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80|回复: 1

[佛经故事] 六度集经故事 普施舀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9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故事为依据佛经改编。其中细微之处可能无法表达愿意。请诸位还以佛经为准。

乃往过去久远之时,世尊当时还是菩萨。某一世中,菩萨生在四姓(当时的四个高贵阶层)中。菩萨生时,刚一落地,就能开口说话,说道:众生有千千万万种祸事,我应该救济之。这些众生看不到佛的威仪,不能听闻真实之法,而我应该让他们都能听闻佛法,去除法盲、法聋,能够知道无上正等正觉佛陀的法义。如果用布施来循循善诱,一定能让众生都敬顺佛法(秘密1)。

见到刚出生的小婴儿就能如此说话,亲族众人极为惊讶,互相说道:从古到今,从来没听说过刚生的小孩子就能这样。会是天神、龙、鬼神降灵吗?我们应该去占卜一下。菩萨听到后,就告诉父母:我是圣人所教化的人,自然能够如此(秘密2),并非是妖人。还望父母莫要怀疑。说完,菩萨默然不语。

菩萨的父母就说:我儿有如此广大、普利的大志,怎么会是凡人呢?于是,就给菩萨取名为普施。

诸贤当知:
欲求无上道,当发无上心。若以生灭心,欲求不灭道,是事不可得,同缘木求鱼。
菩萨为济众,无数长远劫,无量诸世界,常在诸生死,难行而能行,以慈速得道。

普施在十岁的时候,已经能够精通佛典以及世间的诸多知识。某天,普施来向父亲辞行,说:我想要布施救济贫乏之人。父亲就说:我有着最福之人的名声,你可以随意取用家中财物布施贫乏啊。普施却说:家中所有,其实不足。乞求父亲准我成为沙门(修道人的一种),并给我法服(法门道人所穿的衣服)、用具(通常是钵、澡瓶)、策杖(类似手杖)。这是因为:救济众生是我从生以来的心愿。普施的父亲听说后,回忆起普施刚出生之时的誓言,于是就听从普施出家成为沙门。

话说普施在各地周行教化,经过一个较大的国家。国中有一个属于大豪姓家族的人,也通达诸书论,因为见到普施仪容堂堂、身出光华、品性澹泊如同天上的黄金,有圣人的相貌并即将成为世间最尊贵的人,就对普施说:我有一事相告,希望您能听听。我有一个女儿,希望能许配给你作为妻子。普施就回答说:很好。但一定要等我回来之后。

于是,普施就继续前进,来到海边,坐船出海,到达了无人之处。在那里,远远看到一座白银修造的宫殿,有毒蛇围绕银城七圈,蛇身极为粗大。蛇见到普施来后,立即昂首举身相对。普施心中就想:这有毒的蛇必然有害心,而我应该以无差别的慈心消除其心中的毒害之意。凶心如同烈火,而慈心则如水。用水灭火,哪有不能灭的。于是,普施就坐下来,入慈心定,并发愿:希望众生早早脱离八难,除灭心中恶念,得以见佛闻法,与沙门相会,听说无上正真之道。心开垢灭,如我所见一般(秘密3)。

诸贤当知:
心是微妙法,境界亦如是。定者不思议,具种种妙用。心定能转物,获一切自在。
我说慈心定,具广大功德,行者得大利,速成无上道。以慈向众生,如水利万物,故无物与争,亦无相害者。

普施发起慈心定后,大蛇的毒害之心就熄灭了,头垂下来,平静入眠。普施就登上蛇首,进入白银城中。城中有一位天神,看到普施来了,高兴地说:我很早就听说您的圣德。今天您到这里了,正好如我所愿。乞望圣者在这里停留1时共90天,受我供养。普施答应了。天神就把事务交代给近臣处理,亲自准备美味的斋饭供养,并朝夕向普施请教诸佛非常、苦、空、非身的高尚之行、救济众生的圣明法理。

这样,九十天很快就过去了,普施辞别白银城天神,打算继续前进。白银城天神就以明月真珠一枚赠送给普施,并说:这枚宝珠所出的光芒,可照耀方圆四十里。若有所求,一定能得到满足。希望圣者今后成佛之时,愿我能为弟子亲侍左右。普施即回答:好。

普施继续前行,又发现了黄金城,其庄严富丽超过了之前的白银城,同样也有毒蛇围绕大城十四圈,蛇身比之前的要大数倍之多。普施同样入慈心定,黄金城的大蛇同样毒心消灭,平静入眠。普施照旧登蛇首入城。黄金城中也有一位天神,看到普施之后极为欢喜,说:久闻您的圣德,如今您到来这里,实在是太好了。希望圣者在此停留2时共180天。我愿尽心供养。普施也答应了。于是,在那180天中,普施就为天神讲说法无上明行。(秘密4)讲完,普施就告辞,准备继续前进。天神就以神珠一枚相送,并说:这神珠的光芒能照耀方圆八十里,若有所求愿,种种宝物就会出现,可堆积铺满方圆数里的地方。如果圣者得道,我愿成为您的弟子,诸弟子中神足无上。

普施接受了天神的神珠并继续前进。不久,就看到了琉璃城。这琉璃城所发出的光华远远超过黄金城。也有一只大毒蛇,围绕琉璃城21圈,身体比黄金城的更大,昂首举头,目露凶光,挡在城门那里。(秘密5)普施再次入慈心定,发愿济度众生。于是,大蛇果然毒心消灭,垂下头来。普施再次登蛇首入城。同样有天神欢喜请求普施停留3时,受其供养。期满之后,普施辞行。(秘密6)琉璃城天神也赠给普施一枚神珠,说:此珠光芒照耀方圆160里。神珠所在之地,其光芒所照之内,能堆满种种宝物,能用之满足种种心愿。如果您得成无上正等正觉,愿我能作您的弟子,具备最上的智慧。普施就对天神说:你的心愿一定能得到满足。

诸贤当知:
佛法甚微妙,勿得少为足。若见诸毒障,切勿生退意。亦莫贪福德,其性非有故。

在得到三颗神珠后,普施就想:有这三颗神珠,应该足以救济众生的困乏了。于是就起程返回故乡。而在这时,海中的诸龙神就开始议论了:我们这大海只有这三颗神珠堪称荣华。如今道人全拿去了,我们还有什么荣华可言。我们宁愿失去其他众宝,也不愿失去三神珠。

于是,就有海神变化成凡人,来到普施面前说:我听说仁者得到了世间难见的宝物,能看看吗?普施就把宝物拿出来给凡人看。海神立即抓过普施的头,然后把普施的宝珠抢走。普施心想:我历经艰难险阻才获得这样的宝珠,本来希望用来救济众生贫乏。现在怎能被这海神夺走?普施就对海神说:快把我的宝珠还来。如果不还,我就舀干你海中之水。海神就说:你可真能说大话啊。这巨海何其广大,怎么可能舀干?天上的太阳或许可以陨落,巨风可以设法阻挡,但这海难以枯竭就如同虚空难以毁坏一般。

普施就说:我于往昔之时,在锭光佛前发愿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可以颠倒众海,能以一指拿起须弥山,能震动天地,能转移诸多世界。佛就顺应我的心志,满足我的心愿。(秘密7)我现在已经得到。而你这鬼魅的小小邪力,怎能阻挡我求无上正真之道?

普施就说:我从无数劫来,所曾饮的乳汁,所曾流的眼泪,所曾流出的血,完全是这大海所不能容受的。恩爱难绝。生死难止。而我却要断绝恩爱之本,阻止生死。若我今世不能枯竭此海,那就世世努力!(秘密8)

诸贤当知:
一切诸众生,但因贪爱故,没溺生死海。此海甚广大,超越诸譬喻。
菩萨誓勇猛,不惧生死海,累劫舍身目,手足及国土。
远离恩爱故,断绝生死本。生死海虽大,而菩萨能度。
菩萨六度行,皆是波罗密。般若波罗密,妙愿波罗密,
此二君已知,应当善思维:为何波罗密,能有广大力?

于是,普施并足而立,开始用瓢舀出海水,投到铁围山之外(秘密9)。而此时,有天神名叫遍净,远远听到普施的誓言,就想:我曾在锭光佛前听说此人必定能够满足心愿,成为世尊救度我等众生。天神就从空而下,帮助普施舀海水。不多时,那么广大难测的大海,竟然海水十成去了八成。

海神见到后,大为恐怖,就说:这究竟是什么人啊,竟能有这般无边的能力。如果海水都干了,那我们的居所也就完了。于是,海神就赶紧跑出来,拿着诸多的宝物,要送给普施。普施并不接受,说:我只想拿回我的宝珠。海神就赶紧归还了宝珠。普施就还把海水归还到原处,并起程返回。

回家的路上,普施一路布施,所经过的国土,再也没有贫穷之人。诸国全都以五戒十善为治国之道,大赦犯人,润逮众生。

因为这样的因缘,普施最终得成无上正等正觉,为天人师、佛、世尊。那时的普施,就是释迦牟尼佛。其父就是后来的白净王,其母即是后来的舍妙。豪姓之女就是后来的俱夷(释迦牟尼佛出家成道前的妻子)。银城天神就是阿难,金城天神就是目犍连。琉璃城天神就是舍利弗。

诸贤当知:
一切法修行,以发心为始。若观最初愿,及以终得果,何同何所异,即应如是知:
求不生不灭,不以生灭心。应究生死本,依大圆觉心,回向本来处,名得无上果。

发表于 2011-4-29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求无上道,当发无上心。若以生灭心,欲求不灭道,是事不可得,同缘木求鱼。
菩萨为济众,无数长远劫,无量诸世界,常在诸生死,难行而能行,以慈速得道。
入慈心定,并发愿:希望众生早早脱离八难,除灭心中恶念,得以见佛闻法,与沙门相会,听说无上正真之道。心开垢灭,如我所见一般

心是微妙法,境界亦如是。定者不思议,具种种妙用。心定能转物,获一切自在。
我说慈心定,具广大功德,行者得大利,速成无上道。以慈向众生,如水利万物,故无物与争,亦无相害者。
佛法甚微妙,勿得少为足。若见诸毒障,切勿生退意。亦莫贪福德,其性非有故。
我于往昔之时,在锭光佛前发愿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可以颠倒众海,能以一指拿起须弥山,能震动天地,能转移诸多世界。佛就顺应我的心志,满足我的心愿。

我从无数劫来,所曾饮的乳汁,所曾流的眼泪,所曾流出的血,完全是这大海所不能容受的。恩爱难绝。生死难止。而我却要断绝恩爱之本,阻止生死。若我今世不能枯竭此海,那就世世努力!


一切诸众生,但因贪爱故,没溺生死海。此海甚广大,超越诸譬喻。
菩萨誓勇猛,不惧生死海,累劫舍身目,手足及国土。
远离恩爱故,断绝生死本。生死海虽大,而菩萨能度。
菩萨六度行,皆是波罗密。般若波罗密,妙愿波罗密,
此二君已知,应当善思维:为何波罗密,能有广大力?
一切法修行,以发心为始。若观最初愿,及以终得果,何同何所异,即应如是知:
求不生不灭,不以生灭心。应究生死本,依大圆觉心,回向本来处,名得无上果。

我当善思惟如是法
感恩师兄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4 1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