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第六十四问:“据多种传媒报导,近些年来,一些寺庙被承包经营,乱设功德箱,假冒僧尼方丈,大肆借机敛财。承包方式有合作、投资、合资、租赁经营等;还有一些地方的企业、个人,利用寺庙进行违法经营,‘不烧高价香,游客命不保’。对于此类现象,一些有识之士与高僧大德,纷纷表示谴责,‘寺庙被承包,佛教被绑架,信众被欺骗,信仰受损害。’还大声疾呼,‘景区收钱,佛教被冤,玷污佛门,践踏信仰’。但效果甚微,缘故是被承包经营的寺庙,产权归旅游、文物、房管、园林、环卫(北京数百年历史的福祥寺,成了垃圾场)、企业、个人等多家所有,不能进行有效管理。谁能给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不知您如何认知,能否为其解释一下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寺庙是佛教信众活动的场所,也为常住僧尼清净修行的地方,还为集中展现诸佛菩萨形像的坛城,还为藏经传世与法物流通的殿堂,还为举办各种佛事、法事、僧事的道场,还为广大民众传统信仰的依托,还为传播道德文明与善行社会的家园,还为开启人生智慧与抚慰心灵的宝库等;即是佛教存在并发挥功用的基础,其功能作用及存在价值,无法估量,无法计数。一方面信众对寺庙的需求紧缺,部分僧尼无处可供常住,在民间买房租屋;另一方面大量寺庙被占用、开发、闲置、废弃,或被承包经营,这是对人心的亏欠,对历史的犯罪,对传统的丢失,对道德的亵渎,对文明的践踏,对信仰的毁灭,对文化的蔑视,对社会的欺骗,确实令人痛心疾首,目不忍见。有一位圆持法师,分析总结出十四种主要原因,例举了十二种社会危害,提出了十五条解决建议,义理比较圆满,证据比较充分,分析比较透彻,建议比较合适,故不需再讲什么。只能讲一些因缘,理性认知此类事项,回归平和心态面对一切,天地法则运转惩恶扬善,人间有正气,自然会让无量仁者期盼早日实现。 在佛陀时代,密行第一的佛子罗睺罗,在僧团中地位很高,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多有在家信众供养;当时有一位长者供养一座精舍,供其与众弟子修行说法。但这位长者对精舍内僧团事务横加干涉,致使僧众不快。佛陀知此事后,令罗睺罗告诉这位长者,问他供养精舍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供养僧,施出去后就无权过问僧事,护法可以,管理不行。罗睺罗将佛陀所说告知后,这位长者不但不知悔改,反生怨恨心,趁罗睺罗不在时,将精舍又供养给另外的比丘。佛陀闻知此事,即对诸比丘说法,一物已布施予僧人使用,再将此物供养他人,皆不可接受,当为戒律。如此所表主要义理有四;一是避免寺庙产权纠纷,将僧团拖入相互争讼,损毁佛教形像;二是佛心悲悯,令施主惭愧而免堕地狱,遭受恶报;三是明确僧俗关系,告诫在家人干涉僧事业报极重,不可妄为;四是表示功过有度,供养僧为功德,生悔后收回供养僧物为劫十方佛财、盗取僧物、侵损常住等。 在末法时代,当代众生因缘如此,往昔善行间杂果报。另外,众生业习加重,魔子魔民遍布世间,魔法魔律操控世人,使其一时失去正佛知见、正法知见,进而欲毁掉伽蓝,毁损僧尼,毁坏佛法,毁灭佛教。听一听民众怎么说的,就什么都明白了;“宗教搭台,贩卖如来;经济唱戏,贪官污吏;寺庙承包,伪僧得益;庙产兴商,行为不当;寺产助学,买卖度牒;打包上市,个人得利;信仰失义,迷信兴起;邪教泛滥,祸国殃民;道德滑坡,良心丧尽;传统文化,不知哪去;畸形追求,利令智昏;多行不义,必然自毙。”从民众诙谐中,不难观察到,在魔法毁败前,一定是魔心疯狂,魔力折腾,戴着伪君子的面具,用尽真小人的伎俩;然后,否极泰来。 面对如此乱象,如何保持平和心态,恐难理解。其实,凡此种种众生,只见眼前利益,不计身后果报,皆为可怜悯者;待往昔所作善行善报后,今世恶行与恶习和合,贤劫千佛出世,再无因缘善生人天、闻一佛一菩萨名号、见一寺一佛形象,冥中苦受无期,不得救度。另外,佛教终归能觉悟世间众生,佛法流布能培育慈悲心怀,智慧增益能改善核心价值,善行利他能提升人生品德;故人心信仰需要佛教,人心善行需佛法,人心皈依需要僧尼,人心愉悦需要寺庙。待大众明了乱象后的真相时,也是众生善缘成熟时,因缘和合形成不可阻挡之势,佛教正法兴盛如日中天,如此乱象如疾风吹浮尘而荡然无存。但在当下,应持宁静,不碍法行,增长慧命,时不我待。还须净行,言不为魔王所说,行不为魔民所用,心不为魔事所扰,愿不为魔法所动。肺腑叹言,大观因缘三界天,六道众生最愚顽,无量诸佛巧方便,此岸迷儿不上船。20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