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62|回复: 17

诸佛世尊出世一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权显实-妙法莲华经为何是经中之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3-1-13 09:07 编辑

法华经讲义【十七】----太虚大师      2013-01-11 11:28:35|  分类: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url=]订阅[/url]





庚二  二止二请
辛一  长行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惊疑有数义:著小乘者,谓涅槃即是佛果,此外何由更有佛法!生颠倒见者,谓佛自语后先矛盾。增上慢者,不信佛说,益滋疑谤。已证小乘果者,自悔未从大乘法修入。凡此均属惊疑之义。佛知其必当惊疑而先揭破之者,正以此种惊疑为非是,而期以大法除断之也。舍利弗言会众利根智慧,正表堪能闻受之意。
辛二  偈颂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法王无上尊,惟说愿勿虑!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
庚三  三止三请
辛一  止说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此佛第三次止说。盖此品说法,乃佛称本心而说,非坚固深信乐闻而遽予开示,必召惊疑;又将使增上慢之比丘等,不惟不获利益,反因疑谤而生过失。慢有七种:
一、通常之慢,自谓智慧功德过人,是为慢。
二、过慢,智慧功德与人相等,而自高以轻人,慢上加慢,是为过慢。
三、慢过慢,智慧功德实不及人,而反自谓过人,是为慢过慢。
四、我慢,即我相之最著者,例如自命甚高;因有此我相,遂独见己之优胜而益显他人之不己若,是为我慢,为诸慢之根本。
五、增上慢,如始得初禅自谓已证初果,甫得第四禅便谓已证阿罗汉,其实所证者不过暂能降伏烦恼,并未除断。如是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迨定力既完之后,应堕地狱,是为增上慢,恒为修行者之通病。
六、卑劣慢,自谓我不如人,然亦何求于人,以是任意慢人,是为卑劣慢。
七、邪慢,于一切是非曲直不加审察,而自执著于先入之邪见,慢侮一切,由是因果报应都不之信,是为邪慢。增上慢、为此七慢中之一。专言比丘者,比丘为四众之首,故以比丘摄四众。佛意:此增上慢比丘,若闻今说一乘妙法,必疑与前说之二乘法互有是非抵触,发生妄语过失,将不待升入四禅天之后而即堕地狱,故云将坠大坑。佛以大悲故,于彼等未退席以前不忍即说。颂言法妙者,佛以二乘权说为一乘之方便,未经宣示以前人莫之知,故曰妙。此善巧之法,所由为增上慢者不易敬信也。
辛二  请说
壬一  长行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舍利弗以宿命之智,谓此多数会众,久蒙三世诸佛之教化,必能敬信。佛不可以少数人之故,止而不说。长夜、喻生死烦恼之昏闇,冀佛以妙法智慧之光饶益之也。
壬二  重颂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我为佛长子,惟垂分别说!
此为已请说。
“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
此为众请说。
“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愿为此众故,惟垂分别说!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
此为人己总请。
己三  开斯实相启彼权门
开斯实相启彼权门者,即开一乘之实,启二乘之权。此节经文,为正宗分中之正宗,最关重要。
庚一  长行
辛一  明二记
壬一  取记

、即记分明记别不昧不忘之意。记之种类有三:
一、记过去未来功德过失等事,于小乘法中常见。
二、记甚深法义,如佛云三乘唯是一乘,此即于大乘法中分明记别。
三、记当成佛,即本经授记品中,于诸弟子当来作佛分别授记是也。取记者,取决之义,谓佛许可决为之记,如经云汝已三请岂得不说是也。与记者,明与授记,为之解释也。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此释许可摄受,善思念、善巧思念也。
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真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此释恶人退席。罪根深重即报障,增上慢即业障。枝叶、即指德本未深、信根未固之增上慢人。真实、他译亦作贞实,赞会中之德信兼备者。
壬二  与记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 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
此释未闻令闻。优昙钵华、即大金莲花,惟金轮王出世乃应瑞一见。佛希说此经,故举此为喻。佛于本经再三述诸佛言无虚妄者,虑会众于权实二说不善思念,则不生信受反起过失,故再明佛言之无妄。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此释所说难知。佛所自证之实相,即诸法寂灭相,一切诸相到实相均已失其自相。故佛所说之方便、因缘、譬喻,非即是法,特假是方便、因缘、譬喻以委曲显现是法而已。而人即欲于佛所说之方便、因缘、譬喻上,以思量分别解释之,以为是即佛所证之法性,故佛特显彰其非如是等所能解也。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此释依何等义,谓释佛依何等义而作如是说也。诸佛世尊、广包十方、三世诸佛。一大事、谓最大之事,且为三世诸佛共认为唯一最大之事。因缘、亦作缘由解。又众生既经多劫之佛化,即有一乘之因,必待佛之增上缘以为之启发,此即诸佛共认之大事因缘也。出现于世,即应身示现于此世界,佛之出现非由宿业果报,乃本其大悲愿力以示现也。
知见之义,通十法界。此知见、既专指为佛之知见,则为佛所成就无上菩提──佛果上之知见,非二乘之知见可知。就佛出现于世之本意言之,既专为开佛知见,则非二乘可知。
佛知见有数义,释之如下:佛所亲证之一真实相为所证,能证法性之正智为能证,此能所之知见并名佛知见。又、真如为知见之性,正智为知见之相,此知见之性相亦并称为佛知见。又、无著般若论云:无上菩提是法身,正等菩提是报身,法身为性,报身为相。又智度论云:说智及智处,俱名为般若。此菩提法身、菩提报身、与智及智处,均名佛知见。又、正体智为知,后得智为见,并照真俗二境,合之名为佛智见。
开佛知见,具开显、开发二义。所云欲令众生开显佛知见者,以众生本有之法性真如圆满常寂,即一切法平等所依之体性,无始以来为烦恼、无明二障所蔽不能显现,如矿掩于真金,如土覆于草种,佛悉欲使之开显。盖此本有之体性,唯佛能究竟知见,而众生不自知、不自见,故须佛开显之也。又、所云欲令众生开发佛知见者,以众生于一切有为有漏之烦恼藏中,亦具有无漏法之智种,特因二障为碍,不能萌芽滋长。若闻佛演说妙法以为熏习,便能开发生长,至于圆满即成无上菩提。故诸佛出世,欲于众生心中开显、开发如来功德藏耳。所显现者,即无上涅槃法身理;所发生者,即无上菩提报身智;如是,则如来藏出障圆明而得清净矣。
示佛知见者,以众生昧于本有之平等法性与佛无别,特显示其为众生所本具,为佛与众生所同具,使能发心起行以自证于究竟实相也。
欲令众生悟佛知见者,即令其觉悟之义。夫至于觉悟,则此一悟即是佛知见之端,但尚非佛知见之全耳。此能悟之心,即大乘起信论中所说之始觉是也。能以始觉对待不觉,使由不觉而渐次以几于究竟觉──佛之知见,此即悟佛之知见。
入佛知见道者,即趣入或修入佛知见之道路也。佛欲令众生起菩萨之因行,如十地以上菩萨证于法身而不退转,是即令众生入于佛知见之道

以上四事,均为诸佛出世一大事因缘之义,本经所称为妙法者即此,所喻为莲花者亦即此。盖是经非说种种法相,但说诸佛出世说法之因缘,明其因缘之所在,专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以故闻其一句一义者悉当成佛,斯佛及众生之大事已毕,而此经所由得名为诸经之王欤!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
此释如来之意。谓佛于众生,或说人天之法,或说声闻之法,无论如何说教,皆是欲令成菩萨道,故云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者,即或现种种身,或说种种法是,无非令成就佛知见也。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
此释令住一乘,就因言之,佛所说法既为教菩萨法;就果言之,自为成就佛之知见,故知唯是一乘无有二三矣。即可知二乘、三乘之法,皆为权说,一切众生要当安住于一乘,而不当歧求声闻、辟支之乘,及滞著于声闻、辟支之乘矣。
法华本以一乘为正宗,宗者、宗主之义,如以一乘为此经之主旨。无论大乘、小乘、声闻乘、辟支乘、菩萨乘,悉归于一乘,故曰无有余乘。乘者、运行载容之义。一乘之体即真如法性,一切法皆以此为体,故此能运行一切、载容一切,俾一切凡夫有情随分运载以至于究竟地。以是义故,名之为乘。

以下更释一乘之义:圆教随分说法,或说声闻、辟支二乘,或兼说菩萨乘为三乘,或说人天、声闻、辟支、菩萨四乘,或说人、天、声闻、辟支、菩萨五乘。
教相不同,故起行不同,证果不同。今于此种种差别之中,显示其但为方便法之差别相,而在如来说教开佛知见之本意中原无差别:是由教意上观之唯是一乘。
又、小乘执著二乘权说以为究竟,今既显示其并非究竟,仅为方便,且终当由此方便以趋于究竟:是就因行上观之惟是一乘。
又、四谛、十二因缘等法,既皆是教菩萨法,则彼滞著于半时教之钝性声闻,一经于是法了解圆满,自知更无余法可为一乘之对待:是就果德上观之惟是一乘。
又、一之义由相对而名,以有权说之二乘、三乘,故特标为一。若无二、三,则一之名且不得立。
又、一之义由当体而立,一真法界体原不二,故其运载之大用亦唯是一乘。
如来演说唯一佛乘之意,以用言之:一、因不定种性之众生,往往由菩萨因行而怯弱以退入小乘,佛特显示佛法唯是一乘;既无小乘之可退休,自亦无大乘之可怖怯矣。
一、因菩萨多以二乘与大乘相对待,佛特显示一乘,令直趋无上正觉。
一、因令一切众生知佛法唯是一乘,则可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即众生心中之佛,众生即佛心中之众生,得以发心起行,共归佛乘。
又、以体言之,惟一法性,即是一乘。如本经所云:三草二木,同为一地所生。徒以众生执有我见,妄见法法差别。实则九法界均无自体之相,悉以一真法性为自体;亦并无声闻、缘觉、菩萨等差别之相可得,以是故说唯一佛乘。







  










  














发表于 2013-1-11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13-1-11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12-5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6-5-9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6-5-29 13: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5: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9-9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6-10-21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7-5-30 19: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7-6-1 06: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17:4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7-9 13: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12-21 15: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3-26 15: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5-15 09: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9-7 15: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2-8 15:3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9 2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