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90|回复: 3

如何才算是修心、修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6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如何才算是修心、修行?

  无非是让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行为端正,常常利益别人。修行修心者,也求自己的利益,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别人的利益,要自利利他。佛的一切行为,一切教导,其实都在讲这个问题,就是努力修炼让自己的心灵纯净,境界得到提升,所谓往生极乐,净土等,你只要心灵纯净了,一辈子都常行利益众生之事,勤修功德,真诚信仰,你不求往生极乐,自然也会往生极乐,你不求福报而福报自来。

  即使是修行很高的人,也还难免有贪嗔痴,难免会有业障迷失本性,造作罪恶的时候。你做了再大的好事,立再大功德,这些恶业也还是要还的,一因一果,纤毫毕受,释伽牟尼也无法免除他这个果报。人造恶业,肯定在神识中留下印记,在人体能量信息场上有影响,一般人觉查不到,但是修行高的人,就知道。因为人体就是一个能量体,功德高,生命力强的人,能量场就大些强些,功德差,生命力弱的人,能量场就小些弱些,而且能量不纯。人每做一分好事,能量就增加一点精纯一点,生命力就强一点,做的好事多了,生命力就产生了质变,他的福报就很明显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生下来就幸福,有的人一生下来就不幸福,因为他以前做的好事多了,累积的能量在这一生得到了体现,就有福气;而前世作恶太多的人,或者他的某些恶报要在今生来还,那么他的生命力就弱,气运就会很差。道行高的人,他一看你身体的能量场,就知道你的德行怎么样,如果有些大神通的人,还知道你具体做过什么坏事。
        所以大德们总结说到,宿世以来,我们与众生有了不同的牵缠和纠葛关系。有的是互为彼此的关心、照顾、帮助而形成的善缘;有的是彼此争执、抢夺、侵犯、伤害、凌辱等而形成的恶缘。这就形成了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的关系。彼此的各种因缘,不论是良善的还是不善的,缠结得愈深,彼此就愈容易在来世的轮回中再次相遇。属于情感引起的业缘,这次通常也是用情感的形式解决;物质或生命引起的业缘,这次也多以同等的形式偿付,或以另外的形式偿付相当的代价。 六道轮回的根本实质,就是众生与众生之间,冤冤相报,相互还债,无有边际,没完没了。受报期间不肯坦然接受,又造新业,为今后受报又种下了因。千方百计把人家的据为己有,结果还是命中有的有,命中没的,偷也偷不到。本来命中有的,用不道德的形式取得,反而会造下深重的罪业。




  一个实际修行修炼过的人,是知道哪些事不该做的,特别对于一些觉性比较高的人,对于因果与得失,那更是非常慎重的。他的每一个行为,自己都会心生警惕,看到别人浪费财物,心里就不舒服,看到别人损害花草树木,心里就难受,看到吃肉杀鱼,就难受得很,他自己如果错失做了坏事,身上就会难受,因为每做一件坏事,损害了别人,就会流失身上的能量的。但无论觉性多么高,你只要还是凡夫,就还有着贪嗔痴,必定有时会着迷,有时会无明火起。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无明万丈火,能烧功德林------什么是功德林?你的能量信息场,就相当于是你的功德林。你长一分功德,能量信息场就强一些,你损一分德,能量信息场就流失一分。这是每一个有一定程度的修行者之所以愿意行善,愿意利益别人的原因,也就是实修实证与理论研究的区别所在。为什么一个吃斋念佛的文盲老太婆可能比大学教授更懂得因果循环报应的道理?原因就在这里,她能切实体会到做好事与做坏事的不同之处,这几乎是一个修行入门的人的本能,做好事,积功德的好处,是妙不可言的,修行到一定程度后,一下就从身心方面体会到养德的好处,果报如此迅速 。

  不但我们今生做过坏事,我们宿世以来,更加做过一些恶业,一些没有还的恶债,仍然都积累在你的神识里面,当然也包括一些善业与福份,迟早有一天是要回来的,那么李白说的“千金散尽还复来”,与江湖黑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两句话的道理其实是相通的,它的意思就是说,你做的任何事情,都会回到你的身上,这就是因果循环,它是真实不虚的道理。

  为什么祖辈积德,能福荫子孙?那就是因为祖辈积的德,就可能首先表现在自己的福报上,表现在自己的身体素质上,表现在他自己的智慧遗传上。祖辈的功德林,后代是可以分享到的,既然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那么前人种祸后人就有可能遭殃,这是很浅显的道理。子女不孝顺父母,就截断了自己祖宗德脉的传承,当然对家族遗传是不利的。很多人说,父母做过坏事,是父母欠了恶业债,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因果各人了,对子孙没有影响,这个话从事相来说是可能对的,但从心相上来说,仍然难免有因果的流转,所以这句话不完全对。
        业有两种相,一种是事相,即善恶行为及其影响的客观事实;一种是心相,即产生这个行为的土壤或说根源 。六祖说,功德须自性内见。这个意思就是说,你所做的善事,包括供养僧众,布施等等,如果不是从心相上起的作用,那就只是福德,如果归于到心相上,就会成为功德 。一个人为了求福报,求别人回报而做好事,德是存在,但只是福德,会得相应的福报,这是有为法 ;一个人只求利人,具大慈悲心而利益众生,就是菩萨心菩萨行, 《金刚经》说,以菩萨不受福德故,是故说福德多 。因为是由内心而生的行为,其德返归于心,是为功德。菩萨利益他人,不是在追求人天福报,反而会有无量福德,无量功德。所以说行为发心的根源不同,果报就不同,心从何处发,果归何处得,求福报的得了福报,求功德的得了功德,纤毫不差 。心生处,种种法生,心灭处,种种法灭,一切唯心,心外无法,识外无境,也包涵这层道理 。

同样, 恶业债也有两种相,一种是事相,就是这件成为事实的恶行给对方造成的伤害是客观存在的 ;一种是心相,就是邪恶的根源,邪恶行为的因地、土壤,所谓止恶扬善断孽根,主要就是指这个土壤 。所谓重罪轻报,轻罪重报都与这个心相有关,与这个土壤有关。还有的人做小善事得大福报,做大善事得小福报,同样与心相有关,你修行的发心,也是一种心相,小乘发心,福报相对较小,大乘发心,福报当然会被放大 。为什么有些宿世的冤亲债主,总是找上你,让你习气变坏,加倍制造恶业呢? 他就是要报复你,让你撞上南墙,得到恶报才知道回头。只要你心里这个邪恶的土壤还在,你习气没改,你就会继续造恶业,得恶报,忏悔就是要改变这个土壤而来的 ------ 忏悔得好不好,要看你是否发自内心认识到错误,是否想弥补过错,或坦然接受果报,决心永不再犯 。有人说罪业本是空性,但这个空性不是说业力是“莫须有”的,而是说它本无根性,是一种恶缘的存在 。事实上,因为我们都处在一个“有形”的层次,在这个层次内,“善业恶业”都是客观存在的,是有事相与心相两种相存在的,因而果报也必然存在。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就已经讲明了心相是业债的根源,事相反而居于次要的地位了。

     在世俗的律法中,论行为主,论心为次;但在因果循环报应中,论心为主,论行为次。心是指心理动机,行是行为与客观事实。中国有句古话:万恶淫为首,论行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论行寒门无孝子。这是中国名言,但这是从稳定社会秩序的道德规范来说的,是针对世俗大众说的,是低标准的。对于修行人,不仅要没有好色贪淫的邪淫行为,还要尽量减少,控制,时刻观照自己的心念,有邪淫之心,起心动念,都会流失能量,损伤德行,一般人感觉不到,而修行的人,感觉就非常明显,因为淫心就是邪淫的土壤。当然修行者也还是凡夫,不可能完全杜绝各种妄念,但要尽量少起,尽量不起,一旦起妄念邪念,要能立即醒悟转念------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及时觉悟,及时忏悔。

        因为因果循环中论心为主,论行为次,所以罪业对于修行人与平常人是有不同的标准的,对于修行层次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标准的。平常人,比如小孩子,他不知道杀生是不对的,有时杀死一些动物,当然是有罪业的,但罪业比修行者来说小一些。你修行者明知不能杀生,却去杀生,你的罪业是不是大得多?这是定业了。当然,修行者的福德相对大点,承受能力大点,也可以勤加修行,超度它们来化解,这又是另一回事。如来说“我有三不能”,其中之一就是不能转定业,为什么定业难转?心相才是根源。 明知事情不对也要去做,因为要从中得到利益,这说明良心大大的坏了,定业必定得重报恶报, 为什么有人做了件大坏事,报应不那么大?因为他是真正的无心之失(不是你自己说无心之失就是无心之失的),虽有恶行,却不是根源坏了,不是心地的土壤坏了,所以不是定业,也可以转,容易消。而你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有什么后果却去害人,那就是你的心地土壤坏了, 这种定业,是非常难转的,而且报应也可能成 N 倍地放大。
        忏悔极有功德,真诚的忏悔,可以消减罪业,消减业障 。为什么呢?从某种角度来说,认识自己的错误,比恶业的事实更为重要,因为心相是事相的土壤,而忏悔主要是针对这个土壤下功夫,除了这个土壤,你那个恶业的事相,就不会被放大,重罪可能轻报,甚至有可能灭掉。如果只是在事相上下功夫,有些债是不容易还清的,还有可能被 N 倍放大,就算你还清了这个债,你还会做类似的恶业,欠类似的债,就如韭菜一样,你割了韭菜,只要根还在,立马又会长出来 。

  不仅佛教基督教中,有专门的忏悔修行法门,就算中国古代儒家士大夫们,也有着传承很久的忏悔修行方法。象曾国藩在北京尚未得志时曾经师从唐鉴,唐鉴要求他每天日记中记录并反省自己一天的行为得失,认真践行论语讲的“吾日三省吾身”,这本身就是一种忏悔反省的方法。再比如共产党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反省与忏悔的方式。宗教中的忏悔修行法门,与此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同样都是反省忏悔,只不过针对范畴有所不同而已。宗教中的忏悔修行,同时包括了对现实生活中“治已病”的忏悔反省,也包括了“治未病”的反省忏悔,不要把宗教中的修行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很多修行人,往往过于注重对宿世以来的无形冤亲债主进行忏悔,而忽视了生活中各种灾祸挫折,各种人际矛盾纠纷中的反省忏悔,这也是一种误区。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重大灾祸包括战争与地震灾害,乃至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纠纷,都属于已经因果成熟的业缘果报,改变的难度就相对比较大。因此对现实生活中各种违缘逆缘的反省忏悔,忍辱修行等,以转逆缘为修道之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真诚的忏悔,直指心地,直指人心,是极为重要的修行修心方法。什么叫返归于心?我们修行任何功课,任何法门,都是有意识的去做的,最后必须返照到我们自心,让自己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转心转念,真正从内心去掉恶的根源,这就是返归于心,让它成为我们无意识的自觉行为 。否则做功课有多大益处呢?就只是做了那件事,存了那点福报而已,你的罪业仍在,而且可想而知的还要造罪业 。真诚忏悔,首先就是清净自己的“意业”,在自己心灵深处种下行善断恶的种子,除掉恶业种子,进一步就培养了约束自己行为的内在力量。忏悔甚至会胜过你做善事的功德,甚至你的真诚忏悔之心,会感动你的某些冤亲债主,从而免除了你的一些恶业果报,这都是完全可能的。
真诚的忏悔是困难的,它就是修行修心,就是增进自己的修养与功夫 。忏悔不是表面工作,也不仅仅是让对方感到一点心理上的安慰。很多人害了人,假惺惺地赔礼道歉做个样子,给别人一个台阶下,还认为自己处世圆滑聪明,这是最大的错误,错上加错,等于人受了内伤一样,潜伏期一过,发作起来可能更严重。

        还有些人认为,我做过坏事,现在再来做善事来补偿,这个不能说是坏的想法。但能否行善事积福德,就灭掉了罪业?这个难以一概而定。六祖说,行善造福,后世得福罪还在。就是说,因果循环的一般原则是要分别针对报应的,善归善,恶归恶。但一个人知道行善时,有一善念,就已经种下了福田。如果你行善恰好弥补了你以前对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取得了对方的谅解,那倒确实有消业的作用。比如放生,你宿世之中如果对它有过杀业,今生恰好放了他,那么以前与它有再大的孽债,都可能就此解开了,如果你与它之间没有冤结,你放生也结了善缘,积累了福德。但从根源上,从道理上,行善只能积累福报,这样遮住了恶业的显现,但罪业仍然没有消灭。只有通过忏悔解开冤结,取得冤亲债主的谅解,并通过积功德来弥补对方的损伤,才是消业障的正途------这个与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理完全一样的!

        忏悔不仅可以使我们削减罪障,免除恶报,还可以使我们修行精进。《占察善恶业报经》说: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於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 那么,很多人修学佛法,各种法门,为什么诸多逆缘?就是因为宿业障重,若不解除冤业,这些冤亲债主,是不会让你好好修行的。
        有人说,佛法真是好啊,我们只要学会了忏悔,做坏事也不要紧了,反正以后忏悔消业么!做了再多坏事,都可以一忏了之了。我今天撬了他的门,偷了钱财,享受了再说;明天再去拦路抢劫,甚至不服的还要杀了他,搞到一大笔钱,然后我再去忏悔,搞到的钱多,还到庙里做个佛事来超度他一下。这就是一些人学佛学歪了的典型思想。你每一个忏悔都是肯定地有作用的,但你的忏悔,如果不能减轻给别人带来的痛苦,如果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心里的邪恶土壤,就不是真诚的,那作用同样是很小的,你的业障是不可能消除的,更不谈这些认为忏悔可以让人多干坏事的“歪理”了。


  怎么分辨是真诚的忏悔?第一是要从思想上认识错误的根源,认识到自己的贪嗔痴,从而息灭贪嗔痴;第二是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给别人带来了损害,如果能弥补别人的损失,就尽量地弥补,要让对方真诚的谅解,发自内心的原谅你。其实即使别人大度,不计较你,只要你没有补偿别人的损失,这个果报还是存在的,因为这个事实发生过,损失客观发生过,存在这个恶业的“事相”与“心相”,就一定会招来果报。如果无法得到谅解的,人家受的损害太重了,不愿意原谅你,或者杀了人一样,打个比方,人家都死了,怎么谅解你?那人家临死前的一缕恨意,会死死地盯牢你,永不消失,直到你偿到这个果报,如地藏经所说的“除非业尽”。类似这种情况,就要坦然的,诚心地接受因果报应,不能有一丝怨言;做好这两条,这个坏事的因果就算是了结了。但是后面还犯不犯呢?这就是真诚忏悔的第三条,要悔其后,坚决发心以后不再犯。忏悔得好不好,罪业消得干净不干净的标志,就是以上这三条,而最终落实到一条是,以后永不再犯。若以后再犯,就表示没有忏悔干净,你的罪业种子仍然在,还要接着更虔诚的忏悔。只有永不再犯,才是忏悔的究竟,是则名为真忏悔!
        我们再来说说拜忏。拜忏有大忏小忏,依不同仪轨需要,场合,各人所偏好而选择。拜忏简要来说,有三种利益:其一是体育运动的锻炼效果。强烈的全身性运动,还有头额部叩头等姿势,那是修行到一定程度会有开通状况窍穴与气脉的功效的所谓气脉经络的开通,身体健康的功效,可能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其二是拜忏从这个行为本身,即使不是发自内心的礼敬与忏悔,你也从事相上体现了对佛的恭敬虔诚,有其相对应的功德利益;其三是最重要的一点,拜忏功深之后,能从心里真实地拜出虔诚恭敬之心,拜出忏悔心,拜出清净心,甚至于拜忏的动作中得初步禅定,那么就在心相上增长其功德,这一点里面内涵最深,功德最大,就要看各人的修行深浅。
        礼忏之时,可以不强求数目,最关键的是注意调整身心到恭敬的沟通状态。既可以忏悔,也可以感恩,最终通过礼忏进入一种特殊的修行禅境,净化身心。还有另一种礼忏的方法,那就是观想式礼忏,用恭敬的心,用忏悔的心,观想在诸佛前礼拜忏悔,消除自己的业障,得到诸佛加持。念佛或者诵念咒语,也都必须用大恭敬心,去忏悔,去感恩,去与诸佛感通。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调伏了身心,就有可能进入甚深禅境,提升自己的状态。
         拜大小忏都要至心拜佛,一心忆念诸佛,要随(忏悔)文入观,这个观呢,第一可以是观想诸佛像及佛的光明、信愿等,第二也可以是观照自己内心,在身口意方面犯了哪些过错,在贪嗔痴方面犯了哪些过错,从而一 一忏悔业障,如《忏悔文》所言,至心忏悔,一切罪障,皆得除灭。
         从这几方面看,拜忏是非常重要的功课,修身与修心兼具,并且因为其共修非常有效果,它也是一些寺院道场必备的集体功课之一。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困惑。从我们记事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会逐渐知晓一些道理:做人之道、处世之道、养生之道......但知易行难,古今一也。但这不是我们推卸责任的托辞,明知知易行难,也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我们与生俱来的习气,使我们的心就象一匹野马-------心猿意马!我们刚开始要训练调伏它时,刚被套上缰绳的野马比往常更加地狂野。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和驯服它的勇气,它就会慢慢地听我们的话。这个驯服的过程,也就是忏悔的过程。一个有良知的人,可以通过忏悔,达到知行合一,达到天人合一,达到明心见性。

发表于 2012-12-6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往生净土以信愿为前提,以持名念佛为正行。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2-12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06: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