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542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7-5-25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皆蒙利益。”
藏人迎请尊者入藏区宏法,虽经多次,尊者都没有答应邀请。当智慧光、菩提光叔侄秉政时,在甲精进、拿错戒胜两班智达还没有入印度迎请尊者之前,曾经选拔了聪慧子弟二十五人,在西藏边境郎把马迎奉菩提萨静命论师宏法,称为前盛时期。其后下部由贡巴饶色作堪布,聚班智达,渐立僧伽。上部由罗渣瓦仁亲让布建立僧伽。称后盛时期。随后,因为班智达中有贪财的,创伪法,显宗密宗互抵毁,造成佛法最黑暗时期。当时藏中有笨教十二门徒,提倡吞刀吐火等邪教,很多藏人跟着学。执政中有识之士,看到这些情形,上表呈白智光叔侄,说除非到印度迎请大德来,否则没法挽救。于是拣派二十一人往印访求,结果二十一人中,仅余二人生还,即仁亲让波、列巴喜饶。二人既归复命,盛赞印度班智达中,惟尊者最尊,不是其它人所能比得上的。尊者所保护的,以众生为对象,所摧毁者,以自己的烦恼力为对象等等。答得非常善巧。于是藏王命甲精进再往印度迎请尊者。去后又久无消息。
本传中迎请尊者为四次,第一次即宝贤、善慧两译师(二十一人中,仅存二人,)第二次为精进狮子邀请尊者,因为时机不成熟,不得其请。精进返藏告诉藏王,王命重往,务必于尊者以下大德请一人来。精进於是复往,未得请,遂留印未归,是为第三次。至拿错,已在菩提光时代,时智慧光已死,是为第四次。这是大概。
尊者借朝拜藏方及尼泊尔胜地秘密入藏。尊者时年五十七岁。印王与拿错立约,三年为期,必须送尊者来归,拿错答允了印王。至喜马拉雅山麓,经尼泊尔境,尼泊尔王率百余骑亲自来迎尊者,并送王子出家。当时菩提光王也遣四大臣领三百骑来迎护。至莲花洲,菩提光率五百五十骑,亲自迎请尊者。菩提光王供金三百两,恭敬礼请尊者说:藏地有情,因为没善知识摄受,于深广义理,多依自虚妄分别,互相诤论,愿尊者能除此中疑惑。请尊者忆念藏土众生,不须要玄妙高深隐微,但能使大众皆得利益之教。菩提光王又依共乘提出两个问题:一问方便与智慧分离能否成佛。如果具备其一,能否成佛?答不能。二问依菩提心戒,还要依别解脱戒否?答必依。又依显教二问:一问对于修清净行的行者,还可给以真实三四两种灌顶吗?答不能受。二问对于未得灌顶者,能告诉他们密乘相续的义理吗?答不能。又提出密教三问,没有记录。菩提光王又请尊者将慈氏菩萨及龙猛(树)菩萨传来的教授一切大乘深义,作一善论。又请将佛智传来集密的教授,造一曼陀主观音修行仪轨。尊者赞叹菩提光王,由是造《菩提道炬论》答菩提光王的启请和问题。颇公说因为当时菩提光王问得好,因此才有普被三士道兼含显密的《菩提道炬论》。《菩提道炬论》标出三士道,都属重要。如果于死、无常观不能生起,仅现世福报,于解脱大意不能证得。如果还有五蕴执著,必不能得解脱道。以不能去自利之心,就不能入大乘。又仅修空观,决不能得佛果。尊者依此诸要义造道炬论,不但调伏一切邪知、邪见、邪说,且将最下至四阿含(迦腻迦那),上至密集金刚(桑汪朵巴),融於菩提道的教授之中。直到现在,藏地佛教的兴隆,不能不归功于尊者。
当尊者住恶阿惹以时,拿错与印王三年之约届满,拟送尊者回印。而尊者心传弟子仲登巴则请入藏。当时印度道上适逢阻兵,尊者于是答允仲登巴之请,至拉萨列塘住九年,至桑叶叶巴藏(後藏),周游教化又五年。共计尊者离印一十七年,大宏显密教法,而湔除西藏以前过患,使之圆融光大。皆出阿底峡尊者之功德。
(三)、尊者具足了圆满的造论之因
文:“如是开显能仁之密意而造论释。其能作者,应具三种圆满之因:(一)须於所知五明处善巧。(二)於修持之要义须有从释迦辗转传来,师师相授,中无断缺之教授。(三)须见本尊得蒙印许。三者之中,虽随具其一,亦能造论,然以全具为最圆满。尊者於此三种因素,完全具足。”
按照惯例,尊者具足了圆满的造论之因:一通达五明;二亲近过具有修证成就的金洲大师等诸大善知识,掌握了从释尊辗转传来的代代相承的深广教法。三见本尊得蒙印许。
文:“本尊摄受者,如拿错罗渣瓦赞云:具德喜金刚,建立三昧王,勇识世自在,尊胜度母等,蒙现身开许。梦中或现前,深广微妙法,尊者常得闻。”
拿错此赞,说明尊者得本尊的摄受。初谓作部本尊,次谓三昧王尊。三昧耶誓言有三种一、不睡高广大床,二、不饮酒、三、不食像(如糖制罗汉及金刚杵等类)勇识世自在,谓千手千眼观音。尊胜,乃形容词,指度母。非谓尊胜佛。尊者共四本尊,最后等字,即包括天乐金刚、忿怒明王等。现身分三种,一梦中所现,最劣;二眼倦之时,中等;三如人相晤,最为殊胜。尊者常于梦中得见本尊或本尊现在其前,听本尊宣说深观、广行等微妙法。总之世尊密意,不外显密所摄之戒定慧三学,尊者於三学具足圆满之因。所以得本尊摄受,能开显世尊密意。
文:“喇嘛传承者。佛教之传承有二即共中下士道之小乘教法,与不共之大乘教法。大乘教中,又分波罗密多乘与金刚乘。初、又分三支即深观一派,与文殊、弥勒二广行派是。金刚乘中,复有各种传承,皆已圆满获得。”
尊者传承分共乘及大乘。大乘中,又分般若乘及密咒乘。而般若乘中,复有三种传承即见、行二传承。行传承中,复有从慈尊及妙音传承,於密咒中,复传承非一。谓五派传承,复具宗派传承、加持传承,及种种教授传承等。
深观派,为文殊特传。广行派,有文殊与弥勒二种传承。金刚乘分共与不共作行两部与瑜伽部为共,无上瑜伽为不共。无上瑜伽又分父续母续之二。无上瑜伽,印度语为支那约噶。
弥勒传无著为广大行,名用亲觉珠。文殊传寂天,造入行论,名入讨亲觉珠。又有修行派传承,加持派传承,乃至求雨、息灾、生金等,皆各有传承。(惟加持派,须见本尊,蒙说深广妙法,方可为加持派。)尊者於各派之传承,皆得圆满。
文:“其曾亲近之善知识,如赞云『常得依止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