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67|回复: 4

[净宗法师] 净宗法师:有隔膜的专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2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我们有的同修,虽然也专念名号,外表与弘愿门行持一致,但是,内心还有某种差别,比如,有的人念佛号,他是求禅定一心,这就是前面所讲的「息虑凝心」,不了解六字名号本身所含的功德,不了解六字名号与我们的关系,不了解六字名号有什么功能,而是把名号当作工具,来「息虑凝心」,要达到某种程度的禅定,功夫成片,一心不乱,这个属于定善,心态是如此;或者有的人,「禅定心达不到,我呢,克服妄念,克服烦恼……」这就属于散善,然后说以这样的修行,回向求往生。虽然念的佛号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对净土宗可以说不了解,有隔膜。
老实念佛
        真正念佛的行者,虽然念这句名号一天三万、五万、六万、八万,乃至最精进的有十万,不执着说「是我自己修行的力量,是我自己克服妄念、禅定一心的力量」,不是这样的,而是「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念一声,是靠佛的愿力,念一万声、五万声,声声都是靠佛的愿力,所谓「称我名字,乘我愿力」。
        我们念佛的人,念佛的名号,就是乘佛的愿力,阿弥陀佛有此大愿,我们念佛才能往生。这个叫做「死心念佛」、「老实念佛」,不然你念佛,你那个心不能死。「死心念佛」,就是不要有自力执着,「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死心塌地,「通身靠倒,彻底放下」,印光大师是这样教导我们的,彻底靠定这句名号,彻底靠定阿弥陀佛的大誓愿,没有一点点自己,叫彻底,通身放下,全部任凭弥陀救度,这个叫老实念佛。
        不然怎么叫老实念佛?一边念佛,心中一边打妄想,「我这样能往生吧,那样不能往生吧……我修行这样,再修行那样……」这个就不老实。
        了解这句名号必然救度我们,知道六字名号是弥陀大愿所成就,善导大师解释阿弥陀佛的「念佛往生愿」这样说: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
        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定得往生。
        这是解释第十八愿。「如果我成佛,十方一切善恶凡夫,称念我的名号,下至十声,若不能往生我的净土,我则不成佛。这尊佛的誓愿现在已经完成了,称念佛的名号,乘佛的愿力,必定往生。」
心路历程
        根据善导大师教判,我们可以来对照平时的修学方法,是属于要门,还是属于弘愿门?
我们说到,要门可以广泛诱导圣道门的根机。圣道门的修行人,是依靠自己戒定慧三学,在此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证悟圣果。但是,经过修学,发现自己毕竟达不到,他的目光就转向净土,「我想往生!」想往生,怎么办?很自然的,把我原来修行的功德回向求往生,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要门。
        进入要门之后,慢慢地了解净土教理,也了解到阿弥陀佛的大誓愿,知道我们凡夫所修行的一切功德,跟六字名号的功德比,属于「少善根福德因缘」,属于「随缘杂善」,是「杂毒之善」,是「虚假之行」,不能往生报土,不能前往「极乐无为涅槃界」,那这个时候,他就会放弃自力的我执,不执着自己有为有漏的小修行,而专称弥陀名号,就进入弘愿门。
        有这样的次第关系。
发表于 2017-7-12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7-12 11: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一起念文殊菩萨八字真言:
om ah vi ra hum kha ca rah

功德之一:
若念诵此咒一遍即能自护



文殊菩萨宝藏陀罗尼经
http://www.jileguotu.com/kgin/kgin20/1185b.htm
发表于 2017-7-13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我们凡夫所修行的一切功德,跟六字名号的功德比,属于「少善根福德因缘」,属于「随缘杂善」,是「杂毒之善」,是「虚假之行」


本愿派“杂毒之善”一说,其实是承袭自《般若经》的定义而有所变化。《经》云:
“是故菩萨摩诃萨欲于诸佛及弟子众功德善根,正起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不应于中起有所得取相分别随喜回向。若于其中起有所得取相分别随喜回向,佛不说彼有大义利。何以故?如是随喜回向之心,妄想分别杂毒药故。譬如有食,虽具上妙色香美味而杂毒药。”

一般是单纯的功德善法,《般若经》以心有“取相分别”为杂毒,本愿派则泛以名号以外之“随缘杂善”为杂毒。

至于《四帖疏》的杂毒,反而是比较传统的部派定义,以烦恼业等为毒。如云: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瞠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3 06:43
发表于 2017-7-13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 发表于 2017-7-13 02:47
本愿派“杂毒之善”一说,其实是承袭自《般若经》的定义而有所变化。《经》云:
“是故菩萨摩诃萨欲于 ...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4 22: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