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91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7-6-13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彼声是勤勇无间所发耶。则仍于同品亦止一分转而为不定过矣。
俱品一分转者。如说声常。无质碍故。此中常宗。以虚空极微为同品。无质碍性。于虚空等有。于极微等无。以瓶乐等为异品。于乐等有。于瓶等无。是故此因以乐以空为同法故。亦名不定(乐音洛)。
俱品一分转。谓于同品异品各一分转一分不转也。上明真能立因。须是同品定有。异品遍无。定有即遍转义。遍无即不转义。今同品仅一分转。则非定有。异品亦一分转。则非遍无也。谓假如立量云。声是有法。定常为宗。因云无质碍故。此无质碍之因。于同品喻仅一分转。不能遍转。于异品喻仍一分转。不能遍无。是故亦名不定过也。盖此中常宗必将以虚空极微等为同品喻。今此无质碍性之因。于虚空等则有。于极微等则无。是同品仅一分转矣。又此常宗。必将以瓶乐等为异品喻。今此无质碍性之因。于乐等仍有。于瓶等乃无。是异品仍一分转矣。上正破竟。是故下。破转计。谓此无质碍性之因。设使以乐以空为同法故。亦名不定。今试问曰。为如空无质碍。证声是常耶。为如乐无质碍。却证声是无常耶。则于同品亦仍止一分转。而为不定过矣。
相违决定者。如立宗言。声是无常。所作性故。譬如瓶等。有立声常。所闻性故。譬如声性。此二皆是犹豫因故。俱名不定。
无常之宗。虽以所作性为因。然不可说声非所闻性。则不能破妄计常者而立无常。计常之宗。虽以所闻性为因。然不可说声非所作。则不能破无常正说而立常宗。故虽决定相违。而皆犹豫不定也。问曰。如何方可破彼计常而立无常。答曰。应翻彼量云。声性是有法。决定无常宗。因云许所闻故。同喻如声尘。或云。所闻声是有法。决定无常宗。因云许是所闻故。同喻如所见色。二释不定有六境。
△三释相违二。初列名。二释相。今初。
相违有四。谓法自相相违因。法差别相违因。有法自相相违因。有法差别相违因等。
法自相。即宗体之言陈。法差别。即宗体之意许。有法自相。即宗依之言陈。有法差别。即宗依之意许也。
△二释相。
此中法自相相违因者。如说声常。所作性故。或劝勇无间所发性故。此因唯于异品中有。是故相违。
声是有法。定常为宗。常即法之自相也。若以所作性为因。或以勤勇无间所发性为因。此二因者。惟于异品无常宗中则有。是故与常宗自相相违。
法差别相违因者。如说眼等必为他用。积聚性故。如卧具等。此因如能成立眼等必为他用。如是亦能成立所立法差别相违积聚他用。诸卧具等。为积聚他所受用故。
外道以计我为宗。而我有二义。一者神我。不生不灭。即是真常之体。二者我身。积聚四大所成。有生有灭。即是神我之所受用。彼谓譬如积聚卧具等物。必为身用。则积聚四大以为眼等之身。亦必为神我所用。若无神我。何须四大积聚之身。譬如若无四大积聚之身。何须卧具等物。故立量云。眼等是有法。必为他神我所用宗。因云眼等是积聚性故。同喻如积聚卧具必为身之所用也。此中他之一字。即彼所计宗体。名之为法。然约眼等。则以神我为他。若约卧具。则又以眼等之积聚身为他。是一他字法上。而有二种差别之不同矣。今故破曰。此积聚性之因。假如能成立眼等必为神我之他所用。如是亦能成立彼自所立法中差别相违之义而为积聚之他所用。何以故。现见诸卧具等。但为积聚他之所受用故。既积聚卧具。但为积聚他用。则积聚身。又岂必为神我用哉。盖设使果有神我。而神我既不须卧具。又何须身。又积聚卧具。既但为积聚身用。则积聚身。亦但当为积聚他用。若神我亦是积聚。故名为他。则是无常。亦非真我。若神我非是积聚。则不当用积聚眼等。以积聚身。乃须受用积聚物故。是中所立法三字。即指外道所立必为他用宗体。彼欲以积聚性之因。成立神我之他而为能用。今即以彼积聚性之因。却成立积聚之他而为能用。则神我不攻自破。故名法差别相违也。
有法自相相违因者。如说有性。非实非德非业。有一实故。有德业故。如同异性。此因如能成遮实等。如是亦能成遮有性。俱决定故。
胜论立六句义。一实句。谓地等九种。二德句。谓色等二十四种。三业句。谓取等五种。四大有句。谓离实德业外别有一法为体。由此大有。乃有实德业故。盖计大有是能有。实德业是所有也。五同异句。谓由此句故。令诸法各有同异。如地望地。有其同义。地望水等。有其异义。地之同异。是地非水。水等亦然。妄计此同异句亦别有自性也。六和合句。谓法和聚。由和合句。如鸟飞空。忽至树枝住而不去。由和合句故。令有住业也。今先就彼妄计立量。然后出过。先立量云。假如说大有性是有法。非实非德非业宗。因云有一实故有德业故。喻如同异性。次出过云。此有一实故有德业故之因。假如能成立彼遮于实等而云非实非德非业是大有性。如是亦能立遮大有性而云非实非德非业即亦非大有性。何以故。有实德业者。既决定非实德业。则实德业有者。亦决定非大有性。俱决定故。应申量云。彼所执大有性是有法。既非实非德非业。应亦非大有性宗。因云有一实故有德业故。喻如实德业。
有法差别相违因者。如即此因。即于前宗有法差别作有缘性。亦能成立与此相违作非有缘性。如遮实等。俱决定故。
此因。即指有一实故有德业故之因也。前宗有法差别。指前文言陈虽但明大有句是有。意许则计实句德句业句皆有也。缘性。即因也。谓假如即此有一实故有德业故之因。即于前非实非德非业之宗。其有法差别上。并可作有实句有德句有业句之因。然亦便能成立异此相违。而作非有实句非有德句非有业句之因。何以故。如以此有一实故有德业故之因。而遮大有句非德非实非业。于大有句外决定别有实德业句。亦即以此有一实故有德业故之因。而成大有句外决定非有实句德句业句。俱决定故。是中外量云。实德业是有法。离大有性外决定别有宗。因云有一实故有德业故。喻如同异性。申违量云。彼所执实德业是有法。离大有性外决定非有宗。因云有一实故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