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19|回复: 0

[祖师大德] 千秋大爱“别母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1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千秋大爱“别母石”
——关于六祖辞母学佛的传说
    故老相传,六祖惠能少时,境内恶龙出没肆虐人畜,百姓谈龙色变、遍寻奇人异士均未能降服反令恶龙更为暴戾。惠能心怀慈悲十分难过。一夜,梦见老僧赐其禅杖,托梦说可以此杖度化恶龙。当恶龙欲置迁居此地(现龙山)的惠能母子于死地时,惠能果将恶龙降服并因感化成为其弟子,化出温泉供惠能沐浴,即现龙山寺内“浴身池”,此山从此亦称“龙山”。
   此后,惠能母子定居龙山。

   平日,母子二人除耕种之外,惠能还砍柴挑到新州(现新兴)县城去卖,以资家计。
   惠能卖柴时,常听得金台寺僧众念经,总是情不自禁,停步细听。

   光阴荏苒,惠能24岁了。
   这一天,惠能听得众僧念《金刚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因宿具慧根,顿时如醍醐灌顶、有所开悟。
   惠能于是便寻得一个老僧,恭敬问道:“大师,此经从何处来?”老僧答:“从湖北黄梅五祖弘忍处得。”
惠能不禁油然神往,当下便想到黄梅寺学佛。
   但愁无钱养母,关山千里,却无路费。
   僧人洞察其出家学佛之念,于是告诉惠能:“你若前往,我可予以资助。”

   惠能回到家后,将卖柴所得与往常一样悉数交与母亲,按捺渴望、烹茶煮饭、待母亲用过茶饭,才将求师学佛的想法对母亲说起。
   其母亲不忍爱儿远行出家,终是不允。
   惠能心意决定,再三恳求母亲。
   母亲沉吟再三,终究犹豫不决、爱儿心切、不忍别离。但见惠能不弃不休,茶饭不思地恳求,心别一动,便将惠能带至其舅父处,告知此事。

   其舅父知姐姐心思、加之不忍见姐姐苦守清贫、守寡育儿长大又再独守孤家。知惠能自幼孝顺、从不违拗母亲,但意志向来坚定,一言既出,只怕难以说服挽回,不禁暗自叹息:“惠能……惠能……”。

   他不禁回想贞观六年(唐朝,公元632年)……
   惠能母亲曾梦见家中庭前竞发白花、双飞白鹤、满室异香、发觉有孕。于是洁诚斋戒,怀胎六年,六祖才告诞生。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戊戌、二月初八日子时,即惠能出生之时……毫光腾空、香气芬馥。
   黎明,有样貌清奇、不知来处的二僧来访,对惠能父亲说:“我俩是专程来给府上昨夜出生的男孩起名的,叫惠能。”
   惠能父亲问道:“为何唤作惠能?”
  “惠者,以佛法惠施一切众生,能者,能作佛事,弘扬大乘佛法。”
   二僧说完、出门,不知所踪。

   六祖不饮母乳,其母夜中却梦见神人以甘露灌育。

   又想起另一桩往事……
   武德年间(唐),有一深藏不露的国师(一说是风水大师)寻龙追穴来到新州(今新兴),得集成上洞村某财主接待,但吝啬、轻慢,国师不能忍耐,只好作别。又因长途跋涉,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形似乞丐,所到之处无人理睬,更避而远之,后来辗转来到龙山山麓、惠能母子居住的山寮。惠能母子怜之,盛情款待。晚上,惠能还将自己的床铺让给这个老人去睡,自己睡于地下。这位大师连日苦累,倒头酣然大睡,可是架床“桥凳”高低不平,一动,床板则摇动作响,终是难以成眠,惠能耳闻目睹,潜入大师床下,以硬物楔实垫稳,并卧于床下,以备调整稳妥,大师得以安寝。第二天早上,大师见惠能还半醒半睡卧于床底下。(有一说是惠能用小手楔实垫稳、以肩抵实,国师转身时,凳腿压得更重、小手剧痛而不禁泄声,国师听到,燃烛察觉,十分感动,立即拉他出来就枕。)
    大师看出惠能将来必成大事,临别前向惠能母子二人表明身份,并将寻得的龙穴位置告知俩母子,让其安葬先人,说:“我所寻得的是万佛朝宗穴,不同的取向出不同的人才,不知你要的是九代状元,还是万代香烟呢?”惠能母亲说:“他父亲就因当官才贬到新州,我们安份守己,不求九代状元,但求万代香烟吧。”国师自言自语:“此小儿是肉身菩萨,宝穴合该葬他先人,此穴三宝高耸、脉如活龙、前若一横陈笔架、气度恢宏、世无其双,东西正向其后人可大魁天下、九代状元,坐寅向东则……”于是大师便按其母子之意将惠能父亲骨骸安葬入穴……

   惠能舅父念往事而出神,耳中又听得惠能恳切申述……
   情急之下,只好一边煮茶支开话题,一边竭力罗织理由劝阻而苦思良策,一边却望着屋外远山暗自焦虑。忽而心生一计……
   为使惠能放弃离家学佛之念,他拉过惠能,把惠能领至自己家门前,走出屋外,指着门前不远处一块大石对惠能说:“你若能将此石拜开,证明你心向佛、与佛有缘,我与你母亲就不再阻拦你了!若不能拜开此石、勿再多言。”
   惠能二话不说,便在闻讯而来的众人注视下洗手、正好衣冠、走到大石面前、焚香参拜、盘腿而坐、眼观鼻、鼻观心、双手合十、心随念转、口中念念有词……
   一个人能将石头拜得裂开?
   虽则古语有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也只是表明一人若然心智坚定、心无旁鹜而尽心竭力,终可达成其志向心愿而已,但要说瞬间真的巨石因一人的心智而顿然爆裂于眼前,简直是痴人说梦!更可谓匪夷所思!你会真的相信吗?
但也有一句话——“非常之人必做非常之事”,或言“以世之大、无奇不有。”“你的阅历到底有限,你想不到、未见过的,不代表世间没有。”
   说时迟,那时快……
   “轰!”
   但听得一声晴天霹雳,平地里真的炸响一声惊雷,地动山摇、众人回过神来,只见——顷刻间,那大石确实被这一记炸雷一劈为二!
   惠能母亲与舅父、闻得一声巨雷赶来的当地众人,目睹这等神异奇景,不禁啧啧赞奇——此乃天意!天意!
   惠能母亲与舅父见此情景,联想前事轨迹,无话可说,只好同意惠能远赴湖北寻访黄梅五祖弘忍处学佛。
   后人因惠能诚心动天、巨石裂开其母方肯同意其出家学佛,为志其感人过程,自此后称此石为“别母石”。

   此石现仍保存于新兴旧朗村。据村民说,只要你每天坚持在此石上静坐,诸多奇难杂症均可不治而愈。还有,只要你坐在石上,不管蛇虫鼠蚁有多凶猛暴烈,也断不敢咬你。
   故村民将此石视为圣石。很多慕名闻讯而来的信众多来燃香参拜。
非常时期,为防红卫兵对其有所排斥行动,村民把此石裂缝以水泥补上连成一块。
据清乾隆廿三年刘芳:《新兴县志》载:“别母石在仁丰都朗村,离城八里,时六祖赴黄梅求法……故名。”
  《肇庆府志》亦有同样记载,此石千百年来在新兴县集成镇旧朗村原址。
   唐朝时,感其诚,建寺其旁,曰“永宁寺”,屡经修葺、香火亦盛。因朗村是六祖慈母李氏娘家,当年其母子不时返之省亲,故唐代建寺时,采《诗经》周南葛覃“归宁父母”之义,命名“永宁”,以符合六祖“报父母恩”之念想。
   正如“别母亭”的楹联:
   石裂烟霞古,永宁雨露香。

   也许,有人会说:“说什么千秋大爱?别母远去,不在膝前侍奉尽孝?”“圣人曰‘父母在,不远行。’难道不顾‘子欲养而亲不在’之古训悲哀吗?”
   不才却也想说一句——难道大家不知古人有言‘男儿志在四方’、‘自古英雄出少年’、‘忠孝不能两全’、‘有舍才有得’、‘舍小我而存苍生大我’吗?
   惠能为求普度众生之妙谛,别母求学,其母为完成爱子学法普度众生的大愿、强忍与相依为命的爱儿别离之苦、甘愿苦守寡独孤灯,难道不是人间大爱吗?
   如若说“别母远行即不孝”,那么,古往今来之伟人如大禹治水时的“过门有三而不入”、众所周知的毛泽东为革命、为民族统一、解放中华劳苦大众,寻求真理而奋斗的挥泪别慈母、邓小平为求救国道路而革命、远渡重洋求学而革命、离家数十载不还乡难道也是“大不孝”?君不闻“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孝之大者,以国为亲”?两位巨人的母亲甘受爱儿生离之苦及毛泽东、邓小平俩伟人饱读诗书国学为国捐献承欢膝前、堂前尽孝而将一片丹心、苦将一片赤心埋藏、将一腔亲爱热泪化成豪情壮志难道不是千秋大爱吗?
   更又说回来,如若六祖无赤子之心、报答之念,又怎会有傲立苍茫的“报恩塔”呢?

·本篇传说及正史之文献根据源自:
·龙山国恩寺住持释如禅大师亲赠之《六祖与国恩寺》(释如禅著)。
·《龙山国恩寺志》(新兴县龙山国恩寺志编纂委员会编印、六榕云峰——广东省佛教
  协会会长释云峰题名)。
·欲寻“报恩塔”由来,请见本人另一拙作《千古一塔“报恩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01: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