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542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怯?钊松?牛??粗氯似鹨梢病2恢?障椭?孪啵??
如来智慧,穷劫莫宣。华严经八十一卷,其发挥普贤菩萨神通智慧,道德功业者,有十余卷
经。若稍加研究,则何肯谬引。譬如轮王驻处,即是王都,光明到处,了无黑暗。由是今志,
特立菩萨圣迹一门,于中分为六章。一释名,略释普贤名义。二修证,节录悲华,楞严二经,
以明菩萨因地修证工夫。然据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则菩萨久已成佛,其本地非佛莫知也。三
德相,略引华严经,称赞菩萨不可思议神通道力。四法要,略明菩萨所说法要。而普贤行愿
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劝善财,及华藏海众,一致进行,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以期圆满佛果,而为华严一经之归宿。是知此一卷经,大开净土法门,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
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三根普被,圣凡齐摄,末世行人,皆当依
止。故录其全文,以期同登莲邦焉。五利行,节录法华经,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略明菩萨卫
护行人之事。六应化,明菩萨证穷法界,故于十方法界,随类现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
何身而为说法。故十方法界,皆可作菩萨道场。然欲众生投诚有地,故特于峨眉山,示应化
焉。须知菩萨应化,有普有专。普则大众咸得亲见,专则唯己自心明了。例如云端现相,众
目同观。圆光摄身,纵齐肩并立,有许多人,而人人各见己身,不见他身。于此二者,可知
菩萨神应无方,非凡夫二乘所能测度。具此不思议义,又何必谬引经文以自诬,而贻人笑柄
耶。旧志所载,殊多讹谬。如千岁宝掌,于卷二诸经发明云,汉永平癸亥之前,已住此山,
蒲公见鹿迹如莲华,径投宝掌问之。掌令往洛阳,问摩腾,法兰二师。蒲公于甲子,往洛阳,
谒二师。不知甲子,即明帝七年,始遣蔡愔,秦景,王遵等,往西域,寻佛法。至十年丁卯,
二师随诸人始来洛阳。按传灯录宝掌传,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来中国,魏晋间,入蜀礼普
贤,留大慈。旧志本传,只略东汉献帝等一句。何不以此证前之讹,而竟两存之,亦不说其
孰是孰非耶。于一生不至西蜀之智者大师,亦为立传。且日与茂真尊者,孙真人,弈棋于呼
应峰下之棋盘石上。又建呼应庵以居,均以相呼相应以弈棋,为峰名庵名。作此说者,不但
不知智者,且绝不知佛法。智者一生,以身为法,作后学模范。何得日与闲僧旷道,常行犯
佛禁戒,玩物丧志之事乎。玄奘生于隋文帝仁寿四年甲子,其兄长捷法师,令其出家,居洛
阳净土寺。十五岁,因隋室丧乱,至长安。时唐室初立,尚事翦削,无暇弘法,遂与其兄往
成都求学,未几,声闻远著。武德五年,于成都受具,思欲入京,以期闻所未闻。为兄所留,
遂私遁,由三峡,达汉阳,至相州,沿途求学弘法。后至长安,欲追法显,智严之迹,结侣
上表,往游西域,求所无经。斯时世始太平,中外尚未交通,故诏不允许。众咸退心,师独
不屈,乃于贞观三年八月私去,历一十七年,始回中国。及至于阗,即遣使上表太宗,太宗
优诏答之,且令沿途有司,各为护卫迎送。师闻帝欲问罪辽滨,恐稽迟不遇,遂兼程而进。
由流沙,至沙州,是由甘肃而来者。帝敕有司,备仪仗相迎,忽至京城之西漕,有司莫知所
措。(以按程备仪,师兼程而进,故致有失。)此后,日事翻译,未及卒业而寂。何得有履西
域,至峨眉九老洞,值圣真说偈授经之事乎。但以世远人亡,屡经沧桑,志乘轶失,无所依
据。遂致以讹传讹,无由考正,故致然也。当明季时,胡世安公,好游山而信佛,未息心以
研究,故其博採艺文,辑译峨籁,实为清蒋虎臣山志之权舆。虎臣自谓于译峨籁,一字不遗。
然其所录,总以叙述山峰之耸峻,岩壑之幽秀,风云之变态,寺宇之兴废而已。至于普贤兴
慈运悲,四众竭诚尽敬之所以然,尚不能稍为形容。况菩萨之本地风光,四众之心契觉海者,
又何能一为形容耶。又此山昔有道教,自大法昌明后,渐次归真。明果灭妖,乾明作中峰之
寺。羽流感德,黄冠作缁衣之僧。自后一致进行,归依三宝,道教绝响,已千余年。旧志于
普贤,及古高僧,有经传可考证者,尚多错讹。况于绝响已久之道教事实,能无讹谬乎。黄
帝往空同山,问道于广成子,载于庄子在宥篇。何得又往峨眉,复问道于天皇真人乎。天皇
真人,即广成子,黄帝系有天下之责任者,非闲僧旷道,随意云游者比。空同已去两次,而
有所悟,即广成子移居峨眉,黄帝何得又往峨眉。况蜀道之难,今尚兴叹,当黄帝时,不比
今更难百千倍乎。故知此诸记载,悉属虚设。即的确之极,亦无关紧要,以此所说之法,乃
佛法中人乘天乘两间之法。峨眉道教,久已绝响,又何犹立此法,以致后世惑于两歧,莫知
去向乎。故将此种记载,多为删去,揭佛日以普被三根,亦天皇真人之所赞许者。印光一介
庸僧,何敢妄称通家,修辑四大名山之山志。但以挂搭普陀三十余年,民十一年,定海知事
陶在东公,倡修普陀山志,请邑儒王雅三先生主其事。王君于儒可称博洽,于佛未涉门径。
志成,而山中耆宿,命光重修。光以近来刻排各书,了无有暇。至十九年,掩关苏垣,始得
出书。一弟子李圆净,热心公益,谓普陀,清凉,峨眉,九华,为中国四大名山。师既将普
陀志修妥印行,清凉,峨眉,九华三山志,亦不得置之不理。于是特祈前著观音菩萨本迹感
应颂,及历史感应统纪,佛学救劫编之江西彭泽皈依弟子许止净居士,标示纲要。光但任其
割贴安顿与印行。校对则归于现遥领赣州寿量寺住持德森法师,与陈无我居士。清凉志,去
年已出书,峨眉志,不久亦可付印,九华志,或于明年春夏间可出。四山旧志,唯清凉最嘉,
普陀次之,峨眉又次之,九华最居其下。良以三山志,皆属不通佛学之儒士所修,故致买椟
还珠,敬卒隶而慢主人。只在山之形势变幻处致力,不在菩萨兴慈运悲,拔苦与乐处形容。
志山而不志佛,颠倒行事,虽有其志,不能令见者闻者增长善根,种菩提因。此今志之所深
致意者,故为略示其意。然以未曾亲历其境之人,不能详加询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