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3|回复: 0

[佛法知识] 世尊开示:五神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7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由此五盖,学行难成,戒、定、慧门不能显了。如是知已,审谛思惟,修定之人应当远离。精勤修习能除欲苦,获深禅定而不味著,由此静虑起五神通。


云何为五?所谓天眼、天耳、他心、宿住、神境智证通。


云何名为天眼智通?以天眼力彻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一切有情——如观掌中阿摩勒果。

如是有情,皆被诸苦之所缠缚。菩萨观已起大悲心,此等有情堕生死海粪秽大坑,我今云何放舍不救?以是应当勤加精进身心无倦,便能发起念佛三昧。


以定力故,能见十方一切诸佛遍满虚空,坐金刚座成等正觉,或见诸佛初转法-轮,或见诸佛往于天上,或见如来从宝阶下,或见如来入里乞食,

或见如来随根说法——或为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身如应说法,或为苾刍、苾刍尼、信男、信女如应说法;


或现天、龙、药叉、阿苏罗、健闼婆、迦噜罗、紧捺罗、摩呼洛迦、人非人等,薜荔多、毕舍遮、鸠畔吒、补呾那、迦吒补呾那、阎摩罗王、饿鬼、傍生,各随本音,皆言:‘如来为我说法。’悉得解悟欢喜踊跃;

或见诸佛为诸菩萨说六波罗蜜,或为缘觉说十二因缘,或为声闻说四谛法,或劝有情安十善道;


或见诸佛现梵王身如应说法,或现帝释身如应说法,或现护世四王身如应说法,或现大自在天身如应说法,或现那罗延天身如应说法,或现日天子身如应说法,或现月天子身如应说法,或现龙、神、药叉、诸仙、婆罗门等身如应说法,或有应见转轮王身、国王、宰官、诸男女身,和上、阿阇梨及佛如来尊重弟子,皆为现之,如应说法;


或现地狱、饿鬼、傍生异类之身而为说法,各各闻已,离诸苦难及离饥渴,不相残害慈心相向——或有应见娑罗树林入般涅槃,而为现之如应说法;或有应见般涅槃后分布设利起诸塔庙而为现之,令申供养而得解脱。


如是诸佛现种种相,皆令得度生老病死。如是诸相遍满虚空,皆佛神通自在变现,种种奇特诸希有事。菩萨虽见如是种种神通变化,但名静虑所起天眼,不得名为波罗蜜多。


“复次,菩萨摩诃萨所得天眼,胜于一切天龙八部、有学无学声闻独觉所得天眼,最上最胜最妙最尊、最极明净最大势力。

以此天眼能见过去无量无边诸佛菩萨,行住坐卧种种威仪种种行门,禅定解脱十地妙智,陀罗尼门无碍辩才,善巧方便悉令圆满。如是菩萨天眼清净,见诸色像无有障碍,无染无著不取一切色像之相,能离一切随眠执见。


然其眼根本性清净,亦不依止一切境界。又此眼根不从一切随眠烦恼习气所生,亦无染著不迷不乱亦无翳障无复分别,不为一切诸烦恼障及所知障之所缠缚,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又此眼根,能了一切诸法平等住真解脱,能知一切差别根性无能坏相,于一刹那能见一切有情之类。又此天眼体性明净,能离一切浊乱之法,而能觉知慈悲之性,不舍有情,亦无缚著无贪无害。


又此天眼胜义境界,从真谛生,智为先导,住于大悲,了达诸法及甚深义,离诸戏论。如所见闻能如实说,远离一切诸不善法,趣向无上正等菩提心无障碍。见悭吝者劝令舍施,见毁禁者生悲愍心,见多嗔者令住安忍,见懈怠者令起精进,见散乱者令修静虑,见愚痴者令学智慧,行邪径者示以正道,狭劣心者示以大乘,令诸有情入一切智,发胜神通圆满菩提一切智智。慈氏!当知此即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所起清净天眼智通。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起天耳通?

所谓以天耳力,胜于一切天龙八部、声闻、独觉,菩萨摩诃萨所得天耳最上最胜最妙最尊、最极明净有大势力。


何以故?由此功德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菩萨摩诃萨以此天耳,能闻十方无量世界诸佛如来、独觉、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乃至地狱、饿鬼、畜生、情非情等所有音声。

悉皆得闻彼诸有情若干种心,三业差别所出音声,如是菩萨皆如实知。


凡所发言作善恶因,起贪著语迷惑之声,亦如实知。


或有言音理虽真正言词粗犷,或有言音理虽不正言词柔软,或有言音二俱妙好,或有言音二俱粗鄙,以此天耳皆如实知。

又此天耳能闻一切凡圣之声,于凡不厌、于圣不忻,于贤圣境起爱乐心,于凡夫境起大悲心。

如是一切前中后际所有音声,皆如实知,不生执著。又此天耳,普闻十方无量无边所有世界一切诸佛说法音声,皆如实知,心无错乱亦不忘失,随根为说,了知法性无坚不坚、非虚非实。闻一如来所说正法,无边诸佛所有法门一时悉闻,不错不乱、不相妨碍,悉能领受文字章句,义理性相皆如实知。


又闻如来为诸众生各随类音而为说法,令诸有情了真实相皆得解脱。以此功德回向如来清净天耳,愿于未来不闻一切声闻、独觉二乘之名。慈氏!当知此即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所起清净天耳智通。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他心智通?

所谓一切有情过去未来现在之心,善、恶、无记皆悉能知。

复知过去一切有情所作诸业因果差别。

又知众生大心小心非大小心,有欲无欲有垢无垢心,愚心智心广心略心,定乱缚脱胜劣差别,上心下心皆悉知之。

又知有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有相无相慈悲喜舍相应之心,声闻、独觉、大乘菩萨相应之心,此诸有情能具如是善根之因。或复有情生于贵族所为下劣,或生下贱心性清净,或心性不善所为清净,或二俱清净或二俱不善。如是有情过去所有心行差别皆如实知,随其所应而为说法,此即名为了知过去一切有情他心智通。


复能了知未来有情现在布施,能生未来净持戒因。

复知有情现在持戒,能生未来安忍之因。

又知现在安忍因缘,能生未来精进之因。

又知有情现在精进,能生未来静虑之因。

又知有情现修相善,能生未来无相慧因。

又知有情现修小善,能作未来大乘之因。

如是诸心因缘相貌,菩萨摩诃萨皆如实知,随缘救拔心无劳倦,令诸有情深入佛慧无有增减。


如是说法无有断绝,未曾于法生悭吝心,此即菩萨能知未来他心智通。复知现在一切有情,有贪欲心无贪欲心,有过失心无过失心,愚心智心,广心略心,定心乱心,动心不动心,缚无缚心,垢无垢心,广大心无量心上下心,皆如实知。


一一有情无量烦恼之所系缚,皆如实知。如是知已,随根差别如应说法,了心无心不著自他,以善方便禅定智慧,决择有情根性利钝,永断生死烦恼根源,了本性空圆满无缺,无染无著亦无过失,无滓无秽亦无粗涩,了知诸法如幻如化,能知有情心行差别。慈氏!当知此即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所起清净他心智通。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起宿住随念智证通?


所谓住不动地得法平等,善能了知诸法实性,清净智慧住奢摩他、毗钵舍那止观相应,于一切事心无忘失,智为先导三业清净,福德、智慧二种庄严,自然觉悟不由师教,到于涅槃常乐彼岸。


菩萨摩诃萨以如是智,能忆过去一生二生若十二十乃至一劫百千万亿那庾多劫若成若坏,皆悉忆知。彼诸劫中如是有情,生如是家,如是父母,如是种族,如是姓字,如是相貌色力寿量苦乐等事,无不明了。


又诸有情此灭彼生,种种家族自身他身,无量劫生悉皆忆念。及彼生处所有善根及相劝发,忆念知已,悉皆回向无上菩提。


又观过去生死之身,无常、苦、空、无我、不净,如是知已,于诸色相寿命修短富贵自在不生我慢,不求释、梵、护世四王、人天果报,但以大悲利乐有情随愿受生。

又知过去无量生中所造恶业,深生愧悔,于现在世能舍身命不造诸恶,于无量世所有善业悉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普施法界一切有情,不求世间最上果报,绍三宝种尽未来际,无有断绝永无休息。慈氏!当知此即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所起清净宿住智通。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起神境智通利乐无尽?

所谓菩萨住不动地得真寂静,除去忧苦、寻、伺、喜、乐、出入息等,不生不灭住真法界,能现种种神通变化——或身如火聚放大光明,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或身上出水如注大雨;扪摸日月威光自在;或现大身上至梵天;或现小身犹如芥子;或震动大地如水涛波;或以一身而现多身,或以多身还复一身;或隐或显说种种法;或没山石,或复直过若上若下,如电流光往还自在,行坐空中如鸟飞翔;或履地如水履水如地,出没自在无所障碍——如是神力皆为利乐一切有情。


复以大悲普门示现——或现佛身或菩萨身,声闻、独觉、释、梵等身,及诸异类种种之身——随其根性皆悉为现,随其乐欲而为说法。


或诸有情恃其力势而起贡高,随彼所应而为现身调伏说法。


或为释、梵、护世四王、那罗延等诸大力士,为降伏故,举妙高山掷置他方无量世界,犹如掷彼阿摩勒果还置本处,而诸天人无往来想,菩萨神力亦无损减。又复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上至色究竟天、下至水际,以其右手掌此世界住经一劫,行住坐卧而无妨碍,还置本处,而诸有情水性之属亦无娆害,都不觉知往来之想。如是菩萨示现自在神通力时,令诸有情骄慢之心悉皆调伏,而为说法。

“复次,菩萨以神通力,随意所欲皆得自在,如如意宝所求皆得。或变大海而为牛迹,或以牛迹而为大海。或现火灾至于初禅,或现水灾至于二禅,或现风灾至于三禅。或变水作火、变火为水。如是种种上中下法,随心变化而得自在,更无有人能动转者,除佛世尊,余无能坏。菩萨以此广大神变,随其根缘说广略法,令诸有情而得解脱。


如是菩萨自在神力,一切天魔及烦恼魔所不能障,以是菩萨过彼天魔及烦恼魔入佛境界,随其根缘拔济有情得大自在,常不断绝无能动转。慈氏!当知此即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所起神境智通化用无尽。如是五通但名静虑,不得名为波罗蜜多。

“复次,慈氏!若诸菩萨得此通已,精勤修习静虑波罗蜜多,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譬如贫人掘一伏藏,未见异相犹怀懈慢,穿掘不已渐见少相,勇锐精勤无有休息,以不息故便能得之。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日夜精勤修真静虑不休不息,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出自<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0 04: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