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黑齿女

[学佛交流] 佛遗教经有人困惑大家随喜来学习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3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住而生其心 发表于 2017-5-23 19:07
不好意思,我自己没看到。

这篇不错,可以看看:

咦,链接不起作用,那么拷过来吧:

净界法师:为什么理观对净土的行者甚为重要?

学员:请问师父,何谓理观,为什么理观对净土的行者甚为重要?

  师父:理观,简单的讲,就是对道理的观察,佛陀出世以后讲了很多的道理。当然天台宗的天台智者大师的大智慧,他把所有的真理,他把它做一个归纳,把这个道理分成三块,空、假、中三观,这个天台智者大师不可思议,其实整个大乘的观法是非常复杂,非常多元化的。

  他能够用三个简单的东西,把所有的止观,一百部大藏经讲的止观,全部做一个总结,没有离开空假中三观,没有。当然他空假中三观,是观一念心性,观一念心,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他第一个先观空,再观假,再观中,这个天台的观空,它跟小乘不一样,小乘的空是观外境的变化,它是观,向外去观这个六尘的所缘境。

  大乘的观空一定要知道,你这出去你就不是观空了,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大乘的观空是回光返照,观你心性的本体,你是本来是清净。我再讲一次,你这个方向错,你就完了,大乘的空观它不观外境的,因为你外境观不完,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有一个根本就是以心为本。

  所以它一开始观空,就观你从什么地方来,你的内心的本体是什么,找到我们的生命的本来面目。我们在三界里面打滚太久了,我们在三界里面攀缘太深,我们基本上已经几乎忘了我们家是什么样子,因为你在外面流浪太久了,家长得什么样,你都忘得一干二净了,现在我们要试着回家。

  我们为什么会离家越来越远,这个地方有道理,就是我们对生命的相状,会产生执取,我们过去生造了很多的业力,有善业有罪业,这个业力在表现的时候,它一定是有一个相状,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相状没有错,相状它只是如实的把这个你过去的业表现出来,它哪有错呢?

  你是罪业表现出来,它就给你一个不如意的痛苦相状,你这个善业起现行,它给你一个快乐相状,相状没有错,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我们不知道缘生缘灭的道理,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我们在相状产生了坚固的执取,糟了,我们的心住在相状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今以后就离家越来越远,因为你的心本来没有相状,结果你住在相状,你就被相状牵着走。你要能够回家,有一个观念很重要,就是两句话,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就是你要勘查因缘的生灭相,这个《楞严经》很强调,你没有把因缘的生灭相参透,你就回不了家。来,我们来试着回家,因缘和合,虚妄有生,什么叫因缘和合,虚妄有生,比方说这是我们的心,一个明了的心,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一念明了的心,这是我们的境,我们过去的业力,现出来的身心世界。这个整个六尘的境界,我们的心跟外境一接触,啪,接触了,它创造一个识,根尘碰撞一个相状出来,一个了别的一个分别心,一个识,根尘识,把识给创造出来了。

  但是这个识这种分别心,这种妄想它很快就过去了,它带有相状,但是我们没有让它过去,因为你的心跟境接触的时候,创造一个相状,创造一个分别的时候,当这个相状,本来外面的相状消失的时候,你的心中的相状没有消失掉,关键在这里,你抓住不放,本来这个相状已经过去了,但是你还没有过去,问题就在这里。

  外在的相状已经变成你心中的相状,然后你就从此以后在心里面,一而再再而三的攀缘它,从此以后对你来说,你就挥之不去了,是这样子来的。其实它本来是过去了,它本来就是一个生灭相,结果你搞得变成不是生灭相,就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就是说我们总会觉得说,是哪一个人,哪一件事情伤害了你,其实不是!人事的因缘它是一个业力的显现,它本来很快就过去了,它会让你一时的痛苦,但是它不可能,创造一种长时间的挂碍,不可能。长时间的挂碍是你自己捏造,你自己抓住相状不放的,是你自己不愿意,放下你心中的相状,问题在这儿。

  所以这就为什么你会离家出走,因为你不想把心中的相状放下,然后就牵动了另外一个业力,这造成了生命的恶性循环。我们一生当中把自己的心,弄得负担很重,我们从小到大,从你开始有分别心,小时候你的分别心比较薄弱,你都是直觉的反应,但是你慢慢长大以后,你的第六意识开始活动以后,你就不断把外在的相状往里面倒,弄得你压力重重,弄得你心中,心有千千结。

  现在我们要考虑我们是不是该把相状放一放的时候了,就是说你把那个相状往心中倒,第一个你的心弄得很被动很痛苦,第二个你临命终的时候也不自在。所以我们永远会活在过去就是这样,因为你这个相状,是过去的业力变现,它本来是很快过去的,但你又是执着过去的相状,结果你失掉了未来。

  你背着相状走,你就没有未来可言,你永远活在过去,你永远活在过去的回忆。你走不出过去,你就没办法开创未来,你就创造了生命的一种轮回的力量,就是十二因缘里面的爱、取、有。

  为什么我们所造的业力,会变成有呢?会变成一种强大的成熟业力呢?一定经过你爱取,你不执着相状,光是有业力不能变成有,不能构成有。我们没办法去改变我们所有的生死的业力,但是你如果把相状放下,阿弥陀佛就可以救拔你,如果你愿意把心中的相状,好的相状坏的相状全部彻底放下,就把心带回家了。

  其实我们心中本来就没有相状,你也不需要相状,首先你要先知道,你要回家你要知道,相状对你是没有好处的。所以你能够把一切成败得失的相状彻底放下,就是观照现前一念心,本体即空,离相清净。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你不必把相状去掉它,本来就没有,你只要把它放下就好。

  很多人修行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去掉你心中的相状,还在那个地方,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不要去擦它,你本来就清净,你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就把它放下就好,你去擦它干什么,你的镜子里面本来就没有灰尘。

  所以这个空观,是一个人很重要的成败关键,因为你不修空观,你假观修得再好,你的水平就不高了,这个人档次不高了,你很难成就了。你几十年来,你的心中累积这么多的灰尘,你的心根本就没有造业能力了,你根本动弹不得了,你被你自己的蜘蛛网,都绑得紧紧的,你的心已经根本没有能量了,你就光是应付人事的成败得失,你就受不了,你哪还有时间念佛呢,你哪还有什么忆佛念佛呢。

  诸位,你要想一想到底是谁绑住了你,是谁障碍了你,你要把这个关键找出来。不要向外面去找,业力显现相状,它是一个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它是一个生灭相。但是为什么这个生灭相,你接触以后,你在你心中变成挥之不去呢,就是你有爱取,你的心里面,有一种取着的一种毛病,一种盲点,就是攀缘心。

  空观的智慧就是在调伏你的攀缘心,不是在消灭相状,你的病治好了,相状自然脱落,你的内心生病了,关键在这。所以空观是在疗治你心中的攀缘心。我希望我们大家慢慢知道,当你放下的时候,你会得到更多,就是说你要试着,你放得越下,其实你的生命越开阔。

  我们现在思考模式错误,我们以为我们要追求,我们才有安全感,这其实是错的,你自性本来很多功德,之所以没办法显现,是因为你追求太多,而不是你放下太多。你如果愿意把相状慢慢的放下,慢慢的放下,你能发觉生命更开阔,阿弥陀佛的光明,对你的照射更强烈。

  所以这个大乘的一心三观里面,空观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先离相,不是叫你把相状拿掉,它本来就没有,你不要拿掉,你只要放下它就消失了。所以空观是让你放下心中的相状,回到清净的本性,这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开始做生命的调伏跟引导,我们放下以后,我们还有一些等流习气。所以净土宗它还要观两个,这个假观,净土宗主要是观,一个观众生法界,一个是观佛法界,这个佛法界主要是弥陀的法界,观娑婆世界轮回的痛苦而厌离,观净土的功德庄严而欣求,调伏爱取,那么最后欣求净土,这假观。

  所以这个整个理观呢,就是在调整心态,你心态调整好了,一句佛号再提起来,那就是一句佛号信愿具足,无量光、无量寿。佛陀的话真实不虚,只要你方法操作正确,真的是一句佛号,真的是无量光、无量寿。

  理观为什么,对净土宗这么重要呢,简单的讲就是因为你念佛,当然你念佛你只是想要求平安,那就另当别论了。你如果从求往生的角度,了生死的话,你就要注意临终的正念这一块,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三个条件。

  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这两个就是理观,你要能够不贪恋、不颠倒,你的心态要调整。你临终的时候提起佛号,你的心态要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个心态要同时现前。第三个正念分明,这个正念分明就是提起佛号,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所以理观呢就是说,当然它的目的,就是先把你的心态调整好。净土宗的往生应该具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大乘的善根,一个是净土的善根,两个都有需要。大乘的善根来建立一种心灵的力量,心力不可思议,从你的心中的妄想执着中把它释放出来。第二个净土的善根,把佛陀的力量把它导归到你的生命当中,一心归命,所以心力跟佛力的结合,就是你往生的时候了。所以理观,跟净土宗的念佛的事修,一个强调心力不可思议,一个强调佛力不可思议。

  就是蕅益大师说的,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就是为什么要修理观,因为加强你心灵的力量,临命终的时候,你如果是心有千千结,这个佛号对你帮助不大,不是佛陀没有准备好,是你没有准备好,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当月亮准备好的时候,你的水也必须要准备好,这个东西没有人可以帮我们准备。

  我讲实在话,阿弥陀佛该准备的都准备好,这个阿弥陀佛的圣号,佛陀能够做的已经做到极限了,他能够做的部分做到极限。他整个四十八愿的功德,都灌在一句佛号里面,身为佛陀他已经做了他最大的努力了,他这个佛号,已经该有的东西他都准备了,但是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问题在这儿,你准备好了没有?

  感应道交,你不能把所有的东西,责任都推给佛陀,说我不往生,阿弥陀佛你没有慈悲心,不能这样讲,是你没办法跟他感应,你没有准备好。所以理观就是在做一些我们的准备,理观成就心灵的力量,你对弥陀的一心归命,是创造佛陀的力量,这个就是感应道交,我这个问题先回答到这里。有没有问题,理观跟事修的配合。好,请说。

概要期中座谈——57
发表于 2017-5-23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住而生其心 发表于 2017-5-23 19:07
不好意思,我自己没看到。

这篇不错,可以看看:

这与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我没听见,我没听见,我把眼一蒙,过钢丝绳,我没看见,我没看见。

这样是对自己的心里不会造成压力,那大家还是见你的吧?

点评

我没压力就行了呗,大家见不见有啥要紧。 再说我是真的没见,不是骗你的。我说这话是严肃认真的。 你说有经典依据,我倒想看看。请出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19:41
发表于 2017-5-23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学无术 发表于 2017-5-23 19:16
这与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我没听见,我没听见,我把眼一蒙,过钢丝绳,我没看见,我没看见。

这样是对 ...

我没压力就行了呗,大家见不见有啥要紧。

再说我是真的没见,不是骗你的。我说这话是严肃认真的。

你说有经典依据,我倒想看看。请出示。

点评

你没压力,还要看什么?你承认有,不就给你看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19:55
发表于 2017-5-23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住而生其心 发表于 2017-5-23 19:41
我没压力就行了呗,大家见不见有啥要紧。

再说我是真的没见,不是骗你的。我说这话是严肃认真 ...

你没压力,还要看什么?你承认有,不就给你看啦?

点评

师兄喜欢玩逻辑推理。逻辑推理用于考证学文很有用,用于聊天就大材小用了。何况你根本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挑起争论。不解决问题的争论有何意义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20:38
不承认!那不看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20:24
发表于 2017-5-23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毛中 发表于 2017-5-21 15:41
三心即一心,一心亦不可得。用即有,理地即无。何冲突之有。佛教我们精进无戏论,多读几偏经,比在此闲谈 ...

师兄是唯识法系的。基础概念扎实。离尘有分别性即汝真心,也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罗睺击钟,声尘有生灭,闻性无生灭。

点评

真心和本来面目非我能见能明。但于六根六尘前不起妄想烦恼就不错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20:47
发表于 2017-5-23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学无术 发表于 2017-5-23 19:55
你没压力,还要看什么?你承认有,不就给你看啦?

不承认!那不看好了。
发表于 2017-5-23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还是面子重于好奇心了不?

点评

两个都不过是妄心,孰重孰轻有什么要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20:33
发表于 2017-5-23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学无术 发表于 2017-5-23 20:27
看看还是面子重于好奇心了不?

两个都不过是妄心,孰重孰轻有什么要紧。
发表于 2017-5-23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学无术 发表于 2017-5-23 19:55
你没压力,还要看什么?你承认有,不就给你看啦?

师兄喜欢玩逻辑推理。逻辑推理用于考证学文很有用,用于聊天就大材小用了。何况你根本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挑起争论。不解决问题的争论有何意义呢。

点评

看看要我把话讲明白,不然你老师兄就误会,说我不是在解决问题。 我只好翻译下啦。 没压力,就是说人在没有疑问的时候,不会产生兴趣,没有兴趣,不会产生恭敬心,还要看的话那没有真心,学不到什么。 他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20:42
发表于 2017-5-23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毛中 发表于 2017-5-23 20:38
师兄喜欢玩逻辑推理。逻辑推理用于考证学文很有用,用于聊天就大材小用了。何况你根本不是在解决问题,而 ...

看看要我把话讲明白,不然你老师兄就误会,说我不是在解决问题。

我只好翻译下啦。

没压力,就是说人在没有疑问的时候,不会产生兴趣,没有兴趣,不会产生恭敬心,还要看的话那没有真心,学不到什么。

他承认有疑问,我就确实有找出的意思。
怎么在你看来是争论了呢?

罢罢,算我被人误会惯了。

点评

帖子看多了,这个当作那个,说错了。对不起。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21:01
发表于 2017-5-23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拍拍。面巾纸给你。 没误会你。但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和逻辑。我没压力,没疑问,但不表示我没兴趣,没恭敬心。这没有充要关系。 我对净土的信愿没疑问,但并不表示我对加强净土信愿的佛经没兴趣,没恭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21:14
发表于 2017-5-23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7-5-23 20:15
师兄是唯识法系的。基础概念扎实。离尘有分别性即汝真心,也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罗睺击钟,声尘有生 ...

真心和本来面目非我能见能明。但于六根六尘前不起妄想烦恼就不错了。

点评

每天都在用啊。不起妄想烦恼即如如不动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20:50
发表于 2017-5-23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毛中 发表于 2017-5-23 20:47
真心和本来面目非我能见能明。但于六根六尘前不起妄想烦恼就不错了。

每天都在用啊。不起妄想烦恼即如如不动啦。

点评

不起与不动是两个境界。我连不起都做不到,让师兄笑话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21:06
发表于 2017-5-23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学无术 发表于 2017-5-23 20:42
看看要我把话讲明白,不然你老师兄就误会,说我不是在解决问题。

我只好翻译下啦。

帖子看多了,这个当作那个,说错了。对不起。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其实师兄也没说错。他平时确实有那个毛病嘛。没冤枉他。谁叫他给人那个一贯印象来着。 无论如何,我领你情。谢谢师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21:16
发表于 2017-5-2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7-5-23 20:50
每天都在用啊。不起妄想烦恼即如如不动啦。

不起与不动是两个境界。我连不起都做不到,让师兄笑话啦。

点评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活人哪能无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23:14
发表于 2017-5-23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拍拍。面巾纸给你。

没误会你。但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和逻辑。我没压力,没疑问,但不表示我没兴趣,没恭敬心。这没有充要关系。

我对净土的信愿没疑问,但并不表示我对加强净土信愿的佛经没兴趣,没恭敬。

点评

你没疑问,我还需要回答你吗? 哭也白哭。你不问,我不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21:16
发表于 2017-5-2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住而生其心 发表于 2017-5-23 21:14
拍拍。面巾纸给你。

没误会你。但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和逻辑。我没压力,没疑问,但不表示我没兴趣,没恭 ...

你没疑问,我还需要回答你吗?

哭也白哭。你不问,我不答。

点评

滚去实修! 我是说我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21:17
发表于 2017-5-2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毛中 发表于 2017-5-23 21:01
帖子看多了,这个当作那个,说错了。对不起。南无阿弥陀佛。

其实师兄也没说错。他平时确实有那个毛病嘛。没冤枉他。谁叫他给人那个一贯印象来着。

无论如何,我领你情。谢谢师兄。

点评

师兄仁心深厚。体谅弱势老人。令人敬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21:24
发表于 2017-5-23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学无术 发表于 2017-5-23 21:16
你没疑问,我还需要回答你吗?

哭也白哭。你不问,我不答。

滚去实修!



















我是说我啦。
发表于 2017-5-23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住而生其心 发表于 2017-5-23 21:16
其实师兄也没说错。他平时确实有那个毛病嘛。没冤枉他。谁叫他给人那个一贯印象来着。

无论如何,我领 ...

师兄仁心深厚。体谅弱势老人。令人敬佩。

点评

别这么说师兄,不是弱势。尊敬尊重是基本的道义。何况对年龄长些的师兄呢,更当敬重为是。 更关键的是,师兄根本没错啊。 师兄晚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21: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2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