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56|回复: 0

佛教与古代士大夫的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2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一提起释教,许多人下意识里会呈现“消沉”“失望厌世”等词语,这实在是一种片面的认识,由于释教揭露发起和寻求的是才智、和合、忍让、慈善。释教流传在我国的两千年里,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与士大夫日子的联络,就十分值得重视和讨论。
释教实力由三个层次构成:释教僧团、居士集体、一般释教信众。而古代居士释教的主体成员是士大夫。我国本乡文明重伦理道德建构而缺少心性义理之学,释教则填补了这个缺乏。在我国占据干流的大乘释教又消泯了在家与落发、入世与出生的边界,《维摩经》中具有至高佛学涵养的维摩诘即是一位在家的居士,而我国释教造像中的菩萨像也均为尘俗装束。大乘释教很契合士大夫的精力需求,它的般若学、心性论等观念逐渐取得士大夫们的喜欢,“释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凄凉以后。当此之时,专家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与基层释教信众梦想借助他力、带有必定盲目性的功利性崇奉不一样,士大夫近佛、学佛更偏重于思想和才智,更多一些文明使命感。
魏晋期间,“全国多故,名士罕见全者”(《晋书》),政治环境的严格、儒家哲学的衰落,遂使名士学佛蔚为风气,如王导、谢安、郗超、王羲之、谢灵运等人,都与僧侣交游,或执弟子之礼。特别在唐代南宗禅发生并强大以后,禅宗彻悟成佛的低门槛,重智轻悲、任运天然的日子理想,更加引发了士大夫们的兴趣。中唐王维是士大夫崇奉释教的典型,其《叹白发》诗曰:“人生几何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阅历了丧妻、被安禄山叛军颁发伪官等波折以后,他依赖于释教的安慰,过着当官与坐禅两不误的日子。至宋代,伴随着禅宗的茂盛,士大夫参禅已是普遍现象,他们逞辩才、斗机锋,留下许多妇孺皆知的故事。海外essay代写   http://www.hotessay.cn/news_show.php?id=500

唐代以降,士大夫鲜有不受佛禅影a响者。以闻名反佛斗士韩愈为例,他看到了佞佛行为给社会伦理、国家经济带来的损害,所以向唐宪宗上《论佛骨表》,主张将佛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底子”。他差点因此事被杀掉,但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却与大颠、秀禅师等最少十余位和尚交往,在《与大颠师书》中对大颠也颇多溢美之辞。所以北宋周敦颐曾讥讽说:“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释老非。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保重更留衣。”(《按部至潮州题大颠堂壁》)作为一个官员身处公共角色,与作为一个文人身处闲适之境,心灵的需求天然不会一样。关于佛禅的心性之学、对禅家洒脱的日子方式,韩愈仍是很难抗拒的。历代统治者大多对儒释道思想采纳兼收并蓄的情绪,罗致不一样的精力养料为我所用也是士大夫根本的生计理念。南齐士人张融临终请求入殓时“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苏轼《祭龙井辩才文》中说:“孔老异门,儒释分宫,又于其间,禅律相攻。我见大海,有北南东。江河虽殊,其至则同。”儒家的进取之志与道、禅的超然洒脱之心相融相洽,使他不管身处何种境地都能平和、达观,所以才会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的爽快吟唱。有些士大夫痴迷释教出生的一面,进而失望颓丧、躲避人生职责,如此就脱离了社会进步的方向。
释教给予士大夫的不只有超逸的处世情绪,也有无私无畏的精力境地。杰出自性的禅宗激发人自立自强,以佛禅心性论为主导,就会促生不惜牺牲的精力、不畏强权的坚定信念。再加上禅家讲随缘任运、处处是禅,那么又何须躲避社会职责呢?所以宋代大慧宗杲禅师就发起以“忠义之心”入世,欲激励大家救国家于危险之中,许多士大夫因此与之交游。明末黄端伯是崇祯年进士,素常精修禅学,在清兵破南京城后面临威逼利诱不降被杀,他曾作偈曰:“觌面绝商议,独露金刚王。若问安生处,刀山是道场。”清末戊戌六正人之一的谭嗣同有深沉佛学涵养,他也是怀着释教捐躯救世的无畏精力慷慨赴死的。
释教使士大夫文艺日子的内容与方式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文学艺术的各种体裁,如诗篇、小说、戏剧、绘画、书法、雕塑等,无不深深地打上了佛禅的痕迹。这首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丰厚了文学语汇,汉语中慧眼、吉利、积德行善、金刚、烦恼、菩提、清凉、才智、失望、因果、境地、将来、片刻等大量常用词语都是来自释教的;丰厚了文艺体现的内容,供给了人物传说、佛经故事等无数生动资料;丰厚了文艺方式和文艺体裁,如作为格律诗根底的诗篇音韵疑问是沈约、周颙受佛经翻译的启示发现的,如王维的禅家情味促成了水墨画的开展;丰厚了文艺的价值观、开拓了文艺的体现境地,如士大夫们在著作中引入了浮世虚幻、因果报应等思想。
士大夫与释教的联络是一个进入日子深层的哲学疑问和文明疑问。释教我国化的进程一直是与士大夫联络在一起的。早在魏晋年代,士大夫们以练达的老庄之学的涵养,促进了前期汉地释教教义的构成,释教般若学的昌盛也与士大夫的兴趣爱好直接相关;初唐时宗室后辈李通玄著《新华严论》,发起个别的自觉、自傲,对禅宗理论体系颇有贡献;安史之乱后,很多士大夫的参加为南宗禅增添了文人的气质,他们不断增加地将儒、道等传统文明带进禅林,加快了释教的本乡化……伴随着释教我国化一起进行的,是我国本乡崇奉在佛禅助力下的改造和提高,一个杰出的象征是程朱理学的呈现。虽然理学家们对释教多有批判之语,但理学中释教的影子是极为显着的,如理学的中心命题“理一分殊”就源自华严宗,朱熹论“心”也深受释教“如来藏自性清静心”的启示。释教的精华被理学吸纳,阐明它现已融入了我国干流文明。明代王守仁“致良知”的心学更是全面引入了禅家思想方式,杰出主体的作用,所以其后学刘宗周说:“阳明子,人或认为近乎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4 07: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