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N2 诫门拟宜不得 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着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 我当为说怖畏之事:大富长者自己就想了,我应该给他们说这种恐惧的事情。此舍已烧:这个房子已经烧了,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就在这时候,赶快走!赶快逃出这个火宅!不要被火烧死。作是念已,如所思惟:作这样的想之后,像这样想一想。 具告诸子:大富长者就告诉他这一班小孩子,汝等速出:你们大家快点离开这火宅啦!父虽怜愍:父亲虽然怜悯儿童这么样子,善言诱喻:作譬喻来给他们讲,诱导他们。而诸子等,乐着嬉戏:可是这一班小孩子就只顾玩耍,也不听他讲话了。为什么不听呢?就因为贪玩,不知道危险了。长者虽然用善言来诱引,可是“而诸子等,乐着嬉戏”,这一些个孩子,他们都着住到这个嬉戏的地方,不肯信受:都不相信长者所说的话。不惊不畏:他们也不怕被火烧死,也不怕丧失了性命。了无出心:这一切的小孩子,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出离火宅的这种心。 亦复不知何者是火:并且因为年龄太轻了,所以就连什么是火也不知道。“火”就比喻我们五道的众生,不知道八苦和五阴这种的火能把法身给烧了,能烧断这个善根。 何者为舍:又不明白五阴、十八界。五阴,是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六入,遇上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这是十二处;中间再生出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合起来称为十八界。十八界这种种法,像是诸苦的一个器皿一样,是苦的一种来源。因为不知道“阴、处、界”这等法,是苦的一个器皿,这个就比喻不知道这个舍。所以说不知道什么叫舍,他就不知道阴、处、界这种的厉害。 云何为失:也不知道什么叫失;这就比喻是不知道丧失法身的因由,不知道因为什么把法身丧失了。但东西走:就是向东走走,向西走走,没有一定的方针,没有一定的宗旨想要去什么地方,就是乱走。这一乱走,这就叫背明向暗──违背光明,投奔黑暗的地方去,所以生死往还,生了死、死了又生,生死、死生;忽然间就到天堂去了,忽然间又到地狱去了,没有一定的主宰。 戏视父而己:就是他父亲虽然叫他们出这个火宅,他也不懂什么叫火、什么叫舍、什么叫有损失,他们就还是这么生了死、死了生,毫不惊怖;戏视,就是那么看着,看看、笑笑,好像没有这么回事似的,以为很好玩的。这是表示什么意思呢?这比方不遵从大乘的佛法去修行、不听大乘的佛教;所以才说“戏视父而已”,就对着父亲看看、笑笑。在这个时候,佛这是一种诫门;诫就是警告的意思。那么警告,这一些个小孩子也都不听话;所以佛就说,我不教化众生了,要停止了!可是虽然有这停止的念头,可是这个心是特别慈悲的,不想舍离这个众生,所以又想其他的方法。 M2 用车喻 分四
N1 拟宜三车喻 N2 知子先心所好喻 N3 叹三车希有喻 N4 适子所愿喻
今N1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 尔时:当尔之时,就是长者叫这些小孩子出离这个火宅的时候。这些小孩子就贪玩得把烧身的大祸患也都忘了,也都不明白;所以当尔之时,长者即作是念:这位长者──就是佛,又作这种的想法。 此舍已为大火所烧:这个大的住宅,已经被八苦、五阴的火所烧了。就是这个五蕴的身体,已经被这种八苦交煎、五阴焚毁了。我及诸子:我,是长者──佛自称。我和这所有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弟子,和那“五百人”,也就是五道的众生;若不时出:若不即刻出去,必为所焚:必定会被大火给烧死、烧坏了。在本经前边的一段文,佛──这个长者曾经说,我自己可以安隐得出这个火宅的门;现在怎么又说,也要烧死在这个火宅里边,又是出不去了呢?这岂不是前后矛盾了吗?不是的!前边“安隐得出”是说的法身,佛的法身安隐得出;现在说就要和这些小孩子一起烧在这个火宅里头,是指着应身来说。所以我们看经文,在这个地方要分别清楚。 我今当设方便:佛在这个时候又想了,我现在应该设立一种权巧方便的方法。令诸子等,得免斯害:使令这一切的众生,不被这火宅所烧,不被八苦、五阴、这阴、处、界等,所来伤害。得免斯害,就能以得到免除这种的害处、这种的伤害;就不受火烧。 N2 知子先心所好喻 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着。 父知诸子:这个父,就是佛,也就是这一位长者;他知道这诸子先心各有所好:所谓“知子者莫若父”,做父亲的,一定是很明白他子女的性情;他们好奇什么,他一定会知道的。知众生者莫若佛,佛知道众生一切的所欲;众生欢喜什么、众生是什么根性,佛都知道。所以佛知道一切众生的性,就知道一切众生“先心所好”。先心,就是以前所学习的小乘佛法;每一个人都有他所好的,有修布施的,修四谛法的,修十二因缘法的。各人所修的法,都是他各自心里所好的;所以佛知道众生心之所好。好什么呢? 种种珍玩,奇异之物:这种种最名贵、最好玩的珍宝、玩具;很出奇、很稀有的这些东西。这也都是比喻前边所说的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等。这就说,这一切众生对这三乘的法门是各有所好。情必乐着:在我揣情度理──按照这种情形,我这么想一想、推测一下,他们一定会欢喜这些法的。 N3 叹三车希有喻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而告之言:这个长者对这一切小孩子就说了。汝等所可玩好:你们现在所玩的这一些东西,都没有什么好玩的,你们不要贪恋它!在这个火宅里头,不单不可贪恋,而且还有危险!你们不要用这些个东西来玩,我另有好东西给你们,我这一些个好玩的玩具,希有难得:你们从来都没看见过,这种的玩具最好玩,最希有,是很不容易得来的。你看看,这才是新鲜的玩具呢!这都是我在外国或者在花旗运来的,这是舶来品。 舶来品,好像中国得到美国出产的物品,这叫花旗的东西;就是用船运来的,现在是用飞机运来的,这更名贵了!说这一定非常难得的。汝若不取,后必忧悔:现在我给你这个玩具,如果你不拿去的话,将来会后悔的。你们赶快出来啦!我给你们这一些个最新奇的,完全都是新的。 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像这么多种的,有羊车,又有鹿车,又有牛车,你看看!这车非常的美丽,非常的好看,你们从来就没有看过的。快出来啦!你欢喜羊车,我就给你羊车;你欢喜鹿车,我就给你鹿车;你欢喜牛车,那也没有问题,我就给你牛车。 今在门外:这一些羊车、鹿车和牛车,现在都在门外这儿放着呢!羊车,是比喻声闻乘;鹿车,比喻缘觉乘;牛车,比喻菩萨乘。羊车,因为羊若驾上车,只可以拉少少的东西,所以叫小乘;鹿比羊就力气大一点,它要是来驾车,可以比羊运东西多一点,这叫中乘;牛车比鹿车更有力量了,运载人或者物质可以更多了,所以这叫大乘。可以游戏:这三种的车,才最好玩的呢!你坐在车上,什么地方都可以去的。 汝等于此火宅:你们这一些个小孩子!在这个火烧的宅子,宜速出来:你们应该快快地出来!随汝所欲:随你欢喜什么东西──你欢喜羊车,我就给你羊车;欢喜鹿车,给你鹿车;欢喜牛车,就给你牛车。你快点出来!皆当与汝:我一概的都赏赐给你们,你们不要再留恋在这火宅里了!快点出来啦! N4 适子所愿喻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在这时候,这一切的小孩子──就是三乘的人和五道的众生,听见佛所说这三乘的法门,珍玩之物:这么新奇、这么微妙的东西。因为这样子微妙,所以就引起这小孩子的一种好奇心,“啊!这么奇怪!这么妙!” 适其愿故:适,就是恰好;他们所希望的这个三乘法,恰恰满他们的愿,适得其所;所以佛就给说这三乘法。这三乘法,就是方便权巧的法门。可是你若说真实的佛乘,当时这一些小孩子,因为玩得把所有一切的法也忘了,就留恋在三界之中;所以佛才巧设权巧方便,而为众生说法。佛先设这三乘的法门,度五道的众生;最后佛才说唯一佛乘、更无余乘的真实法。在《法华经》所说的,正是实智的妙法,没有权法,所以智者大师叹这《法华经》是纯圆独妙,就是圆教的法门。 在学习讲经的各位,对这位前辈一定要存一种的恭敬心;以后凡于讲经的时候,不可以直呼前辈的名字,也不可以称过去袓师的名字。好像称六袓大师,你只可以说“六袓大师”,不要说“惠能”。你根本是一个凡夫,对袓师直呼其名,这是一种最不恭敬的,最没有礼貌的行为。譬如称初袓达摩大师,一定要称“初袓达摩大师”,要加上“大师”;这“大师”是一个尊称。好像讲天台教的袓师智者,他的名字叫什么,你称他“智者”,还要尊称“大师”;不可以单单叫“智者”,这样太不恭敬,太没有礼貌了。我们学习佛法,对这些前辈古人、袓师,如果不存有恭敬心,那你就没有法子真正明白佛法。 你一定要恭恭敬敬的,称“智者大师”,一定要加上“大师”两个字。或者好像称六祖大师,你可以称“惠能尊者”,或者称“六祖惠能大师”;不可以像以前有几个人,也学得自命是懂佛法的,他就“惠能、惠能”,觉得自己比祖师都高了、都大了。你叫你家里的小孩子,可以这么直呼其名;对比你尊长的,不可以呼名的。你呼名,这就是一个不恭敬的;所以,这一点我们学佛法的人,应该要注意。 你不要一边学佛法,一边造罪业。本来学佛法,要把罪业消灭了它,你一边学佛法,一边不恭敬佛法,一边来毁谤佛法;这就是不单你不能消罪业,甚至于罪业还要增加的。增加到什么程度呢?本来是已经清醒的人又糊涂了,又喝了迷魂药了,糊糊涂涂地不守规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