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14|回复: 0

论的雏型,论藏由批判异说而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6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陀入灭后二百多年,是阿育王的时代,大乘菩萨道思想在这时候也已经出现。阿育王虔诚奉佛,以正法治国,在各地广建堂塔、伽蓝,鼎力护持佛教僧团。然而当时有许多附佛外道并未正式受戒,就自称是佛教的比丘,混迹在僧团中,他们就是所谓的“贼住比丘”。这些贼住比丘往往轻忽戒律,超出僧团教制的规范,对教法教义经常提出不同的解释,因此产生许多纷争,甚至导致僧团无法和合布萨,长达七年之久。阿育王担心贼住比丘破坏僧团,敕令将邪见、破戒之徒全部摈出,不许混住。同时,为了确定正确的教制教法,便在首都华氏城举行第三次结集。

在阿育王亲自召集,目犍连子帝须上座主持下,共有一千名精通三藏的高僧参加结集大会。目犍连子帝须蒐集二百余条异端邪说,由大众共同讨论,加以批判,斥为谬论异说,并将诸派异说的批判编定汇集成为一部《论事》。

与前两次结集一样,第三次结集也对三藏进行整体会诵与重新确认的工作,至此,经藏和律藏可说全部结集完成,论藏也初步形成。由于《论事》主要是针对教法教义不同解释的批判和厘定,成为后来所有“论藏”的渊源,因此被视为一切“论母”的雏型。


《论事》  如何是补特加罗论者?于佛教内之犊子部、正量部,更是教外之多数之外道。此补特加罗者,是我、有情、命者。

百度百科  及至部派时代,轮回之主体论勃兴,诸部之间逐渐承认补特伽罗之存在。据《异部宗轮论》所载,说一切有部主张无有少法能从前世转至后世,但有世俗补特伽罗,有移转;犊子部的本宗同义谓实有补特伽罗,命根灭时,五蕴诸法亦灭,然补特伽罗不灭,转至后世,取诸趣生;经量部则别立胜义补特伽罗。此中,说一切有部所说,系以补特伽罗只是假立;犊子部、正量部及经量部则认为系实有。尤其犊子部将补特伽罗摄于五法藏中之不可说法藏,而称之为非即非离蕴我。对此,《大毗婆沙论》卷九、卷十一及《大智度论》卷一等处,曾破斥其所立。巴利《论事》(Katha^-vatthu)所立〈补特伽罗章〉,亦反驳此等说法。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天五事”。大天是佛陀涅槃两百年后的一位比丘,自称阿罗汉,因和经中记载的阿罗汉不同,故此,他对阿罗汉的修证果位做了新解释。认为阿罗汉虽然离欲证果,仍会受天魔的扰乱诱惑而梦失不净;虽然断尽三界见思烦恼,尚未断除不染污无知;对佛法诸谛仍有疑惑处;要由他人授记,才知自己已证解脱;必须至诚唱念“苦哉”,圣道才能现起。他将自己的主张编成一首偈颂: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 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


大天的五种邪见

小乘论·第1256部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九十九  

大天聪慧。出家未久。便能诵持三藏文义。言词清巧善能化导。彼后既出在僧伽蓝。不正思惟梦失不净。然彼先称是阿罗汉。而令弟子浣所污衣。弟子白言。阿罗汉者诸漏已尽。师今何容犹有斯事。大天告言。天魔所娆汝不应怪。然所漏失略有二种。一者烦恼。二者不净。烦恼漏失阿罗汉无。犹未能免不净漏失。所以者何。诸阿罗汉烦恼虽尽。岂无便利涕唾等事。汝今不应有所疑怪。是名第一恶见等起。

又彼矫设方便次第记别四沙门果。时彼弟子稽首白言。阿罗汉等应有证智。如何我等都不自知。彼遂告言。诸阿罗汉亦有无知。汝今不应于己不信。谓诸无知略有二种。一者染污。阿罗汉已无。二者不染污。阿罗汉犹有。由此汝辈不能自知。是名第二恶见等起。

时诸弟子复白彼言。曾闻圣者已度疑惑。如何我等于谛实中犹怀疑惑。彼复告言。诸阿罗汉亦有疑惑。疑有二种。一者随眠性疑。阿罗汉已断。二者处非处疑。阿罗汉未断。独觉于此而犹成就。况汝声闻于诸谛实能无疑惑而自轻耶。是名第三恶见等起。

后彼弟子披读诸经。说阿罗汉有圣慧眼。于自解脱能自证知。因白师言。我等若是阿罗汉者应自证知。如何但由师之令入都无现智能自证知。彼即答言。有阿罗汉但由他入不能自知。如舍利子智慧第一。大目干连神通第一。佛若未记彼不自知。况由他入而能自了。故汝于此不应穷诘。是名第四恶见等起。

然彼大天虽造众恶。而不断灭诸善根故。后于中夜自惟罪重。当于何处受诸剧苦。忧惶所逼数唱苦哉。近住弟子闻之惊怪。晨朝参问。起居安不。大天答言。吾甚安乐。弟子寻白。若尔昨夜何唱苦哉。彼遂告言。我呼圣道汝不应怪。谓诸圣道若不至诚。称苦召命终不现起。故我昨夜数唱苦哉。是名第五恶见等起。

大天于后集先所说。五恶见事。而作颂言。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04: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