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48|回复: 11

三界火宅喻妙法莲华经譬喻品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K2 合别喻 分四
L1 合长者见火喻 L2 合舍几用车喻 L3 合等赐大车喻 
L4 合长者无虚喻 L1 分三
M1 合所见火 M2 合广前所见 M3 合长者惊怖
今M1

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着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
见诸众生:佛见到一切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又有忧愁、悲哀和种种的苦恼,之所烧煮:这些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也就像大火似的;众生就在这大火里头被火来烧,又好像用热水来煮一样。
亦以五欲:也都因为五种欲。财、色、名、食、睡这是五种的欲,又色、声、香、味、触也是五种的欲;这五欲令人颠颠倒倒。
人为什么做坏事?也就因为被这五欲所转动,所以就做种种的坏事。人为什么做好事?也就因为这五欲;他把五欲看得很冷淡,所谓“看破了”,把它看得清楚了!哦!不过如此!有多少钱,临死也带不去;你有什么好的美色,到死了也空了。你吃什么好东西,到肚里就变了样子;如果再叫它从大便出去,任何人也不肯吃。再好吃的东西,把大便放一点点在里头,人人都不会吃的。你看!也是那种的东西,只是经过机器把它改造一下,变了样子,就不同了!食,也是没有什么重要性的。睡,是睡觉。越睡越想要睡,越想要睡就越睡,睡得一天到晚迷迷糊糊的,什么也不明白。名,你就有一个好的名誉,等到死的时候,这个名也化为乌有。所以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把它看破了,觉得都没有什么意思,所以他就往好事来作功德。
好像《楞严经》上说,你成佛也是由你六根去成的;你造罪业、堕地狱、受生死的轮转,也是由你的六根。这五欲也就是这样子,不明白的人,就贪着五欲;贪着,就舍不了。明白的人,就把它放下了,所以有力量就做种种慈善的事业、做种种的功德。
财利故:财是钱财,利是利益;有这种的缘故,所以受种种苦:因为贪求五欲,就用种种方法去贪求;贪求不到、求不得,就有种种的苦发出来。
又以贪着追求故:因为贪着五欲、追求五欲这种种的缘故,而有求不得苦──求而不能得到,就受这种的苦。所以现受众苦:在现生受了很多的苦,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你现世因为贪求五欲,造了很多罪业;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等到死后,就堕地狱、转畜生,或者做饿鬼;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
若生天上,及在人间:假若生到天上,或者在人间,就有贫穷困苦:困,是困难;困苦,就非常的困苦。这种贫穷的人,叫他作布施,这是非常之难,因为他根本没有钱;他就想作功德,也没有机会可以做。所以他越没有就越穷,越穷就越没有,什么也没有了!房子也没有,地也没有,穷得没有一件值钱的物品。可是修道的人,有钱的,越有就越有;为什么?他作布施。布施越重,善根越深,所以他越有。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要在有能力时,应该栽培我们种种的善根;不要等没有能力时,想做也做不到了。
爱别离苦:你看,人生最欢喜的、所爱的不能常常在一起,或者有什么特别因缘就要离别了;离别的时候,难割难舍,这是一件最痛苦的事情。
怨憎会苦:怨,就是你所不愿意的人,或者就有一种没有缘的感觉。你和这个人若有缘的话,他就骂你、打你,你都欢喜,你都对这个人还是有好感;若没有缘的话,你就怎么样赞叹他、恭维他,也觉得没有什么感情。你本来是赞叹他,或者他就觉得你在讥讽他!本来你说他好,他就觉得你在反面讲他坏!就误会了,这就是没有缘。“怨憎”就是没有缘;你对他再好,他也讨厌你,感化不过来他,令他总对你没有好感。
“会苦”就是你本来讨厌这个人,你离开到旁的地方避一避;可是到别的地方,又遇着另一个和这个是同样的人,令你讨厌、不欢喜他,给你很多麻烦,给你很多烦恼,这就叫怨憎会苦。怨憎会苦,主要就是在往昔生中,同他没有结好缘,就结怨了、结冤了。
如是等种种诸苦:像以上所说这么多种种一切的苦。

M2 合广前所见

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众生没在其中:众生都沉没在这苦恼里边。欢喜游戏:他还不觉得苦,还在这三界火宅里欢喜、游戏,在这儿觉得很好玩的;就好像前面所讲的火宅里边那“三十子”、“诸子”。不觉不知:他们也不觉悟,也不知道,不惊不怖:也不怕死,也不生恐怖心。亦不生厌:他因为不知道苦的烦恼和集的烦恼,所以也就不生厌倦。不求解脱:他也不想求道,也不想证灭,所以他也就不求解脱。
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在这三界火宅里,东跑跑,西跑跑,各处去跑。在这世界上,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虽然遭遇一切的事情,都是苦恼的;但他也不以为是一个忧患的事情,还认为很快乐的,这叫染苦为乐。

M3 合长者惊怖

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
舍利弗:释迦牟佛又叫一声,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佛见着这种苦恼情形之后,就有这种的思想了。
我为众生之父:我是三界的导师、众生的慈父,应拔其苦难:我应该把众生所有的苦难都给救拔出来,令他远离这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给他无量无边佛智慧的这种快乐。拔其苦难,这就是大悲心;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这就是大慈心。令其游戏:令所有的众生,在大慈大悲的这种大乘佛法里来游戏、来玩。
贫穷有困苦,那么富贵有没有苦呢?富贵有“乐苦”。乐怎么会有苦呢?乐极生悲,乐到极点,就该哭起来了。虽然说“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释迦牟尼佛是最富贵的,可是他也能学道。
在佛住世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公案。因为佛前要常点油灯,到白天,就把油灯熄灭了,晚间才把它点着。可是这一天,有一个穷人来,送了大约一加仑的油,预备佛前点灯供养佛。这有管理佛前的香灯师,在白天就把灯熄灭了,晚间再把灯点起来。可是这穷人送来的油,倒在油灯里点起来,这个灯,所有的比丘、任何人,到这儿来用气吹,都吹它不灭;这些比丘就对目连尊者讲:“这个灯吹不灭的!”目连尊者说:“我不相信吹不灭!我去吹去!”他到这儿来,用口吹也吹不灭,用神通风来吹也吹不灭,最后他把这个最大的风──毗蓝风,这种风比任何的风都大,从须弥山后面涌出来,来吹这个灯,也吹不灭。
神通没有用了,他们就去请问佛:“怎么今天这个灯这么作怪,怎么样想法子也吹不灭它呢?”佛说:“啊!你不知道,送油这个人,他是最穷的,各处去和人要饭吃。这是他这一生要来的钱所积蓄的,所攒的就这么多,现在统统拿出来买这一加仑油,来佛前点灯供养;所以他这种心,是永远都不灭的,这种灯也是永远都不会灭的。”所以,以后他的油点的灯,白天晚间也不灭了。这是一个穷人,你看!他本来没有,他把他所有的都布施出来了;所以能使令这个灯永远都不熄灭,用什么神通,都熄不灭它。那么贫穷,你若再能布施,那才是真正的功德;你越没有,你越能作布施,这才是真正的布施。那么越有,还是要作布施;说:“这不是布施吗?”也是布施,不过,你有的人,那是很平常的。

L2 合舍几用车喻 分二
M1 合舍几 M2 合用车喻
今M1

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于方便,为诸众生赞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者,众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舍利弗:释迦牟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如来,就是释迦牟尼佛;佛又做这种的想法、这种的思想,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如果我仅仅以神通的力量,和所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种智慧的力量,舍于方便:不用方便法门;为诸众生:为这一切的众生,赞如来知见:赞叹佛的知、佛的见;就是一切种智和佛眼。力无所畏:赞叹佛的十力、四无所畏。者:我单单说这个法。众生不能以是得度:众生就不能以这种的因缘来得度脱。
所以者何:什么原因呢?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因为这一切的众生,没有能免去这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和忧愁、悲哀、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他们都像小孩子,没有明白人生的道理,所以就被这三界的火宅所烧;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何由能解佛之智慧:他们怎么可以知道如来的智慧呢?因为他们从来也就不知道有佛法,所以现在你给他们讲佛的智慧,他们怎么会懂呢?好像在这个西方,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佛”的名字,所以学佛法,人人都怕。
好像今天来的女学生,我问她为什么这么久不来?她说她怕。问她怕什么,她也说不出来一个怕什么。所以我就说,人都怕开悟,怕成佛,怕得到明白,因为你明白了,就不能再做糊涂事了。现在甚至于我们的佛堂里,有这种的居士,明明知道错,他单要往错了做;明明知道犯戒是不对,他单要犯去,明明知道吃迷幻药是不好的,他单要吃。那么在没学佛法以前,做什么错事,那都不要紧的;若明白佛法之后,还往错了做,那就是明知故犯。明知故犯,就罪加三等,再要加上三倍的罪;加一等还不算,两等不算,要加三倍。
所以我们有做错事的人,要赶快地改;若没有做错的,更应该往前去勇猛精进,好好地修行。不要明知故犯,明知道这不对还要去做,这就叫错中错、迷中迷、苦中苦,这是危险中的危险!将来──在前边不是所说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一定是很接近的。我们人犯过,犯头一次,若能痛改前非,这还可以补救;若再犯,乃至三、四、五、六,总继续着犯,这是增加自己的罪业。越造越重,越重就越会堕落。能以迷途知返,走错路还是要赶快回头,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苦海没有边,你一回头就到岸了。我们人有犯过错的,应该改过;没有犯过的,应该更加往好了去做。所以孔子说过:“过则勿惮改。”有过,不要怕改。若怕改过,那过就是不能没有了,因为不改;若能以把过改了,“过能改,归于无”,就没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9-21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M2 合用车喻 分二
N1 牒前三喻 N2 正合用车
今N1

舍利弗!如彼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济诸子火宅之难,然后各与珍宝大车。
如来的智慧难明难了──不容易明白,也不容易了解;所以佛才“为实施权”,为这实的智慧,而先说权巧方便的法门。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舍利弗!舍利弗,在声闻乘中是智慧第一;要是算到菩萨乘里,他的智慧就谈不到第一;在菩萨乘中,智慧第一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所以佛告诉舍利弗说,如彼长者:好像前边所讲的那位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身手有力,譬喻佛的神通;佛这种神通,是妙用无穷的。而不用之:虽然佛有这种神通和真实的智慧,可以用神通来教化众生,但是他不用;也可以用真实的智慧来教化众生,但是他也不用。那么留着做什么呢?是不是佛舍不得这个神通,一用就没有了?舍不得这个智慧,一用就少了一点呢?不是的。
为什么佛不用神通和真实的智慧呢?但以殷勤方便:佛很忙的,不休息、殷殷勤勤地用这权巧方便法门;这就是为实施权,说权巧的法门,就是为一佛乘而说三乘法。三乘法,是声闻乘法、缘觉乘法、菩萨乘法。
勉济诸子火宅之难:用权巧方便的法门,来救度这一切的众生。勉,是勉强;济,是救济;诸子,就是那三十子、五百人。这三十子,就有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的人,是佛的真子和佛的内子;五百人,就说的五道的众生,也就是一般的众生。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在这个火宅里是危险的,如果你不想法子逃出去,就会烧死的。因为会被火烧死,所以叫难;难就是灾难。那么被什么火所烧呢?被三毒的火所烧;三毒,就是贪、瞋、痴。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就是火宅;被贪瞋痴所烧是非常危险,所以是火宅之难。
然后各与珍宝大车:长者以羊车、鹿车、大白牛车放在门外,把这一些小孩子都骗到门外,然后给每人一辆大白牛车。这大白牛车,是以一切的珍奇杂宝而严饰之;这是譬喻六度万行来庄严这个大车。大车,就是大乘;大乘,并不是菩萨乘,这是佛乘──唯一佛乘,更无余乘,所以叫珍宝大车。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在以前不用这个珍宝大车,而说有三种车呢?因为若说有珍宝大车,那些小孩子也未必然懂,所以就说羊车、鹿车、大白牛车。虽然有小车、大车,但是小孩子就欢喜小的;你要是说有大车,或者他害怕了,不敢要了。你若不给他说声闻、缘觉乘,即刻就给他说出佛乘,这个人就会有一种恐惧心了!你给他说真的,他反而怕了,生一种惊怖的心,说哪有这个道理就可以成佛?他就退步不前,不但不往前进,而且还往后跑了!所以佛用这种权巧方便来哄小孩子;好像给人家看小孩子的保姆,要尽说小孩子可以懂的话。如果你说他不懂的话,你就哄不好这个小孩子。佛也知道众生没有这种大智大慧,所以就说小乘法,说声闻乘;而等到法华会上,才合盘托出,整个的佛法都交给众生了,告诉一切众生皆可作佛,所以这叫珍宝大车。

N2 正合用车 分三
O1 合拟宜三车并知子先心 O2 合叹三车希有 O3 合适子所愿
今O1

如来亦复如是,虽有力无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
如来亦复如是:释迦世尊也像这位长者赐给小孩子大车的道理一样。虽有力无所畏:佛虽然有十种智力和四无所畏,而不用之:但佛不用这十力的真实智慧和四无所畏的力量。佛不用神通和真实的智慧,是不是觉得真实智慧和神通特别有价值,如果用了就会少一点?不是的!佛如果用真实的智慧和神通的力量,因为众生不懂,所以就先说权巧方便的法,为实施权。现在到法华会上,开权显实;所有的佛法,都告诉众生,令一切众生早成佛道。
但以智慧方便:所以释迦牟尼佛为实施权,但说方便法。这种方便法,是用智慧来支配方便;这种智慧的方便,是“观机逗教,因人说法”,也就是“应病下药,因人施教”。众生所有的病,就是贪、瞋、痴三毒最厉害。这三毒,把我们本有的法身慧命都给遮蔽住了。
贪,是贪而无厌,多多益善,没有餍足的时候;你说厉害不厉害?没有餍足的时候,也就是昼贪、夜贪,昼夜六时都抱着这个“贪”而不休息。
瞋心,就是对我不如意的,所谓“逆我”者,对于我有一点拂逆的情形,我就生出一种瞋恨心,瞋恨得晚间睡觉也睡不着,想法子一定要报仇,要对付这个人。瞋恨心一生出来,修罗的面目就现出来了,就是七八家子都搬到一起。怎么七八家子搬到一起去?这是个大家庭,力量更大了,团结起来了。这七八家子是什么?是眼睛、鼻子、耳朵,嘴巴,都搬到一起去了。这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它们做了一个大公司,跑到一起去合股做生意去了。做什么生意呢?做要怎么样去打人。这修罗相貌,就是见了谁也不讲话,把面目现一种黑的颜色,叫所有人一看见就逃之夭夭,望而避之。谁一看见,不得了!离他远一点,不要碰着他;他一身都是火药味、炸弹,一碰着他,炸弹要响了,这不得了了!周身都是火药味,这是一个现成的原子弹;这个原子弹,比那个原子弹更妙。
怎么说呢?他这个原子弹是活的,那个原子弹是死的,要用人去支配;这个,自己可以支配它,可以叫它响、它就响,叫它不响、它就不响,有操纵力在他自己这儿。所以不单害自己,也害人。怎么说不单害自己?你无明一发起来,就把你所有的修养、智慧,都给烧去了!你看发脾气的人,都是最愚痴的人。若不愚痴,他就没有脾气。你看有哪一个真正智慧的人总要发脾气?
我方才说这个七八家子搬到一起,成了一个大公司;你们大家大约都明白了,就是眼睛、鼻子、耳朵都长到一起了;不是长到一起,它们都搬家搬到一起去了!搬到一起,就要和其他人斗争;说我们团结起来,有团结力。那么瞋心是这样子,这是修罗的相貌。你们看见谁发脾气,那发脾气的人都是修罗。说:“哦!您这个法师是不是尽给人家起一个坏名词啊?”不是的。那修罗不会旁的,就是会发脾气,一天到晚以发脾气是他的本领。
为什么发的脾气呢?因为有贪心;若没有贪心,也不会有脾气。又因为什么发脾气?因为愚痴。方才我讲的,你要是聪明有智慧,也不会有脾气了。凡是发脾气的,都是可以把他拨到修罗法界去。所以,这贪、瞋、痴三毒,把我们自己本有的智慧、法身、本有的功德,都给烧去了!这就是最大的一种火。
在如来的智慧来说这种方便法门,能以见着什么众生,佛就说什么法。佛说法,是一音演说法,随类各得解。佛这儿说法,人听着,也是修行成佛的道理,令人觉悟;神仙听着,也要发菩提心,也要修行证果;菩萨听,也是发菩提心;罗汉听,也是发菩提心;声闻、缘觉,都是发菩提心,乃至于一切九法界的众生,听见佛所说的法,都发菩提心。佛以一种的音声说法,而众生的种类不同,但都能明白佛所说法的妙处;所以这叫方便智慧,以智慧的方便来教化众生。
于三界火宅: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火宅之中,拔济众生:佛来救助一切众生。拔,是救拔,用手拿着把你就拉出来;本来你在那泥里头陷着,佛用手一拉,把你拖出来。这表示我们众生在三界火宅里,被火烧得手也伸不开了,脚也不会走路了,正在那儿烧得都要烧死了;佛就是一个消防员──救火的人,来到这儿把这些人救出来。我们三界就是一个大火宅,佛跑到三界里,不怕被火烧死,还用手往外拉我们;你看,佛对我们多慈悲!
我们听到这个地方,若有良心的人,都应该痛哭流涕;佛对我们这么慈悲,我们再若不发心修行,那真是不是人了!就要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里头去了。所以,我们现在不要为一个朋友,说几年没见面了;或者为一个亲戚,他有了什么危险就哭起来了;我们现在自己亲历其境,在这火宅里头就要烧死了!佛自己的生命都不顾,而来救我们这一切的众生;你说,我们再若不发心,那可是太辜负佛的这种慈悲喜舍了。所谓“慈能予乐,悲能拔苦”,佛把我们的苦都给拔出来,我们就得到快乐了。应该发菩提心,不要再像以前那么懒惰;应该生惭愧心了,不要再像以前那么大的脾气;应该发觉悟心,佛在那儿等着我们。
有人问:“方才法师您讲,佛都不要命来救我们,那么佛已经成佛了,他还有死吗?”佛没有死,众生有死;佛虽然生死了了,不会再死了,我们众生的生死没了呢!我们众生的生命,就是佛的生命;所以我们若不赶快修道、了生脱死,那也就是等于拉着佛来陪着我们死一样!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赶快发菩提心,向前去勇猛精进,不能再懒惰了。
佛为救拔众生,为说三乘:分别说这三乘。声闻:声闻乘。辟支佛:缘觉乘,就是辟支佛乘。佛乘:就是叫我们成佛去。这三乘的法门,给我们预备到这个地方了,我们是要哪一种车?是要羊车?还是欢喜鹿车?还是欢喜大白牛车?你自己选择一种车。不是说听经,就这么听一听就算了;这是要你自己也拿一份。佛现在给我们这三车,也是每人都有一份的。你欢喜要大白牛车,佛就给你一个;你欢喜要鹿车,佛也给你预备一个;你欢喜要羊车,最小的、Very small one? OK! 你若自己哪个也不要,那么佛也没有法子来救你了!

O2 合叹三车希有 分三
P1 合示相转 P2 合作证转 P3 合劝修转
今P1



 楼主| 发表于 2017-9-21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作是言: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勿贪粗弊色声香味触也。若贪着生爱,则为所烧。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
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就作出这样的说话。这是阿难结集经藏的时候,加上这四个字;这个“汝等”,就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了。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说“汝等”?汝等,就是三十子连五百人,也就是包括你我现在这一切的众生。所以你不要以为我们都在外边,我们都在这个“汝等”之内呢!所以释迦牟尼佛对着你、我、他,就说:“你不要很快乐地住在这三界火宅里头”;不要以为很快乐,那是很苦!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火宅里边,非常痛苦!一切都不是很好玩的。
所以“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就是讲苦、集、灭、道四谛的“苦谛”。这“苦谛”有无量诸苦,可是众生都是染苦为乐。好像有的时候,世界上不论什么事,要是会做的,就是坏事也能把事情做好了;要是不会做的,就是好事也会把它做坏了。本来是苦,众生就以苦为乐;明明是乐,他又认为是苦,所以这都是一种颠倒相。众生的颠倒相,就迷不知返──在迷途里边走,不知道回头。
勿贪粗弊:勿,就是不要;你不要贪这种的粗弊。粗,对“细”而言“粗”,就是很粗劣的;弊,就是坏了、烂了。什么烂、什么坏呢?就是苦,就是烦恼;它扰乱我们的心性,破坏我们的智慧,令我们都愚痴了,这就叫粗弊。
色声香味触也:色、声、香、味、触,是五尘,也叫五欲;色、声、香、味、触的“尘”,是五尘的境界。色,是色法,有形色可见,凡是我们所面对着,有一种形相的,这都叫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这都无形的。这五尘的境界,就把我们一切的众生给迷住了!有的就迷于色,被色尘所染污;有的欢喜听音乐,这是迷到声尘上;有的欢喜嗅香,这迷到香尘上;有的贪着于味,这迷到味尘上;有的欢喜触,被触尘所迷,也就是被这触尘所染污。
怎么叫“尘”?就是不清净。这五尘的境界,把众生迷得颠颠倒倒,你若能对境无心,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你在这种境界里头能觉悟,这就超出世间去;你若在这种境界里头,被境界所迷,这就要堕落了。常常讲“眼观声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对境无心,不被境界所转,也就是你能转境界,而境界转不动你。你能有这种的境界,这色、声、香、味、触,就没有法子摇动你的心;你若见,就起一种贪爱,这就是被境界迷。
若贪着生爱:你若贪这五尘的境界,生一种爱着的心──又执着,又有一种爱心,这爱心就属于一种情感的爱。对着五尘的境界,就生出来一种执着,生出一种“见爱”。一般人认为这个“爱”,是很重要;其实,你不能了生死、没有成佛,就因为这个“爱”。“性流为情,情流为欲”,就有这种欲爱;这种欲爱,就是生死的根本,也就是有漏的一个源头。你若没有情爱心,就得到无漏;你若有情爱,就得不到无漏。则为所烧:为什么所烧呢?就为这种爱火所烧;这种爱,把一切的人都烧死了。
这一段文,是属于苦、集、灭、道的“集”谛。你有这种情爱,就会生烦恼了;你若没有情爱,没有爱欲心,就没有烦恼了。为什么你有这情爱?就因为你把自己的身体看得太重,想令身体得到一种享受;这是一种大错而特错!你看释迦牟尼佛修行,他为什么到雪山去受那种的苦?为什么他到菩提树下去成道?他就是把这种的情爱,世间一般人所有的这种心,断了、没有了,所以他才能证果成佛,才能断烦恼。
佛最初第一次转四谛法轮时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道,可修性;此是灭,可证性。”这是示转,就是告诉一切众生,这个苦太厉害了,是逼迫人的。这个烦恼是由你内里有烦恼,外边烦恼才会来;你内里头若没有烦恼,外边就不会有什么烦恼来的。这是道,是可以修行的;这是灭,可以证得的。
佛最初第二次转四谛法轮时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这是劝转,就是劝一切众生修行,说这个苦,你也应该知道;这是集、是烦恼,你也应该断;这个道,你也应该修;这灭,你也应该证。
佛最初第三次转四谛法轮时说:“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道,我已修;此是灭,我已证。”这是证转。佛最初对憍陈如三转四谛法轮,所以在《法华经》这一段文,也是表示“苦、集、灭、道”这个道理。
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这个“汝”也就有一个“等”字,不是单单一个人。汝等速出三界,不要再在这个三界里流连忘返,把自己本有的家乡忘了,要赶快修行,超出这三界。快一点!不要等了!越等就越堕落!
你们出来这三界火宅,都应该得到这三乘;三乘,就是声闻、辟支佛、佛乘。声闻乘是修四谛法,闻佛的声音而悟道。辟支佛,又叫缘觉,他“春观百花开,秋睹黄落叶”,看这一切的万物,有这种天然生灭的道理,修十二因缘法而证得辟支佛果。生在有佛出世的时候,就叫缘觉;生在无佛出世的时候,就叫独觉;因为辟支佛多数是住在深山穹谷里,很少和外边接触,他修行证果,所以成辟支佛。佛乘,我们听经听过很多次,大约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佛乘了;不过,知道了,也不妨听多一遍。
什么叫佛?“佛”是半梵语,译为“觉”。本来这个“佛”根本就是梵语,不是半梵语,而是梵语的一半。“觉”分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与凡夫不同,佛能自觉,能自己觉悟了,凡夫是不知不觉的;佛不但自觉,而又能觉他,既能自利,而又能利他。那么自觉也圆满,觉他也圆满,这叫觉行圆满;觉和修行的行门都圆满了,所以这叫“三觉圆,万德备,故名为佛”。
这“佛乘”,和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是不同的,所以《法华经》只讲“唯一佛乘,更无余乘”。前边所说的“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法,都是权便之法;唯有佛乘,才是真实的法。所以现在在法华会上,佛是开权显实,把以前那种权便的法门都放下了,要显出这真实的佛乘来。
**P2 合作证转

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
所以释迦牟尼佛又说,我今为汝保任此事:我给你做一个保证人,我担保你这件事!“这件事”是什么事?就是“成佛”的这件事。就是你若能依照这大乘佛法来修行,一定能成佛的,我保证你成佛!终不虚也:绝对不会假的,绝对不会虚妄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9-22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P3合劝修转

汝等但当勤修精进。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 隐快乐。
汝等但当勤修精进:汝等,就是你们这一切的众生;但,就是只要;当,是应当。勤,是不懒惰;修,是修行;精,就是振奋精神;进,就是向前去迈进,行大乘的佛道、大乘的佛法。大乘开权显实,示真实相,你们一定要勤修精进;若不勤修精进,就是大乘在这儿,于你也没有益处,也就等于“说食数宝”一样。你若不修行,所谓:
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
于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
在《楞严经》上也说:“譬如说食,终不能饱。”到饭馆子里,你不吃东西,只看菜谱,说这个不错,好吃!那个更好吃!那个比这个好吃的更好吃!就这么念,念了一天菜谱,一口也没吃;肚子的饿病也没有治好,这叫“说食终不能饱”。或者你在银行柜台那地方,尽给人家数钱,一天数了几百万块钱;到晚间,自己连一块钱也没有,都是给人家数钱。这叫“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自己连一个 penny(一分钱)都没有。
“于法不修行”,你光明白这大乘法,若不依照大乘法去修行;“其过亦如是”,过是毛病;这个毛病,和给人家数钱的毛病是一样的,你自己是无所得。你不到餐馆去吃,你在家里说这面包是不错的,说意大利的面包,或者是法国的面包,擦上一点牛油更好,若有一点起司也不错,你在家里这么念来念去的,也没有治了你的肚皮饿,这叫“光说而不行”。你要是想要得到,必须要去做,不做就不能得,所以要勤修精进。精进,要有身精进、心精进。身精进,你拜经,得用身体;你念佛,用口来念,这身、口的精进。或者你念经、打坐、持咒,总而言之,你要有一件东西来做。
我们这个心,你若没有事情给它做,它就不老实,就打妄想了。它就像猴子似的,总不老实,东跳跳、西跳跳,又上上树、又下来,一天到晚也不闲着;所谓“心马意猿猴”,我们这个心也就好像马似的,那个意也和猿猴是一样。所以你必须要给它一点工做,它就老实了,不打妄想了。那么身精进,心也要精进;心精进,就是念兹在兹总要想佛法。佛法是要实行的,不实行,你光说没有用的;我常说:“说得好,说得妙;不实行,不是道。”你一定要实实在在去做,去用功,这才能得到利益,所以要精进。
如来以是方便:如来用这三乘的方便法门,诱进众生:诱,就是引诱;换一句话说,诱就是骗的。释迦牟尼佛,你知道干什么的?就是骗我们大家的。可是这个“骗”,不是一个假骗,是个真骗,把我们骗得了生死;如果不骗我们,我们不知道怎么了生死。什么证明说是佛骗众生呢?你看!佛比喻自己是大长者;长者看小孩子在房子里,房子起火烧了,他就说:“啊!你们快出来!我有羊车、鹿车、牛车在门外哪!”根本没有!门外没有羊车、鹿车、牛车!这是不是骗呢?小孩子就欢喜玩这个车,所以一听着有车了,就往外边跑去了;跑到外边去,释迦牟尼佛一想:“我既然用这个车把他们骗出来了;我这么有钱,好啦!我每个人给他们一辆大车。”给大车了,这就又不是骗了,证明他所说的话是真实了。
那么最初是以方便法,来令一切众生出离火宅;等出离火宅了,佛要给大乘法,开权显实,现在要说真实的妙法了。诱,是诱导,就是好像“空拳度子”一样。释迦牟尼佛看见一个小孩子要掉井里了,因为小孩子不知道这是危险,他再往前一爬,就会掉井里了。佛就用方便法,说:“小孩子!你快回来啦!我手里有糖,你快来!我给你糖吃!”小孩子就懂得吃糖,这有糖了,于是就爬回来。
释迦牟尼佛手里有没有糖呢?没有!虽然没有糖,佛可以到旁的地方,拿来糖给这小孩子吃,这也不算骗小孩子。这就叫诱,引诱。引诱,是方便之法,换一句话说就是投其所好,也就是叫投机;可是众生学会了投机,就用到偏的地方去了。佛用这种的方法,这是来诱导众生、教化众生,所以说“诱进众生”。
我们现在都是众生,不要忘了!有人就说释迦牟尼佛骗人,这回我不要受他骗了!你不要受他骗?你觉得做众生没有做够,那只管多做一个时期;如果你不愿意做众生,说现在我想要明白佛法,想要成佛了,那你就要受释迦牟尼佛来骗你!你想不受,也不可以的。
复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又作这种的说话。汝等当知:你们这一切的众生应该知道,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这三乘法都是过去诸佛所称叹、现在诸佛所称叹、未来诸佛也称叹。这三乘的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方便接引众生的一种法门,所以被一切诸佛所称扬、赞叹。称,是称扬;叹,是赞叹。称扬,就说这种法是最妙了!是希有难遇。
自在无系:得到自然的智慧,就是自在;你得不到这种的自然智,就不自在。自然智,也可以说是他心智;就是明白一切众生的心了,所以很自在。系,就是用绳把他系上;没有得到解脱,也叫系。现在得到解脱了,没有挂碍,远离颠倒梦想了,所以这叫无系;也就是得到最高的智慧,能以把一切都放下了。
无所依求:依,是依赖;求,就是心里所希望的。无所依,这是“此生已尽,不受后有”;今生一生就了了,再不受后有了。因为生死了了,再没有来生;有来生,这就叫“有”;没有来生,就不受后有。“无所依”就是没有所依靠,不要去依赖其他的人了。所依还有个能依,我们的自性是能依,生死就是所依,依靠这个生死。现在没有生死了,所以无所依了。无所求,就是“所作已办,梵行已立”;所作的事情已做完了,已经办妥了。梵行,就是清净的行;已立,已经成功了;所修行的行门,已经建立起来,这是“梵行已立”。因为所希望的已经达到目的了,所以这叫无所求。那么能到无所依、无所求这种的程度上,就要证果、了生脱死了。
乘是三乘:乘,是坐乘,坐乘到这三种的车上边。以无漏根、力、觉、道:以无漏的根、力,不是有漏的。根,是五根,就是信、进、念、定、慧。信根,要有信心;你若没有信心,学佛法就不会相应的。念,就是念根;念兹在兹,不要忘了它。进,就是精进的根;要向前去精进,不能懒惰,不能顺着自己的性情就懒惰了,这不可以的。定,是定力。慧,是智慧。根是以生长为义,因为它能生长人的善根。再者,这五根又会生出五种“信、进、念、定、慧”的力量,这叫五力;就是信、进、念、定、慧这五力的种子。
觉,就是七觉支,就是:(一)择法觉支;择,选择、拣择,就是拣择这好法去做。(二)精进觉支;要去精进。(三)喜觉支。(四)除觉支。(五)舍觉支。(六)定觉支。(七)念觉支。七觉支,又叫七菩提分。道,是八正道,就是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思惟、正精进、正念、正定。
禅:是四禅,就是初禅和二禅、三禅、四禅。初禅有三天,二禅有三天,三禅有三天,四禅有九天,这是四禅十八天。在这四禅的天人,都是修禅定;在我们人间的人修禅定,也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证得初禅的境界──这是一种境界,不是说就是初禅天的天人。我们人间修禅定的人,到初禅的境界上,往那儿一坐的时候,就入这种初禅天的定,这叫离生喜乐地。离开烦恼了,生出一种快乐,这是超过人间一切的快乐。为什么他不生烦恼?因为他得到这种快乐,得到禅悦为食了。得到初禅的境界,一天到晚都觉得非常的自在、非常的舒服,身体那种感觉简直从来没有那么好的;就是人间男女的性行为,都没有这种的感觉快乐。因为有这种的快乐,所以他觉得其他的一切都是平常,这叫离生喜乐地。
在中国的药书说:“天根月窟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这就是说的坐禅得到初禅这种境界,这时候,人身体有三十六个大的部份,都非常快乐。“春”就形容这种快乐的意思。这是在医学上来讲,但是在医学上没有人明白,只这么念一念;在医书上有这种的说法,可是真正懂得的人很少。
这离生喜乐地,你往那儿一坐,就有这种境界;不坐的时候,也有这种境界。行、住、坐、卧,都在这种快乐之中;越修,这种境界就越增加。再坐的时间久了,人的脉搏也停止了;在这时候,坐两钟头就像几秒钟似的,或者坐一天也像五分钟那么短时间。好像虚云老和尚在终南山入定坐了十八天,也都是得这种境界。这种境界,只要你有诚心,打坐就可以得到的,并不困难,尤其青年人很快会得到这种境界。你要是不打坐、不修行,那当然是没有了;你若用功修行,自己就会领略得到这种境界。
这是初禅的境界,并不是说天人是这样子,而是我们修道人以这凡夫的身,若修行了,就可以得到这种境界。这种境界并不出奇,不是很不得了,这很平常,这是修行入门的初步,所以不是说得到这种境界就很高了。若想得到真正的好处,证得圣果,还要加功猛进,不是在这个地方就站住了!
二禅是定生喜乐地。你在有这种快乐的时间,你也不要贪着,不要说这是最好了!你贪着,那就在这个地方停止了!那没有用的。要修定,不要摇动你的心,你心常常在定中,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行、住、坐、卧,都和入定是一样的。心不往外跑、不向外攀缘;所谓“心如止水”,像水停止了似的那么澄清、玲珑剔透的境界。那么在这时候,你要是打坐修行,不单脉停止了,这呼吸气也都停止,你坐多长的时间也觉得很短;可是在这个时候,你还有念。
在离生喜乐地的时候,定力不足;在定生喜乐地,定力有一点基础了,呼吸气也可以停止了,但是你的念还没有停止。有的时候正在坐着,“啊!我坐了多久了?”这一打妄想,出了定了!你不打这个妄想,坐那儿多久也不知道时间,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你一生了这一念:我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办?啊!等一等要去银行,看一看有多少钱在银行里存着?我等一等要去买菜,今天吃什么呢?这都是。一打这个妄想,就出定了,这念还没停止呢!


 楼主| 发表于 2017-9-22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到三禅,叫离喜妙乐地。初禅是“喜”,二禅是“定”;但是“定”还没有离这个“喜”,还有禅悦的这种境界。可是到三禅,这“喜”也离开了;你也不要贪着这种法碍,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都离开了。这时候,又得着从来没有得到的那种微妙不可思议的快乐;这个快乐,这是天上的快乐,不是人间的快乐了。这种快乐,那可是得未曾有,从来都没有试过的;所以你若想尝一尝这个味道,就去用功参禅打坐。
到四禅,是舍念清净地。在三禅的境界,念住了,不打妄想了,可是还没有舍。到四禅,把这个“念”简直地就放到一边去,舍了,那就是没有了;自己没有念了,无生无念了。在这个境界,是把客尘的烦恼完全都澄清了;可是没有证果,这只是修道所得的一种轻安的境界。
定:四无色定,就是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在这四种定的天,称为无色界天;这四天的天人,只有一个识而没有形色,所以这个“定”也叫无色定。在这种定的地方,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因为它无色,所以又叫四空处。禅定,就有四禅、八定;这四禅加上四无色定合起来又称为八定。
禅定之后,就要解脱:解脱有八种,就是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这叫八解脱,又称为八背舍。背舍什么呢?背舍烦恼,得到一种解脱。
怎么叫内有色想观外色?内有色想,你内里边有这种色欲的念。因为人都是凡夫,所以在最初修道的时候,就没能免去这种色法;在你想断,但是里边还有这种的种子──有这种的心,有这种的意,有这种的念。观外色,观外色怎么观呢?本来应该用“九想观”或“不净观”来观外边的色。你若知道它是不净了,就不会着住到这种的色上;也就是你若放下了,不会着住到色上,就得到解脱,就自在了!这叫第一种的解脱。你若放不下,着住到这上边,就没有得到解脱,就不自在。
怎么才能放得下?若能把它看破了,也就放得下了;看不破,就放不下,就得不到自在,所以要先修“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这种观。用功的人,用得时间久了,不知不觉中就把色欲的心念都没有了。没有了,是不是就可以了?你还要观外色。
你看怎么样美丽的一个女人,将来也一定会老,一定要死的;她老了、死了,身体就会变坏的。身体死了,作青瘀想,死人身变成青色的,瘀了;然后就有血出,作血涂想。九想观还有脓烂想,有脓之后就生虫了;这虫就会吃这个肉,然后就变成骨头了;骨头坏了,然后又变成土了。这四大分离,各有所还;风大就还给风,地大就还给地,水大就还给水,火大就还给火了。各有所还,那么都空了!要这样观。观一个人,是这样;观十个人,也是这样子;观百千万亿人,都是这样子。
你明白这一种不洁净的观想,无论男人观女人是这样观法,女人观男人也是这样观法。能以作这样观念,你就不生贪爱,就没有一种爱欲心,这就是得到解脱。得到解脱了,然后就得到净解脱身作证。你因为把这种的色相打破了,看得破、放下了,得到净解脱身。那时候,你是一个净解脱身来作证;具足住,也就是一个解脱的意思,住于这种清净的本体上,然后你再空也解脱,识也解脱,有也解脱,想也解脱,最后得到灭受想身,修灭受想定。这时候,把你的识也都将灭了;但是还没有灭,到八万四千劫的时候,它还会生。所以虽然有这四空处的境界,得到灭受想定,生死也没有了呢!
这八个,叫八解脱。四禅加四空处,再加上灭受想定,这是九次第定。
又有三昧等:三昧,是三三昧──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这三种的三昧,你若成就了,这就成空无相愿。若详细讲起来,是需要很多时间的,现在就提一提它这个名字。等,就等于以上所讲的这些个道理。
而自娱乐:修这种的功夫,而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所以就非常地快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游戏在禅定之中,得到无量的安稳、无量的快乐。这就是说,你若得到真空的涅槃,就永离一切的灾患,所以叫无量安稳的快乐。
前面所说的“禅定、解脱”,不是叫你坐在那儿,什么也不想就可以得到解脱。什么也不想了,这不变成一个木头人吗?这没有用的。可是你又不真能像个木头人;你若真能像个木头人,那个用处大;你若不能像这个木头人,那根本就不是一个木头人。怎么说不能像木头人呢?木头人不打妄想,根本就没有一个想。你现在说你像木头人,“你像木头人”这是不是一个想?根本谈不到是一个木头人!那么你不是一个木头人,你有什么用处?你自己想一想。那没有用处,就连个木头人还不如!
那个木头人虽然没有用处,但它至少不是一个世界消耗者;你这个“不是木头人的人”,却做世间一个消耗者。消耗什么呢?会吃饭!有吃饭、穿衣服、睡觉的用处;其余还有什么用处?你说,你对世界有什么贡献?对哪一个人有什么利益?没有的。你对人既然没有益处,和那木头人是没有分别的。人所以和木头人不同的地方,就是要对人有益处。对世界有贡献,利益所有的人,叫所有的人都得到我的好处,那是有用处。你能做,但你有没有做到这种的事?有没有这种的功能呢?没有,那和木头人没有分别,没有什么用!但是你不是木头人,所以也没有用。
你人真要是能像个木头人,那还有大用,那可以。你能以不打妄想,那你的性光、智慧就充遍法界了。为什么你不能智慧充遍法界?就因为你没有像木头人那么老实。听见没有?我们不是木头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8-12-9 17: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3-30 17: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10: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9-26 09: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27 08: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27 08: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7 15: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