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1|回复: 3

五千退席妙法莲华经方便品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7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L2 若闻不信受成增上慢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舍利弗!若我弟子: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舍利弗!假使我的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他自己说是已经得到阿罗汉果,或已经得到辟支佛果了,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也不曾听这个唯一佛乘的真实妙法,不知道;他不知道诸佛如来是为了用一乘教化菩萨,而成佛果。
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这一种人,不是菩萨,也不是声闻乘,也不是缘觉。为什么他不是菩萨?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因为他既然得了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菩萨果,就一定会相信我所说的这个妙法,他的根性一定是很深厚。如果他不信呢?他就没证得阿罗汉果、没证得辟支佛果,也没有证得权乘的菩萨果,他只是增上慢的种族。
**L2 若闻不信受成增上慢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
又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这一些个比丘、比丘尼,他们说自己已证得阿罗汉果。是最后身:现在这个报身是最后一个报身,以后就不再受后有。究竟涅槃:说他们已经得到究竟涅槃,常乐我净了,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不再向上发愿求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你应该知道,这一类的人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贡高我慢,有增上慢这类的人。
所以者何:是什么原因呢?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假使有个比丘,他真得阿罗汉果了;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他若不相信这《妙法莲华经》的话,那没有这个道理的。
**K2 开除释疑

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
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除非在佛灭度之后,现在没有佛。所以者何:是什么原因呢?
佛灭度后:在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像《妙法莲华经》这一种的经,能以受持、读诵,能以明白这个道理的。是人难得:不容易找到能信解这《妙法莲华经》的人;因为没有人明白,所以众生就不会相信了。
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或者遇见他方世界的佛,对《妙法莲华经》这种“开权显实”的妙法里边,他们就可以明白、决定了解。
**J5 说无虚妄

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你们这一切声闻、菩萨,和在会的大众等,应该专一其心,信解受持这部经典。一心,没有两个心。受持佛语:受持佛所说的这种法。这还恐怕一般人不相信,所以佛又说诸佛如来,言无虚妄:诸佛所说的话,没有假的,都是真实不虚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没有其他的三乘法,唯一的只有这个佛乘,所以你们不要生一种怀疑心。
**G2 重颂 分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 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 其数有五千 不自见其过 于戒有缺漏
护惜其瑕疵 是小智已出 众中之糟糠 佛威德故去
斯人鲜福德  不堪受是法 此众无枝叶 唯有诸贞实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愿意把这种的意思再重复说一遍,而说这个偈颂。
在佛答应舍利弗,将要说这《妙法莲华经》的时候,会中就有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这前边说比丘、比丘尼是增上慢,这儿又说优婆塞、优婆夷是有我慢,也有不信的,都是增上慢之类的。增上慢,就是慢上加上慢,又增加了慢心、骄傲的这种傲慢。优婆塞,是近事男;优婆夷,是近事女。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像这样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等,不是就几个人,是有五千那么多等的四众弟子皆退席。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增上慢的,或者就是狐疑不信的。
不自见其过:他们都不见自己的过错、毛病,都在那儿自以为是,排斥其他人。这是因为于戒有缺漏:对戒律又缺又漏,就是不守戒律。护惜其瑕疵:而又护着自己的毛病,覆藏己过;自己的过错,有不对的地方,也不叫人知道。瑕玼,就是毛病。凡是受了戒的人,一定要持戒;不论是菩萨戒、八关斋戒,或沙弥十戒,都必须要持戒精严。否则,就像水瓶里有个窟窿,总是装不满,总是有漏。瑕玼,本来是玉石上的缺憾,或者有一边颜色太深了,或者其他有不圆满的地方。在这里是指人的品德上有毛病,戒德有缺漏。是小智已出:这些个都是没有智慧的人,所以叫小智;这四种人都离开法会了。
众中之糟糠:这是在大众中,他们就像舂米之后所遗弃的残糠一样。糟,就是用米或高粱造酒之后,都有剩下来的酒糟;糠,是舂谷子所去掉的皮子,小米子、大米都有这个。这些人就像那个东西似,已经没有用的。那么,他们为什么退席呢?佛威德故去:因为佛的威德神力,所以他们生贡高我慢的这些人,就走了,离开道场了,都是退席了!这叫五千退席。
斯人鲜福德:斯人,就是这个人;哪个人呢?就是五千退席这一些个人。鲜,当“鲜少”讲,鲜少福德,就是没有德行。这些人,就是没有福的人、没有德行的人;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是没有善根的人。所以不堪受是法:他不可以接受这大乘的妙法;为什么?就因为他没有这么大的善根。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现在留在这个法会,所剩下的就是这一些菩萨、罗汉,已经没有枝枝叶叶、没有渣滓了,只有这一切的真枝干和根本之人;也就是只有这些大乘根器、有德行的人,有这些菩萨种性的人,没有那些小乘的人。
**
K5 颂诸佛不虚

 楼主| 发表于 2017-8-27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K5 颂诸佛不虚
今K1

舍利弗善听 诸佛所得法 无量方便力 而为众生说
众生心所念 种种所行道 若干诸欲性 先世善恶业
佛悉知是已 以诸缘譬喻 言辞方便力 令一切欢喜
或说修多罗 伽陀及本事 本生未曾有 亦说于因缘
譬喻并祇夜 优波提舍经 钝根乐小法 贪着于生死
于诸无量佛 不行深妙道 众苦所恼乱 为是说涅槃
舍利弗善听:舍利弗!你应该好好听我讲!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十方诸佛所得的这种无上甚深微妙法,有无量无边这么多的方便力,而令一切众生都舍小向大、发菩提心,成佛果位。而为众生说:所以佛用种种权巧方便,本来没有三乘,而说出三乘;这是一种方便的力,而为众生说方便法。
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众生心所想念的,种种所修行的道路。若干诸欲性:每个众生有他的欲性。他这种欲性从什么地方来的?就是从他先世善恶业:他善业充足,欲念就轻一点;恶业充足,欲念就重。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可以给自己算一算,算一算自己是欲念重、还是轻?假如你欲念轻,善根就深厚;欲念若重,善根就薄。什么是欲念?就是你的烦恼,也就是你放不下、看不破的;无明、烦恼,这就是最大的欲。
佛悉知是已:佛以佛眼观察,就完全知道这种种的道理;种种众生有种种欲、种种念,佛都知道。
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所以,佛就用种种的因缘、种种的譬喻、言辞、善巧方便,令一切欢喜:令一切众生听闻到佛法,都生欢喜心。
或说修多罗:或者就说修多罗。修多罗是梵语,译为契经。契,是契合,就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所以这叫契理、契机,上和诸佛的佛性是一个的,下和众生的机缘也是相合的。
伽陀及本事:伽陀是梵语,译为孤起颂。有些偈颂,是因为与前面的长行没有说这个意思,好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还有“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就是孤起颂,因为前边长行上没有讲这个;就是和前后的长行都没有什么大的关联,但是所说出的道理很特别的。本事,就叙述诸佛宿生的所有事情;本,是根本的时候。
本生未曾有:本生,就是今生;叙述佛今生所有的一切事情。未曾有,就是未曾有法;从来未曾说过,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亦说于因缘,譬喻并祇夜:也说种种的因缘法,也说譬喻法,又说祇夜。因缘,是说种种因缘果报的事情。譬喻,佛用种种的譬喻,来阐明经中深奥的道理。祇夜是梵语,译为重颂;是把前边已说的长行,以偈颂再说一遍,好像现在这一段的文。优婆提舍经:就是讲论议的;优婆提舍是梵语,译为论议。
佛说了十二部经之中的九部,为什么?因为钝根乐小法,贪着于生死:钝根的人,他欢喜小乘法,不欢喜大乘法;他还贪着在生死轮回里边,而不愿意舍离生死。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在过去一切无量佛的地方,他们也未曾修行甚深微妙的道,不修这种的法。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他们为众苦所逼恼。众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这八苦;又有苦苦、坏苦、行苦这三苦,还有无量诸苦。因为着这一些的众生,佛才说涅槃、常乐我净的道理。
发表于 2018-10-23 19: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1-31 15:3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9 03: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