1036)住江西隆兴黄龙山,盛弘教化,发展成黄龙派。石霜接化手段峻严毒辣,慧南得其骨髓,亦有严厉之风。当时杨岐方会亦为石霜门下俊杰,别开杨岐一派。慧南禅师经常设生缘、佛手、驴脚三转语勘辨学者,世称黄龙三关。入南宋后,杨岐派发展很隆盛,黄龙派则日渐衰颓。黄龙会下有真净克文、东林常总、晦堂祖心等,与文人士大夫颇有交往。宋版大藏经之成立,黄龙派出力也甚多。







国家图书馆善本佛典第 56 册 No. 8980 冥枢会要


  𡨋枢会要序

  晦堂𦒳人。以善权方便接物利生。随机浅深。应病与药。虽九流异习。辩剧连环。折伏
慢幢。涣然冰释。故名公钜人宰官居士以见晚为恨。唱导之暇。取宗镜录揔括精微缀为一集。
命之曰𡨋枢会要。庶学者简而易览。助发上机。默契正宗。不堕邪见。可谓因风吹火融入光
明藏中。心法双忘。凡圣平等。一薄伽梵。门人普灯以是镂板。谒予为序。因笔三昧。少助
赞扬。

  荥阳潘 (兴嗣) 述

  凡遇标起处是宗镜录中卷轴。

  板数如欲广览请自寻检本文。

  𡨋枢会要卷上

  黄龙庵主 (祖心) 集

  第一卷

  【十板】

  若欲研究佛乘。披寻宝藏。一一湏消归自己。言言使𡨋合真心。但莫执义上之文随语生
见。直湏探诠下之旨契会本宗。则无师之智现前。天真之道不昧。如华严经云。知一切法。
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十一板】

  我此无碍广大法门。如虚空非相。不拒诸相发挥。似法性无身。匪碍诸身䪺现。湏以六
相义该摄。断常之见方消。用十玄门融通。去取之情始绝。又若实得一闻千悟获大揔持。即
胡假言诠无劳解释。船筏为渡迷津之者。导师因引失路之人。凡关一切言诠。于圆宗所示。
皆为未了。文字性离。即是解脱。迷一切诸法真实之性。向心外取法而起文字见者。今还将
文字对治示其真实。若悟诸法本原即不见有文字及丝毫发现。方知一切诸法即心自性。则境
智融通。色空俱泯。当此亲证圆明之际。入斯一法平等之时。又有何法是教而可离。何法是
祖而可重。何法是䪺而可取。何法是渐而可非。则知皆是识心撗生分别。所以祖佛善巧。密
布权门。广备教乘。方便逗会。才得见性。当下无心。乃药病俱消。教观咸息。

  【十一板】

  大涅槃经云。若人闻说大涅槃一字一句。不作字相。不作句相。不作闻相。不作佛相。
不作说相。如是义者名无相相。释曰。若云即文字无相是常见。若云离文字无相是断见。若
执有相相亦是常见。若执无相相亦是断见。但亡情即离断常四句百非一切诸见。其旨自现。
当现入宗镜之时。何文言识智之能诠述乎。所以先德云。若觅经。了性真如无可听。若觅法。
鸡足山中问迦𦰧。大士持衣在此山。无情不用求专甲。斯则岂可运见闻觉知之心。作文字句
义之解。若明宗达性之者。虽广披寻。尚不见一字之相。终不作言诠之解。以迷心作物者。
生斯纸墨之见耳。

  【十二板】

  以要言之。但一切无边差别佛事皆不离无相真心而有。如华严经颂云。佛住甚深真法性。
寂灭无相同虚空。而于第一实义中。示现种种所行事。所作利益众生事。皆依法性而得。有
相与无相无差别。入于究竟皆无相。

  第三卷

  【一板】

  问悟道明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云何说其行相。答诸佛方便。不断今时。密布深慈。
不令孤弃。已明达者终不发言。只为因疑故问。因问故答。楞伽会上。为求法者亲说二通。
宗通为菩萨。说通为童蒙。祖佛俯为初机。少𡸁开示。此约说通。只为从他觅法随语生解。
恐执方便为真实。迷于宗通。是以分开二通之义宗通者。谓缘自得胜进相。远离言说文字妄
想。乃至缘自觉趣。光明辉发。若亲到自觉地光明发时。得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群盲
眼开。分明照境。验象真体。终不摸其尾牙。见乳正色。岂在谈于鹄雪。当此具眼人前。若
更说示。则非知时大法师也。

  第四卷

  【七板】

  百门义海云。入法界者。即尘缘起是法。法随智显。用有差别是界。此法以无性故。则
无分剂融无二相。同于真际。与虚空等。遍通一切。随处显现无不明了。然此一尘与一切法。
各不相见。亦不相知。何以故。由各各全是圆满法界普摄一切。更无别法可知见也。经云。
即法界无法界。法界不知法界。若如是。更无别法可知见者。云何言入。以悟了之处。名为
入故。又𨿽入而无所入。若有所入。则失诸法性空义。以无性理同故。则处处入法界。若约
情智。凡小所见。随染净缘成十法界者。即成其过。若依华严性起法门。悉为真法界。若成
若坏。若垢若净。全成法界。如经云。分别诸色无量坏相。是名上智者。古释云。六道之色
坏善坏定。二乘之色坏因。坏果。菩萨之色坏有坏无。佛色者坏上诸坏。坏为法界。非坏非
不坏。悉是法界。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卷

  【六板】

  随染缘之时。迷作阿赖耶。随净缘之时。悟成如来藏。本末展转。唯是一心。毕竟无别。
如无生义云。众生身中有涅槃。即是末中含有本。众生是涅槃家用。即是本中含有末。贪欲
即是道。即是末中含有本。贪欲即是道家用。即是本中含有末。故经云。一切凡夫。常在于
定。问言常在何定。答言以不坏法性三昧故。此是末中含有本。法性中含有众生。即是本中
含有末。如冰与水。

  【八板】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云。梵天谓文殊言。仁者所说皆是真实。文殊曰。善男子。一切言说
皆是真实。问曰。虚妄言说亦真实耶。答曰。如是。何以故。是诸言说皆为虚妄。无处无方。
若法虚妄无处无方。即是真实。以是义故一切言说皆是真实。善男子。提婆达多所有言说与
如来语。无异无别。何以故。诸有言说皆是如来言说。不出如故。诸有言语所说之事。一切
皆以无所说故得有所说。

  ○先德云。未念之时。念则未生。未生则是不有。不有之法亦无自相。现在之念。从缘
而生。念若自有。不应待缘。待缘生故。即无自体。故知心无自性。缘起即空。如欲断其流
但塞其源。欲免其生。但断其根。不用多功。最为省要。

  第六卷

  【八板】

  问。不觉妄心元无自体。今已觉悟妄心起时无有初相。则全成真觉。此真觉相。为复随
妄俱遣。为当始终建立。答。因妄说真。真无自相。从真起妄。妄体本虚。妄既归空。真亦
不立。

  【九板】

  问。既云真心绝迹。理出有无。云何教中广说无生无相之旨。答。一心之门微妙难究。
功德周备。理事圆通。知解罕穷。分别不及。目为无相实无有法可称无相之名。詺作无生亦
无有法以显无生之理。

  【十板】

  问。以心为宗。禅门正脉。且心是名。以何为体。答。近代以来今时学者。多执文背旨
昧体认名。认名忘体之人岂穷实地。徇文迷旨之者何契道原。则心是名以知为体。此是灵知
性自神解。不同妄识。仗缘托境作意而知。又不同太虚空廓断灭而无知也。

  ○问。诸法所生。唯心所现者。为复从心而变。为复即心自性。答。是心本性。非但心
变。华严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法华经偈云。三千世界中。一切诸
群萌。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如是诸色像。皆于身中现。即知心性遍一切处。所以四生
九类。皆于自性身中现。以自真心为一切万有之性。故随为色空。周遍法界。循业发现。果
报不同。处异生。则业海浮沉。生死相续。在诸圣。则法身圆满。妙用无穷。隐显虽殊。一
性不动矣。

  ○问。若一切法即心自性。云何又说性亦非性。答。即心自性。此是表诠。由一切法无
性故。即我心之实性。性亦非性者。此是遮诠。若能超遮表之文诠。泯即离之情执。方为见
性。己眼自然圆明。

  第七卷

  【三板】

  。夫无常有二。一者败坏无常。二者念念无常。人只知败坏无常。而不觉念念无常。论
云。若动而静似去而留。经说无常速疾犹似流动。据理虽则无常前后不相往来故如静也。虽
则念念谢往。古今各性而住。当处自寂。故如留也。又虽说今古各性而住。当处自寂。而宛
然念念不住。前后相续也。则非常非断。非动非静。见物性之原也。

  ○古德问云。各性而住似如小乘执诸法各有自性。又何异衲衣梵志言一切众生其性各异。
答。为破去来。明无去来。所以据体言之。故云各性而住。非决定义。则以无性而为性。不
同外道二乘执有决定自性从此向彼。若不执有定性去来。亦不说各性而住。故论云。言往不
必往闲人之常想称住。不必住释人之所谓往耳。

  又刘湛注云。庄子藏山。仲尼临川。庄子意明前山非后山。夫子意明前水非后水。半夜
有力𧴥之而趋者即生住异灭。四时念念迁流不停也。是以若心外取法。妄梦所见。情谓去来。
则念念轮回。心随境转。尚不觉无常粗相。焉能悟不迁之密旨乎。若能见法是心。随缘了性。
无一法从外而入。无一法从内而生。无一法和合而有。无一法自然而成。如是则尚不见一微
毫住相。宁观万法往来。斯乃彻底明宗。透峰见性。心心常合道。念念不违宗。去住同时。
古今一贯。故法华经云。我观久远。犹若今日。维摩经云。法无去来。常不住故。若了此无
所住之真心。不变异之妙性。方究竟明不迁矣。

  【七板】

  是中无能现。亦无所现物。则妄心分别情计谓有。然有即不有。故云一切空无性。常有
常空。是即万物之自虚。岂待宰割以求通哉。

  ○因缘无性论云。阿难调达并为世尊之弟。罗睺善星同是如来之㣧而阿难常亲给侍。调
达每兴害逆。罗睺则护珠莫犯。善星则破器难收。以此而推谅可知矣。若云各有自性。不可
迁贸者。此殊不然。至如鹰化为鸠。本心䪺尽。橘变成枳。前味永消。故知有情无情。各无
定性。但随心变。唯逐业生。遂有从凡入圣之门。转恶为善之事。

  【八板】

  首楞严三昧经云。尔时长老摩诃迦叶。语文殊师利言。仁者。乃能施作如此希有难事。
示现众生。文殊师利言。迦叶于意云何。是耆阇崛山谁之所造。是𠀍界者亦从何出。迦叶答
言。文殊师利一切𠀍界。水沫所成。亦从众生不可思议。业因缘出。文殊师利言。一切诸法。
亦从不可思议。业因缘有。我于是事。无有功力。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属因缘。无有主故。
随意所成。若能解此所为不难。

  ○释曰。若了一切法。悉属因缘。皆无自性。但是心生。则凡有施为。何假功力。以无
性之理。法尔之门。随缘舒卷。自在无碍。

  第八卷

  【四板】

  维摩经云。我及涅槃。是二皆空。以何为空。但以名字故空。如此二法无决定性。得是
平等。无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无性缘生故空者。双𤗊前四句中两种空也。此二种
空。并离断见。谓定有则着常。定无则着断。今缘生故空。非是定无。无性故空。亦非定无。
定无者。一向无物。如龟毛兔角。今但从缘生无性故非定无。无性缘生故有者。亦双𤗊前四
句中二有。并非常见。常见之有。有是定性有。今从缘有非定性有。况由无性有岂定有耶。
从缘无性如幻化人非无幻化人。幻化非真故。亦云幻有。亦名妙有。以非有为有故名妙有。
又幻有即是不有有。大品经云。诸法无所有。如是有故。非有非不有。名为中道。是幻有义。
真空是不空空者。谓不空与空无障碍故。是故非空非不空。名为中道。是真空义。经云。空
不空不可说。名为真空。

  【六板】

  居见闻之地。即见闻之不及。处思议之际。即思议之不测。皆由不思议体自不可得。故
即思不可思。经云。所思不可思。是名为难思。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卷

  【三板】

  华严䟽云。由迷境唯心。方能现妄境。正由无性方成万境也。故云诸法性如是。应观法
界性者。即真如理观。一切唯心造者。即唯识事观。以理观唯识之性。诸佛证此为成佛之体。
以事观唯识之相。众生达此为出离之门。如华严演义云。良以一文之妙。摄义无遗。一偈之
功。能破地狱。故普贤菩萨告善财言。我此法海中。无有一文。无有一句。非是舍施转轮王
位而求得者。非是舍施一切所有而求得者。释曰。以一是一切之一故称性之一故。纂灵记云。
有京兆人姓王。失其名。本无戒行曾不修善。因患致死。被二人引至地狱。地狱门前见一僧。
云是地藏菩萨。乃教诵偈云。若人欲了知。三𠀍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菩萨授
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苦。其人诵已。遂入见王。王问此人有何功德。答云。唯
受持一四句偈。具如上说。王遂放免。当诵此偈时。声所至处。受苦之人。皆得解脱。后三
日方苏。忆持此偈向诸道俗说之。参验偈文。方知是华严经。夜摩天宫无量菩萨云集所说。
即觉林菩萨偈。意明地狱心造。了心造佛。地狱自空耳。故知若观此心。言下离苦。不唯破
地狱界。乃至十法界一时破。以入真空一际法故。则平等真法界。无佛无众生。此非妙术神
通假于他势。以法如是故。可验自心不可思议神妙之力。高而无上渊而不深。延而不长。促
而非短。广而无相。显而无踪。有而不常。无而不灭。照体独立。称性普周。妙万物故称之
为神。孕一切故名之为母。统御该摄通变无穷。任照忘疲。若明镜之写像。应缘无作。犹虚
谷之传声。居方而方相分明。处圆而圆文显现。在悟而悟成诸佛。堕迷而迷作众生。迹任千
途。本地不动。

  【七板】

  经云。舍利弗问何故诸贤复发此言。从今日始不以佛为圣师。诸比丘报曰。从今日始。
自在其地。不在他乡。自归于己。不归他人。以为师主。不用他师。是以故往不以佛为圣师。
乃至于是𠀍尊赞诸比丘。善哉善哉。其于诸法无所得者。乃为真得。此乃但可自知。方见真
实。所以千圣拱手。作计校不成。

  【七板】

  问。若言无师自证者。即堕自然之计执。从他解者。仍涉因缘之门。且大道之性非是自
然。亦非因缘。云何开示而乖道体。答。为破他求。故说湏自证。为执自解。故从他印可。
若当亲省之时。迷悟悉空。自他俱绝。非限量之所及。岂言论之能诠。所以牛头初祖云。夫
道者。若一人得之。道即不遍。若众人得之。道即有穷。若各各有之。道即有数。若㹅共有
之。方便即空。若修行得之。造作非真。若本自有之。万行虚设。何以故。离一切限量分别
故。明知说自说他言得失者。若约圣教。则是随𠀍语言。破执方便。若依意解。尽是限量分
别。不出情尘。但不执教以徇情。则方见性而达道。

  ○问。初心学人。悟入此宗。信解圆通有何胜力。答。若正解圆明。决定信入。有超劫
之功。获䪺成之力。虽在生死。常入涅槃。恒处尘劳。长居净刹。现具肉眼。而开慧眼之光
明。匪易凡心。便同佛心之知见。如太子具王仪之相。似迦陵超众鸟之音。将师子筋为琴弦
余音断绝。似善见药而治病众患潜消。若那罗箭之功势穿䥫鼓。似金刚锤之力拟碎金山。则
烦恼尘劳。不待断而自灭。菩提妙果。弗假修而自圆。乃至等冤亲。和诤论。齐凡圣。泯自
他。一去来。印同异。融延促。混中边。𠀍出𠀍间。不可称。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之力。
莫能过者。亦名佛力。亦名般若力。亦名大乘力。亦名法力。亦名无住力。所以先德释云。
无住力者。则持大劫。不离一念。又云色平等是佛力。色既平等。则唯心义成。故知观心之
门理无过者。最尊最贵。绝妙绝伦。有刹那成佛之功。䪺绝苦轮之力。

  【十五板】

  入法界体性经云。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以何因缘名以三昧为宝积耶。佛告文殊师利。譬
如大摩尼宝善磨莹已。安置净处。随彼他方。出诸珍宝。不可穷尽。如是文殊师利。我住三
昧观于东方见无量阿僧祇𠀍界现在诸佛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如是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如
是十方无量阿僧祇𠀍界。我皆现见是诸如来住此三昧为众说法。文殊师利。我住此三昧不见
一法然非法界。释曰。宝积三昧者。即一切众生心。是无量功德聚。犹如𠀍间宝积。若能住
此一心宝积三昧。有何功德宝而不知。故能见十方佛宝普照无余。所以云。不见一法然非法
界。是以万类之中。唯心为贵。

  第十卷

  【一板】

  夫凡圣一心境界。如何是自在出生无碍之力。答。一是法尔。二由诸佛菩萨行愿。三即
众生信解自业感现。又揔具十力。一法如是力。二空无性力。三诸佛神力。四菩萨善根力。
五普贤行愿力。六众生净业力。七深信胜解力。八如幻法生力。九如梦法生力。十无作真心
所现力。

  【九板】

  不坏者。诸法缘集。起无所从。不异真如。故不可坏。如镜中影。以因镜故。不可坏也。


  【十二板】

  问。今宗镜录以录为义者。是约法相宗立。约法性宗立。答。若约因缘对待门。以法相
宗即本识为镜。如楞伽经云。譬如明镜现众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现识即第八识。以法
性宗即如来藏为镜。如起信论云。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又占
察善恶经。立二种观门。为钝根人立唯心识观。为利根人立真如实观。又起信论云。心若驰
散。即当摄来。令住正念。其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可得
故。若唯心识观。及正念唯心。当法相宗。若真如实观。与其心念念不可得。即法性宗。若
约法性融通门。皆归一旨无复分别。今论正宗取胜而言。约法性宗说。若揔包含。如海纳川。
以本摄末。岂唯性相。无有一法而遗所照。

  ○问。此宗镜如何信入。答。但不动一心。不住诸法。无能所之证。亡智解之心。则是
无信之信。不入之入。

  【十三板】

  大法炬陁罗𡰱经云。佛言憍尸迦。如来弟子。见诸世间。犹如幻化。无有疑网。所以者
何。彼信如来。即自见法。是故自信。不唯信他。何以故。若世间人既自见已。彼人终不更
取他言。憍尸迦。如人裸露在道而行。设有一人语众人言。此人希有锦衣覆身。憍尸迦于意
云何。彼虽有言自余众人信此言不。不也𠀍尊。何以故。眼亲见故。佛言如是如是。憍尸迦。
诸佛如来。诸有弟子。自见法故。不取他言。其义亦尔。

  第十一卷

  【四板】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观心品云。文殊师利白佛言。𠀍尊。如佛所说。唯将心法为三界主。
心法本元不染尘秽。云何心法染贪嗔痴。于三𠀍法谁说为心。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
在心不住。诸法之内性不可得。诸法之外相不可得。诸法中间都不可得。心法本来无有形相。
心法本来无有住处。一切如来尚不见心。何况余人得见心法。一切诸法从妄想生。以是因缘。
今者𠀍尊。为大众说三界唯心。愿佛哀愍如实解说。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如汝
所问。心心所法。本性空寂。我说众喻。以明其义。善男子。心如幻法。由遍计生。种种心
想。受苦乐故。心如水流。念念生灭。于前后𠀍不暂住故。心如大风。一刹那间遍历方所故。
心如灯焰。众和合而得生故。心如电光。湏㬰之顷不久住故。心如虚空。客尘烦恼所覆障故。
心如猿猴。游五欲树不暂住故。心如𦘕师。能𦘕𠀍闲种种色故。心如僮仆。为诸烦恼所䇿役
故。心如独行。无第二故。心如国王。起种种事得自在故。乃至善男子如是所说。心心所法。
无内无外亦无中间。于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

  【九板】

  问。一心平等。理绝偏圆。云何教中又说诸法异。答。随情说异虽异而同。对执说同虽
同而异。将同破异。将异破同。虽同虽异。非异非同。如云捉子之矛刺子之楯。亦如骑贼马
逐贼。以声止声。所以云。朝四暮三。令众狙而喜悦。苦涂水洗。养婴儿以适时。皆是俯顺
机宜。善权方便。如庄子云。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知朝三。

  第十二卷

  【四板】

  问。唯心妙旨一切无名者。若众生之号乃假施为诸佛之名岂虚建立。答。因凡立圣。圣
本无名。从俗显真。真元不立。并依𠀍俗文字对待而生。文字又空。空亦无寄。若是上机大
士。胡假名。相发扬。对境而念念知宗。遇缘而心心契道。如大智度论云。如经说师子雷音
佛国。宝树庄严。其树常出无量法音。所谓一切法毕竟空。无生无灭等。其土人民。生便闻
此法音。故不起恶心。得无生法忍。当此之时。何处有三宝名字。但了无生之旨。自然一体
三宝常现𠀍闲。若取差别之名。即失真常之理。但了一切法无自性。则一切处佛出𠀍。无一
法而非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15: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