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14|回复: 8

学习佛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佛经和外道书籍对比着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7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很多人学佛走偏,就是因为所学不广,不了解佛法和外道理论的区别。根据我的经验,把佛经和外道书籍对比着看,能够最准确的把握佛教精髓,不会上当受骗。举例说明:
数论派主张神我--------佛教主张一切法无我,凡是主张有我的人,都是受了数论派的影响。
数论派主张自性--------佛教主张一切法无自性,凡是主张“明心见性”的,都是受了数论派的影响。
数论派主张因中有果------佛教予以反对,因中有果就不必生了。
胜论派主张因中无果-------佛教予以反对,因中无果就生不出来了。
印度教主张梵我合一------佛教主张涅盘寂静。
天主教主张有主宰---------佛教是无主宰的宗教。
印度教主张永恒--------佛教说诸行无常。
印度教主张真、常--------佛教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凡是主张佛教里有真、常的人都是受了印度教的影响。

总结:现在是末法年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要识破他们并不难,只要精通外道的典籍,那些人一开口,我就知道他们是哪一派的。在我面前,一切外道都无法遁形。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主教主张犯了罪只要在上帝面前忏悔,罪就消了---------佛教主张,有因必有果。即使佛陀也要受果报。
天主教主张上帝能够改变因果----------佛教主张,佛不能改定业。
天主教主张上帝能够把人从地狱里救出来----------佛教主张,谁也救不了地狱众生。只有等他罪业消失,才会脱离地狱。

点评

天主教主张犯了罪只要在上帝面前忏悔,罪就消了 ~~~~~~~~~~~~~~~~~~~~~~~~~~~~~~~~ 你去试试!不真心以行为过,从此不尽善道,什么教也不会让你罪消!一起诚心修德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5 17:28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有很多理论,和佛法有联系的有四执,这个四执如下:
一计邪因邪果,二执无因有果,三立有因无果,四辨无因无果。。这四种外道邪见,目前在佛教里都有继承者,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计邪因邪果,外道说有一个能生万法的大自在天,佛教里也说有一个能生万法的如来藏。这就是邪因邪果。
二执无因有果,外道说没有造善因,天主也可以让人升天。佛教里也说佛菩萨可以接引众生升天。
三立有因无果,外道说天主可以把人的恶业消灭。佛教里也说观音菩萨可以保护众生不受恶果。
四辨无因无果。外道说山河大地一切草木都是自然而生,非因果。佛教里说,山河大地都是妙明心中显现,非因缘,自然生。

点评

佛教里也说观音菩萨可以保护众生不受恶果。 ~~~~~~~~~~~~ 当然,其中基础是先不造恶因!观自在佛佛法常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5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8-22 21: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看待佛教徒弘扬外道典籍——从《文昌帝君阴骘文》谈起作者 : 释成峰法师 一、前言   近几年来,一些法师和居士印赠流通大量佛经,使很多没有佛法的地区得闻正法,对于弘扬佛法、净化人心起到很大作用,功德很大,实在是续佛慧命的好事。可是也有人用信徒的助印款,印一些外道典籍,如《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等宣传宿命论观点的书。即使有劝善之功,但由于所宣传的宿命论与佛教的缘起论完全背离,所以为不如法。本文拟用佛教的教理与《阴骘文》进行分析比较,再据佛陀对于弟子印送修学外道书籍的态度,最终得出结论。   二、《阴骘文》简介   《文昌帝君阴骘文》(以下简称《阴骘文》),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其广泛和深远,与《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真经》同为过去社会上十分流行的劝善书。此文的作者不详,是道教劝善书的一种,简称《阴骘文》。“阴骘”一词源于《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意谓冥冥之天在暗中保护人们。 文昌本古代星名,帝君指梓潼帝君。宋元道士造作的《清河内传》及《梓潼帝君化书》称玉皇大帝委任梓潼神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司文人之命。旧时士大夫往往于科举考试前向其卜问功名。   此文是假托文昌帝君的名义制作的善书,约成书于元代。其内容结合道教人生哲学和伦理学,以通俗的形式劝人行善积阴德,久之即得神灵赐福,所谓:“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是种天人感应的报应论。    《阴骘文》尤其强调做阴功,积阴德,即暗中施德于人 ,暗中做有德行的事。它要求人们多积阴功阴德,做好事不要张扬,只要悄悄去做,自然得到上天的福佑。一旦伤了阴骘,自己及后代就会遭受恶运,受到上天的惩罚。   《阴骘文》宣扬的“阴骘”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对很多人来说,行善的目的就是累积阴德,以求改变命运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人们在劝人行善时,总是叫人“积阴德”为子孙后代着想。如果你“缺德”就会引起天怒人怨,不得善名,还会为子孙后代留下债务。   《阴骘文》还提倡三教合一,帝君叫人们“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印造经文,创修寺院。”   三、佛教的因果观与《阴骘文》中的承负说   1.《阴骘文》中的承负说   《阴骘文》要求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这段话中包含了道教的承负说。早期道教信奉的《太平经》中,有大量关于承负的内容。所谓承负,即今人受到的祸福归结为祖先行为的善恶,同时今人的善恶行为也会使后代得到相应的祸福结果。这种因果关系,从后代角度说是“承”,而从先人的角度是“负”。“承负说”是古代天人感应论的继承和发展,它是一种独特的报应论。    古代的天人感应也包含了一种报应论,认为人们行为的善恶,都回从天得到相应的反应,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等。但在现实生活中,未必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此《太平经》的“承负说”,就是要解决这种疑难问题。它在《解承负诀》中非常明确地提出:“凡人之行,或有力行善,反常得恶,或有力行恶,反得善”,这是什么原因呢?它回答说:“力行善反得恶者,是承负先人之过,流灾前后积来害此人也;其行恶反得善者,是先人深有积蓄大功,来流及此人也。”这就是说,这种善恶报应的反差,是来自其祖先所行功过的差异,前者是承负先人之过,后者是承负先人之功。那么自身行为的善恶与报应又有什么关系呢?它说:“能行大功完万万倍之,先人虽有余殃,不能及此人也。”这是说,先人虽有过错,只要自身的善行很多,抵消了先人所积之过以后还大大有余,那么就可避免先人的“余殃”了。反过来也是如此,尽管先人积有功德,但如果自身的恶行太多,先人所积功德也抵消不了,就该自己受到恶报了。如果自己死后尚有余罪,即由自己后代的儿孙来承受此报应。这样就使善恶报应如一根链条,环环相扣。自身要承负五代,后负五代,前后共十代为一个承负周期。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可见,承负说肯定天要赏善罚恶,一个人是行善还是做恶,一定会有报应的。    根据以上所说,我们可以把《阴骘文》的因果报应分为三种:一是承受先人的善恶报应,可称之为先世报;二是自身行为的善恶在自身生前遭受报应的,可称之为现世报;三是自己行为的善恶由将来自己的子孙后代得报应的,可称之为来世报。   2.佛教的因果观   佛教的因果观与《阴骘文》中的承负说是有本质区别的。   首先,《阴骘文》的承负说认为,人的福祸是由于自身的行为善恶而感得上天的赏罚,从而把上天看成是人类的主宰者。人们行善的目的就是为了迎合巴结上天,希望获得他的赐福。但佛教认为一个人得到乐或苦的果报是自己行善或造恶感招来的。如《增一阿含经》云:“尊者阿难闻提婆达多兴起恶心向如来身,身坏命终入阿鼻地狱中;尔时,尊者阿难悲泣涕泪不能自胜。世尊便说斯偈:如人自造行,还自观察本;善者受善报,恶者受其殃。世人为恶行,死受地狱苦;设复为善行,转身受天禄。彼自造恶行,自至入地狱;此非佛怨咎,汝今何为悲?”这就是说,人的命运完全由自己掌握,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不仅是天神就是诸佛菩萨也无法左右你的吉凶祸福。   其次,《阴骘文》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在本人生前受报,而且如果没有报完还会延及到自己的子孙继续承担。佛教的因果观却认为,受报者仍然是实施者本人,即使是父子至亲,也不能互相替代,他们因业力的不同而感受苦乐之报。如《起世经》经云:“此之苦报恶业果者,非汝母作、非汝父作、非汝兄弟作、非汝姐妹作、非国王作、非诸天作,亦非往昔先人所作,是汝自身作此恶业,今还聚集受此报也。”另《般泥洹经》云:“相须所作好、恶,身自当之;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这就说明自作自受与果报不可互代的道理。   再次,《阴骘文》的承负说还认为,如果一个人今世的善恶要超过祖先遗留下来的功德与罪过,那两者之间就可以相互抵消。而在佛教看来,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苦果,不能将功折罪。佛在《增一阿含经》中云:“夫人修其行,行恶及其善;彼彼自受报,行终不衰耗。如人寻其行,即受其果报;为善获其善,作恶自受报。为恶及其善,随人之所习;如似种五谷,各获其果实。”   综上所述,《阴骘文》的承负说确是融合佛道有关报应的阐述而成的善恶报应,既主张家族承担自己的功过,也宣扬个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佛教的因果报应是建立在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基础之上。佛教认为业发生后不会消除,它将引起善恶等报应,所谓“已作不失,未作不得。”佛教认为,业报是自作自受,果报是自招的,也是不能互代的。   四、佛家的行善与《阴骘文》的广行阴骘   《阴骘文》强调“广行阴骘”,即暗中施德于人,暗中做好事。行善的目的就是累积阴德,以求改变命运和得到上天的福佑,尽管要求不张扬、不宣传,但其中明显带有功利色彩。而佛教则认为行善要不执著于善,更不可藏有私心,禅家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虽未祈求上天的赐福,但因果不昧,自然感得吉祥如意的乐报。   五、佛弟子印赠修学外道典籍有违菩萨戒   在《瑜伽师弟论》卷七十五摄抉择分菩萨地之四,对此问题有明确开示:“若以叶纸书似正法及外道论,或先已书,授彼信解众生手中,或劝他与,当知有罪。菩萨唯应劝彼弃舍手中异论,或令书写诸佛圣教,或自欲知彼不坚实,不应开示。”   这是说,如果用纸书写相似佛法和外道论典劝人信受,无论是自己亲手给别人还是劝其他人流通,都是违犯菩萨戒的。菩萨应该劝人弃舍各种异论(不同于正法),用这些纸来书写诸佛的正法。纸张一词是个概说,其余金钱等也与此相同。如果用信徒的金钱去印送外道异论,都是违犯菩萨戒的。这件事情,我们应引起高度警惕。   对于热衷于学习上述外道典籍,菩萨戒中也明确禁止,如《菩萨地持经》卷五菩萨地持方便处戒品之余中说:“佛所说弃舍不学,反习外道邪论、世俗经典,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上聪明,能受速学;若久学不忘;若思维知义;若于佛法具足观察,得不动智;若于日日,常以二分受学佛经,一分外典。是名不犯。如是菩萨善于内典,外道邪论,爱乐不舍,不作毒想,是名为犯众多犯,是染污起。”   这是说,如果菩萨对于佛说经典放弃不学,反而热衷于学习外道邪论和世俗书籍,即为违犯菩萨戒。但在五种条件下不犯:一是此人非常聪明,对于所学内容很快就能掌握。二是此人长期学习佛典后忆持不忘。三是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四是对于佛法有坚固不动的智慧。五是能合理安排学习内典与外典,每天用三分之二的学习时间学佛经,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外典。须指出此地的外典,是指度众生所需除内明以外的四明(声明、工巧明、因明、医方明),并非外道邪论。如果不属于上述五种情况,即使学修再用功,也属于违犯菩萨戒。   六、总结   做为佛弟子,学习和弘扬佛法是“家务事”。放着自己的本份事不去做,却跑去宣扬外道典籍,即使有些劝善利益,也为不明智之举。也许有人会说,有些外道相当于佛教的人天乘,这也是不懂佛教的人的见解。佛教与外道建立的基础与归属都有明显的区别,须知五乘佛法均建立在因缘因果的基础上,佛教的人天乘只是趋向解脱的中转站,而外道则把升天看做最究竟的归宿,两者有根本的分歧。因此为佛弟子应依教奉行,切莫弘扬外道典籍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hsh652888 发表于 2017-8-22 21:44
如何看待佛教徒弘扬外道典籍——从《文昌帝君阴骘文》谈起作者 : 释成峰法师 一、前言   近几年来,一些 ...

发表于 2018-1-15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火山 发表于 2017-8-17 05:43
天主教主张犯了罪只要在上帝面前忏悔,罪就消了---------佛教主张,有因必有果。即使佛陀也要受果报。
天 ...

天主教主张犯了罪只要在上帝面前忏悔,罪就消了
~~~~~~~~~~~~~~~~~~~~~~~~~~~~~~~~
你去试试!不真心以行为过,从此不尽善道,什么教也不会让你罪消!一起诚心修德吧……
发表于 2018-1-15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火山 发表于 2017-8-17 06:07
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有很多理论,和佛法有联系的有四执,这个四执如下:
一计邪因邪果,二执无因有果,三 ...

佛教里也说观音菩萨可以保护众生不受恶果。
~~~~~~~~~~~~
当然,其中基础是先不造恶因!观自在佛佛法常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2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