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佛学钻研者

《欲海回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戒门

(共十节,合计一百二十条,多属身心修养应当注意的事项。)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增一阿含经》中,阿难尊者所述的《七佛通戒偈》,它以概要的语言谆谆告诫修行必须遵循的准则。我在这里广述戒淫的条例,也是本着同样的菩提心。不要因为我人微言轻,便忽视这些内容。恭请各位君子,以清净心洗耳谛听。

  守身第一
  不敢以父母赋予的身体做有损道义的行为,败坏名誉,令人不齿。不敢以父母赋予的身体,年纪轻轻尚未发育成熟,便贪淫好色,损坏身体,多病早夭。
  不敢以父母赋予的身体触犯国家法令,被依法惩处。
  不敢以父母赋予的身体做伤天害理的事,受到上天惩罚,原有的福分、前程全被勾销。不敢以父母赋予的身体造下绝嗣的恶因,断子绝孙。
  (以上五条,初就名誉、寿命而言,次就国法而言,次就因果报应而言。)

  摄心第二
  务必断除爱染心、贪欲心、骄傲心、奢侈放肆心、好逸享乐心、妒忌心、固守恶习心、迷恋心、随波逐流心、退缩偷安心。
  常发慈心、悲心、宽恕心、智慧心、厌离心、羞愧心、恐惧心、忏悔心、坚固心、出世心。
  (以上二十条,初断除虚妄心,次培养真诚心。)

  言语第三
  与女性说话时,不流露出欲望的表情,不谈及夫妻间怀孕、生育等事。不散播有关闺门隐私的传言;不破坏别人的婚姻;不代人说媒;不为别人买婢女和纳妾做介绍人。不用污言秽语辱骂仇家;不说可能会引发他人欲念的风流话。
  遇见出游的女子,不应转告他人,以免引起观望流盼;不传播在某处有戏剧演出的消息;不议论女子的贞节、淫乱,以及相貌美丑等;不讨论女人服饰是否漂亮;不说某家有贤女、大龄女子、美女等;不问某家妇女是否有孕;不称赞宣扬色情的书籍。常说行善行恶必有报应;常说人死后神明不灭。
  (以上十六条,初多积阴德,次断除他人邪念。)

  文艺第四
  多阅读佛学经典;少撰写吟咏风情的诗词歌赋。
  看到书中记载的贞节妇女,常起恭敬之心;对书中记载的美女,不起爱恋染着之心;对书中记载的违背礼教之事,不起赞许认同之心。祝贺祖父、叔伯、兄弟、姊妹完婚的诗文,不着力渲染吟咏。
  以正确的观点著书立说;不阅读、评点各类传奇故事。为节妇作传记,不称赞其相貌。对众人称扬的妇女贞节事迹,不妄加质疑翻案。不出版流通妇女写作的诗文。编写史书时,遇到引诱人淫乱的史事记载要尽力删去,特别是诽谤僧尼的内容更应彻底删除。
  (以上十二条,初培养善心,次防微杜渐,次常想有益于众生。)
  【注】文艺,指文学写作。

  出外第五
  不去茶楼酒馆;不赴有娼优作陪的宴席;不参加男女混杂的游春活动;法庭审讯男女奸情时不去旁观。
  不在寡妇家住宿。到朋友家拜访时,在主人得知前不私自进入门厅;不窥视主人的内室;不抱别人家的小女孩;不和别人家的婢妇说笑。
  见妇女时不刻意修饰自己;不在心中揣测是谁的妻子、女儿,是否已出嫁,是否怀孕,是否贤惠。看到妇女的衣服、饰物等,不去想是哪位妇女的衣物。在别人家里见到已去世妇女的遗像,不注目凝视,不想漂亮与否。看到人或畜生性交,心中不生欢喜。
  在外若与男子盖一床被子,不脱去下身的衣服;不与其他男子一起洗澡,一起入厕。
  (以上十六条,初为不宜前往的地点,次避免嫌疑,次保持心念的清净,次注重仪容举止。)

  相与第六
  不与毁谤佛、法、僧三宝的人交往;不与编写淫秽书籍的人交往;不与喜欢谈论闺门隐私的人交往;不与嫖娼者、同性恋者交往;不与喜欢喝酒赌博的人交往。
  常劝人归依佛、法、僧三宝;常劝人流通劝善之书;常劝人深信因果报应;常劝人受持不发生婚外性关系的不二色戒;常劝人修持不净观法。
  (以上十条,初慎重交友,次善于忠告。)
  【注】相与,结交朋友。

  时令忌第七
  佛降生日;佛成道日;天地交会的日期;国家的忌日;日光、月光、星光照射之下;有雷电风雨的日子;六斋日(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十斋日(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元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五腊日(正月初一为天腊,五月初五为地腊,七月初七为道德腊,十月初一为民岁腊,十二月初八为侯王腊);八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大寒、大暑的日子。
  父母的生日、忌日;夫妇的生日。
  (以上十二条,初为公众忌日,次为个人忌日。)
  【注】时令忌,有关日期、节气等的禁忌。

  胎产忌第八
  孕妇若不断绝性生活,孩子易得天花而夭折。因性生活使身体疲劳,子女易患小儿惊风症。因性生活使精神耗损,子女容易沾染贪淫好色的恶习。服用助阳的热药,子女容易长疮,常会并发血症。孕期举止轻佻,子女形体不端正。孕妇饮酒,子女往往纵欲放荡。孕妇精气损耗,所生子女体弱胆怯。
  孕妇产后身体尚未康复即过性生活,夫妻易得五劳、七伤之症。
  (以上八条,初孕期,次产后。)
  【注】胎产忌,怀孕及产后期间的禁忌。

  妻妾忌第九
  地点不当;通过生殖器以外的方式交合;怀孕期间;产后未满四个月;抱着小孩时;给孩子哺乳时;患病时;妻妾父母的生日、忌日。
  尊重妻室,常想她是岳父母的女儿;常想她是自己父母的儿媳。
  (以上十条,初谨防身孽,次断绝意孽。)
  【注】妻妾忌,与妻妾同房的相关禁忌。

  杂录第十
  遇见妇女,不以目光迎送顾盼,不说脏话;不和妇女一起乘凉;不观看迎亲仪式;在原则问题上不要惧内;不虐待妻子;小便时不看下面;不故意手淫射精。
  擦除街市上张贴的淫秽传单;经过尼姑、寡妇的墙下不随意小便;远见有妇女时不小便;晚上不裸体。
  (以上十一条,初断除轻薄行为,次常存仁厚之心。)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灭罪门

(共七节,合计六十条,多属内心净化应当注意的事项。)





  光阴似箭,日月交替,生命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大限到来之时,谁都无法逃避。趁着现在身体健康,何不痛下决心忏悔修行。只要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界所诱动,就能够灭除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之苦,获得永久的清凉快乐。

  亲近三宝第一
  参究禅学以悟明心地;常修净土以圆成佛道。
  继承发扬佛教精神,使更多的人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塑造佛像;修建殿宇。
  出资印刷流通佛学经典;持诵神力广大的密咒。
  经常参访高僧大德,供给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日常生活用品;不苛求僧人、尼姑的过失。
  担任官员时要护持佛法。
  (以上十条,初归信,次敬佛,次敬法,次敬僧,末总结。)

  发宏誓愿第二
  众生无边,誓愿度脱。
  烦恼无尽,誓愿断除;法门无量,誓愿修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就。
  (以上四条,初慈悲心,次智慧心,末圆满心。)

  忏除业障第三
  我今至诚忏悔无始以来淫乱六亲尊长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出家四众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朋友妻妾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奴仆婢女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歌童妓女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神女仙姑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天龙八部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鬼魅妖狐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饿鬼畜生的罪过。以上一切罪恶污垢,恳请佛菩萨慈悲哀佑,予以灭除。
  又代往世、今生的父母六亲忏悔;又代国王、师长忏悔;又代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忏悔;又代朋友熟人忏悔;又代无量劫以来的债主怨家忏悔;又代地狱、饿鬼、畜生忏悔;又代蒙受刀兵、饥馑、疾疫苦难的众生忏悔;又代诸天诸仙忏悔;又代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苦恼众生忏悔。这些众生的一切罪恶污垢,恳请佛菩萨慈悲哀佑,予以灭除。
  (以上二十条,初自我忏悔,次代众生忏悔。)

  修福利人第四
  施送戒淫的书籍;销毁他人的淫书。
  尽力保全妇女的贞节。
  资助困难家庭置办女儿嫁妆;帮人赎回被买卖的良家妇女;收养儿童;施送有助于胎产的药方。
  (以上七条,初助人以智慧,次助人以名誉,末助人以钱财。)

  现在觉悟第五
  见妻妾生育儿女,承受众多痛苦,应想是自己拖累她受苦,心里默念佛号,愿她生生世世不再做女人,往生到佛国净土;见到子女生病,以及生育之苦,也要想是自己拖累他们受苦,愿他们永脱轮回、往生净土;见婢女抱着自己的孩子,也要想是自己拖累她们受苦,愿她们永脱轮回、往生净土。
  遥想后世子孙,一代又一代娶妻、嫁女、产育、生老病死,也应想是自己拖累他们受苦,愿他们永脱轮回、往生净土。
 (以上四条,初因所见而醒悟,次因所想而醒悟。)

  随喜功德第六
  见到妇女恪守贞操;见到贫女、大龄女子能够出嫁;见到夫妇和好;见到善书。
见人脱离欲海出家修行,应当赞叹助成,令生欢喜。
 (以上五条,初对世间功德随喜赞叹,次对出世间功德随喜赞叹。)

  罪灭之相第七
  忽然不想男女欲爱之事;忽然发觉女身污秽;忽然厌恶娼优;忽然想毁掉描写色情的词曲、小说。
  忽然生起慈悲之心;忽然相信因果报应;忽然乐意布施;忽然对佛、法、僧三宝产生虔诚的信仰;忽然明白自己将来一定会死亡;忽然厌恶自己的肉体,生起出世解脱的渴望。
  (以上十条,初为爱欲方面的转变,次为其他方面的转变。)

经要门

(共七节,合计六十条,多属内心净化应当注意的事项。)





(所引经文分为四节,合计二十四条,多属格除邪念,启发真知应该懂得的道理。)

  南北朝时期的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是历史上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他在临终前发誓说:“我翻译佛学经论三百余卷,皆遵循原义,字字诚实。如果所译经典真实无谬,愿我焚化之后,舌不焦烂。”果然在他火化时,舌头没有焚毁,色如红莲花,成千上万的人都亲眼目睹。请看鸠摩罗什法师的真诚誓言,竟能有如此大的威力。无论天宫、龙宫都珍藏着大量佛经,以妙香、鲜花和万层宝塔供奉。然而世间凡夫大多无缘拜读佛经,当面错过,令人叹惜。我现在净手洁案摘录部分经文,刻板印刷,广为流通。愿有识之士受持奉行,共斩淫魔,在爱欲横流的世界中超然独立。

  菩萨诃欲分第一
  《大宝积经》说:“菩萨观察世间众生愚痴颠倒,对淫欲贪恋痴迷。他们对自己的母亲、姊妹尚且侵辱,何况是别的妇女。看到这些情形,菩萨心中默想:‘这真是个苦难的世界!这些愚痴的众生,曾在母胎中逐渐发育,再由产门降生。怎么竟然如此无耻,做出淫乱的恶事?他们的下场真是可悲,必将堕落地狱、畜生、阎罗、饿鬼中,承受无边痛苦,没有片刻停息。就像盲人被群狗追逼,即将堕入无边深渊,这些罪恶众生所面临的处境正是如此。就像猪圈中到处粪秽,猪在里面躺卧进食,从不觉得厌恶,这些罪恶众生的状况正是如此。我应当为他们宣说微妙的佛法,使他们永远断除爱欲烦恼。’”
  《月上女经》说:“你们过去世中或许曾作过我的父亲,我也许曾作过你们的母亲,在无尽的轮回中彼此互作父母、兄弟,怎么可以生起爱欲之心?我在过去世中或许曾杀害过你们,你们也曾杀害过我,在无尽的轮回中彼此相互仇杀,怎么可以生起爱欲之心?”
《大智度论》说:“菩萨观察世间各种危害当中,女人所造成的危害最为深重。相比之下,刀、火、雷、电、霹雳、怨家、毒蛇等危害,还可以短暂接近。而女人本性悭吝、忌妒、瞋恨、谄谀、妖媚、污秽、争斗、贪得、怨恨,不可片刻亲近。”
  《增一阿含经》说:“不与女人来往,也不在一起谈话。谁能远离女人,谁就可以远离八难。”
  《长阿含经》中,阿难问佛:“在您灭度之后,若有女人前来请教,应该怎么办?”佛说:“不要与她们相见。”阿难又问:“不得已相见时,应该怎么办?”佛说:“不要和她们说话。”阿难又问:“不得已给她们说法,应该怎么办?”佛说:“应随时观察约束自己的内心。”
  《密严经》说:“男女互相贪爱,精血交合,怀孕生子。如同虫子出生在臭泥之中,人出生于母胎也是如此。”
  (以上共六段,前两段悲悯一切众生,次三段断除淫欲起因,第六段揭示人身不净而结束。)

  邪淫罪报分第二
  《法苑珠林》说:“佛曾说过邪淫有十种罪报:第一、常担心会被女人的丈夫所杀。第二、夫妇关系不和睦。第三、坏事增加,好事减少。第四、自身早亡,致使妻子儿女孤寡无依。第五、家中财产不断耗尽。第六、只要发生不好的事,总是被人怀疑。第七、受到亲友的诽谤。第八、随处有人结怨成仇。第九、死后堕入地狱。第十、命终转世后生为男子,则妻子不贞洁;生为女人,则与多个女人共一夫。”
  《八师经》说:“与他人的妻女邪淫,会遭到其丈夫的严惩,并殃及自己的家人。也会被官府逮捕,遭受严刑拷打。死后还要在地狱、畜生中依次受罪。好不容易再得人身,家里也会发生妇女淫乱的丑事。我因为见到这样的报应,不敢再有任何邪淫行为。”
  《萨遮尼乾子经》说:“自己有妻室却不知满足,喜欢淫乱他人妻女。这样的人已丧失惭愧心,必将受尽苦难,没有任何快乐。”
  《优婆塞戒经》说:“如果在不适当的时间、不适当的地点,以及与同性恋者、立志独身不嫁的处女发生性关系,就叫做邪淫。如果把自己的妻室想成别的女人,或者想象与他人的妻女发生关系,也叫做邪淫。邪淫的罪业有轻有重。欲心若重,罪业就重。欲心若轻,罪业就轻。”
  《涅槃经》说:“菩萨虽没与女人亲密接触,但看到男女相伴便心生贪爱,也是毁破净戒。”
  《造像功德经》中,佛对弥勒菩萨说:“有四种原因使男子成为没有性能力的阉人:  第一、残害他人和动物的躯体;第二、对持戒的出家人憎恨、嘲笑、毁谤;第三、贪欲深重,蓄意犯戒;第四、亲近犯戒之人,并劝说他人犯戒。若有男子曾经犯下这样的罪业,其后能信仰佛法,建造佛像,就可以不再受这些报应。又有四种罪业使男子成为兼具男女二根的阴阳人:第一、与自己的尊长做淫秽的事情;第二、发生同性恋;第三、手淫;第四、从事色情业。若有人犯下这些罪业,其后能痛加忏悔,建造佛像,就可以不再受阴阳人的报应。”
  (以上共六段,前三段是恶人的报应,第四段告诫善人,第五段告诫出家人,第六段劝造淫业者忏悔。)

  戒淫功德分第三
  《七佛灭罪经》说:“受持不邪淫的戒律,就会得到五位善神的护卫。第一位名叫贞洁善神,第二位名叫无欲善神,第三位名叫净洁善神,第四位名叫无染善神,第五位名叫荡涤善神。”
  《佛般泥洹经》中,佛对柰女说:“不邪淫的人有五种福德:第一、受到众人称誉;第二、不惧怕县官;第三、自身安乐;第四、死后生天;第五、清净无染,得涅槃道。”
《戒德香经》说:“不淫佚的人,决不会侵犯他人之妻。这样的善人,生生世世都在莲花中化生。”
  《楞严经》说:“若是世界上的六道众生心中没有淫念,就不会再有生死轮回。你专志于修习三昧,就是为了解脱生死。若不断除淫心,就不可能脱离轮回。即使入于禅定、智慧过人,若不断除淫念,还是会堕入魔道。只有使自己的身心中一切的淫欲动机都彻底断除,以至于连断除的执着也没有了,才有可能证得佛的无上智慧。”
  《提谓经》说:“每年三个应持长斋的月份(正月、五月、九月),每月的六个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以及日光、月光、星光之下,每年的八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都要禁止淫欲。”
  《禅要诃欲经》说:“修行之人为证得道果而持戒修定,首先必须断除对人体的六种贪爱,即对头发、牙齿、肌肤等色泽的贪爱,对容貌的贪爱,对仪表风度的贪爱,对悦耳的话语、音声的贪爱,对细滑触觉的贪爱,对人体姿态的贪爱。如果执迷于这些贪爱,应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和消化排泄物,以及死后种种可恶不净之相,从而加以断除。”
  (以上共六段,前两段讲所得福德,次两段讲脱离轮回,后两段简述戒淫方法。)

  警悟在俗分第四
  《菩萨诃色欲法》说:“女色是世间的枷锁,凡夫由于贪恋而难以自拔。女色是世间深重的患难,凡夫为其所困而至死不能脱离。女色是世间的灾祸,凡夫与之相遇,必将备受困苦。修行者既已舍弃对女色的贪恋,若再重新萌发,就像出狱后仍想入狱,神志正常后又想再次发狂。”
  又说:“女人的特征是说得像蜜一样甜,心中却怀着歹毒。如同镜子般平静清澈的深潭中藏着蛟龙,如同金山宝窟中藏着狮子。家庭失和往往由妇人引起,宗族衰败往往是妇人失德所致。如同一个阴险的恶贼,蓄意毁坏他人明辨是非的能力。就像高张的罗网,群鸟落入就再也不能起飞。又像水中的密网,众鱼游入必将丧身失命。有智慧的人知其害而远避,不会被此物所迷惑。”
  《大宝积经》说:“当知对女人的贪恋,是众多苦难的根源,是障碍善法的根源,是互相杀害的根源,是烦恼束缚的根源,是结怨为敌的根源,是生来失明的根源。当知对女人的贪恋,能毁灭圣者的智慧。当知对女人的贪恋,如同把炽热的铁花撒在地上,再用脚去踩踏。” 又说:“为什么称作‘妇人’?所说的‘妇’,其意为加重负担。它使众生背负重担,四处奔走。”
  又说:“我看到一切大千世界之中,能给众生带来深重的损害,没有什么能超过对妻妾女色的贪欲。众生被女色所迷惑,因此在修行善法时产生诸多障碍。”
  《四十二章经》说:“人被妻子、儿女、住宅所驱使埋没,超过了被关进监狱。进监狱还有释放的一天,人们对于妻子儿女的贪爱,却永远不能解脱。”
  《道行般若经》说:“在家修行者见到女人,心中不生喜爱,而是要常怀畏惧。如同有人行走在荒凉无边的湖泽中,心中畏惧盗贼一样。”

   (以上共六段,前三段总论女色之害,次两段讲众生受女色驱使,最后一段使人懂得畏惧。 以下各章内容均属观想法门,需要更为深入细致的工夫。必须澄心默照,修持熟练,才能永断淫根。)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胎狱观

(此观修成后,便可清楚了解胎儿的种种悲苦境遇,这是用人生最初降生状况来灭除淫念的方便法门。)





  父母生我之前,我的身体又在哪里?只因当初投胎时,看到父母交和,心中生起贪爱。此心一起,就与父母的精血和合而入胎。在胎中的十个月里,依次受苦以偿还宿债。母亲吃热的食物,胎儿感觉像受到热水灼烫。母亲喝冷水时,又像卧在寒冰之上。母亲吃饱后,胎儿的头上像压着铁袋。母亲饿时肚里空空,胎儿又觉得像在空洞中,无依无靠。
  当临产的那一刻,母亲危在旦夕,父亲担惊受怕。家里亲人围着产床,磕头叩拜,求上天保佑。胎儿出生时,身体像夹在两座山之中难以通过。接生婆握着胎儿的头往外拉,就像拉着一根带子。胎儿细嫩的皮肤接触到她的手,如同刀剑刺身。胎儿出生后便放声大哭,就是因为过于痛苦。人们听到哭声都开心地鼓掌称快,他们忘了当年也曾受同样的痛苦。夜静的时候仔细想想,人们世世忍受如此痛苦却不思解脱,真是咄咄怪事。以上出自《佛说五王经》,绝非我个人的臆说。
  凡夫贪求爱欲,所以世世陷于无穷的困苦,经历无量的时劫,却无人能够替代。要制服烦恼魔军,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擒住主帅。其主帅便是淫魔,只要断除爱欲,其余烦恼自然降伏。以下根据经文,将住胎时的境况大致描述。期望世人善自珍重,早求解脱,不要再继续周而复始地在生死大苦海中漂流。
  《修行道地经》说:
  胎儿初成的七天里,没有明显的变化。
  第二周,如半凝固状的乳酪。
  第三周,形状像生酪。
  第四周,形状像熟酪。
  第五周,形状像生酥。
  第六周,形状像一块息肉。
  第七周,形状像一段肉块。
  第八周,硬度变得像土坯一样。
  第九周,开始形成五泡,即两肘、两髀、颈部。
  第十周,继续形成五泡,即两手腕、两脚腕、头部。
  第十一周,又形成二十六泡,即十个手指、十个脚指,及两眼、两耳、鼻、口。
  第十二周,泡相已形成完毕。
  第十三周,出现腹部。
  第十四周,生出五脏。
  第十五周,生出大肠。
  第十六周,生出小肠。
  第十七周,生出胃部。
  第十八周,生出二脏。
  第十九周,生出手掌、足趺、臂节。
  第二十周,生出阴部、肚脐、面颊、乳头。
  第二十一周,三百个骨节开始形成,像刚长出的瓠子一样柔软。
  第二十二周,骨节渐渐变硬,像还没有熟的瓠子。
  第二十三周,骨节变硬,像胡桃一样。
  第二十四周,生出一百处筋。
  第二十五周,开始生出七千条经脉,尚未长好。
  第二十六周,经脉长成,像藕丝一样。
  第二十七周,已经有三百六十三处筋。
  第二十八周,开始长出肌肉、皮肤。
  第二十九周,肌肉变得更厚。
  第三十周,皮肤变得明显。
  第三十一周,皮肤变厚和结实。
  第三十二周,皮肤已经长好。
  第三十三周,耳、鼻、肩、指、膝节长成。
  第三十四周,长出九十九万个毛发孔,尚未成形。
  第三十五周,毛孔已长成。
  第三十六周,指甲长成。
  第三十七周,母腹中有风起,与胎儿的七窍相通。
  第三十八周,根据胎儿前世的善恶,形成香、臭二种风,由此确定胎儿容貌、骨节的贵贱之别。
  此时还差四天满九个月。四天后,风吹着胎儿的身体,使其向下倒悬,头对着产门。有福的胎儿,感觉像是进入浴池,或是来到满是香花的处所。无福的胎儿,感觉像是从高岩上坠落,或是被悬挂在布满刀剑的树上,忧愁不乐。婴儿出胎的时候,身体像受到两座山的挤压,异常痛苦,因此神识迷闷,记不清前世的事情。孩子渐渐长大,吃到各种粮食,体内便产生八十种微生虫。(详见“虫寓观”)

虫寓观

(此观修成后,可以看到人体内聚集了各种微生虫,这是开始用不净观来灭除淫念的方便法门。)





  人的血肉之躯真是污秽,无数的微生虫聚集其中。它们潜藏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形状极为微细。凡夫的肉眼无法察觉,只有天眼才能看到。让我们静心反观自身,你会发现执迷男女身相是多么可笑。

  《正法念处经》说:
  人的头部有二种虫,在其中活动,常以脑汁为食。
  有放逸虫,住在头顶,令人生病。
  有发虫,住在头骨以外,常以头发的根部为食。
  还有耳虫,以耳中肉为食。
  有鼻虫,以鼻中肉为食。
  有脂虫,住在脂肪中,生气时让人头痛。
  有食涎虫,住在舌根,生气时让人口干舌燥。
  有醉味虫,住在舌端,遇到美食就昏醉,遇到不好的食物就变得衰弱。
  有六味虫,这些微虫喜欢什么滋味,人也就会喜欢。
  有牙根虫,住在齿间,生气时让人牙痛。
  还有四种微虫,住在咽喉中,人吃东西时能让津唾杂乱,咽入喉咙后与脑部的粘液混合,有时会发生呕吐。
  有抒气虫,生气时让咽喉闭塞。
  有二种续虫,生在关节间,让人脉痛。
  有肿虫,住在身内,这种虫饮血后,会使人自然发肿。
  有嗜睡虫,住在全身各部,疲劳的时候就聚集到心脏,人就会睡眠。
  还有十种虫,住在肝脏、肺部,使人得病。
  还有二十种虫,住在骨髓中,以人的精液为食,使人欲火炽盛。
  还有二十种虫,住在阴部,让人消瘦多瞋,下体常臭。
  还有十种虫,住在屎尿中,又臭又难看,有时让人腹泻,有时让人便秘。

  (以上八十种微生虫,它们的名称、形状,在佛经中有详细记述,这里就不一一摘引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净观

(此观修成后,顿时觉得男女精血污秽,这是破除淫欲冲动的方便法门。)





  世间一切苦恼,都由爱欲而起。世间凡夫无法断除爱欲之心,见到美色便神魂颠倒,爱水从骨内溢出,欲火在眼中燃烧,于是色胆包天,纵情妄为,造下深重的罪业。他们平时或许还能顾及礼义,爱惜自己的名誉,到了此刻便把廉耻之心抛到脑后。对鬼神的报应尚且不存畏惧,一般的道德礼教又怎能约束?
  纵观茫茫浊世,监狱、诉讼日见增多。古代儒家圣贤谆谆教诲,其所确立的道德行为准则,对于这些爱欲深重的众生,往往只是一纸空文,无法发挥作用。幸而有如来的经教住世,为众生打开了通往清凉安宁的甘露之门。佛以大慈大悲,教导人们修持不净观,使满腔欲火化为寒冰。纵使是天上的仙女,也像面对满身疮癞的乞丐一样。何况是凡间的妇人,一层薄皮内,满是血肉屎尿。不用多谈因果报应,也不必设置严刑,只要如实了解人体内种种污秽不净的状况,就再也不用受淫魔的侵扰。不净观修炼纯熟后,能从根本上拔除心中爱欲。
  在《楞严经》中,有一位摩登伽女,见到阿难相貌端严,心生爱欲,无法自制。多年以前我也曾如此,虽然多方克制,欲心还是不由自主地萌动。直到修习不净观后,欲念才顿时减轻。今天我终于开始醒悟,至诚归依大慈大悲的佛陀,立誓于未来世扫尽魔军,在无量的世界中化身无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友人张冰庵先生曾谆谆教诲我,他说:“修习不净观,就像学庖丁解牛。庖丁技艺纯熟后,眼中不再把牛身看作一个整体,而只是各部分肢体器官的组合。因此一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磨过一样。”如今我这把降魔剑,也已百炼成金,能斩尽一切妖媚容貌的诱惑,因为在我的眼中,人体不过是各部分肢体、器官的组合而已。即使是美女西施与我促膝而坐,在我眼中也不过是一具由韧带连接的骨架,内外由头发、汗毛、指甲、牙齿、内脏,以及血、肉、痰、泪、屎、尿等三十六种器官、分泌物、排泄物组合而成,所有这些器官、物质,不仅形状难看,而且气味腥臭。古代鲁国有一位君子名叫柳下惠,其坐怀不乱的美德为世人所赞颂。然而与女子有密切的身体接触,难免有所染着。今人远没有柳下惠的操守,切不可妄自效仿。
  我写的这些文字,语句粗浅,没什么韵味,只求把意思表达清楚,连牧童也能听懂。听后请转相劝化,彻底断尽滔滔爱河。愿佛法广泛传播,教化众生,让这个爱欲横流的浊恶世界,变成清凉自在的净土。

  一、男女总相
  静观一切凡夫,都是由于自心及父母的情欲而投生,这是种子不净。
  入胎时,由父母精血和合而受孕,这是受生不净。
  住胎时,在母亲腹中生脏之下、熟脏之上,这是居处不净。
  在胎中,全靠母亲的血液供给营养,这是所食不净。
  住胎十月期满,由产门生出,这是初生不净。
  人体内有全身的血液、各种脏器、各种消化物、分泌物、排泄物,九窍常向外排出废弃物,这是周身不净。

  二、女根垢相
  《大威德陀罗尼经》中,佛对阿难说:“女人体内有五个蛆虫区,而男子没有。这五个蛆虫区,位于阴道中。每一虫区有八十只虫,虫的两头有嘴,像针头一样。这些蛆虫常侵扰女人,不断地叮咬,使她们感到心神不安,并有很强的欲求。”

  三、女腹垢相
  《禅秘要经》说:“如果修行者的欲念无法克制,日夜忆念不止。就要像救火一样,立即加以对治。对治的方法,是先观察女人体内的子脏。子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有九十九层膜,如死猪胞,里面盛满了浓液。其形状像马肠,上圆下尖,通到产门。中间有一千九百个很细的节,如芭蕉叶纹。有八万个户虫,围绕在四周。人饮水时,扩散到四百零四个经脉。这些虫喝后,就会吐出败脓,其色如血,里面有一些微虫爬来爬去。积聚一个月后,向体外排出,所以女人会有月经。”

  四、男躯垢相
又说:“男子周身有四百零四个经脉,是从眼部开始扩散,进入肠子,直到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两边盛着青色的脓,如野猪的精液,极为臭恶。到阴藏处,分为三支,如芭蕉叶纹,有一千二百个脉。每一脉中都有风虫,极为微细。除了风虫,还有筋色虫,其数有七万八千,彼此围绕成环状。男子眼中看到女色后,引发心里的欲念,心念一动,四百零四个经脉随之而动,八万个户虫同时张口,它们的眼里流出青白色的泪,变成精液,从尿道而出。”

  五、修观成效
   佛对舍利弗说:“如果四众弟子,穿惭愧衣,服惭愧药,想得到彻底解脱,就该像饮用清凉甜美的甘露一样,修行不净观法。按照前面所说的方法,观想女腹中的子脏,以及生殖器官,并观想男子身内的种种微生虫,张口竖耳,瞋目吐脓。通过缓缓数呼吸的次数,让自己静下心来,一一观想人体不净之相,就像观察手掌上的纹路一样,做到无论是睁着眼,还是闭着眼,这些不净相都能够在自己眼前清清楚楚显现出来。这样的不净观法修成后,心里的欲火自然灭除,即使看到天人、天女,也会像看到满身疮癞的人一样。观察自身、他身,乃至欲界天中的所有众生,都是这样。能服用这剂良药,就能成为大丈夫、天人之师,不会再被男女爱欲的大河所淹没。当知这样的人即使还未能出离生死,其身心也香妙净洁,如优钵罗花。他们是人中的香象,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一切的龙王、力士、摩醯首罗,都不能相比。”

  六、殷切劝修
  《禅要诃欲经》说:“就像囚犯被关押在狱中,四周坚固严密,除了从厕所的粪孔逃走,再没有别的出路。又像有人中毒,只有粪便才能解救,除此以外再没有其它的药。明白了这个道理,为了断除爱欲、出离生死,必须专注不懈地修持不净观。”

四觉观

(此观修成后,深知任何人的身体都包藏污垢,这是在日常境况中破除贪欲的方便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的淫欲心理,在每一世的轮回中,随着性别的转换而变迁。前世做女人时,见到男子便心生欢喜。今生是一个男子,又会爱恋女人的身体。若能随时随地察觉到人体的不净,贪爱之心便无从而起。
  一、睡起生觉
  默想清晨睡醒后,两眼朦胧,还没来得及洗漱。此时满嘴粘腻,舌黄堆积,很不干净。当想即使是绝世美女,嘴唇像樱桃一样红润,在刚起床没化妆打扮之前,也是这付样子。  
  二、醉后生觉
   默想饮酒过度后,体内五脏六腑不停地翻腾,到了早晨忽然呕吐,把肚里没有消化的东西全部吐出。饿犬闻到这股味道,也会摇着尾巴跑得远远的。当想即使是玉女佳人,吃饭时细酌轻餐,吃完饭杯盘狼籍的时候,她们肚里的东西也都如此。  
  三、病时生觉
  默想因病卧床时,脸色发黑,形容枯槁。或是疮痈溃烂,脓血交流,臭不可近。当想即使是天姿国色的美女,年轻漂亮,当她们疾病缠身的时候,也是这付样子。  
  四、见厕生觉
  默想大路上的公厕,粪坑里堆积着屎尿,到处爬满了蛆和苍蝇。当想即使有千娇百媚的姿颜,每天香汤浴体、龙麝熏身,而当饮食消化之后,排泄出的东西也都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想观

(此观修成后,才了解死后的种种凄惨境况,这是用人生最后死亡的状况灭除淫念的方便法门。)





  人只要想到死后的情形,欲火就会顿时熄灭,化为清凉。世俗之人听到死便觉不快,以为不吉利,然而千方百计保养,百年之后同样化为灰烬。这里所讲述的菩萨九想观,是引领我们脱离生死苦海的宽广桥梁。
  一、新死想
  静心观察刚死去不久的人,僵直仰卧,全身冰凉,没有任何知觉。当想我贪财恋色的身体,将来死后也必定如此,心中欲望顿时变得很淡。
  二、青瘀想
  静心观察尚未棺敛的尸体,从死后的第一天到第七天,气色越来越黑,变成青紫色,看着非常可怕。当想我像鲜花一样青春英俊的身体,将来死后也必定如此,心中欲望顿时变得很淡。
  三、脓血想
  静心观察死尸开始腐烂,身上的肉化成脓,好象马上就要淌出,体内的肠胃等器官已经溃烂。当想我风雅潇洒的身体,将来死后也必定如此,心中欲望顿时变得很淡。
  四、绛汁想
  静心观察腐烂的尸体停放已久,里面的黄水不断流出,气味臭不可闻。当想我肌肤细腻香洁的身体,将来死后也必定如此,心中欲望顿时变得很淡。
  五、虫啖想
  静心观察停放很久的腐尸,遍体长满蛆虫,钻来钻去啃食着,每个骨节里面都像蜂巢一样聚满了蛆虫。当想我与爱侣相偕相伴的身体,将来死后也必定如此,心中欲望顿时变得很淡。
  六、筋缠想
  静心观察尸体腐烂后,皮肉被蛆虫吃尽,只剩下筋还连在骨节上。就像用绳子捆扎的木柴,全身骨架连在一起没有散开。当想我爱意缠绵、偷香窃玉的身体,将来死后也必定如此,心中欲望顿时变得很淡。
  七、骨散想
  静心观察死尸,筋已烂掉,骨节四处分散,不在一个地方。当想我高贵富有的身体,将来死后也必定如此,心中欲望顿时变得很淡。
  八、烧焦想
  静心观察死尸被火烧过之后,又焦又黑的抽缩在地上,各部位被烧情况或轻或重,惨不忍睹。当想我才华盖世的身体,将来死后也必定如此,心中欲望顿时变得很淡。
  九、枯骨想
  静心观察坟墓毁坏后,人骨被随处丢弃,日晒雨淋,颜色变白或发黄腐朽,人和动物践踏而过。当想我年华易逝的身体,将来死后也必定如此,心中欲望顿时变得很淡。
  十、引经策发
  《涅槃经》说:“菩萨应当修习对死亡的观想,观察人的寿命,似乎被无数的怨敌所围绕,念念间在不断减少,却不会有任何增长。犹如山间瀑流片刻不停,又如清晨露水无法常在。如囚犯被押赴刑场,步步近死。如牛羊被人所牵,前往屠宰的地方。”

轮回观

(此观修成后,便会了解六道生死轮回的情形,这是用智慧破除迷误的方便法门。)





  人死之后,神识脱离躯体,形成中阴身。投生时神识进入胞胎,中阴身便自然消失。就如黑暗中点亮灯火,灯灭后重归黑暗。这里列举了轮回中十七种投生的情景,有智慧的人应悉心观察,有所醒悟。

  一、人死后生天的情景
  《正法念处经》说:若在人间死去即将生到天上,会看见细软的白氎,仿佛要垂落下来。还会看见园林、莲花、池水、歌舞嬉笑,闻到种种香气,听到美妙的音乐。亲属们虽然悲伤哭泣,但他由于所修的福业却一点也听不到,心中没有任何牵挂,因此便生到天上。
  二、南阎浮提死后生到北郁单越洲的情景
  此时的中阴身会看见细软的赤氎,由于想得到它,便用手抓着往身边拉,亲属们全都以为他在两手摸空。接着会看见长满青色莲花的池塘,有很多的鹅、鸭、鸳鸯,他饶有兴致地进入池中戏耍。从池中出来,即看到未来的父母正在行欲,由于颠倒迷惑,便把父亲看成雄鹅,而把母亲看成雌鹅。若将生为男子,便看自己是一只雄鹅,对父亲生起瞋恼,对母亲生起贪爱。若是生为女人,便看自已是一只雌鹅,对父亲生起贪爱,对母亲生起瞋恼。
  三、南阎浮提死后生到西瞿陀尼洲的情景
  此时的中阴身会看见黄氎环绕,房屋都变成金色。看自己是一头牛,把父亲看成公牛,把母亲看成雌牛。也由于性别的不同,对父母产生瞋恼、贪爱两种不同的心理。
  四、南阎浮提死后生到东弗婆提洲的情景
  其人临终时,看到一切都是青色。由于担心垂下的青氎坠落,就用手去挡,好象害怕的样子。见到男女交合,都看成是马,把男子看成公马,把女子看成雌马。也由于瞋恼、贪爱两种心理,区分男女性别。
  五、北郁单越洲下品生天的情景
  临终时看见美丽的花朵,闻到奇妙的香气,心中贪爱不舍,见到大树便想上去。念头一动便向上升起,直到须弥山上。于是便见到天上的世界,处处花果庄严。
  六、北郁单越洲中品生天的情景
  临终时看见池中莲花,有许多蜜蜂围绕。进入莲花后,乘空飞到天上。
  七、北郁单越洲上品生天的情景
  临终时见到奇丽的殿堂,极为庄严。进入这座殿堂,就成为居住其中的天人。
  八、北郁单越洲生天还有一种情景
  临终时见到整洁的园林和游玩场所,内心喜悦,不再有任何烦乱。由于心地清净,随即便进入宫殿,见到众多天人各自在空中飞行游乐。
  九、西瞿陀尼洲生天的情景
  临终时见到宽阔的池水,神识随着水流漂浮到对岸,看到许多美丽的天女,不禁上前拥抱,这样便生到天上。
  十、东弗婆提洲生天的情景
  临终时见到奇丽的殿堂,心中满怀喜悦。在殿堂外看到许多天人正与天女游戏。就像睡着了一样,随即生到天上。
  十一、饿鬼业尽生天的情景
  临终时不再感到饥渴,虽然见到种种饮食,也只是看看并不食用。见到种种快乐的景象,很想前往,于是便生到天上。
  十二、畜生业尽生天的情景
  临终时见到光明,心里的愚痴在减少,智慧渐渐增长。见到种种快乐的景象,想要前往,于是便生到天上。
  十三、地狱业尽生天的情景
  此时若受到狱卒的拷打,一打就会死去。若被投进铁匣、铜釜中,一放进去就会死去。若被铁鸟、恶兽所吃,吃了就会死去。死后不再在地狱中重生,随即在空中见到歌舞戏笑,香风阵阵吹拂着身体,接着便生到天上。
  十四、人死后仍生人间的情景
  临终时看见大石山,仿佛要从空中坠落在身上,便伸出手去挡。又见此山像一张白氎,登到它的上面,却发现是赤氎。接着又见到光明,有男女正在交合。若将生为男子,便见自身与母亲交合,认为父亲有所妨碍。若将生为女人,则与此相反。就在一刹那间,中阴身消失,神识进入胎中。
  十五、天上命终仍生天上的情景
  天人临终时身上的各种装饰不会衰损消失,也没有别的天人占了他原来的座位。若是从较低的天界生到较高的天界,临终时会见到比原来更为美妙可爱的景象。
  十六、上界天命终退生下界天的情景
  临终时所见的园林水池都不如从前,同时产生了饥渴和苦恼。心中急切地想满足自己的需要,于是便退生到下界天中。
  十七、东弗婆提洲、西瞿陀尼洲彼此互生的情景
  临终时看到黑暗的洞窟中,有红色的电光,像幡一样垂下。用手接住幡,顺着它进入窟内,就转变为中阴身。此时或见两牛交合,或见两马交合,于是受生入胎,如前所述不异。
  (死后入地狱,临终时也有各种景象,载于《观佛三昧经》,这里就不再赘述。)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欲观

(此观修成后,便会明了天人福德轻重的原因,这是用天人爱欲清淡而自我警醒的方便法门。)





娑婆世界多么令人惊异,这里的众生几乎没有一个不爱女色。从天上的神仙,下到跳蚤、虱子,凡是有形体有神识的众生,无一不被业海波涛所席卷。但是各自的染着程度,还是有着天渊之别。福报越重,爱欲就越淡然。罪孽越重,爱欲就越强烈。请看聚在一起交合的狗群,贪心何等强烈。一只腥臊的母狗,公狗们爱之入骨。强壮的公狗趴在它的肩上,瘦弱的则围在它的周围。欲望得到满足的公狗扬扬自得,拖着舌头,垂下两只耳朵,全然不知羞耻。这时有狠心人抡起大棍,猛击它的后背,这段恩爱就会顿时魂飞魄散。在天人的眼中,人世间对爱欲的贪着与此并没有什么两样。远超天界之外是威德广大的佛陀,在一切世出世间尊贵无比。
  一、四天王天、忉利天
  《楼炭正法经》说:四天王天、忉利天的天人行欲之时,男女形体交合,与人间相同,但不泄精。
  二、夜摩天
  在夜摩天上,男女相悦时,彼此相互拥抱,或者拉着手就满足了。
  三、兜率天
  在兜率陀天,彼此笑语交谈就已满足,不再需要相互拥抱。
  四、化乐天
  在化乐天中,彼此对视就已满足,不需要再用语言交流。
  五、他化自在天
  在他化天中,只需听到对方的声音,或者闻到身上的香气就已满足,不需要再亲眼见到。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缘观

(此观修成后,即可洞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烦恼的实质,这是探寻爱欲根源的方便法门。)





  众生惧怕苦果的到来,菩萨则努力断除恶因。恶因既已断尽,苦果自然不会产生。譬如威猛的狮子,射向它的飞箭掠过胸前,就会迅猛向射箭处扑去,四下搜寻猎手,把他捕获吃掉,同行的猎人个个逃得无影无踪。狗若遭到击打,却只会对着棒子吠叫。狮子的机警与狗的愚蠢,两者大相径庭。比如要使锅中的水不再滚沸,须撤去锅底的柴火。依次构成生死轮回的十二因缘,最根本的即是无明。请各位净心跏趺而坐,听讲《法华经》的妙义。
  《法华经》说:
  无明,缘行。(无明,指过去世中由于种种烦恼熏染,致使内心愚痴暗钝,失去了正确的观察判断能力。缘,指引发、生起。行,指过去世中所有身、口、意等一切身心活动,统称为业。这句话连起来解释是说:过去世中由于心念受到无明的侵扰,所以造下了种种导致轮回的业行。)
  行,缘识。(识,指此世入胎时,由于生起虚妄的欲念,因而托生母胎。)
  识,缘名色。(名色,托生母胎后,身心渐渐发育成形。)
  名色,缘六入。(胎儿的眼、耳、根、舌、身、意六根渐渐发育成形,出生后必然涉入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界,故称为六入。)
  六入,缘触。(触,指出胎后至三、四岁时,对于六尘境界虽有种种感觉,但还不能清楚地分辨了解,因此仅称为触。)
  触,缘受。(受,指五、六岁至十二、三岁阶段,对于内外境界的感受力逐步增强,已能清楚地分辨了解。)
  受,缘爱。(爱,指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时,渐渐贪着种种声色境界,开始滋生贪爱之心。)
  爱,缘取。(取,指二十岁以后,对自己喜爱的境界与事物的贪求占有欲望变得很强,为此而四处奔波,想方设法得到。)
  取,缘有。(有,指导致生死轮回的有漏业因的存在。此世既然贪着种种善恶境界,造下轮回的苦因,未来世中必然产生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苦果。)
  有,缘生。(生,指未来世仍将以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之身,根据各自的业缘而分别投生于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六道之中。)
  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老死,指在未来世出生后,依旧会逐渐衰老死亡。)
  无明灭,则行灭。
  行灭,则识灭。
  识灭,则名色灭。
  名色灭,则六入灭。
  六入灭,则触灭。
  触灭,则受灭。
  受灭,则爱灭。
  爱灭,则取灭。
  取灭,则有灭。
  有灭,则生灭。
  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导致今世轮回的根源是过去世的无明,在今生则表现为爱、取习性。若能以深邃的智慧悉心观察一切身心现象无常变迁的实质,即可灭除今世的爱、取习性,则过去世以来的无明痴暗也被破除,这样的修持最为简明有效。)

解脱观

(此观修成后,必然会灭除往昔的罪业,临终时莲花化生,往生净土,这是截断生死轮回瀑流,安立于菩提彼岸的方便法门。)





  修行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超越痴迷无常、轮回不已的苦难世间。出离世间的法门虽有多种,以求生西方净土最为简便和圆满。这里所阐释的观想方法,一字一句都以大乘经典为依据。依此方法修行,定能上品往生西方莲花中,花开见佛,顿证无生,戒淫的功德至此便彻底圆满。

  戒淫之士每天清晨洗漱完毕,应换上干净的衣服,焚香顶礼三宝。然后面向西方,跏趺而坐。先观想自已头顶上,有梵文■字(即“[口*蓝]”字),通体发着红光。开始时像一颗红色的宝珠,然后像一轮满月,接着变成三角火轮,从头到脚燃烧,一直将自己全身烧尽。熊熊的火势相继烧尽一座城市、一个国家,遍及整个南赡部洲,及其余三大洲。火势逐渐扩展至十方世界。即使有极重的罪业,经此字焚烧之后,也会逐渐消除。
  其次观想梵文■字(即“阿”字),从这个字中生出了自己及一切众生,个个都是金刚不坏之身。自己身在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内的千瓣莲花之中,莲花还未开放。
  其次观想自己的心宛如一轮圆月,于圆月中,有一个梵文■字(即“唵”字)。
  其次观想自己在极乐世界的莲花忽然开放,莲花为圆形,大小有十二由旬。以阎浮檀金为花茎,白银为花瓣,金刚为花须,甄叔迦宝为花台。种种庄严,无法描述。
  其次观想自己的莲花开时,忽然见到阿弥陀佛,正坐在高大的宝莲花座上。佛坐的大宝莲花有八万四千片花瓣,每片花瓣有八万四千条脉络。每一条脉络,有八万四千种颜色。每一种颜色,放射出八万四千种光明。阿弥陀佛的身相清净庄严,身体的色泽宛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身高无量由旬。眉间的白毫,右旋宛转,高如五座须弥山。佛的眼睛有四个大海那么宽广,青白分明。佛身的各个毛孔,都放射着光明。佛顶的圆光,其范围有上百亿个大千世界。
  其次观想一个高大的宝莲花座,在阿弥陀佛的左边,观世音菩萨在上面跏趺而坐,身体的色泽为紫金色。头上是以摩尼宝构成的天冠。手臂上是以无量微妙光明汇集而成的璎珞。手掌上有五百亿种不同的莲花色,每个指尖有八万四千个纹路,每个纹路都发出种种的光明。步行时脚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其余身相都与佛相同,只是顶上的肉髻,及无见顶相,比不上佛。
  其次观想一个高大的宝莲花座,在阿弥陀佛的右边,大势至菩萨在上面跏趺而坐,身量大小与观世音菩萨相同。顶上圆光,每个方向有一百二十五由旬,照彻二百五十由旬的范围。菩萨的天冠中有五百种宝花,普现十方净土一切佛事。菩萨常以慈悲宝手,接引念佛众生。
  其次观想极乐世界琉璃地上,以黄金绳为标记,划分道路。放眼望去有成千上万座楼阁,每座楼阁都是百宝合成,有的浮动在空中,有的矗立在宝地上。有无数的乐器,发出美妙的乐音。
  其次观想极乐世界的宝树,每处宝树都以七行整齐的排列着,树上长满了七宝合成的鲜花和果实。每一处花果都有着奇异珍宝的颜色。琉璃色的枝叶花果中,发出金色的光。玻璃色的枝叶花果中,发出红色的光。玛瑙色的枝叶花果中,发出砗磲色的光。砗磲色的枝叶花果中,发出绿珍珠色的光。还有珊瑚、琥珀等一切众宝,各自发出奇异的光明,把宝树映照得瑰丽庄严。奇妙的真珠结成宝网,覆盖在树上。
  其次观想七宝池中的八功德水,水质由奇妙的珍宝变化而成。这些珍宝质地柔软,都由如意珠王所生,分为十四支。每一支水流都有着七宝的颜色,黄金为渠,渠底以各种色彩的金刚为底沙。每一池水中,有六十亿朵七宝莲花。每朵莲花均为圆形,大小有十二由旬。
  其次观想自身在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和诸大菩萨,不禁踊跃欢喜。于是乘空而行,前往佛菩萨的处所,头面触地,恭敬顶礼。烧无价名香,散无价宝花,作无量天乐,放无量宝云,供养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二位菩萨。
  其次观想自身供养之后,于佛菩萨前作深切的忏悔,立誓普度十方一切众生。
  其次观想极乐国土中,每一棵宝树下、每一座楼阁上、每一座宫殿内,都有一佛二菩萨跏趺端坐。观想自己化现出无量的身形,同时前往每一位佛菩萨前,一一如前供养,如前忏悔、发愿。
  其次观想自己返回原来所在的莲花上,端端正正地跏趺而坐,一心观想阿弥陀佛眉间白毫相光,湛然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
  若妄想起时,只需作莲花开想、合想,妄念自然止息。
  若分别心起,只需观想梵文■字(即“洒”字),即可做到心无分别。
  若执着心起,只需观想梵文■字(即“含”字),即可清除各种执着。
  (有关西方极乐世界的观想方法,在《观无量寿佛经》中有详细的阐述,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这里根据《大阿弥陀经》、《观经疏钞》、《显密圆通》、《准提净业》等书参照融通,确定了以上各条简明的观法。希望能让初学的人易于修持,并对修习一心三观有所帮助。如果对净土法门有信心,立志修行,应当详细阅读《观无量寿佛经》,使自己的观法不致违背佛的教导,避免堕入魔境。等到观想工夫成熟后,西方净土的境界便会自然呈现在眼前,那时连天宫之乐都不屑一顾,何况防淫节欲原本就只是为下根人说法而已,就更微不足道了。)

-------------------------
  本卷造字清单:
  [口*蓝] (一处)
  以■标出的梵文(五处)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卷 决疑论

统论淫业类(八问八答)





  问:从宇宙诞生时混沌的太极状态中,分化出阴性、阳性两种不同的物质形态,逐渐形成了天空与大地,有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往复交替,人类因此诞生并繁衍不息。由此可知,男女形体的差异,完全是由天地造就的。天地既然造就了男女,却又厌恶男女之间的情欲,这又是为什么呢?
  答:男女结合,建立家庭,这是父母最大的心愿。如果不经父母同意,就私自偷情,发生不正当的关系,又会遭到父母的厌恶和鄙视。父母的态度既然如此,天地也是一样。

  问:天地以生育万物为本怀,而男女性爱是人类得以繁衍的基础,若是天地对此又要加以厌恶和限制,怎么能生育更多的后代呢?
  答:以生育万物为本怀,是指天地以慈爱之心护育万物,不加任何伤害,并不是指以多生多育为目的。若是天道以生育多为贵,那么鸡、犬、猪、羊一次能产下几个幼崽,鱼虾产卵更是成百上千,与人类相比岂不更符合上天的意愿吗?

  问:上帝既然厌恶邪淫,就应当使人类的性别、相貌全都一样,每个人长大后自然生育,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邪淫的可能。可又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答:人间吉凶祸福的决定权,虽然由上天来掌管,然而不过是公正无误地根据因果原则将每个人应该得到的施加给他们而已,并没有在其中夹杂任何的私意。况且男女的性别与相貌,都是由过去世中各自的内心状况而形成。上天既然不能强使天下男女的内心都彼此相同,又如何能强使天下男女的性别、相貌都完全一样呢?

  问:男女之间的事,世人最为私密,天地鬼神又岂能一一得知?
  答:宇宙万法本来就与内心世界为一体,彼此不可分离。自己内心知道的事,十方世界全都能知道,岂止是天地鬼神而已?水清则月现,鼠腐则虫生,其中包含的因果关联的道理,需要细细去体味。

  问:杀害生命能给对方造成痛苦,盗窃财物能使对方陷入贫穷,因此而受到惩罚,理所当然。至于男女间的淫欲,彼此都感到快乐,又有什么危害呢?
  答:发生邪淫关系的双方或许都感到快乐,然而试问这个被淫污的女子的丈夫见到了,也感到快乐吗?她的父母兄弟见到了,也感到快乐吗?天地鬼神见到了,也感到快乐吗?因此感到快乐的不过只有一个人,而切齿痛恨、怒目环绕的却遍满虚空,怎么能无罪呢?

  问:然而与杀生、盗窃相比较,究竟哪个重,哪个轻呢?
  答:杀生给对方造成难以忍受的痛苦,邪淫给别人带来难以承当的恶名。盗窃所夺走的是他人的养身之财,邪淫所夺走的是他人的养性之宝。所造的恶因既不相同,所受的果报自然有所差异。因此犯下杀生、盗窃的罪业,其报应如疾风猛火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犯下邪淫的罪业,其报应如患了虚弱的痨症,总是难以摆脱疾病的纠缠。不好简单区分哪个轻,哪个重。

  问:偷偷翻过院墙,去搂抱邻居家的处女,可以说是自己造的罪孽。至于那些行为不检点的女人,她们自己主动投怀送抱,欣然接纳又有什么罪呢?
  答:搂抱处女是什么用心?接纳不检点的女人又是什么用心?既然能欣然接纳,也就会偷偷搂抱。譬如某处有毒药,偷来吃固然会死,被动接受吃的也一样会死。

  问:侵犯良家妇女,罪过的确严重。至于和家里的婢女发生性关系,难道也有罪吗?
  答:被玷污者的身份虽有贵贱之别,而奸淫的行为却没有差别。侵犯妓女尚且有罪,何况是家中的婢女?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果析疑类(八问八答)





  问:大富大贵的人,往往造了很多淫业,为什么不见有报应?
  答:这些人之所以能大富大贵,是由于前世的善缘已经成熟。今生虽然作恶,还是应当先享受福报,而把苦果留到来生。就好像灾荒之年的存粮是由往年所积蓄,而今年所遭受的灾荒,要等到来年挨饿。过去世中所行的善业也是如此。(此说本于《业报差别经》)

  问:发生男女私情,与获取功名往往水火不能相容,这又是什么道理?
  答:发生男女私情,最为损害对方家庭的名誉,因此自己也会受到个人功名被剥夺的报应。

  问:好色的人,后世常常沦为女身,这是为什么?
  答:淫心重的人,心里念念都在想着美女。由于情思缠绵,自己的音容笑貌常常就会模仿美女的娇柔之态,阳刚之气渐渐消失。这样在投生时,便由于心态的改变而转成女身。

  问:如果淫心重的男人念念想着女人,下世就沦为女身。那么淫心重的女人念念想着男人,下世反而应该得到男身。为什么女的如此幸运,而男的却如此不幸?
  答:转男成女是一种堕落,而转女成男却是一种超越。同是造下堕落的恶因,决不可能独自得到超越的善果。譬如两人同时登山,一人总看下面而失足,一人总看上面而失足。总看下面而失足,当然会堕落到山下。难道总看上面而失足,就会堕落到山顶吗?

  问:子女既然是由男女欲爱而生,那么欲望多的人就应该子女多,为什么沉迷色欲的人却常常缺少子女?
  答:原因有两个:第一、把男人的劲头全使尽了,不应再生男孩。第二、精液稀薄,就如同吝啬的人酿酒,原料中米放得很少,水却用得很多。

  问:世间的法律,还讲有罪不牵连儿女,官位不传给后代。若是行善就使后代兴旺发达,淫乱就要殃及子孙。那么凭什么成为善人的后代,就能安享自然之福?作为淫乱者的子女,却要遭受无妄之灾?
  答:正是由于前世修善,所以才会投生行善的人家享福。也正是由于前世造恶,才会投生到作恶的人家受祸。莲花不会从荆棘的枝干长出,偃鼠又岂是大象的胎胞所生?

  问:行善积德而得贵子,理应如此。但其人与我有缘,才会来投生。万一福份相符而缘分不合,或虽然有缘但福份却不相符,又该怎么办?
  答:无数劫以来,想找我报仇的不计其数,想找我报恩的也不计其数。行善就会有善良的子女与之相应,行恶就会有恶性的子女与之相应,不必担心投生的事。

  问:居心险恶之人,理应没有后代。可是那些持斋信佛、发心出世的人,为什么也往往后继无人?
  答:居心险恶的人没有后代,是行为刻薄的恶报。修行人没有后代,是身心清净的福报。世间的不肖子孙,让自己的祖父、父亲死不瞑目的,数不胜数。大圣大贤之人,尚且不能照管好自己的后代,更何况其他的人?即使世世都有能效法先人贤德的后代,而淫欲和杀生的行为,依旧在所难免,追根溯源,还不都是由自己引起的?所以修行人有广大的智慧,寻求彻底的解脱,不仅想自己舍离凡夫的躯体,还想从此断除后世凡夫的种子,俯看尘世间一代代子孙繁衍不绝,感到索然无味。譬如有人前世是一只猫,产下一个猫崽,必定会喜爱不已。如果下世转生为人,还认得此猫是自己前世所生,见它偷鱼捕鼠种种行径,必然惭愧悔恨不已。难道还会期望自己猫种不绝,继续源源不断地产下幼崽吗?





杂问防淫类(十问十答)





  问:《普门品》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答:色使人迷惑,佛令人觉悟。以觉悟破除迷惑,就像用灯光照破黑暗一样,无可置疑。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不正是这样的吗?

  问:梦里所见到的天榜,其名次与最后的结果往往出奇的吻合,因此没什么好怀疑的。但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字,天上也一定有与人间不同的天书。梦中的人若以凡眼就能认得,难道天上反而会使用人间的文字吗?
  答:梦中见到的天榜,都是由自心感应而显现出来的。自心中只有自己所认识的字,并没有天上的文字,所以见到的也都是自己能认识的字。就像梦中听到鬼神说话,南方人梦中说的是南方口音,北方人梦中说的是北方口音。

  问:夫妻关系恩爱的人,下一世还会成为夫妻吗?
  答:夫妻之间的情分,如同水上聚在一起的浮萍,林中栖息一处的鸟儿,缘分到了就聚首,缘分尽了便分离。

  问:过去世中有很深的缘分,所以今生才成为夫妻。今生既然已经成为夫妻,彼此的缘分就会更深,为什么下一世反而不能再相聚呢?
  答:两个人在下一世能保证都得人身吗?即使都得人身,能保证彼此年龄相当、福分相同、地域相近,一个是男,一个是女吗?

  问:欲界的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六层天越是往上,福德就越深厚,欲念也就越轻淡。道理虽然是如此,但谁能见到呢?
  答:天界的福德深浅与欲念轻重的关系,从人世间就可以得到验证。只要观察一下那些清心寡欲的人安享厚福,而沉迷女色的人必遭奇祸,其中的道理自然就能明白。如果必须亲眼见到才相信,那也未免太愚痴了。

  问:欲界六天的欲念,虽然从下到上越来越轻微,不知是否还会因此而堕落?
  答:只要有欲念,没有不堕落的。正如《正法念处经》中所说:“欲界天最大的束缚,没什么比得上女色。女人把天人牢牢捆住,将他们带入三恶道。”

  问:阿罗汉应化来到凡间,也有妻子儿女,为什么他们却不受业报?
  答:一切罪业都是由心所造,阿罗汉已经断除了凡夫的情欲,种种烦恼根本就没有落脚之处。就好像首饰、衣裙,天天都穿戴在女人身上,却从来没有恋慕女人的想法,首饰、衣裙难道会有罪业吗?

  问:一些修炼仙术的人,使用采阴补阳的方法,说是可以长生不老,这可信吗?
  答:神仙虽然仍在七趣之中,未能出离生死轮回,然而若非身心清净,解脱淫欲的缠缚,就不可能登上神仙的阶位。岂有纵情于淫秽之中,反而却能长生不老?今生蛊惑人心,来生必下地狱,便是这些人的下场。

  问:男女交合之事,与长生不老之术,二者确实像寒冰与燃烧的火炭一样彼此不能相容。不过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杨贵妃差点使唐王朝覆灭,怎么死去以后却成了神仙?
  答:有谁见她成了神仙呢?即使由于过去所修积的福德而流转到神仙道中,等福报享尽也必定会堕入恶道。古德曾说:“饶汝作仙人,恰似守尸鬼。”有什么可值得羡慕的呢?

  问:白居易《长恨歌》说:“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固然是前人的想象和寄托。但东汉时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采药迷路,遇到二仙女,应邀在山中停留半年。牛郎与织女在天宫中约定再次相会的日期。这些又怎么解释?
  答:这都是从前的文人在记载各种逸闻琐事的稗史中妄自杜撰的故事。欲界六天的欲念清淡,与世间人相比实有天壤之别。若像稗史中所说的那样,又与轻浮浅薄的凡夫俗子有什么差别?后人以讹传讹,调侃仙女,冒犯天孙,所造下的口业无量无边。
-------------------------------
   【注】 天孙,天帝的孙女。《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杂问防淫类(十问十答)





  问:《普门品》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答:色使人迷惑,佛令人觉悟。以觉悟破除迷惑,就像用灯光照破黑暗一样,无可置疑。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不正是这样的吗?

  问:梦里所见到的天榜,其名次与最后的结果往往出奇的吻合,因此没什么好怀疑的。但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字,天上也一定有与人间不同的天书。梦中的人若以凡眼就能认得,难道天上反而会使用人间的文字吗?
  答:梦中见到的天榜,都是由自心感应而显现出来的。自心中只有自己所认识的字,并没有天上的文字,所以见到的也都是自己能认识的字。就像梦中听到鬼神说话,南方人梦中说的是南方口音,北方人梦中说的是北方口音。

  问:夫妻关系恩爱的人,下一世还会成为夫妻吗?
  答:夫妻之间的情分,如同水上聚在一起的浮萍,林中栖息一处的鸟儿,缘分到了就聚首,缘分尽了便分离。

  问:过去世中有很深的缘分,所以今生才成为夫妻。今生既然已经成为夫妻,彼此的缘分就会更深,为什么下一世反而不能再相聚呢?
  答:两个人在下一世能保证都得人身吗?即使都得人身,能保证彼此年龄相当、福分相同、地域相近,一个是男,一个是女吗?

  问:欲界的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六层天越是往上,福德就越深厚,欲念也就越轻淡。道理虽然是如此,但谁能见到呢?
  答:天界的福德深浅与欲念轻重的关系,从人世间就可以得到验证。只要观察一下那些清心寡欲的人安享厚福,而沉迷女色的人必遭奇祸,其中的道理自然就能明白。如果必须亲眼见到才相信,那也未免太愚痴了。

  问:欲界六天的欲念,虽然从下到上越来越轻微,不知是否还会因此而堕落?
  答:只要有欲念,没有不堕落的。正如《正法念处经》中所说:“欲界天最大的束缚,没什么比得上女色。女人把天人牢牢捆住,将他们带入三恶道。”

  问:阿罗汉应化来到凡间,也有妻子儿女,为什么他们却不受业报?
  答:一切罪业都是由心所造,阿罗汉已经断除了凡夫的情欲,种种烦恼根本就没有落脚之处。就好像首饰、衣裙,天天都穿戴在女人身上,却从来没有恋慕女人的想法,首饰、衣裙难道会有罪业吗?

  问:一些修炼仙术的人,使用采阴补阳的方法,说是可以长生不老,这可信吗?
  答:神仙虽然仍在七趣之中,未能出离生死轮回,然而若非身心清净,解脱淫欲的缠缚,就不可能登上神仙的阶位。岂有纵情于淫秽之中,反而却能长生不老?今生蛊惑人心,来生必下地狱,便是这些人的下场。

  问:男女交合之事,与长生不老之术,二者确实像寒冰与燃烧的火炭一样彼此不能相容。不过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杨贵妃差点使唐王朝覆灭,怎么死去以后却成了神仙?
  答:有谁见她成了神仙呢?即使由于过去所修积的福德而流转到神仙道中,等福报享尽也必定会堕入恶道。古德曾说:“饶汝作仙人,恰似守尸鬼。”有什么可值得羡慕的呢?

  问:白居易《长恨歌》说:“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固然是前人的想象和寄托。但东汉时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采药迷路,遇到二仙女,应邀在山中停留半年。牛郎与织女在天宫中约定再次相会的日期。这些又怎么解释?
  答:这都是从前的文人在记载各种逸闻琐事的稗史中妄自杜撰的故事。欲界六天的欲念清淡,与世间人相比实有天壤之别。若像稗史中所说的那样,又与轻浮浅薄的凡夫俗子有什么差别?后人以讹传讹,调侃仙女,冒犯天孙,所造下的口业无量无边。
-------------------------------
   【注】 天孙,天帝的孙女。《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持破惑类(十问十答)





   问:决心戒淫就已经很难了,而所列的受持方法及事项,又如此详尽周密,是不是有点太强人所难了?
   答:这些日常受持的方法都是本着中道的原则而设立,每个人应按照自己的情况尽力遵守。儒家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佛教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并非只为一个人而设。

  问:儒家经典中说:“君子应不近歌舞女色。”所说的“不近”,只不过是比较淡然而已。若把它比作毒蛇猛兽,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答:死于毒蛇猛兽之口的,千人中难有一二。死于贪欲的,却十有八九。由此看来,它比毒蛇猛兽还要可怕。

   问:维护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莫过于以儒家思想为准则所制定的各种道德礼仪规范。《礼记》所说的“男女有别”,《论语》所说的“非礼勿视”,这些都说的是戒淫。何必还要再设立不净观等方法,观想人体内各种污秽的东西?
   答:男女性爱是人的最大欲望之一。当欲火勃然而起时,往往难以遏制,纵然前后有刀、锯、鼎、镬等各种残酷的刑具,随时可能受到严厉的惩罚,还会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如果仅靠古圣先贤委婉的言辞,就想让满腔淫心像冰消雪化一样消解和冷却下来,恐怕是万万不可能的。况且从道理上劝导世人,有助于君王的教化的,莫过于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唯独淫心萌动时,虽亲眼目睹贪淫好色者的报应,也还是不能断除心中的欲念。只有认识到人身污秽不净的真实状况,才能从根本上予以断除。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能克制十分,不如变淡一分。”因此对于戒淫来说,一定要以不净观的修习为根本。

  问:不净观、九想观等观法,对于一般人来说固然应当修习。然而如果有志于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最上一着,正智若能显现,烦恼自然破灭,何必学这种小乘法门呢?
  答:终极的佛法虽然无取无舍,然而下手入门却必定有欣有厌。天台智者大师《法华经玄义》说:“不净观虽是入道的初门,但却能成就证悟道果、解脱生死的大事。如同海中漂浮的尸体虽然令人厌恶,然而依靠它就能穿过凶险的海浪安然上岸。”专注地修习不净观,能够获得清净智慧,能够往生净妙佛国。经常观想不净,就是修行净业。释迦牟尼佛曾预言,末法时代有七种佛法正在消亡的表现,其中第四条说:“末法时代的弟子,不喜欢修习不净观。”详见《摩诃摩耶经》。由此可知对佛法有深入的了解,才会认真修学这一法门。《大般若经》中也详细讲到死尸、白骨等观想,最后的结语说:“这便是菩萨正在行持大乘佛法的特征。”难道这些观想也是小乘法门吗?

   问:世间女子美丽的容貌,与膨胀的死尸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怎么能彼此联想到一起呢?
   答:两者的外在形象虽暂有差异,实际不过是人体的两种不同状态而已。人要是在夏天里突然死亡,过了一夜便会发臭,三、四天后虫子就从尸体里长出来。世间女子娇柔妩媚的形象,实在也不过是一时的假相罢了。

   问:血肉之躯确实充满了种种污秽,这不用多说。然而说全身内有八十种虫,我感到难以相信。
   答:经上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更何况是藏污纳秽的身体?如果说活着的人身体里不应当有虫,那疥疮里的疥虫,以及身上的虱子、跳蚤,难道不是虫吗?

   问:本书的“受持篇”中,按居官门、居家门、广戒门、灭罪门、经要门进行分类,划分章节。将《大学》中提出的儒家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八项基本原则,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分属于各个门类。虽然总体上没什么问题,但其中也有一些不太切合的地方,你怎么看待呢?
   答:各个门类的标题下,原文是说“多属”某一项或某几项原则,并没有说“都属”。况且古人往往只摘取部分原文,从总体上加以论述。比如曾子在《大学》中解释“诚意”,而说“心广体胖”,并不在意同时提到了身与心两个方面。解释“新民”,而引用“日新又新”,并不在意它也可以用作对“明德”的解释。一定要锱铢计较,就未免失之偏颇了。

   问:“受持篇”的全部内容,用“功”、“过”两个字就可以代表。为什么不标出某一事有多少功,某一事有多少过,使人凛然敬畏,努力戒除呢?
   答:功与过都是由心所造。同一件善事,发心大则功德就大,发心小则功德就小。同一件恶事,贪心重则过失就重,贪心轻则过失就轻。譬如天人都使用同样的器具进食,由于各自的果报有差异,彼此的食物就有精粗之别。象、马、兔三只野兽渡过同一条河流,因为腿有长短,所以过河的方式就有深浅不同。怎么能一概而论,预先断定呢?

   问:比丘尼中鱼龙混杂,或许会有淫荡的女人假作尼姑,引诱良家妇女。“居家门”中“杜邪”这一节中,为何遗漏了这一条?
   答:如果是秉性贞节的女性,即使遇到引诱也不会为之所动。如果能被引诱,岂止是会受到假尼姑的诱惑?因为上千尼姑中也难得一见的淫荡女人,就要背弃佛法,侮辱出家人。就好比是一家失火,就禁止普天下不得生火做饭,这也太不明智了吧?

   问:妇女到寺院中进香听经,多被轻狂之人所顾盼。禁止妇女出门,才体现出治家严正。“肃闺”一节中,为何遗漏了这一条?
   答:信佛行善的女子,安坐家中也完全可以供佛修行,轻易外出确有不当。然而也应当考虑到年龄情况、具体地点和本人的操守。如果家中女子能倾心归信佛法,将“肃闺”一节中的十五条事项全部遵守,就一定能审时度势,举止得当,岂会有非礼的事情发生?若对去寺院进香听经一概禁止,就如同炎炎烈火,玉石俱焚,使妇女直到老死都不能蒙受教化,从佛法的甘露之门得到利益。这样的男子后世堕为女身的报应,恐怕在所难免。(此说本于《大方广三戒经》)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胎娠差别类(十二问十二答)





问:男女没有交合,就不会生育子女,交合之后才有身孕。请问来投胎的人,是天天守在父母身旁,等着交合时入胎呢?还是偶然遇到了,于是就入胎呢?
   答:业报因缘,不可思议。如果因缘注定要做子女,虽然神识远在千世界之外,此处男女交合,那里就会见到光亮,一弹指间,乘着这道光就进入了母胎。帝释、梵王无法阻挡,须弥山、铁围山也不能障碍。

  问:世间人仅一壁之隔,就不见不闻。几里之外,就难以立即赶到。远隔千万个国土之外,神识却为何能知道,并且没有障碍?
  答:人受到障碍的是自己的形体,而不是自己的神识。延陵季子说:“躯体重归于泥土,这是不可抗拒的命运,而灵魂则会无所不至。”(见《礼记·檀弓下》)譬如梦中到了千万里之外,忽然惊醒,发现身体还在床上,有墙壁相隔也是如此,瞬间即到,没有远近之别。神识投胎也是这样。

  问:世上有的夫妇,天天在一起,还是不能生育。这是因为神识没来,还是命中无子?
  答:神识不来,就是命中无子。命中无子,神识自然不来。《增一阿含经》说:“如男女行房的时候,神识不来投生,或神识已经到来,男女却未行房,都不能受孕。如果女人没有欲念而男子欲念强烈,或者男子无欲而女人欲念强烈,也不会受孕。另外,若男子无病而女人有病,或女人无病而男子有病,也不会受孕。”《法苑珠林》说:“如果父母福大,投胎者福小,就不能入胎。若父母福小,投胎者福大,也不能入胎。必须要父亲、母亲、子女,三人的福业相当,才能入胎。”

  问:由男女间不正当私情所生的孩子,一千个当中也难幸存一个,这是命中注定不该做他们的孩子。但既然不该做他们的孩子,便不应投胎。投了胎而仍然被杀,这是为什么?
  答:这都是各自偿还过去的业债。投生的孩子偿还的是身命,父母所偿还的是恶名。

  问:富贵的男子与贫贱的女子结合,或富贵的女子与贫贱的男子结合,父母双方与投胎的孩子,三者福分大不相同,为什么也能有孕?
  答:这是由于来投胎的孩子前世修福有所缺陷,或只应得到富贵的父亲,或只应得到富贵的母亲。若是父母应当得到有福的贵子,子女应当得到富贵的父母,因缘不同,也能成孕。《阿难口解十二因缘经》说:“子女以三种因缘来投生:一是父母前世欠下子女的钱财,二是子女前世欠下父母的钱财,三是怨家来作子女。”

  问:投生的人,或是投生到富贵人家,或是投生到贫贱人家,投生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呢,还是有所差别?他自己知道要投生的人家富贵贫贱呢,还是不知道?
  答:两者之间有所不同,不过投生者对未来的情况并不了解。《瑜伽论》说:“福薄的投生者,将会出生在地位低下的人家。当他死亡时,以及入母胎时,听到种种纷乱的声音,或是见到自己钻入丛林竹苇中。福厚的投生者,将会出生在地位尊贵的人家。他在那个时候,觉得寂静美妙,或是听到奇妙的音乐,或是见到自己上到宫殿中。”

  问:佛经上所说的男性中阴身入胎时,对母亲会生起贪爱,对父亲生起瞋恼。女性中阴身入胎时,会对父亲生起贪爱,对母亲生起瞋恼。道理虽然如此,有什么根据呢?
  答:根据就是胎形的不同朝向。男胎面向母亲而背对父亲,女胎面向父亲而背对母亲。爱瞋之心既然有所区别,身体的朝向也就随之不同。《处胎经》说:“若是男孩,蹲在母腹的右胁部位,两手掩面,朝向母亲的脊背。若是女孩,蹲在母亲的左胁部位,两手掩面,背对母亲的脊背。”

  问:男女交合的时候,必须有神识前来投胎,然后才能成孕。而世上常有产妇分娩时,亲眼看到某人进入产房,打听此人的情况,知道他的死亡时间恰好就在此时。既然在母亲怀孕的十个月期间,此人还在人世,那么父母交合的时候,是有别人替他入胎吗?若是没有中阴身入胎,就不能成孕。如果有中阴身入胎,那这个中阴身一定是别的人。怎么又会在临产时看见此人进入产房呢?
  答:建造住宅,何必非要自己监工?建筑的规模和样式,一样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住宅建成,监工即当离去。胎儿发育完成,自己的神识才来。此人寿命虽然还没有尽,但还是可以投生,自然会有某个前生有负于他的人,前来代他住胎。

  问:根据世间传闻的情况来看,神识入胎是在临产的时候。而根据佛经记载,神识投胎是在十个月前。为什么两种说法不一致?
  答:临产时入胎,千万人中难得一见。如果不是他过去有很大的福德,不应承受胞胎之苦。便是在父母怀胎时,此人寿命还未尽,直到临产时,才一处命终,而在另一处出生,这种情况偶尔也有。譬如官职爵位,由资历逐步提升是常理,破格提拔为特例。

  问:若是双胞胎,在母亲肚子里必定有两个中阴身,他们是同时入胎,还是有前有后呢?
  答:有同时入胎,也有前后入胎。如果同时入胎,先出生的为哥哥,后出生的为弟弟。如果入胎时有前有后,则先出生的为弟弟,后出生的为哥哥。譬如竹筒内放入胡桃,后进先出。(此说本于《法苑珠林》)

  问:同样是怀孕,可生下来的孩子有的端正,有的残疾,有黑有白,种种不同,这是为什么?
  答:一是由于孩子前世的原因,一是由于母亲今世的原因。如果这个孩子前世柔和忍辱,塑造佛像,亲近僧人,今世自然相貌端正。若是前世遮挡佛的光明,取用属于佛、法、僧三宝的物品,瞋恚好斗,代人诉讼,或是讥笑貌丑的人,今世自然相貌丑陋。(此说本于《业报差别经》、《三戒经》)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接近烟火熏黑的地方,胎儿的肤色就会发黑。住在清凉的地方,胎儿的肤色就会发白。嗜好盐灰等味道,孩子就会毛发稀少。多行欲事,孩子就会常长疮癣。如果跳跃、负重,孩子就会四肢残疾。(此说本于《法苑珠林》)

  问:人们常说自己的身体是父母所赋予的。请问哪些是父亲赋予的,哪些是母亲赋予的?
  答:爪齿骨节、髓脑筋脉,凡是坚硬的部分,都是由父亲所赋予。颊眼舌喉、心肝脾肾、毛发肠血,凡是柔软的部分,都是由母亲所赋予。(此说本于《修行道地经》)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形灭神存类(六问六答)




   问:《尚书》说:“天道福善祸淫。”不过指活在世上的人,由于行善、作恶的不同而受到上天的报应。若是人已经死了,则形骸、神识都已消灭,纵然有罪,又怎能受到报应呢?
   答:人的形骸虽然会损坏消亡,心性却依旧长存。譬如五谷,根茎虽然枯萎了,果实落到地里,来年春天还会发芽。修福的人投生到人间、天上,造业的人堕入畜生、地狱、饿鬼三恶道,情况也是如此。  汉代的贾谊说:“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汉书》)北齐的魏伯起说:“有过去、当今、未来,历三世识神常不灭。”(《魏书》)北宋的张子厚说:“知死之不亡,可与言性。”(《横渠语录》)因此谈到生与死,只是就肉体而言,而与心性无关。
   如果说死后神识便随之消亡,那么大禹的父亲鲧被流放到羽山,死后神识化为黄熊,见《史记正义》。吕后用鸩酒毒杀赵王如意,如意死后化为犬作祟,吕后因此患病而终,见《汉书·五行志》。郑国大夫伯有被杀,死后变成厉鬼前来寻仇,让郑国人惊恐不安,见《左传·昭公七年》。齐襄公派彭生谋杀鲁桓公,为了推脱罪责又将彭生处死,彭生化作一只大豕来报怨,见《左传·庄公八年》。以上种种史实记载,都发生在汉明帝之前。可知佛法还未传到中国之前,神识不灭的轮回道理,已经大白于天下。认为人死之后生命完全断灭的理论,可以欺骗那些愚昧的人,却难以蒙蔽有识之士。

  问:轮回的道理如果确实是有,孔子为什么没有说过呢?
  答:孔子已经说得非常详细。《易传·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所说的“精气”是指投生后受孕,“游魂”则指投胎之前的状况。既然能够知道其中的“情状”,轮回的道理便会十分明了。《中庸》说:“诚者,物之终始。”而不说“始终”,就是因为看到生命现象的循环无尽,而非断灭。可惜后来的儒者没有明白原文的意思。

  问:孔子说的“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不过是在讲生命存在和诞生的原理。如果以为指的是后世转生的情形,不是有些荒诞吗?
  答:生死轮回是人世间普遍存在的法则,见于记载的事例不胜枚举。如果认为这些都是荒诞,那才是真的荒诞。难道你没听说文昌帝君曾做过十七世的士大夫吗?(见《文昌宝训》)没听说汉代的袁盎在以后的十世中都是戒律精严的高僧吗?(见《水忏缘起》)没听说某樵夫转生为梁武帝吗?(见《金刚感应录》)没听说王曾为曾子转世(见《文昌惜字文》),宋代的苏东坡是五祖寺师戒禅师的后身,曾鲁公是草堂青禅师的后身吗?(见《龙舒净土文》)没听说永公转生为唐代的房琯吗?(见《法喜志》)没听说逊长老后身为李侍郎,南庵主后身为陈忠肃,知藏僧后身为张文定,严首座后身为王龟龄吗?(见《竹窗二笔》及诸公本传)不能博览群书研读这些记载,却只是坐井观天,因循守旧,这又是为什么呢?

  问:您所说的这些事例,虽然每一条都有根有据,可惜都不是出自正史。
  答:正史是相对于稗史而言,正史的记载可信,而稗史的记载不可信。然而《文昌宝训》等书,所阐述的都是光辉的真理,可以质之鬼神而无疑,其真实性在正史之上,应当特别予以重视。如果非要认为只有史臣的记载才可信,那么现存的《二十一史》中,所记载的三世轮回的事例也是数不胜数。别的不用多说,仅就众所周知的事情略举一二:
   如羊祜前身是邻居李氏家的儿子,见《晋书·羊祜传》。梁元帝前身是一位眇目僧,见《南史·梁本纪下》。刘氏女前身是李庶,见《北史·李谐传》。刘沆前身是唐代宰相牛僧孺,见《宋史·刘沆传》。范祖禹前身是东汉大将军邓禹,见《宋史·范祖禹传》。郭祥正前身是唐代诗人李白,见《宋史·郭祥正传》。夏原吉前身为屈原,见《皇明通纪》。类似记载不胜枚举。
   关于天仙星宿降生人间的事例,如天帝子降生为齐高祖萧道成,见《南齐书·祥瑞志》。神人降生投胎为唐代宗,见《新唐书·章敬皇后传》。来和天尊降生为宋真宗,见《宋史·杨砺传》。南岳真人降生为虞伯生,见《元史·虞集传》。文昌星降生为吕仲实,见《元史·吕思诚传》。这些在史书中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完全可以考证。
   还有死后多日复活,有几年后复活,有讲述阴间的事情出奇灵验,略举数则:如长沙人桓某,武陵女子李娥,见《后汉书·五行志》。干宝父亲墓中殉葬的婢女,见《晋书·干宝传》。魏明帝时墓内女子,吴永安四年安吴民陈焦,晋惠帝时杜锡的婢女,晋安帝时东阳黄氏家的女婴,见《宋书·五行志》。南宋淳熙十三年的行都人,见《宋史·五行志》。一一可以查考。
   至于男子活着变为动物的事例,如公牛哀变为虎,见《后汉书·张衡列传》,详见《淮南子·俶真训》。隋开皇六年,霍州有老翁化为猛兽,见《隋书·五行志》。南宋乾道五年,衡湘间有人变为虎,见《宋史·五行志》。等等。
   女人活着变为动物的事例,如东汉灵帝时,江夏黄氏的母亲变为鼋,见《后汉书·五行志》。魏文帝时,清河宋士宗的母亲变成鳖,见《宋书·五行志》。等等。
   隔世仍作夫妻的事例,如晋惠帝时梁国女子,见《宋书·五行志》。南宋末年王姓男子的妻子梁氏,见《宋史·列女传》。以上这些都是史书中特别明显的案例。
   更有天女生下北魏始祖,见《魏书·序纪》。韩擒去世后作冥府的阎罗王,见《隋书·韩擒传》。辛彦之于潞州城内建造两座十五层的佛塔,以此功德生于天宫,见《隋书·辛彦之传》。庾彦宝念佛诵经,往生弥陀净土,见《梁书·庾诜传》。王宾重修古寺,掘地挖得前世之碑,见《宋史·王宾传》。北魏京兆王太兴,设散生斋供养众僧,感得神僧赴会,见《北史·景穆十二王传》。徐孝克临终正坐念佛,异香满室,见《陈书·徐孝克传》。陆法和临终坐化,棺敛时身体缩小为三尺左右,北齐文宣帝令开棺查验,只是空棺而已,见《北史·陆法和传》。卢景裕在晋阳狱中至心诵经,身上枷锁自然脱落,见《北史·卢景裕传》。张孝始设斋请僧礼诵《药师经》,祖父的眼睛因此复明,见《北史·张元传》。如上所举事例,都是名儒史官的真实记录,岂是无稽之谈?
   天地之外,奇事固多。六合之内,异闻不少。今天人们不过生活在天地间一个偏远的角落,见到的无非都是庸碌之人,读过的不过只是世俗之书。长大后情窦初开,就要忙着娶妻生子,养家糊口。儿女们尚未婚嫁,便已经夕阳斜照,暮年将至。也难怪生不知来,死不知去,日日在轮回之中,却不信有因果轮回的道理,真是太可悲了!

  问:因果轮回的道理,看来确实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所说的,都是某先生的某本书的观点,并非没有根据。某先生说:“死者的形骸毁坏消亡之后,精神便随之像气一样四处飘散消失。托生的现象,不过是碰上这种活着的精气,由于偶然的原因恰好没有消散而已。”
  答:你读过《尚书·金滕》吗?周武王得了重病,他的弟弟周公愿意代他受死,特向他们已经去世的曾祖父太王、祖父王季和父亲周文王祷告说:“我非常孝顺自己的祖先,多才多艺,能侍奉鬼神。”如果按照这种精神随肉体同时消亡的断灭观点,周公既然已经代替武王而死,他的形骸便会毁坏消灭,精神也会飘散消失,即使多才多艺,也已完全消散不复存在,怎么来侍奉祖先呢?而且祖先也早已消散,怎么还能被周公侍奉呢?况且祭祀的礼仪一直为古代圣人所重视,如果祖宗都已经消散不复存在,那么如孔子所赞扬大禹的“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这些圣人们的行为岂不是过于迂腐了吗?如果说某先生的话不可不信,那么尧、舜、周公、孔子的话就更不可不信。假如说尧、舜、周公、孔子的话也都不值得相信,那就更不用说是某先生了。不仅如此,某先生既然已经去世,今天还在遵奉他断灭学说的那些弟子们,即使某先生很贤明,现在也一样消散灭尽,春秋两次祭祀完全可以不必举行。如现在还在举行春秋祭祀,那么某先生的学说在今天他的弟子们那里就已经不被遵守了,又怎么能使天下后世信服呢?如果说投胎托生是偶然遇到精气没有消散,那么眼前一切人类,难道都是由于精气偶然不散而出生的吗?我对他的这种说法实在是感到难以理解。

  问:关于祭祀的道理,某先生也曾经说过,因为子孙秉承的是祖宗的气息,二气相合,所以能够得到感应。
  答:那么祭祀五岳、四渎等山川神灵时,祭祀者既然不是他们的子孙,就不会有所感应吗?孟子说:“让他主持祭祀,百神都来享用。”难道舜、禹是百神的子孙吗?若是人死之后真的消散灭尽,不会因自己的行为受到报应。那么一生都在兢兢业业修身励行的人,反而比不上沉迷女色、贪求钱财的平庸之辈。而那些作恶多端却又侥幸逃脱的人,其图谋反倒得以实现。谚语说:“如果没有善恶报应,造物主如何对待颜渊?如果没有鬼狱轮回,上帝为何要偏袒曹操?”况且世道人心日趋低下,竭力宣扬善恶报应,尚且不能有所挽回。反而为世人肆无忌惮大开方便之门,无异于江河决口却要毁掉堤坝,大厦将倾反而拆毁梁柱,只能更加助长世间伦理道德的沦丧。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阴异同类(七问七答)





  问:经上说的中阴身是什么?
  答:就是人死去之后的神识,如《大般涅槃经》所说。经文大意说:“临命终时,亲属围绕哭泣,其人惊慌恐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一生所作的善恶业力,全都显现在眼前。身上的热气散尽之后,过去的色、受、想、行、识五阴灭,生起中阴身。入胎之后,中阴身消失,未来的色、受、想、行、识五阴生。譬如灯亮暗灭,灯灭又暗,相续不断。”

  问:有人说人身内有三魂七魄,一个魂投胎,一个魂守尸,一个魂受罪,是这样吗?
  答:这些说法都是道士编造的,参见《文献通考》。要是这样的话,转世一次就会留下两个鬼,转世十次留下二十个鬼,千次留下两千个鬼。一人留下两千个鬼,两千人就留下四百万个鬼。时间一长,遍处都是鬼了,请问这些旧鬼将来如何安置?作为一个凡夫,怎么可能有成百上千个化身呢?再请问哪个鬼能幸运地投生,哪个鬼却不幸而受罪呢?

  问:正人君子命终的时候,心中自然能做得了主。为什么到了中阴身时,却把人看成是牛、马、鹅、鸭呢?
  答:人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无法作主。就好像梦中发生的颠倒错乱,圣人也会有。孔子岂不知道周公已经去世几百年,可他在梦中见到周公时,恐怕未必把他看成死去的人。此外孔子岂不知道活着的人不应受祭奠,为什么他还是梦见自己坐在厅堂前的两根柱子中间受人祭奠?声闻投胎后会记不清过去,初位菩萨转世后也会有所迷惑,更何况是凡夫呢?

  问:人在临命终的时候,若是动了欲念,必然会堕入恶道。但本书卷二“轮回观”中,西瞿陀尼洲的中阴身上前拥抱天女,为什么却能生天?
  答:临终时的念头,固然非常关键,而生天的福报还是由平日的善行积累而来。譬如树枝向东长,断的时候会往东倒。向西长,就会往西倒。

  问:《观无量寿佛经》中,九品往生极乐世界,临终都见到莲花。而北郁单越洲中品生天,也见到莲花。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观无量寿佛经》中,每一品往生都有化佛来迎接。北郁单越洲生天,没有化佛迎接。

  问:即将投生到狗胎和猪胎中的人,往往能见到各种美女。而西瞿陀尼洲生天时,也能见到美女。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一属情欲,一属善念。善念使人轻盈清静,因此就会上升。情欲使人沉重浊乱,因此便会下降。如《楞严经》所说:“纯是善念就会上升,必然生到天上。如果能修福修慧,又有往生净土的志愿,自然业障消除,豁然开悟,往生佛国。情欲少而善念多,就成为飞仙、鬼王或飞行夜叉。情欲和善念大致相当,就会不升不降,生到人间,其中善念多的就聪明,情欲深的便愚钝。情欲多而善念少,就沦入畜生道,其中欲念重的为走兽,欲念轻的为鸟类。七分情欲、三分善念,就会沉入水轮之下,成为饿鬼。九分情欲、一分善念,就会堕入地狱,其中欲念稍轻的生于有间地狱,欲念重的生于无间地狱。纯是情欲,就会堕入阿鼻地狱。”

  问:堕入阿鼻地狱的人,刚进去的时候,会把八万四千剑林看成是宝树,把炽热的烈焰看成是莲花,把各种铁嘴虫看成是凫雁。而生到天上的人,也见到种种境界,有什么区别呢?
  答:堕入地狱的人,命终时由于受到热恼逼迫而产生妄想,由妄想产生幻觉。而生到天上的人,周身感到轻松舒适,热了就有凉风吹来,冷了就有暖气扑面,岂可一概而论?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性学阐微类(七问七答)





  问:在《论语》中,子路曾向孔子询问关于生死的看法,孔子拒绝回答。你却总是争辩不休,难道不是过于怪僻偏激吗?
  答: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这是他在婉转地开导启发,不是全然拒绝回答。孔子说:“死生亦大矣。”(见《庄子》)难道也是怪僻偏激吗?

  问:佛教所说的心性,是认为无善无不善吗?
  答:若是无善无不善,就成了虚无的顽空和断灭。世人不是执着于有,就是执着于无。不是执着于亦有亦无,就是执着于非有非无。所以《观佛三昧经》中将其比喻为盲人摸象。这个故事说,有一些生来就失明的盲人,从不知道大象的样子。有一个国王便召集这些盲人,对他们说:“你们想知道大象的样子吗?”盲人们都回答说想知道。国王就让象夫把大象牵到院子里,让盲人们用手去摸。然后国王问他们:“你们已经知道了大象的样子吗?”盲人们都回答说知道了。摸到象耳的说:“大象的样子像畚箕。”摸到象鼻的说:“大象的样子像琴。”摸到象牙的说:“大象的样子像木橛。”摸到象背的说:“大象的样子像屋子。”摸到大腿的说:“大象的样子像墙壁。”摸到象尾的说:“大象的样子像扫帚。”摸到小腿的说:“大象的样子像柱子。”众盲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互相打了起来。国王笑道:“你们中间没有一个人知道大象的样子。其实像畚箕的是大象的耳朵,像琴的是大象的鼻子,像木橛的是大象的长牙,像屋子的是大象的后背,像墙壁的是大象的大腿,像扫帚的是大象的尾巴,像柱子的是大象的小腿。”众盲人听国王说过之后,不敢再作争辩,但各自的心中还是认为自己所摸到的才是大象的样子。世人谈论心性,也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问:万物都是有生成,必然就有毁坏。有起始,必然就有结束。心性也有生灭吗?
  答:凡是有形的东西,就一定有生成、有毁坏,有起始、有结束。心性既然无形,怎么会有生灭?

  问:那么心性像虚空一样吗?
  答:不对。像虚空一样的空,称为顽空。性空之空,超越了空、有的对立,称为真空。

  问:耳朵和眼睛属于形骸,能见能听属于神识。神识若是不灭,能见能听的心性就应该少壮如一。可是到了年老的时候,视力渐差,听力渐弱。则能见能听的心性也有衰老和死亡,由此可知神识也有生灭。
  答:耳朵和眼睛的视听能力衰退,是由于形骸的衰老所引起,与能见能听的心性无关。眼睛能见到物体,不是它自己能见到,而是依赖能见的心性才见到。耳朵能听到声音,不是它自己能听到,而是依赖能听的心性才听到。如果说眼睛能自己见到物体,那么死人瞪着的眼睛也应当能看见。而在作梦时眼睛闭上,就不应再见到种种形像。如果说耳朵能自己听到声音,那么提着死人的耳朵也应当能听到。而作梦时自己的耳朵既在床上,就不应再听到别处的声音。由此可知,神识是没有生灭去来的。

  问:心性没有生灭,已经略知梗概。心性没有去来,还是不太明白。
  答:有去有来、有起有灭的是妄想心,而不是真实的心性。真性广大无际,包含虚空。大千世界在我的心性之中,不过像是沧海中的一个水泡而已。

  问: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报应,以及投生到人间,有人从事相上认为是由阎王所判定,有人从心性上认为是由自己的业缘所招,究竟谁说的对呢?
  答:若不固执一端,两种说法都对。若是彼此固执不能融通,那么两种说法都错。譬如由夫妻俩所生的孩子,如果两人无意排斥对方,无论谁说这个孩子是自己所生,都没什么问题。倘若夫妻二人争得面红耳赤,都认为这个孩子是我所生,不是你所生,那就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恶道缘由类(十问十答)





  问:鸳鸯、鹌鹑、鸽子是因为前生造下淫业,所以今世成为淫鸟。而大雁丧偶,至死都不再另找伴侣,可知前世必定不犯淫业,为什么也堕入鸟身?
  答:十恶之中,淫是其一。造了十恶都会堕入畜生道,鸳鸯、鹌鹑、鸽子是因为淫业而堕为鸟身,孤雁则是因为其他恶业堕入鸟身。如《俱舍论》说:“人若造下恶业,就会堕入畜生道,情形各有不同。其中淫欲心重的,投生到鸽子、麻雀、鸳鸯之中。瞋恚心重的,投生到蝮、蝎、蚖、蛇等毒物之中。愚痴心重的,投生到猪、羊、蚌、蛤之中。骄傲自负心重的,投生到虎、狼、狮子之中。躁动嬉戏心重的,投生到猕猴之中。悭贪嫉妒心重的,投生到饿狗之中。”

  问:人若造了罪业,就会投生到畜生胎中,投胎的时候知道是畜生吗?
  答:到了这个时候,自己已经没法作主。

  问:为什么死后作不了主?
  答:现在又何曾作得了主?同是一个美女,好色之徒见到了,就会爱入骨髓。嫉妒的女人见到了,就会恨入骨髓。活着的时候是这个样子,何况是死后呢?

  问:过去曾有一位忉利天王,自知寿命已尽,将投生驴胎。至心归依三宝,投胎后当即堕胎,重新做了天帝,详见《法句喻经》。这又如何解释?
  答:这是由于他过去世中福德深厚,因此才得以挽回。不然的话,分明母猪在前,却看成是美女;屎尿的气味,觉得香如旃檀。

  问:世间之人如此众多,世间之事如此繁杂,若要详细记录,把墨堆成山也不够用。阎王何苦费这份闲心,记录这些闲事呢?
  答:一切都是由心所造,心能作天宫,心能作地狱。天宫内院美景甚多,但都不是人为所造,投生到其中便自然享受快乐。阴曹地府刑具无数,也都不是人为所造,投生到里面就自然遭受痛苦。

  问:活着的时候能感受到痛苦,都是由于有这个形体。死后没有形体,怎么还会有痛苦呢?
  答:感受到痛苦的是自己的神识,而不是形体。如果痛苦来自形体,那么死尸也会有痛苦。

  问:人造了恶业,当然应受到严厉的惩治。不过那些地狱里的狱卒、鬼王,他们的行为更加凶恶,又该有什么样的地狱惩罚他们?
  答:若从事相上说,譬如狱卒奉命杖击犯人,决不会因为杖击而受到处罚。若从内在的因果上说,则牛头人身手执铁叉的阿旁狱卒等,都是造业者自心所显现出来的。

  问:地狱既然存在,就应该让世上的人都亲眼目睹,好让他们相信之后再也不敢造恶。
  答:将来能亲眼目睹的遍处都是,遗憾的是已经亲眼目睹的人却一去不复返了。

  问:如来用脚趾按在地上,大千世界都变成了金色,见《维摩诘经》。既然有这样的神通,为什么不让十方地狱消失,使里面受苦的众生都生到佛国?
  答:大医王能治疗各种重病,却不能救不肯服药的人。造业者自己所招致的恶报,菩萨无法使其免除。就如同穷人饥饿,富人不能代他吃饱。

  问:既然众生所造的定业难以免除,佛法也无法使其改变,而佛经中总是说救度众生无量,又是为什么呢?
  答:世间的一切苦恼,都是由恶业所导致。劝人不造恶业,便已断除了产生苦恼的根源,不是救度又是什么?

婚嫁穷源类(八问八答)





  问:淫欲既然是万恶之首,那么古代圣王治理国家时,就应当加以禁止。可是伏羲却设立媒妁,使男女两家联姻,这是为什么呢?
  答:这正是为了避免世间人民淫乱的发生。如果不设立婚嫁的礼仪制度,不仅世上的男子女人会像禽兽一样随意苟合,生下的子女也会遭到遗弃而无人抚养。因此采取这种适宜的方法,确立为婚姻制度,使男子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各有自己的丈夫,父母抚育自己的儿女,成立家庭,而使整个社会安定有序。

  问:由媒人来促成男女结合,又是为什么呢?
  答:因为担心机巧诈伪的人取美弃丑,引起世间的纷争。

  问:在婚嫁的礼仪中,要有问名、纳吉、请期等礼节,又是为什么呢?
  答:因为担心后世男女之间随意结合,所以婚嫁要有一个曲折的过程。

  问:世间婚姻制度产生的原因,我已经知道了。男女之间的结合,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答:按《起世因本经》所记,劫初的时候大地重新形成,地上的众生是从光音天投生而来,每个人都是自然化生,不需经过母胎。食用自然长出的食物“地味”,时间一长,相貌开始变丑,有了筋脉骨髓,形成男女性别差异,随后就有了淫欲之情。这就是男女之间结合的开始。

  问: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佛却要求弟子辞别父母出家修行,极力述说在家的危害。儒教与佛教的主张,为什么如此不同?
  答: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说,虽然彼此为善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为了世间的和谐安定。世人根基各有不同,有的人用佛法不能教化,用儒教却可以。有的人用儒教不能教化,用佛法却可以。所以儒、释、道三教圣人,虽然同心协力,但也不得不各自分担一个方面,各自设立一个门派,各自推行一种教化。名义虽有三个,其目的却是一致的。譬如有三位良医都想治病救人,然而病人的病情各有不同,如果三人都学一种医术,所救治的病人必然有限。又如战乱来临,有三位长者都想救人逃出城外,如果只开一道城门,所能救出的人数也必定有限。因此能遵循孔子的教导,释迦牟尼佛见了必定欢喜。能遵循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孔子见了也必定欢喜。如果听从我的教导而进步就感到高兴,不听从我的教化而进步就不高兴,那也就不能成为佛,不能成为圣人了。隋朝的李士谦说:“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隋书》)三者岂能缺少一个?后人对此议论纷纷,不过是显示自己见识短浅罢了。

  问:有人猜想历史上的伏羲等圣人都是大菩萨的化身,不知是否如此?
  答:有这种可能。《礼记·学记》上说:“擅长造弓的人家,一定会让家里的孩子先学着弯折柳条制作畚箕。善于冶炼的人家,一定会让家里的孩子先学着补缀兽皮做成裘衣。”佛教有权有实,有渐有顿。离欲出家,是实教、顿教。两姓婚配,是渐教、权教。譬如对不能吃素持斋的人,就先劝他吃三净肉。三教圣人教化众生的心是相同的,教化众生的方式也是相通的。

  问:如果世上人人绝欲,不再有男女婚配,那么过一百年以后人类就会灭绝,那该怎么办?
  答:像这样的五浊恶世,男女到了二十岁还没有嫁娶,就会互相窥望,私自相会,怎么可能人人绝欲?就连你自己恐怕也做不到,更何况其他人?渔夫一天不捕鱼,就担心船只不通,真是杞人忧天。

  问:如果真的人人绝欲,那该怎么办?
  答: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一切世间众生就会像天人一样都是化生,不再受胞胎之苦。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忏悔往生类(七问七答)



  问:已经造了淫业,要想净除罪障,应当在佛前忏悔呢?还是从自心忏悔呢?
  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前忏悔,不碍自心忏悔。自心忏悔,不碍佛前忏悔。

  问:今世所犯的淫业,固然应当忏悔予以消除。至于过去世中所犯,由于时间久远,早已记不清楚,何必还要忏悔?
  答:我们从无量劫以来直至今日,无论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的四种出生方式,以及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的六种生存类型,其中的每一种轮回之身都已受生过无数次。种种罪大恶极的事,也已一一造过无数次。如果只忏悔今生的罪业而不涉及往世,就好比是除草而留根。

  问:自身行善作恶所招致的因果报应,父子之间都不能相互替代。忏悔自己一个人的罪业都来不及,还要代四生六道的众生忏悔,是不是太迂腐了?
  答:只求自利,不想利益他人,这是凡夫的见解。在自己得到度脱之前,先要度脱他人,这是菩萨的发心。孟子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孟子·离娄下》)孔子谈到自己的志向时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圣先贤们的利他情怀都是一样的。

  问:淫欲确实是生死的根源,不能不断。但出世解脱的法门,都是为了自己的下一世着想,晚年再认真修行也不迟。
  答:《中庸》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到了晚年再修行,就像饿了才去耕田,渴了才去打井一样。况且能活到晚年的人,眼前也并不多见。举世之人都在忙忙碌碌中直到衰老,又有谁能在活着的时候放下,好好修行呢?

  问:末世的众生极其贫穷困苦,而佛国净土中的楼阁宫殿也都是七宝严饰,为什么苦乐有这么大的差别?况且佛视众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把恩德普施十方世界,让一切众生共享快乐呢?
  答:净土与秽土之间的苦乐有天渊之别,这是现在的果报,而造成了这些差异的则是过去所种的因。过去世中,人们都在造杀生之业,唯独菩萨以慈悲为怀。人们都沉迷于色欲,唯独菩萨修持清净的梵行。人们都贪婪吝啬,唯独菩萨乐于布施。在过去的因中,作善作恶既然有天渊之别,彼此不能替代。果报成熟的时候,受乐受苦也有天渊之别,彼此不能替代。譬如舜的眼睛里有两个瞳孔,视力比有两只眼的正常人还要好。他的父亲瞽瞍是个盲人,视力连一只眼的人都不如。舜虽然大孝,又怎能将自己过人的视力分给父亲呢?

  问:土为台阶,茅草盖屋,才体现尧舜的仁民爱物。玉砌的楼台宫室,正显出桀纣的穷奢极欲。佛既然把三界之内看成是牢狱,何必又要用七宝来作装饰?
  答:一个是搜刮天下苍生的财富,一个是利益众生修积的福报,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问:佛国的清净庄严,固然超过人世间一万倍。但经中所描述的净土景象,未免过于夸张,如果一概相信,不是有点荒唐吗?
  答:人所能相信的,不过是耳闻目睹,或是自己能想象到的。若是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就会认为是荒唐,何况是无法想象呢?譬如蚯蚓只知在土壤里吃泥之乐,不知苍龙跃出大海,劈波斩浪。又如蜣蜋只知在粪土内滚动粪丸之乐,不知大鹏扶摇九万里,凌风翱翔。





如来应化类(七问七答)





  问:世间人生育时都要经过阴道,菩萨入胎时都是从右胁进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答:凡夫有爱欲,所以从产门进出。菩萨没有爱欲,所以从右胁进出。

  问:三界之内最为尊贵的,莫过于天帝。而佛降生时,四大天王、忉利天王都恭敬侍奉。是不是故意编造出来自我标榜呢?
  答:佛经中所说的六道,诸天也属其中之一。在世间人看来,以为天神至尊无比。而在佛眼看来,同样还是没脱离生死轮回的凡夫。所以佛每次说法时,无数的帝释天王都恭敬礼拜,听受佛法妙义。略言之,如《华严经》说:“尔时天王遥见佛来,即以神力化作宝莲花藏狮子之座,百万层级以为庄严,百万天王恭敬顶礼。”《般若经》说:“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大宝积经》说:“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诸天子等,虚空散花,供养如来。”《莲华面经》说:“帝释天王见世尊已,即敷高座,顶礼佛足。”《梵网经》说:“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国王,合掌至心,听佛诵大乘戒。”《圆觉经》说:“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贤愚因缘经》说:“帝释侍左,梵王侍右。”《普曜经》云:“梵天侍右,帝释侍左。”《造像经》说:“梵王执白盖在右,帝释持白拂侍左。”《法华经》说:“是诸大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这样的记载,不胜枚举。如果如来的福德仅与诸天相等,那么佛经中绝不敢说此大话,而梵王、帝释等天神又岂能容忍这些经典流通呢?

  问:《玉皇经》上说,天帝说法的时候,佛也前来听受。难道不对吗?
  答:佛经都是由佛亲口宣说,由阿难结集而成,没有一句妄语。而《玉皇经》则是出于后人之手,并不是玉帝降鸾所作。虽然其所说不失对玉帝的尊崇,然而却并不懂得怎样才是尊崇。或许你曾听说过佛教宇宙观的浩瀚博大吧?把古今福德最为深厚的人合在一起,比不上四王天的一个天人。把四王天福德最为深厚的天人合在一起,比不上忉利天的一个天人。人们所说的玉帝,是忉利天的天王。忉利天之上,每层天更为殊胜,直到他化自在天,属于欲界,有四层天。他化自在天之上,每层天更为殊胜,直到色究竟天,属于色界,有十八层天。色究竟天之上,每层天更为殊胜,直到非非想天,属于无色界,有四层天。至此全都是还未脱离生死轮回的凡夫。至于那些已经了脱生死的圣者,则有声闻小乘圣者,从须陀洹到阿罗汉,有四个等级。其上有缘觉、独觉。再其上是菩萨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共几十个等级。再其上便进入初地,从欢喜地到法云地,又有十个等级。然后位至等觉菩萨,候补佛位,即将圆成佛果。佛是无上大法王,因为再也没有能超过佛的。怎么会有玉皇说法,佛反来听受的道理?莲池大师在《正讹集》中,已经说得很清楚。

  问:释迦牟尼佛诞生,既然是在周昭王时期,到了孔子的时代,佛法在天竺国已经有了将近五百年,孔子为什么没有听说过大致的情况呢?
  答:孔子已经有所听闻。比如当时有一位宋国的太宰问孔子说:“您是一位圣人吗?”孔子说:“圣人我不敢担当。”又问三王、五帝能否称为圣人,孔子都没有表示赞同。太宰惊问道:“那么谁是圣人呢?”孔子神情庄重地说道:“我听说西方有一位大圣人,不用治理就井然有序,不用发表言说就使大众信服,不用实施教化就使人民自觉遵行。他的德行浩大无际,人民对他的崇敬无法用言语表达。”(《列子·仲尼篇》)怎么能说孔子一点都没有听闻呢?

  问:佛教到汉明帝时才传到中国,孔子在当时何以得知?
  答:释迦牟尼佛降生时,汉地已有征兆。周昭王二十六年(坊本作二十四年)甲寅的四月八日,太阳周围有光圈。天上有五色祥光,穿入太微星座,遍照西方。大地震动,池井中的水上涨溢出。周昭王命令太史苏由占卦,得到“乾卦”的九五爻。苏由说:“西方有圣人诞生,一千年后他的教法将传到这里。”周昭王下令把这件事刻在石碑上,安置在南郊祠堂前,见《周书异记》、《白马寺碑记》。因此孔子所说的西方圣人,是有史料根据的。但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到东土,所以说得很简略。

  问:儒家所传承的《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上的记载,才可作为可靠的根据。《列子》之类的书,何足为信?
  答:孔子生平所讲,流传到后世的不过只是百千分之一,怎么可能都记载在《六经》中呢?列子是效法孔子的人,离孔子的时代还不远,他所记载的孔子言论一定不会没有根据。否则他怎么可能知道数百年后要有佛法传到此地,预先给后人提供证据?而且为什么不说其他的方位,而只说是西方呢?

  问:上古时代没有佛法,却天下太平,为后人所称颂。后世有了佛法,反而世风日下。佛教对国家人民究竟有什么好处?
  答:诸佛降生世间,正是为了要救度浊世的众生。譬如因黑暗而点灯,并不是因点灯才黑暗。祸乱天下的那些人,都是凶狠暴虐最不信佛的人。有谁见到断酒戒荤的人却要杀人抢劫,出家修行的人却会弑君篡位?南北朝时期的宋文帝说:“假使举国都受到佛法的教化,我就能坐享太平了。”(《宋书》)唐太宗为三藏圣教作序,极力尊崇佛教,对臣下说:“佛教广大,莫极高深。”玄奘法师去世后,唐高宗说:“我丧失了国宝!”哭得非常悲痛,五天没有上朝。唐玄宗听神光法师谈论佛对众生的恩德,感叹说:“佛的恩德如此浩荡,若非法师还解释不了这么清楚。我当世世敬仰。”宋朝的太祖、太宗、真宗、仁宗、高宗、孝宗,无不归心佛门,精研佛法,或亲自驾临佛寺,或在宫廷内延请高僧讲法。这些史实见于《唐书》、《宋史》、《释氏稽古略》、《文献通考》、《北山录》、《郑景仲家集》等书。  所以古往今来明达有识之人,大多归向佛门。深信禅学有所悟入的人,大致说来,如许询、刘遗民、周续之、雷次宗、宗炳、沈约、宋璟、王维、王缙、杜黄裳、杜鸿渐、白居易、李翱、裴度、裴休、吕蒙正、李沆、王旦、杨亿、尹洙、富弼、文彦博、杨杰、王古、赵抃、周敦颐、邵雍、张方平、黄庭坚、陈瓘、张商英、张九成、张浚、王日休、冯楫、吕本中、刘子翚、李邴等人。
   敬信佛法而深明佛理的人,如羊祜、王导、谢安、何充、王羲之、王坦之、谢灵运、褚裒、萧瑀、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李白、李泌、柳宗元、李渤、寇准、范仲淹、韩琦、杜衍、曾公亮、苏轼、苏辙、吕公著、汪藻、李之纯、张栻、吕祖谦、刘谧等人。
  近代尊信佛法的知名人士,如赵孟頫、宋濂、周忱、徐一夔、罗洪先、唐顺之、赵贞吉、陆树声、陆光祖、殷迈、薛蕙、王世贞、宗臣、邓以赞、冯梦祯、虞淳熙、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陶望龄、陶奭龄、焦竑、黄辉、王肯堂、钟惺等人,卓然称盛。而陈献章、王守仁二先生,是儒家道学的创始人,其立言都契合禅门宗旨。得到他们传授的,如王畿、罗汝芳、周汝登、杨起元等人,对佛法的研究更为深入。
  佛法如果不是最上真乘,有助于国家治理和道德教化,又怎么会得到先贤如此钦敬信奉呢?(各人的事迹散见于《二十一史》,以及各文集、语录。)戒淫人士如果立志挽回欲海狂澜,不能不专心研究佛法。





  劝善之书,打开就令人皱眉,这样的书必定不能流传。打开就令人鼓掌,这样的书也必定不能流传。为什么?一个是过于深奥,一个是失之粗浅。我老师这本书,其意本在戒淫,却又总是在探讨生死问题,我起初也觉得过于深奥了。然而每日清晨以生死问题扪心自问,却发现这是人人都不能回避的。带着不能回避的心情,再拿起这本书反复研读玩味,然后才知道老师学识的渊博,救世救人的菩萨心深切,然后才对书中原来皱眉的地方一一鼓掌称叹。这本书在现今广为流传,后世不断再版,我相信一定会是如此。
                            虞山门人陈鍹圣来氏拜识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典字义译注





  ●卷一
  三途:即三恶道。
  优填王:梵语“邬陀衍那”,此言“出爱”。亦云“优陀延”。即优填王也。(凡言梵语者,皆天竺国之语也,劫初皆梵天遗种,故称梵。)
  婆罗门:此云“净行”,是西天四姓之一,详《长阿含·四姓经》。
  八关斋:即八戒也。在家者皆可受,期止一日一夜。欲日日持,须日日受,受则不可破。若能上品持,虽一日一夜,亦决定生天。
  罗汉:具云“阿罗汉”。有三义:一杀烦恼贼,二不受后有,三应受人天供养。
  沙门:此云“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
  舍利:此云“骨身”,亦云“灵骨”,四圣皆有之。形色不定,灵异无方。水火金石,皆不能损。
  菩萨:具云“菩提萨埵”,此言“觉有情”。同佛修证之谓“觉”,无明未尽之谓“情”。又有情,指众生言,菩萨以斯道觉斯民,故云“觉有情”。
  八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出入息、念死。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涅槃:此云“灭度”,得寂灭乐,度生死苦。又“涅”曰“不生”,“槃”曰“不灭”。不生不灭,名为涅槃。  氎:音“迭”,其花可织为布。高昌国草本,罽宾国木本。
  恒河:具云“恒伽”,亦名“殑伽”,此云“天堂来”,其河近舍卫国。
  菩提:此言“觉”。
  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
  三宝:佛、法、僧也。三宝六义,详《宝性论》。
  正觉:梵语“三菩提”,此言“正觉”。登佛之果,名成正觉。
  阿阇世:此言“未生怨”,瓶沙王之太子。
  北俱卢洲:在须弥山北,其洲人民,寿皆千岁。念衣得衣,思食得食,命终生天。
  祇园:祇陀太子所施之树,给孤长者所买之园,具云“祇树给孤独园”,今特省文耳。
  精舍:佛、僧住处也。
  比丘:此言“乞士”。乞法于佛,以资慧命。乞食于世,以养色身。又云“破恶”、“怖魔”。
  转轮圣王:轮王有四种:金轮王,王四天下;银轮王,王三天下;铜轮王,王二天下;铁轮王,王一阎浮提。
  八难: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边地、五长寿天、六诸根不具、七生邪见家、八生于佛前佛后。有以北俱卢洲为长寿天者,谬也。观《大般若经》、《较量寿命经》,可见。
  如来:梵语“多陀阿伽度”,此言“如来”,佛十号中之一。
  释迦牟尼佛:梵语“释迦”,此言“能仁”。梵语“牟尼”,此言“寂默”。谓德能仁济群类,道尚寂默无为也。“佛”,“觉”也。
  天竺:即佛降生之国,亦名“印度”,亦名“身毒”,乃阎浮提之正中,先佛出世,皆在于此。周围九万余里,三面距海,北背雪山,东至震旦国,南至金地国,西至阿踰遮国,北至小香山,各五万八千里。其国于夏至午刻,用土圭测之,四面无影。其余一切国土,皆有影。
  净饭王:梵语“阅头檀”,此言“净饭”,或云“白净”。佛之父王,迦维罗卫国主也。
  摩耶夫人:具云“摩诃摩耶”,此言“大术”,或云“大幻”,谓能以大幻术,母诸佛也。
  波罗叉:亦云“毕利叉”,此言“无忧”。
  四大天王:北多闻天王,东持国天王,南增长天王,西广目天王。
  忉利天王:即帝释天主释提桓因也。《涅槃经》别有十一名。
  毗首羯磨:此云“种种工业”。西土工巧者,多祭此天。
  三十二相:足下平满,有千辐轮相;手足柔如兜罗绵;足指纹同绮画;圆满纤长;足跟与趺相称;光润高满;双腨渐次纤圆;双臂垂膝;阴藏有梵相;毛孔绀青宛转;发皆右旋;肤不沾水;身皮金色晃耀;手足肩颈七处充满;肩项殊妙;膊腋充实;容仪洪满;体相端严;身量悉称;威容广大如狮子王;常光面各一寻;四十齿齐密,白如珂雪;四牙锋利;得味中上味;舌相净薄,能覆面轮,至于发际;梵音和雅,远近等闻;眼睫绀青齐整;鲜白红环;面如满月;眉相皎净,如天帝弓;眉间有白毫相;顶上高显,周圆犹如天盖。
  八十随形好:详《华严》、《大般若》、《三昧海》等经。
  耶输陀罗:此云“名闻”,移施长者之女,悉达太子之妃,罗睺罗之母。
  瞿夷:此云“明女”,舍夷长者之女。《十二游经》及《释论》皆云是太子正妃,耶输陀罗为次妃。
  鹿野:释长者之女,太子第三妃也。
  波旬:亦云“波卑夜”,此云“极恶”,魔王名也。
  三昧:此言“正定”,拣非邪定也。亦云“正受”,不受诸受,名曰正受。
  六天:四王天至他化天也,详在后。
  阿难:此云“庆喜”,亦云“欢喜”。生于佛成道日,故名。乃斛饭王之子,佛之堂弟也。
  拘睒弥国:亦名“憍赏弥”,中天竺国之境。
  摩因提:长者名。
  摩邓女:摩邓,摩登伽母也。摩邓女,即指摩登伽。
  目连:具云“目犍连”,此言“采菽氏”。  沙弥:此言“息慈”,息世染欲,慈济众生也。
  安陀:近天竺之国。
  优婆塞:又云“邬波索迦”,此言“近事男”,谓亲近比丘而承事故。亦云“邬波萨哥”,此言“善宿男”,谓虽在家,而男女不同宿也。
  拘尸那城:此言“角城”,其城三角故。
  迦叶佛:此云“饮光”,释迦佛之师,贤劫千佛中第三尊佛也。
  ●卷二
  八王: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出家四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八部: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比丘尼:此云“乞士女”。
  优婆夷:又云“邬波斯迦”,此言“近事女”,谓亲近比丘尼而承事故。亦云“乌波萨吉”,此言“善宿女”。
  鸠摩罗什:此言“童寿”,天竺人,龟兹王甥也。苻坚建元九年,太史奏有德星现外国,故迎至此。
  茶毗:亦云“阇维”,焚化也。
  三藏:经、律、论。
  浮屠:此云“高显”,佛塔也。
  弥勒:此言“慈氏”,姓也。继释迦而成佛,详《弥勒下生成佛》等经。
  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般泥洹:即“般涅槃”也,见前。
  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三长斋月:正、五、九。
  行者:修行之人也。
  四大:地、水、火、风也。有内外四大。以人身言,骨肉为地,精血为水,暖气为火,运动为风。
  天眼:天眼,五通中之一通。其间广狭不等,有外道天仙之天眼,有声闻、缘觉之天眼,有菩萨与佛之天眼。
  摩登:具云“摩登伽”,此言“本性”,淫女也。后于楞严会上,闻法悟道,出家,名性比丘尼。
  优钵罗:此云“青莲花”。非优昙钵罗也。“优昙钵罗”,树名,此云“灵瑞”,其树有实无花,若佛出世,或转轮王出世,此花方开。
  摩醯首罗:此云“大自在”,乃色究竟天之王也。梵语“阿迦尼吒”,此云“窒碍究竟”,又云“色究竟”,乃色界之顶天也。  阎浮提:具云“阎浮那提”,树名也。此言“胜金”,树下有金,故以名树。又因洲有此树,故以名洲。即南赡部洲也,其地七千由旬。
  郁单越:此言“高出”,亦云“胜处”,即北俱卢洲也,其地十千由旬。
  瞿陀尼:亦云“瞿耶尼”,此言“牛货”,即西牛货洲也,其地八千由旬。
  弗婆提:亦云“毗提诃”,亦云“弗于逮”,此言“胜”,即东胜神洲也,其地九千由旬。
  须弥:具云“须弥卢”,此言“妙高”。四宝所成曰妙,耸出众山曰高。在四大天下之中,其高十六万八千由旬,半出海水上,半藏海水下,顶有忉利天宫,日月行于出水上山之半。
  娑婆:又云“娑诃”,又云“索诃”,此言“堪忍”。即释迦应化之土,大千世界之总名也。
  四天王:欲界第一天也,去地四万二千由旬,宫殿邻于日月。
  忉利天:梵语“忉利”,此言“三十三”。在四王天之上,帝释居中。四面有三十二位小天子,为内辅臣。合成其数,非自下而上之三十三也。
  夜摩天:具云“须夜摩”,此言“善时分”,在忉利天之上。
  兜率天:具云“兜率陀”,此言“妙足”,在夜摩天之上。
  化乐天:梵语“须涅密陀”,此言“化自乐”,在兜率天之上。
  他化自在天:梵语“婆舍跋提”,此言“他化自在”,在化乐天之上,乃欲界第六天也。此上欲、色二界中间,有魔身天作王,王于欲界,方为欲界顶天。
  由旬:亦云“由延”,亦云“踰善那”,乃轮王巡狩一停之舍,犹此方之驿。有作十六里者,有作三十里、四十里、六十里、至八十里者。
  甄叔迦:此言“赤色”。
  阿弥陀佛:梵语“阿”,此言“无”。梵语“弥陀”,此言“量”。以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福德无量故。
  三千大千世界:千日、千月、千须弥山,乃至千梵世天,名小千世界。千小千世界,名中千世界。千中千世界,名大千世界。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实则一大千也。
  摩尼:正云“末尼”,此言“离垢”。
  八功德水: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能除饥渴、八长养诸根。
  ●卷三
  七趣:《楞严经》以仙道合之六道,名为七趣。
  三兽:象、马、兔。
  梵王:是娑婆世界之主。
  铁围:梵语“斫迦罗”,此言“轮山”,亦云“铁围山”,在四洲之外。
  三世:过去、现在、未来。
  五阴:色、受、想、行、识。
  声闻:闻四谛声教而得证果,名曰声闻。
  九品往生: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上中下,共成九品也。义详《观无量寿佛经》。
  十恶:身三恶,口四恶,意三恶也。身,杀、盗、淫。口,妄言、绮语、两舌、恶骂。意,贪、瞋、痴。
  泥犁:地狱也,此言“无有”,言无有乐处、无有赦处也。
  阿旁:狱卒也,此言“无慈”。
  光音天:语言之时,口出净光,名光音天,色界二禅天之顶。劫火至时,此天首免其灾。
  地味:劫初地上所生之物也,状如煎热乳,味若细蜂蜜。
  四生:胎、卵、湿、化。
  梵行:持戒绝欲,名修梵行。
  三生:即三世。
  阿修罗:此云“无端正”,男丑女端正故。亦云“非天”,有天之福,无天之德故。亦云“无酒”,酿酒不成,瞋心誓断故。
  十八梵天:即色界天也,在欲界之上。已断情欲,故称为“梵”。十八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义详《楞严经》八、九卷。
  十六大国:皆天竺附近之国也,如央伽、摩竭提等。
  二十八天王:欲界六,色界十八,无色界四。
  非非想天:无色界极顶天也。
  须陀洹四重阶级:梵语“须陀洹”,此云“入流”,诸法眼净,得预圣流也。合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有四重阶级。
  缘觉:闻佛说十二因缘法,而得悟道,故名缘觉。
  独觉:出无佛世,独自觉悟,名为独觉。
  十信: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
  十住: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十行: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
  十回向: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
  欢喜地十重阶级:即十地也,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补处之尊:梵语“阿惟颜”,此云“一生补处”,言一来降生,即当成佛也。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并叙)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余闲居阅《大智度论》,因取意而为之颂,以此自警,并以警世云。
  死想:有爱皆归尽,此身宁久长。替他空堕泪,谁解反思量?(先作此观,为下九想张本。)
  胀想:记得秾华态,俄成胮胀躯。眼前年少者,容貌竟何如?
  青瘀想:红白分明相,青黄瘀烂身。请君开眼看,不是两般人。
  坏想:皮肉既堕落,五脏于中现。凭君彻底看,何处堪留恋?
  血涂想:无复朱颜在,空余殷血涂。欲寻妍丑相,形质渐模糊。
  脓烂想:腐烂应难睹,腥臊不可闻。岂知脓溃处,兰麝昔曾熏。
  啖想:羊犬食人肉,人曾食犬羊。不知人与畜,谁臭复谁香?
  散想:形骸一已散,手足渐移置。谛观妩媚姿,毕竟归何处?
  骨想:本是骷髅骨,曾将诳惑人。昔时看是假,今日睹方真。
  烧想:火势既猛烈,残骸忽无有。试看烟焰中,着得贪心否?
  前诗粗示端绪,尚未谛审观察,复作五言律以广之。
  死想:所爱竟长别,凄凉不忍看。识才离故体,尸已下空棺。夜火虚堂冷,秋风素幔寒。劝君身在日,先作死时观。
  胀想:风大鼓其内,须臾胮胀加。身如盛水袋,腹似断藤瓜。垢腻深涂炭,蝇蛆乱聚沙。曾因薄皮诳,翻悔昔年差。
  青瘀想:风日久吹炙,青黄殊可怜。皮干初烂橘,骨朽半枯椽。耳鼻缺还在,筋骸断复连。石人虽不语,对此亦潸然。
  坏想:肌肤才脱落,形质便遭伤。瓜裂半开肉,蛇钻欲出肠。枯藤缠乱发,湿藓烂衣裳。寄语婵娟子,休将画粪囊。
  血涂想:一片无情血,千秋不起人。淋漓涂宿草,狼籍污埃尘。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哀哉痴肉眼,错认假为真。
  脓烂想:薄皮糊破纸,烂肉弃陈羹。脓血从中溃,蝇蛆自外争。食猪肠易呕,洗狗水难清。不是深憎恶,何由断妄情?
  啖想:尸骸遭啖食,方寸少完全。不饱饥乌腹,难干馋狗涎。当年空自爱,此日有谁怜?不若猪羊肉,犹堪值几钱。
  散想:四体忽分散,一身何所从?岂唯姿态失,兼亦姓名空。长短看秋草,秾纤问晚风。请君高着眼,此事细推穷。
  骨想:皮肉已销铄,唯余骨尚存。雨添苔藓色,水浸土沙痕。牵挽多虫蚁,收藏少子孙。风流何处去,愁杀未归魂。
  烧想:烈焰凭枯骨,须臾方炽然。红飞天际火,黑透树头烟。妄念同灰尽,真心并日悬。欲超生死路,此观要精研。





省庵法师四念处颂(并叙)





  佛垂涅槃,嘱诸比丘,依四念处住,如佛无异。今时丁末法,正念者少,顾此法门,何人修学?岂唯不思其义,抑亦未识其名,可胜叹耶!余山居无事,读《涅槃·遗教品》,因取其意,以入声律。俾歌咏者,正念增长,妄心息灭。置诸座隅,日以自警,并不忘遗诫云。观身不净
  一兴颠倒想,遂有幻缘身。脓血常交凑,腥臊每具陈。纸粘皮裹肉,藤绊骨缠筋。毛覆丛丛草,虫居比比邻。内藏唯臭秽,外饰但衣巾。四大元无实,诸根岂有真?语言风自响,动转气相循。强号为男女,虚名立主宾。百年三尺土,万古一堆尘。贵贱空回首,贤愚共怆神。徒生复徒死,谁识本来人?观受是苦
  众苦从何起,深知受者情。顺违才领纳,取舍便纵横。有盛衰还至,无荣辱不成。怨从亲里出,哀是乐中生。王谢家何在,曹刘国已倾。悲欢几场梦,胜败一棋枰。事与心违背,贫将病合并。钱神呼不至,穷鬼送难行。戚戚终何益,悱悱漫不平。无求卑亦贵,知足欠还盈。若悟真空理,忧欣何处萌?观心无常
  妄心无着处,体相竟如何?闪闪风中烛,摇摇水上波。一家门户别(六根),六个弟兄多(六识)。扰扰各驰竞(如眼逐色、耳逐声等),纷纷总不和(如眼不与声和、耳不与色和等)。青黄俄改换(眼识无常),动静屡迁讹(耳识无常)。臭别香随到(鼻识无常),甜来淡又过(舌识无常)。炎凉易翻覆(身识无常),好恶每偏颇(意识无常)。境灭心安寄,情忘智亦孤。掀翻五欲窟,捣尽六根窝。劫贼归王化,飞禽出网罗。何当悟常住,诸妄尽消磨。观法无我
  诸法从缘起,初无我主张。因缘有生灭,念虑遂低昂。欲得翻成失,求闲反遇忙。畏寒冬不辍,苦热夏偏长。贫忆富时乐,老追年壮强。有谁憎顺适,若个好危亡(得失闲忙冷热等,皆从缘生,不因我有)。自在方为主,迁流岂是常?离根念何起,无识境还忘。内外无些子,中间有底藏。六窗虚寂寂,一室露堂堂。但得尘劳尽,居然大觉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3: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